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抓好五个关键措施

m.yz023.COm
高温季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此时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加强池塘养殖管理至关重要,池塘养蟹应抓好“五关”:
1、抓水草管理关
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水草过少及时补充。
2、抓水质管理关
一般水深保持0.8-1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5米,水质调节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勤换新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加水10-20厘米,同时开动增氧设备。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保持PH值在7.5-8.5之间,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10-15千克。三是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底质,先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然后再使用EM菌改良水质,可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3、抓科学投喂关
要注意饵料投喂,7—9月是高温季节,是河蟹摄食生长的高峰,此时饲料容易变质,投喂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结合天气、水质、河蟹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4、抓好防逃关
经常巡塘,了解河蟹的吃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一旦发现河蟹有逃走现象,要及时堵塞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水口网罩,特别是大风暴雨天气,更要防止河蟹逃逸。
5、抓病害防治关
高温期水质恶化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做好防病工作,10—15天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杀菌消毒,净化水质,也可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底质,控制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发现病蟹、死蟹要及时弄清病因,对症下药,及时治疗,7—10月,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内服药进行预防,5—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5个疗程。排除致病因子、致病因素对河蟹的干扰,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关阅读

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质调控的三个措施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值7.0以下不变态,不脱壳,溶氧则要在5.0mg/l以上,良好的水质是河蟹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各种病原体异常活跃,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就像是埋在池塘里的炸弹,对河蟹的生长随时会产生危害,因而夏季水质调控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水质进行调控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生产中应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调控方法。
(1)物理方法。一是定期换水。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
(2)化学方法。利用一些化学改良剂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水质改良,如生石灰每半月使用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千克,不但调优了ph值,还增加了水体钙离子浓度,对河蟹生长有促进作用。
(3)生物方法。向养殖水体补充能清除有害生物的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如光合细菌、复合益生菌等,有益菌可在水体中与致病菌产生生长竞争,能阻止致病有害细菌在水中繁殖和生长,对河蟹防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通过水草吸附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给河蟹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夏季由于水温较高,河蟹新陈代谢旺盛,性腺的发育也随之加快,为了防止早熟蟹的出现,可通过加深池水来降低水温,6~8月份水深宜控制在1.2~1.5米。

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养殖管理的五个技术要点



1、优选水草:在夏季养蟹池内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为主,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为辅,外河、湖泊的水草要连根带泥移入。水面遮阳的水生植物最好选用空心菜,空心菜除能提供蜕壳栖息场所,躲避敌害,净化水体,提供天然饵料外,还可在高温季节起避暑降温作用,预防河蟹的性早熟。另外还可适量增加小青萍、水葫芦与水花生以控制河蟹性早熟。水草夏季总体覆盖率应保持在2/3左右。
2、科学投饵:夏季动物性饲料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一般植物性饵料占投喂量的60%左右,宜以水草、青萍、南瓜、西瓜皮等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豆饼等或河蟹夏季全价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池蟹体重的8-10%,饵料投喂应采用“四定四看”投饵,确定饵料投喂量的增减,一般以投喂2小时后检查略有剩余为好。若发现蜕壳蟹应及时在饵料中添加蜕壳素,促进河蟹顺利地蜕壳。
3、调控水质:一般水深要求1.2-1.5米,高温时可适当加深,保持中下层水温稳定在28℃以下。每3-5天换水1次,每次边排底部老水边注新水20-30厘米;进排水口要用40目密眼网布扎牢,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并防止河蟹逃跑;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40厘米左右;每10-15天泼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每米水深10公斤。
4、加强预防: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或二氧化氯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或免疫增强剂,连用3-5天;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蛭弧菌等。
5、抓好管理:坚持每天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防逃设施及敌害情况。若有河蟹逃走,要及时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及时捕捉养蟹池中的敌害生物;出现病蟹、死蟹应立即查清原因,抓紧处理。

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高效管理的关键技术



高温季节是天气突变,雨水较多时期,也是河蟹生长旺盛期,加强蟹池高效管理极为重要,现将高效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投饵要充足
高温季节,随着河蟹个体的增大,生长速度的加快,其摄食量也在增加,特别是7-9月份,要加强饵料的投喂量,这一时期,投饵量要占全年投饵量的60%以上,如果这一时期饵料不足,就会抑制河蟹的生长,既要投足青饲料,又要多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让河蟹吃饱吃好。
2、水质要及时调节
高温季节,气温偏高,随着投饵量的增加,会使蟹池中水质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就要做到勤注水,勤换水,保持适当的水位,每2-3天注水1次,每次5-10厘米,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30厘米,经常泼洒生物制剂和EM菌调节水质,保持蟹池水质“肥、活、嫩、爽”。
3、蟹池谨防缺氧
高温季节,河蟹缺氧频繁,一旦忽视,就可能造成河蟹死亡,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有:放养密度大、投饵量过多、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中氧气不足,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缺氧,遏制死亡现象发生。
4、注意防逃防敌害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是否有漏洞,同时做好防止敌害进入。
5、加强疾病的预防
高温季节是河蟹疾病的高发季节,对河蟹疾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一般15―20天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1米水深10公斤,杀菌消毒,在梅雨季节前和9月份用纤虫净杀纤毛虫1次,发生黑鳃、烂鳃、肝坏死等病用碘制剂泼洒治疗。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谨防几种暴发病



高温季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高温季节要密切注意防治河蟹以下几种暴发疾病:即纤毛虫病、蜕壳不遂和水肿病。
一、纤毛虫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池塘中没有水草,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所致。症状初期河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活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终因无力脱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2、定量投喂饲料,及时清除残饵。3、苗种放养前用10ppm高锰酸钾浸洗1小时。4、用纤虫净或原虫净全池泼洒,效果较好。5、治疗时用3ppm硫酸锌全池泼洒。
二、蜕壳不遂
症状病因:引起河蟹蜕壳不遂的原因很多,如水绵、纤毛虫寄生,水质污染,无良好的隐蔽、攀附物,营养不良、蟹体消瘦等。病、死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结处出现裂口,或头胸甲表壳翘起,第三、四步足已大部分蜕出。
预防与治疗方法:1、定期泼洒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和1—2毫克/升的过磷酸钙,生石灰要兑水溶化后再泼洒。2、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的二分之一以上);3、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便于河蟹攀缘和蜕壳时隐蔽;4、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可增强河蟹活力。5、投饵区和蜕壳区要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以保持蜕壳区的安静。6、发现软壳蟹,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l—2h,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放入原池。
三、水肿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主要是河蟹腹部受伤后细菌感染造成。
预防及治疗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在河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以免受伤;2、经常添加新水,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3、治疗可用0.5-1ppm土霉素全池泼洒,同时按饲料量1-2g/kg添加恩诺沙星口服,连喂3-5天为1疗程。4、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或福尔马林10毫升,或生石灰20-25克全池泼洒。

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草的护理技术



20xx夏季的持续高温,使得许多养蟹塘口的水草“全军覆没”,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种植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蜕壳、遮阴降温的场所,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池塘水质、提供天然植物性饵料的作用。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对水草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高温季节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建议措施是:
1、水草过密:
塘口水草前期生长较好,到中期时因生长旺盛布满全塘,进入高温季节,由于水草过密,导致水体自我对流能力下降,营养运输功能供应不上,造成水体中溶氧不足,不但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也容易使水草根部发生腐烂,影响池塘水质。
建议措施:及时进行疏稀,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将生长密集的水草进行连根刈割,割草的时候要形成条带行走向,行距以投喂饲料的小船能正常行走为好,刈割后保持水草面积占水面50%-60%即可。需注意的是:水草刈割后要及时捞起移走,以防在池中变质腐烂。
(2)水草腐烂:
高温下,伊乐藻浮在水面的草头会出现发黄枯萎、继而逐渐整株腐烂死亡。
建议措施:及时对伊乐藻进行“打头”处理。具体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半个月,对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进行人工刈割,割除后高度尽量控制在水下10~30厘米,这样离水面表层的高温水还有一段距离,水温还是适宜伊乐藻生长,否则水草覆盖率就会减少,影响河蟹的栖息和摄食活动。
(3)水草浮根:
高温季节,有部分塘口水草连根浮起,整体漂浮到水面。此情况一是因塘口水位过深,水草茎叶生长过快,而根系的生长不够发达,当河蟹活动或者外界环境突然变化时引起整体连根浮起;二是因投饵不足,塘中蟹及部分鱼类(如草鳊鱼)摄食水草根茎而致。
建议措施:在水草生长过程中定期使用促进水草根系生长的试剂。当水草已出现浮头应及时进行水质改良,确保水体透明度,从而抑制水草腐烂。
(4)草叶污浊:
在养殖中后期,有部分塘口水草出现“草脏”的现象,由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水草易发黄、萎缩,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草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肥、浑。部分池塘中有机质及其他悬浮杂质较多,杂质附着于水草上造成水脏。建议措施:泼洒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同时进行改底。
水草活力差。当水草活力差时,本身自净能力减弱,过多的杂质附于水草表面不能被及时净化。建议措施:使用有机碳并进行肥水,增强水草的营养和活力。

夏秋季节甲鱼养殖喂料要把握五个关键措施



夏秋季节是甲鱼在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养殖户在给甲鱼投喂饲料时,若能注意以下几点,则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促进甲鱼快速生长发育。
1、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
甲鱼摄食首先咬住食物然后潜入水中吞咽,若饲料颗粒过大则不便摄取,因而制作的颗粒饲料大小要适宜。甲鱼体重不足1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5厘米,长度小于1厘米;甲鱼体重10~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7厘米,长度小于1.2厘米,甲鱼体重50~1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8厘米,长度小于1.4厘米;甲鱼体重150克以上,饲料直径小于1厘米,长度1.5厘米左右。按不同规格投喂适口饲料,饲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
2、添加黏合剂
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如面筋粉、藻胶、魔芋粉等,能增强饲料弹性和黏合性,遇水不易散开,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3、按季节和规格确定投喂量
稚甲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幼、成甲鱼为45%左右。全年投喂应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中间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占全年投喂量的70%~80%。一般幼甲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8%,成甲鱼为其体重的3%~5%。若投喂新鲜动物饲料,则投喂量应占甲鱼体重的10%~15%,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4、摄食环境要保持安静。投喂饲料后,大量的甲鱼会到食台上摄食,若此时遇惊扰甲鱼则会立即潜入水中,造成饲料大量散落池中而浪费掉。因此,为确保甲鱼能够吃饱吃好,减少饲料浪费,投喂饲料后一定要保持甲鱼池周围环境安静。
5、设简易投饲框。为避免甲鱼摄食时来回爬动造成饲料落入水中,可采用简易投饲框投喂,框可用塑料或木材制成,框底板钉上竹制或木质钉,钉间距以甲鱼脖子能伸入而身体不能进去为宜。饲料放入投饲框内,使甲鱼只能将头伸入摄食。

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
池塘应在冬季进行清整,抽干池水进行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放养前,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然后进行消毒杀菌,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120-150公斤。
2、投放优质蟹苗
投放自已培育的扣蟹,要求扣蟹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规格一致,无性早熟。蟹种放养前,选择硬壳体健、活动好的蟹种,不投放腹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下塘时逐个检查,剔除病蟹,对购进的蟹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放养。
3、采取“种草投螺”
种植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到进化水质作用,提高河蟹的品质,种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并与水花生相结合,种植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移植螺蛳,在清明前一次放足,每亩放螺蛳350公斤,在养殖中后期还经常检查螺蛳的存塘量,发现不足时及时补充。
4、科学投喂饵
坚持“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1次,4-5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鱼、螺蚌肉等,6-7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麸皮等,8-9月份高温季节投喂颗粒饲料,可搭配山芋、南瓜、水草等,养殖后期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确保河蟹吃饱吃好。
5、加强水质调节
春季保持水深0.8-1米,高位季节1-1.2米水深,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每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1米水深10-15千克调节PH值,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彻底消毒,每10-15天用生石灰泼洒1次,进行调水,药物预防每20天左右进行杀虫后灭菌,主要用纤虫净杀纤毛虫,黑鳃、烂鳃、水肿、肝坏死等用碘制剂。

高温期间大闸蟹养殖池塘水质管理的八个关键技术



养蟹就是养水,水好蟹才好。良好的水体环境能减少发病率,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培育优质蟹产品。进入高温期,水质复杂多变,在管理上要及时判断水质变化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确保水质“肥、活、嫩、爽”。
一、水质异常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通过水色判断。白混水是大型浮游动物过多繁殖所致,黄混水中有害藻类比重过大,释放藻毒素,抑制有益藻类生长,刺激河蟹神经系统,影响河蟹生长。浓绿水是藻类生长过旺,影响水体透明度。泥浆水是泥沙和有机颗粒物混合悬浮于水体,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堵塞虾蟹的呼吸系统,导致缺氧死亡。
2、通过检测氨氮、溶氧、pH值、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判断。水体中藻类密度过低、浮游动物密度过大、水体混浊、池底沉淀有机杂质过多等均能导致蟹池缺氧,影响河蟹摄食、脱壳生长。不当使用有机肥、微生物制剂、沉淀有机杂质过多可能导致pH值偏低,过量使用生石灰消毒、水草过多可能导致pH值偏高。pH值偏低或偏高,影响水体渗透压和溶解氧,对河蟹脱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偏碱性、藻相、菌相失衡等均可导致氨氮升高。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有益菌数量少,会使水体亚硝酸盐增高。
3、通过镜检判断。生产上主要通过镜检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比例,判断水质的好坏。
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1、适时加水。高温期蟹池蒸发量大,一般每隔10天加注一次新水,使平均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
2、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每隔15天使用一次EM菌或芽孢杆菌或其它生物底改,充分降解有机杂质,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维持水体酸碱平衡。
3、肥水。根据水质肥瘦和藻相状况,适时补充有机氮肥或磷肥,促进藻相、菌相的平衡。在暴发蓝藻的塘口,请谨慎使用药物杀藻,宜采取换水、调水、补充有益藻种等方式,使池塘有益藻类占优势,抑制蓝藻的繁殖生长。
4、杀虫。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避开脱壳期使用杀虫剂杀虫,同时使用解毒剂解毒和泼洒EM菌调水。
5、饵料投喂。减少高蛋白颗粒料和小杂鱼的投喂,高温期间高蛋白饵料,特别是小杂鱼,不能及时被河蟹食用,很快腐化变质,导致病菌滋生和氨氮、亚硝酸盐升高,败坏水质。宜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并根据天气、水温等因素调整投饵量,避免投饵过剩。
6、捞除枯死、漂浮水草。被河蟹夹断的漂浮水草和枯死老化的水草应及时捞除,防止沉底腐败,影响水质。池塘水草没有长成或被河蟹破坏,可适当移植水花生,覆盖水面20%为宜。
7、开启增氧机。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使池水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没有安装增氧设施的塘口,可备用粒粒氧增氧剂,在使用微生物制剂后使用,提高池底氧含量,激活好氧微生物活力。
8、补充螺蛳。没有投放螺蛳或投放不足的池塘,可每亩补投螺蛳100-150公斤,起到净化水质、为河蟹补充鲜活动物饵料的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5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