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肝脏的防护工作要从四方面着手


高温季节往往是河蟹发病的高峰期,大部分疾病通常都伴随着肝脏的病变,由于中后期水质容易恶化,加上温度、天气等因素,河蟹的肝脏承受的负担过重,若平时不注意预防和保护,很容易发展为肝坏死,引起大规模伤亡。
引起肝脏病变的原因:
1)水质恶化
高温季节池塘往往富营养化,水色偏浓、较稠,导致有害藻类和纤毛虫大量繁殖,溶氧减低,引起河蟹肝脏病变,同时伴随着黑鳃、烂鳃。
2)毒素偏高
随着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毒素蓄积,直接破坏肝脏组织,引起坏死。
3)营养过剩
长期投喂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导致高温期河蟹肝脏物质转化加剧,长时间超负荷运作,负担加重,引起病变。
4)饵料不合理
许多养殖户喜欢投喂冰鱼,而有些小鱼在冰冻前就已经腐烂变质,投喂后引起河蟹细菌性感染,引起肝脏病变,伴随着肠炎的产生。
5)高温期杀藻除虫引起的肝脏中毒
部分藻类死亡产生大量的藻毒素,以及杀虫消毒剂的药残直接破坏肝脏细胞。
6)高温期水草腐烂导致水质恶化引起肝脏疾病
水草密度过高,形成懒蟹,大量消耗肝脏营养,导致肝脏发白坏死。
高温期河蟹肝脏的预防:
1)内部预防
从芒种开始,每个月使用利肝舒+维免拌料投喂2次,每次连喂3-4天,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同时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保肝护肝。
2)外部预防
保持水质清爽,通过定期的改底和使用生物菌,严格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防止出现蓝藻和倒藻现象,进而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的蓄积,减轻肝脏负担。每隔5-7天使用一次底福康+靓水能有效维持水质稳定,减少水体污染,高温季节每月使用蛭菌110消2-3次毒,减少致病菌对肝脏的破坏的同时净化水质。
3)饵料投喂
高温季节不可过量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应搭配商品颗粒饲料和小麦、玉米、豆粕等,使营养结构更合理全面,减轻肝脏负担。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的后期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随着“中秋”、“国庆”两大节日的临近,河蟹养殖进入了全年最后阶段,强化养殖后期管理,是实现河蟹养殖高产高效的关键。
一、水质调控
1、蟹池后期换水不必太勤,一般每半月换水10—20厘米,水位保持在1.2米—1.5米左右。
2、为了调节水质,增加池塘钙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左右,兑水去渣全池遍洒。
3、养殖后期蟹池中水草大部分枯死,及时捞除,添加一些从其他水域捞取的清洁、新鲜的水葫芦、水花生等,使蜕壳蟹栖息在水草上,避免其多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使体色变黑。
二、饵料投喂
河蟹养殖中要求饵料“两头精、中间粗”。在养殖后期,饵料要求蛋白蛋含量高、品质好,动物性饵料应占饵料总量60%以上,以海淡水小杂鱼、新鲜的螺蚌肉及动物内脏等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豆饼、麸皮或浸泡的小麦、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些土豆片、南瓜丝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饵料和蔬菜、浮萍等青绿饵料。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5%—6%,防止投喂可多败坏水质。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投喂时间上午8—9时或下午3时—4时和夜里10时—11时。夜里投喂量占70%。
三、病害防治
河蟹养殖后期的病害防治上,除了强化水质管理和饵料投喂外,还要进行药物预防,并严格执行休药期。一般使用纤虫净等,并结合使用生物底改剂,预防池底发黑和蟹体纤毛虫,以免影响河蟹品质。
同时要加强巡塘,清除老鼠、水蛇、鸟类等敌害,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河蟹肢壳。并检查防逃设备,以防河蟹逃窜。
四、起捕上市
根据上市需求和河蟹养殖生长情况,适时起捕河蟹,捕捞时操作要轻,轻拿轻放,以免损伤鳌足和附肢。
包装可用蒲包、泡沫箱等容器,运输前的蟹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大小,雌雄分开盛放。
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等。有条件的可暂养,待到春节前后上市。

夏季河蟹池塘管理需要加强四方面措施



俗话说“养蟹先养水,好水养好蟹”。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发育,从而影响到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夏季高温容易引起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水草大面积的死亡,再加上天气容易变化引起水体中有机质大量耗氧,从而引发河蟹呼吸缺氧,体质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塘口甚至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河蟹的安全度夏已经成为广大河蟹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恒济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塘口,有针对性开展以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为重点指导内容的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指导措施:
一、加强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以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60-70%。水草太多的塘口,开展以人工清除为主的措施,把多余水草清除,力求保证水草的分布为“#”字型,确保通风、透气。水草少的塘口以补栽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也可适量补种一些水花生、水浮萍。 
二、加强池塘消毒。对河蟹食场进行定期(10—15天)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控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三、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EM菌一般为15天/次,用量为1斤/亩。
四、加强水体增氧。正常情况下在晚上的10点到翌日的6点进行水体增氧,当天气突变时,及时开动增氧机,则将有效地缓解水体中氧气不足的现象,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总之,高温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主要以控制水草、调节水质,确保水质“嫩”、“活”,为河蟹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河蟹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夏季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夏季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坏,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夏季蟹池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水质调节 
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预示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此时应将蟹池滩田(浅水区)处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内,保持水草的正常生长。蟹池四周养蟹沟(深水区)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防止水温升高。夏季水温高,池内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多,应经常加换新鲜水,一般每3-5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使EM菌、枯草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分解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经常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为河蟹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二、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的活动,并容易造成大面积败草而破坏水质,此时应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河蟹的出行排开通道。另外每隔15-20d全池泼洒1次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因茎叶腐烂而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移载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补救措施。
三、合理投喂 
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要出来活动、觅食,而且摄食量较大。此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以满足蟹体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河蟹生长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叶、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最好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时应做到新鲜、可口、适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投喂地点可选择在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为宜。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四、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夏季应控制用药次数,病害防控重点是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将池水调控到最佳状态,降低池内有害细菌,并辅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针对寄生虫病,可用0.8mg∕l硫酸锌(60%)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投喂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一般5-7d为一个疗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7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