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也会有“白露魔咒”?养殖户如何顺利度过?


金秋九月,蟹味飘香,正直河蟹上市的时节,本是幸福的收货季节,但是不幸就在此产生,相信有部分养殖户都经历过,九月份螃蟹开始上市了,前几天还拿到不少货,但是后面拿着拿着就没有蟹了,那么这些螃蟹到底去哪了呢,是逃了,还是死了?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塘口比较多,尤其靠近白露时节,以下简称“白露魔咒”;那么这种情况螃蟹到底去哪了呢,后来经过走访调查,这种情况螃蟹并非是逃走了,而是死掉了,这个时候的螃蟹身强力壮,相当于人到了成年,那白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能够导致身强力壮的螃蟹死亡呢?
白露在立秋之后时间在9月7日,所以白露的天气是昼短夜长,天气逐渐减凉,并且还有下雾天气较多,所以在白露天气中早晚温差比较大。
在进入秋天以后天气在逐渐转凉,许多养殖户觉得温度降下来了,池塘管理也逐渐松懈,池塘改底这块也不用太频繁了,也有的在高温天池塘水草腐烂以后池塘中没有了水草后,觉得今年产量也不会太好所以也在缩减成本,基本上都很少使用调水改底药物了,但是在这些情况中,他们池塘的投喂依然在继续,正常的塘口吃不完的残饵以及排泄的粪便,都可以依靠底改或者通过菌类的分解以及水草的吸收都能够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盐类以及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掉;但是在这些池塘里水草腐烂,溶氧不足,残饵粪便得不到较好的转换,最终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比如常见的“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等对水产动物有危害的物质;另外白露时节早晚温差比较大,容易造成水体垂直循环,通过垂直循环的方式会把池塘底部的大量有机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带到池塘中来。
当池塘中出现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时候,螃蟹首先的表现为趴在池塘边上不动,有的也趴在水草上面将爪子撑起,严重的甚至直接离开水体上岸,或者出现死亡等情况。这样一来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养殖产量。
那么出现上面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首先从水草方面来讲,高温期一定要养护好水草,已经出现水草腐烂的要及时将水草捞出,不让水草烂在池塘里,其次底部恶化的塘口最好能够将底部的水更换掉一部分,排出底部有毒有害的脏水,加注些新鲜水,最后定期使用卫底进行改底,改善池塘底部的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向池塘中泼洒金维安和离子钙,提升螃蟹的活力,让螃蟹能够抵抗的了这些恶劣的天气及环境。从而帮助螃蟹摆脱所谓的“白露魔咒”,顺利上市销售。

相关推荐

养殖户如何让罗非鱼顺利越冬



文/海泰水产技术服务部齐同俊

据笔者的观察,越冬期间罗非鱼的冻伤和水霉病,基本都是由于浮头和伤口真菌的感染引起,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浮头和真菌感染呢?

1、防风:对于面积小的罗非鱼苗种塘,可以搭棚挡风。

2、加深水位:保持2~2.5米水深,减缓寒冻对水温的影响。

3、营养保健:越冬前饲料的品质要好,能量不要太高,不要投喂过量,以免引起内脏疾病(如肠炎、肝胆综合症和内脏脂肪含量过高),内服胆汁酸、维生素和中草药,保肝护胆增强鱼体抵抗力。

4、防虫:对寄生虫要重视,越冬过程中可能因为水温低,细菌性疾病不易发现,但越冬后,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会导致大面积死鱼,所以越冬期间需要例行杀虫。

5、改良底质:首先使用具有氧化和消毒性质的底改产品氧化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杀死有害菌,3天后使用海泰特肥(枯草芽孢杆菌)分解塘底的大分子有机物(鱼粪等),在越冬前提前减少这些耗氧因子,还可以避免因为底部缺氧产生的沼气和硫化氢,减轻对鱼类的毒害。

6、改良水体:使用海泰活力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培养合适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群,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能力。

7、水体解毒:抽地下水保温的鱼塘,因地下水中亚铁和氨氮比较高,其中亚铁在氧化成三价铁的过程中耗氧,同时也有毒性,可以泼洒有机酸解霸(柠檬酸)或优水葆(Na2S2O3)解毒,同时增强鱼体的抗应激力,另外使用康洁底净(过氧硫酸氢钾)加快亚铁的氧化沉淀。

8、降低放养密度:合理的密度,可以避免鱼体缺氧上浮引起的冻伤。

9、增氧增温:气温高的晴天中午开增氧机,把表层富氧水和高温水和底层水混合,增加底层水的含氧量和提高底层水温,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水温时则不要开增氧机。

地下水质好并且充沛的,可以把加水设施准备好;有些区域因为地下水不够,加水保温的过程中断水,地下水中亚铁离子在被氧化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缺氧的地下水加入后后导致整个水体严重缺氧。同时鱼因缺氧上浮到水面后不能再潜入水体,表层水冷冻引起更多的死鱼,这种地下水缺乏的区域最好不要开水泵。

在严寒季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使用在鱼塘底部利用管道排气的充气式增氧泵。在最寒冻的几天,可以干洒粒粒氧(颗粒型增氧剂),增加底部溶氧,避免底部缺氧后鱼上浮。

10、减少拉网:以免拉网后引起鱼体机械损伤,感染水霉,干塘出鱼的例外。

11、防水霉病:最好使用五倍子末或水杨酸例行消毒,预防水霉的发生,并且对鱼不造成强烈应激。


河蟹“前三壳傻子都会养”,养殖户如何顺利度过“四壳五壳”鬼门关



河蟹养殖为养殖者带来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进入这个行业,行业竞争激烈,其养殖产量也是越来越重要,随着养殖进入末期,其塘口情况也是复杂多变。在河蟹养殖圈子里有一句话“前三壳傻子都会养”,这句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不可否定,河蟹养殖最关键的在四壳特别是第五壳。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关键的一个月在八月份,这个也是河蟹最容易出现疾病的时候。在养殖初期的人看气温,养殖老者看节气,八月不得不说一节气,就是立秋。
立秋在农业上面确实是丰收之意,正所谓:“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但是作为河蟹养殖者对其关注的更多,立秋经过中国年复一年的研究,其按时间分为冷秋和热秋,今年在8月7号下午立秋,预示今年属于热秋,就是说在高温过后来的高温更厉害,正所谓:“秋后一伏热死人”不可不防。
防秋主要防温差,气候变化决定气温低,水温高(水温升也慢,降也慢),容易形成水体对流,把池底脏东西打上来,增加水体短时间的水呼吸耗氧严重,其次沉积在底部的有机神经毒素泛起,造成河蟹中毒,预防温差不是拼命的降低水温,而是降低水体毒素,改良底质,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对于水体的毒素,特别是蓝藻的毒素使用各种解毒剂的有效性高低不一,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活性炭(解毒灵)去吸附,使用后不能意味着毒素去除,紧跟着使用氧化性改底(目前应用最多,最好的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连续两次,减弱反底现象。
其次防缺氧这个时候缺氧一方面和气候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水草。水草经过高温期的腐败,已经在塘口出现大量的有机物,如果水质调节跟不上就会出现蓝藻水和甲藻水等情况。对于水草腐烂不仅要增加底改频率,而且视天气和塘口情况使用黄金益菌素加少量的活肥来培养池塘有益藻类,转化有机物,减少水呼吸。
接着保营养经过前期高温,许多塘口河蟹连续出现白天下水,晚上上岸的情况。;连续性的应激导致河蟹体质很差,加上河蟹自身只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去合成维生素A等维生素,在应激情况下体内大量的维生素和免疫多糖被消耗,这个时候外源补充以及减少消耗是至关重要,对有水草腐烂的塘口使用解毒灵+抗激灵和黄金多糖。
最后是防疾病,疾病的防控很重要,特别是抖抖病和弧菌病,在疾病上面有一个关键的就是溶氧,溶氧决定河蟹发生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而在这个时候往往出现的伊乐藻大量腐烂,形成底质恶化,对于死亡后水草的处理更棘手,特别是在死亡量不多的时候,这个时候非常像企业的改革,如果改革是找死,不改革就是等死,处理水草也是的,对于腐烂的水草不捞死亡量控制不住,捞的情况下,死亡量更大,许多养殖户都拿不住主意。在这里笔者建议针对性的对待,有高温时:选择大面积换水以及分块去捞去,在工作时尽量不要把整个水体搅起来,防止形成大量的水呼吸,造成隐藏的泥里的河蟹死亡,工作过后紧跟着使用原子氧加全效底改片做一个临时处理。
(水草腐烂)
溶氧解决容易了,在这个时间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有害病菌的大量滋生,经过前期的有机质积累塘口底部成了有害菌大量繁殖的温床。消毒这个时候特别重要,如何消毒?怎么处理是关键,视塘口情况首先选择一款普杀性的杀菌剂(例如金碘),使用后相隔五个小时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复合菌(重要是说三遍一定要使用),隔天全池泼洒弧菌天敌进行消毒预防。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预防的理念很重要,出现问题在去处理要有周期,特别是在外环境方面往往需要半月的时间,如果出现死亡两周的周期会使养殖出现很大的损失,在八月死亡少的是产量,养殖者在这里特别注意。

河蟹养殖户如何树立正确养殖理念,安全度过高温期



高温期是养殖风险最大的时候,直接决定产量与规格,而许多塘口到了高温期都会出现蓝藻爆发、伊乐藻腐烂、青苔发黄腐烂、螃蟹上草、倒藻、长期缺氧等。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一定的重视与解决,很容易对螃蟹的规格或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1、蓝藻
当出现蓝藻时,不要经常去杀灭蓝藻。蓝藻的出现一般说明伊乐藻、轮叶黑藻出现衰败,特别是颤藻塘口,伊乐藻和轮叶黑藻可能直接萎缩掉。因此出现蓝藻后没有水草的塘口不要去杀灭蓝藻,有蓝藻塘口也要减少蓝藻杀灭次数,很有可能因为杀灭蓝藻造成缺氧大量伤亡。没草塘口适当栽种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葫芦、浮萍草等。出现蓝藻可以通过定期换水,定期使用大水面浓缩芽孢,让水体保持一定透明度,防止水色过浓引起缺氧。塘口适当补肥,特别是碳肥如活肥,促进藻类代谢,防止因不良天气造成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缺氧。另外出现蓝藻塘口需要定期解毒,定期内服高稳维西,减少藻毒素危害增强螃蟹体质。
杀蓝藻造成缺氧伤亡
2、螃蟹围边上岸
出现围边上岸多时一定要重视,特别是下半夜和白天。上半夜出现爬边上岸主要是因为螃蟹体表或者鳃部有寄生虫,体表有泥状物,或者寻找食物。而下半夜或者白天出现围边上岸大多属于缺氧或中毒。因此如果塘口出现大量围边一定要及时的根据塘口的情况定期的解毒,改底,减少水草面积,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加水体溶氧。
倒藻缺氧螃蟹上网
3、伊乐藻上浮与腐烂
高温期伊乐藻不耐高温,水草会出现衰老,根部先出现腐烂、接着是叶子、最后是茎干。因此在进入高温期前及时把水透明度调大,捞出深水区的伊乐藻,疏松水草,浅水区的伊乐藻适当的打头,适当的使用蟹草肥和护草灵来保草。如果出现伊乐藻漂浮及时捞出,特别是水草多的塘口、水浑塘口、颤藻塘口。部分塘口少量水草漂浮适当的使用强效底净和水博士,也可以使用护草灵减缓水草的腐烂。
4、青苔发黄腐烂
高温期水温升高,草头上的青苔易被晒死,发黄腐烂,水开始变黑,青苔腐烂后毒素特别厉害,严重的会导致螃蟹大量伤亡,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出现青苔腐烂一定要定期的换水,定期使用强效底净、水博士、大水面芽孢菌之类产品。
青苔腐烂
5、雨后倒藻
高温气天气不稳定易出现大雨,雨水温度低易与塘口水发生转换,导致水体变浑。因此漂草烂草的塘口,水色发暗塘口、水草少的塘口一定要引起重视,塘口很可能因为大雨而出现倒藻,虾蟹出现大量死亡。因此此类水体高温气也要适当的补充肥特别是碳肥和菌肥为主促进藻类生长。
6、缺氧
高温期由于水体分层,再加上高温池底残饵粪便分解、伊乐藻腐烂、青苔腐烂、以及部分水草多,或者藻类多水浓的塘口到了晚上会出现缺氧现象,在加上空气中湿度大,气压低,水体长期处于亚缺氧的状态。
因此高温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养殖理念,塘口出现蓝藻尽量少杀,把重心放在水草养护、补充肥、补充菌、解毒、改底上。水草,定期使用护草灵,减缓水草腐烂。定期的使用碳肥和菌提高水体透明度,减少倒藻次数,定期的改底解毒减轻缺氧和毒素危害。

白露过后河蟹养殖户要警惕应激性损伤



进入白露入秋后,气温正进一步降低,对于河蟹来说温度下降为其提供了舒适的水体温度,但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等着卖螃蟹了,“秋老虎”随时可能发威,再加上经过大半年的养殖,越到后期水质越不稳定,许多客户反映在高温期螃蟹没怎么伤亡反而进入白露前后,陆陆续续出现死螃蟹,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跟水体环境异常和天气变化导致的应激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螃蟹在蜕最后一壳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日常管理,提前预防,把好河蟹养殖最后一关。
1、切勿过量换水。
许多水质恶化(倒藻、蓝藻、烂草等)的塘口在后期为了提高水体透明度而大量换水,这样极易造成河蟹应激性蜕壳,出现蜕壳不遂、蜕壳期死亡等现象,引起伤亡。建议少量多次地换水,换水前先测外源水指标,没草的塘口适量移栽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
2、用药要谨慎。
白露过后许多养殖户都知道要防纤毛虫,可能会使用部分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建议一定要谨慎使用,严格把控好剂量,否则会造成强烈的药物刺激甚至中毒,导致最后一壳蜕不出来,因此建议及时使用“氨基酸解霸”或“绿水解毒安”解毒,发现水草或岸边有大量壳子不得使用刺激性药物。
3、改良底质是关键。
白露后池塘底部有机污染物浓度达到最高峰,尤其是中期过量投喂的塘口,底泥开始发黑发臭,刺激螃蟹,引起大量河蟹躁动不安,上草上岸,同时有机物大量消耗池底溶氧,养殖密度高的塘口直接导致河蟹缺氧死亡。建议定期使用“底黑安”或“臭氧水安”强力氧化池底污染物,提高底部溶氧,营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环境。
4、降解毒素是保证。
后期倒藻、烂草、药物等引起的水体毒素偏高是导致中毒性应激反应的重要原因,趋于成熟的河蟹对水体毒素很敏感,浓度一旦过高,即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大量伤亡,解毒降药残宜早不宜晚,等河蟹体内毒素蓄积到一定量后就难以治疗,只有提前预防。建议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解毒,水浓、水浊的塘口可以配合使用“强效EM”或“利生素”,净化水体,强力降解水体各种有害毒素。
5、内服强体是根本。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河蟹应激性损伤,都离不开河蟹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加强体内营养,提高免疫力,才能应对外部的各种刺激,在对抗应激反应过程中,河蟹将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尤其是肝脏,水瘪子蟹在后期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就是肝脏已经无法应对各种应激反应,因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宝来利来保肝四件套:“保肝灵/肝舒+低聚糖863+肽菌素+速调速补”,增强河蟹体质,维持后期营养需求,缓解肝脏过量消耗。

河蟹养殖户如何轻松迎战高温?



高温来临,水温由凉转烫,底部温度也由29℃上升至32℃左右,晚上螃蟹上岸越来越频繁。螃蟹正式进入发病高峰期,池塘伤亡已经由一天几个上升到一天一亩1-5个多。
众所周知螃蟹伤亡是由内外环境恶化引起。往年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伤亡较常见,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养殖户吃了去年草烂死蟹的亏,对上浮伊乐藻的重视性高于一切,早早的就把上浮烂根发黄发红的草清除。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户对底质改良的重视,今年高温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上岸死亡情况不多见。
然而前中期气候太适宜螃蟹生长,前两壳弱苗基本没淘汰,加上近几年苗种整体的退化以及对螃蟹内环境的忽视,导致今年出现新的淘汰方式--进笼不出笼,空肠空胃,抓脚零星死蟹。虽然今年气候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适宜螃蟹生长的,但同样也适宜病菌的生长,有害菌在底部水中大量繁殖,直接影响螃蟹正常蜕壳生长,螃蟹出现伤亡。
螃蟹伤亡严重
轻松渡过高温,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1、每天在凌晨(表层水温降低后)开始加水,视池塘情况,确定加水时间。
2、收起地笼,减小螃蟹损伤。
3、缺草的池塘,要补水花生、水葫芦及金鱼藻等,建议草窝要大些,能遮挡太阳光降低水温的同时也能提供栖息地。
4、改善池塘池塘环境,使用仕菌皇或者蛭菌110控制病原菌,再用底立安或底福康改底;改底后使用藻澎湃或水金膏调节藻相,养护促进水草抗高温能力;建议10-15天使用一次。
5、喂料可以改为2-3次,傍晚一次,晚上9-10次(为主)使用甘舒康+丁克+仕菌皇/蛭菌110内服调理内环境,每次5-7天。

养殖户如何暂养待售河蟹



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性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出。
2、河蟹质量差。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这就容易造成暂养过程中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也易造成河蟹病传染,暂养的河蟹因发病而死亡。
3、生态条件差。暂养池面积小,水草覆盖率低,水位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氧气,造成消耗体力多,时间一长,死亡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4、投饵量不足。暂养期间,水温在4℃以上,河蟹摄食仍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上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对策
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kg,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一般亩养河蟹2000—2500只或200—250kg,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饵料应新鲜,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番薯、番瓜等。暂养期间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cm,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痢特灵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暂养期间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低温季节河蟹养殖户如何肥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早春时节是我们播种的季节,也是河蟹养殖户前期比较重要的时节。很多有经验的养殖老板在栽完伊乐藻后选择在晴天的时候肥水,但是我们发现早期肥水难肥。
早春肥水一直肥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阴雨天气比较多,气温偏低,水温也会偏低,藻类殖速度慢,新陈代谢慢,藻类起不来。
2:缺乏藻种,缺乏藻类必需的营养元素。
3:青苔,泥皮,水体有机质过多。
4:浮游动物过多
5:清塘药物的残留毒素较多,毒素太多会将藻类杀死导致其无法繁殖和生长。
6:池塘ph过高或者过低。
7:池塘漏水比较严重。
8:水体比较浑浊,悬浮物多会吸附营养物质。
我们还要明白放苗前的培藻肥水是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蟹苗的成活率,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的回捕率。
肥水的意义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促进池塘的正常循环,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为河蟹提供天然的饵料,还能解毒净水,稳定水质减少对蟹苗的刺激,降低病害的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加快水草的生长,预防青苔。
春季低温肥水我们该如何肥水有那些方法:
在晴天太阳光照比较好的时候肥水,可以选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肥料。
肥水时搭配钠米黑金使用,预防青苔,促进肥水。主要成分是腐殖酸钠,在早期水质清瘦时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富含大量碳源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早期肥水很有必要,各位养殖老板要重视起来,虽然早期肥水比较难,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根据塘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水产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6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