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方法

从总体上讲,家兔是一种弱小动物,其生命和生产活动均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人的依赖性较大。

随着季节的变化,与家兔息息相关的饲草饲料、环境温、湿度,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等都不相同。抓好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利季节、增产增效;在不利季节条件下,对家兔实行保护,并人为地改变甚至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以不断挖掘家兔的生产潜力。

(一)春季(3-5月)

是母兔繁殖和仔、幼兔最多的季节。在南方春雨绵绵,日温变化不定,时寒时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也是兔子发病、仔幼兔死亡的高峰期。过去,在农村有不少人误信夜荷花开时,生的兔儿无脑髓,喂不活等不科学的说法,便早早停止母兔繁殖。其实,春季小兔难养,并非他们无脑髓,而主要是环境条件多变,仔、幼兔难以适应,加之母兔经秋、冬季连续繁殖后,体质下降,所产仔、幼兔生活力减弱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春季饲养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把好吃食关。此期应以精、粗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因青草正处萌发、生长期,不但水分含量高,纤维少,也是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样的青料喂得过多,不仅满足不了兔子营养需要,还易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建议,多采用各类兔子的全价饲料喂兔,特别是仔、幼兔;在搭配青饲料时最好掺喂适量的大蒜、葱、韭菜、车前草、鱼秋串等有一定杀菌能力和除湿健胃的青绿植物。

2.强化仔兔补饲。认真抓好仔兔的补饲工作,对减少春季幼兔死亡作用显著。因为这既可解决母兔在繁殖盛期过后,出现体弱、奶水质量下降对春产仔兔带来的不利,又可控制春季球虫病暴发,造成幼兔的批量死亡。

3.加强管理和疫病预防。主要是保持笼舍清洁、干燥。在3-4月期间还必须注意幼兔的保温防寒,扎实抓好笼舍、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和主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

(二)夏季(6-8月)。

对全国大部分养兔区来讲,此季均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各类兔子都极为不利。因兔子缺乏汗腺、被毛浓密、散热难。高温高湿,不仅严重影响兔子尤其是大兔食欲,还会导致中暑死亡。尽管公、母兔仍能配种繁殖,但弱仔、死胎增加,产后仔兔易发黄尿病多数难以成活。所以,抓好家兔夏季的饲养管理,首要任务是根据各地条件,采用多种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不提倡在舍内洒水或储水降温;最好在舍外利用藤蔓植物遮阳、加大通风换气能力,必要时在屋顶浇水降温等都是可行的。在饲养上,应实行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原则,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采用早、晚喂食等方法,尽量让兔子吃饱。重视饮水的供给。除搞好常规清洁、卫生管理外,夏季应作一次全场的清洁大扫除、大消毒。种兔一般应停止繁殖,让其休息、补养一段时间。但为了提高母兔的年繁殖效力,在立秋前后,可抢配一批,尤其是中小型品种。这样在立秋后即产出一批商品仔兔,提早在市场旺季之前出售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经验,在立秋前配种,不但配怀率较高,仔兔成活率也不低。因为所谓兔子的夏季不孕现象,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夏季,而主要表现在金秋时节,往往在9月至10月,母兔可能出现累配不孕。如果错过夏末的抢配时机,夏季不孕时间延长就会影响母兔的年效益。

(三)秋季。

大部分地区是天高气爽,气温逐步转凉;青、粗饲料仍较丰富,开始进入家兔的繁殖季节。但青饲料逐步老化,品种日趋单一,又是兔子的换毛季节,加上部分兔子可能受夏季不孕的影响,所以无论饲养或管理,都要围绕兔子早配、多配多怀这个中心去作。在饲养上,尽可能多供应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在配合饲料、颗粒料中添加维生素A、D、E。在管理方面,重点在仔细观察种兔,做好适时配种和产仔母兔及仔兔的养护工作。此外,不要忘记为冬季备好草、料。除做好干草等粗饲料的收储外,在适宜种植冬、春季型草种的地区,要按时播种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并做好前期管理。

(四)冬季。

我国的主要养兔省区,大部分进入寒冷时节,气温低、日照短、缺青绿饲料。寒冷对仔兔、幼兔的生活威胁较大,还会大幅度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增重。室温过低,种兔的繁殖也会受阻。但寒冷可有效限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家兔发病率下降。在南方不少地区,冬季饲料不断青,仔、幼兔成活率高,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兔产品销售旺季,所以只要搞好舍内保温工作,无论在南方或是北方,广大养兔者都可把冬季视为家兔繁殖、生产的黄金季节。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暖防寒,创造条件多配、多生、多活,重点保护仔、幼兔。保暖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关闭门窗,在笼位上加盖塑料薄膜,加垫草,舍内加热;增加,精饲料的喂量,以提高兔子自己的抗寒能力等等。但必须强调一点,家兔的自我污染环境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因尿中氨的浓度超过其他畜禽。所以,在采用防寒保暖措施时,千万要注意保证舍内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能力,以控制舍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不超过30ppm,二氧化碳气体不超过3500ppm,硫化氢不超过10ppm。通风换气,以通过地窗为好,最好是通过地道;舍内忌潮湿。仔、幼兔饲养最好集中到有加热装置,或有较好保温条件的暖房内,勤换垫草,保证光照,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相关阅读

蜈蚣不同季节的养殖管理方法


(1)蜈蚣的特殊管理

蜈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土,且吃少量的土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一些元素,调节生理代谢,这是饲料不可代替的。因此,饲养池中千万不能缺少土。不管大的饲养池或小的饲养盆,底层都应该放层饲养土。

蜈蚣的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前的蜈蚣应大量供给食物,而产卵后的娱蚁抱卵孵化期不喂食。所以,对产卵蜈蚣助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据有关资料介绍蜈蚣产卵与孵化采用人工巢为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方法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23厘米厚的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l瓶1条。

利用人工巢繁殖在技术上是种创新,优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能有效地利用饲养面积;二是可避免雄蜈蚣或其他蜈蚣的干扰或残食;三是可以保持巢内湿度,有利于雌蜈蚣在安静的环境中顺利产卵、安全抱卵孵化和监护;四是便于对幼体蜈蚣与雌体分开。雌体在孵卵期内应防止惊动与干扰.否则会引起吃卵或者不抱卵。

(2)蜈蚣的四季管理

人工饲养蜈蚣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科学饲养管理,根据季节变化和蜈蚣个体发育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能一成不变。

1)春季的管理

春季到来,气温开始回开,地温也慢慢升高,经过几个月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和觅食。但是,这时期气温还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采取供暖的情况下,因夜间温度仍低,蜈蚣这时活动量小,消化能力还很低,白天风和日暖时能活动,夜里就不活动和少活动,出于这时期蜈蚣体质较弱/,遇到达续低温有可能被冻死。所以。在管理上,清明节前后原有防风保温设施还不能拆除,等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再行拆除。

蜈蚣在室温15℃时,夜里出来寻食的还不多,此时可以不给饲料或少给饲料,可以不给水。但是到清明以后,气温超过15℃,能出来活动的蜈蚣数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时可以给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煮熟的胡萝卜、肉末、青菜等。水槽里添满水,同时给池子里的瓦片上洒少量的水,补充潮气。

洒水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或晚上。增加环境潮湿度,使蜈蚣冬眠苏醒后很快恢复身体的水分含量,尽快进入正常生理代谢状态。

清明至小满,是蜈蚣复苏后身体恢复的一个时期,随着复苏后时间的增加,饲料量也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活动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量大大增加。此时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势必导致蜈蚣体质恢复缓慢,体质变弱,由此可以导致生病死亡。活下来的因体质差,产卵推迟、所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蜈蚣成活率也低。

另外,这时的湿度应在50%~60%,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满后湿度可增加到75%~80%。

2)夏季的管理

4月底至5月初天气已经变暖,蜈蚣出来活动的数量剧增,活动量也越来越大。环境温度达到25℃时,蜈蚣进入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时期。成年雌蜈蚣已进入产卵前的身体复壮阶段。此时应将前1年繁殖的幼小蜈蚣与成年蜈蚣分开饲养。

虽然前1年繁殖的蜈蚣和成年蜈蚣都需要加强营养,但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产卵、抱卵孵化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是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按其需要增加饲料量、增加湿度,保证其营养和生理需要;第二是分开饲养,可以在产卵、抱卵孵化时避免幼小蜈蚣的干扰。除保证饲料充足外,在气温升高时,池子内的水槽或水盘内应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使蜈蚣随渴随饮。否则会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在这一段时间里,供给蜈蚣的饲料以蛋白质为主,并补充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以保证成年雌体卵子发育时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健康的成年雌体所产的卵孵化率高,孵出的幼小蜈蚣比较健康、成活率高。

进入产卵期,要注意对成年雌体的饲养管理。

由于雌蜈蚣产卵后,在抱卵孵化的60天内不吃不动,所以随着产卵雌体的增加,群体投饲量应越来越少。在一个繁殖群体中,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这时,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而且供给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在夏季经常有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这时不要在室内或池子内洒水,自然湿度就能保持75%~80%。若湿度过大,应在饲养池上架设15瓦的灯泡以提高温度、驱除潮气。夏季阴雨天,蜈蚣活动特别活跃,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窗纱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处,应及时修补,以防止蜈蚣逃跑或天敌入侵。大暑后进入每年的炎热天气,持续高温,有时出现暴风雨天气,管理人员要勤检查有无被风吹坏的窗纱盖,特别是暴风雨来临时,要及时赶到饲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秋季的管理

立秋后天气转为凉爽,白天和晚上温差加大,这时蜈蚣进入了交配期,饲养管理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由立秋到处暑的管理:

这一段时间气温还比较高,这时成年蜈蚣处在交配阶段。有的蜈蚣经过2个月抱卵孵化体质消耗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这时供给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要充足。即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蚯蚓等活的饲料虫,或肉末、蛹等饲料。如这时的饲料供给不足,或营养不丰富,体质恢复缓慢,影响下一时期体内营养贮备,对越冬造成不良影响。

由处暑到秋分的管理:

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秋雨连绵,空气湿度大、造成连续低温。饲养中,由于天气阴冷,影响蜈蚣正常的生长发育。解决的办法是在池内撒一些干土、帮助吸潮,降低池内湿度。由于空气湿度大,饲养池绝对不能再洒水,尽量使饲养池内通风良好。

秋分以后的管理:

秋分后蜈蚣体内的水分减少,在生理上进入冬眠前的准备阶段,这时应将水沟内的水分放掉,只供食不供水。蜈蚣是变温动物,体内水分大时,贮存营养物质的量就减少,这样经过冬眠后体内物质不仅消耗大,第2年体质较弱,而且不利于冬季抗御寒冷。所以,在停止饮水以后还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为冬眠前体内贮存营养物质奠定基础。

当年孵出的幼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管理不善,体内没有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经过冬眠又消耗了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到了第2年春季,体质恢复比较缓慢,容易造成死亡。

幼小蜈蚣在出壳后15天内,是在雌体怀抱中,靠消耗胚胎发育时期没有吸收完而被包在体内的一部分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的。不要让幼蜈蚣过早地离开母体,否则会因离开母体后对环境不适应而死亡。幼小的蜈蚣离开母体后,在饲料供给方面要选择适口性强、易消化的牛奶和葡萄糖。待有了吃食能力后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小蚯蚓、鼠妇等。

幼小蜈蚣离开母体后的时期正是夏末秋初气温较高的时期。又是其活动量大、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强,生长发育最好的季节。如果管理好,体质就好,为离开母体后第1次蜕皮做好物质贮备。

这时饲养池的湿度要控制在70%~80%,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幼蜈蚣体内水分增大,出现蜕皮性死亡现象。较为严重者出现冬眠死亡,较轻者第2年苏醒后因体质弱而死亡。

幼蜈蚣第1次蜕皮后身体处在柔软状态,不能爬或爬行缓慢并有腥味,这时最容易引起蚂蚁等敌害的伤害,这时在饲养池内喷些醋或酒,这些腥味会大大减弱,就不会引起敌害对其伤害。

冬季的管理:

霜降前后,每天最低气温下降至1.2℃以下,蜈蚣开始逐步向深层移动,活动减少,食量减少,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这时的管理主要是防寒、防鼠工作。

冬眠的温度是:

南方8℃左右,北方在2℃左右,这时蜈蚣要蛰人土深10~15厘米的地方不吃不动。

防寒保温的方法是:

在饲养池的瓦片上撒一层4~8厘米厚的细而松的土。必要时应在覆盖土内加入一些稻糠或麸皮,以增加蓬松性,保温性能也好。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还可以在饲养池或饲养缸上加盖草帘、饲养室也要做好防风保暖工作,保证室温和池内温度不低于2℃。有条件的,在饲养池周围堆移一些锯末、麦糠、稻壳等,可以起保温作用。

如果饲养池是设在遮荫棚下的,没有大棚挡风墙的,可以砌上临时墙保温,或用塑料薄膜遮起来,第2年春暖花开后再拆除。

整个冬眠期饲养池每半月要通风1次,通风工作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进行,通风时要揭开草帘和纱网盖,通风换气1~2小时。同时检查纱网盖是否破损,若发现有破损的地方,首先检查有无老鼠钻进瓦片的迹象,如有钻进老鼠的迹象,应及时清理、捕鼠,然后修理好破损的网盖,防止老鼠再进入。

不同季节獭兔的饲养管理


1)春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春季气候变化很大,早、中、晚温差明显,兔舍门窗的开、关应根据天气变化而定,要预防受风、着凉,咳嗽、感冒、肺炎、肠炎等病的发生。春天又是各种细菌繁殖的旺盛时期,应保持兔舍干燥、兔笼卫生,坚持定期消毒,才可保持兔体健康。春季青绿饲料开始生长,兔食欲增强,易发生贪食现象,因此,应进行限饲。限定方法是青绿饲料占日粮的量由1/41/31/22/3逐渐增加。每次转换都要保持23天,逐步扩大青绿饲料的喂量,胃肠道才能正常运转。春天是家兔配种繁殖的黄金季节,应编排好配种计划,做好发情兔配种,防止空怀。

2)夏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獭兔怕潮湿、炎热环境,在夏季较难饲养。高温环境下,兔的生活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做好防暑降温是关键。为了改善兔舍通风,应经常开窗开门。为防止蚊蝇应安装纱门窗。舍温超过35℃时,可洒水降温。有条件的地方开排风扇或鼓风机,使空气流通,以利防暑降温。清早应提早喂,傍晚推迟喂,全日饲喂以晚为主。多喂青绿饲料,给足饮水,在水中加1%的食盐更好。炎热夏季不宜交配繁殖。为了减少球虫病、魏氏梭菌病、肠炎等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新诺明或氯苯胍等,并定期注射各种疫苗。

3)秋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候凉爽,是獭兔繁殖的好时期,应抓紧配种工作,同时对怀孕兔要精心护理。并抓住秋膘,保证安全过冬。管理方面,应防止着凉、感冒、肺炎、肠炎的发生。

4)冬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冬季寒冷,兔舍门窗应关闭严紧,特别大风降温天气,严防贼风侵袭。最冷的时候,在兔笼内放些干草,当作褥草,加大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遇晴朗无风天气,中午时,把兔放出笼外晒太阳。

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生产性能高低,产奶量多少与饲养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使用年限以及生产性能,这在高产奶牛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现简单介绍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奶牛的泌乳规律

高产奶牛是指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日产奶量30kg以上的奶牛。在同一个泌乳期内,奶牛的泌乳量因品种、个体、健康度、体况、年龄、营养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产奶量开始逐渐的上升,一般在第2-3个泌乳月达到泌乳高峰,然后再逐渐的下降,最后进入干奶期。对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来说,产奶量上升的幅度大,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下降缓慢。如果奶牛在分娩后可快速的达到泌乳高峰期,并且高峰期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则说明这样的奶牛生产性能良好,总的产奶量高。同一品种奶牛的年龄和胎次不同,产奶量也不同,因初产奶牛还未达到体成熟,因此泌乳能力与经产奶牛相比较差,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体成熟发育完全后产奶量开始增加,一般在3-4胎时可达到最高产奶量,待到5-6胎后产奶量开始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但是如果饲料全价性良好,饲养管理良好,有的品种的产奶高峰胎次也可持续到7-8胎。

2、奶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根据泌乳特点可分为泌乳期、干奶期和围产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在泌乳期,尤其是在泌乳盛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提供优质的高能粗饲料,青贮玉米、优质干草等,在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时不可以单纯的增加精料饲喂量,奶牛采食过量的精料会导致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疾病,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饲料的量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如果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过高时可以添加缓冲剂来中和瘤胃的酸度,从而提高产奶量。高产奶牛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在添加时测定钙磷的利用率,要注意有效磷的添加量。在饲喂饲草饲料时要少量勤添,避免造成饲料浪费。为了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可丰富饲料的种类,在夏季可喂一些酒糟或者啤酒糟,冬季则可喂一些胡萝卜、甜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

为了使奶牛的体况得以恢复,产奶机能得以休息,在奶牛产奶时间超过300天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干奶。在整个干奶期要注意控制好奶牛的体况,不可饲喂过肥,因此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要适当的提高,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在体重的5%左右即可。同时提供一些具有饱腹感的粗饲料,控制干奶期奶牛的采食量。在饲喂干奶期母牛时不但要控制好饲料的数量,还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要求所饲喂的饲料的品质良好,不可饲喂霉变饲料,还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注意冬季不可饲喂冰冻的块根块茎饲料和水,以免导致孕牛流产或难产。

围产期奶牛要注重产前的饲养工作和产后的管理工作。母牛在分娩前1周转入产房,要提前将产房准备好,要彻底的清洗产房和产床,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将产房温度调整到适宜温度。在分娩前1周保证充足的粗饲料供应,精料可不喂或者少量饲喂,分娩当天不喂料。奶牛在产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因在分娩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水分和体能,但是在产后不可立即喂料,应及时的喂一些温水,用温水、麸皮、红糖、食盐等配合的营养液,然后饲喂一些青干草。为了使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排出胎衣和恶露,促使身体的恢复,在分娩后要尽量让母牛站立运动。母牛在产后因分娩和产奶营养会迅速的流失,但是此时食欲尚未恢复,采食量较小,而产奶和身体的恢复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会出现营养负平衡,可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使其即使采食较少的饲料也可获得较多的营养。奶牛在产后不可一次性喂料过多,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第一天精料的饲喂量不可超过2.5kg,以后以每天增加o.5kg的量,到第七天达到6-6.5kg,一般经过2周后即可进行正常饲喂。在产后挤奶时不能一次性的将奶挤净,否则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要做好奶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可用温水擦洗和按摩乳房,减轻水肿,不可饲喂多汁饲料,否则会加剧水肿。

3、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奶牛怕热,要保持奶牛舍适宜的温度,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发生热应激,冬季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为了防止冬季乳房被冻伤,可以给奶牛戴上特制的乳罩。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换垫料。每天都要做好圈舍的清扫工作,并定期对圈舍、栏位以、料槽、水槽以及工具进行消毒。保持奶牛舍安静。安排奶牛合理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充足,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都要刷拭牛体2次,以清除体表的污物,保持牛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
(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情,称初情期,12—14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70%或375千克体成熟时,才能配种。母牛出现发情表现后18—10小时第一次配种,间隔8—12小时第二次配种。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已发情而未配种或已配种而未配上的母牛,在大约21天左右又开始下一个发发周期,配种后若连续两个情期未再发情的,应视为妊娠,可在三个月时到改良站点进行妊娠检查,妊娠期平均为280天,可按此推算预产期。
四、奶牛引种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实现牛群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率,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约有1亿头以上。我国饲养的奶牛主要也是这个品种。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虽然遍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等到北方地区数量为多,占我国奶牛数量的90%以上。

开始养奶牛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成年母牛、购买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购买犊牛等3种方法。在购买母牛或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怀孕牛。选购牛时,要做到“一查、二看、三取证”。

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发展养猪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生猪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要。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只有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种猪才能繁殖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1、配种母猪

青年母猪达到性成熟时,即出现第1次发情。母猪初情期的时间与品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本地母猪在3~4月龄、培育品种母猪在4~5月龄、引入品种母猪在5~6月龄时,即达到初情期。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若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正常,初情期也较早。若生长发育受阻,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会推迟初情期。初情期越早,开配使用的年龄也越早,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母猪初情期时,即可立即配种,因为母猪第1次发情时的排卵数很少,若在这时配种受孕则窝产仔数也少,而且过早配种使用的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青年母猪的排卵数是随着年龄和发情次数的增长而增加的。

在母猪配种期间,应喂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平衡的优质饲粮,以促进排卵。从临配种前21天起为体况较差的母猪加料,增加这类猪的内分泌活动及生殖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加排卵数和产仔数。在母猪生长后期,要避免母猪过肥现象发生,过肥易造成产仔数少、难产等。

母猪的配种方式,按配种的次数来分有单次配种、双重配种和重复配种。单次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只用1头公猪配1次。双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2头公猪先后相隔10分钟左右各配1次。重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1头或几头公猪,相隔12或24小时先后配种2~3次,此配种方式最佳。

2、妊娠母猪

母猪配种受胎后,即进入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母体,对妊娠母猪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使母猪在妊娠期间体重适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良好,最大限度减少胚胎死亡,增加活产仔数,仔猪初生体重大、生活力强。保证母猪产后有健康的体况和最佳的泌乳性能,从而提高整体养猪生产水平。

妊娠前期由于胚胎小,所需营养物质较少,母猪本身体重的增加比较大;妊娠后期胎儿增重快,需要的营养物质多,母猪本身增重减少,如果从饲料中所得营养物质满足不了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猪将动用自身营养物质的储存。如果妊娠期营养水平过高,母猪增重过多,体内会有大量脂肪沉积,使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造成难产、产后食欲不振、仔猪体弱、泌乳量减少等不良后果。

一般妊娠期增加能量摄入,主要促进母猪增重,仔猪初生重只有小幅度增加,但高能量水平,特别是妊娠初期高能量水平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妊娠初期降低能量水平有利于胚胎成活。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还必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供应,蛋白质是组成胎儿的主要成分,越到妊娠后期需要量越大。对青年妊娠母猪,为了使蛋白质沉积到最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供应宜相对稳定。饲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会导致产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畸型胎以及弱仔数的增加。

3、泌乳母猪

泌乳期间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猪泌乳量和其他繁殖性能,最终影响全群生产力。营养不足对断奶后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长断奶后发情的间隔,降低胚胎存活数及下一窝窝产仔数等。泌乳期间采食量低,会导致断奶后母猪发情推迟,体重降低,机体组织中蛋白和脂肪损失。母猪对日粮养分变化的反应是通过血液代谢物、激素或者是通过代谢物和激素二者来引起繁殖性能变化的,而与体脂或蛋白的贮存没有关系。对于1头体重为140千克的哺乳母猪,产仔数为10头,每天维持需要消化粗蛋白质为92克。因此,要保证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对于初产母猪乳腺的发育与奶猪的吸吮有关,一定要注意让所有乳头都能得到均匀利用,否则就会出现乳房大小不均,出现发育好的乳房泌乳多、发育差的乳房泌乳少的状况。当初产母猪产仔过少时,应采取并窝办法,如无并窝条件,则应让1头奶猪吃几个乳头,尤其是要奶猪吮吸后部的乳头,防止未被吮吸的乳头萎缩,影响下一胎泌乳能力。

4、后备母猪

从母猪断奶到配种这一生长阶段所饲喂日粮的组成,对后备母猪成年后的受胎、妊娠和哺乳性具有重大影响,应特别注意在日粮中添加足量、优质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生产卵子的主要物质。除精心挑选后备母猪外,保证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饲粮平衡,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才能确保多产仔。

不同季节土元的饲养管理


1.土元的饲养密度

土元有喜在泥土中群居的习性,所以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同时,土元有吃卵的恶习,所以种虫的饲养密度不可过高。另外,也应根据节气、虫型、饲养土厚度以及气温高低而有所区别。如气温低窝泥较厚的,饲养密度可高些。反之气温高,窝泥薄的,密度可稀些。密度还可随虫龄的增长进行调整,以防互相残杀、成虫吃食卵鞘。表5为土元不同虫型时的参考饲养密度。

表5夏、秋季节的土元饲养密度


虫型土厚(厘米)饲养数量(万只/米)
幼虫718~20
成虫180.1-1
雌虫180.4-0.45

人工饲养土元,同期孵化出的若虫,在其发育进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l一4龄之差。为了使其平衡发育,土元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应分档饲养。可按16龄若虫、78龄若虫、910龄雌若虫分开饲养。

试验表明,饲养坑内光线暗些,效果较好。在同样条件下饲养100天,光线暗的坑可比透光坑能增产2l%左右。但要注意饲养坑透气,否则会使土元闷死。温度在38℃以上时,要适当打开坑门,加厚泥土,减少虫口密度,以降低温度,使土元能安全度过高温时期。

2.不同季节的管理

春季是土元经过长期冬眠以后重新开始活动的季节。土元虽冬眠,但生命活动依然进行,仍需消耗一定的营养。经过较长时间的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已基本耗尽,所以出蛰后应投喂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傍晚翻动窝泥,可促使土元提早活动、吃食,提早生长发育和产卵。

夏、秋季的温度对土元最为适宜,生长旺盛,蜕皮次数最多。在这一阶段,应多喂含汁多的瓜、菜、叶等青饲料。如喂米糠等干料类,应适当加水拌湿润后喂给。夏天有时气温很高,饲养土容易干燥,不利于土元生长发育。因此,在高温天气,除了多喂青饲料调节湿度外,还可在饲养土表层直接喷水。但要注意喷水不能过多,以防泥土过湿,造成结块。

当气温降到11℃以后土元进人冬眠状态。越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在冬眠前要加强饲养管理。从10月上旬起,要喂营养丰富的食料,如黄豆粉等,把土元养壮实,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贮存在体内,供越冬期间代谢需要。同时适当做好保暖工作,如增加饲养土厚度,适当干些,坑面盖些干草,这样土元就可以安全过冬。

梅雨是江南地带的特殊气候情况,雨多、潮湿、闷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土元也容易得病。这个季节特别要注意,饲养室或饲养坑内不能过湿。饲养土要干燥一些,要少喂青饲料,多喂精饲料,并做到勤喂少喂。每天早上要进行检查,清除隔夜留下的食料残余。要多打开房屋的窗和坑盖,加强通风,排去潮气。但要防止老鼠等敌害窜人饲养坑。

羔羊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羔羊的饲养

1.羔羊的哺乳

羔羊出生后,1个月内以吃母乳为主、饲喂为辅,及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促进胃的发育,扩大营养来源。1月龄后过渡到以采食为主、哺乳为辅,适当运动,母仔分群,抓膘,驱虫。对弱羔、双羔以及母羊产后死亡所留下的羔羊,应采取代哺、换哺或人工哺乳的方式喂养。

①初乳期。母羊产后5天以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它是羔羊生后唯一的营养物质,要尽快让羔羊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23%)、脂肪(9%~16%)等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具有营养、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和促进胎粪排出等作用。因此,应让初生羔羊尽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吃得越多,增重越快,体质越强。一般情况下,初生羔羊会自己寻找乳头,吮吸乳汁。对体质较差的羔羊或初产及恋羔性差的母羊,需要人工辅助哺乳。一般单羔交替吮吸母羊两乳头,若是双羔则固定乳头。生后20天内,羔羊每隔1小时左右哺乳1次,20天以后羔羊每隔4小时左右哺乳1次,随着日龄的增加,哺乳的次数减少,时间间隔拉长。产3羔、多羔的要找保姆羊或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前3天要吃母乳,否则成活率低,即使成活,抗病力也弱,易患各种疾病。

②常乳期(6~60天)。这一阶段,乳汁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辅以少量草料。从出生到75日龄是羔羊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此时母羊的泌乳量高,营养也很好,但羔羊要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以促进前胃发育,扩大营养的来源。一般10日龄后开始给草,可将幼嫩青干草捆成把吊在空中,让小羊自由采食。20日龄开始训练吃料,在饲槽里放上用开水烫后的半湿料,引导小羊采食。水的温度不可过高,应与奶温相同,以免烫伤羊嘴。

③代哺与换哺。产双羔的母羊若泌乳量不足,应让其哺育较弱的羔羊,把相对强壮的羔羊让产单羔的母羊哺育或代哺;孤羔及产后缺乳母羊所产的羔羊也应如此。采用代哺、换哺的羔羊与保姆羊所产的羔羊体格大小要相仿,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生产实践中为提高多胎羔羊、弱羔和孤羔等缺乳羔羊的繁育成活率,多采用人工哺乳、饲养保姆奶山羊,以及在羊群中选择单产、健康、泌乳量大的母羊实行寄养等方法。寄养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需寄养的羔羊要先彻底清除原胎气味,再涂保姆羊的胎液、乳汁、粪尿在其身上,使保姆羊认羔接受哺乳。具体方法如下:a.按临产羊体况,往年产羔记录,事先收集好单胎、膘壮、泌乳量大母羊的胎液、胎衣,装入塑料袋,注明羊号、产期备用。b.将准备代哺的羔羊(最好先给羔羊吃到初乳)放在40℃左右的温水盆中,涂以肥皂擦洗掉周身原有的气味,特别要注意洗净头顶、耳根和尾根部,再用温清水洗净,迅速擦干,用手涂以备用的保姆羊的胎液,尤其要着重涂好母羊爱嗅的羔羊的头顶、耳根和尾根部,待稍稍烤干后送给指定保姆羊即能顺利代哺。此法用于稍大些日龄的羔羊,也有较好效果。

④人工哺乳。一般用新鲜牛奶和羔羊代乳料。用牛奶哺乳时,要加温消毒,而且要定温、定量、定时、定质。温度一般为38~39℃,喂量一般为1周龄0.6千克、2周龄0.9千克、3~4周龄1.2千克、5周龄1.5千克,14周龄以上减为0.5千克;时间一般为1~4周龄每间隔4小时喂1次、5~7周龄每间隔6小时喂1次、8周龄以上每间隔12小时喂1次。羔羊代乳料是将玉米、豆饼等主要原料加工成粉状,加上乳酸菌和酶制剂调制而成。其营养成分类似天然母乳,易于消化吸收,羔羊食后一般无腹泻现象。羔羊20日龄前,代乳料用5倍量的开水冲熟,候温到37~38℃时用奶瓶供羔羊吸吮;羔羊21日龄后可干喂,也可拌在块茎饲料中饲喂。

2.羔羊早期补饲

提早补饲有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利于羔羊提早反刍,使瘤胃机能尽早得到锻炼,促使肠胃容积增大、前胃和咀嚼肌发达。青粗饲料还能使羔羊唾液腺、肠腺和胰腺的分泌增加,提高消化能力。羔羊喜食幼嫩的豆科干草或嫩枝叶,可在羊圈内吊草把任羔羊采食或在羊圈内安装羔羊补饲栏,将切碎的幼嫩干草、胡萝卜放在食槽里任其采食。20日龄后开始训练吃混合精料,一般要求混合精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并注意供给优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蛋白质饲料,粗纤维含量不超过6%,同时还要补钙和磷。精料的组成可为粉碎的玉米、小麦、麸皮、豆饼、食盐等。初喂的饲料应质地疏松,易于消化,可先炒熟后粉碎,以提高适口性;不可喂饲豆类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为使羔羊更好地利用淀粉,可在混合精料中加人少量麦芽,以促进淀粉糖化。待全部羔羊都会吃料后,定时、定量饲喂,喂料量由少到多,少给勤添。在补料的同时用小盆盛些清洁饮水放在运动场上让羔羊自由饮用。从1月龄起,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5~50克、食盐1~2克、骨粉3~5克,青干草自由采食。羔羊50日龄后,随着母羊泌乳量下降,羔羊逐渐以采食为主、哺乳为辅,此时在日粮中应注意补加豆饼、鱼粉等优质蛋白质饲料,以利羔羊快生长、多增重。

二、羔羊的饲养管理

1.保温护羔

由于初生羔羊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因此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对初生羔羊尤其是冬羔和早春羔至关重要。有条件的羊场母羊临产前要移入产房,产房要求保温效果好,没有产房的要把羊舍门窗封好,在地面上铺上柔软干净的干草,必要时可增设取暖设备。羊舍的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为宜。羔羊出生后,立即让母山羊舔干其身上的黏液,这样既有利于羔羊体温调节/,又有利于母仔认同。当羊舍温度适宜时,母羊和羔羊安静地卧在一起;当羊舍温度过高时,母羊则与羔羊的卧地距离较远。可根据母羊和羔羊的上述行为动态,判断舍温是否适宜,并及时加以调整。在日常管护中,还要注意勤换垫草,保持栏舍清洁干燥。

2.注意防病

在母山羊进入产房前,要对产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羔羊出生后7~10天最易发生痢疾,应注意哺乳、饮水和圈舍卫生,观察羔羊食欲、精神、粪便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如出现病羔要及时隔离,死羔及其污染物要及时处理,消毒灭菌。羊舍要勤打扫,保持清洁卫生。要注意羔羊脐带消毒,防止污染。

3.去角防斗

山羊因为好斗,有角时不易管理。为防止造成伤亡和流产,可将羊角去掉。去角时间宜在7~10日龄。去角时,先保定好羔羊,将角基处的毛剪掉呈凹形,周围涂上凡士林,然后用氢氧化钠棒轮换摩擦两个角基,开始时稍加用力,待出现微血管时要轻擦,直到角基上微出血时止;也可用烧红的烙铁烙角基。去角处理后的羔羊应单独管理,防止角基部被擦破而感染疾病,待伤口干好后即可归群。

4.适当运动和放牧

1周龄以后的羔羊可利用晴天中午放到舍外自由运动,晒一会儿太阳,最初晒半个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为促进羔羊发育,减少母羊负担,增加合群性,到1月龄时可将羔羊编群进行放牧。放牧地点由近到远,时间由短到长。

5.适时断乳

羔羊一般在3月龄左右断乳,早熟品种以及采取频密繁殖时羔羊在1.5~2月龄断乳。羔羊50日龄后对母乳的依赖性大为降低,已转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饲养,至3月龄时可顺利断乳。一般采用一次性断乳的方法,即将母仔分开,不再合群,原羊圈留羔不留母,将母羊移走,以减少羔羊应激反应。断乳后的羔羊应加强放牧和补饲。也可采用逐渐断乳法,即从2月龄起,逐渐延长母仔分隔时间,直至最后断乳。如果羔羊断乳较早以及少数母羊泌乳力旺盛,发现乳房充盈时,可人工挤去乳汁,对其他断乳母羊也应定时检查,防止胀奶引发乳房炎。

6.补饲管理

羔羊刚开始补饲时,每天都要将剩料清扫干净,换上新鲜饲料,待全部羔羊都会吃料后,转为按日定量饲喂。补饲隔栏面积按0.15米2/只计算,进出口宽20厘米,高度38~46厘米,以使羔羊能自由进出,母羊进不去为宜。应经常对隔栏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7.羔羊的去势

不留做种用的公羔,应在断乳前后去势。去势时间以在出生后2~3周进行为宜,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以便全天对去势的羔羊进行护理。体弱羔羊,可以推迟去势时间。常用的去势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刀切法。通常将羔羊前后肢同时握住,把羔羊半蹲半仰置于凳上,羔羊背部贴在术者胸前,用碘酊消毒羔羊阴囊外部,一只手握住阴囊上方,另一只手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在靠近阴囊侧下方1/3处切口,然后将睾丸和精索一并挤出扯断,刀口涂碘酊并撒上消炎粉。②结扎法。小公羊1周龄左右时,将睾丸挤到阴囊的外缘,在精索部将阴囊用橡皮筋紧紧结扎,经过20~30天,阴囊和睾丸萎缩并自然脱落,不出血,可以防止感染。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③药物去势法。如刀切法对羔羊进行保定。手术人员一只手握住阴囊顶部,将睾丸轻轻挤压到阴囊底部,使其固定而不滑动,在阴囊顶部与睾丸对应处用碘酊消毒;另一只手拿吸有消睾注射液的注射器,从睾丸顶部顺睾丸长径平行进针扎入睾丸实质,针尖应抵达睾丸下1/3处,慢慢注射,边注射边退针,使药液停留于睾丸1/3处。依同法做另一侧睾丸注射。注射量为0.5~1.0毫升。注射后的睾丸呈膨胀状态,不要挤压睾丸,以防药液外溢。

作者简介:李苏新副教授,从事畜牧兽医、动物营养、饲料加工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南方肉用山羊养殖技术》等。联系地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邮编:530226。

不同季节蜈蚣的饲养要点


1.春季

惊蛰后,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但早春气温仍较低,蜈蚣很少到窝外活动。在此期间,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防寒保温为主。如冬季进行加温饲养的,不能拆炉停止加温,仍需加温,以防止出现早春复苏后因天冷而造成死亡。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升高,蜈蚣开始出窝爬到地面上活动和觅食,脱离越冬生活。这时应向养殖地的泥土洒水。同时,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及时恢复因长期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基本耗尽所致较弱的体质,提早生长发育。还应在池内放置饮水器,供蜈蚣及时饮水。

2.夏季

立夏后,各龄蜈蚣均进入活动、摄食、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雌蜈蚣也大都进入产卵、抱卵孵化期。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增加投喂量,以投鲜活昆虫类饲料为主。

投喂饲料时,根据饲养池内蜈蚣的数量、龄期,每天晚上供食一次,以保证出窝摄食的蜈蚣获得充足的饲料,防止蜈蚣之间猎食性残杀。对于体质强壮的蜈蚣宜用肉食类和配合饲料搭配饲养;对体质瘦弱的蜈蚣宜多投喂营养价值高的肉类滋补性饲料;若刚放养的野生娱蚣,宜多喂肉类饲料,促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孕蜈蚣在怀孕期间,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较一般蜈蚣多,要勤喂多汁鲜活昆虫类饲料,使孕蜈蚣吃饱吃好,保证卵粒的正常发育;已驯养成的老蜈蚣,可加大植物性饲料的配合比例,以求进一步的食物驯化。投喂鲜活昆虫类的饲料时,要尽量满足需求,宁余勿欠。投喂配合饲料时,要限制搭配,宁欠勿余。

(2)保证活动场地的湿度和供应足量的饮水。//农村致富经网//

(3)做好各龄蜈蚣的分群移养工作和为产卵、孵化的雌蜈蚣选择安静的环境。

(4)气温超过35C以上,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蜈蚣因闷热而造成死亡。

3.秋季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这时仍以投喂鲜活昆虫类饲料为主,并继续做好降温通风工作。秋分后,天气开始逐渐变冷,空气湿度也增大,有时出现阴雨连绵的秋雨天气,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同时,蜈蚣将处于人蛰冬眠的准备阶段,摄食量增大,新陈代谢旺盛。这时,可根据空气湿度适当减少供水量。若饲养环境过于潮湿,应打开门窗通风。多投喂含脂肪较多的昆虫和肉食类饲料,以便蜈蚣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冬眠期间生存,安全越冬。

4.冬季

立冬以后,气温下降,蜈蚣逐渐停止活动和摄食,钻人土中越冬,一直至翌年惊蛰。在冬眠期间,做好室内外养殖场所的防寒防冻工作,以保证蜈蚣顺利度过冬季。这是冬季的主要管理工作。

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


根据家兔的生长发育阶段,人们把从出生到断奶期中的奶兔称为仔兔。其间又划分为两个发育期:仔兔出生至睁眼(10-12日龄)前称为睡眠期,其后为开眼期。

1.仔兔的生理特点:

其一,身体发育尚不完全。睡眠期的仔兔,要到4日龄以后才逐渐长毛,眼、耳闭塞、看不见、听不着,不会跑动;几乎不能自我调节体温;

其二,生长发育特别快,从出生到断奶,体重增加10倍左右;

其三,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极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食物的变化及有害微生物等的伤害。总之一句话,仔兔对适应外界环境的调节机能差,表现出生命脆弱的生理特点,对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2.养好仔兔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睡眠期:

①保证仔兔早吃奶,吃饱奶。在仔兔出生6-10小时内应让其吃到初乳。因为初乳营养价值高,可增加仔兔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又是仔兔出生后在睡眠其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唯一来源。养好母兔是保证仔兔吃饱奶、吃好奶的关键。仔细检查仔兔,同时应根据母兔产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哺乳仔兔数。一般,皮、肉兔的适宜带仔数为6-8只,长毛兔为4-6只。过多的仔兔可实行寄养(寄养给产仔期相近、品种相同或专作保姆的母兔代养////)或直接淘汰弱仔(种兔的纯繁)的方法;可采用早、晚各喂一次奶的办法,提高母兔每日产奶量,以弥补仔兔哺乳不足。

对少数母性不强的母兔应实行人工强制哺乳,即将母兔仰卧于后,帮仔兔固定乳头;或将母兔捉入仔兔巢箱内,轻轻按住,让仔兔找到奶头吃饱后再放手,并捉回母兔笼位。

②做好保暖防冻工作。首先要做好冬、春季节或舍内温度低于10℃情况下的保温工作,严防仔兔出生或母兔喂奶后因吊奶将仔兔带出巢外,掉入笼底下冻死;睡眠期仔兔窝温要保持在30-32℃。勤换、加厚巢箱垫草(切忌用旧棉絮、破衣布等吸潮性,易缠绕的物品垫仔兔巢箱),将产仔箱相互重叠,是做好保温工作的简易方法。

③对开眼后的仔兔,及时实行补饲。

(2)开眼期:仔兔一般为12天左右睁眼,开眼早表明体重好,开眼迟表明仔兔体质发育不良;开眼期仔兔饲养管理重点是适时饲。

①补饲有三大意义:

1)补充营养,保证仔兔生长需要,可提高仔兔断奶体重和促进毛囊的发育。

2)促使仔兔尽快学会采食配合饲料(或颗粒料),有助于仔兔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过好断奶关,减少断奶掉膘甚至发病(如传染性口腔炎)死亡的现象;

3)便于及早在饲料中,加入抗球虫、防治综合性肠炎等药物,提高防疫效果,可大幅度降低幼兔死亡率。

②补饲方法:

第一,备好补饲饲料。仔兔补饲饲料可以购买,也可自己配制,但必须是单独配制。其营养水平,粗蛋白为18-20%,消化能11.0兆焦耳/千克左右,粗纤维10-12%。必须添加含有抗球虫病等药物和必要的矿物微量元素的仔兔专用添加剂预混料。原料要新鲜,容易消化,最好加工成直径4毫米的颗粒饲料;

第二,从16日龄开始诱食(将补饲料在瓷盘内加少量开水拌成糊状,涂在仔兔嘴、鼻周围,让其舔食,1-2次后,仔兔便自动采食兔补饲料),18日龄上食,补饲料日给量由每只平均4-5克逐渐增加到20-40克,可持续补饲到35-45日龄。

第三,从18日龄开始,最好实行与母兔隔离饲养(母、仔联式笼,应关闭通道),以保证仔兔充分采食补饲料和母兔休息。每日定时让母兔哺乳1-2次,先可将仔兔(带产仔箱)送入母兔笼内哺乳,后期可将母兔捉入补饲栏内喂奶。补饲栏以单层多栏式为好,每个栏的规格一般为505030厘米3,底部为漏缝竹板,顶部有遮盖,以防鼠、猫等兽害。一窝兔一栏,栏内应设食槽和饮水器。

第四,在补饲期中,最好少给或不给青饲料,这既有利于保证仔兔采食补饲料,又可减少青饲料喂给不当造成仔兔腹泻,但必须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和搞好笼具卫生。

第五,适时断奶。种兔、长毛兔、獭兔一般宜在35-40日龄断奶;肉用商品兔则可视母兔的泌乳情况、繁殖季节而采用28-3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过早,会影响仔兔的发育,进而导致幼兔生长缓慢,成活率下降;断奶太迟,因母乳自然减少,质量下降,对仔兔并无大的利益,还会影响母兔的终身繁殖成绩。一般采用全窝一次性断奶的方法,也可采用强仔先,弱仔后的分批断奶法。断奶时,最好让仔兔留在原巢,7-10天后再转群上笼,这可减少仔兔的不良应激反应。

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温度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季因环境温度高,若饲养管理不当,往往造成奶牛流产增多,死亡率增高,肢蹄疾病发生多,特别是产奶量大幅下降(约为25%-60%)。因此在夏季如何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养殖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1、降低牛舍环境温度

采用遮阳、通风、喷水、洗牛等方法为奶牛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危害。在夏季高温时节,天气炎热、温度较高、光照较强,加上奶牛汗腺不发达,当牛舍内温度高于30℃时,就会使其体表热量散发受到阻碍,影响新陈代谢。因此,夏季要经常打开门窗或通风孔,使空气流通顺畅,牛舍温度降低。牛棚可以采用淋浴和安装排风扇的方式进行降温,也可以选择二者同时交替使用,这样能有效减少奶牛发生热应激,并保持较高的产奶量。对于封闭式牛舍,如果饲养条件允许可采用建立冷隧道或中央空调等比较先进的方式进行牛舍降温。对于开放式牛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则选择采用喷淋降温的方式,同时将排风扇安装在自动化挤奶厅,另外建设专用的空调房供弱牛和病牛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天气炎热时,可在每天下午挤奶后使用清水给牛体喷雾降温,以使奶牛食欲增加。

2、合理搭配日粮和饲喂

夏季,要适当调整奶牛日粮组成,减少粗纤维的比例,精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化,还要通过增加饼类饲料使日粮中蛋白质水平提高到19%左右,同时多饲喂一些优质青草、瓜类、菜类等青绿饲料,以提高日粮的适口性,从而满足奶牛的泌乳需要,使其保持较高的泌乳量。但要注意不要饲喂过多青贮饲料,奶牛日产奶量为32kg时,青贮饲料的饲喂量应限制在22kg以下。夏季高温时节,要注意多给奶牛饲喂青绿多汁饲料,这类饲料富含水分和碳水化合物,不仅适口性较好,还能够解渴,起到防暑降温和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此外,精饲料中可多添加一些豆粕、麸皮等适口性好的饲料。另外,将喂干料改为多喂稀粥料,可将部分精料改为粥料,例如在1.Skg精饲料和1.25~2.50kg胡萝卜中加58kg水,煮成粥状,待温度下降后浇在青贮饲料上饲喂,能够使奶牛排尿量加大,从而带走体内更多的热量。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应该让奶牛在夏季每天饮用1次绿豆汤,其具有清热解毒和防暑降温的作用。用1.0~1.5kg新鲜绿豆,加入4~5kg水,煮沸1~2h,再混入40kg清洁饮水中,供奶牛1次饮服。此外,为提高奶牛食欲,还可以每天喂给奶牛盐水麸皮汤,能够保证饮水量,调节代谢,有效防止产奶量降低。一般来讲,每次每头牛喂50kg水,在其中加入1.0~1.5kg麸皮和50g食盐。夏季,要选在早晨、晚上较为凉爽的时间饲喂奶牛,可以使采食量提高,如果在夜间12时左右能够加喂1次精料,效果更好。

3、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奶牛的饮水与其年龄、品种、泌乳量和外界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泌乳奶牛夏季日饮水量在lookg左右,要保证供给充足、新鲜、清洁的凉水,若是井水更好,水温最好在15.5~26.5℃,奶牛饮用凉水有利于增进食欲和降低体温。一般每20~25头奶牛至少提供一个饮水区,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牛舍内至少保证平均每头奶牛的饮水槽长度在3.1~9.2cm、宽30cm、深lOcm。在挤奶厅的返回过道要供应饮水,但是不要在出口处设置水槽。奶牛每天至少需饮水5~7次,以增加尿液排泄量,带走体内多余的体热,避免由于大量出汗而损失体液,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0.5%的食盐,以促进奶牛消化。

4、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病原微生物在夏季生长与繁殖十分旺盛,为此必须做好牛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牛舍内外环境,包括场地、栏舍、排水道、器械、用具以及牛体表面等进行消毒,还应注意对食槽、储水池、污水沟等场所、设施的一些卫生死角进行消毒。牛舍每天都要进行彻底清扫和用水冲洗,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并喷洒消毒药液,防止滋生病菌。夏季,要经常刷拭牛体,以增加体表散热。料槽保证全天有料,并确保料槽清洁卫生。要及时清除粪便,牛舍每星期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5%的来苏儿进行1次消毒,也可经常在牛舍里撒些石灰粉或草木灰来达到消毒、除潮、除臭的目的,从而减少发生疾病。

夏季,苍蝇、蚊子较多,不仅叮咬牛体,影响其休息,导致产奶量降低,还会通过蚊蝇传播疾病,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尽可能消除蚊蝇的滋生,清除奶牛场内角落的杂草、污水和积水,及时清除运动场周围的牛粪,牛舍安装纱门、纱窗,并在牛舍和运动场周围放置灭虫药等。在蚊蝇集中的地方可以喷洒高效无毒杀虫剂,用药时注意防止药液渗入饲料,以防奶牛食入发生中毒。

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

进入六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36℃。由于奶牛汗腺不发达,对高温炎热的耐受性很差,极易产生热应激反应。奶牛表现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安静发情,发情紊乱、日射病、热射病(中暑)发病率增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奶牛的健康,保持产奶量的稳定,安全度过炎热暑季,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奶牛的营养调控
入夏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采食量明显减少,产奶量也随之下降。高产奶牛饲养管理问题更突出一些。往往是日粮搭配不合理,忽视粗饲料或粗饲料单一。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产奶量,不是调整日粮的组合,以玉米青贮为主,而是盲目加大精补料的饲喂量,这样容易导致奶牛急慢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拒绝采食精补料,只采食少量的青贮或干草,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并发代谢疾病——蹄叶炎等。因此进入暑季后,泌乳牛必须喂干草,每头每天至少保证饲喂3公斤,优质苜蓿最好。青贮饲喂量每天每头成年母牛最好不超过15公斤。也可以提高日粮的浓度,在奶牛饲养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的营养水平,也可弥补采食量减少而造成的营养不足。采食量的减少,同样出现能量供应的负平衡,这是导致产奶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2%的过瘤胃脂肪-脂肪酸钙可减少或减轻因热应激所带来的后果。
二、调整投料方式和饲喂的时间
在炎热的夏季白天气温高,奶牛的食欲差,到了晚上天气凉爽许多,奶牛的食欲比白天旺盛。把以往每天三次均衡投料饲喂方式改为晚间和清晨多投放些日粮;也可增加夜间的补饲次数,使奶牛在夜间采食量占全天干物质采食量的三分之二。
三、饮水
夏季奶牛的饮水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泌乳牛每天约饮水130-170升。而热应激使奶牛的饮水量增加1.2-2倍。所以应准备充足新鲜水供奶牛自由饮用。如果条件许可,使水槽中的水与井水循环,把水温控制在25℃以下,奶牛饮后可达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四、减少暑季高温季节奶牛分娩的头数
奶牛围产期体内新陈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容易发生代谢疾病。奶牛产犊后6——8周瘤胃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个阶段奶牛的体质弱,抗病力差。如果产犊时再赶上暑季,热应激、产犊应激同时发生,奶牛的健康会受严重的损害,也会激发产后并发疾病,往往会给养牛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在奶牛的发情配种上,做好配种繁育计划,通过预产期的推算,有计划的选配。也就是说,每年在10月,11月两个月尽量减少配种的头数,这样能避开或减少七、八月份暑季产犊的头数。
五、舍内应设有通风换气的设施。
奶牛舍的设计有封闭式和前开式,两种各有千秋。封闭式的奶牛舍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屋顶应安装换气扇和排气天窗。一是可以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牛舍的空气新鲜;二是有利热空气的排出,使牛舍温度降低。前开式的奶牛舍也安装吊扇,每4-5头牛设一个吊扇,当天气炎热,牛进舍时,打开风扇,空气流通,带走奶牛体表的热量,使奶牛感到凉爽舒适而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和泌乳机能。
六、注意饲料的霉变和新鲜程度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青贮饲料容易发霉,颗粒饲料贮存过程中也容易变质。

春季蜈蚣的饲养管理方法


春季到来,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也慢慢升高,经过几个月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和觅食。

但是,这一时期气温还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采取供暧的情况下,因夜间温度仍低,蜈蚣这时活动量小,消化能力还很低,白天风和日暖时能活动,夜里就不活动和少活动。由于春季蜈蚣体质较弱,遇到连续低温有可能被冻死。所以,在管理上,清明节前后原有防风保温设施还不能拆除,等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再行拆除。

蜈蚣在室温15℃时,夜里出来寻食的还不多,此时可以不给饲料或少给饲料,可以不给水。但是到清明以后,气温超过15℃,能出来活动的蜈蚣数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时可以给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煮熟的胡萝卜、肉末、青菜等。水槽里添满水,同时给池子里的瓦片上洒少量的水,补充潮气。洒水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或晚上。增加环境潮湿度,使蜈蚣冬眠苏醒后很快恢复身体的水分含量,尽快进入正常生理代谢状态。

清明至小满,是蜈蚣复苏后身体恢复的一个时期,随着复苏后时间的增加,饲料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插动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量大大增加。此时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势必导致蜈蚣体质恢复缓慢,体质变弱,由此可以导致生病死亡。活下来的因体质差,产卵推迟、所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蜈蚣成活率也低。另外,这时的湿度应在50%-60%,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满后湿度可增加到75%-8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3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