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如何解决蟹塘水质发浑的问题


造成蟹塘水质发浑主要原因:1、水体过瘦、营养物质不足造成;2、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多(枝角类、桡足类)引起的水体发浑;3、小杂鱼过多、龙虾过多造成的水浑;4、天气突变,倒藻引起水体发浑;5、刚刚使用杀虫剂、消毒剂之后水体发浑;6、饲料不足造成水体发浑。
解决方法:
1、水体过瘦的及时补充水体营养肥水,使用(生物肥爽+氨基酸培藻精/肥水精华素+氨基酸培藻精/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肥泼+氨基酸培藻精)进行肥水,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使用量;但在肥水之前要现看池塘里是否有青苔,如果没有青苔可以按照上述用量使用,如果有青苔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上述用量,但如果过多,建议先人工捞除,然后再进行肥水,使用的量要适当加大,避免由于肥水补充水体营养以后被青苔大量吸收,造成青苔泛滥;所以在使用肥水之前要问清养殖户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决定肥水产品的使用量。肥水过后,注意使用(强效EM或利生素),进行改水调水。
2、如果是池塘中浮游动物过多的情况下可以建议先杀除部分浮游生物,然后再进行肥水,培养藻类;可以用药杀死部分浮游生物,然后用(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氨基酸解霸)解毒,再用肥水的产品进行肥水,肥水之后注意使用(强效EM或者速调107),维持水色!
3、小杂鱼、龙虾过多时,先用药杀死小杂鱼,然后再使用肥水的产品进行肥水;使用(生物肥爽+氨基酸培藻精/肥水精华素+氨基酸培藻精/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肥泼+氨基酸培藻精)进行肥水,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使用量。
4、天气突变,出现倒藻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体中藻相不平衡,有益藻类偏少,解决方法是先注入5-10cm外河藻相较好的水源,然后使用肥水产品进行肥水,使有益藻类占优势种群,使用(生物肥爽+氨基酸培藻精/肥水精华素+氨基酸培藻精/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肥泼+氨基酸培藻精)进行肥水,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使用量。
5、刚刚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以后水体发浑主要是由于消毒剂和杀虫剂对藻类造成影响,杀死部分藻类所引起的,像此类情况可以先观察3-4天,看水体是否能自然转变,如果可以,则使用(强效EM)稳定水色;如果水色不能自然转变,依然发白发浑,则可以先打外河水源5-10cm,然后使用(绿水解毒安或者氨基酸解霸)解毒,然后在使用选择晴天上午,可使用(底改)改良底质,再使用(生物肥爽+氨基酸培藻精/肥水精华素+氨基酸培藻精/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肥泼+氨基酸培藻精)进行肥水,最后使用(强效EM、利生素、速调107)等稳定水质。
6、如果是因为饲料不足引起的水底发浑,可以适当添加每天投饲量,增加量为每天10Kg,连续增加3-4天,观察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如果水色不再发浑,则可以适当补充水体肥度,平衡水色,使用(生物肥爽+氨基酸培藻精/肥水精华素+氨基酸培藻精/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肥泼+氨基酸培藻精)肥水,之后使用(强效EM、利生素、速调107)等稳定水质。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户如何解决蟹池氨氮高的问题



蟹池氨氮中毒常表现为:河蟹爬上岸或在草上不肯下水,四肢无力且壳不硬,并伴有蜕壳不遂症状,镜检蟹体表基本无纤毛虫等寄生,鳃、肝脏及心跳正常,但摄食明显减少或连续几天不进食等。
一、引发氨氮中毒的几种原因
1.池底淤泥过多、密度过大。连年养殖的老池塘不清塘导致淤泥过厚过多,加上每亩河蟹养殖密度超过1500只,这样的模式直接破坏了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2.水草生长不力或较少、换水困难,导致池塘水体自净能力较差。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种微生物活动加强,水质极易被污染,造成河蟹氨中毒。
3.投饲方法不科学。一是投喂时常将颗粒料投在离水边较近,河蟹吃不到致使大量饲料溶失于水中;二是过量投饲造成残饵,随着水温的升高加速了饲料和粪便的分解,从而导致氨氮超标。
4.投喂的饲料鱼不新鲜或保存不当,容易导致腐烂变质败坏水质,并降低河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导致氨氮中毒。
二、氨氮中毒的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并清除过多淤泥,适当降低河蟹放养密度,建议每亩放养量为800—1000只,这样既可减少河蟹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又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蟹生长,同时积极养护水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加强巡塘,科学投喂。勤观察河蟹摄食情况,结合天气及时调整投饵量;饲料选用正规厂家颗粒料,改四周池边投喂为全池投饵,控制颗粒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以防腐败变质坏水。
3.勤调水改底。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适时施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同时配合使用生物颗粒底改能有效吸附池水中的氨氮等有毒有害气体。配合开启增氧机将底层的污水充分曝气,使表层的溶氧水和底层的缺氧水充分混合增加溶氧,并将有毒的气体溢出水面。
4.每亩可用生石灰20PPM全池泼洒,将池水pH值调至7.5~8.5之间,同时泼洒降氨氮药物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河蟹养殖前期如何解决水质浑浊问题



河蟹养殖前期,部分塘口会出现水质浑浊的现象,这是一个让很多养殖户都头疼的问题。很多养殖户使用了很多方法,例如底改、净水的产品接连使用,效果就是那么几天,然后只能反复的使用,成本大量增加。有的养殖户增加螺蛳放养量,水是清下来了,没过几天发现水又变浑浊了。
前期蟹塘水体出现浑浊现象,我们抛开是放养密度过大,河蟹活动频繁等一些原因引起的不说,我们在下面做技术服务总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质过瘦而导致的。
解决办法:当前期发现水质浑浊时,先可使用绿百多黑金刚或蟹安神(1亩/袋)配合解毒产品如绿百多驱氨净水宝(1亩/袋)或解毒绿水宝(3亩/瓶)、水体解毒灵(2亩/瓶),改善水质,然后使用底栖硅藻生长素、氨基酸有机膏、益藻营养膏加肥水利生素大量追肥,把水培肥了,使水体透明度在20-25公分。当水质培肥了以后,根据水质肥瘦的情况,放养螺蛳。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螺蛳的放养量,过少可能达不到清水的效果,过多螺蛳会大量滤食藻类,从而又导致水质偏瘦,水质又回到从前。如果前期已经投放过200-300斤/亩的螺蛳,一般放养量在200-300斤/亩,前提要保证螺蛳的质量。
该解决办法已经在高淳等地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用以上方法处理前期水质浑浊问题,一般不容易反弹,能较长时间保证水质清爽。

河蟹养殖户如何标本兼治解决当前水质水草问题



近期兴化部分河蟹养殖户反应,环沟中水浑,泥浑白浑都有,而且早上浑得更严重,下午好些,部分客户使用海大浊水清+底倍健(强氧化底改)方案后,只能保持水清4--5天——这是目前苏北蟹塘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蟹塘环沟等局部区域的螃蟹密度过高,污染环境强度过大,水草净化能力不足造成的。
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过久,对我们蟹塘水草养护和螃蟹吃食蜕壳将产生很大影响!
那么我们该怎么处理这种呢?给大家几点建议:
1、治本:兴化苦草模式,苦草已经长好的,让螃蟹尽快上台田,虽然大家已经放开围网,但螃蟹长期生活在环沟中,已经习惯了,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上台田,可以使用地龙把螃蟹牵引到台田生活。分隔养殖的,也需要使用地龙把螃蟹捕捉后,放入环境好的区域。通过这种方法,减轻环沟中局部螃蟹密度过高问题,适当加深水位,也可以让螃蟹上台田。对于还不能让螃蟹上台田的模式,另一个办法就是人工加大环沟中水草密度,提高水草净化水质能力,增强局部水域承载能力。
2、治标:上午使用海大浊水清净水,下午使用底倍健氧化改底,保持水清4-5天,为台田水草生长和环沟水草养护争取时间,防止草烂坏底或台田水草过早破坏。
标本兼治,解决当前水质水草问题!给大家写技术,就是希望大家明明白白养蟹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控懒蟹的形成



在蟹种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因子的变化,蟹会栖居洞穴里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的就成了“懒蟹”。
 
一水体溶氧量太低:
 
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建议使用:氨基肥肽+碧水硅藻旺肥水培藻,稳定水体,提高溶氧。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
 
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建议前期少量换水,保持水位稳定。
 
三、池中缺乏水草、附着物:
 
河蟹有攀附和隐居的习性,在有水草、芦苇的池塘,白天和夜间均能观察到有大量的仔幼蟹攀附在水草、芦苇,甚至竹筒、草袋上等处觅食和玩耍。如果水中缺少这些附着物,就会有部分河蟹离水上岸,使之穴居的机会增多,产生懒蟹的机会便增加了。建议前期合理种植水草。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
 
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建议:饵料投喂充足,做到均匀投喂,可使用维康高稳vc+维康乳(3~5亩)全池泼洒,増强体质,补充营养与能量。
 
五、水质变化:
 
1.前期使用过多无机肥料(尿素、磷肥),使氨氮、亚硝酸盐增加,影响摄食出现懒蟹。建议:碧水源+攻底亚硝净;
 
2.ph:水体碱度过高,影响摄食活动,形成懒蟹。建议:氨基金解霸(或解毒王)+生态活水素。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止蟹池水草长势差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蟹先养草”,蟹池水草不仅可增加溶氧、遮荫降温、提供饵料,而且能转化物质、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草是维持蟹池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水草的栽种和管理存在误区会导致养殖失败或经济效益不高,针对后圩有些示范户今年蟹池水草长势差甚至没有水草的情况,特做以下总结。
一、水草长势差的主要原因
1、蟹池缺肥或水质过肥。蟹池缺肥一般发生在河蟹养殖前期,水温较低,加之蟹池投放了大量的螺蛳,水质清瘦,特别是新开蟹池与清淤后的蟹池熟土层浅、有机质少,水草难以生根生长;水质过肥,降低了池水透明度,影响水草光合作用,造成水草难以生长。
2、清塘药物过重或药物使用不当。蟹池一般用生石灰清塘,由于用量过大,药性没有完全消失;另外由于连续大量使用硫酸铜,造成水草的伤害。
3、水草茎叶有附着物。由于水质较差,水草茎叶会附着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为各种藻类、纤毛虫和有机物,直接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甚至死亡。
二、解决方法
1、新开蟹池与清淤后的蟹池,要对池底进行浅耕10-15cm,通过10-15天的曝晒曝冻,形成熟土层,再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00-150kg/亩,然后灌水种植水草。水质清瘦的池塘,可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50-100kg/亩,将有机肥分成多个堆均匀分布在蟹池周围的浅水区,经常翻动,让肥水慢慢地扩散到整个池塘;也可直接施入尿素5-8kg/亩,或者将复合肥5-10kg/亩化水后均匀施入,增加池水的肥度,促进水草的生长。对于水质过肥的蟹池,一方面可采用换水或增加活螺蛳投放量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沸石粉、硫代硫酸钠、复合底改等),待水色好转后再使用微生物菌彻底改善水质,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2、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需在药性消失后种植水草,大量使用硫酸铜的池塘需及时换水,以降低池水中铜离子的浓度,减轻对水草的毒性。
3、水草茎叶有大量藻类及有机物,可用EM菌1kg/亩,也可用米活化后加水泼洒在水草上,效果较好;水草茎叶有纤毛虫、藻类、有机物的,可用1mL/L硫酸锌+0.2mg/L硫酸+0.1-0.2mg/L强氯精全池泼洒,3天后用光合细菌为主导的复合细菌泼洒,有非常好的效果。

河蟹养殖户如何正确看待蟹塘里的青苔



养殖伊始,解毒、肥水、抗应激等,这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养殖户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做过了。现在主要说一说养殖前期,养殖户和经销商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处理青苔。养殖户认为,现在卖的药是越来越假,以前一瓶青苔药用2~3亩就把青苔一扫而光,现在一瓶用1亩都没效果,即使杀掉了,过两天就“报复式”的又疯长起来。经销商是忧虑不安,用了这么多药还是没搞定,一接到养殖户电话,心里就想“千万别找我处理青苔”。
青苔问题确实让众多养殖户和经销商头疼,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要正确看待青苔。
青苔在蟹塘的坏处:
1.若草上长满了青苔,草又脏且不长;
2.若塘底铺满了青苔,喂的料都被裹在青苔里,螃蟹吃不到。
青苔在蟹塘的好处:
1.塘里有少量青苔,水清;不管刮风下雨,水色不变;
2.塘里有少量青苔,5~6月份蟹塘不容易生虫,即使有虫也不影响水的透明度;
3.塘里有青苔,6~8月份蟹塘不生蓝藻,即使外河水带进蓝藻也繁殖不起来;
4.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发现,养殖过程中都伴有青苔的塘口,喂料不需太多,螃蟹规格不会小,反而会比以往没有青苔的塘口要大很多。
综上所述,可以说:蟹塘里只要青苔不过量生长,不在草上生长,其在蟹塘里的利大于弊,也就是说青苔不在杀,关键在于控。控青苔就相对简单了。若是草上有青苔,可先用施立康稀释200倍喷洒叶面,隔天用黑爽发酵后撒叶面,然后再用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即可;若是水里有青苔,就用黑爽+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化水全塘泼洒,通过肥水、分解、遮光来控制青苔不大量爆发即可。
用“科学的知识+实战的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在养殖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正确看待青苔,控而不杀!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7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