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秋季河蟹养殖育肥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是河蟹长膘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根据多年来科技指导实践经验,现浅析秋季河蟹育肥管理要点。
1、水质调控。保持水深1.2米,调节好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透明度小于25厘米,换水20厘米,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注水后施放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使池塘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大于40厘米,适量施放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培育水质,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2、科学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育肥河蟹,提高上市规格。新鲜小杂鱼或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投喂量占60%,煮熟玉米、黄豆,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投喂量占40%。10月上旬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8%(以投喂后2小时吃完为准),10月中旬—11月中旬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4—5%。
3、水草护养。保持水草覆盖率60%左右。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60%,在过密的水草中打条水道,水草宽5米,水道宽2米。水草过稀,覆盖率低于30%,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
4、病害预防。以防为主,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要用好1次杀纤毛虫药和1次杀菌消毒药,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
昆山市周市镇农业服务中心:赵金龙

相关知识

浅析当前持续暴雨后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正处于霉雨期,时值河蟹第4次脱壳,是河蟹养殖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来,持续暴雨,气压较低,养殖动物排泄物增多,水体环境变化较快,水质极易恶化,特别容易缺氧。现浅析当前河蟹养殖管理要点。
1、控制好池塘水位。由于持续暴雨,池塘水位瀑涨,严重影响了河蟹的正常脱壳,要适当降低池塘水位,保持水位在60-80厘米左右。
2、科学投喂。暴雨天尽量少投喂或者不投喂,天气好转后,在饵料中拌脱壳素和VC等投喂。同时,要保管好饲料,防止饲料霉变。
3、适时开启增氧机。由于持续阴雨天气,气压较低,池塘容易缺氧,要适时开启增氧机。至少要做到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并延长开机时间。没有增氧设备的塘口,要配备好“粒粒氧”等化学增氧剂,并间隔3~5天使用1次。
4、加强水质调控。由于连续暴雨,部份池塘水质偏酸性,要利用天好时间,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2.5公斤。同时,要使用好微生态制剂,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最好选择在晴天时上午使用,用前2小时开增氧机,并坚持用后24小时开机,也可配合使用粒粒氧,效果会更好。
5、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巡塘,及时发现问题,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水质肥度、河蟹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的,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造成不良影响。

秋季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雨水增多,气温适宜,是鱼类生长最快、催肥长膘的季节,也是取得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时期。因此,抓好秋季鱼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搞好了,要比一般管理增产30%以上;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关系重大。若是热水鱼类,还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即使不能上市的,育肥后能增强鱼体的御寒体能,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秋季鱼塘育肥的技术措施有:
1.加强水质管理。养殖成鱼的池塘,由于鱼种放养多、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质较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所以每天要把鱼吃剩的残饵及杂物捞起,并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水源方便的池塘,要保持微流水或10天左右冲一次跑马水。缺乏水源的池塘,每1530天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将生石灰1520千克堆放在池塘四周的水域内;也可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0千克,加水溶化后,全塘泼洒,以澄清塘水。安放了增氧机的池塘,要抓住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上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
2.追肥培饵。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丰富的生物饵料,满足鲢、鳙滤食生长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坚持量少次多。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既避免水质恶化,又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一般亩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使池水保持油绿或茶绿色;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500千克,7-10天施一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秋末水温逐渐下降,应以施有机肥料为主,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3.投饵。9-10月份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类或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这些饲料被鱼基本吃光后,再投喂配合颗粒饵料或其他精饲料,每日投2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6%。()10月后根据不同主养鱼类营养需要科学配制饵料,每日投饵一次,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上中旬。
4.防止浮头。精养密度大、产量高的池塘,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每天早晚,尤其下半夜,要加强巡塘。投喂时,若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说明水中开始缺氧。白天鱼群受惊后,在水面可见明显的波浪,说明已经出现暗浮头。一旦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即开动增氧机,或注新水进塘,增加溶氧量,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若又无新水灌注、又无增氧机增氧,则每亩用明矾5千克或20千克食盐化水溶解泼洒,或按说明使用增氧剂。捞净水中杂质残草,减少污染、净化水质,对于防止浮头也有作用。
5.控防病源。秋天温度比较适中,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也是鱼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把池塘中的残饵和杂物捞出,并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新水。平时每半个月用漂白粉250克溶解于水,在食场周围泼洒,连续泼洒3天,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籽(每百千克饲料加0.5千克)、食盐(每百千克饲料加1千克)防治细菌性鱼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溶于水后,进行全池泼洒海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防治寄生虫病。同时要注意防治烂鳃、肠炎、赤皮、白头白嘴、车轮虫病。如果鱼池青泥苔过多,可全池泼洒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或每亩用草木灰50千克,撒在青泥苔上,使青泥苔不见阳光而死亡。
6.准备过冬。通过秋季育肥仍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塘鱼,则要准备过冬。越冬鱼塘要进行清塘消毒,使转塘的鱼类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塘水深23米,水越深越能保暖;甲鱼、鳜鱼、革胡子鲶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不能大小混杂过冬,以免发生大吃小、强食弱的残杀现象。对热带、亚热带鱼类过冬的池塘每亩应搭建80100平方米的防霜棚,用禾草或编织薄膜、搭在背风向阳的池塘最深处、离水面20厘米左右。

河蟹养殖育肥壮膘技术要点



目前距河蟹上市有一个多月时间,加之河蟹正蜕五壳之际,这段时期的生产管理,直接关系到全年河蟹的产量、品质和效益,现对如何对河蟹养殖育肥壮膘生产管理如下:
1、水质管理。由于河蟹个体已经长大,食欲大增,活动频繁,导致水质浑浊。应采取经常换套水,同时用生石灰6.5公斤/亩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增加河蟹钙质的吸收。
2、饲料投喂。采取荤素搭配的原则。颗粒饲料蛋白含量36%以上,搭配冰鱼、螺蛳肉交换投喂,同时搭配投喂玉米、黄豆、小麦等植物性饲料。确保河蟹生长的需求,提高河蟹上市的个体重。
3、病害防治。9月上旬预防一次纤毛虫,结合用几次生物改底,从而减少河蟹地质发黑,提高河蟹整体的光洁度和品质。
4、综合管理。①每天观察河蟹情况,并及时增减;②及时打捞下风口水草漂浮物;③每夜坚持巡塘,防逃防盗防天敌破坏烂网。

黄鳝养殖之秋季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气温适中,黄鳝食欲猛增,长势也大幅度加快,故秋季是黄鳝养殖的黄金季节。这里所指的秋季是指8~11月份28~30℃的气温范围。这一阶段的气候状况很接近春季,但气温趋向与春季相反,而且还有春温秋燥之别;故春季的管理是越管越顺利;秋季的管理是越管越紧张。试验表明,八、九月份的长势,平均每尾黄鳝增重量可达88.3克。秋季管理的重点有以下两项。

1、饵料的投喂。当气温下降到28℃左右时,黄鳝表现极为活跃,吞食量也大为增加。当气温降到20℃左右时,食量更大,饵料系数也有所增大。当继续降至18℃左右时,食量就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且饵料系数也较大。

2、鳝池的保温增温措施。所谓保温,一方面是利用了地温上升特性,将散失于空气中的热量相对稳定下来;一方面是将太阳能进行吸收,并相对稳定下来。该措施是采用一种新型无滴塑料薄膜做成的双层大棚严密罩住鳝池而实现的。大棚在自然状态下,棚内湿度比棚外一般可提高5℃。

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此话说明秋天到了,螃蟹就开始上岸了,螃蟹上岸一般是性成熟标志。因此,此时是一年螃蟹养殖的关键的时期,一个小的细节就决定养殖成败。个人认为此时应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确保大半年来的辛劳付出得以丰收。
一是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检查防逃设施,加大夜间巡塘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河蟹上岸情况,适时抓捕暂养、适时出售;
二是水草养护:秋季,很多水草会腐烂,应及时捞除,避免因腐烂水草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可以移栽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绳或竹竿围起来,覆盖池面不小于1/3,提供给蟹好的栖息环境。
三是做好水质改良:入秋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做到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不少于10cm,水深保持在1.2m,透明度控制在35cm,调节好水的PH值,可每10-15天用10-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促进河蟹的生长。
四是合理投喂:入秋后正式河蟹育肥上市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如豆饼、黄豆、小杂鱼、螺蛳等,以利用螃蟹聚积体能,每日2次,日投喂量是蟹的5%-8%。
五是抓好病害防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河蟹感冒和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加深水位,换水水温差不能大于3℃,水面浮游植物面积不能大于1/2;给予优质的蛋白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蟹的体质。

黄沙鳖养殖之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是黄沙鳖产卵高峰期,也是成鳖生长旺季,要加强管理工作。
1、亲鳖
秋季前中期,黄沙鳖逐渐进入产卵后期及末期,要加强营养管理,以动物性鲜活料为主,辅以配合饲料,注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蔬菜汁、钙、磷和复合维生素,并强化配给维生素E和维生素C,保持亲鳖体内营养平衡,让其多产卵、产大卵。要注意调节产卵沙床和孵化沙床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为了亲鳖的产后恢复,要强化动物鲜活料的投喂,配合饲料中要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
秋末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进行清池,详细测定个体重量,清点雌鳖和雄鳖只数,以便制定下年种苗生产计划。每2~3年调整1次雌鳖和雄鳖的比例,以防比例失调。清除特大雄鳖,以减少互咬和残杀的现象。亲鳖起捕完后,进行池底消毒,每平方米撒施漂白粉20~30克,4~5天后放入亲鳖,让其进入自然冬眠。水泥池则要换底泥(沙)或用上述方法处理池底。
2、稚幼鳖
初秋是黄沙鳖孵化的高峰期。经过多天培养的稚鳖已日见长大,当能自如地游动和摄食后,即可移到稚鳖池饲养。全部投喂稚鳖料,开始宜浅水培养(水深20厘米),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加深水位,经常吸除池底污物,调理水质和预防疾病。开始出售稚鳖。
进入秋季中期,稚鳖孵化越来越多,出售也较多,全部投喂稚鳖料,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加深水位,经常吸除池底污物,调理水质和预防疾病。
秋末对稚鳖按大、中、小规格进行第一次分选放养,根据不同体重调整放养密度和投喂量。
3、成鳖
初秋鳖仍处于摄食和生长的旺季,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但最好以投喂动物性鲜活料为主,投喂量为鳖体重的7%~8%。注意水质调理和疾病防治。
在南方,9月份黄沙鳖仍处在适温生长期,摄食依然旺盛,生长迅速。为了保持黄沙鳖的野生风味,全月投喂动物性鲜活料特别是鱼、虾、螺、蚌等水生动物,投喂量为鳖体重的7%~8%。
秋末水温随气温逐渐降低,鳖的摄食量明显减少,此时鳖已长成肥壮的商品鳖。继续以投喂动物鲜活料为主,投喂量为鳖体重的2%~3%。

秋季肉牛育肥技术


随着秋季到来,肉牛饲养进入一个关键季节。秋季饲草饲料充足,气温适宜,是育肥肉牛的大好时机,饲养户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牛育肥效果。
一、备足精粗饲料
进入秋季,肉牛饲养方式逐渐由放牧转为舍饲,因此要储备充足的饲料。饲料储备分粗饲料储备和精饲料储备两方面。粗饲料储备方面建议饲养户充分利用牧草、玉米秸秆、稻草和青贮、微贮、氨化等技术相结合生产粗饲料。精饲料的储备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储备。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蛋白饲料可以用价格相对较低的菜子饼和棉粕代替豆粕。此外,还要储备一些饲料添加剂,如舔砖、多维等,以补充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同时要高度重视饲料的保管工作,防止饲料发霉、变质、腐化,做好饲料间的安全灭鼠工作,饲料调配方面要充分考虑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利用率。
二、控制饲料酸度
青贮等发酵饲料制成之后pH值一般在5左右,发酵过程中还会生成乙酸和乳酸,这样就会使青贮饲料的酸度过高。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不但降低适口性,而且对牲畜的牙齿和胃肠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不利食用。适量加一点尿素,能解决青贮饲料酸度过高的问题,而且还能提高青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酒糟等发酵产品酸度也较大,如果用这些饲料长期育肥肉牛,对牛的体质就会产生影响,牛会出现毛焦、皮紧等不良症状,育肥效果也不理想,同时对牛肉品质影响也很大。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精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小苏打进行中和饲喂。因此在实际饲养工作中,要根据饲料具体情况进行饲养方式调整,保障肉牛健康。
三、加强牛舍管理
气温0~4℃时并不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但是目前许多牛场过分重视牛舍的保温,导致牛舍湿度过高。当牛舍湿度超过70%,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就会下降,因此秋季饲养要充分考虑牛舍通风情况。另外,要保证肉牛有充足的光照,可在晴朗的天气将牛牵出舍外接受自然光照。深秋牛进入全舍饲期,牛群饲养密度加大,疫病传播危险性增加,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的发病几率。要多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调整保暖御寒工作。秋季干燥,水分蒸发量大,舍饲时要注意清洁饮水的补给。饲养户要在晴好天气做好牛舍的修缮工作,()确保牛舍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保暖性能,同时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节牛舍温度和湿度。
四、科学使用催肥添加剂
1.碳酸氢钠。牛瘤胃的酸性环境对微生物的活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当变换饲料类型时(如在肥育后期由粗饲料变换为高精料催肥时),可使瘤胃的pH值显著下降,而影响瘤胃内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饲料的转化。在肉牛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0.7%后,能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6.8的范围内,符合瘤胃微生物增殖的需要,使瘤胃具有最佳的消化机能,提高9%的采食量,日增重提高10%以上。碳酸氢钠66.7克、磷酸二氢钾33.3克组成缓冲剂,肥育第一期添加量占牛日粮干物质的1%,第二期添加0.8%,日增重可提高15.4%,精料消耗减少13.08%,并且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为减少。
2.莫能菌素(又叫瘤胃素)。在牛消化道中几乎不吸收,因此,一般不存在在组织中残留和向可食性畜产品转移的问题。在对架子牛进行高精料肥育时应用莫能菌素,能增加丙酸的产生,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而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总量,增加净能及氮的利用率,并使肠壁变薄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渗透和吸收,瘤胃中纤毛虫和细菌总数增加1~2倍,还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增重速率。每头牛每天5~6毫克混于精料中喂,或把混有莫能菌素的精料与粗饲料混合喂,一般增重可提高15%~20%。
3.稀土。为镧系元素及钇钪共17种元素的总称。在肥育牛的日粮中添加稀土1000毫克/千克,据测定,日增重可提高26.63%,料肉比降低21.30%,饲料转化效率提高23.39%。
4.溴化钠。取0.5克溶于水中后拌精料喂,可限制牛的活动,减少能量的消耗,增加营养物质在体内沉积。日增重可提高16.4%~17.7%,酮体重、肉重分别可提高8.6%和10.5%。
5.益生素。是一种有取代或平衡胃肠道内微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作用的微生物剂,如乳酸杆菌剂、双歧杆菌剂、枯草杆菌剂等,能激发自身菌种的增殖,抑制别种菌系的生长;产生酶、合成B族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食欲,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具有催肥作用。添加量一般为牛日粮的0.02%~0.2%。
6.非蛋白氮。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尿素。牛是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尿素氮合成菌体蛋白质(真蛋白质),到肠道为牛利用。现代养牛业已广泛应用尿素等非蛋白氮替代牛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氮的保留量和增重。每1千克尿素的营养价值相当于5千克大豆饼或7千克亚麻籽饼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当前的饲喂尿素方法有:按每百千克体重用尿素20~30克混在精料或把混有尿素的精料与粗饲料混合喂;或直接把尿素用水溶解后混拌或喷洒在青干草上喂;或尿素、玉米与糖桨混合成液状饲料喂;或添加尿素制作青贮喂。添加量一般为贮物湿重的0.2%~0.5%,有人提出,尿素3.4~4千克、硫酸铵1.5~2千克分别配制成水溶液,掺入1吨青贮物中青贮,不仅增加了硫元素,还可减少尿素用量,降低成本,饲喂效果更好。肉牛喂非蛋白氮,增重可提高10%~20%。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河蟹正处于第五次脱壳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壳的成活率和脱壳增重率,因此,当前河蟹养殖的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调好水1、要定期杀灭有害病菌,随着河蟹长大及温度适宜,投喂量逐步增大,不可避免带来水质变坏恶化的风险,因此要定期用溴氯海因杀灭有害病菌,降低病菌密度,随后4-5天全池泼洒有益生物菌,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2、要注意及时增氧草好水好,河蟹蜕壳增重就大,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翻倍的效果,因此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及时增氧,没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多补充新水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集中蜕壳。
3、要时刻关注透明度变化,如因水草减少及河蟹活动增加导致水体浑浊,可采用含硫代硫酸钠、络合剂等具有絮凝作用的化合物进行淀水处理,然后施用改底型生物菌加快分解转化;
4、要防止水华的发生,到养殖的后期河蟹猛吃长膘,不可避免有碎屑散落和排泄物增多,从而造成水体自身污染,如果池塘中没有水草和螺蛳等消耗多余的养分就会发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即发生水华,当有轻微发生趋势时可在下风处蓝藻聚集区用大剂量的强氯精或硫酸铜局部泼洒覆盖,当水华大面积发生时可用蓝藻速灭全池泼洒,用后2-3天注意增氧、解毒改底,防止因藻类尸体分解发酵而出现缺氧、中毒等二次伤害。
其次要管好草,有水草的池塘要做好水位的管理和透明度的管理,因为水草活力的保持主要靠水位的稳定和清澈的水质,无水草的塘口要适时补栽水草或水花生等易存活的水生植物品种,增加净化水质的作用,但要注意用绳、框之类的东西固定漂浮性水草的位置和数量,防止过度蔓延反而造成危害。
最后,要喂好料。到养殖后期,特别是五期脱壳后,河蟹的外壳已经固定,喂的好,增重大,成熟早,黄多肉满品质好,因此,到养殖后期要加强投喂管理,增加冰鲜鱼及豆粕的投喂,促进肌肉生长,同时还要增加投喂小麦、玉米、南瓜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蟹黄的形成。当然,投喂依然要注意四定原则,适量适时投喂,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同时要做到既不浪费又不败坏水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8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