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鳎

中文名称卵鳎

拉丁名称Solea ovata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鳎属

拉丁属名Sol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甚侧扁,头小吻钝短。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口小,近前位。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体两侧均被小栉鳞,侧线近直线状,具颞上支。背鳍61-64鳍条,臀鳍45-48鳍条,二鳍均不与尾鳍相连。左右胸鳍均发达,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短,尾鳍圆形。侧线鳞约92,有眼侧褐色,具细小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知识

短钩须鳎


中文名称短钩须鳎


拉丁名称Paraplagusia blochi (Bleeker,1851)

异名布氏髟鳎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须鳎属

拉丁属名Paraplagus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深80米左右的泥沙底海域。可食用鱼。肉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

须鳎


中文名称须鳎


拉丁名称Paraplagusia bilineata (Blo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须鳎属

拉丁属名Paraplagusia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舌形,甚侧扁,头短,吻延长呈钩状突,向下后方伸延,包覆下颌。口小,下位。只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有眼侧的唇缘具穗状小须,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栉鳞。有眼侧具2-3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背鳍90-120,臀鳍74-94,二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有眼侧腹鳍与臀鳍相连,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眼侧均具2条侧线,吻钩达下眼远后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泥沙质海底。海(水)生。

黑点圆鳞鳎


[学名]: Liachirus melanospilus
[资源名称]: 黑点圆鳞鳎
[外文名]: Blackspotted sole
[别名]: 圆鳞鳎
 
[形态特征]:
 
背鳍64~68;臀鳍49~52;腹鳍5;尾鳍18。 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4.3倍。头长为吻长2.8倍,为眼径5.6~5.7倍。 体长卵圆形,侧扁,背缘和腹缘均圆突,尾柄甚短。头略短小。吻略长,前端圆形。眼略大,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下眼前缘在上眼前缘的后方。眼间隔略窄,被有小鳞。有眼侧的两鼻孔位于下眼前方,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靠近下眼前缘;无眼侧的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近前位,口裂弧形,口角后端伸达下眼前下方。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具细绒毛状牙,窄带状排列。鳃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 体两侧被圆鳞。除尾鳍基部被鳞外其余各鳍均无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具颞上支。 背鳍起点在吻部背缘上方。臀鳍起点约在鳃孔上缘的下方。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后端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左右腹鳍不对称,基底略长。尾鳍后缘略呈圆形。 有眼侧褐色,具黑色小斑点。奇鳍具暗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泥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在100公尺以内。以底栖性甲壳类为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资源状况]:

褐斑栉鳞鳎


[学名]: Aseraggodes kobensis
[资源名称]: 褐斑栉鳞鳎
[外文名]: milkyspotted sole
[别名]: 栉鳞鳎
 
[形态特征]:
 
身体长椭圆形,尾柄甚短。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3.7~4.3倍。头高大于头长。吻较长,头长为吻长3.1~4倍。眼小,头长为眼径9~10倍。眼间隔窄,被以小鳞。有眼侧2鼻孔位于下眼的前方;无眼侧的2鼻孔高位。 口小,亚前位。 口裂微呈弧形,左右略不对称。无眼侧两颌牙绒毛状,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犁骨牙和腭骨牙。鳃孔窄且短。左右鳃盖膜相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肛门位于无眼侧。无幽门盲囊。脊椎骨9+18。 身体两侧均被小栉鳞,除尾鳍外各鳍均不被鳞。有眼侧侧线直,无颞上枝;无眼侧侧线近平直,有颞上枝。 背鳍和臀鳍不与尾鳍相连,两者鳍条均不分枝。 背鳍始于吻缘。臀鳍始于鳃孔的后下方。无胸鳍。腹鳍短小,左右略对称。尾鳍后缘圆形,鳍条分枝。 有眼侧体呈褐色。无眼侧体为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泥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在80-100公尺之间。以底栖性甲壳类为食。

日本钩嘴鳎


中文名称日本钩嘴鳎
拉丁名称Heteromycter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钩嘴鳎属

拉丁属名Heteromycter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略延长呈舌状,甚侧扁,头小,吻略小,形成钩状突,包覆下颌。两眼位于头部右侧,口小,下颌为吻部钩状突所遮。只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体两侧被小栉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或有颞上支。背鳍79-92,臀鳍52-64,二鳍不连尾鳍。无胸鳍,左右腹鳍略不对称,有眼侧腹鳍与臀鳍相连。尾鳍略钝圆。体侧有黑色小点和暗色斑纹。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东方箬鳎


中文名称东方箬鳎

拉丁名称Brachirus orientalis (Schnei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箬鳎属

拉丁属名Brachi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南大西洋、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头小,吻钝圆。两眼位于头部右侧,口小,近前位,只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有眼侧被栉鳞或圆鳞,侧线近直线状,具颞上支。背鳍57-81,臀鳍44-52,二鳍后部与尾鳍相连,左右侧均具胸鳍,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短,尾鳍钝圆形。体两侧均被栉鳞,均具胸鳍眼侧胸鳍较长。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日本须鳎


中文名称日本须鳎

拉丁名称Paraplagusia japonica [Rhinoplagusi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Japanese tonguefish,black tongue fish,black cow tongue

异名箬鳎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须鳎属

拉丁属名Paraplagusia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见于南海、东海,钱塘江。

形态特征
背鳍条109-112。臀鳍条84-90。侧线鳞106-1O7。脊椎骨47。

体长为体高的3.9-4.40倍,为头长的4.10-4.80倍。头长为吻长的2.1O-2.50倍,为眼径的9.60-10.50倍,为眼间距的9.80-12.5O倍。

体侧扁,舌状,背腹缘略凸。头中等大。吻钩发达。口小,下位,口裂半月形,左右不对称。有眼侧两颌无齿,无限侧两颌有细齿。有眼侧的唇缘有穗状小须,下唇缘小须较为发达。无眼侧的唇缘无小须。眼小,位于头右侧,上眼较下眼位略前。眼间隔窄,其间被小栉鳞。有眼侧鼻孔二个,位于眼的前方,无眼侧鼻孔2个。鳃孔窄。鳃盖膜相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有眼侧被小栉鳞,无眼侧被小圆鳞。有眼侧有侧线3条。

背鳍和臀鳍均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眼的前方。臀鳍始于鳃盖后缘下方。无胸鳍。有眼侧腹鳍与臀鳍相连,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

有眼侧体呈褐色,并散有深褐色斑,无限侧体为白色。

生活习性
入河口近海底层鱼类。

海水/淡水/咸水生。

毛鳍单臂鳎


中文名称 毛鳍单臂鳎
拉丁名称 Monochirus trichodactyl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鲽形目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科名 鳎科
拉丁科名 Balistidae
中文属名 副鳞鲀属
拉丁属名 Pseudobalis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或卵圆形,上下颌齿圆锥形,上颌外行齿每侧4个,中央2齿特别长大,下颌齿每侧4个,中央2齿也长大。口周及颊部大部分裸露无鳞,体上全部被鳞。尾部鳞片上无瘤突或棘突,颊部除有5纵行小形鳞片外,其余部分裸露无鳞,口唇四周亦无鳞片。

卵首鳕


中文名称卵首鳕


拉丁名称Squalogadus modificatus Gilbert

英文名称roundhead grenadi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鳕形目

拉丁目名Gadiformes

中文亚目名长尾鳕亚目

拉丁亚目名Macrouroidei

中文科名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Macrouridae

中文属名卵首鳕属

拉丁属名Squal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及各大洋海域,中国见于东海外缘大陆坡925-1400米的深海中。

形态特征
眼小,约为头长的10%;口下位,无颏须,鳃耙细长,鳃盖条7,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背鳍1个,低而长,臀鳍长,不发达,腹鳍小,5鳍条,有腹鳍,无发光器官。头甚大,空大而柔软,体侧扁吻圆突,下颌无须,背鳍1个,无鳍棘,鳃耙细小,鳃耙数(3-4)+(15-17,胸鳍21-26,腹鳍5。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卵梭螺


中文名称 卵梭螺
拉丁名称 Ovulaovum(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5002037020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梭螺科
拉丁科名 Ovulidae
中文属名 卵梭螺属
拉丁属名 Ovulaovum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蛋形。壳长73.1mm,壳宽44.9mm。两端略凹出,坚厚结实。螺旋部不显,体螺层极宽大。壳面膨圆光滑无肋,瓷白色,有光泽。壳口狭长,内面深咖啡色。外唇向内翻卷,边缘有齿状皱襞,内唇中部膨圆,前后端加厚形成结节状。前后沟突出呈现喙状。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岩礁或珊瑚礁海底,暖水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丝裂腹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