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一年四季养殖黄鳝技术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实现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高产高效。

一、养殖池建设:

(1)开放式养殖池,适合在长年有流水的地方建池。养殖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埂等高,排水管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池底5厘米,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将若干养殖池并列排成1个单元,每个单元面积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封闭循环过滤式养殖池。适宜在缺乏水源的地方使用。养殖池的建设方法与开放式养殖池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增加一些净水、抽水、加温设备。

二、大棚建造: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最好每个单元放在同一个大棚内,以便于管理。

三、鳝种放养: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将水放干,然后将与池底相平的排水管塞住,放水保持每个池内有微流水,水深5厘米,这时即可放养。鳝种放养前,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8克、漂白粉10克的比例配制药液,充分搅拌,待药物溶解后将鳝种置于药液中浸洗20-30分钟(水温10~15℃)。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规格为每千克35~50条的鳝种4~5千克。同池的鳝种要大小一致。

四、饲料投喂:黄鳝放养2~3天后,将蚯蚓、螺蚌、蛙肉等切碎,放在食台内进行驯食,并适当增大水流。第一次投喂量可为黄鳝总体重的1%~2%。第二天早上检查,若能全部吃光,下次投喂时投饲率可增加到2%~3%,以后投饲率逐渐增加到5%左右。随着黄鳝食量的增加,可在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粉、鱼粉、豆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瓜皮等,直至完全投喂人工饲料。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为35%~40%。当黄鳝吃食正常后,每天在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投喂1次即可。

五、日常管理: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由于水质清新,只要饲料充足,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危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时,要及时分开饲养。黄鳝饲养5~6个月即可上市,规格为每千克6~10条,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关知识

塑料大棚养殖黄鳝技术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棚内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
一、建饲养池:
1.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cm,宽1-2m,池埂宽20-40cm。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cm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当底5cm,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成1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封闭循环过滤式饲养池。适宜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地方使用。其优点是饲养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增加一些净水、抽水、加温设备。
二、投放鳝种:
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将水放干,然后将底下的排水孔塞住,放水保持每个池内有微流水,水深5cm,这时即可放养。鳝种在放养前需要用10×10-6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浴20-3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水霉病和消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浸浴时间的长短以黄鳝的承受能力灵活掌握。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规格为每千克35-50条的鳝种4-5kg。同池的鳝种要大小一致,以避免大食小。
三、投喂饲料: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喜食新鲜的饲料。放养2-3天后,将蚯蚓、螺蚌、蛙肉等切碎,放在饵料台内进行引食,并适当增大水流。第一次的投饲量可为黄鳝总体重的1%-2%。第二天早上检查,若能全部吃光,再投喂时可增加到黄鳝总体重的2%-3%,以后可逐渐增加到5%左右。随着食量的增加食量的增加,可在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粉、鱼粉、豆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瓜皮等,直至完全投喂人工饲料,以降低成本。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为35%-40%。当黄鳝吃食正常后,每天在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饲1次即可。
四、日常管理: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要及时分开饲养。饲养5-6个月后即可上市,规格为每千克6-10条,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五、疾病的防治:
用本法养殖黄鳝,极少发病,但对以下几种疾病也应注意防治。
1.感冒病。注入新水时与原来年水温差过大所致,只要调好水温,使之稳定,就可防治本病。
2.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即可。
3.梅花斑病。鳝体多处有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每立方米水体可用漂白粉10克经常进行消毒,也可用生石灰、孔雀石绿等进行消毒。

蜜蜂四季养殖技术要点


1.春季及时饲喂,保温降湿

早春季节尚无供蜜蜂采食的植物性花粉等天然的食物来源,因此,及时为蜂群提供合理的食物来源是保证蜂群生存和复壮的必要条件。供蜂群采食的食物来源可以是糖类、奶类、蛋类或含糖量较高的薯类块茎等,在饲喂时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每脾蜂每次喂给80~150克。同时,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这样可以降低食物的消耗量,减少蜂群病害的发生率。在正常情况下,蜜蜂所处的环境温度应高于10℃,天气冷时不要开箱检查蜂群。要经常保持蜂群环境的清洁干燥。

2.夏季防暑降温,防螨,适当补饲

夏季气温较高,病虫害加重(主要是蜂螨),蜜蜂体力消耗加大,繁殖率明显下降,死亡率大幅提高,因此,气温较高时应将蜂群转移到有树荫通风较好的地方,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泼洒冷水,饲喂凉开水,同时要防止蜂群过于拥挤,及时分群。将硫磺粉用纱布包好,撒在蜂箱挺梁上,防止蜂螨侵害。夏季如自然环境中的花粉来源充足,可以靠其采食来维持蜂群的生长和繁殖。当自然界中的花粉来源不充足时,就要靠人工补食。为保证蜂群的正常食物供应,在夏初应将蜂群度夏的食物准备好。每蜂箱留足5~8公斤越夏蜜,与其他食物搭配饲喂。

3.秋季做好越冬准备

在最后一个采蜜期,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要将弱蜂并箱,以增强越冬群势。还要贮备足量的供蜂群越冬的食物,选好对蜂群越冬无危害的过冬场所,做好气温突然下降的应急准备。

4.冬季保温,喂食充足

气温下降到0℃以下需进行保温,越冬相对湿度为75%~85%,越冬后期,蜂群需维持34~35℃的巢温;防惊动与强光刺激,保蜂群安静,以减小体力消耗。为保证安全越冬,还要定期添加一定的食物供蜜蜂采食,补充能量。

5.流蜜期的管理

每年的4~6月进入流蜜季节,从流蜜期前的1个半月开始,到流蜜期结束前的1个月内,要抓紧做好适龄蜂群的培育工作。在主要采蜜期前,必须利用辅助蜜源为每群蜂造好10~15个巢脾,以供其繁殖、贮蜜之用。选择不爱分蜂和其他性能较好的蜂群养王,及时换王,避免出现王老群强的现象。在管理上要提高蜂王产卵力,及时扩大蜂巢,繁殖期要进行强弱互补,以保持中等群势。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放蜂地点和路线,保证蜂群有足够的蜜源,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

怎样四季连续生产黄鳝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如采用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棚内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具体方法如下———建饲养池

1.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cm,宽1-2m,池埂宽20-40cm。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cm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当底5cm,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成1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封闭循环过滤式饲养池。适宜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地方使用。其优点是饲养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增加一些净水、抽水、加温设备。

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最好每个单元放在同一个大棚内,这样便于管理。

投放鳝种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将水放干,然后将底下的排水孔塞住,放水保持每个池内有微流水,水深5cm,这时即可放养。鳝种在放养前需要用10×10-6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浴20-3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水霉病和消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浸浴时间的长短以黄鳝的承受能力灵活掌握。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每千克35-50条的鳝种4-5kg。同池的鳝种要大小一致,以避免大食小。

投喂饲料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喜食新鲜的饲料。放养2-3天后,将蚯蚓、螺蚌、蛙肉等切碎,放在饵料台内进行引食,并适当增大水流。第一次的投饲量可为黄鳝总体重的1%-2%。第二天早上检查,若能全部吃光,再投喂时可增加到黄鳝总体重的2%-3%,以后可逐渐增加到5%左右。随着食量的增加,可在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粉、鱼粉、豆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瓜皮等,直至完全投喂人工饲料,以降低成本。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为35%-40%。当黄鳝吃食正常后,每天在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饲1次即可。

日常管理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要及时分开饲养。饲养5-6个月后即可上市,规格为每千克6-10条,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疾病的防治用本法养殖黄鳝,极少发病,但对以下几种疾病也应注意防治。

1.感冒病。注入新水时与原来年水温差过大所致,只要调好水温,使之稳定,就可防治本病。

2.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即可。

3.梅花斑病。鳝体多处有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每立方米水体可用漂白粉10克经常进行消毒,也可用生石灰、孔雀石绿等进行消毒。

塑料大棚养鸡需要注意什么


近年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的饲养户越来越多,但塑料大棚养鸡冬季易发生灾害,造成损失从近年来塑料大棚养鸡发生的灾害来看,塑料大棚抗意外灾害性能较差,应对防灾有足够的重视。

灾害特点

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寒流:寒流侵袭期间,常常伴有暴风雪,气温骤降10℃左右,如大棚不牢固,很容易被暴风雪摧毁,造成伤亡。火灾:冬春两季大棚内需点火供暖,在供暖方式方法不完善,且思想麻痹时,容易发生火灾。由于建棚材料大多为易燃品,遇火源一触即发,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即波及全棚。两棚间无隔火材料,邻棚极易株连受害。

预防措施

一、建造牢固的大棚。从设计开始就要立足于防大风、抗大灾,建造大棚以其牢固程度足以抵抗10级以上大风的袭击为标准。

二、对于意外灾害要有高度警惕性。特别是对寒流灾害的预防,由于冬春频繁多发,必须常抓不懈。

三、大棚内如采用火炉供暖,炉灶和烟囱都要远离塑料;棚内严禁堆放秸秆等易燃物品;备足消防器材,并设置能够随时启用的消防水龙头。

四、大棚以外,要建造相应数量的普通鸡舍,配备必要的防灾、抗灾器材,以备大棚遇灾时转移、抢救受灾鸡群使用。

五、应将收听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寒流信息列为日常重要工作,以便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冬季养殖肉鸡控制温度应注意

一、看鸡室温

有经验的老户,看鸡群分布状态就可调控温度,如鸡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网床,呈满天星状,休息时抻腿抻脖,非常舒适,表明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靠近南北墙溜边,表明温度较高,若是张口喘气说明温度太高;如鸡群靠近火源,挤在一起,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表明温度过低;如大部分分布正常,个别网床处无鸡,表明有贼风,检查漏洞及时堵严。注意:进鸡前一定要检修鸡舍和取暖设备等,另外不要盲目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选无破损的并经过校对的温度计,挂在鸡舍的北墙上,以免太阳直射,远离火炉,温度计的下端略高于鸡背即可。及时观察度数,达不到标准温度的尽快调节,尤其是新饲养户冬季育雏,缺少经验,主要依靠温度计实施控温。

养禽用药须纠正的误区

兽药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错误用药、滥用药物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接触过许多养禽户,发现他们在使用兽药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了疗效,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蛋鸡四季管理要点


1.春季气温渐暖,注重防病

(1)加强管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日照时间增长,是一年中产蛋率最高的季节。蛋鸡最宜室温为12~20℃,尤以13~17℃时产蛋率最高。应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做好夜间的防寒保温工作。

(2)调整饲料产蛋率达5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5%。此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直至达到18.5%为止。饲料缺钙,可导致软壳蛋或无壳蛋,饲料中的含钙量应达到3%~4%,含磷量由0.5%提高到0.6%。

(3)预防疾病早春气候多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天气转暖前,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和消毒,要加强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和免疫预防工作。

2.夏季高温高湿,防暑降温

(1)防暑降温夏季日照时间增长,气温上升,管理的重点应是防暑降温。鸡舍周围应种植遮荫作物,减少鸡舍热辐射和热反射;及时排除污水、积水,避免雨后高温高湿状况的出现。

(2)通风换气加强通风换气,改善鸡舍环境。有条件者可在进风口安装湿帘,排气口安装排气扇,鸡舍内的通风速度以1.8~2.4米/秒为宜。

(3)早晚喂料夏季气温高,鸡的采食量减少,可将喂料时间改在早、晚较凉爽时进行,做到少喂勤添。

(4)供足饮水供给充足、卫生、清凉饮水,保证鸡群健康和正常生产。一般可在饮水中加入欧福~SP等消毒剂,以净化饮水,防止呼吸道疾病。

3.秋季日照渐短,补充光照

(1)补充光照秋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需按光照程序补充光照。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瓦为宜。补充光照时间第1次可在早晨4~5时开灯至天亮关灯,第2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关灯。

(2)预防应激秋季,养鸡户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惊吓、转群、捉鸡等应激因素,防止猫、狗等进入鸡舍,减少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

(3)卫生防疫新母鸡开产前,可实施免疫接种或驱虫等卫生防疫措施。鸡舍墙壁、地面、用具等要定期用2%~3%烧碱水溶液、2%~4%来苏儿溶液、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4)防寒准备晚秋,对蛋鸡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维修,预备好过冬使用的薄膜、草帘,做好供暖设施等防寒保暖准备,特别要防止贼风侵袭。

4.冬季气候严寒,防寒保暖

(1)防寒保暖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应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如设置挡风障,粉刷抹墙,增大饲养密度,加设门帘,或覆加草帘等。

(2)通风换气在保证舍温前提下,舍内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3)喂饮温水禁止饮用冰水或任鸡啄食冰雪。有条件的鸡场可用温水拌料或喂饮温水。

(4)科学喂料冬季鸡体散热量加大,在饲粮中适当增加玉米数量,以使饲料能提供更多的能量,维持蛋鸡正常代谢消耗。

(5)补充光照鸡的产蛋需长日照,因此从19周龄起每日光照应达10小时,而后每周增加半小时,至31周龄达16小时。鸡舍天棚前后左右可每3米设60W白炽灯泡1个,灯高2米,灯泡要经常擦拭保证清洁。

塑料大棚培肓河蟹幼蟹技术经验分享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该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在沿海及内地荒滩、荒沟等废弃地块均可开发推广,既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又可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大棚建造及准备
1、搭棚建池池面积一般0.5--1.0亩(667平方米),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大眼网缚牢,四周埋入土中。棚内中间设置竹排小桥,高出水面30厘米,便于管理、观察、投饵等使用。距池底20厘米安装冲气管道两根,每隔25厘米左右扎上、左、右三个气孔,冬季安装加热锅炉。
2、清淤除野荒旧田块应清除过厚的淤泥并翻晒,放苗前10天左右,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50千克清野。
3、移栽水草池内移植水花生、苦草或投放消毒后的柳树根、棕皮等,设置附着物,利于幼蟹蜕壳、栖息,水草覆盖面占水面的40%--60%为宜。
4、肥水培饵放苗前一周,60--80目筛绢网滤,进水30厘米,667平方米施鸡粪50千克,尿素5千克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5、调节水温棚内水温一般22--28℃,蟹苗进棚时水温与育苗场蟹苗池温差不超过3℃为宜。
二、蟹苗放养
一般667平方米放蟹苗5--10千克,要求蟹苗规模整齐、体质健壮、肢体完整。放苗入水前,用水喷淋3--4次或于池边浸浴2--3次,每次1--2分钟,适应环境后放入池内。
三、生产管理
1、调节水位放苗15天内,水位保持36厘米以内,后逐渐加至80厘米;养殖中后期加大换水量,日换水50%--80%。
2、水质调控以肥、活、嫩、爽为原则,根据水色,及时换水,保持透明度40--50厘米。
3、投饵蟹苗入池1周内,以鸡蛋、奶粉和鱼虫(桡足类)搅拌蒸熟投喂,投饵率150%--100%,Ⅲ期后直接投喂鱼虫或鱼糜。Ⅱ----Ⅲ期幼蟹投饵率80%--50%,Ⅳ----V期投饵率30%--15%;日投饵次数I----Ⅱ期5--7次,Ⅱ----Ⅲ期3--4次,Ⅳ----V期早晚1次。
4、病害防治每半月667平方米施生石灰5--10千克,拌制1%痢特灵或土霉素药饵连投2--3天;蜕壳期减少换水次数。
5、日常管理经常入棚巡查,气温高季节,上午9时至下午3时开门通风、增氧,及时换水。
四、幼蟹出池
幼蟹培养30天左右,规模达到2000--5000只/千克,根据客户要求,即可出池,采用排水收捕、抄网捞取、提水草用网兜等办法。
五、效益分析
一般养成率20%--40%,667平方米产幼蟹80--120千克,667平方米产值2.5--4万元,667平方米利润0.8--1.5万元。
六、问题及建议
1、放苗时要放在浅水处和水草较事的地方;
2、购买蟹苗要详细了解苗的质量,以免成活率不高;
3、水草要保持鲜嫩,面积不能低于水面的30%。

健康养殖河蟹四季指南:每月技术措施详解



1、晒塘施肥、翻耕种草
建议:将风化日晒后的青埂和坂田进行松土和翻耕,深度10~15cm,然后干撒复合肥(10斤/亩)+灵活100(2亩/包),对翻耕后的土壤施肥种菌。数日后在环沟里纳水种草,一般选择耐低温的伊乐藻,在环沟的内坡和外坡交错移栽。移植的方法可采取“草茎插栽法”或“堆草土压法”,数量为10~15株合成一束插入泥土3~5cm或扯一把伊乐藻用土压于其上,行距为0.6~1米。
2、解毒抑菌、肥水放苗
建议:对环沟水体进行解毒肥水,用解毒超爽(4~5亩/瓶)进行解毒并补充碳源便于肥水,再用新菌克(2亩/包)抑制有害菌;第二天进行肥水,同时控制青苔的大量滋生。需注意的是:低温肥水要做到土壤和水体同时施肥,避免水难肥和水质不稳定,选择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4亩)混合浸泡后进行肥水;2~3天后可放苗。
3、放苗护苗、解毒追肥补钙固壳、内服强体
建议:根据各塘口具体情况确定放苗密度(800~1500只/亩),规格每斤70~120xx收集的草种日晒搓揉后拌土抛撒于青埂和坂田上,然后喷水淋湿。
5、杀虫抑菌、解毒调水保肝健胃、种草护草
建议:5月,水体中的枝角类、轮虫等水生幼虫大量繁殖,造成缺氧和水质变化,滋生大量细菌,影响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此时必须先杀虫,后消毒,再解毒养水。选用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用百安威(2亩/瓶)+纳米氧(6亩/瓶)或新菌克(1.5亩/包)+藻健康(3亩/包)杀菌,第三天用净水王(3亩/瓶)解毒养水,确保水质清爽稳定。此阶段河蟹肝胰脏功能已慢慢健全,必须强化河蟹肝、肠、胃的保健,用保肝促长灵+活性蒜宝泼洒或拌料投喂。同时,5月也是坂田上移栽伊乐藻或种轮叶黑藻的季节。伊乐藻的种植,可将环沟中生长旺盛的伊乐藻分根带土移植于坂田上。轮叶黑藻的种植,可用芽孢浸泡发芽至5cm在坂田上翻浅表土层埋栽,也可用每束长10~15cm的轮叶黑藻插栽。同时在坂田四周围网,以防在生长期被河蟹破坏。
6、消毒稳水、改底补钙防控梅雨天气
建议:6月,气温逐渐上升,河蟹吃食量增大,池塘水体中的生物量逐渐增多,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同时进入梅雨季节,天气变化异常,气压低、湿度大,造成水质不稳定。河蟹体质下降容易引起蜕壳不遂、软壳以及发病伤亡,所以此阶段必须用百安威+纳米氧(3+1用6亩)消毒杀菌,第二天用净水王(3亩/瓶)解毒,然后用浸泡后的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4亩)调水稳水。如遇连续阴雨天,可用特力钙(5亩/包)或离子对钙(2亩/瓶)泼洒提高水体硬度,同时用六控底健康(2亩/包)改底。
7、解毒调水、补菌防蓝藻内服改底
建议:7月,水温和气温逐渐升高,菌相和藻相繁殖加快,投饵量增多,残饵、粪便以及虫卵孵化等引起水质和底质恶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病菌、病虫。同时,伴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池塘承载能力慢慢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诱发蓝藻的繁殖。此阶段先用解毒超爽(4亩/瓶)解毒,2小时后用新活菌王(6亩/瓶)+藻健康(4亩/包)全池泼洒调水,坚持用金肽康+酶解多糖拌料投喂,增强体能助消化。第二天用得立康+粒粒神(1+1用3亩)改底。
8、生物调水、解毒改底防控疾病
建议:8月,温度升高,雷雨频繁,河蟹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溶氧需求高,同时水草部分老化,水体富营养严重,底部还原加快,导致水体分层,底部缺氧,容易引起河蟹发病。此阶段先用解毒超爽(4亩/瓶)解毒,之后常用灵活100+藻健康(2+1用3亩)浸泡3小时后泼洒,补充固氮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且常用六控底健康(3亩/包)拌料抛撒改底,定期用新菌克+藻健康(2+1用3亩)浸泡3小时后泼洒防控病害。
9、健胃助消化、强体壮膘改底补钙
建议:9月,河蟹基本迎来最后一次生殖蜕壳,加快了能量蓄积,腺体逐渐成熟,而此时已进入秋季,温差较大,容易导致摄食过量后难消化,引发肠道疾病。此阶段要做到饵料精粗搭配,健胃助消化,防肠炎。坚持每天用健长灵+活性蒜宝拌料投喂(按20xx的养殖。用得立康或底舒安(2亩/包)改底抑菌除脏,用纳米氧(5亩/瓶)泼洒增强活力。
12、整塘、清淤、消毒
建议:先排干池水,用机械或人工加固围堤和修整进排水口,并清除环沟淤泥及杂草、杂物,让其风干暴晒,使池塘充分氧化,然后纳水消毒。老塘口可选用生石灰(每亩250~350斤);新塘口(可选用漂白粉,每亩40~60斤),浸泡7~10天后排干塘水,再纳水进行解毒,用净水王(3亩/瓶)或解毒超爽(4亩/瓶)+降解灵(1.5包/亩),2天后排干塘水,搁置风干暴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8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