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扇贝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

1死亡原因

1.1养殖密度过大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数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每层网笼放苗100-120粒,甚至更高。目前扇贝的养殖方法大多采用垂下式,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扩散,沉积在养殖筏周围的海底,并发生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如H2S)。当风浪增大时,这些有害物质泛起,毒害扇贝。另一方面,养殖密度过高致使饵料生物骤减,扇贝因缺乏饵料,抗病能力和抵御环境恶化能力下降,导致扇贝大量死亡。

1.2风浪影响浙江海区多台风,且集中在8-10月份,此时扇贝缺少足丝。由于风浪的冲击,扇贝在笼内滚动、碰撞,并且相互绞合,导致受伤、死亡。

1.3繁殖的影响由于目前扇贝苗种大多出自于人工育苗厂,出苗期早,在海区生长时间长,到8、9月份性腺可以发育成熟,进人秋季繁殖期,此时用于生长的有机物质和能量减少,所以扇贝的体质比较差。当浙江海区出现秋老虎天气时(指秋季反常的气温骤然变化),浅海区的水温变化大,导致扇贝大量死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性腺发育好的较大个体死亡率偏高。

1.4海区污染由于城市污水的排放以及码头、船只倾倒物的增多,使海区日益污染,有些养殖区透明度低,且有大量油污,使水质恶化,扇贝的死亡率较高。

2预防措施

2.l采用合适的养殖密度养殖前要根据海区流速、水体透明度、饵料生物数量,以及苗种质量、养殖水平等条件而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规格1cm的苗种以每层笼放养60粒为宜,苗种长到2-3cm时,及时分苗,每层放养20粒;并设计合理的养殖布局,保持笼间距60-80cm。

2.2加强养成管理养殖期间(特别是台风季节)要定期检查养殖设施的安全性;及时清除浮泥和网笼、贝壳上的附着生物,充分利用水体溶解氧和饵料生物。

2.3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平时养殖水层可控制在3m左右。在夏季高温期、台风季节及夏秋水体温差较大的时节,将同笼下沉1-2m,并紧固附石,或移至水较深的外区养殖。

2.4实行贝藻间养、轮养,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藻类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扇贝的生长环境;而扇贝的排泄物有可提供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扩展阅读

养殖蝎子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1、斑霉病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3、半身不遂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4、腹胀病蝎子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5、蚁害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春季疾病多发,养鸡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春季的到来,温度升高,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春季疾病也易多发。对于养殖户来说提早做好预防是很必要的,那么养鸡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注意事项:

1、保持适宜的温度早春昼夜温差大,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管理。鸡舍封闭要好,舍内温度以控制在16℃~26℃为宜。用煤炉增温时,应注意防止鸡煤气中毒。

2、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如果强调鸡舍保温而忽视通风透气,极易导致舍内空气污浊,病菌大量滋生。鸡长时间吸入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及生长在病菌滋生的环境,往往高发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

3、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该季节气候多变,鸡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至关重要。雏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提高3%~5%,育成期饲料中能量适当提高,饲喂量也适当增加,以抵御寒冷。

4、补充光照早春夜长昼短,光照不足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为了克服这一自然缺陷,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应低于14小时,也不能超过17小时,补充人工光照的强度以每平方米鸡舍面积2~4瓦灯光为宜。

5、减少应激鸡胆小,易受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喂料、加水、捡蛋、消毒、打扫卫生、清理粪便等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陌生人和其他动物进入鸡舍。若外界发生强烈的声响,如过节时的鞭炮声、刺耳的锣鼓声、北风的呼啸声等,饲养员要及时进入鸡舍,给鸡营造一种主人就在身边的安全氛围。也可在鸡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多种维生素或其他抗应激的药物,防止和减少应激反应所造成的损失。

6、搞好卫生要搞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

预防措施:

1、防疾病

鸡的各种疾病在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繁殖,此时是细菌病、寄生虫病高发季节,再加之春季天气干燥、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更促使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此春季养鸡要注意加大呼吸道、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

2、防温湿度

适宜的温湿度是鸡群生长的关键,鸡舍内环境温度一般18-22℃为宜,春季白天温度较高,夜里温度较低,但在养殖过程中昼夜温差一般应控制在5℃,湿度一般在50%-70%左右,高于或低于适宜湿度都不利于鸡的生长。因此要做好温湿度调控措施。

3、防通风

鸡舍通风管理的核心是满足鸡群的呼吸量、调整鸡舍温湿度和排除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残留量。春季鸡舍通风至少应满足鸡群最小呼吸量,即满足每只鸡每千克体重0.4立方米/小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达到适宜通风量,即每只鸡每千克体重1.2立方米/小时,保持鸡舍内空气质量的良好。

4、防营养

在温湿、湿度、通风、光照度等环境最适宜情况下是鸡群生产最适宜的时期,各机能高速生长,此时要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促使其适宜生长。

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


内容提要: 在立冬后气温下降严重,这事对于养鱼人也是一种考验,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下面整理了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

在立冬后气温下降严重,这事对于养鱼人也是一种考验,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下面整理了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一、鱼种越冬死亡原因

1、水体缺氧

池塘多年没有清理淤泥,池地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塘水质恶化,耗氧量增大,造成鱼种缺氧水位。池水过瘦‘富有植物少、光合作用弱,这样产生的氧气也不能满足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跟不上,造成鱼种缺氧水位。如果池塘发生渗漏,但是有没有及时补充新水,造成池水水位过浅,导致鱼种缺氧水位。冬季结冰后,冰层过厚或者积雪过多,阳光无法照射到池水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造成鱼种缺氧水位。2、有害物质超标

池地沉积的有机物分解后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造成鱼种中毒而死。

3、鱼种规格小

鱼种的体质也影响到越冬成活率,鱼种体质差,体内脂肪少,远远无法满足越冬期对营养的需求,也会造成鱼种死亡。

4、操作不当

冬季鱼种体质较差,如果在拉网并塘过程中因为受伤感染而引起鱼类发病率上升,最终也会导致鱼种死亡。二、隔离措施

1、选择池塘

做为鱼种越冬的池塘,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保水性好、淤泥较少、池地平坦的。

2、放养前准备

对于池塘淤泥较多的池塘,尤其是老塘口,在放养前,一定要将池底多余淤泥清除干净,只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即可。处理后还需用生石灰全面清塘,将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泼洒。

3、放养

在放养是一定要注意规格宜大不宜小,一般情况下,要求越冬鱼种放养规格应达到10厘米以上。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鱼种规格大小以及水源水质情况而定。放养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水温过高,鱼种比较活跃,极易受伤,另外在放养需要用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以杀死病原菌和寄生虫。4、饲料投喂

在鱼种越冬期间,在天气晴朗时仍能摄食,所以越冬时应该适量投喂些豆饼,投喂时尽量向深水处投,以满足越冬鱼种摄食需求。

5、水质调控

一般每周要加水一次,每月要换水一次,加水深度为10-20厘米,换水量为20%注意,同时定期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在7.0-8.5之间。适时开启增氧社保,保证供氧充足。

以上是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


扇贝我想在生活中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吃扇贝,扇贝是人们最常见的,也最常吃的海鲜之一,而且扇贝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因此扇贝的市场需求还是挺大的。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

1、及时分苗与倒笼扇贝一年有两个适温生长期,栉孔扇贝苗养到成贝要经过三个适温生长期,所以生产上要抓紧时间在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这样到年底贝苗壳高可达到2厘米~3厘米。翌年4月倒笼养成时要将大小苗分开,大苗到年底10月~11月就可收获;小苗要到第三年春季4月~5月才能收获。

另外,倒笼时间早晚对扇贝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翌年春季水温回升至5℃左右时,应及时倒笼。如果能在4月中旬前后完成倒笼工作,则能使扇贝充分利用当年两个适温生长期,长成壳高6厘米~7厘米的规格。

2、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冬季(水温低于5℃)和夏季(水温高于25℃)将扇贝沉到中下层海水中养殖,使其安全越冬与度夏;春季和秋季(水温10℃~23℃)将扇贝上升到2米~3米水层进行养殖,这两个季节由于上层水温适宜,饵料丰富,有利于扇贝的生长。

3、及时清除附着生物扇贝养殖中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造成水流不畅,饵料减少,严重地影响了扇贝的生长与存活。清除附着生物的方法有:①夏季7月、8月附着生物繁殖高峰时要沉筏,避开附着水层;②及时刷笼、倒笼,每1个月~2个月要洗刷网笼一次,每年的4月、8月各倒笼一次,倒笼能够彻底清除附着生物。

4、调整浮力随着扇贝不断生长,加之附着生物的附着,筏架负荷逐渐增加,为保持合理水层和防止沉筏,应及时调整浮力,可增加浮漂数量或采用双排吊漂。日常管理中还应经常检查有无浮漂脱落,吊绳松动,网笼破碎开口,网笼互相缠绕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施行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扇贝养殖中,为提高海区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普遍实行了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扇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扇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海带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扇贝的呼吸;漂浮在水中的海带藻体,对扇贝起了蔽荫作用,有利于扇贝的摄食和生长,因此二者互为有利。生产中主要做法有筏间养和绳间养,前者每隔l台~2台筏架养1台筏架的海带;后者每隔4绳~5绳海带养1笼扇贝。海湾扇贝可与海带轮养,海带6月收割后,海湾扇贝可暂养贝苗,7月贝苗分笼养成,10月海带下海养苗(只占用10%的养殖海区),11月海湾扇贝可以收获,收获后海带可分苗养成,这样可使海区利用率倍增。

什么是扇贝

扇贝是双壳类动物,其贝壳呈扇形,好像一把扇子,故得扇贝之名。它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过去大都靠捕捞天然资源,近年沿海各地已发展人工养殖。养殖的主要品种包括原有的栉孔扇贝以及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和来自美国的海湾扇贝。扇贝一般常年都有收获,但以春季质量较好。

扇贝的贝壳有紫褐、淡褐、杏黄、红褐或灰白色等,在海中,扇贝通常以足丝附着于岩石、石砾、贝壳、珊瑚礁或其他物体上,有的以下壳平铺于海底沙质上生活,从潮线以下的浅海到5000米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迹。它喜欢群居,往往个体互相牵连,一个连一个,可形成自然扇贝场。据观察,一般扇贝从产卵到长成成贝约需3年,其中虾夷扇贝生长较快约需19个月,生长速度最快的海湾扇贝却可在当年养成收获上市。

扇贝的养殖技术要点

1、苗种选择:选择壳高0.5cm,健康无病害的贝苗,尽量采用本地育苗苗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有保证,采用外地苗种经过长途运输会大量消耗苗种体能,造成大批死亡。

2、适时分苗:牡蛎附着期在7月底。因此尽量将最后一次分苗期延后,

3、生活习性:海湾扇贝多数分布在海面下3-10米处,性格比较泼辣,耐温范围-1-31℃,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在环境不适时,能自切足丝用两壳开闭击水进行快速移动。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低密度放养较高密度放养生长快,分苗早较分苗晚生长快。

4、生殖习性: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长发育较快,春季培育的苗种,养殖到秋季壳高达5厘米左右时性腺就成熟,并可以此为亲贝采卵培育苗种。在我国北方海域,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至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

在养殖扇贝的过程中,只有缩短扇贝的养殖周期,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扇贝的养殖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养殖者之间不仅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还要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和方法。

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有些什么呢?

一、病毒特征

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最近报告出现了人类感染病例。

二、病毒的适应能力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三、传播途径

除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四、预防控制措施

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采取以下措施是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4.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5.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养殖蝌蚪死亡的原因


蝌蚪是蛙、蟾蜍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那么,养殖蝌蚪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养殖蝌蚪死亡的原因

1、亲蛙的种质退化

亲蛙的种质退化,不仅会影响繁殖,而且会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蝌蚪和幼蛙的成活率。调查发现仔蝌斟的大批死亡也和亲蛙的种质退化有直接的关系。

2、生态因素的影响

孵化中溶解氧的下降是造成仔蝌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卵子的孵化需要消耗氧气,孵化后的仔蝌蚪耗氧量较大,加上卵膜在孵化过程中分化以及随卵进入孵化池中的水草等附着物的腐败,均消耗大量氧气。据研究,当孵化池中的溶氧量降到3毫克/升以下时,仔蝌蚪会出现浮头。由于仔蝌蚪体质娇嫩,一经浮头就无法抢救,而造成死亡。另外,温度也是造成仔蝌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仔蝌蚪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水温是25-3℃。初夏繁殖的仔蝌蚪,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晚上的温度降到20℃以下;7、8月份繁殖的仔蝌蚪,此时正值盛夏高温,白天温度常高达35℃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繁殖的仔蝌蚪常出现大批的死亡。另外,受污染的水,也会造成仔蝌蚪的死亡。

3、出池过晚

刚孵化的蝌蚪一般应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再捞捕出池,其确切时间应根据内在器官发育情况和外界环境条件来决定。一般孵出后6-7天就要出池,因为这时的蝌蚪已从内营养转变为外营养,急需开食,而且由于个体长大,耗氧量增加。错过出池有利时机,往往因缺氧和缺乏营养而引起仔蝌蚪的大批死亡。

针对以上仔蝌蚪大批死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满足必要的生态条件,正确地掌握仔蝌蚪出池时间等。

牡蛎危害扇贝防治措施


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扇贝的人工养殖的需求也多了起来,扇贝主要品种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牡蛎竞争者。

牡蛎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壳及养殖器材上。其危害

一是与扇贝分争食饵料,造成饵料不足。

二是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畸形。

三是增加了器材的负荷量,在恶劣的天气易造成意外损失,而且对养殖器材有较大的磨损破坏作用,缩短了养殖器材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危害,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对海区水温、水质、天气变化及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准确掌握牡蛎的集中产卵时间。牡蛎产卵后对幼虫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正确地预测出牡蛎稚贝的固着高峰期。

2、根据牡蛎稚贝固着高峰期,适当推迟扇贝分苗时间,错过牡蛎附状高峰期。

一是扇贝暂养苗袋(或暂养笼)比分苗后的暂养笼(或养成笼)网眼密,且因在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常附着海草、浮泥等,降低了通透率,可有效阻挡部分牡蛎稚贝进入苗袋(或养殖笼)内固着;

二是牡蛎固着高峰期后分苗,固着在扇贝壳上的牡蛎稚贝因固着时间短,固着不牢固,个体小且壳脆易碎,在分苗过程中可因扇贝间相互磨擦而被清除;

三是高峰期后分苗,养殖器材可马上日晒整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牡蛎附着对养殖器材的磨损。3、59月份,采用明暗漂或加长吊绳的方法,将扇贝由正常的养殖水层下沉到57米的深水层,可有效避开牡蛎幼体密度较高的浅水层。海区中牡蛎幼体密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可将扇贝养殖区适当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迁移。及时清除固着在扇贝贝壳上的牡蛎稚贝,清除越早,牡蛎稚贝个体小,越易清除,且在操作过程中,对扇贝机械操作越小。

扇贝育苗技术要点 扇贝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扇贝育苗技术有哪些要点?

【专家解答】 1、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卵?

如果受精卵质量差,幼体孵出后,体质不好,会相继下沉死亡。想要提高受精卵的质量,首先要加强亲贝的培育,主要是加强饵料的投喂及换水等,且提温速度不能太快。投喂海洋红酵母(2ppm)含有粗蛋白、虾青素等,能有效提高种贝的性腺成熟度和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和综合性能完全超过单胞藻。海洋红酵母区别于普通酵母,性能稳定,活菌率高达95%,适应海水渗透压。

2、蓄水池的水如何处理?

扇贝培育对水质要求很高,我们要在源头把好关。蓄水池中添加绿水解毒安(3-5ppm)和利生素(1kg/亩)。绿水解毒安为1个交换量使用一次,有效降解蓄水池中的重金属和藻类死亡产生的毒素;利生素为每10天使用一次,分解死亡的藻类和水体中的有机质,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3、如何降低弧菌病发病率?

扇贝育苗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为弧菌。无论是在培育池水体中还是在亲贝体液中,弧菌数量都远远高于自然界,因而控制弧菌的数量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菌克27是噬菌蛭弧菌产品,高效寄生、裂解G-致病菌,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菌克271-2ppm配合强效EM使用,能显著提高幼体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

4、如何降低培育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消除泡沫?

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弧菌,这都是由有机质含量高引起的,且在充氧的条件下易形成泡沫不散。因此使用益菌苗康(活性芽孢乳)3-5ppm,强力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且能减少换水量,延缓倒池。

5、倒池的时候如何提高抗应激能力?

在扇贝培育过程中,为了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会进行倒池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对幼体造成应激性损伤,因此在倒池前的2-4个小时内泼洒低聚糖863和解毒抗应激灵各2-5ppm,能有效增强幼体的抵抗力,减缓应激反应。

6、水温是扇贝育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应如何控制?

亲贝培育过程中,切忌升温过快,尤其是想早出苗的时候,这相当于工业生产中偷工减料的行为,绝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10℃以前每天升温1℃;10-13℃,每2天升温1℃;14-19℃,每3天升温1℃;20℃保持温度;稚贝出池前降温,应该在换水时进行,每次降温不超过1℃。

【小编补充】近年来,有很多扇贝保苗客户反应苗从车间进入露天池后死亡率很高。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育苗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扇贝幼体抵抗力差,对环境变化的耐受性低,易造成死亡;而使用微生态制剂育得的苗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针对这一情况,小编汤姆为探索扇贝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扇贝育苗技术要点扇贝养殖技术》一文。

猪死亡的原因


在养猪的过程中,猪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从而导致死亡,这种现象一般就是发生在仔猪和中大猪身上偏多。那么猪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急性消化系统性疾病

急性消化系统性疾病它主要包括急性胃溃疡、肠道出血综合征、梭菌性肠炎(子猪红痢)等疾病。急性胃溃疡的生猪它的体表比较苍白、伴随呕吐现象,最后突然死亡。而肠道出血综合征是很难发现的,一般场发生于七八个月大的公猪或肥猪身上,主要是有应激反应所引起的。梭菌性肠炎(子猪红痢)主要发生在刚出生一周左右的仔猪身上。

二、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这种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生猪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这中疾病的特性就是生猪突然性的倒地而亡,但在此之前它也是有特征表现的,比如说呼吸急促、并且流出淡红色的泡沫液体。那么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三、猝死性应激综合征

猝死其实这就非常的好解释了,而且一般因这个原因死亡的话是没有任何征兆的,所以也是最难处理的。比如说公猪在配种时过度兴奋,这也会造成猝死、或者是受到过度惊吓、转群和运输的过程中应激反应过大等,这些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

四、猪瘟蓝耳病

猪瘟是一种急性的并且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进行解决,就已经死亡了,目前火热的非洲猪瘟也就是这样,所以生猪的死亡率极高。而蓝耳病则是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高效致死性疫病,当猪发生蓝耳病的时候,体温会急速升高、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出现咳嗽以及气喘等方面的症状,最终突然死亡。

猪死亡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原因,如猪丹毒、霉菌毒素中毒、仔猪水肿病、白肌病等,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要科学饲养,做好日常管理和疫苗防治。

青鱼批量死亡原因


作为常见的鱼种,青鱼算是养殖的比较多的。养殖时碰到了批量死亡的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慌,先搞清楚原因,能导致青鱼批量死亡的原因不多,下面就来了解下吧看看大概有哪些吧!1、水温过高

水是鱼的生存场所,而鱼基本都是不耐高温的,所以当水温上升的时候,青鱼会慢慢不适应,时间一长自然就批量的死亡了。不少养殖户基本不会考虑道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因素确实的存在,不少地方夏天的温度都会有超出青鱼承受界限的情况出现,而且尤其在鱼苗上面表现比较明显,这个大家看着降温就可以了。2、缺氧

缺氧这样的情况导致得死亡算是司空见惯的,毕竟养殖户或多或少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的。青鱼本身长的比较快,这就导致其对于氧气的需求比较高,而很多池塘的活水流入速度不大,这就导致水中氧气消耗速度比不上新增速度,最后青鱼就批量的死亡了。养殖青鱼时密度要适当的小一些,因为它可以长到几十斤的,不注意的话可能就白养了。3、水质污染

很多人以为青鱼是比较赖污染的一种鱼,其实别看青鱼长的好像很脏的样子,它对于水质的需求一点也不差。加上青鱼本什么就是一种比较容易污染水质的鱼,其排泄物也是比较多的,所以青鱼在水质污染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严重的,大家发现批量死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下水质污染高方面的问题。4、发病

病害方面就更加常见了,轻语自身发病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受到了伤害,伤口出现了感染导致发病,而且青鱼算是传染性病害比较多的一种,这也是青鱼病害导致批量死亡的原因。对于这样的青鱼一般检查其身上是否有伤口就可以判定,有些则需要解剖检查下,看看具体是什么病害才行。

以上就是导致青鱼批量死亡的一些原因了,死亡的鱼不要急着扔,仔细检查下看看是怎么死亡的,这样后面才好解决这个问题。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告诉你养殖蝎子死亡起因及其预防


1。交配后的雄蝎约有1%死亡。这是留强汰弱天然规律,养殖户不必担心。

2。互相残杀死亡。当饲养期缺食品、缺水、单调、密渡过大时,会产生互相残杀景象。应留意投足食料,维持恰当水分,气候单调时留意喷水,增长空气湿度,密渡过大时分群饲养,就能够避免互相残杀景象的发生。3。高温死亡。气温达41℃以上,对生长不利,43℃很快死亡。如达40℃时,立刻开窗通气,洒水降温等办法,如室外饲养,蝎池要遮阳洒水,即可避免高温致死景象。4。强烈气胨刺激死亡。蝎子害怕强烈的味道刺激,如油漆、汽油、沥青、农药,化肥、生石灰及化学药品等。应避免有强烈味道的物品接近蝎室(池)邻近。5。母蛔残食仔蛔死亡。其起因:一是生下来爬不上母蝎背的弱仔蝎,会被母蝎吃掉;二是产后饥饿的母蝎有时会吃仔蝎。只需投足料,并在仔蝎下母背后,及时捉走母蝎,即可避免。6。雌蝎交配过多会病倒死亡。这种景象是个别的,不是传染病,可不必介意。7。敌害死亡。蝎有很多敌害,如:鼠、蚊、蛇、鸡等,注童预防即可。8。发病死亡。环境恶劣或管理不好,蝎子会发病死亡。蝎子的病害有真苗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发病起因多属管理不当引起。只需仔细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通常可预防病害发生。9。冬眠后春寒死亡。此种景象多勾弱蝎,主要是冬眠前贮存营养不足,或是雄蝎交配后体力未恢复就进冬眠者。冬眠前投足饲料,春寒时加强管理就可避免。

草鱼苗死亡的原因


鱼苗的存活率低一直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养鱼的基本上都碰到过鱼苗死亡的现象,作为常见的鱼种之一,草鱼碰到这样的问题几率更大的。引起草鱼死苗有自然因素也人为操作不当的因素,后者出现这个问题的几率更大,下面就来了解下草鱼苗经常死亡的原因吧。1、运输不当

自己培育鱼苗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所以一般都是直接买鱼苗养殖的,购买的鱼苗在运输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一些鱼苗在运输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出现应激反应死亡,还有一些则由于体制较好,存活的时间长一些,等到了育苗池才会开始死亡,如果买的草鱼苗刚到几天就批量的死亡,那么多半是这个原因了。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急着将鱼苗放入育苗池,给其一点适应时间,再将育苗池的环境调整到最适合草鱼苗存活的程度,这样死亡会少很多。2、药物刺激

初期的草鱼苗对于病虫之类的没有抵抗力,养殖户也不想它们碰到病虫,所以会选择使用药剂杀菌灭虫。就是这些药剂其实也会给草鱼苗较大的刺激,造成大量死亡。这些药剂对于草鱼苗的伤害也是有的,浓度低一点,它们还扛的住,但是用药的时候浓度高了、或者施放的时候比较密集,那就不单单是杀虫了,连草鱼苗也一起波及了。草鱼苗用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是否适合,不少人杀虫最后连鱼苗一起解决了,这个是个很容易出错的环节。3、缺氧

缺氧引起的鱼苗死亡是很正常的,一般威胁不是很大,因为这个的苗头比较明显,养殖户有时间去调整的。池塘由于养殖时长和清理不到位的原因,其氧气方面自然会有所欠缺的,草鱼苗本身就喜欢氧气浓度高一点的水域,它们可没有成鱼那样强悍的呼吸系统,氧气浓度稍微低一些就会出现死苗的。如果鱼苗浮头的情况频繁,大家最好提前做好增氧准备。4、病害

就病害而言,这是个比较大的威胁了,病害对于成鱼的感染传播,还能让大家有时间去治疗,但是对于鱼苗的话就没什么时间让大家反应过来去治疗了。尤其在夏季这个阶段,草鱼苗发病的机会最好,什么肠炎、烂鳃之类的,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鱼苗身上。另外水质恶化引起的各种病菌、寄生虫入侵也是需要提防的。

草鱼本身虽然比较容易养活,但是其鱼苗时期却是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大一些的草鱼养活很简单的原因,差一点的可能在鱼苗阶段就没了。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扇贝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的预防措施”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4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