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yZ023.Com�� 
河蟹属变温动物,6月~9月水温适宜,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害频发时期,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将夏秋季节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重视蟹池的底质改良。
河蟹在天然水域中喜欢栖居泥岸洞穴和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人工养殖时,要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除在苗种放养前干塘清淤,暴晒池底,用生石灰消毒外,高温晴天可用水下吸泥机等吸取过多的池底淤池,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氨盐等),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
二、重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是养大蟹、养好蟹的物质保证。河蟹饲料的品种主要有动物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蛳肉、小鱼虾等,以及麦、谷、饼类、水生或陆生鲜嫩的草类。投喂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生长旺季,水温高,河蟹的摄食强度大,尤其是8月~10月,河蟹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并要添加南瓜、山芋和谷麦芽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点的食台上。每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7%~10%,并视季节、水温、天气、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三、重视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躯体的增大,形态的改变,以及断肢再生等都在每次蜕壳之后形成,蜕壳贯穿着河蟹整个生长过程。因此,平时要适度投喂蜕壳素,而且蜕壳素投喂与饲料投喂在时间上要适当分开。另外,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勤换新水,保持微流水,这样可以有效刺激河蟹的蜕壳。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还要适量泼撒生石灰,一方面净化水质,一方面给水体增加钙的含量,以满足多次蜕壳的需要。
四、重视科学调控水质。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蟹池水质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毫克/升~0.5毫克/升。以上水质指标可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7月前,水深掌握在0.8米~1.0米,8月~10月水深在1.0米~1.2米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水30厘米~40厘米。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次~3次,每次间隔5天~7天,可调节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相关推荐

健康养殖河蟹四季指南:每月技术措施详解



1、晒塘施肥、翻耕种草
建议:将风化日晒后的青埂和坂田进行松土和翻耕,深度10~15cm,然后干撒复合肥(10斤/亩)+灵活100(2亩/包),对翻耕后的土壤施肥种菌。数日后在环沟里纳水种草,一般选择耐低温的伊乐藻,在环沟的内坡和外坡交错移栽。移植的方法可采取“草茎插栽法”或“堆草土压法”,数量为10~15株合成一束插入泥土3~5cm或扯一把伊乐藻用土压于其上,行距为0.6~1米。
2、解毒抑菌、肥水放苗
建议:对环沟水体进行解毒肥水,用解毒超爽(4~5亩/瓶)进行解毒并补充碳源便于肥水,再用新菌克(2亩/包)抑制有害菌;第二天进行肥水,同时控制青苔的大量滋生。需注意的是:低温肥水要做到土壤和水体同时施肥,避免水难肥和水质不稳定,选择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4亩)混合浸泡后进行肥水;2~3天后可放苗。
3、放苗护苗、解毒追肥补钙固壳、内服强体
建议:根据各塘口具体情况确定放苗密度(800~1500只/亩),规格每斤70~120xx收集的草种日晒搓揉后拌土抛撒于青埂和坂田上,然后喷水淋湿。
5、杀虫抑菌、解毒调水保肝健胃、种草护草
建议:5月,水体中的枝角类、轮虫等水生幼虫大量繁殖,造成缺氧和水质变化,滋生大量细菌,影响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此时必须先杀虫,后消毒,再解毒养水。选用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用百安威(2亩/瓶)+纳米氧(6亩/瓶)或新菌克(1.5亩/包)+藻健康(3亩/包)杀菌,第三天用净水王(3亩/瓶)解毒养水,确保水质清爽稳定。此阶段河蟹肝胰脏功能已慢慢健全,必须强化河蟹肝、肠、胃的保健,用保肝促长灵+活性蒜宝泼洒或拌料投喂。同时,5月也是坂田上移栽伊乐藻或种轮叶黑藻的季节。伊乐藻的种植,可将环沟中生长旺盛的伊乐藻分根带土移植于坂田上。轮叶黑藻的种植,可用芽孢浸泡发芽至5cm在坂田上翻浅表土层埋栽,也可用每束长10~15cm的轮叶黑藻插栽。同时在坂田四周围网,以防在生长期被河蟹破坏。
6、消毒稳水、改底补钙防控梅雨天气
建议:6月,气温逐渐上升,河蟹吃食量增大,池塘水体中的生物量逐渐增多,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同时进入梅雨季节,天气变化异常,气压低、湿度大,造成水质不稳定。河蟹体质下降容易引起蜕壳不遂、软壳以及发病伤亡,所以此阶段必须用百安威+纳米氧(3+1用6亩)消毒杀菌,第二天用净水王(3亩/瓶)解毒,然后用浸泡后的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4亩)调水稳水。如遇连续阴雨天,可用特力钙(5亩/包)或离子对钙(2亩/瓶)泼洒提高水体硬度,同时用六控底健康(2亩/包)改底。
7、解毒调水、补菌防蓝藻内服改底
建议:7月,水温和气温逐渐升高,菌相和藻相繁殖加快,投饵量增多,残饵、粪便以及虫卵孵化等引起水质和底质恶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病菌、病虫。同时,伴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池塘承载能力慢慢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诱发蓝藻的繁殖。此阶段先用解毒超爽(4亩/瓶)解毒,2小时后用新活菌王(6亩/瓶)+藻健康(4亩/包)全池泼洒调水,坚持用金肽康+酶解多糖拌料投喂,增强体能助消化。第二天用得立康+粒粒神(1+1用3亩)改底。
8、生物调水、解毒改底防控疾病
建议:8月,温度升高,雷雨频繁,河蟹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溶氧需求高,同时水草部分老化,水体富营养严重,底部还原加快,导致水体分层,底部缺氧,容易引起河蟹发病。此阶段先用解毒超爽(4亩/瓶)解毒,之后常用灵活100+藻健康(2+1用3亩)浸泡3小时后泼洒,补充固氮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且常用六控底健康(3亩/包)拌料抛撒改底,定期用新菌克+藻健康(2+1用3亩)浸泡3小时后泼洒防控病害。
9、健胃助消化、强体壮膘改底补钙
建议:9月,河蟹基本迎来最后一次生殖蜕壳,加快了能量蓄积,腺体逐渐成熟,而此时已进入秋季,温差较大,容易导致摄食过量后难消化,引发肠道疾病。此阶段要做到饵料精粗搭配,健胃助消化,防肠炎。坚持每天用健长灵+活性蒜宝拌料投喂(按20xx的养殖。用得立康或底舒安(2亩/包)改底抑菌除脏,用纳米氧(5亩/瓶)泼洒增强活力。
12、整塘、清淤、消毒
建议:先排干池水,用机械或人工加固围堤和修整进排水口,并清除环沟淤泥及杂草、杂物,让其风干暴晒,使池塘充分氧化,然后纳水消毒。老塘口可选用生石灰(每亩250~350斤);新塘口(可选用漂白粉,每亩40~60斤),浸泡7~10天后排干塘水,再纳水进行解毒,用净水王(3亩/瓶)或解毒超爽(4亩/瓶)+降解灵(1.5包/亩),2天后排干塘水,搁置风干暴晒。

河蟹池塘的夏秋季节管理技术措施



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是影响河蟹捕获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夏季高温期,水草除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隐蔽、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饲料外,还可以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等作用。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菹草、苦草等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应占蟹池的1/3~1/2。
3、保持良好水质水环境是河蟹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搞微流水养蟹。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发生缺氧现象,并使池中产生大量青苔,影响河蟹生长。在夏季应每15~20天,泼洒过磷酸钙(2~3ppm)、生石灰(10~15ppm),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为河蟹补充钙质,促进蟹体蜕壳生长(注意两者施用时间应隔3~5天)。
另外,高温期最好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并保持1~1.5m的水位,透明度控制在35~40cm。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初秋时应勤换水。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最好保持透明度在45cm左右,水位1~1.5m左右,保证水温较稳定以利河蟹越冬。
4、科学投饵夏季是河蟹生长旺季,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南瓜等)的比例,以利河蟹聚积体能,并防止性早熟。秋季正值河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5%~8%,投喂时间以8:00~10:00、17:00~18:00为宜,其中傍晚的投饵量占全天的70%,每次投喂量应以上次稍有剩余为度,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河蟹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5、加强病害防治夏秋季节为蟹病的高发季节,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大规模的病害发生。定期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预防蟹病,外用药物有甲壳净蟹安;内服药有板兰根、脱壳素。夏季最好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

高温台风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梅雨季节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持续的高温天气,并且不定期会有台风侵袭,池塘水质变化较大。此时河蟹正处于养殖关键期,极易因水质环境突变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正常生长,因此,为确保河蟹安全度过高温、台风季节,笔者提出以下管理意见:
一、水质水位调节。高温季节,池水蒸发较快,应及时控制好水位,一般在90~100公分左右,使水草保持在水位以下10公分左右(可见水草);如有台风和暴雨侵袭,要加牢防逃设施,暴雨过后,对水位过高池塘及时排水,并使用雨后解毒剂,pH过低的池塘要及时泼洒生石灰,使pH在7.5~8.5之间;结合水草管护,坚持每10天使用一次底改或EM原露等生物制剂,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确保水质良好。
二、水草管护。对水草总量超过70%的池塘,应采用人工捞除的方法,捞去过多的水草,并使用底质改良剂;对水草生长量大、水体混浊、水草长势不旺盛、叶片沾有污泥的池塘,用氨基酸解霸泼浇,分解池塘有毒物质,并投放颗粒底改,再用枯草芽孢杆菌调水;对水草不多、水质恶化、有蓝藻发生的塘口,应先用氨基酸解霸解毒,同时使用颗粒底改和EM原露,再采用人工方法去除蓝藻,并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对水草已经腐烂、水质恶化的池塘要立即捞出败草并补种水花生,补种方法可以条状和块状,并将其均匀分布在池塘中;台风暴雨过后,要防止烂草,应及时排出过高池水,并使用护草剂,以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
三、科学投喂。高温季节投饵时间一般选择在下午5:00至7:00;投喂方法坚持小面积池塘全池投喂,大面积池塘要有固定的投喂线路,并在无水草空白处投喂;投喂品种应以投喂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颗粒饲料、小麦或玉米等能量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投喂量以河蟹4小时内能吃完为标准;遇闷热、台风或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或停喂。
四、及时增氧。高温季节,池塘溶氧缺氧,尤其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台风阴雨等天气突变情况,要经常开增氧机并延长增氧时间,把增氧机作为河蟹养殖的“增效机”,而不是仅当作“救命机”。
五、谨慎用药。高温季节,温度越高,药性越强,应停用氯制剂、溴制剂,禁用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阴雨天禁止用药,因阴雨天池水溶氧低,用药后易加剧池水缺氧,所以应选择晴天用药。

高温季节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技术措施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降雨量减少,罗非鱼的采食量逐渐增加,进入旺食快速生长期,池塘负载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池塘水体自身自净能力非常有限,高温季节内促使罗非鱼尽快达到上市规格,更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调节好水体环境。

华南较多罗非鱼养殖户选择立体养殖,比如鱼鸭、鱼猪混养等,利用鸭粪、猪粪肥塘。这样的池塘水体更容易出现pH值偏高、氨氮超标等情况。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高温季节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1、氨氮

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含量高于0.2毫克/升以上,将对罗非鱼的生长十分不利,同时亦会导致饵料系数偏高。水体中氨氮主要是由于残饵、肥料、粪便等有机物经过细菌分解产生。

2、亚硝酸盐

它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高于0.05毫克/升时,对罗非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当池塘水体溶氧充足时,亚硝酸盐可转化为对罗非鱼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

3、pH

罗非鱼适合生长于pH值为7.5~8.5的水体环境中。但pH值越高,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对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就越强。因此,要保持水体呈略偏碱性。当pH值略高于8.5时,可每亩施用醋1~2公斤;高于9时,可选用醋酸或硅酸等弱酸,根据酸碱平衡来确定用量;pH低于7时,每亩可用10公斤生石灰,一方面可提高水体pH值,另一方面还可用来对水体消毒。

为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水位,注意排入新水

高温季节要提高养殖水位,增加养殖水体容量,池塘水位应保持在2~3米,并随时加注新水,以防水位下降。一般要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使池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果发现水质变坏,如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及时换水,可先将塘水排掉1/3~1/2,再放进新水,直到水质变好为止。

2、微生物制剂调水

广东地区池塘多为土塘,进排水不方便。就算进排水方便,随着现在大江大河水质污染严重,换水也不能完全解决水质问题。因此,可考虑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且调水成本并不高。当水体环境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时,可选用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使用时要注意技巧。先将粉剂用水浸泡,加入红糖或豆浆,阳光下发酵2~3小时,让有益细菌迅速繁殖,然后全池均匀泼洒,如此使用效果更佳。

3、保持溶氧,合理使用增氧机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为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高温季节,有机耗氧增加、天气变化、气压低或载鱼量大时仍有可能出现罗非鱼严重浮头现象。晴天中午1点增氧机可开2~3个小时,使池塘水体形成对流,将上层的溶氧打入下层;一切生物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需消耗大量溶氧,此时池塘溶氧低,夜间凌晨2点半时可开增氧机至天亮。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气突变、气压低时,要提前开增氧机,防止浮头。

4、合理投饵

高温季节是罗非鱼生长旺盛的季节,但由于天气多变,要及时调整投饵量,如气压低、雷雨天气,就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以免浪费饲料,污染水体。科学、合理调节日投饵量,对于高产、高密度养殖塘投饵最好是使用投饵机,特别是使用沉水鱼料饲喂。每日投喂两次,上午在9~10点,下午在4~5点,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40~60分钟左右,投喂时要均匀,以使大部分鱼都能吃到饲料,投喂量可按鱼体重的3%~3.5%来衡量,并根据其生长、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罗非鱼正常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技术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杨兰松王勋伟龚珞军程咸立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黑鳃病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
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率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
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
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3.甲壳溃疡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所引起。发病早期为一些黄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凹陷,呈微红褐色。继而溃疡斑点扩大,并互相联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溃疡,边缘变为黑色。到疾病晚期溃疡中心部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死亡。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防治方法
预防:
1)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
2)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治疗:
1)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
3)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4.烂肢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1)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
2)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
3)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
治疗:
1)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
2)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
3)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目前正值河蟹养殖生产后期,这段时间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生产的成败。
1、重视水质调控。此时由于河蟹的活动量和吃食量加大,经常会出现池水浑浊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藻类和水草的生长,同时也会造成池塘溶氧偏低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
面对池水变浑,应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是因为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而导致池水变浑,此时,应换水5-10厘米,同时全池泼洒阿维菌素杀灭浮游动物,3-5天后再使用金硅藻配速效生物肥进行水色培育,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将藻类培养起来;如是因为蟹池野杂鱼较多而致池水浑浊,此时应用茶子饼清除池中野杂鱼;如是因为饵料投喂不足,则要加强投喂,必须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如小鱼、小虾、全价饲料等;如是因为水位较浅,透明度大,河蟹活动频繁,导致池水浑浊,应进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池水深度,同时用生物速效肥及金硅藻等进行水色培育,降低水体透明度。
2、注重最后一次蜕壳管理。河蟹的最后一次蜕壳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蜕壳后增重60—80%,蜕壳的程度将决定河蟹上市的规格,这期间应强化巡塘次数,密切关注河蟹的蜕壳高峰期的细微变化。一是投喂高质量的饵料,二是增加饲料中钙离子的含量,三是保持水位稳定,四是加强巡塘。
3、强化其他管理措施。一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二是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三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四是预防纤毛虫,五是增加水体溶氧,六是做好防逃工作。

秋冬季节泥鳅等水产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逐渐降低。正是丰收的季节,而水质管理尤其重要,秋冬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前功尽弃,特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持池塘水位稳定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定期调节好水质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中残渣剩饵及排泄物的堆积,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有清新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池底老水。无新水更换的要施用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从10月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投喂量分别下降至泥鳅总体重的2%-3%。另秋冬是摄食水草、螺蛳的高峰期,补足水草和螺蛳。进入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泥鳅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10℃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泥鳅等水产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春季河蟹池塘养殖管理的七个技术措施


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止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二、池塘水体解毒。
由于冬季池塘干塘清塘,池塘里各种藻类生长受到清塘药物的伤害,水体中有各种药物的残留,对河蟹苗种产生危害,不能正常发育生长,放养前全池必须使用使用护水解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解毒,降解池塘里清塘药物的毒性,使池塘蟹苗、藻类健康生长。
三、投放一些有机肥。
由于早春池塘是经过冬季清塘、消毒、冻晒,水体里什么都没有,为了保持池塘里浮游植物得到很好的繁殖生长,促进池塘水体生产力得到恢复,同时控制青苔繁殖生长,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是必须的,因此,池塘需要投放一定的有机肥。施肥可以降低池塘里氨氮、亚硝酸盐,消除有毒氨,保持水体的清爽,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水草的生长。
四、适时投饵商品蟹苗饲料。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河蟹自身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身体很虚弱,为了做好春季河蟹第一次蜕壳,及时投喂是关键措施,这样可以迅速恢复河蟹体质,提高河蟹第一次蜕壳成活率。当温度达到10℃以上时就可少量投喂一些精料。精料以含量40蛋白为好。投喂地点在向阳坡处投喂。投喂注重投喂的时间,以下午2-3点为好。
五、加强水草栽种、管理。
水草是河蟹养殖成功有否的关键。栽种水草主要为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在池塘水体中形成至少3种以上水草群,力争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40%左右。对缺少水草的塘口要进行补种,水草过多的塘口要做好人工删除,水草种植应按“条式”或“井式”方式,形成几条规则的“水道”,以促进水体的流动,确保通风、通气。
六、加快鲜活螺蛳投放。
清明节前,一次性每亩投放螺蛳20xx养蟹后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逐年增多。特别是对河蟹影响较大的纤毛虫、黑鳃、肠炎等有害病菌,必须加以杀灭控制。依照无公害养殖要求,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确保商品蟹的质量。一是蟹种下塘第一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二是每15天左右全池泼洒一次杀菌药物,防止病菌大量滋生。三是河蟹脱壳前后,可泼洒蜕壳剂,促进河蟹的第一次脱壳。四是进入5月份,河蟹吃食开始旺盛,可投喂内服中草药药物进行预防。

六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进入六月是河蟹养殖关键期,这个月既是四夏农忙季节,又是养殖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月,是顺利进入梅雨季节的关键点,如何做好河蟹养殖工作,结合对示范户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以下管理措施,供参考:
1、日常巡塘。坚持做到每天巡塘二次,早上巡塘检查河蟹的吃食情况,看蟹有没有浮头,下风口有没有泥沫,晚上巡塘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看河蟹有没有上岸的现象,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饲料投喂。在指导工作中,发现很多示范户在投喂饲料时,没有采取四定投喂方式,这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为高温季节蓝藻的发生埋下隐患,在饲料投喂时间上,要严格控制在下午五点以后,尤其有野杂鱼的塘口。在投喂饲料蛋白不要过高,超过40蛋白尽量不要投喂,虾蟹有滞食而易发生肠炎,未吃完的饲料易败坏底质和水质。
3、水位调节。当前是雨水较不稳定季节,要严格控制池塘水位,有利水草的生长,发现池塘溶氧不足,及时使用氨基酸解毒。
4、杀虫底改。今年养殖到目前都温差较大,池塘里的有害浮游动物较多,不但影响池塘生态环境,水体发浑,溶氧不足,对水草生长影响较大,这个时候必须杀灭池塘虫害,积极做好纤毛虫的杀灭工作,同时做好池塘底质的改良工作,以生物底改为好。
5、施肥管理。水体较清,清水无藻,透明度大的塘口,池塘里各项生化指标较差,必须使用氨基酸肥水膏进行池塘施肥工作,增加水体营养,促进有益藻生长,控制池塘蓝藻的发生。
6、水草维护。六月份是伊乐藻衰败期,要做好水草的维护工作,除了正常打头疏密工作外,还要对水草进行施肥管理,进行水草解毒管理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0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