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螃蟹技术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交通便利保水力强的田块,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应按蟹、稻共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养殖技术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其主要是挖好一套蟹沟,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开挖一套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一3米左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一15%左右。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有条件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将排水渠道外一侧的渠边加高加固,达标准后便可结合使用。没有的话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开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暂养池。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的总面积不超过大田总面积的20%。
2、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河蟹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一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土内

相关阅读

螃蟹稻田养殖的稻田条件



1.田间工程
(1)田块选择: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进排水方便和保水性强的田块,田块面积可大可小,10亩左右为宜。
(2)田间工程:稻田东西向、长方形,沿田埂内侧挖环沟,宽1.0~1.2米、深0.5米,坡比为1:1.2,视田块大小挖“十”字或“井”字畦沟。畦沟与外环沟相连,畦面种稻,畦沟养蟹。在一端修深1.5米的暂养池,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6%~10%。
2.防逃设施
(1)进、排水防逃:进、排水口对角设置,用筛绢网扎好,绢网及四周要经常检修。
(2)田块围栏防逃:田块四周选钙塑板或塑料薄膜等光滑耐用材料设围栏,上部高出地面40~50厘米,埋入土下10~15厘米。外侧用木桩或竹桩等支杆每隔1.5~2米支撑固定,顶部用钢丝或结实绳子将防逃膜固定。防逃膜不出褶,接头处光滑并不留缝隙,围栏防逃设施要经常检查维修。 

稻田梭鱼螃蟹混养


一、方法
 
l.稻田面积为6-10亩。

2.田间工程
在每个田块一侧开设1个蟹苗暂养池,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2%,暂养池四周挖设0.8m深,1.5m宽的边沟。稻田四周挖设0.5m深、1m宽的边沟,并用边沟土加高加固田埂,外围田埂顶宽1.5m,高0.8米,田内小埂顶宽0.4m,高0.5米。
3.防逃设施
四周防逃设施采用0.6m宽的双层塑料薄膜,地上高0.5m,地下埋0.1m,间隔0.9m再设1道薄膜。上下水口设置带防逃网的陶瓷管。
4.苗种放养
5月下旬购入蟹苗放入暂养池,数量为0.25-0.4kg/亩。6月上旬栽稻,一周后放进0.5cm长的梭鱼乌仔放入稻田,数量为500尾/亩,6月中旬将仔蟹由暂养池放入稻田。
5.饲养管理
暂养池于放苗前10天用生石灰100kg/亩清塘。暂养期投喂海水丰年虫,投饵量为蟹苗体重的100-20xx10月中旬可收捕鱼蟹,梭鱼规格为25g/尾,扣蟹规格为平均20xx营口老边区水产局在2.69hm2水田进行了梭鱼和河蟹混养实验,具体情况如下:稻田面积为2.69hm2,共5个田块,其中1#田0.5hm2,2#田0.47hm2,3#田0.4hm2,4#田0.55hm2,5#田0.71hm2。5月23日购入大眼幼体蟹苗18kg放入暂养池。6月4-6日栽稻,12日购进0.5cm梭鱼乌仔20000尾直接放入稻田,6月15日将仔蟹由暂养放入稻田。10月10日收捕鱼蟹,共获梭鱼302.5kg(12100尾)、幼蟹2150kg,平均hm2产幼蟹806.25kg、梭鱼112.5kg(301尾)。幼蟹单价以200元/kg、梭鱼以30元/kg计,共创产值439075元。扣除成本215000元,可获利润224075元,平均获利5559元/666.7m2。
三、特点
梭鱼与河蟹在稻田中互利共生。一方面,梭鱼利用了田水中的浮游植物。净化了水质,为河蟹创造清新的水质环境,经淡化的梭鱼苗在稻田淡水中生长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河蟹分泌排便又为梭鱼培养了天然饵料,二者饵料上互相补充,在同一环境中兼收并蓄。
四、注意问题
1.蟹苗暂养期的给饵次数和给饵量。
大眼幼体蟹苗游泳能力强,互相残杀机会多,给饵要均匀,日给饵次数要在4次以上,最好6—8次,给饵率在80—160%之间。
2.成活率和回捕率。
由于河蟹属穴居动物,起捕时间不宜过晚,水温在12℃左右开始起捕。
3.梭鱼具趋光性,很少在水稻中活动,因此养梭鱼稻田必须挖设边沟。

如何进行稻田养殖螃蟹?


除了做好稻田养蟹的基本设施工程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
(1)清田消毒
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如为盐碱地田块,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使稻田中的田水漂白粉呈20ppm的浓度。
(2)栽好水稻
养蟹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率强的高产单季稻品种。最好采用免耕直播法,以减少田内浮泥数量。如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大规格蟹种
直播法播种的水稻在三叶期后,移栽法定植的水稻在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体重为20~30克的大规格蟹种,亩放300~500只。
(4)水稻栽培管理
①施肥
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最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②水浆管理
养蟹稻田,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如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烤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③病害防治
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如确需施用,必须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和规律,对症下药;用药方法要采用喷施,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前,应降低水位,使蟹进入蟹沟和蟹溜内,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分批隔日喷施,以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危害。

稻田养殖螃蟹应增设哪些设施?



稻田养蟹对稻田设施的要求比稻田养鱼高,主要包括:
(1)田块选择
要求稻田靠近水源,水质清晰无污染,保水性能良好,面积以3~4亩为宜。
(2)开蟹沟,设蟹溜,加宽、加高田埂
蟹溜是在养蟹稻田的田边或中央挖成方形或圆形的深洼,以供鱼类在夏季高温、浅灌、烤田(晒田)或施放农药时躲避栖居。蟹沟足纵横于稻田,连接蟹溜的小沟,其作用与蟹溜相同。
首先在稻田四周离田埂l.5~2米处开挖环沟,环沟宽0.6~0.8米、深0.5米,其挖出的泥土将周围田梗加宽垫高。一般田梗宽0.5米,高0.6米。并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十字形或井字的蟹沟,蟹沟规格同前。在田边开挖8~10平方米的蟹溜,蟹溜呈长方形,深1米,与蟹沟相通。通常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沟、溜宜在插秧前开挖好(为防止坍塌,目前不少地区已用水泥板作护坡),插秧后,清除沟、溜内的浮泥。
有些单位在开挖环沟后,田中每隔2.5米挖条畦沟,沟宽0.5米、深0.5米,并与环沟相通。畦面种稻,沟内养蟹,而不设蟹溜,其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25%。
(3)防逃设备
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用水泥板、砖墙、钙塑板、玻璃钢瓦、石棉板、油毛毡、网片、双层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防逃设施要求表面光滑、坚固耐用、防逃性能好。防逃墙高出田埂50厘米,四角建成椭圆形,板与板接头处要紧密,支撑物要牢固。建造方法同前面池塘养蟹和网围养蟹。

螃蟹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xx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

网箱养殖螃蟹技术



(一)地点选择
网箱设置地点,应选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风浪不大,比较安静,没有污染,水体交换量适中,微流水处为好,周围开阔,没有水老鼠的地点。
(二)网箱材料及管理
网箱材料多用聚乙烯或尼龙网片制成。网目大小根据幼蟹个体大小来决
定,以不逃蟹为原则,每个网箱面积以30㎡为宜。上面有盖网封死,在网箱顶部和底部各留2个可供开关的口子,并用尼龙拉链缝上,以便开关,投喂检查。网箱底部留的口子,平时关死,等网箱底部附生大量藻类或吸附污泥较多时,可打开及时清除、刷洗附在网箱上的藻类污物,以保证水体的正常交换。同时,还可将网箱翻转箱底朝上,重新固定好网箱,把原上盖关死,开启底部拉线投喂饵料,确保网箱网目畅通。为了防止附生藻类的大量繁生,还可以在网箱内养10尾鲴鱼,5尾~10尾罗非鱼,以清除网箱内附生藻类等。人工洗刷网箱时操作要小心,防止损伤河蟹附肢。
(三)网箱设置
在设置网箱时,四角用四根毛竹插入泥中,网箱四角用绳索固定在毛竹上。四角用石块作沉子用绳索拴好,沉入水底。调整绳索的长短,使网箱固定在一定深度的水中,可以升降,调节深浅,以防被风浪水流将网箱冲走,确保网箱养蟹安全可靠。网箱放置深度,根据季节、天气、水温而定。春秋季,可放到水深30cm~50cm以下,7、8、9三个月气温高,水温也高,网箱可放在60cm~80cm以下,网箱上面要放新鲜水草,增加遮荫面积,供河蟹歇凉。
(四)放养密度
网箱养蟹要求规格整齐,蟹体健壮,附肢齐全。放养密度根据水质、饵
料、管理情况而定,管理好、水质活、饵料足、质量优可以多放,反之,则少放。幼蟹规格以150只/kg~20xx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适量。下半年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为辅,促进肥育生长。
加强检查管理,及时清除残饵,发现网箱损坏及时修补,防止逃蟹。有
死蟹的应及时拣出,以免影响水质。

螃蟹稻田培育模式分析


蟹苗规格井字形沟,沟宽1-2米,深0.4-0.6米。在田角或田中挖长40米、宽5-10米、深1.2米的暂养池。挖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20%-春季浅,夏季满,秋季定期换的水质管理办法。春季浅是指在秧苗移栽大田时,水位控制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应逐步提高水位至30厘米;夏季满是因为夏季水温高,昼夜温差大,因而将水位加至最高可关水位,换水的目的有2个,一是增加溶氧,二是降低水温度。一般每5-7天换水1次,为了照顾河蟹的傍晚摄食活动,换水一般在上午进行。
病害防治
稻田生态环境好,养殖蟹一般很少因疾病引起大量死亡,但必须做好稻田的消毒、防病工作。一般每2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20克;在蟹蜕壳前后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蜕壳素、土霉素等药物。一旦发生蟹病,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日常管理
主要是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主要内容是:防逃墙和进出水口处有无损坏,如果发现破损,应该立即修补;观察河蟹的活动觅食、蜕皮、变态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注意稻田内是否有河蟹的敌害生物出现,如老鼠、青蛙、螯虾和蛇类等,如有发现应及时清除,如发现存留残饵,也应及时清理,以防其腐烂变质而影响水质。在河蟹的生长期内,每半个月施一次生石灰,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公斤。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水质,增加稻田中的钙质,以利于河蟹生长、蜕壳,还可以杀灭稻田中的敌害生物。

螃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安全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安全优质水产品的生产,与环境和生态因素密切相关,采取一系列健康生态养殖方式进行养殖,既能实现产品安全、营养、卫生,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1、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
1.1池塘条件
养殖河蟹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水深一般为1~1.5m,土质为粘土或粘壤土,底部淤泥不超过10cm。进排水系统齐全水质良好,符合GB1160T的标准。
1.2消毒、施肥
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3kg进行清塘消毒。待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根据池塘底泥情况适量施入有机肥或无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kg或无机肥10kg左右。
1.3水域条件
提供养殖河蟹良好的水域条件,首先创造模拟自然的生态条件,关键是要种植水草及投放一定量的螺蛳。
1.3.1种植水草:养殖池中可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分布要均匀,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搭配种植,保持相应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需要。既可为幼蟹提供栖息、脱壳隐敝场所,又可为幼蟹提供天然铒料。
1.3.2放养螺蛳。螺蛳是水质的“净化剂”,能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也是河蟹的活性蛋白饲料。亩投放螺蛳200kg。

螃蟹异地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毛蟹、螃蟹、清水大闸蟹。河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 当前北京地区因干旱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原因养殖水面资源日益匮乏,渔民收入日渐微薄,为进一步促进渔业发展,我区水产服务中心加快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拓展了水产业的新领域,把河蟹养殖、籽种培育作为我区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自20xx开始与内蒙古哈素海养殖养殖中心联合,进行河蟹的天然绿色养殖。主要方法是我们在顺义区内培育种蟹后投入到内蒙古哈素海进行成蟹养殖,养成后再运回区内暂养育肥,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格局。经过2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并取得一定成绩。20xx共回捕河蟹三万余kg,平均规格100 g以上 ,这证明在北方高寒地区养殖河蟹是完全可行的。现将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仅供广大同行借鉴参考。1 哈素海概况哈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西75 km处,毗邻包头市。养殖面积4.5万亩,水源从黄河引进,属湖泊型水库。5—9月份平均水温23.5~25 ℃,pH 8.3,呈偏碱性,含盐度3‰,水深1.2~1.5 m,湖中水草丰茂,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保障。 2 苗种放养自20xx7月初,开始苗种放养工作,先后陆续投放优质豆蟹苗种600万只,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苗的过程中,我们在蟹苗的规格、运输成活率等关键环节上制定了标准,即每500 g蟹苗不能超出1 700只,蟹苗的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把蟹苗倒在泡沫平台上,准确测算死亡率,掌握放养数量,这为以后的科学喂养提供了依据。同时利用其大水面围起1000余亩围栏,并把围栏内的敌害鱼类、青蛙、蝌蚪和各种有害的水生昆虫捞捕干净,诣在提高蟹苗在大水面中养殖的成活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 日常管理3.1科学投喂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投饲是生产成败的关键。蟹苗在饲养早期应加强投喂,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可直接泼洒在围栏内。每天的投喂量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情况和蟹苗的摄食情况等灵活把握,随着个体的长大逐渐增大投喂量。蟹苗达到扣蟹规格后,投放到哈素海。因哈素海水域宽阔,我们沿海制作了航标,规定投喂路线,做到投喂均匀,同时也为捕蟹奠定基础。投喂分3个阶段,即冰封期过后、生长旺季期和捕捞前的育肥期。每个阶段根据河蟹的生长特性投喂不同的饲料(见表1)。表1 不同时期的河蟹投饲情况时期投喂品种投喂数量/万㎏冰封期后海杂鱼等动物性饲料1生长季节土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5捕捞前期海杂鱼等动物性饲料1.53.2 日常管理河蟹异地养殖,跨省经营,加强管理是关键。日常管理工作坚持每天到湖中巡视1~2次,检查有无残饵和敌害生物等,以确定投喂量和采取相应的防病除害措施。河蟹的敌害生物主要有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水蜈蚣,以及一部分凶猛肉食性鱼类等,要采取多种方式消灭敌害生物。注意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加固。特别在遇到汛期水位上涨和大风天气时,要及时巡查,防止逃蟹。4 结论提高河蟹回捕率,降低运输死亡率,是异地养殖河蟹的重要环节。两年来我们坚持适时捕捞,分期上市的原则。发现达到上市规格、性成熟的河蟹及时捕捞,放在哈素海附近的池塘内暂养育肥。在捕捞期间,严格落实河蟹分拣操作规程,轻拿细挑,雌雄分开。装箱打包前,把体质较弱的河蟹挑出放回暂养池。打包时严格控制装箱数量,以保证河蟹在运输中不致挤压死亡,同时在箱底和上面分别放入适量湿润的水草,使河蟹保持一定的湿度。并在箱子侧面和底面适量打孔,使河蟹有足够的溶氧。在装卸时,禁止抛掷与挤压,确保运输成活率。哈素海方圆32 km2,水域宽广给捕捞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增加了河蟹捕捞工具,购进地笼600条并与渔民制定回捕奖励政策及严格的捕蟹制度,采取控制运蟹数量、严禁软壳蟹上岸等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回捕河蟹的质量。同时委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随时到湖中巡查捕捞进度,掌握河蟹分布的第一手资料,合理设置地笼,消灭捕捞盲区。

螃蟹健康养殖新技术


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造优良生态条件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底质条件,创造一个比较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乡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㈠选择良好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㈡彻底清塘消毒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池塘清整;二是消毒杀菌。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首先抽干池水,冻晒一个月,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10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检查防逃设施,维修受损部分,维护池埂,坡比尽可能达到1:2.5-3,因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
池塘清整工作做好后,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亩用生石灰350-400kg。
清塘消毒措施对于养殖河蟹的老池塘尤为重要,因老池塘一般与怒较深,滋生的病菌和隐藏敌害生物也较多,故必须彻底清塘消毒。

㈢重视水草种植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能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同时,也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夏季还可起到防暑降温,促进河蟹生长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这是河蟹养殖户的经验之谈,也是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做法是:
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xx终商品规格,外购蟹种与自育蟹种相比较,经几年的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成长规格,都明显优于外地购买的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公斤80-160只,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放入暂养区时间),放养密度一般确定在450-500只/亩。蟹种放养时先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后,再行放入暂养区。
三、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精心饲养管理

1、在饵料投喂上,首先注重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培养,对于水质清瘦的池塘,特别是在养殖前期和新开挖的池塘,要定期施肥,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施肥的品种主要有:经发酵和消毒杀菌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无机符合肥。然后加强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晕素搭配、青清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耗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第一次顺利蜕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采用的饲养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粕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粗糙、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确保增加最后一次蜕壳次数,以利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坚持做到不投腐烂变质的饲料,并及时捞取残剩饵,以防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在水质调节上,采取“三调”措施:

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30cm,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天半与饿一次,用量每亩每米水深10公斤,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

三是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特别是高温季节,对养殖河蟹的老塘口施用光合细菌,对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效果明显。通过这三个调,每亩用量5-6kg,每半月施用一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使水质达到“清、新、嫩、爽”,具体达到溶解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PH值7.5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改善了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质调节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调控。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cm,6-8月份控制在1.2-1.5m(高温季节许适当加深水位),9-11月份稳定在1m左右。河蟹适宜生长水温15-30℃,最适生长水温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状迷态。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益于养殖水体水稳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为,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3、在病害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积极采取“清育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蟹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调控水位”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的目的。即使用药,也根据河蟹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预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4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