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河蟹摄食能力下降和不吃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河蟹摄食量逐渐增加。但近期与示范户交流时,有些塘口摄食偏低和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甚至不摄食,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根据水产分院病害检测情况并多次与示范户交流。浅析导致锦溪河蟹摄食能力下降和不吃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
1、池塘水草过密,水草满塘后,某种程度上挤压了河蟹的活动空间,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水草满塘白天光照无法照射到水体中,产氧低,水草易腐烂,到夜间耗氧大。导致河蟹缺氧,影响和丧失摄食能力。
2、河蟹应激反应:由于温差大及气温突变。加上池塘用药不当,有时下雨后,池塘水体上下对流带起底部的有害物质,引起河蟹应激反应,导致摄食能力下降。
3、河蟹慢性中毒:养殖过程中,平时投饲过多,气温突变,引发水质出现倒藻,引起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水草过密,长期严重缺肥引起PH高。还有的池塘青苔大量爆发,用杀青苔药物去杀;春天肥水后水体里有红虫(枝角类)量太多,有的用杀虫剂(敌百虫)去杀;夏天温度高蓝藻爆发,有的用杀蓝藻的药物杀;养殖过程中水草死亡,水体浓绿有人用硫酸铜去杀,等引起河蟹慢性中毒,河蟹摄食下降和不摄食。
4、池塘低溶氧:天气闷热气压低,浮游动物过多、水质瘦、水草不足、塘内野杂鱼多、放养密度高等引起池塘溶氧低,摄食量减少,河蟹爬上草上。
5、河蟹脱壳:放养5-10克/只的河蟹,一般脱五次壳,但河蟹每次脱壳前都会停止或摄食明显下降,脱壳后1-3天后慢慢恢复,
预防措施
1、对水草生长过旺的蟹塘要分期分块进行疏割水草,及时打头,疏通水草,保持水体流动,在割草期间必须保持蟹塘环境、水质能相对的稳定,水草面积保持在30-40%。
2、下雨天减少投饵量,提前泼洒底质改良剂、VC等抗应激的产品。
3、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解毒素和光合菌、EM菌、芽孢杆菌,缓解中毒应激,高温季节每天进水一次。正确使用好杀虫、杀青苔、杀蓝藻的药物量和时间,防止毒素在蟹体内积聚影响摄食。
4、合理放养密度,全程肥水壮草,水草不足及时补种或移植、清除野杂鱼。正确使用增氧机
5、发现河蟹塘内开始脱壳时,全池要泼洒离子钙、葡萄糖酸钙等产品,同时内服脱壳素和蟹用多维增强河蟹体能。

相关阅读

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猪便秘是指粪便量和排便次数减少引起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的现象。母猪便秘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场常出现的问题,会导致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引起母猪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在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引起便秘的原因,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母猪发生便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母猪作为一个养猪场的核心群体,对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猪生产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发展。然而在母猪的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母猪生产力的发挥,其中母猪便秘是困扰着广大养猪生产者的主要问题之一。母猪便秘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精神状态不佳、食欲较差、排便困难,还会造成妊娠母猪难产或产程延长,严重者还会导致死胎,并且会导致母猪产后泌乳障碍,严重影响了母猪生产性能,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1、原因

饮水不足。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不足,而这一现象在夏季较为明显。夏季,母猪散热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体内缺水,从而导致肠道内的粪便干结,不易排出而发生便秘。

缺乏运动。集约化猪场养殖妊娠母猪多采用限位栏的饲养方式,这样会导致母猪长期缺乏运动,即使是非限位饲养,也易存在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运动等问题,这就会导致母猪的采食量下降,消化吸收机能减弱,胃肠内菌群失调,肠内粪便干燥而引发便秘。

饲料因素。母猪的日粮搭配不合理,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含量可有效的防止母猪便秘,但是如果粗纤维的含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引起母猪便秘;饲料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如蛋白质水平过低,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会引起母猪发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性便秘;饲料加工不当,如粒度过大也会引起母猪发生便秘;突然的更换饲料,使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能立即适应新的饲料而易发生便秘;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相应的饲料,如果饲喂的饲料不合理,如用育肥猪料来饲喂母猪就会导致母猪便秘;饲喂母猪发生霉变的饲料,霉变饲料产生的霉菌毒素会引起母猪中毒,对胃肠造成较大的伤害而易导致母猪便秘。

另外,当母猪发生应激反应,如发生热应激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而引发便秘;母猪在妊娠期消化能力增强,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变强,易导致大便干结产生便秘,妊娠期随着胎儿不断的增大,会压迫胃肠,从而导致母猪便秘;如果母猪发生内分泌失调,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直接后果就是发生便秘;为了预防母猪患病,常不定期的使用药物,母猪的胃肠长期在药物的作用下,会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水分被过度吸收的现象,而出现便秘;一些疾病,如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也会引起母猪便秘。

2、预防措施

提供充足的饮水。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饮水,这是预防母猪发生便秘的根本,另外对于哺乳母猪来说,充足的饮水不但可以预防便秘,还可以促进泌乳。有条件的猪场应安装自动饮水装置,让母猪随时都能饮水。并且要注意每天都要检查供水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保持水流通畅,水槽清洁、容量大、便于饮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饮用水的供应。冬季则要注意给母猪饮用温水。

加强运动。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如果采取限位栏饲养时,也要定时将母猪赶到运动场适当的运动,但是要注意在刚配种1~3周的母猪和产前1~2周的母猪,则要减少运动量,防止受精卵不着床和发生流产或早产。在其他时间则要让母猪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但可以防止便秘,还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避免发生难产。

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科学的设计和配制日粮。日粮中的各营养物质要全面,且配比均衡,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不可忽略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添加,尤其要注意粗纤维的量。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料中杂质的含量,特别是无机杂质的量。粗纤维原料的使用量不宜超过10%,麦麸的用量要控制在10%~30%之间,这样对防止母猪发生便秘十分重要。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大量的饲喂青绿饲料,可以起到增强食欲、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对便秘以及泌乳都有帮助。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的进行,以免发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因高温、高湿、高寒等不良的环境会给母猪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环境控制工作,防止母猪发生冷热应激,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的工作,为母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药物预防。使用药物预防主要是防止因疾病因素而导致的母猪发生便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可防止便秘的发生。如可以在高温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预防和缓解便秘都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便秘的母猪要及时的调整日粮配方,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可以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适当使用一些轻泻类药物,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浅析河蟹肝胰腺白化的表现、原因及预防措施


1.背景
近期,不少养户朋友发现部分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胰腺白化现象,就此,笔者到这些塘口进行调研、取样,就肝胰腺白化蟹的表现、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供养户朋友参考。
2.表现
通过比较肝胰腺正常蟹(A组)与肝胰腺部分白化蟹(B组)各组织的差异,分别从肝胰腺颜色、形态、显微结构、脂肪滴、肠道是否有食、肠壁显微结构、鳃显微结构和附肢肌等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如下所示:
(1)肝胰腺颜色
正常肝胰腺呈橘黄色,如图A1;图B1肝胰腺部分白化,呈淡黄色。
图A1
图B1
(2)肝胰腺形态
正常肝胰腺由众多分支的肝小管构成,肝小管呈丝状(图A2);图B2肝胰腺部分白化,肝小管模糊不清。
图A2
图B2
(3)肝胰腺显微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每一肝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未发生水样变性,组织结构界限清晰(图A3);图B3河蟹症状为部分肝小管发生水肿、变性,组织结构界限模糊。
图A3
图B3
(4)脂肪滴
肝组织的R细胞能够分泌脂肪滴,脂肪滴可为河蟹提供能量。正常肝胰腺脂肪滴多(图A4);部分白化肝胰腺脂肪滴少(图B4)。
图A4
图B4
(5)肠道食物对比
通过打开腹脐,观察肠道情况,图A5肠道内有食物;图B5肠道透明,未发现食物。
图A5
图B5
(6)肠壁显微结构对比
河蟹最内层为上皮层,然后依次向外为基膜、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不连续的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图A6蟹肠壁褶皱多且规则,图B6蟹肠壁褶少且不规则。
图A6
图B6
(7)鳃丝
河蟹鳃由一条扁平的鳃轴和向两侧发出的许多相互平行的鳃叶构成。正常河蟹鳃外部形态清晰整齐,鳃叶之间无杂质或其他污物(图A7)。图B7蟹鳃颜色正常,通过镜检没有发现明显病变,但鳃叶间有少量的杂质污物。
图A7
图B7
(8)肌肉
河蟹附肢肌肉为横纹肌,通过对比,两组河蟹附肢肌肉未发现异常。
图A8
图B8
3.原因分析
关于河蟹肝胰腺白化的原因已有诸多报道和分析,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微孢子虫、苗种冻伤、农药残留、高PH、缺乏营养等,目前,真正的原因尚未定论。一些水产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说明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肝胰腺白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虾青素的缺乏;环境应激是导致肝胰腺白化的次要原因,如,农药残留、高pH、持续高温等,我认同此观点。已有相关报道证明,甲壳动物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与其营养状态存在有密切的关系;虾青素缺乏会造成甲壳类肝胰腺淡化;虾青素缺乏会导致甲壳类免疫力下降。
河蟹自身不能合成虾青素,必须从饵料中获取,其中微藻中富含大量虾青素,河蟹可通过微藻-螺蛳-河蟹这条食物链获取虾青素。由于水草对微藻的竞争性抑制,再加上池塘各种环境的应激,河蟹储存的虾青素用于清除自由基,导致虾青素严重缺乏,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肝胰腺部分白化、甚至坏死。
4.预防措施
(1)营养方面。选择大厂家饲料,定期内服虾青素、蝇蛆粉、维生素、中草药等保健成分,增强河蟹免疫力,如泰州海大蟹康泰。
(2)清塘方面。建议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减少菊酯、有机磷或其他不明药物的使用。
(3)水草方面。水草可以吸收水体有毒物质,建议2月份前完成水草种植。当河蟹完成生殖蜕壳时,可打捞部分水草,削弱其对微藻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发展,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均采用自留种猪的方式进行繁殖,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母猪产后无乳、仔猪死亡率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母猪产后无乳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给养殖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较为复杂,母猪的品种、生产经历、年龄等自身因素,饲养不善、环境、疾病感染等外界因素均在其列。预防母猪产后无乳可通过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
(1)母猪自身的因素。母猪自身的因素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最直接原因。母猪的品种不同,产后泌乳能力也不一样,通常外来品种比本地品种的母猪泌乳力弱;初次生产的母猪因为没有生产经验而非常容易紧张、不安、烦躁或者兴奋,也会影响到母猪的泌乳功能;母猪的年龄过小,身体发育和乳腺功能还未成熟,或者年龄过大,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母猪产后无乳的主要因素;母猪在初生仔猪吮吸乳头时感到剧烈疼痛而产生抵触心理不愿进行哺乳等,这些母猪自身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产后无乳。
(2)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猪舍的建设不科学,选址不合理,猪舍无阳光照射,长期阴暗潮湿、通风不畅、周围环境不佳、有噪音等对母猪的生长及生产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母猪产后无乳。二是饲料调配不合理,每次的饲喂量及饲喂的频率不科学导致母猪营养失衡,母猪太瘦或者太肥都会影响生产及产后的泌乳。三是饲养过程中对母猪太粗暴或者母猪缺乏运动,因体质差导致分娩困难也会使母猪产后无乳。
(3)疾病感染。疾病感染也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一大因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蓝耳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瘟,以及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乳腺炎、急性子宫炎、传染性繁殖障碍、产褥热及腹泻等疾病都会导致母猪产后无乳。

2.母猪产后无乳的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管理。当母猪留作种用时要选择品种优良、泌乳力好的母猪;初次配种要在母猪身体和乳腺发育成熟时进行;配种后要做好母猪的产前、分娩及产后的各项护理消毒工作,对用作分娩的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腹部做好消毒工作。如需人工助产,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饲料的配比要科学合理,保证母猪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喂食频率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以每日3次为宜。早晚两次喂食量可以多一些,中午可以少些。严格控制母猪营养的摄入量,防止母猪营养不足过瘦或者营养过多太肥,造成分娩困难而导致产后无乳。
(3)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建造猪舍。在建造猪舍前,先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避免周围噪声影响母猪。要确保选址合理、采光充足、通风性好。其次做好不同季节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冬季需加强保暖,夏季要避免高温湿热。最后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都要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保证母猪有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
(4)加强病害预防。做好病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也是预防母猪产后无乳的关键。要做好驱虫工作,杀灭母猪体内寄生虫可在饲料中混入伊维菌素或者芬苯达唑,杀灭母猪体外的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母猪生产前1个星期可将复合电解多维素加上荆防败毒散混在水中进行饲喂。在母猪产后要采取相关的消毒和抗感染措施,如生产后1天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复方注射液。

影响河蟹摄食的六个方面原因及预防方法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近期许多河蟹养殖户反映池塘里的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下降情况,有的甚至不吃食,造成饵料浪费坏水。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造成高温期不必要的损伤。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温度过高
特别是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活力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不强。
2.水草过密
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
3.缺氧
高温期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河蟹缺氧,使其丧失摄食功能。
4.慢性中毒
水中毒素过高,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开始可能少量摄食,时间久了就基本停止摄食。
5.应激反应
天气、用药等外部环境刺激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摄食能力降低。
6.河蟹蜕壳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前基本停止摄食,正常蜕壳后即可恢复。
如何预防:
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2)高温期投喂新鲜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
3)调水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
4)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
5)高温季节每隔3-4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
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水草,保持水体流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5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