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高温期的管理要点


防治蓝藻
高温期,很多蟹塘缺乏水草或菌藻失衡,水体自净能力差,池塘溶氧偏低,池底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死亡藻类等引起氮磷比失调,水色逐渐由淡绿色向蓝绿色或蓝色转变,水体中微囊藻、颤藻等蓝藻种类占据优势。爆发蓝藻的池塘,水质条件较差,溶氧不足,水草萎缩腐烂,底部发黑发臭,河蟹容易发生肠炎、黑鳃以及肝脏坏死等疾病。
1、水草较好的池塘,且蓝藻发生早期,可使用浓浊净2亩/袋杀灭蓝藻,然后使用解毒绿水王3亩/瓶全池泼洒解毒增氧,池底清道夫5亩/袋或底倍爽8亩/袋改善底质。每天在私聊中添加丰虾多肽1斤/亩拌料,连用5-7天,可有效控制蓝藻大量爆发。
2、大量爆发蓝藻,且没有水草或水草较少时,不宜使用蓝藻药物杀灭,否则极易引起河蟹中毒、应激反应,严重时出现大量死亡。这种情况可以定期换水,待蓝藻漂浮于水面时,将上层的蓝藻排掉,然后加注新水,连续2—3天后,使用解毒绿水王3亩/瓶解毒,然后使用池底清道夫5亩/袋或底倍爽8亩/袋改底。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丰虾多肽1斤/亩拌料,连用5-7天,可有效控制蓝藻大量爆发。
控制水质
1、高温期,水位较深,底部容易出现缺氧,伊乐藻容易出现发黄萎缩,下沉腐烂等情况。高温季节,水草较厚的池塘,捞出一部分水草,避免水草封塘缺氧。水位不易过深,控制在1.2-1.5米,若水草出现下沉,加强底改力度,使用池底清道夫5亩/袋或底倍爽8亩/袋,三天一次,连用三次,同时使用根力健3亩/袋在有水草的地方干撒,泼洒活力源8亩/瓶,促进水草生长,保持水草活力。
2、高温期改底以增氧、除臭类底改为主,定期使用池底清道夫、底倍爽等改底,能有效控制底部黑臭。
河蟹高温应激综合症
鉴于河蟹具有“怕热不怕冷”的明显特点,当水温超过28度时,河蟹的生理机能紊乱,抵抗力急剧下降,严重时神经系统被破坏,往往与肠炎、黑鳃病、水肿病、脱壳不遂病等病并发,发病死亡率高,且水温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往往在入秋水温降低以后可自动痊愈,但这时往往已经死伤大半或全军覆没,所以如何安全度过高温季节显得尤为重要
防治措施
1、减少消毒剂的使用,一旦河蟹发生“高温应激综合症”,若用消毒剂,可能刺激河蟹大量死亡。
2、处于发病期的河蟹池塘,大可大量换水,如果外源水质好,可适当向池塘中添加水。
3、如果没有水草的蟹池,向蟹池中拉些水花生奶个,然后再使用药物治疗,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4、高温前10—15天使用一次池底清道夫或底倍爽改底,高温期7—10天使用一次池底清道夫或底倍爽改底。
5、有蓝藻发生的池塘,定期使用解毒绿水王3亩/瓶解毒,饲料中添加丰虾多肽1亩/斤,连用5—7天,控制蓝藻,消除毒素。
6、高温期来临前,在饲料中加强营养,每天添加免疫多维+开胃保肝灵+生物免疫多糖保肝护肠,提高河蟹体质,增强抵抗力。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高温期的管理要点



夏天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河蟹养殖一定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保证河蟹安全渡夏,提高成活率,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有足量的水草供应:夏季蟹池内应放养些水花生、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或者预先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砖、瓦等堆叠人工蟹巢,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另外,蟹池中要保持有大量的轮叶黑藻、节节草等幼嫩的水草,以便河蟹摄食和躲避敌害。用于遮荫的水草不能将整个池面都覆盖起来,应留有池面2/3左右的活动空间。应及时捞除污烂的水草,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保证水质洁净:养蟹池应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水体的深度一定要保持1m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影响生长。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进行,每次换水至少应留有1/3的原池水。气温高时一般以3—5天换水1次较为适宜。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毒,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如钙、钾、钠,磷等离子都能被河蟹直接吸收,以促进河蟹的生长和蜕壳,因此,换水后可根据情况补充水中的无机盐类。在河蟹蜕壳期间,尤其要增加钙离子的含量,一般每667m2水面用生石灰5—l0kg,化水后全池泼洒。
3.注意投喂饵料:河蟹属杂食性的动物,偏爱动物性饲料,如蚌、螺、小鱼虾。河蟹在天然水域中摄食植物性饵料占有很大的比重。高温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比例。小麦、南瓜、菜饼等都是河蟹爱吃的植物性饲料。投饵时,应将这些饲料设法制成团块状,投入食台让河蟹摄食。投饵量应根据当天的水温和先天投饵后河蟹的摄食情况作相应的增减,一般以占池蟹总重的10K左右、投喂后两小时略有剩余为宜。每天下午4—5时投饵,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
4.抓好防逃、防害和防病工作:高温期间必须每天巡查养蟹池。通过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察看有无病害和敌害。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迹,要及时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的网罩。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防逃。要注意防止敌害的侵袭,及时捕杀养蟹池中的青蛙、水老鼠等敌害生物。人工养殖的河蟹病害较自然界的多,要切实做好防病工作,可以不定期施用漂白粉等药物。出现病蟹、死蟹应立即查明病因,及时治疗,排除致病致死因素,保证池蟹安全生长。

高温期河蟹池塘水草管理技术要点



以伊乐藻为主的塘口,养殖中期水草长势较快,到了高温期基本停止生长,一旦管理不善极易引起水草上浮、腐烂。而水草一旦开始大面积腐烂,会导致水中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蓄积,严重影响螃蟹腿和生长。因此,在高温期水草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割草头,防止水草长出水面,以草头离水面20-25公分为宜。切记割得过多,以免水草长不起来。
2.状根保草。定期使用草立健提供根部营养,增强水草抓地力,防止漂浮。
3.隔完草头建议使用AA绿源,补充水草流失的营养。
4.定期改底,防止底质泛酸发热,破坏草根。
5.高温季节每隔5-6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FS活力菌),保持水体透明度。
6.高温期间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氯制剂、重金属类等)。
7.部分水草腐烂及时捞除,防止坏水。
8.水草过密的塘口一定要拉草,保持草间的空隙,防止水草缺氧枯萎。

河蟹高温期养殖管理关键技术要点



7~9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既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河蟹高温期健康养殖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河蟹养殖的实际情况,七、八、九三个月高温期河蟹养殖管理要抓住以下要点:
1、稳水保水。高温天气池水深稳定在1m左右,高温期最好5~7天加、换水1次,注水应在凌晨进行,抽取外河水面以下20~750px、溶氧丰富、水温适宜的新水,可改水流直冲为多点冲水,加快与池塘中旧水混合,达到增氧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2、管草护草。水草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要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高温期蟹池水草过多、过密,需进行人工和机械疏草,水草不足可移入漂浮性植物(如水花生、浮萍等),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2/5为宜。
3、选饵投饵。在饲料投喂上应采用“两头精、中间青”的方法。高温季节需要加大青饲料的投喂量,即提高饲料中粗纤维和维生素的含量,既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又符合河蟹的生理特性,防止河蟹的“性早熟”。同时配合饲料中要提高豆粕、菜饼、玉米的比例,还可增加投喂适量的南瓜、水草等植物性饲料。
4、清除残饵。早、晚各检查一次食台,以下午喂食前食台略有剩余为宜。
夏天饵料容易变质,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及投饵品种,若剩饵多加上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
5、调水改底。夏天经常下雨导致蟹池酸性水质会引起河蟹蜕壳不正常,可全池泼洒生石灰,如水质pH过高可通过适当换水和使用果酸等进行调节。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勤用复合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或使用底改宝、速效底改、底必净、净水除臭灵改善底质。
5、防病治病。可用地笼一头张开口并高出水面,另一头沉入池底并封口。经过一夜,如果地笼中没有蟹,说明蟹健康;如果地笼中有蟹,就有发病的可能,应进一步仔细检查。高温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制剂,制成药饵投喂,连喂5~7天。发现死蟹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治疗时要注意对症下药,切不可滥用药物尤其是禁用药品,同时要注意蜕壳期间的用药安全。
6、加强巡池。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逃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深度剖析高温期河蟹塘管理技术要点



背景回顾
1、高温缺氧
苏北地区从7月14日正式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水体表面温度达到33℃以上。养户为了让螃蟹躲过高温期,即便将水位打到最高,环沟底部水体温度也在30℃以上。
高温期走访大量塘口发现,绝大多数池塘底部溶氧最高不超过2mg/mL,最低时甚至降到1mg/mL以下。严重的缺氧导致大量螃蟹晚上爬到草头,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有的螃蟹几乎绝食。如此严酷的高温环境,螃蟹出现了翻倍率减小,甚至跳壳的现象。在此期间不少塘口出现大量死蟹暴塘事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缺氧。
高温缺氧导致的螃蟹大量死亡
为何高温期容易缺氧呢?
腐烂的伊乐藻
伊乐藻属于低温水草,不耐高温,水温高于30℃已经开始进入休眠期,生长活力及净化水质能力降低。同时高温缺氧又会导致伊乐藻根部无氧呼吸腐烂,进一步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水韭菜叶片烫的发黄
坂田上的水韭菜虽然耐高温,但坂田水位不高,表层35℃的高温水将水韭菜煮的叶片发黄。水草活力降低,克藻作用降低,蓝藻容易趁机爆发。
3、蓝藻爆发因素
蓝藻爆发的条件有多种,如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较为笼统的表象说法。蟹塘上与蓝藻直接爆发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①是投喂水平。投喂水平高,能够精准把握螃蟹摄食量,残饵少则水体不易富营养化,蓝藻不易爆发。
②水草状态。水草活力好,克藻作用明显,爆发蓝藻的概率比较低。如水韭菜茂密的坂田上,蓝藻数量相对较少。而高温期伊乐草大面积腐烂,这个时候最易爆发蓝藻。
③菌藻平衡状态。对高温期严峻的环境,蓝藻的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藻类,
菌藻不平衡会导致其他有益藻类在高温期倒藻,留出空白空间,蓝藻一家独大极易爆发。
应对措施
1、有效增氧
溶氧是蟹塘高温期的命根子,缺氧导致螃蟹死亡的主要因素,进入高温期一切工作的重心都应当围绕增氧来进行。
比较有效的增氧措施有:
①微流水或过水增氧。特别是10亩左右的小塘口,进排水效率高,过水增氧效果明显。如兴化大邹镇施广林,塘口面积10亩,采用6-8寸的大泵早上打水2小时,小排水口放水8-10h的方式让塘口水体一直处于微流水状态,不仅增加水体溶氧,还能及时排除池塘代谢废物,水体一直保持流动,其塘口多年未曾爆发蓝藻。小塘口在高温期进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控缺氧和蓝藻等问题,这是小塘口的明显优势。
不间断排水及水位标尺墙
②安装增氧设备。进排水不方便的大塘口或者水源不好的塘口,可采用涌浪式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搭配使用,提高增氧效率。水草密集的塘口建议安装底增氧设备,提高养殖成功率。此外,还有不少养户采用水泵增氧。即在蟹塘四个边角安装大口径水泵,出水管朝池塘中央斜向上45°仰角。开动水泵增氧,不仅可以降低底部缺氧状况、减缓底热,还能形成水流,净化水草。
③使用有效的增氧片。增氧片一般是在阴雨闷热天气或者螃蟹已经上岸的时候救急使用,能够快速放氧补充水体急需的氧气,是以救急为核心目的的。目前有些厂家吹嘘自己增氧片放氧时间达到48h甚至72h,缓释型增氧片被炒的很热,这完全是背离了科学依据的市场引导和炒作。
增氧片在设计的时候,放氧时间与增氧效率是需要两个平衡掌控的关键点。放氧时间太长就注定增氧速率太慢,弥补不了高温期底部大量耗氧的速度,根本起不到救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养户用了缓释型增氧片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第二天还是出现了缺氧暴塘事件。一般情况下,增氧片的放氧时间在6-8h即可(如海联科粒粒氧),放氧速度太慢对增氧无济于事;释放速度太快不能被水体有效吸收。
2、用氧化型改底
氧化性改底产品本身氧化性强不需要氧气就能直接将底泥中腐殖质等耗氧物氧化掉,而分解型底改产品往往富含分解型的菌类或表面活性剂,腐殖质被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会加剧底部耗氧情况。
优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①能使底泥由黑变黄。
②氧化掉底部耗氧物质,间接提升底部溶氧,促进螃蟹摄食。
③有效减少底部有害菌数量。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色变清。
3、水环境调控
高温期水质易败坏,发黑发红,底部及腐烂的水草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用菌类调节水体是必不可少的。高温期调水少用或者尽量不用耗氧严重的芽孢杆菌,建议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发酵液调水。乳酸菌在高温期调水的优势在于:
使用乳酸菌的优势
①乳酸菌不耗氧,不会像芽孢杆菌那样容易引起缺氧现象。
②乳酸菌分解有机物比芽孢缓慢,不易造成水质过肥。
③高温期底部水层缺氧,厌氧型的乳酸菌能够在底层分解有机质。
④乳酸菌分泌乳酸,可辅助藻类解毒,提高藻类活力,促进藻类的多样性,间接抑制了蓝藻的爆发。
有些水平较低的学者和养户担心高温期用菌类会导致藻类过浓的问题。其实是对蟹塘水环境没有完全搞透,对蟹塘生态系统认知不清晰的原因。这里面涉及物质能量流动方向的问题:
苏南小精高模式(井水+底增氧)
反观苏南小精高模式高温期的表现:①水位一直控制在70cm。②底增氧+井水:不排水,仅靠小水泵往池塘内部添加水,避免了不可控的外源河水导致的水草腐烂。水草保有率较高,底部氧气足,很少出现缺氧导致的暴塘现象。
苏南小精高模式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河蟹平安度过高温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水草的遮阴效果;二是需要底部溶氧充足。水位的高低对螃蟹高温期的存活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河蟹8月高温期管理



水韭菜漂浮部分有根,部分没有根,而且水质比较清,河蟹投喂量降低,可能池塘亚缺氧状态。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带有增氧型底改(全效底改)或者用放氧时间久的增氧产品(原子氧)改善和缓解池塘缺氧情况;水韭菜漂浮有根部的非常多,而且水质出现泥混,大部分草头可见,草上镜检纤毛虫多,建议各位老板可以先杀虫,然后底改调水;水韭菜漂浮严重,大部分没有根,水质混浊严重的塘,料台没有料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杂鱼多,建议各位老板可以下地笼看杂鱼多不,有就必须杀。
2.如果水韭菜长出水面,可以打头,一般在水底下40公分为好,因为长出水面的草头不工作反而耗氧
3.塘口水透明度较高的,环沟伊乐藻密密麻麻的。塘口开井字型通风沟,让水草通风,增加溶氧,减慢水草发烂速度;塘口伊乐藻不多的,少量上浮,只要伊乐藻不发烂,现阶段不要拉伊乐藻;伊乐藻塘k口开始发烂的,及时把伊乐藻拉掉,勿让伊乐藻沉在塘底,坏水,会容易引起大缺氧
4.根部发黄的伊乐藻以及活力不好的水韭菜,使用护草灵颗粒给伊乐藻发白根,使水韭菜恢复活力
二.抗应激
近期持续高温,加上某些池塘水位较浅,河蟹极不适应,造成应激性上岸上草,并引起河蟹吃食不好,活力差,针对这种情况,上午泼洒抗激灵+黄金多糖,下午用强效底净,同时,水位较浅的池塘少量加深水位,现在水位大概在1m-1.2m
三.防纤毛虫
很多螃蟹身上沾满类似泥污状的纤毛虫,另外,河蟹黑鳃,黄鳃的情况造成病害性上岸上草,针对这种情况,第一天上午用纤纤净,1.5亩/瓶,下午用强效底净,第二天上午用黄金益菌素+活力益水素。
大量的纤毛虫寄生在螃蟹鳃、甲壳上
螃蟹身上寄生大量的纤毛虫
四.控蓝藻
河蟹塘水色浅绿至铜绿色之间,下风处水面漂浮油漆状蓝藻死亡残体,镜检主要为直链藻类和念珠藻,用玻璃瓶取水对阳光可见大量类似纤维样的蓝藻藻体。
1.如果下风口只有零星的蓝藻,还没有形成水华,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水博士2亩/瓶,然后再用黄金益菌素发酵液5斤/亩,三天用两次。
2.如果发现下风口有蓝藻水华,但不是很严重,塘口中间没有蓝藻。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水博士2亩/瓶,黄金益菌素发酵液10斤/亩基本优加益生菌2亩/包,大芽孢80亩,三天用两次。
3.如果发现蓝藻水华,而且比较多的情况,水草较好,可以用水博士2亩/瓶,纳米黑金10亩/袋,优加益生菌2亩/袋,黄金益菌素10斤/亩发酵液,活力益水素2亩/袋,三天一次。
4.如果蓝藻较多,而且严重,可以先杀下风口,晚上必须做好增氧措施,连续三天原子氧。

五.黑底板
主要症状为头胸甲、附肢关节等位置沾满泥污一类污浊物,底板发黑或铁锈色。针对这种情况,上午泼洒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或是补钙素+黄金多糖,促进河蟹蜕壳,第二天用强效底净/全校底改,连用三天,可有效改善黑底板现象。
高温期即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同时也是河蟹生长期间的重要环节,安全度过高温期,河蟹就成功了一大半。现在我们就要管理好池塘里的水质、水草、溶氧着三个大的方面,那么各位老板们就会有一个丰收年。
六、病害的预防
高温期间河蟹的发病高峰期间,易出现死亡,同时龙虾发病率也大幅增加,部分河蟹塘套养龙虾的更要注意发病的控制。从环境,病原,河蟹三位一体的防护措施保障河蟹的正常生长。
环境调控主要是通过维持水体清爽,溶氧充足,水草始终。减少毒素,饲料的过度投喂。
病原这一块主要是通过消毒杀菌,将病原菌杀灭或控制到一定低的水平,减少感染养殖动物。同时定期使用有益菌维持水体的总的菌群平衡,达到通过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感染河蟹的概率。
养殖动物这一块主要是增加河蟹的保肝作用,提高河蟹的免疫功能,增强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同时防止肠炎,甲壳溃疡,肝脏坏死等发生!

河蟹低温期管理要点



从20xx接触河蟹养殖以来,听多数客户说过:“4月份以前,谁都会养蟹,哪怕找个小娃娃都会养”。可事实是,河蟹池塘5月份开始问题频发,多数是因为前期管理不当导致,比如“鼻涕苔”(即四集藻)等青苔泛滥,水浓水脏,甚至在收获时产量极低,等等。多数池塘由于前期温度低,很多问题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影响不会及时暴露,一旦到养殖中期温度回升,问题随之而来。做好前期管理工作,提高成活率,是养殖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清塘
河蟹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建议每年都进行适当的清塘、晒塘,可以起到防止池塘老化,清理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清塘时将过多老化水草拉出,防止来年水草过多;有条件的池塘可以在低洼处放置抽水泵,将多余的水抽出,才能彻底晒干池塘;老塘、淤泥多的池塘可以全池撒生石灰20xx该现象更加明显。优质蟹苗前期成活率更高,在同等养殖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出大规格。选择蟹苗时注意以下几点:体表清洁,无断肢、“磨爪”现象,肝胰腺色泽亮黄、纹理清晰,步足扁平、较长,自育苗、本地苗优先。
肝脏发白的蟹苗
3、适当深水位放苗
前期温度低,且温差变化大,水位过浅容易导致河蟹钻泥、应激反应大。而且由于水位浅,底层光合作用太强,很容易滋生青苔,与水草竞争营养,影响水草生长,同时容易缠绕蜕壳螃蟹,导致蜕壳不遂。建议上水时尽量保持平均水位在70-80公分。
前期水位太浅易暴发青苔
4、放苗后及时投喂
很多养殖朋友认为前期温度低,蟹苗不吃料,实际是池塘水位过浅,温差变化太大,才导致蟹苗不吃料。养殖蟹苗的池塘水位相对较深,可以发现从苗塘刚刚拿出来的蟹苗是有“食线”的,但不可否认前期确实摄食少。所以建议适当投喂高蛋白饲料,同时添加“LY-生命素+营养快线”等保健产品,以达到提高蟹苗体质的作用,为提高第一次蜕壳成活率做准备。
低温期蟹苗有“食线”
5、合理肥水
肥水有促进河蟹吃料、稳定水质、促进水草生长、防控青苔等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肥水产品各种各样,建议肥水前后一定要检测水质、藻相,才能更好的把握肥水。尽量选择含碳量较高的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化肥、粪肥尽量少用,化肥容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影响河蟹蜕壳;粪肥容易污染底质,导致5月份出现水浓、水脏等现象。肥水前可适当引入老水,起到引入“藻种”的作用。肥水前可以解毒一次,防止水体中有影响藻类生长的毒素。前期肥水需要少量多次,根据池塘情况不同,可以7-15天补肥一次。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1、及时观察,确认河蟹蜕壳期
(1)河蟹养殖期间,要加强对池塘的巡视工作,主要是多看池塘蜕壳区、浅水的水草边和浅滩处是否有河蟹蜕壳后的空壳。如发现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2)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的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淡,腹甲无水锈,步足柔软。
(3)看河蟹规格大小。河蟹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左右,而体重比蜕壳前增大了近一倍。在河蟹生长例行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个体大、体色淡的河蟹,表明河蟹已经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总是在蜕壳前几天吃食迅猛,主要是为后边的蜕壳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到了蜕壳前一两天,河蟹基本上不吃食。如发现近几天投喂饲料的剩余量有所增加,检查无蟹病发生,则表明河蟹有可能即将蜕壳。
2.河蟹蜕壳时期的管理事项
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抵御敌害的能力,因此养殖过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做好蜕壳时的保护工作。
(1)为河蟹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其适宜的水温、隐蔽场所和充足的溶氧,池水不可灌得太多,因为水位深,蟹体承受压力大,增加河蟹蜕壳的困难,所以在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或适当留一定的坡比,以供河蟹蜕壳。
(2)投喂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化分,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蜕壳区如果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3)为便于加强蜕壳管理工作,蜕壳来临前,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或快补配合肝胆康和高稳易还原VC或汉宝水产专用VC,保证大部分的河蟹以良好的体质同步蜕壳,而且有必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使动物饲料比例占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饲料的喜食度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4)河蟹蜕壳时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或者隐蔽的地方,因而在大批量河蟹蜕壳时,需有足够的水草,可以临时提供一些水花生、水浮等作为蜕壳场所,减少投喂,减少人为干扰,并保持安静,应尽量少让人进入池内,也少用捞网打苗检查,注意家禽鹅、鸭等、进入培育池,惊扰河蟹蜕壳,甚至引起死亡。
(5)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经常用超浓缩PSB调节水质,一般不需换水。
(6)发现蜕壳时,需加强巡塘检查力度。清晨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可以检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足水份膨胀后,自由爬动时,放入原池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收取刚蜕壳的河蟹换个池塘专养。
(7)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饲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池边寻食时,可以大量投喂,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VC+VE或新酶肽VC配合新酶肽免疫多糖和水产专用消化酶,同时定期外泼优力钙配合解毒应激灵,增加河蟹抗应激作用,强化河蟹的营养,促进生长。

河蟹步入高温期该如何管理呢



河蟹发病,伴随的就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伤亡,发病后再进行治理,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会有很多河蟹死亡,这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根本利益。
所以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观念为主。
到养殖中后期,投喂的饲料不断增多,底部的残饵堆积后腐烂,易滋生有害菌。这些有害菌附在新的饵料上被河蟹吃进去,极易黏在肠道壁上而造成肠道受到感染,使发肠炎的机率增大,要提前使用丁克拌料并用蛭菌110消除病菌来预防肠炎的爆发。
投喂的饲料增多,对河蟹的肝脏造成负担,时间久了肝脏就易出现病变。若水环境经常出现恶化的状态,同样易滋生有害菌使发病率升高。当肝脏病害出现时再救治就有些晚了,所以要经常外泼金维安+蛭菌110,切除病源的扩散,再用甘舒康拌料来减轻和修复肝脏。
当河蟹出现爬边上网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缺氧或底质恶化,若没有及时处理,同样会出现损伤现象。
因此,加强日常管理,减少或避免疾病的侵扰。定期的对水质底质进行检测,如有指标超标,要及时处理。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补菌补藻)和底质改良剂(改底清底),保持水环境“肥、活、嫩、爽”的状态。可以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改善河蟹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在高温季节,家里可以备一些直接放氧的产品,防止夜间缺氧而无法及时处理的现象。
发现河蟹发病要对症治疗,要检查出是什么病症,然后再做相应的治疗。治疗后尽可能的调节水环境,良好的水环境更有利于河蟹体质的恢复,并减少病菌的滋生。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梅天”刚刚过去,将迎来“三伏”高温天气,也是螃蟹养殖的关键时期。面对夏季出现的高温、少雨等情况,高温季节螃蟹养殖管理主要做好几点工作:
1、饵料投喂:要调整好动、植物饵料的投喂比例,植物性饵料比例适当增加。要勤观察,根据天气情况及螃蟹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过多的投喂将导致饵料浪费和残饵败坏水质。要根据蟹塘内螺蛳实际情况,补放活螺蛳、籽螺蛳,以确保螃蟹活体饵料充足,有利于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生长。
2、水质调节: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为适当降低夏季水体的温度,蟹塘应保持较高水位,水草覆盖率达60%以上,蟹塘2-3天加水一次。水质调节要应用微生态制剂为主,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维持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水质清、爽、亮,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
3、水草养护:水草是螃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螃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塘种植的水草高淳地区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三草”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60%左右,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开草沟、通行,有利于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解氧。为有效养护好水草,要适当提高植物性饵料比例和补放籽螺蛳,确保蟹塘生态环境良好,要及时捞除漂浮与死亡的水草,保持蟹塘清洁卫生,防止水草腐败、恶化水质。
4、病害防治: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高温季节蟹塘管理中,要勤巡塘细观察,定期外用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全池泼洒,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解毒护肝灵等制成药饵投喂,通过外消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夏季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季节,由于此时气温水温较高,水质较易恶化,也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因此,加强蟹池夏季管理,对实现全年增产增效尤为重要。
一要管护好水草:水草既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河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同时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池移栽的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面积要占养殖面积的60%左右,对暴露在水面的伊乐藻要及时刈割掉,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
二要调活水质: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要保持水质肥、活、爽、清和较高的溶氧,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水位深度最好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边排边注,排水要用水泵从蟹池的底部抽出;每隔10-15天,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5-10公斤全池泼洒1次,既改良水质,又增加水中钙质,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三要科学投饵:投饵按照“四看”、“四定”的科学方法投喂。夏季河蟹饵料应以植物性为主,合理搭配动物性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占60%左右,日投饵量为池蟹体重的6-8%,有条件的可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饲料要定时定点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四要加强防病: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外用含氯或含碘制剂等水体消毒剂和微生物制剂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通过外用、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2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