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育雏期雏鸡高死亡率?

:目前,养殖业在迅猛发展,但鸡的饲养越来越难往往一批鸡养下来到最后伤亡率很高,剩不了多少鸡。育雏期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一大难题。现就雏鸡的饲养发表几点看法。

1、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有钱买药,没钱买煤的现象在一些养殖户中存在。有的养殖户怕烧煤,从而温度很难掌握,导致雏鸡得病用许多药物。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2、密度过大,相互挤压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

每平方米可饲养30只~4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

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互相挤压。

3、疾病预防不到位

养殖户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不能及时对雏鸡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等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养殖户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和方法,等到病鸡出现症状后才采取有关措施为时已晚。

4、饲料种类单调,营养不全面

雏鸡营养最为重要,一旦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就会严重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

要根据雏鸡的营养需要和当地饲料来源、种类,因地制宜地配制全价饲料或者在日常饲养中经常使用多维来补充维生素。鸡舍的卫生差

养殖户一般不太注意鸡舍卫生,鸡舍地面的垫料长期不更换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过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长期生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容易传播从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要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定期使用后悔对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再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5、不注意鸡舍通风

育雏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由于雏鸡新城代谢旺盛,鸡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另外鸡排出的粪便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疾病。育雏舍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应使空气直接吹入鸡舍,尤其外界气温低时更要防止冷风吹入以免雏鸡着凉感冒。

广大养殖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会有效地减少雏鸡的死亡。降低了死亡率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如何避免育雏期雏鸡高死亡率,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知识

农家雏鸡死亡率高的原因及对策


农家养鸡以小规模或零星养殖为主,农家鸡在育雏期间死亡的现象很多,雏鸡死亡率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概率并非耸人听闻,比如徐闻县龙塘镇农村,据调查发现该村861户,共孵小鸡1983窝,孵出小鸡23786只,饲养二个月仅存活14649只,死亡率达39%,成活率仅占六成多。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育雏设备简陋,温度掌握不好。用母鸡带小鸡的没有保温设备,亦不作保湿;不让母鸡带的,利用竹箩、纸箱,或用竹木搭架盖上一层薄膜,温度难以掌握,温度过高体热难以散发,体液消耗大,影响雏鸡生长发育,易患病死亡,温度过低易着凉,诱发疾病而大批死亡。

二、饲料单一,营养不足。农家养雏鸡习惯用大米、谷子、粮食加工副产品,余饭剩菜饲喂,饲料单一,营养不足,不能满足雏鸡生长发育需要,雏鸡生长缓慢,体质弱,易患营养缺乏症及白痢、气管炎、球虫等各种病而导致大量死亡。

三、不注重疾病防治。农家饲养雏鸡数量少,让母鸡带养,不及时做防治工作,造成雏鸡患病大量死亡。四、人踏,水浸,鼠咬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在农村中宣传发动群众采取下面几项措施饲养雏鸡,降低雏鸡死亡率,提高成活率,收到明显效果。

1、保持适宜育雏温度。母鸡带小鸡的需要注意加热保温,温度要均匀平衡,保温标准如下:育雏器饲养的,1-3日龄30-32℃,4-10日龄27-30℃,11-20日龄的22-25℃;育雏室饲养的1-3日龄的27-28℃,4-10日龄25-26℃,11-20日龄23-24℃,21-30日龄20-20℃,31-45日龄18-19℃。要经常观察鸡群动态。温度适当,雏鸡活泼好动,追逐嬉戏,休息时一个靠一个平铺在垫物上,食欲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羽毛光滑。温度偏低时,雏鸡密布在热源周围,或挤拥于一角,不思饮食,并发出急促的叽叽声,温度偏高,雏鸡远离热源,伏在地面,两翅展开,张口喘息,大量饮水,食欲差或不食。

2、用配合小鸡料喂雏鸡,保持足够营养。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生长发育快,对饲料要求高,所以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饲料来源种类,因地制宜地配合雏鸡日粮或购进小鸡全价配合饲料饲喂雏鸡,才能保证雏鸡营养需求,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饲养雏鸡日粮配方(%)见附表:另外,适量加些青菜,10日龄前每百只加一个鸡蛋。

3、及时防治疫病。农家饲养雏鸡,及时做好防疫工作,是育雏关键一环,要认真做好几项工作。

①认真做好场地、用具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强力消毒灵或百分之一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后冲洗干净才使用。

②预防鸡白痢病。雏鸡白痢病2周龄内死亡最多,预防白痢病15日龄内要在雏鸡饲料中添加万分之二的呋喃唑酮。出现白痢病时治疗,可用下列方法: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按千分之二加入饲料喂鸡。千分之二金霉素混料或饮水。

③防治球虫病。球虫病主要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幼鸡,发病死亡都很高,首先要做好清洁卫生,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发生球虫病时选用下列药物治疗:肌注青霉素每只1000-2000单位。2000-5000单位拌料或饮水。内服金霉素每只病鸡5毫克或在日粮中加入万分之八连服2-3天。球虫宁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二至万分之四。氯苯胍在饲料中加入百分之三十至六十。采用上述措施育雏,大大减少死亡,据调查120户,成活率都在90%以上,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值得推广

科学养鸡:雏鸡死亡率高的原因


养殖雏鸡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雏鸡的突然死亡了,但是其死亡的原因其实就那么几个,不少死亡率居高不下基本都是以下这些问题引起的。下面就来了解下,看看是哪些原因一直在影响着大家的养殖收益吧。

1、病菌多

雏鸡抵抗力差,其对于病菌的防护可以说接近与无,全靠养殖户自己的防病意识来保护的。但是不少养殖户其实对于雏鸡的卫生方面不在意的,比如任由粪便堆积、任由外界动物进入等等情况,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诱发病害的原因,因为其都有可能成为病原体的。所以养殖的时候发现这个雏鸡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的话,大家最好检查下自己的鸡舍卫生情况,看看怎么样了,或者说进行一次消毒,看看效果怎么样,死亡率是否还有那么高。

2、温度因素

温度方面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主要分两方面,一个是温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都会显著增加雏鸡死亡率。温度低一般是因为保暖不到位,而空气流通较快,导致温度较低引起的,如果活跃的雏鸡不爱动了,那么可以提高下温度试下,因为这可能是低温的前兆。高温的话则会发现雏鸡不愿抱团、比较焦躁的情况,用手摸的时候会明显发现其体温偏高。这是温度方面对于雏鸡的影响,降低死亡率就一定要做好控温。

3、错误用药

不少的雏鸡在开始的表现其实不是很好的,看起来像是劣质的雏鸡,养殖户增对这样的情况一般会选择用药的。雏鸡在用药方面要注意的,因为其不适合经常使用药物,很多小问题养殖户调整下养殖方式,其就会自己恢复,不一定非得用药的。发现雏鸡出问题就用药的,时间一长死亡率也会增加的,因为它们对病菌的抗性被药物给拉下来了,这是用药不规范引起的高死亡率。

4、体质因素

这个原因不是很好说的,因为雏鸡有好有坏,大家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小鸡情况具体怎么样,但是体质差的肯迪死的多的。由于孵化、运输、养殖等原因,体质差的小鸡很难适应各种变动,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其不适应,然后慢慢的恶化,这样的雏鸡本什么恢复又比较慢,最后各种影响的堆积,其死亡率自然就上去了的。这个就看大家自己挑选鸡种的本事了,买的时候多看几家的种苗。

以上就是雏鸡死亡率高的一些原因了,养殖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一只不死的,大家做的只是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在批量养殖的时候。面对死亡率高了我们就找原因对症下药!

常见导致雏鸡死亡率高的六大原因


养殖全过程中,第一步便是育雏。雏鸡抵抗力差,因而要搞好各个领域的管理方法事宜,合理提升育雏存活率。而在育雏全过程中,这六大缘故非常容易导致雏鸡身亡,下边就实际给大伙儿详细介绍究竟是哪六大缘故。

1、消毒杀菌

进雏前,鸡棚清理不完全,不熏蒸消毒,仅用消毒剂喷一两次,促使微生物菌种长时间具有,雏鸡易感柒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导致身亡。

2、鸡棚温度

进雏前,畜舍预温不足,导致雏鸡聚堆,挤压成型至死;温度过高,雏鸡吸气抗压强度大,缺水较多;温度时高时低,雏鸡易着凉,导致拉肚子,脱干,都是危害卵黄的消化吸收。

3、鸡棚自然环境

春冬育雏时,光惦记着隔热保温,忽略适度通风换气,维持畜舍气体新鮮,导致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成分过高,轻的出現呼吸道症状,比较严重的导致中毒了。

4、喂养相对密度

养殖场大多数存有超额喂养状况,超额喂养使鸡群密度大,不便于观查鸡群情况,生长发育不齐整,气体不太好,病症散播快,而导致较高的致死率。

5、乱用治疗药物

进雏后,并不是采用雏鸡专用型药防止白痢,只是人云亦云药贩得话,将抗菌药很多应用,乃至将标着掺对200KG水应用的抗菌药几日就用完,加剧了肝、肾承担,导致雏鸡大量身亡。

6、免疫力不立即

鸡群非常容易出現呼吸道症状,一些养鸡户一听见鸡群呼吸音太重就终止服药,耽误了新城疫、法氏囊等关键传染性疾病,导致传染性疾病产生,此外秋天进雏时不高度重视鸡痘苗的提早疫防,直到六十天或120天刺种鸡痘苗,出現比较严重的鸡痘病,尤其是喉型鸡痘更易至死。

雏鸡在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需注意,以便合理确保雏鸡存活率,大伙儿在育雏时这好多个层面一定要保证位,有关雏鸡育雏,你有没有什么要填补的吗?

如何加强雏鸡管理?怎样避免雏鸡死亡?


在养殖肉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雏鸡死亡的现象。由于雏鸡的生理系统发育比较不完善,调节机能不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因此在养殖肉用雏鸡的过程中,常常有死亡的现象。那么,要怎么养殖肉用雏鸡呢?怎样防止雏鸡死亡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按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源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若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有过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首,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此两病症的流行病学,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所用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3、防止温湿度急骤变化和通气不良。若育雏时保温不好,用温偏低,则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可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这些常常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空气不流通,导致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炮供温,因湿度过高而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这都是由于没有调节好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缘故,造成育雏环境恶劣,给雏鸡带来生长迟滞、死亡的后果。以上几个因素中,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

4、供给全价平衡饲料,预防营养性疾病。饲料品种单一,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容易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如玉米中含钙少,磷也不足,长期使用这种饲料幼雏会发生骨骼畸形、体质减弱;维生素D缺乏,则容易引起发育不良,喙和骨软弱且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患白肌病,我国许多地方土壤缺硒,这些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营养缺乏疾病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

5、严格消毒,预防脐部感染。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摄氏度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此病的死亡率。

6、适时开饮,防止脱水。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毙。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使其新成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7、防止中毒死亡。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如有疏忽,都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8、防止聚堆挤压而死。聚堆挤压而死,在雏鸡阶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9、加强管理,预防各种恶癖的发生。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10、防止兽害。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所以,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门窗最好能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综上所述,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各个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能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雏鸡死亡的建议。对于养殖户来说,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做好雏鸡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雏鸡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其经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要想减少雏鸡的生病和死亡,则养鸡户在养殖管理上就需要多费心思,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要记得时刻检查雏鸡生活情况,细心照料,避免雏鸡意外死亡。

养鸡知识:常见导致雏鸡死亡率高的六大原因


养殖全过程中,第一步便是育雏。雏鸡抵抗力差,因而要搞好各个领域的管理方法事宜,合理提升育雏存活率。而在育雏全过程中,这六大缘故非常容易导致雏鸡身亡,下边就实际给大伙儿详细介绍究竟是哪六大缘故。

1、消毒杀菌

进雏前,鸡棚清理不完全,不熏蒸消毒,仅用消毒剂喷一两次,促使微生物菌种长时间具有,雏鸡易感柒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导致身亡。

2、鸡棚温度

进雏前,畜舍预温不足,导致雏鸡聚堆,挤压成型至死;温度过高,雏鸡吸气抗压强度大,缺水较多;温度时高时低,雏鸡易着凉,导致拉肚子,脱干,都是危害卵黄的消化吸收。

3、鸡棚自然环境

春冬育雏时,光惦记着隔热保温,忽略适度通风换气,维持畜舍气体新鮮,导致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成分过高,轻的出現呼吸道症状,比较严重的导致中毒了。

4、喂养相对密度

养殖场大多数存有超额喂养状况,超额喂养使鸡群密度大,不便于观查鸡群情况,生长发育不齐整,气体不太好,病症散播快,而导致较高的致死率。

5、乱用治疗药物

进雏后,并不是采用雏鸡专用型药防止白痢,只是人云亦云药贩得话,将抗菌药很多应用,乃至将标着掺对200KG水应用的抗菌药几日就用完,加剧了肝、肾承担,导致雏鸡大量身亡。

6、免疫力不立即

鸡群非常容易出現呼吸道症状,一些养鸡户一听见鸡群呼吸音太重就终止服药,耽误了新城疫、法氏囊等关键传染性疾病,导致传染性疾病产生,此外秋天进雏时不高度重视鸡痘苗的提早疫防,直到六十天或120天刺种鸡痘苗,出現比较严重的鸡痘病,尤其是喉型鸡痘更易至死。

雏鸡在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需注意,以便合理确保雏鸡存活率,大伙儿在育雏时这好多个层面一定要保证位,有关雏鸡育雏,你有没有什么要填补的吗?

养鸡中怎样减少蛋鸡的死亡率?降低蛋鸡死亡率的方法


最近有不少养鸡户反映说,自家的蛋鸡常常会出现突然的死亡,这些健康的鸡为什么会出现土壤猝死呢?其实主要跟养殖环境以及卫生等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应该怎样降低蛋鸡的死亡率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加强管理,保证光照

日常工作应按固定程序进行,以使鸡群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注意观察鸡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弱、残鸡应及时挑出淘汰,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疾病传播。产蛋阶段光照宁可增加不可减少。保证产蛋所需的光照时间,最少不能少于12小时,一般不能超过16小时(淘汰前四周可逐步延长至17小时)。

2、科学配料,充足饮水

根据饲养标准,蛋鸡从19周龄开始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粗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以满足体成熟和性成熟的需要,使其同步进行,防止开产后脱肛和疲劳症的发生。同时,要在饲料中添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增强其代谢水平和鸡体抗应激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要供给蛋鸡充足清洁的饮水,因为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夏季要注意饮深井水,必要时可在水中加冰块;冬季要注意饮温水,防止水温过低给鸡带来应激。

3、补充钙质

在蛋鸡4月龄起或达5%产蛋率时,应喂给母鸡含钙量高的(3.3-3.5%)日粮。在每天的12-20点给鸡补喂钙质有助于钙的良好吸收。日粮中贝壳占2/3、石灰石1/3的钙源饲料,蛋壳强度最好。当然,最好的钙源饲料是经高温消毒的蛋壳。

4、减少应激

新鸡上笼后应倍量添加多维素,适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转群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密闭鸡舍门窗,防止小动物进入鸡舍;用铁丝网封住排气孔,以防飞鸟进入,夏季注意降温防暑;冬季注意防寒保暖;确保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严防有害气体超标。

5、卫生防疫,彻底消毒

将鸡舍冲洗干净,用生石灰粉刷鸡舍墙壁;彻底消毒鸡笼,用2-3%的火碱消毒用具、设备和地面,然后封闭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置四周,新鸡上笼前一天用百毒杀喷雾消毒。蛋鸡入笼后,应坚持每两天带鸡消毒一次,每周进行环境消毒一次,并要及时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以防病菌在上面繁殖,这对提高产蛋量、降低死淘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降低蛋鸡的死亡率的方法介绍。对于养鸡户来说,蛋鸡养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如果遇到蛋鸡死亡的情况的话,那么就需要多个方面来寻求原因,看看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导致蛋鸡死亡的。

怎样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


很多时候由于养殖户没有正确掌握养鸡场雏鸡的科学饲养管理知识,或是有所忽略,往往就容易造成养鸡场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从而影响雏鸡成活率,进一步影响最终的养鸡效益,那么怎样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养殖户要掌握好必要的雏鸡养殖技术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怎样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

1.饮水要及时: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一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

2.温度要合适:雏鸡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32的减势,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3.湿度要适当: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降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65%,10日龄以后55%。

4.密度要适宜: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一般平养时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笼养时每平方米40-50只。

5.用药要细心:用药量过大或药物在饲料中搅拌不均匀会产生药物中毒,所以预防和治疗雏鸡疾病时,一定要按剂量饲喂,片剂类药要碾成细粉均匀掺和在饲料和饮水中饲喂。

6.看护要精心:对雏鸡要特别注意精心看护,以防被饿死、渴死、淹死、踏死、狗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7.光照要合理:光照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出壳后3日内应给予24小时的全天照明,以后每昼夜光照8小时。

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发生技巧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重视养鸡场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精心进行养鸡场雏鸡饲养,以保障雏鸡的健康生长。

育雏技术知识:育雏期雏鸡应该如何进行扩群及转群?


雏鸡育雏期需要进行必要的扩群及转群工作,这不仅可以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还能降低育雏鸡舍的疾病发生率,有助于养殖户更好进行雏鸡饲养工作,这也将大大提高雏鸡成活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育雏期雏鸡的扩群及转群的育雏技术知识,主要五个要点。

【育雏期雏鸡的扩群及转群的五个技术要点】

1、育雏期间,适时分群是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分群(扩、转群)的时间应根据鸡日龄、饲养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按饲养密度要求是否适宜进行分群(扩群和转群)。

2、对于育雏期为平养方式时,将雏分成若干小圈饲养(每圈300500只为宜)并设有围栏,设围栏的目的在于使雏鸡接近热源并使之在不到1米的范围内吃到料、饮到水,围栏高度为45CM,距热源60150CM,围栏随雏鸡日龄增长而扩大面积。对于商品肉用仔鸡710天便可拆除。对于蛋(肉)种鸡一般为1820天可拆除。

3、对于商品蛋(种)鸡育雏期为笼养方式时,如电热育雏笼一般为四层,每层高度为33CM,每笼面积为140CM70CM,层于层之间有70CM70CM的承粪盘,全笼总高度为172CM。在通常情况下,多采用一组加热笼,一组保温笼,四组活动笼的组合方式,这样总体尺寸为高172CM,长度为434CM,宽145CM,应在15、30、45日龄分群以达到分别饲养1600只、1200只、800只雏鸡。

4、栋舍与栋舍之间转群,应在育雏期末即第6周末时进行为宜,因为此时鸡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抵抗力,舍温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了。

5、每次分群(转群)在晚间应避开风雪或雨天,并尽量与接种疫苗同时进行,以减少抓鸡次数,使鸡少受惊,少受损伤,并结合进行必要的残、弱鸡选淘或种鸡群的选种工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雏期雏鸡扩群及转群技术知识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掌握好育雏技术知识,抓住文中五个技术要点知识,以保证育雏工作的成功,这将有利于养殖户创造可观的养殖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4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