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控懒蟹的形成


在蟹种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因子的变化,蟹会栖居洞穴里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的就成了“懒蟹”。
 
一水体溶氧量太低:
 
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建议使用:氨基肥肽+碧水硅藻旺肥水培藻,稳定水体,提高溶氧。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
 
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建议前期少量换水,保持水位稳定。
 
三、池中缺乏水草、附着物:
 
河蟹有攀附和隐居的习性,在有水草、芦苇的池塘,白天和夜间均能观察到有大量的仔幼蟹攀附在水草、芦苇,甚至竹筒、草袋上等处觅食和玩耍。如果水中缺少这些附着物,就会有部分河蟹离水上岸,使之穴居的机会增多,产生懒蟹的机会便增加了。建议前期合理种植水草。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
 
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建议:饵料投喂充足,做到均匀投喂,可使用维康高稳vc+维康乳(3~5亩)全池泼洒,増强体质,补充营养与能量。
 
五、水质变化:
 
1.前期使用过多无机肥料(尿素、磷肥),使氨氮、亚硝酸盐增加,影响摄食出现懒蟹。建议:碧水源+攻底亚硝净;
 
2.ph:水体碱度过高,影响摄食活动,形成懒蟹。建议:氨基金解霸(或解毒王)+生态活水素。

相关阅读

懒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



养殖户养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造成懒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溶氧量太低。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
三是水中缺少漂浮物。水体溶氧量较低时,河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漂浮物,河蟹就能爬上去。如果水中无漂浮物,河蟹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
为减少懒蟹的形成,养殖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定期换水。每隔3~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
二是控制水位。夏天适当提高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三是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投喂。投喂点数量应根据池塘大小、河蟹数量合理确定,布点力求均匀。
四是增加水中漂浮物。面积较大的成蟹池,可在池塘中间建造蟹岛。
五是适当控制放养密度。

为什么会形成懒蟹?



所谓懒蟹就是幼蟹养到年底,有些河蟹个体极小,其头胸甲宽仅1~1.5厘米,体重1克左右。它们往往栖居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称为懒蟹,又称僵蟹石蟹。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是:
(1)池中缺少附着物(水葫芦、水花生、聚草等)。
如水中溶氧经常不足或水质污染,河蟹就离水在岸边挖洞栖息,时间一长就适应沿岸洞穴生活,懒得下水觅食,故个体生长很慢。
(2)水位变动大,有些水体像潮水河,水位忽高忽低,河蟹就容易在潮间带挖洞穴居,懒于出来活动,形成懒蟹。
(3)投饵不均匀。
一部分河蟹因投饵不匀而吃不到足够的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
由此可见,产生懒蟹的技术关键是尽量减少幼蟹穴居的数量,使幼蟹在池内过隐居生活。

豆蟹到扣蟹养殖过程中如何防止懒蟹的形成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每年都有一些蟹个体小,甲壳黑且坚硬,往往栖息在洞穴中,很少出来活动和觅食,因此生长缓慢,被称之为“懒蟹”。
产生“懒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池塘水位变动太大而造成河蟹在水位线附近打洞。如果水位忽高忽低,变动过大,河蟹来不及迁居,久而久之就穴居在洞穴中,懒得出来活动、觅食,形成“懒蟹”。
建议:要保持池塘水位相对稳定,同时还要做好汛期和枯水期间的进排水工作,这1河蟹顺利蜕壳也有一定的好处。
2、由于池水中溶氧量低而造成河蟹在水中感到不舒服而离水上岸栖息,这样时间一长就造成了河蟹在沿岸洞穴中生活的习惯,懒得下水觅食,这种蟹通常个体较小,没有商品价值。
建议:要定期换水,以增加水中溶氧,保持水质清新。并且选用单胞藻源、氨基酸肥水素、定向培藻素等产品进行肥水,可以快速解决水瘦引起的缺氧问题,防止懒蟹的出现。
3、由于投饵不均匀而造成一部分河蟹抢不到饵料,只能食洞穴附近泥中的腐殖质来维持生命,时间一长,这部分河蟹就不觅食,个体也长不大。
建议:控制河蟹的放养密度,投饵一定要均匀,尽量使河蟹都能吃到适口的饵料,养成河蟹觅食的习惯。
4、由于池塘中缺少水生植物和漂浮性的附着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当水中溶氧不足或夜晚的时候,河蟹离水呼吸空气和觅食。如果水中有水生植物和漂浮性的附着物,河蟹就爬到附着物上,过一段时间再下水,这样才不影响河蟹的生长。如果池塘中没有附着物,河蟹常常爬到岸上打洞穴居,离生活。
建议:池塘中要栽种水生植物和漂浮性的附着物,以占到水面的40%~60%为宜,使河蟹能在水中隐居,爬到水生植物和漂浮性的附着物上活动。
5、由于水质污染而形成“懒蟹”。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如果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或重金属离子等有一个或几个指标超标严重,河蟹就会上岸打洞穴居。
建议:不用被污染的水源,池塘水质恶化后应及时排出和加注新水,使河蟹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定期使用菌制剂如佳菌多、活性酵素、降氨灵、亚硝净2号灯产品,可以显著改善水质,防止懒蟹出现。

河蟹养殖前期注意防控“懒蟹”,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户养河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当年蟹苗年底大的体重达到100g左右,而小的只有几克,这种“懒蟹”一旦出现,如不采取措施,其个体得不到正常生长,会变成了“僵蟹”,养殖早期注意防控懒蟹,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草引起:蟹池水草缺乏,缺隐蔽场所或年前种植水草、上年伊乐藻,春季出现疯长占据河蟹活动空间,觅食活动少都会出现懒蟹。
9或前期水温偏低,水体清瘦,藻类缺乏,溶氧低于4mg/L,影响河蟹正常觅食活动,逐渐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①上午泼洒“绿水解毒安”,严重者可连续使用2次。
②使用“低温肥水专家”或“肥水精华素”多次追肥,配合“强效EM”,效果好。
三、水位变动大或水体面积大、水体忽高忽低像潮水,蟹会在潮间带挖洞穴居。
防控方法:
前期避免频繁换水,尽量保持水位稳定,随水温升高逐步提高水位(10cm/次最佳)。
四、密度大投饵不均匀,部分蟹吃不到足够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早期河蟹摄食量小,活动范围小,可在浅水区均匀稀撒,不定点投放饵料,最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有效解决蟹塘青苔问题



河蟹养殖前期最让养殖户头痛的就是青苔滋生,目前还没有好的杀青苔的产品,一般的杀青苔产品对水草多少都有点影响,严重的可造成水草死亡,所以在有青苔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使用杀青苔的药物。青苔的滋生需要一个环境,比如水位太浅、透明度过高、水体太瘦等环境因素,所以前期肥水可以有效的控制青苔的生长。青苔滋生会造成水体消瘦,使水草无法正常生长;缠绕螃蟹,造成脱壳不畅,严重时可以造成死亡;另外青苔死亡后会造成底质恶化,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河蟹的生长。所以在青苔腐烂后建议第一天用解毒类产品解除毒素(“绿水解毒安”或“增氧解毒安”)。第二天上午吸附悬浮物(可用“净水宝”);第二天下午使用底质改良剂(“底改”)改善底质,连续用两次。第三天使用生物制剂(“利生素”或“速调107”)调水。具体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另外建议:在青苔较多的地方采取人工捞除,并尽量扔得远离池塘。另外要注意解毒,在人工捞除后,第二天晴天上午要解除青苔死亡释放的毒素(可使用“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等)。在解完毒以后要底质改良,调水,选择晴天上午,可使用“底改”改良底质。以后主要是要使用微生态制剂(“利生素”、“菌克27”)调节好水质,关键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追肥,平时多使用肥水产品(“生物肥爽”、“肥水膏”、“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保持水体肥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青苔滋生。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止蟹池水草长势差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蟹先养草”,蟹池水草不仅可增加溶氧、遮荫降温、提供饵料,而且能转化物质、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草是维持蟹池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水草的栽种和管理存在误区会导致养殖失败或经济效益不高,针对后圩有些示范户今年蟹池水草长势差甚至没有水草的情况,特做以下总结。
一、水草长势差的主要原因
1、蟹池缺肥或水质过肥。蟹池缺肥一般发生在河蟹养殖前期,水温较低,加之蟹池投放了大量的螺蛳,水质清瘦,特别是新开蟹池与清淤后的蟹池熟土层浅、有机质少,水草难以生根生长;水质过肥,降低了池水透明度,影响水草光合作用,造成水草难以生长。
2、清塘药物过重或药物使用不当。蟹池一般用生石灰清塘,由于用量过大,药性没有完全消失;另外由于连续大量使用硫酸铜,造成水草的伤害。
3、水草茎叶有附着物。由于水质较差,水草茎叶会附着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为各种藻类、纤毛虫和有机物,直接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甚至死亡。
二、解决方法
1、新开蟹池与清淤后的蟹池,要对池底进行浅耕10-15cm,通过10-15天的曝晒曝冻,形成熟土层,再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00-150kg/亩,然后灌水种植水草。水质清瘦的池塘,可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50-100kg/亩,将有机肥分成多个堆均匀分布在蟹池周围的浅水区,经常翻动,让肥水慢慢地扩散到整个池塘;也可直接施入尿素5-8kg/亩,或者将复合肥5-10kg/亩化水后均匀施入,增加池水的肥度,促进水草的生长。对于水质过肥的蟹池,一方面可采用换水或增加活螺蛳投放量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沸石粉、硫代硫酸钠、复合底改等),待水色好转后再使用微生物菌彻底改善水质,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2、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需在药性消失后种植水草,大量使用硫酸铜的池塘需及时换水,以降低池水中铜离子的浓度,减轻对水草的毒性。
3、水草茎叶有大量藻类及有机物,可用EM菌1kg/亩,也可用米活化后加水泼洒在水草上,效果较好;水草茎叶有纤毛虫、藻类、有机物的,可用1mL/L硫酸锌+0.2mg/L硫酸+0.1-0.2mg/L强氯精全池泼洒,3天后用光合细菌为主导的复合细菌泼洒,有非常好的效果。

养殖户防控早期蟹苗不吃料有方法



在蟹苗放养前期,由于前期气温低、水位低,光照强,温度变化大,蟹苗会打洞,或者栖息在水草中,不肯出来觅食,长久体色发暗,甲壳硬,慢慢就变成了“懒蟹”,最终会形成较多的“水瘪子”。
1、水草过多
有些人年前就会把伊乐草种植入塘、也有些是上年留下的伊乐藻,春季环沟出现疯长现象,占据了大量河蟹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河蟹全部躲在草里,不肯出来活动吃食,形成较多懒蟹。
建议:年前种植的水草,要将伊乐草间距拉大到4米/株,对于去年留塘的伊乐草,建议年前或者放苗前拉掉大部分!
2、溶氧不够
前期水温较低,藻类缺乏,水质偏瘦,因此溶氧低于觅食的水平(5mg/L)从而影响河蟹正常生长觅食,渐渐出现懒蟹。
建议:使用“藻盛元+丰藻源”培养藻类,促使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
3、ph值高
水体碱度过高,PH在9.5以上,影响河蟹摄食,从而出现“懒蟹”。
建议:使用“润康”调节PH,再次使用“藻盛元+活力源”稳定PH,缓解不摄食现象。
4、透明度较大
水瘦,阳光直射塘底,因为蟹苗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极度怕光,因此会打洞躲避阳光,从而形成懒蟹。
建议:肥水“佳乐肥+解定宁”改变水色,减少阳光对其影响。
5、亚硝酸盐过高
前期大量使用尿素,复合肥,二胺等肥料,导致亚硝酸盐过高,影响蟹苗吃食,出现懒蟹现象。
建议:禁止使用一切化学肥料,前期蟹苗体质差,化学肥料刺激性大,蟹苗会出现较大不适应症状,从而打洞甚至偷死,自切断爪。使用“藻盛元+丰藻源”培育优质藻类,降解亚硝酸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7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