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卵蟹养殖技巧

怀卵蟹的饲养管理是河蟹人工繁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是河蟹交配产卵的盛期。亲蟹交配产卵后,要进行一个多月的精心饲养。饲养期间,其腹部所怀的受精卵就进入胚胎发育阶段,直至幼体出膜,怀卵蟹才算完成繁殖子代的使命。怀卵蟹的饲养过程同时也是幼体的孵化过程。怀卵蟹只要饲养得当,可连续孵出三批幼体。
一、散养。散养系指将天然海水水域中捕捞的怀卵蟹放入备好的海水池中饲养或经人工促产交配怀卵蟹亲蟹的饲养。怀卵蟹的散养在管理上要求:
1、及时清除雄蟹。如果是在亲蟹池中饲养经人工促产的怀卵蟹,为防止雄蟹追逐纠缠怀卵蟹,重复交配,造成雌蟹伤亡,必须彻底清除雄蟹。
2、适当增加投喂量。为使怀卵蟹能得到充足的饵料,避免因饵料不足而使怀卵蟹用大螯挖取自身卵块或卵粒充饥,要投足饵料。同时,还应适当改善饵料的品种和增强饵料的适口性。
3、保持饲养池水质的清新。一般3~4天注新水一次,同时要注意海水盐度的变化,以防止海水盐度骤变而造成胚胎死亡。
二、笼养。每只蟹笼可放养怀卵蟹20只。笼底铺放石块或砖块,采用延绳钓式把蟹笼沉入海水中,沉入深度保持在海水低潮时蟹笼刚不露出水面为度。每隔3~5天检查并投饵一次,饵料以小杂鱼为主。采取笼养的怀卵蟹其幼蟹苗个体活泼,成活率高,不足之处是操作管理不便。

相关推荐

蟹池中水草的移植技巧



水草在养蟹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营造人工养殖河蟹的自然环境,增加河蟹对池塘环境的适应性,移植和培育水草便成为池塘养蟹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选择品种。
①根据河蟹对水草利用的优越性,确定移植水草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叶和漂浮植物为辅。
②根据河蟹的食性移植水草,可多栽培一些河蟹喜食的苦草、轮叶黑藻、细金鱼藻,其它品种水草适当少移植,起到调节互补作用,这对改善池塘水质,增加水中溶氧。提高水体透明度有很好的作用。
二、移植方法。
①在干涸的河湖底部将选定的苦草、轮叶黑藻等,用锹铲取底土和草根运到养蟹池内,用土埋好,春夏之交便可自动生长起来。
②轮叶黑藻根系发达,每株长短不一,有很多茎节均能发根生长。采集整株水草,用湿黏土包根或包茎节捏成团,投入蟹池中,栽植一次后便
可每年生长。移植苦草亦可将根刨起,用泥土包根捏成团投入蟹池中。
③每年8月下旬采集水草种子。苦草果实结于细长的柄上,呈线形,轮叶黑藻种子两端有尖刺。采集时连同水草一起晒干,揉碎后储存,第二年春在选定的养蟹池中播撒。
三、注意事项。
①蟹池的浅水区宜多栽培一些挺水植物,如蒲草、芦苇、茭白等,这些植物容易栽培,成活率高,除对改善河蟹生活的水质环境有很好效果外,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②蟹池的深水区可适当移植一些沉水植物及浮叶植物,如荇菜、莼菜、菱角等,这些植物根系发达,生命力特强,但不可移植太多,因其旺长覆盖水面后会影响池水复氧,对蟹的生长不利。
③蟹池内栽植的水草可任其自然生长,一般不施粪肥,适当施点化肥即可。水草生长中可吸收水中氨氮,淡化水的肥度,增加水中溶氧和透明度,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需求,且对河蟹的肉味品质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卵鳎


中文名称卵鳎

拉丁名称Solea ovata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鳎属

拉丁属名Sol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甚侧扁,头小吻钝短。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口小,近前位。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体两侧均被小栉鳞,侧线近直线状,具颞上支。背鳍61-64鳍条,臀鳍45-48鳍条,二鳍均不与尾鳍相连。左右胸鳍均发达,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短,尾鳍圆形。侧线鳞约92,有眼侧褐色,具细小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卵首鳕


中文名称卵首鳕


拉丁名称Squalogadus modificatus Gilbert

英文名称roundhead grenadi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鳕形目

拉丁目名Gadiformes

中文亚目名长尾鳕亚目

拉丁亚目名Macrouroidei

中文科名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Macrouridae

中文属名卵首鳕属

拉丁属名Squal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及各大洋海域,中国见于东海外缘大陆坡925-1400米的深海中。

形态特征
眼小,约为头长的10%;口下位,无颏须,鳃耙细长,鳃盖条7,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背鳍1个,低而长,臀鳍长,不发达,腹鳍小,5鳍条,有腹鳍,无发光器官。头甚大,空大而柔软,体侧扁吻圆突,下颌无须,背鳍1个,无鳍棘,鳃耙细小,鳃耙数(3-4)+(15-17,胸鳍21-26,腹鳍5。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罗非鱼养殖技巧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4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清塘施肥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公斤~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尾~500尾。

4.饵料投喂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5.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夜巡塘。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隔10天~15天,每亩用15公斤~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

二、稻田养殖

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1.放养准备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公斤~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时间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厘米~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尾~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尾~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4.放养操作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5.投饵施肥

稻田养殖罗非鱼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

三、网箱养殖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公斤~20公斤。

四、流水养殖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完)

大闸蟹养殖户提高抱卵亲蟹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中华绒螯蟹(河蟹)春季早期育苗生产所用亲蟹一般在上一年的深秋或初冬交配抱卵,提高亲蟹抱卵率和越冬成活率是整个育苗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把亲蟹的越冬培育作为首要管理工作抓早抓好。
1.越冬池的选择
亲蟹一般在室外土池中越冬,越冬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东西走向,长方形或正方形土池,水深1.5m以上,土质以泥沙土或粘土为好。
亲蟹入池前要做好清池工作,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并对池底进行翻耕、晾晒10d以上。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75kg/-100kg/1/15公顷)或漂白粉(7kg/-8kg/亩1/15公顷)全池泼洒,7d后注水。
2.亲蟹的选择及其交配产卵
亲蟹的选择,一是要保证种质的纯正,最好是从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收集野生的绿蟹,按雌雄比例为2:1或3:1搭配;二是要挑选肢体完整、体表干净、肢壳坚硬、肥度好、活力强、规格整齐的个体。
为增强亲蟹体质,应提前10-15d选购雌蟹,并放入淡水暂养池中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10-15℃时纳入海水,使池水盐度逐渐达到25‰左右,再放入雄蟹交配产卵。5-7d后取出雄蟹,让雌蟹在室外土池中越冬,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3只/m2以内。
3.饲料投喂
选择营养丰富的鲜活饵料,如沙蚕、鲜杂鱼等,在亲蟹交配抱卵前,稍微超量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亲蟹总体重的8-12%;亲蟹抱卵后,随着水温的不断变化,视亲蟹摄食情况,日投喂量一般控制为亲蟹总体重的2-10%。不论表层水温如何变化,只要发现亲蟹有活动者,就要适当投喂。每天在日落前投喂1次,沿土池四周将饲料投入水位以下,第二天巡池检查亲蟹摄食情况,清除残饵,同时调整投喂量。多个饵料种类要交替投喂。
4.水质调控
抱卵亲蟹越冬期间,重点要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其主要水质指标每隔半个月监测一次,盐度25‰左右,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7为好。渗漏的上池每隔5-7d添水1次,以保持水位在1.5m以上。可以不换水,如需换水,每次换水量应不超过总水体的30%。水体封冻时,要插入适量草把,并在每天早晨太阳升起以前要破冰,及时清扫冰上积雪。
5.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以观察亲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及水色变化等;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每隔半个月要定期镜检抱卵亲蟹的受精卵发育情况,及时采取和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抱卵亲蟹顺利越冬。

卵梭螺


中文名称 卵梭螺
拉丁名称 Ovulaovum(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5002037020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梭螺科
拉丁科名 Ovulidae
中文属名 卵梭螺属
拉丁属名 Ovulaovum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蛋形。壳长73.1mm,壳宽44.9mm。两端略凹出,坚厚结实。螺旋部不显,体螺层极宽大。壳面膨圆光滑无肋,瓷白色,有光泽。壳口狭长,内面深咖啡色。外唇向内翻卷,边缘有齿状皱襞,内唇中部膨圆,前后端加厚形成结节状。前后沟突出呈现喙状。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岩礁或珊瑚礁海底,暖水种。

幼蟹养殖


养殖环境
培育池建造培育池的位置应选择靠近外河,无污染,水质清新,交通方便,具备电源,避风向阳的地方。池子面积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016m2的长方形。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中间挖一条深沟(可保水深1m),两边较浅(可保水深(0.3~0.5m),池底形成一定的坡度,池子两端建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安一道60目筛网,在进水口附近,最好建一个与培育池面积相等的蓄水预热池,放苗前15天左右,培育池要用漂白粉、生石灰等严格消毒,消毒后进水预热,池底每隔一米栽种一株水草等水生植物,水面以上20厘米的池坡上插15厘米高的塑料纤维板防逃,池底按装罗茨鼓风机充气的管道。池子上部的大棚,呈拱形,骨架材料一般采用毛竹。棚顶覆盖塑料薄膜。棚顶最高处距水面1.5m左右(以便管理人员用小船在内操作),薄膜四周埋入土中,大棚两端留门。薄膜最好用一片大目网(或旧鱼网)罩在上面,以防风把薄膜吹破。

饲料配方 投饵: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营养充足,蟹苗下塘的初期,可投喂豆浆和煮热的蛋黄、水藻(轮虫)等,7天以后,可增投鱼,虾,螺、蚬的碎肉及豆饼,颗粒逐渐增大。每天投饵次数,前期3~4次,后期2~8次。投饵量,蟹苗下塘后10天中,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200%,10天后日投饵量为150~100%,30天后日投饵量为80-50%。平时要根据天气、水质、余饵等酌情增减投饵量,饵料泼洒要均匀。

养殖管理
放苗大棚培育池水温稳定在13℃以上,pH值7.5~8.5,溶氧5毫克/升以上,即可放苗。每亩一般放苗5公斤左右,放养的蟹苗必须健壮、活泼,经过充分淡化,放苗前,要检验水中毒性是否全部消失(拿少量蟹苗试一下水),如箱运的蟹苗,可先用培育池池水喷洒蟹苗两次,如充氧水运的蟹苗,要先把苗袋的水温调到接近池水的温度,温差不得超过3℃,放苗后,要立即向水中充气增氧。

日常管理:

1.换水。蟹苗初下塘3~5天内可不换水,5天以后,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逐步增加换水量,但换水后,池水水温与换水前水温温差一般不要超过3℃。

2.充气。蟹苗下塘后,要不间断地向池水充气,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

3.通风。遇有晴天气温高时,中午可打开两端的小门,以便调节大棚内空气和温度。

4.防病。每隔10天左右,向池中泼洒少量生石灰水。如发生病害、敌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

幼蟹出池:幼蟹在原培育池中可养至六期以上,但三期以后就可以出池,具体出池时间可根据销售或放养等情配而定,幼蟹出池的前两天,要把塑料薄膜拆去,使培育池水温降至自然水温。出池方法,可采取放水收集或灯光诱集。

养殖蝎子有哪些技巧


蝎子看着不面善,但是其实是一味名贵的药材,现在人工养殖也比较常见。饲养蝎子,可根据各地条件采取盆(缸)养、池养、房养、山养和温床式分槽饲养等多种方法。那养殖蝎子有哪些技巧?成本与利润高吗?

一、养殖蝎子有哪些技巧?

1.就近引种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2.避免惊吓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3.食物新鲜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4.孕期护理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5.产期护理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6.幼蝎的饲养小蝎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后,食欲大增,一天要吃一只小昆虫。而幼蝎捕食能力差,体力不如作为饲料的大黄粉虫等昆虫,而无法刺死昆虫,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7.防逃措施蝎子不能飞,但极善爬行。因此,无论是盆养、箱养,还是池养、架养,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有机可逃。

8.蝎子的呼吸器官和生殖系统均在身体下部,因而最怕水浸。蝎窝下绝对不能有水沟水窝。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4~5天就要换一次新水。如长期让蝎子饮变质的水,蝎子会得病而死。

9.蝎子有毒,敌害不多。但最可怕的是老鼠,夏天老鼠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冬天蝎子冬眠无防卫能力,容易被老鼠吃掉,很难防范,因此,防鼠害工作一定要做好。

二、养殖蝎子成本与利润高吗?

(一)蝎子的养殖成本

1、种蝎成本:每组种蝎(1组600只,雌雄比例3:1)1750元。

2、场地成本:养殖建设费用200元左右;

3、饲料成本:按饲喂黄粉虫计算,3斤米糠养黄粉虫1斤,米糠1.2元每斤,3斤合计3.6元(按总成本75元/月)12月=900元。

4、其他成本:管理、消毒和其它支出按200元。

5、成本合计:1750元+200元+900元+200元=3050元。

(二)蝎子的养殖收入

600只种蝎有450只母蝎,150只公蝎,每只蝎子每次可产20-40只幼蝎(按30只)按年产2胎、幼蝎成活率70%计算,600只蝎子年产数量为:450只30只2胎70%=18900只。

幼蝎经养殖后成为商品蝎,每公斤蝎子约为800只,合计:23.6公斤。

按市场价850元/公斤计算:23.6公斤850元/公斤=20060元。

(三)蝎子的养殖利润

养殖利润:20060元-3050元=17010元。

鳖卵的收集及受精卵的鉴别方法



1.寻卵穴插标记:在亲鳖产卵季节,应由专人负责寻找卵穴。根据鳖的产卵习性,在黎明前后大都已产完卵离岸回到水中。所以,在日出前到产卵场和产卵沙盘及其周围寻找卵穴。亲鳖刚产卵埋过的卵穴,周围有新鲜沙土及放射状的爪印,卵穴上方经腹甲压实较平整,同时雌鳖自池中爬上爬下留下水湿的痕迹,由此即可确定卵穴的位置。上午8~9时经太阳照射后水湿痕迹就会消失,或者由于刮风下雨将雌鳖产卵的痕迹除掉,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寻找卵穴的时机。卵穴确定后要做好标记,以便集中采卵。
卵穴位置确定后不要急于挖卵,因刚产出的鳖卵,卵胚尚未固定,卵的动物极与植物极不易分清,过早的采卵震动影响胚胎发育。鳖卵产出后,应待8~30小时(视气温高低而定),鳖卵两极能够明显地辨别时再行移动。
2.采卵:采卵一般在当天下午5时以后开始。首先按标记将卵穴上层盖土扒去,将卵轻轻取出,再按动物极(卵顶有白点的一端)向上,植物极向下放入采卵箱,采卵箱(或盆)底铺2~5厘米厚的细沙或稻壳,用以固定鳖卵,在箱中排列整齐,注意动物极与植物极不要倒置,鳖卵之间要留空隙,不可堆叠,以免使卵受压,影响胚胎形成。当天的鳖卵采集完毕后。应随即将卵穴填平压实,清理平整后,再适量洒水,保持泥沙湿润。
采卵时注意不要把卵壳碰坏,如有卵壳碰坏的应即拣出。
3.受精卵的鉴别:卵绝大多数呈真球形;极少数呈椭圆形。刚产出的卵洁白,表面平滑,具有光泽。受精卵产出数小时后,卵壳顶上出现一圆形的白色亮斑,并不断扩大成白色的亮区。即是动物极,其胚胎正在发育,卵壳下部呈杏黄色。未受精的卵不出现亮斑,或仅出现亮斑但不再扩大,48小时后整个卵壳失去光泽,显得较粗糙,逐渐变成杏黄色。由于鳖卵是体内受精,只要卵子成熟较好,一般受精率达90%~100%。
由于亲鳖个体大小不同,性成熟的年龄和体质强弱不同,以及环境条件、饲养条件的不同影响,即使同一母体产出的一窝卵,受精率也有差别。所以,一定要注意反复观察每一个卵,是否受精,是未受精或受精发育不良的卵,应予拣出。否则未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会发生腐败,而影响受精卵的孵化。另外,应及时标记取卵时间,以便按时间分批孵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0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