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蟹苗后作水,还是先作水后放蟹苗,这个问题该正视了!


苏北的河蟹养殖地区存在着这样一种放蟹苗的习惯:先水体解毒,放苗之前泼洒抗应激产品,然后再放蟹苗。有的蟹农为了省事连水体解毒都省了,把蟹苗直接放进池塘里,然后改底、培藻。更有甚者,直到池塘出现问题才想起调控水质,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剧烈。蟹苗从苗塘捞出,经过长途运输到成蟹塘,这一运输过程对于蟹苗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强应激!主要影响因素有二:第一是温度。第二是溶解氧,这两点才是使蟹苗造成强应激的主因,抗应激产品的使用主要也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前作水——解好毒,改好底,培好藻!
先来说说解好毒和改好底:为什么这两个问题要一起来谈?在苏北地区由于池塘亩数偏大,很多池塘都存在用菊酯类药物清塘的现象,而这种药物残留一般的解毒产品效果都不理想,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氧化法。所以在使用解毒产品的同时氧化型底改应配合使用,这样对于水体中及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质都起到了降解作用,并为下一步培藻做了物质准备。(最理想的状态是先用一次白金底改或者氧化除菌底改(氧化型),然后再使用一次速净解毒底改或者水底双清(还原性),即清除了有毒有害物质,又杀灭了有害菌及有害藻类(蓝藻、青苔)的孢子。)。
解好毒、改好底后,即为蟹苗的投放创造了清爽的底部环境,也为下一步培藻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培藻的效果事半功倍。
一塘好藻的作用很重要,既可以在剧烈的天气变化过程中稳定水质,又可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浓度,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而这三项恰恰是蟹苗投放时最重要的应激因素。
而如何培养一塘好藻,藻相丰富最重要!前期尽量不要直接使用化肥肥水(打底肥除外),如果这样操作会使短时间内大量单一肥效释放到水体中,进而使藻相单一,而单一藻相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又极不稳定,这样不稳定的藻相对于蟹苗而言又是一种强应激的隐患。
AOK激抗放苗时迅速提升水体溶解氧,为蟹苗提供舒适水环境!
以菌促藻黄金组合:藻相丰富、水色清爽、水体稳定!
由此可见放蟹苗前作水要比放蟹苗后再作水优势明显。
打扫好房子再请客人来,总比请来客人再打扫要好的多!

相关知识

蟹苗越冬管理



河蟹养殖是最近几年效益养殖最好的品种,很多养殖老板对河蟹苗种越来越重视,有条件的养殖老板往往会有自己的河蟹苗种塘,冬季要做蟹苗的体质复壮和水质管理,为来年蟹苗下塘提供优质的苗种。
1、保持充足的水草:河蟹苗种塘水草覆盖面积应占池塘的面积额一般以上,水草多底部温度相对高一点,这样有利于蟹种冬季聚集在一起,对河蟹的攀爬、隐蔽与摄食有促进作用,减少蟹种间互相残食的机率。
2、保持适当的水位:河蟹苗种塘冬天水位不要太低,水位过低,水温也会变化,一般建议保持60-80cm,水位低,温度也就低,水位高,晴天温度回升慢,河蟹活动摄食也就少,不利于冬季增肥。
3、水质管理:河蟹苗塘冬季要保持一定肥度,但水质要有一定度名都,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水质过瘦的时候,要及时用乌金膏和肥水旺肥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防止水质恶化。进排水时要保持水温基本稳定,水温变化应保持在3℃左右。
4、适时投饵:如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蟹苗会出来活动的现象,河蟹苗种冬季活动而没有摄食会消耗其体质,造成来年蟹苗体质偏弱。当温度超过16度以上可以投按照体重的1%来投喂,如果温度在10度以上按照体重0.5%投喂,三到五天一次,最好投喂部分新鲜冰鱼,或者颗粒饲料。
5、冬季病害预防:河蟹苗塘冬季病害很少,主要是加强底部改良。防止出现黑地板。冬季适当消毒,一般建议用超碘,全塘泼洒,预防黑腮。

养殖户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蟹苗成活率



有的池塘放苗后蟹苗爬边、上岸,有的池塘前期未见死蟹,但到了后期却没有产量,回捕率低。这都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蟹苗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答案就是放苗方法,正确的放苗方法是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放苗准备
1、加深水位
放苗前水位不应低于80-90cm,水位越深,水体越稳定,且更利于低温期的肥水;水位越浅,受到天气影响就越大。水位深,可减缓昼夜温差变化对水温的影响,减小对蟹苗的应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水位深,池底光线弱,青苔不容易生长;水位深,可以减少水体浑浊、白浊带来的影响。
2、彻底解毒
清塘、杀野杂鱼等药物的残留,及池塘中各种毒素和化工废水的污染,都可以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严重时会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彻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议放苗前7天左右,全池泼洒“碧水安”,用量10亩/瓶。
3、肥水下塘
水肥后,不仅能够培养水草、藻类,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质稳定,蟹苗适应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肥料的选择则尤为关键,最好具备全溶解、营养全、易吸收、不生虫、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可溶性有机肥为最佳选择,如“肥水肽Ⅲ”。在放苗前5-7天将水肥起来,早期温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达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稳定水质。
二、放苗方法
放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吐水”、恢复体质和减少应激。蟹苗,尤其是外地苗,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下降,直接放入塘里应激大,易容易出现上岸、爬边等现象。若放苗时遇到天气不稳定或下雨时,常常造成大量死亡。
建议:①蟹苗先放于塘边适应气温;②使用池水淋洒或浸泡蟹苗3-5分钟,反复2-3次,使其吐出胃、鳃上面的泥巴或杂质,适应水质;③每80斤蟹苗使用1包“LY-生命素”+1包“激活Ⅱ”,浸泡10分钟恢复体质,过后可将浸泡液泼洒于池塘;④将蟹苗放到塘边浅水区,让其自由爬行,剔除活力差的。
三、注意事项
①传统的消毒方法常使用食盐、碘制剂、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蟹苗刺激较大,常常雪上加霜,影响成活率,所以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
②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大部分蟹苗在运输前都不喂食,体质较弱,所以建议放苗后第5天开始投喂,以开口料、鱼浆为主,恢复体质,提高抵抗力。

蟹塘放苗前的管理工作


临近放苗前期,做好蟹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螃蟹养殖前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而且也为来年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放苗前期应该把握住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解毒工作必不可少
不管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养殖年限较久的老塘,养殖户每年都会根据自身塘口情况使用一些清塘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甲氰菊酯、有机磷等,这些清塘药物使用过后都会有药物残留现象,大部分会被吸附在土壤中,而池塘经过开垦、泡塘等工作后,其土壤中的毒性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大量释放出来,所以做好这些解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一般在池塘上水过后,可使用解毒灵或者是水博士进行泡塘,把池塘中的毒素泡出,三天后可放水排净,若池塘中的毒素较重,可多次使用解毒灵直至毒素全部解除。避免后期因池塘毒素残留过重而影响蟹苗的成活率。
二、放苗工作须仔细
1、如何挑苗
一般挑选体色一致,体表干净,无斑点,无残肢、磨爪,活力较强的蟹苗。可打开甲壳观察肝脏颜色和肠道食线,以及饱满度,无黒鳃、烂鳃等情况则为好苗。
2、运输
运输前做好在清水中吐水工作,如蟹苗鳃部挂脏则会影响其呼吸从而导致死亡,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来调节蟹苗的干湿程度,可在运输车底部放入湿布或者是湿润的水草,来保持蟹苗的水分。
3、试水
放苗前可挑选少量无病无伤的花白鲢鱼苗进行试水,若48小时内没有死亡,则可放苗。
4、抗应激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放苗,下塘前可进行吐水工作,可将苗袋放入水中静置1-2分钟,然后提出重复2-3次,最后在静置水中5-10分钟。下塘后可使用黄精多糖+抗激灵+应激硬壳灵全池泼洒,以减少应激反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存活率。
三、肥水工作尤为重要
放苗前期,由于温度较低天气变化较大,较容易影响蟹苗的吃食情况以及成活率,严重时可导致蟹苗死亡。那么在放苗前期进行肥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肥水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水色而且也能在池塘中培育出丰富的藻相,这写丰富的藻类不仅能给池塘水体带来充足的溶氧,而且也能为蟹苗提供天然的饵料。同时肥水也能维持池塘内的水体环境平衡,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增强其体质。
四、投食
蟹苗适应环境后,当水温超过4℃可以开始进行少量的开口投喂,这样都对蟹苗体能的恢复以及成活率有着很好的帮助。

“养蟹先养水”,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学会水质管理包括,弄明白,这些概念,很有必要:肥水、调水、改底、解毒、抗应激等。
肥水:就是为蟹塘培养所种有益的成份,这个名词贯穿于我们养蟹整个养殖周期。
塘口水体肥度的合理控制是养殖大闸蟹高产的一个关键因子。适当的肥水有如下的养殖回报好处:
1.能够丰富水体藻相,增加溶氧;
2.肥度合适的水体含有丰富的藻类,这些藻类能为养殖大闸蟹提供部分天然饵料,特别是提供苗蟹初入塘口期良好的开口饵料;
3.适当肥水,可以使水体各种水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维护水体微生态平衡;
4.合理的肥度能有效控制有害藻类、抑制有害病原体、保持水体相对平衡,为大闸蟹提供丰富的各种活饵及植物性饲源,从而达到稳产、高效的结果。
肥水的品相认识:水质一般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和翠绿色为良好水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水色培养,受天气、瑭口水体有机物、PH值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多种变化,小则破坏水质,影响大闸蟹的正常生长;大则出现倒藻、缺氧、甚至发生“泛塘”的危险。所以,如果正确的肥水,使用各种肥水产品,一点要小心谨慎,来不点半点马虎。
养蟹要养水,这是我们常常放在口中的一句话
那么如何辨别蟹塘水色好坏了
老司机整理了一点经验
现在送给你
一起看看吧:
不好的水色(也就是让蟹头疼的水色)
1、翠绿色水(这可不是女人手蠋子,男人绿帽子,越艳,越好噢)记好了当水体的颜色呈翠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当水温升高时,在池塘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此时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这是个害人水,早发现,早预防)
2、红棕色水(这样的偏酸水质,可能是最要命的,特别是下雨天,出现这样的水质)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成团成缕。此时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是水质变坏的标志。(这还有可能,有污水开进来了,水源有可能有问题)
3、黑绿色水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为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这样的水有可能引发蓝藻及大规模缺氧)
以上3种水色的水质都不好,因当这些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透明度减小。当上述藻类大批死亡后,它们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麻痹虾蟹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水生类生物死亡。所以,当发现水体出现上述3种水色后,应立即用硫酸铜0.5ppm全池泼洒杀死这些藻类,并对蟹塘进行换水(每次换水,应该在5分之一,一周内换完,反对一次性急换,应应激),以免对蟹类造成危害。
那么什么样的水色是好水质呢?
一起来扒开好的水色,看内裤吧
1、黄绿色水、草绿色水(在白盘测试中,水体透明度高于40一3Ocm)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小微藻类。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注意,绿藻可不是蓝藻,塘中中螺丝可以以这些货作为饵料的)
2、淡黄褐色水、谈褐绿色水(重要的事说三扁,要有水体透明度35cm以上)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谈黄褐色或谈褐绿色水,还要有高透明度。该种水色是养蟹的上好水色。(好水才能出好蟹,这个一定没有问题)
以上两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好,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植物一般都是蟹类及为蟹十塘服务的鱼,虾,螺易消化的种类,要注意保持。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但要注意水色太绿(如墨绿色)时则说明水色已变老。此时,需要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并全池泼洒氯制剂来控制池水中绿藻的。
下面说一下肥水阶段的过程控制。
冬天清塘后养殖前期肥水
在彻底清塘后,灭杀后,开始进水。由于现在苏南,苏北水源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各方面的农田,生活性排污的危害,在进水后,我们先进行一次目标性解毒,解除或减少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
在放苗前,主要做好养殖开始时施基肥的工作,以前讲过了。
1、具体方法:老塘口的肥水要求
老塘口,施基肥(农家肥的发酵品,加相关无机淝源,前面讲过了),可使用EM菌+自制生物有机肥。(明白的可以举手,不明白的,可以发红包)
因缺乏某些矿物元素的老塘口,冬春第一次较难肥水,可补充钙、镁等矿物元素,同时使用少量无机肥补充。
2、具体新塘肥水办法
新塘口由于各种营养元素缺乏,基肥的使用数量和频率较老塘口都要高些,可使用有机肥发酵肥+增量复合肥+EM菌+黄腐酸钾,进行基础性补入。
3、冬春季放苗后追肥,肥水办法
根据塘口水体的肥瘦程度,进行适宜的追肥工作。一般使用高效生物有机肥或氨基酸类,黄腐酸甲类肥水素。,保证在螺丝入塘口前1周进行。等水相平稳后,入苗。
当春夏之初,水温已经在2Oc左右,苗蟹已经过了2壳期,喂饲进入高峰期,根据养殖投饵量、水体肥瘦程度,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建议进行适宜的追肥工作。每10-15天追肥一次。尽量少用无机肥,使用有机生物合成肥,并且要少量,多次,在天气晴好的时候,下午用为宜。
最后扒一扒养殖后期肥水的一些思考。
此时还处于养殖大闸蟹的快速生长期,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水中天然饵料少,已经被消费的差不多了,水体肥度变化大,应及时根据水体具体情况,选择性采取相应措施补肥。这时必须保证不能用化肥了,因为温度高的原因,用化肥应该比用毒药有一拼。
【接下来说说,肥水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吧】有新问题的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吧
1、影响初期肥水的主要原因:
a塘口内浮游水生生物大量繁殖
浮游生物较多时,纶支虫害,影响水草生长,使用杀虫剂后,又使用解毒药物。对塘口小球藻,光合藻体也是伤害的,所以造成了瘦水现象.
b,因为图省事,大量使用复合肥,磷酸肥致使塘口出现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引发丝状藻类、青苔大量滋生。
如果这时青苔量小,可适当提高水位,用氨基酸肥水素,或腐质酸纳,或黄腐酸纳提纯剂配合有机肥进行肥水。如果青苔太多,可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后,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安全且效果明显。
若使用药物杀青苔,使用药物后需用解毒药物。
c水体中藻类过少
建议天晴时下午换新水10%,然后常规肥水。
【特别说明冬春季水温低,如何肥水?〕】
我通常在年后清明前放春苗时,因为水温较低、光照弱、天气变化无常,肥水特别困难。这几年实践了一下,下面的方法,你可以考虑n。
①通常选择晴天上午,添加新鲜含藻水。〈气温不能太低,而且要太阳出后,防止苗应激)
②使用解毒药物,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对水中一些干涉型有害藻相提前控制,免得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施足自制有机基肥:使用这类经过腐熟的肥水料进行肥水,每次每亩水深1米用5kg左右。应该使用光合菌种,益生类菌辅助。
④跟进追肥:可使用自制氨基酸肥类肥水,配合EM菌使用,进行追肥培藻。
最后告诉你水肥起来后很快变清的原因:这才是干货吧
主要是因为培养的藻种单一,藻种厂家的保持活力技术差,有的菌种,单一、菌落浓度不够,使用无机肥,化肥水体肥力不持久、缺乏某些离子营养盐限制了,小球藻,光合菌类生长等原因造成。
告诉你解决方法,你考虑一下:
①先使用解毒药物;把pH值,亚盐,氨氮调到正常值内.
②补充部分含藻相好外源新水;
用EM菌兑水,浸泡高效生物有机肥【含有黄腐鲮钾生物提纯剂一类的产品】;2-3小时后,加入肥水药物保持剂混匀后全池泼洒。〈这个可以在48水时内重复一次)
希望我的努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和借鉴。
在一起,我们明年一起上路。
养好蟹,是我们的目标。

中华绒螯蟹蟹苗蟹种的定义


我国天然蟹苗的分布,北到辽宁鸭绿江,南到广州雷州半岛,都有分布。主要产地有辽宁的辽河口、江苏的长江口、浙江的钱塘江、瓯江口以及福建的闽江口。以长江口数量最多,每年蟹苗的发苗期在5月下旬至6月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年苗汛产量波动较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工业污染,过度捕捞产卵亲蟹等因素的影响,使天然蟹苗产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的产苗地已形不成汛期,有的产量增加了。如近几年长江口蟹苗产量很少,而瓯江口蟹苗年产量保持30006000公斤。

(1)蟹苗:指自受精卵胚胎发育孵出的第一期蚤状幼体起,经3040天五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称为蟹苗。

(2)幼蟹和蟹种:习惯上统称幼蟹,但严格来说,大眼幼体经一次蜕壳后的个体即成幼蟹,但先后经20天左右培育,已蜕壳23次,这时可称为幼蟹.再经几个月培育,又蜕壳57次,这称为蟹种或一龄蟹,俗称扣蟹或铜钱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3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