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6月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30%-4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或者使用“富草素”,可以有效束缚水草的纵向生长,并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的生长。此方法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用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采取施用“生物肥爽”。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如“利生素”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6、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应为45:55,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肽菌素”和“产酶益生素”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将鱼尽量剁成小块状,投喂时伴服一点食盐和“大蒜精华素”。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通过兴化、常州、高淳、湖州等地的走访调查,长期在饲料中伴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最受养殖户喜爱的套餐是“低聚糖863”搭配“强效EM”。也可添加“电解活性多维”或“速调速补”提供营养。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也可使用生物杀菌产品“菌克27”,高温期每15天使用一次,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水质解毒剂如“氨基酸解霸”,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在改底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氧化型改底,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底质板结,可以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生物改底为主,如“底巧”,间隔使用氧化型改底。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增氧型底改,提高底部溶解氧。

相关推荐

夏季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夏季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坏,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夏季蟹池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水质调节 
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预示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此时应将蟹池滩田(浅水区)处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内,保持水草的正常生长。蟹池四周养蟹沟(深水区)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防止水温升高。夏季水温高,池内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多,应经常加换新鲜水,一般每3-5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使EM菌、枯草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分解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经常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为河蟹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二、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的活动,并容易造成大面积败草而破坏水质,此时应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河蟹的出行排开通道。另外每隔15-20d全池泼洒1次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因茎叶腐烂而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移载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补救措施。
三、合理投喂 
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要出来活动、觅食,而且摄食量较大。此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以满足蟹体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河蟹生长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叶、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最好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时应做到新鲜、可口、适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投喂地点可选择在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为宜。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四、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夏季应控制用药次数,病害防控重点是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将池水调控到最佳状态,降低池内有害细菌,并辅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针对寄生虫病,可用0.8mg∕l硫酸锌(60%)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投喂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一般5-7d为一个疗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高温期河蟹肝脏的防护工作要从四方面着手



高温季节往往是河蟹发病的高峰期,大部分疾病通常都伴随着肝脏的病变,由于中后期水质容易恶化,加上温度、天气等因素,河蟹的肝脏承受的负担过重,若平时不注意预防和保护,很容易发展为肝坏死,引起大规模伤亡。
引起肝脏病变的原因:
1)水质恶化
高温季节池塘往往富营养化,水色偏浓、较稠,导致有害藻类和纤毛虫大量繁殖,溶氧减低,引起河蟹肝脏病变,同时伴随着黑鳃、烂鳃。
2)毒素偏高
随着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毒素蓄积,直接破坏肝脏组织,引起坏死。
3)营养过剩
长期投喂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导致高温期河蟹肝脏物质转化加剧,长时间超负荷运作,负担加重,引起病变。
4)饵料不合理
许多养殖户喜欢投喂冰鱼,而有些小鱼在冰冻前就已经腐烂变质,投喂后引起河蟹细菌性感染,引起肝脏病变,伴随着肠炎的产生。
5)高温期杀藻除虫引起的肝脏中毒
部分藻类死亡产生大量的藻毒素,以及杀虫消毒剂的药残直接破坏肝脏细胞。
6)高温期水草腐烂导致水质恶化引起肝脏疾病
水草密度过高,形成懒蟹,大量消耗肝脏营养,导致肝脏发白坏死。
高温期河蟹肝脏的预防:
1)内部预防
从芒种开始,每个月使用利肝舒+维免拌料投喂2次,每次连喂3-4天,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同时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保肝护肝。
2)外部预防
保持水质清爽,通过定期的改底和使用生物菌,严格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防止出现蓝藻和倒藻现象,进而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的蓄积,减轻肝脏负担。每隔5-7天使用一次底福康+靓水能有效维持水质稳定,减少水体污染,高温季节每月使用蛭菌110消2-3次毒,减少致病菌对肝脏的破坏的同时净化水质。
3)饵料投喂
高温季节不可过量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应搭配商品颗粒饲料和小麦、玉米、豆粕等,使营养结构更合理全面,减轻肝脏负担。

俄罗斯鲟龙鱼养殖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鲟龙又称鲟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共有20多种,其中我国有8种,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里海、亚速海、黑海及与这些流域相通的河流。除部分是洄游性种类外,还有部分为定栖种类。春季开始洄游,结束于秋季,春季洄游型当年产卵,秋季洄游型第二年产卵。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龄,雌性11—13龄,产卵周期4—6年。俄罗斯鲟鱼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夏季河蟹池塘管理需要加强四方面措施



俗话说“养蟹先养水,好水养好蟹”。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发育,从而影响到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夏季高温容易引起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水草大面积的死亡,再加上天气容易变化引起水体中有机质大量耗氧,从而引发河蟹呼吸缺氧,体质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塘口甚至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河蟹的安全度夏已经成为广大河蟹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恒济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塘口,有针对性开展以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为重点指导内容的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指导措施:
一、加强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以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60-70%。水草太多的塘口,开展以人工清除为主的措施,把多余水草清除,力求保证水草的分布为“#”字型,确保通风、透气。水草少的塘口以补栽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也可适量补种一些水花生、水浮萍。 
二、加强池塘消毒。对河蟹食场进行定期(10—15天)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控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三、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EM菌一般为15天/次,用量为1斤/亩。
四、加强水体增氧。正常情况下在晚上的10点到翌日的6点进行水体增氧,当天气突变时,及时开动增氧机,则将有效地缓解水体中氧气不足的现象,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总之,高温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主要以控制水草、调节水质,确保水质“嫩”、“活”,为河蟹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河蟹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河蟹池塘水体日常维护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科学杀虫,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河蟹塘主要虫类为枝角类沙虫草虫和纤毛虫,若数量过多会消耗水体大量营养。实验表明伊维菌素【伊维特2亩/瓶】对草虫卷叶蛉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阿维菌素【力神2亩/瓶】对枝角类沙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硫酸锌【甲壳净1.5亩/袋】对纤毛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由于大部分虫类具有避光性,一般建议太阳落山后用喷雾器全池喷雾(杀草虫直接喷在草滩上)。
2、定期消毒,杀菌解毒去除重金属。
高温季节外源水发黑发红,水体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同时大量的硫酸铜残留也会影响河蟹生长。在蟹病流行季节,每隔10-15天使用聚维酮碘【标碘2亩/瓶】或二氧化氯对蟹池进行池水消毒,防止疾病暴发。同时注意水剂或者粉剂消毒剂一般建议早上7-8温度适宜时使用,颗粒消毒剂【泡泡清2亩/袋】最好在中午使用。消毒后1-2天配合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消除氨氮亚硝酸盐,去除硫酸铜等重金属残留。
3、加水换水,保护水草去除水草刚毛藻和绒青苔。
池塘要经常加水及换水,一般要求2—3天加水一次,5—7天换水一次,进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在中午加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今年是倒黄梅天气,有许多地区外源水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加换水时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池塘水质。在外源水质不好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解毒净底王】【生物分解底改】调节池塘水质较为适宜。高温时期,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温度和尽量减小温差,池塘内应保持最高水位,蟹塘内的水草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河沟、大水面养蟹则采用“伊乐藻+金鱼藻+苦草”栽培模式。春季伊乐藻种植面积占30%;夏季种植金鱼藻和苦草,种植面积分别为50%和20%,蟹大小,看水草。水草长的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夏季要注意水草起浮,如果水草过密影响水体流动易起浮,可人工割出草缝。再施用【生根长叶宝】扎根护叶。如果水草又腐烂现象可施用【水草生肽宝】进行修复。经常观察水草,发现刚毛藻和绒青苔,应及时使用【草爽】,保持水草清爽。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面对夏季即将出现高温、少雨等情况,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下河蟹养殖管理等工作,努力提升渔业科技入户的养殖水平,重点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重水草的管理:水草既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河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同时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池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8%左右,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
二、加强水质水位的调控,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要保持水质肥、活、爽、清和较高的溶氧,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0—8.5之间,水位深度最好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40厘米左右,边排边注,每隔10天每亩水用新鲜生石灰1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改良水质,增加水中钙质,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三、科学投喂:注意营养均衡,投饵按照“四看”“四定”的科学方法:饵料入池应在4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夏季河蟹饵料应以植物性为主,合理搭配动物性饵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在八月上旬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四、加强病害防治,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外用含氯或含碘制剂等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通过外用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五、确保安全:预防事故,野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防雷电等安全防范工作。勤巡塘,查设施,特别是圩堤,电力,闸涵等设施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河蟹养殖日常管理措施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投饵

(1)饵料配比:河蟹饵料有天然、人工饵料两大类。1年中总的饵料分配为动物性饵料(精料)占40%,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上半年是河蟹长骨架的生长季节,饵料分配上,青料占50%,粗料占30%,精料占20xx是河蟹成熟阶段,饵料分配上,精料占60%,粗料占20%,青料占20%。

(2)饵料投喂时间安排:放养后至3月底4月初,当平均水温未达10℃时,少投或不投,如水温高于10℃,可投喂少量糊状饵料。3月底4月初以后,平均水温达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小杂鱼、螺师、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饵料等,亩量不宜多。5~6月份可投人工配合饵料及水草,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饵。

(3)投饵量及投饵时间: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1~5%,具体是:1~4月份,为河蟹体重1%左右;5~7月份为5%左右;8~10月份为5%以上。

投饵时间为傍晚,一般日喂1次。蜕壳期间,可少量多次投喂。

投饵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二、换水

池水要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否则应换水。

换水情况是:春、秋雨季,7~1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夏季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

换水时应注意:
①池内、外水温差不要超过3℃。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②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1/2。
③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小时换1次水为宜。

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及时冲水、换水:
(1)河蟹摄食明显减少,白天离水寻找洞穴,表明水质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天、闷热、炎热天气,要勤冲水、勤换水。
(3)久旱不雨、加水困难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泼洒,5天1次,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
三、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是经常巡塘。它是池塘养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巡塘要做到5看:
①看河蟹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②看是否缺氧,若受惊动后,河蟹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上来,傍晚或清晨河蟹大量聚集在池边岸上,说明水中缺氧或水质变坏,必须立即换水或增氧;
③看是否有敌害,如发现池塘中有水蛇、水老鼠、水蜈蚣、青蛙、鸟类等敌害动物,应立即采取除害措施;
④看软壳蟹是否被同类残食,如发现有自相残食现象,则需加喂适口饵料和采取保护软壳蟹的措施;
⑤看防逃设施状况,若发现漏洞应及时修补。
四、池塘养蟹的常见问题

(1)池塘选择:用精养鱼池,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来养蟹是错误的。因为鱼与蟹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均不相同,精养鱼池水深、水肥、无水草,这是符合鱼类生长要求的;而河蟹要求水清、水浅、溶氧充足、池底少淤泥、水草丰富;鱼类所利用的是水的空间,而河蟹所利用的是池底表面积,水深反而对河蟹蜕壳生长不利,水太深池底也容易缺氧,改鱼塘作养蟹塘事先必须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河蟹生长要求。

(2)饲料投喂:有些养蟹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河蟹生长速度,不惜工本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鱼类配合饵料,这是错误的。因为鱼类吞食粉状或颗粒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而河蟹咀嚼粉状或颗粒饲料时易使饲料散失,利用率低。根据河蟹的摄食方式,其饲料以块状、粘硬和不易在水中散开为佳。

(3)水草种植。很多养蟹专业户在池塘清塘消毒后,即投放幼蟹,池中无水草,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池塘经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立即在池底种植苦草、菹划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或者在水面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草。

根据养殖河蟹的密度状况,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塘总面积的10%~30%。
五、河蟹的夏、秋管理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好时机,这时应做好强化培育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除有充足的水草之外,还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螺、蚌、贝类等,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5%以上,主要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作相应的增减,投喂地点在池边浅水处,投饵时间为每天下午5时以后,以满足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2)创造蜕壳环境,这时蜕壳时间长,并伴有蟹肢尖红状,常出现蜕壳不顺利现象,应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遮荫植物,为河蟹提供荫凉栖息场所,以减少河蟹蜕壳时格斗和便于躲藏敌害。有条件时,可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等蟹壳硬后,再放入池内饲养,提高蜕壳蟹成活率。

(3)调节水质,水深保持1米左右,水质清爽,一般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旧水30厘米左右,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泡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缺氧或败坏,此时,应尽快把陈水全部放掉,全部换上新水。

(4)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副产品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有防无患。

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管理要做好五方面技术



夏季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的黄金时期,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水温适宜。对于渔业养殖户来说,夏季也是河蟹的生长黄金期,在夏季河蟹食欲旺盛,活动力强,利于促进消化吸收,生长速度快。但同时也是河蟹各种至病菌的高发期以及病害、缺氧问题的多发期。所以夏季对养殖户来说池塘管理不是小事,它是关系到养蟹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养殖户必须认真做好池塘管理工作,确保养蟹生产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取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一、水质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欢在水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由于养殖户的池塘养殖面积大小不一,水体受环境影响较大,面积小的池塘,水质不好控制,稍有疏忽,水质就会变坏,威胁到河蟹的养殖,所以为了保持养殖池塘水质的良好,就必须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注水一次,注水时必须排除池塘底污物、残饵等,以防高温腐烂,败坏水质。保持水位在1.2——1.5之间,透明度在40CM以上,溶解氧在5mg/L以上。达到水质的肥、活、嫩、爽。促进河蟹的健康生长,提高河蟹的养殖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二、投饵
河蟹在水温28度左右时,摄食旺盛,生长较快。这时应保证河蟹吃饱吃好。夏季除了特别炎热的天气以及缺氧、生病以外,河蟹都能摄食良好,应加紧投喂,并按照“荤素搭配”的饲喂方法投喂。因为夏季高温,池塘中水草丰盛,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搭配饲喂少量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是豆瓣、玉米、高粱、小麦、水草等以及河蟹的专用颗粒饲料。动物性饲料是小杂鱼、小虾、螺狮、畜禽废弃下脚料等。饵料品种应多样化,以保证河蟹的营养要求。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避免投喂不足,河蟹吃不饱,耽误生长,和投喂过多,造成浪费,污染水体,破坏水质。让河蟹吃饱又不剩残饵为好,让河蟹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三、环境
搞好夏季池塘环境管理,就是要保证河蟹有个饵料丰富、水草丰盛、氧量充足、凉爽安定的生活空间。夏季为了不让高温炎热的天气阳光直射水面,使河蟹有降温避暑之外,同时也保证河蟹在脱壳之时有藏身避敌之外,在蟹池中应移植或栽种水草。水草的品种应多种多样,不仅有浮叶植物,还应有挺水植物以及河蟹喜食的沉水植物。水草不仅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供河蟹食用等功效,还可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场所,促进生态平衡、良性发展、减少病害发生。水草多的池塘中产出的河蟹品质佳、个体大、膏满黄肥、售价高、销售快、效益好。
四、疾病
疾病应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采用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池塘水质及病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用药,做好防病工作,减少疾病发生。要用安全、环保、健康的药物进行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物,确保生产出健康优质的河蟹。
五、管理
坚持巡塘,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河蟹的吃食及活动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好防逃、妨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河蟹养殖健康有序地进行,顺利地度过夏季生长旺季,达到理想的规格和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0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