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人工强制换羽的原理 鸡人工强制换羽技术

人工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使其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从而更换新羽。强制换羽的目的,是使整个鸡群在短期内停产、换羽、恢复体质,然后恢复产蛋,提高蛋的质量,达到延长鸡的经济利用期。下面一起来看看:鸡人工强制换羽的原理种母鸡人工强制换羽技术。

1、强制换羽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绝食天数。取决于体重减轻程度,蛋鸡一般为8~12天。第二,停产时间。尽早停产可使鸡有一个较长的体力和机能恢复过程,一般要求实施措施1周内,使鸡群产蛋率下降到1%以下。第三,失重率。这是决定强制换羽效果的一伞核心指标,要求失重率达到27%~32%,低于25%效果不佳。超过32%则死亡率增大。第四,死亡率。从强制换羽开始到产蛋率重新上升到so%,这一期间死亡率一般为3%~4%,最高不超过5%。绝食期间死亡率在3%以内是强制换羽成功的标准之一。第五,重新开产的时间。当恢复供料后应在18天左右鸡群见第一枚蛋,40~45天产蛋率达到50%。

2、强制换羽期间的饲养管理

强制换羽期间的饲养体重下降25%—30%时开始喂料。喂料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喂育成料,逐渐增加喂料量至90g后自由采食。至产蛋率达1%~5%时改为自由采食产蛋鸡料。饲料中额外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利于提高鸡群的体质。

强制换羽期间的管理要点如下:①严格挑选。强制换羽,首先把病、残、弱及低产鸡淘汰,而患病但无明显症状的鸡往往耐受不住换羽的应激,也会死亡。因此,一些育种公司往往把种鸡的强制换羽,作为鸡群的白血病、白痢、霉形体病净化的措施。②确定换羽时间。要兼顾气候条件、鸡群状况,尤其是经济因素。一般选在春季、秋季鸡开始自然换羽时进行强制换羽,效果最好。若在炎热和严寒季节强制换羽,会影响换羽效果。人工强制换羽刚开始时,鸡群并不会立即停止产蛋,会有一定量软壳蛋或破壳蛋的出现,建议在饲粮中添加贝壳粉,每周每100只鸡添加2kg;要有足够的采食面,保证所有的鸡能同时吃到饲料;平养的鸡饥饿时要防止啄食垫草、砂土、羽毛等物。③定期称量体重。定期称量准备期的鸡群,了解其失重率,进而决定实施期的结束时间。通常在强制换羽开始之后,每周称1次鸡群体重;后增加称重频率,即每2天称重1次;在结束预定实施期的前几天,最好每天都称重1次,以确定最佳的实施期结束日期。④密切观察鸡群。换羽期注意鸡群的死亡,一般来讲,第一周死亡率不能超过1%,前10天不能超过1.5%,前5周不能超过2.5%,8周死亡率不能超过3%。必要时调整方案甚至中止方案。⑤不能连续换羽和给公鸡换羽。在强制换羽前挑出已换或正在换羽的鸡,单独饲养,避免造成死亡。换羽不适合公鸡,因为公鸡的换羽会影响精液品质,建议更换年轻种公鸡,提高受精率。⑥提前做好免疫和驱虫。换羽前1个月,应对鸡群加强1次新城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免疫,集中投1~2个疗程驱虫药,全部做好后再停料换羽。⑦合理光照。开始实施强制换羽时,必须同时减少光照时间,把光照时间控制在8h/d。恢复期的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通常在强制换羽1个月之后,每周光照增加1~2h直至恒定为每天16h左右。密闭鸡舍可每周增加2h,直至每天16h后恒定。

3、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

化学法。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氧化锌或硫酸锌,锌的使用量占饲粮的2%~2.5%。对于400日龄以上的种鸡群,连续供给7天,任鸡自由采食,从第8天开始饲喂一般性产蛋鸡饲粮,第10天左右基本能够全群停止产蛋,20天以后即开始重新产蛋。对于160~280日龄的开产时间不长的鸡群,喂给高锌饲料5天即可,第6天为正常育成期饲料,见蛋后逐渐换成高峰期的饲料。饲喂高锌日粮强制换羽,鸡群一般在采取措施后5~7天停产,1个月左右恢复产蛋,第五周产蛋率又可恢复到50%。换羽结束后鸡的体重减轻25%以上,基本无死亡或死亡率很低。

饥饿法。400日龄以上的鸡群,停料时间以鸡体重下降25%~30%左右为宜。一般经过9~16天,对于160~280日龄的开产时间不长的鸡群,停料时间适当缩短。以连续绝食法(快速换羽)应用较多,能使鸡群迅速停产,体重减轻快,脱羽快而安全,恢复产蛋快,产蛋性能较高;应激性强,死亡率偏高。

人工强制换羽的原理
鸡与其它禽类一样,在冬天来临之前,每年都要自然换羽1次。破损的旧羽脱落,重新长出新羽,这个过程就叫做换羽。鸡的换羽既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也是鸡在生长过程中对大自然的适应。因为没有丰盛的羽被,就难以抵御漫长严寒的侵袭。自然换羽一般出现在秋季,早的在夏末秋初,迟的在初冬。换羽与内分泌有关,因卵巢机能下降而使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结果引起卵泡萎缩;换羽时甲状腺分泌的促进羽毛生长的甲状腺素增加,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导致停产、换羽。鸡的自然换羽时间很长,一般需3~4个月。换羽时需要消耗很多营养物质以形成新羽。因此鸡在换羽期间往往停止产蛋。换羽时间的长和短,对母鸡全年产蛋量有影响。鸡的全身羽毛更换的顺序一般为:头羽、胫羽、胸羽、背羽、尾羽、翼羽。一般来说高产鸡换羽迟,羽毛脱落快,新羽长出慢。根据母鸡换羽特别是主翼羽的更换时间和速度,可以鉴别高产鸡或低产鸡。
当代的高产蛋鸡产蛋量很高,绝大部分都在集约化条件下饲养,如果产蛋1年以后就更新鸡群,而饲养后备鸡需要花大量的劳力、饲料和其他各项支出,若设法延长这些老鸡的利用时间,就能节省上述各项开支。特别是我国各地从国外引进不少高产配套系的祖代和父母代鸡,这笔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只用1年就更换,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此利用两年鸡十分必要。在商品鸡群中,要延长其利用期,若按自然规律,母鸡到秋季要换羽一次,由于有些鸡群中个体换羽存在着很大差异,一些母鸡已开始换羽,一些母鸡仍产蛋,这就给选择合理的饲养水平、光照等方面带来很多不便,这样的鸡群产蛋率不高,蛋壳质量也差。
一般来讲,由于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其他疾病引起育成率很低,因而打乱了生产计划,后备鸡补充不上来,致使鸡舍放空,此时可利用两年的鸡进行人工强制换羽,维持继续生产。一些中小型商品蛋鸡场,由于不能按计划得到雏鸡,饲养青年鸡的计划误时,利用第二年的鸡实施强制换羽,也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一种应急措施。考虑到市场蛋价和饲料成本之间的关系,用强制换羽的方法来调节市场对蛋的需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各级种鸡场为降低饲养成本,增加收益,合理利用种鸡实行人工强制换羽,是延长种鸡有效利用期的重要饲养管理技术之一。鉴于上述情况,强制换羽作为延长鸡的生产利用期、提高经营效率的措施,已被愈来愈多的饲养者所认识,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方法
化学法
鸡在一定时间内摄入过量或不足量的化学物质后,使新陈代谢紊乱,内部器官的功能失调,结果使母鸡停产或换羽。去除化学制剂后,母鸡经过休息,体质恢复后,在喂正常饲料的条件下,再度恢复第二个产蛋期。化学方法上使用最多的是喂高锌日粮。例如,在日粮中喂含锌2%的饲料,3天后鸡的产蛋率降到50%以下,6天~7天就全部停产,去掉锌以后2周,母鸡的产蛋率就能超过喂锌前的水平。或者在含钙3.5%~4%的配合料中加入2.5%氧化锌,让鸡自由觅食,不限制给水。一般到第4天母鸡采食量下降75%~80%,到第7天产蛋率几乎降到2%~0%。停喂这种饲料后25天~30天,母鸡产蛋率可达50%。
激素法
用此方法时,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头12天把光照缩短到8小时。例如,给母鸡肌肉注射30毫克孕酮后,主翼羽和副翼羽很快就更换,换羽后41天~48天开始产蛋。这种方法处理的母鸡产蛋量稍差。由于注射激素容易破坏体内激素的平衡而使代谢紊乱,因此,激素法使用很少。
畜牧学法
通过断水、断料、断光,人为地为鸡施加应激因素,打乱鸡的正常生活规律,给鸡造成突然性的生理压力,激素分泌失去平衡,黄体素下降,又促使卵巢中雌激素减少,结果卵泡萎缩,引起停产和换羽。断水、断料、断光的畜牧学强制换羽方法在实践运用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方案,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1)快速强制换羽法:目标是在6周内使母鸡恢复50%产蛋率。办法如下:①断料10天;②开始时,开放式鸡舍停止补充光照,密闭式鸡舍光照缩短到8小时;③自由饮水;④换羽期间喂给贝壳粉;⑤断料10天后,自由采食产蛋鸡饲料,恢复换羽前的光照。
(2)普通强制换羽法:目标是在6周~8周内使母鸡达到50%产蛋率。实施办法如下:①断料10天;②自由饮水;③开放式鸡舍停止补充光照,密闭式鸡舍光照缩短到8小时;④第11天起连续喂4周以上的碎粒料;⑤恢复产蛋时开始喂产蛋鸡饲料,并恢复原先的光照。
合并法
此法是综合畜牧学法和化学法的长处而采用的强制换羽的改进办法。方法如下;断水、断料2.5天,停止人工补充光照,然后开始给水,第三日起让鸡自由采食含锌粉2%或2.5%硫酸锌的饲料,连续7天。一般10日后全部停产,此时恢复正常的光照。换羽开始后20天母鸡就重新产蛋。换羽开始后50天母鸡达50%产蛋率。合并法在换羽期间母鸡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

相关知识

怎样让蛋鸭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


蛋鸭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短期内停止产蛋,加快换羽速度,促使鸭群整齐恢复开产,提高产蛋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在规模养鸭场已普遍使用这一方法来提高产蛋串,效果显著。

1.主要优点

一般产蛋鸭春季及初夏产蛋较多,到了夏至时开始逐渐换羽,一边换羽一边产蛋,到立秋时换掉大毛,产蛋率随之迅速下降,直至停产。

鸭群内由于个体营养状况和生理机能的不同,停产换羽的起止时间参差不齐,任其自然换羽,往往需3~4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开产。如果采用人工强制换羽,强迫鸭群在短期内停产换羽,然后加强饲养管理,就可明显缩短休产期。据生产实践,采用人工强制换羽方法,可使母鸭年产蛋量提高30%~40%。

2.准备工作

蛋鸭人工强制换羽主要针对1岁龄母鸭。2岁以上的老鸭以及产蛋率在30%以下或完全停止产蛋的低产鸭,均不采用强制换羽。

人工强制换羽,一般都在产蛋后期,产蛋率降到30%左右,母鸭羽毛零乱,个别已出现脱毛现象时进行。在此时期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观察蛋鸭喙、蹼等处色素褪变情况。通过改变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鸭体由于营养缺乏而体重减轻,导致喙、蹼等处色素褪变,表示再经3~4天就可试行人工强制换羽。

二是观察两腿肌肉收缩情况。由于停止饲喂,只给饮水或放牧,鸭体内所贮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被迫分解,以供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在出现体重减轻、鸭体消瘦、两腿肌肉收缩时就可试行人工强制换羽。

三是观察毛根。在试行人工强制换羽时,若毛管尖端不带血丝痕迹,表明是拔除大羽的最佳时机。

3.操作方法

第一,自人工强制换羽前1天开始,就应停止人工补充照明,不放牧,不出圈。开始2天喂料量减半,喂料次数减半。第4天开始仅供给清水和青料,再断料2天,以后1周内只喂给适量粗料和饮水。

第二,母鸭由于生活条件突然改变,营养缺乏,体质变弱,羽肌收缩,主翼羽毛根干枯,羽轴与毛囊脱落,便可由内侧向外侧试拔翼羽。从第1根到第10根逐根试拔,先拔主翼羽,再拔副翼羽,最后拔主尾羽。若毛根不带嫩尖或血液,则可一次拔完,如有出血现象,应间隔3~5天分2~3次拔完。

第三,拔羽后当天应继续关养在舍内,供给饮水和少量精料,不放牧,以防毛孔感染。

拔羽后第2天开始可放水和放牧,放牧距离由近到远,时间由短到长。拔羽后蛋鸭体重减轻,体质衰弱,要加强饲养管理,喂料量由少到多,质量由粗到精。饲养管理良好者,多在拔羽后30~35天便可恢复产蛋。

4.注意事项

一要公母分养强制换羽时,如果是蛋用种鸭,公鸭不实行强制换羽,仅对母鸭试行强制换羽方法。少数体质较弱母鸭也不实行强制换羽,以减少死亡率。

二要槽位充足开始减料时,要使每只蛋鸭都能同时采食,若料槽不足,则可采取分批饲喂,以防采食不均,达不到普遍控制采食量的目的而影响强制换羽效果。

三要集中拔羽实施人工拔羽时,最好选择晴天上午,集中劳力逐一拔除整个鸭群所有未脱落的大毛,包括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以求整齐一致。

四要加强管理

强制换羽期间,鸭群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疾病,应注意加强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减少各种应激。

鹅强制换羽促进高产


种鹅5-6个月的漫长休产期降低了其利用年限与繁殖能力,限制了优质种蛋和优质商品鹅苗的生产,同时,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鹅群的选育提高,致使一些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退化。所以要提高种鹅的繁殖力,首要考虑减短其休产期。可在种鹅产蛋率下降到3%时,将公母鹅分群,同时淘汰病弱鹅只,然后对鹅群进行活拔羽绒。活拔羽绒可对种鹅起到强制换羽的作用,使鹅群尽快进人休产期。且不影响下一次产蛋,使下一个产蛋期种鹅整齐开产。

试验证明,强制换羽还可改变产蛋期,实现反季节生产。如实现4-12月份产蛋.可于12月下旬减料、断料、减少光照,然后人工拔除主翼羽使母鹅停产,待2-3个月后新生羽长成,再进入恢复饲养期,于翌年3月底至4月初可恢复产蛋。

蛋鸡强制换羽方法


秋季饲料充足,成年蛋鸡已停产换羽,而新鸡陆续开产,在此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淘汰老弱母鸡

产蛋鸡一般以饲养1~2年最好,超过2年以上的鸡只最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应保持在16小时以上,并喂给高能量饲料(如玉米、米糠等),促使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出售。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管理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二、人工强制换羽

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0%~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换羽。另外,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至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长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前产蛋。

三、供给全价日粮

新开产蛋鸡要求饲料营养水平合理,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80%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为17%~18%,钙含量3%~4%。饲料配方: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壳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四、人工补充光照

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蛋鸡产蛋量。蛋鸡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30分钟,以后每2周增加30分钟,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天亮以前效果最佳。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应均匀。

五、加强卫生防疫

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瘟、球虫病、减蛋综合征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免疫预防,并用左旋咪唑、球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鸡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六、保持环境安静

鸡群达到产蛋高峰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严防惊吓喧闹的发生。饲养人员工作时手脚要轻,生人不要随便进入鸡舍,特别要防犬猫等动物骚扰,以免鸡群应激的发生。●

辛丰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动植物诊所131300

家兔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法


在养殖生产中,家兔的配种方法主要是人工监护交配,即平时将公兔、母兔分开单独饲养,当母兔发情后将其放进公兔笼中交配,配种结束后再将母兔捉回原笼。如果实行复配或双重配,需要间隔一定时间再将母兔放入公兔笼中配种。1只母兔从发情鉴定到两次配种结束,需耗时25~30分钟。如果是规模兔场,1个饲养员承担上百只,甚至是300只以上母兔的饲养管理任务,配种操作是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占用大量时间,并且劳动强度大。为了降低饲养员劳动强度和提高母兔受胎率,谷子林老师介绍了一夜情配种技术,就是让发情的母兔与公兔在夜间配种,并让其相处一夜。笔者在养兔生产实践中,摸索发现了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法,配种效果也较好。

一、影响家兔繁殖性能的生理因素

1.刺激性排卵

家兔属交配刺激排卵的多胎动物,在成年母兔的卵巢内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卵泡是连续不断地成熟,但成熟的卵子在发情期间并不主动排出,需要经过刺激(公兔的交配、母兔的互相爬跨等)才能排出。母兔一般经刺激后10~12小时排卵,排卵后2小时内卵子的活力最强。如果家兔进行1次交配,精子在交配后3小时到达输卵管,还需等7~10小时,才能与卵子结合。这样,精子往往因在输卵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而造成部分死亡或活力降低,影响受胎率。因此,必须采用间隔8~12小时的重复交配方法配种,才能有效地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

2.性活动规律

在日出前1小时、日落前2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家兔性活动最强。

3.发情特征

①发情周期不固定。母兔的发情周期规律性差,不固定。母兔的发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因素,春季母兔的发情周期短,1周左右就会发情,发情持续时间较长;冬季发情周期长,发情持续时间短,甚至长期不发情。

②发情表现不明显。母兔发情时,食欲不振,兴奋不安,乱跑乱跳,刨地踏足,用下颌摩擦笼具,外阴唇的颜色变为大红,人用手抚其背时就会贴伏地面并举尾。性欲强的发情母兔会主动爬跨公兔或其他母兔。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家兔发情表现不明显,精神、食欲等变化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再者,母兔的生殖孔被尾巴遮盖,不把母兔抓起来检查,是不能发现其外阴的变化的。一般配种方法都是在鉴定母兔发情后再进行配种,如果发情鉴定不准,过早或过迟都会耽误1个情期,错过1次配种机会。

4.催情效果较差

养兔生产中常见一些久不发情、拒绝配种的母兔,采用公兔催情、按摩催情、信息刺激、药物催情、激素催情等方法对其进行催情,实际效果常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兔场的经济效益。

由于母兔发情期不易掌握,发情鉴定费时费力,催情效果不太理想等原因,为此,笔者结合母兔刺激性排卵特性和强制配种的特点,创新发现了家兔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方法。

二、人工强制多次配种

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是人工强制配种的改进方法,具有配种速度快、效果明显、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1.操作内容

①操作方法。挑选好配对的公母兔,把母兔抓进公兔笼内,可先用右手抓住母兔耳朵以及颈部皮肤,左手托起臀部,把母兔阴部在公兔头部晃几次以挑逗公兔,由于母兔腺体气味刺激作用,公兔很快就进入兴奋状态,此时就可进行配种。操作人员左手中指和食指要夹紧母兔尾尖部兔毛,紧贴后臀把兔尾向上拉起,左胳膊挡住母兔的左侧,右手用手掌托起母兔的腹中后部,用手指分开两后肢,并使后躯向上抬起,使其两后肢虚空。由于母兔后臀向上略抬起,露出生殖孔,公兔就会本能地爬跨母兔,交配行为一般仅需十几秒种,甚至几秒钟就可完成。操作人员左手最好戴手套,左胳膊不能裸露,以防被公兔的前爪抓伤。

②多次配种。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法一般进行3次配种操作,第一次在第一天傍晚,第二次在第二天早晨,第三次在第二次配种后5小时左右。当然也可进行第四次配种,产仔数会进一步增加。家兔是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在空怀期无论发情与否,只要有足够的性刺激,一般10~12小时就会排卵。第一次配种,是给家兔一个交配的刺激,可以刺激其排卵,能达到促进母兔发情和排卵的效果。第二次交配是在发情和排卵的基础上实现受精或进一步刺激。第三次交配,则是为了提高产仔数。据谷子林老师研究/,家兔交配次数在4次以内,每增加1次交配,可提高受胎率3~5个百分点,增加产仔数0.5个左右。根据笔者观察,采取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技术,若公、母獭兔交配3次,产仔数一般在8个以上。

2.操作要求

①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待配母兔、确定公母兔配对等。根据生产经验,母兔只要精神状况良好、健康无疾病、膘情适中即可,无需检查是否发情(当然母兔发情了更好)。

②配种时间。一般在日出、日落前后的1小时内,此时母兔与公兔的活动较强,配种操作较容易,速度快,成功率高。

③母兔保定。不需其他工具,徒手操作即可。保定的目标是使母兔后臀抬起,露出生殖孔,但不能影响公兔交配。

④配种记录。要将配种日期,公母兔编号等及时记录在案,以备查看。

⑤定时摸胎。配种后的8~10天进行摸胎。如果没有怀胎,再进行补配。

3.技术特点

①效果可见。公兔爬跨交配后咕叫一声,身体侧向一旁,并用后肢踏地板,表明交配完成。此时要轻拍母兔后臀部,促其后躯收缩,防止精液倒流。把母兔肚皮朝上,见到其阴部有精液残留,即表明配种成功。

②操作可控。人工强制多次配种能人为控制配种次数,按要求进行公母配对,可完全按养殖场的生产计划安排和需要配种繁殖。

③节省公兔体力。在操作中,公兔爬跨母兔后就人为抬高母兔臀部、举尾迎合,公兔很快就会弓身射精,因此公兔只做交配动作,能节省大量体力,提高其利用率。

④配种成功率高。实践证明,采用人工强制多次配种健康兔群的受胎率在90%左右。

⑤窝产仔数多。由于采取多次配种,母兔产仔数有明显提高,如獭兔窝产仔数在8只以上,多的达到12~13只。

⑥易学易懂。本方法一般人员就能很快学会,如操作熟练,一般1次配种时间仅需1分钟左右,很适合各种规模养殖场使用。

⑦免检发情。不必检查母兔是否发情,也不必等待母兔发情,省去一项繁琐操作。家兔是诱发、刺激排卵的动物,在交配的刺激下,大约经过10~12小时便会排卵。

人工强制多次配种是对所有繁殖母兔(包括久不发情或发情拒配的母兔)都适用的配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有计划地选种选配,避免近亲繁殖,合理安排公兔的配种次数,延长公兔使用年限,提高家兔的健康水平。由于配种率高,还可省去兔场的摸胎程序。推广使用本方法,可提高兔场的繁殖效果和生产综合水平。

(作者联系地址:刘杰涛河北省辛集市华辛饲料有限公司邮编:052360;位曼河北省辛集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邮编:052360;范玉清河北省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邮编:051530)

珍珠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为了提高珍珠鸡的种用价值,降低种公珍珠鸡的饲养量和饲料支出,克服季节性繁殖的局限和提高受精率,人工授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珍珠鸡的人工授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

珍珠鸡初入笼中时要放些它爱吃的饲料,如青绿菜叶等;饲养人员态度切忌粗暴,要经常与珍珠鸡接触,并抚摸它,使它不感到惊吓,这样它在短时间即能适应笼内生活。待种公鸡30至32周龄和母鸡开始产蛋后,即可进行人工授精。

2.采精

对种公鸡采精要进行专门训练,训练时要专人负责,操作要轻,迅速而准确,切忌用力过大,以免造成生殖器官的损伤而影响受精率。要备好包括集精杯、试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输精滴管和消毒的酒精及生理盐水等物品。常用按摩采精方法,珍珠鸡野性大,易撞窜,采精时要把公珍珠鸡固定好。做法是:一人两手分别握住珍珠鸡的大腿,头朝后,把身躯夹在左肘与左腰间,珍珠鸡的两腿呈自然放开式。两手一定要与左肘、左腰配合好,用力适度,既不让其飞跑,也不过分使力。公珍珠鸡的精液量少,其生殖器向下向内弯曲,而且经常排粪,采精时一定要多加小心,防止精液污染。负责采精者一人右手拿集精管,集精管下部夹在右手的中指与无名指间,上部由食指与大拇指夹住,不收集精液时,大拇指可堵住集精管口,防止灰尘、粪便污染。此外右手的食指与中指间夹一块脱脂棉,随时擦拭生殖器上的粪便脏物。另外公珍珠鸡每周要做2次按摩采精,以便获得质量和数量最佳的精液。而后用左手轻轻地有节奏地按摩公珍珠鸡后背部及尾部的羽毛三四次,公珍珠鸡便会尾巴上翘,伸出生殖器,采精者立即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在生殖器的根部,轻轻使劲,便会有精液流出,此时立即用右手的集精管收集精液。每只种公鸡的采精时间为10~20分钟,1次采精液0.08~0.1毫升,采收的精液要装入容器内保存。每只种公鸡可以5天采精1次,精子平均密度为每毫升60亿~70亿。为了确保精液的质量,采收的精液要进行1次镜检鉴定,即用吸管吸取1滴精液置于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载玻片,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其活力、密度和质量。把从每只珍珠鸡所采的精液混在一起,成为混合精液。

3.输精

当母珍珠鸡群产蛋率达到20%以上时,就可以对开始产蛋的母珍珠鸡进行输精。输精一般采用泄殖腔外翻法,其技术要求如下:操作过程抓鸡者左手握住双翅根部,将尾部抬起,右手拇指放在尾根下和肛门上部之间,其余四指放在肛门下后腹柔软部并稍用力下压即可翻开泄殖腔。输卵管开口位于泄殖腔内左侧。也可以左手抓住母鸡的双腿使其头朝下、背朝前,右手拇指置于肛门下方,其余四指放在肛门上方并压住尾根,拇指稍用力即可翻开泄殖腔。输精时间通常要求在下午2点后开始进行,此时绝大多数的珍珠鸡已产过蛋。因为其腹内有硬壳蛋时输精的效果不好。输精量用胶头滴管吸取0.025~0.03毫升的精液(挤出后为1滴),将滴管插入输卵管开口内约1.5厘米深处,之后挤压胶头将精液挤出,拔出滴管后放松对胶头的压力。输精用的精液质量要好,污染的精液不能使用。精液采出后若未经有效处理或只用生理盐水按1:(0.5~1)稀释,需要在30分钟内输完,超过30分钟精液质量会明显下降。因此,生产中每采10~20只公鸡精液就应立即进行输精,输完后再采。每5天输精1次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间隔超过7天则会降低种蛋受精率,短于4天也不会使受精率提高。注意:输精卫生用具应蒸煮消毒。翻开泄殖腔,若遇到母珍珠鸡排粪,应用棉花将粪擦去再输。每输1只鸡后应用棉球将滴管擦净1次,每输30只鸡应更换一个滴管。发现拉稀、泄殖腔或输卵管有炎症、精神状态不好的鸡要及时隔离。避免母珍珠鸡损伤,在从笼中抓、放鸡时不能硬拉硬塞,以免挂伤或挫伤。按压腹部时用力不能太大,以免损伤内脏。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局张少东王艳艳邮编:251900)

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在水蛭养殖生产中,人工育苗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只有掌握水蛭人工育苗技术,大量地繁殖后代,有足够的苗投入池中,才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蛭的来源

1.野外捕捞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从天然水域捕捞成蛭作为种蛭。我国北纬32°~38°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湖畔以及温暖湿润的草丛处均有野生水蛭,可采用人工直接捕捞与引诱捕捞两种方法获得种蛭。

2..从养殖单位购买

购种季节。水蛭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产卵1次。人工育苗所需的种蛭必须在春季采购,育出的苗正好与养殖生产需要蛭苗衔接上。人工水蛭养殖首批放苗时间在5月中下旬,春季育出的蛭苗放养后,到10月上中旬可收获加工成干品。春季温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比较好控制,水蛭的饵料也易获得。

购种最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春季购种最佳时间段是3月底至4月,超过了5月1日,购回的种蛭就会少产1个卵茧。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缩短暂养时间,购蛭种的最佳时间应在4月15日前。

二、种蛭的挑选

种蛭可从成年水蛭中挑选,种龄在2年以上,且种龄一致、体重15~20克/条;以活泼健壮、体躯饱满、体表光滑、有弹性的个体为佳,即放在手心里或用手指触碰会立即缩成团。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在繁殖季节,水蛭身体前部雌雄生殖孔间都有明显隆起的生殖带,繁殖以后生殖带消失,所以进种时要特别注意,以免误进已繁殖或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三、种蛭的运输

1.运输方法

目前种蛭运输方法有干运法和湿运法。

干运法。此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装袋运。将种蛭装入80目尼龙筛绢网袋中(规格为30厘米×40厘米),每袋装5公斤,扎紧袋口,然后放入比袋稍大、两端留有通气孔的塑料泡沫箱中,箱底放少量水草或少量水以保持箱内湿润。连续运输24小时内到达,成活率可达100%。二是塑料泡沫箱运。把水蛭直接放入塑料泡沫箱中,留1/3空间,箱上口均匀地涂抹一圈(宽3厘米)的牙膏,防止水蛭逃跑。最后盖上箱盖,用胶带封好箱口,箱盖上留多个小孔以通气。

湿运法。在塑料圆桶中放少量水,水深1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的桶可装5公斤左右,桶口加盖盖紧扎实,在盖上钻多个小孔以通气。如无盖子,可用80目筛绢网布封口,再用粗橡皮筋扎紧网布以防水蛭逃离。

2..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种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运输时间在3小时以上,每3小时要向容器中冲水1次,以保持水蛭皮肤的湿润。途中要检查有无水蛭爬出,如发现有缝隙要及时修整。如果运输距离较近,2小时内可到达目的地的,装运可因陋就简。

四、种蛭的暂养

1.暂养池(箱)的选择

购买或自然水域捕捞的种蛭运到后必须放入单独的暂养池中饲养,暂养池可用旧水泥池,也可用落地网箱(50~60目)或浮动网箱(50~60目)。种蛭入池暂养前7天,对暂养池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清池消毒,待消毒药剂毒性消失后才可进蛭种。

2..种蛭的消毒与放养

种蛭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感染疾病,造成养殖失败。种蛭消毒常采用药浴法,在大塑料方桶(容量为100~150升)中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5~10分钟(水温15~25℃)或用3%~5%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然后放入暂养池(网箱)中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5~3.0公斤/米2。

3.暂养期的管理

(1)暂养早期的管理。暂养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进池时间的早晚。如果种蛭进池早,则暂养时间就长;相反进池时间迟,则暂养时间就短。不过暂养结束时间最迟不可超过4月30日。种蛭进暂养池后,要连续仔细观察4~5天,如水蛭无死亡,也未出现厌食、发蔫、体色变暗、失去光泽和弹性等现象,确认无病后便可转入正常的饲养阶段。

(2)日常饲养管理。水蛭在暂养期间主要完成交配。各地水蛭交配时间不一致,在长江流域水蛭交配时间开始于3月中下旬,华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水蛭交配期能量消耗较大,吸食较旺盛,因此暂养期必须经常投喂螺蛳,一般每周50公斤水蛭投喂螺蛳5~6公斤。此期防病工作也不可忽视,每隔7~10天用0.2%食盐溶液或0.8~2.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次。发现患病水蛭要立即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4.产卵茧床的准备

产卵茧床条件。产卵茧床必须是比较松软的土壤,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35%~40%(即用手一捏可成块,轻轻晃动可散开)。

产卵茧床种类。目前各地采用的产卵茧床主要有4种:一是水泥养成池产卵茧床。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适的土壤,堆高25~3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产卵茧床雨天要防雨,晴天要遮阳,干燥时要洒水,保持要求的湿度。二是露天畦式产卵茧床。可在水稻田里建造产卵茧床,先把土壤翻松、整平,再筑畦。畦高50~60厘米、宽120厘米,畦与畦间开排水沟,沟宽60~70厘米、深50~60厘米。沟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不能忽高忽低,始终让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不管晴天还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盖稻草,以遮阳或防止雨水冲洗,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三是旧鱼池棚畦式产卵茧床。旧鱼池经修补漏洞、清洗消毒后,即可建造产卵茧床。如3米宽的旧鱼池,可建畦2条(畦宽120厘米、高35厘米),排水沟3条(沟宽20厘米,长不限)。投放种蛭前进水10厘米深。排水口插上弯头以调节沟中水位。如畦土温度低可覆盖稻草保温。四是露天落地网箱畦式产卵茧床。闲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畦与畦间距30厘米,每畦宽120厘米,畦与畦间挖沟,沟宽2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畦必须整平,每畦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宽1.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网片制作,防逃网紧贴畦四周,网片下埋40厘米,与畦底成“L”形,上方向内折成直角作为防逃檐,檐宽20厘米,防逃网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田畦四周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并用铅丝捆扎以固定防逃网。畦面要覆盖稻草。

五、蛭种的投放

1.投种时间

水蛭属卵生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卵茧,此时平均温度为20℃,浙江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因此,当暂养池水温上升到18℃时,必须把种蛭捕起移入产卵茧床,转移过迟会降低卵茧产量。

2..投种方法与要求

投种时产卵床沟中要蓄水,蓄水量以产卵茧床露出水面25~30厘米为宜。放养时把种蛭放到产卵床上四周阴凉潮湿的地方,让其自行爬入水沟里。每平方米产卵茧床投放种蛭2.0~2.5公斤。

3.种蛭的管理

投饵。为了使种蛭产卵茧时有足够的能量,要在产卵茧床沟中投些螺蛳以供其食用。

定时测量产卵茧床泥温。为了掌握收集卵茧时间,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2时各测量1次泥温,并做好记录。

观察产卵茧床的土壤含水量。如土壤干燥,要及时喷洒适量的水。若是室外产卵茧床暴雨淹没畦面,应在3天内排除多余的雨水,否则茧内幼体会窒息死亡。

保持产卵茧床周围环境安静。产卵期间,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水蛭筑茧,否则会出现空茧。孵化期间,更不能在产卵茧床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坚持巡视产卵茧床。产卵茧后的水蛭有时会爬到产卵茧床边缘,体质差的水蛭会发生死亡,要及时收集起来加工;对不健康的水蛭,要集中暂养;对于很活泼的水蛭,应放回产卵茧床,让其钻入泥土中继续产卵茧。如果产卵茧床是水泥地面,两产卵茧床之间的畦沟应有积水,这样从泥中爬出的水蛭不会干燥而死,也不会影响产卵茧床的湿度。

4.产卵茧的过程

种蛭进入产卵茧床后,会慢慢钻入松软潮湿的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一斜行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1厘米左右,长5~6厘米,且有2~4个分叉道。水蛭前端朝上吸在穴道中,环节部分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形成泡沫状物体。然后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构成一层卵茧壁。卵自雌性生殖孔排出,落在茧壁和蛭体之间的空腔内,再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接着慢慢向后蠕动退出,同时由前吸盘腺体分泌液体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亲蛭从产卵茧到退出茧,约需30分钟。1条种蛭至少产茧1个,也有的产茧2~3个,最多的产茧4个。卵茧为椭圆形,呈海绵状,第一个产的茧大,最后产的茧小,大小为(22~33)毫米×(15~24)毫米,每个卵茧重1.1~1.7克。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颜色由刚产出时的白色泡沫球状,逐渐转变成粉红色,接着又变成紫色,最后随着茧壁慢慢变硬,形成木头色的蜂窝状球体。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茧过程共经历7天左右。

六、水蛭卵茧的孵化

1.收集卵茧

由于每条种蛭产茧、产卵不同步,所以不能马上收集卵茧。第一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20天左右,第二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30天左右。收集卵茧操作要小心、仔细,不要损坏卵茧。用铁锹从产卵茧床底部逐一有序地把泥翻起,从泥中拣出卵茧,小心地放入容器中待孵化。

2..水蛭卵茧室内人工孵化

在专用的孵化室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创造最佳的孵化环境,同时避免天敌的侵袭,使水蛭的孵化率大大提高。

孵化土准备。孵化土是水蛭卵茧人工孵化的关键材料,卵茧在进箱孵化前要准备好。但是孵化土准备工作也不要太早,土壤长时间的储存会发霉变质,一般在卵茧孵化前7天准备好即可。孵化土要经过消毒处理,不然卵茧孵化率很低。孵化土消毒处理工艺:将从稻田挖取的土壤经过蒸煮处理或用化学药品消毒晒干至发白用米筛筛选细粒储存待用。储存时袋口不要封闭。

孵化容器。塑料桶、塑料泡沫箱等都可作为孵化用具,清洗干净后在日光下晒干待用。

卵茧入箱。卵茧入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卵茧。将从产卵茧床土中取出的卵茧进行适当挑选,剔除破茧,再按照大小、老嫩分开进箱。二是排卵茧。孵化箱底部先铺一层孵化土,厚度为1.0~1.5厘米,然后将卵茧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摆放在孵化土上,摆放好后其上再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孵化土,孵化土上再盖一层保湿纯棉纱布或棉布等,以保持孵化土湿度在30%~40%。也有人提倡卵茧上不盖孵化土,勤洒水即可。为防止幼蛭逃跑,在孵化容器上加盖一层60目的尼龙筛绢网,最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以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一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蛭。由于幼蛭孵出时间有早有晚,为了防止孵出的幼蛭逃跑,在塑料泡沫箱下面用塑料薄膜围设1个小池,池内蓄适量的水,并在水面放一些竹片或木棒等,供幼蛭爬到上面栖息。养殖规模小的单位也可用较大的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代替塑料薄膜围成的水池。

3.注意事项

经常观察孵化土干燥程度。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土湿度要控制在30%~40%,孵化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如果发现箱内孵化土含水量降低,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以达到所要求的孵化湿度。必要时可直接往棉布上面喷雾,但要防止喷洒过湿。

注意孵化室的温度。室内自然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室温过高要打开门或窗户通风,室温过低要紧闭门窗。

不要随意搬迁孵化箱。搬迁不当会损坏卵茧,造成卵茧内的幼体窒息而死。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1)繁殖池的建造:,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体重2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结束后,把卵挖出来人工孵化,种即可收取捕捉加工,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小螺狮的内脏,随着幼体的长大吃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一例生猪强制免疫引起应激反应的思考


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生猪强制免疫的疫病,也是基层畜牧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了使养猪场无疫病发生,健康养猪,需要控制好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猪病,做好猪场消毒、管理、接种疫苗、完善饲养管理制度,以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工作人员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可以促进猪业的快速发展避免疫病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生猪强制免疫引起应激反应的思考。

1、发病情况及处置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均张村养殖户张某饲养26头体重在25kg左右商品猪和2头母猪,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生猪养殖。2016年10月19日下午2点左右,村防疫专业队刘某等3人到张某家进行秋季集中口蹄疫强制免疫,畜主张某没让刘某等人对其饲养的生猪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而是要求刘某把口蹄疫疫苗足量发放给他,由他本人进行免疫注射,由于相互间比较熟知,还有为了赶防疫进度,刘某等人没有多想就把疫苗留下后离开。因为畜主张某担心刘某等防疫人员刚从其他养殖场(户)防疫回来,又没进行消毒,害怕引来疫情。下午3点左右畜主张某对26头生猪分别注射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每头2mL,耳根后肌肉注射,2头母猪怀孕后期未注射疫苗。晚上7点左右,畜主张某发现26头生猪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打颤,有的倒地抽搐,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肌体上有青紫斑块,伴有流涎、发抖、四肢站立不稳、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畜主电话紧急联系村防员刘某,刘某等人接到电话后携带应急药品和器械立即赶往张某家进行紧急抢救,给发病猪每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应激反应严重者,每头静注地塞米松1mg,0.5h后再注射1次。经过紧急救治,仍有2头体重弱小者因应激反应强烈死亡,其余24头3天后恢复正常。

2、原因分析

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接种前,防疫人员没有对生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工作责任心不强,防疫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

现场调查,该畜主近几天心情较差,疏于生猪养殖管理,同时其养殖条件、卫生状况一般,还有近两天天气变化较大,也是造成应激反应的原因之一。

疫苗的质量效果受多个因素影响较大。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到养殖户使用,中间环节过多过繁,存在着疫苗运输、保管等多个链条有效衔接问题,还有乡村防疫人员对疫苗使用管理重视不够,随意性强等。

本次出现26头应激反应的生猪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有力,处置得当,解除了症状,2头生猪死亡是因为体质较差。

目前普遍存在着村防疫员只对散养户饲养的畜禽实施强制免疫,而对规模养殖场(户)发放给疫苗,由业主自行免疫,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出现不良结果,责任不清。

3、思考

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实施强制免疫是国家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基层防疫人员肩负着重要职责,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上和技术上不断学习提高,严格执行防疫操作技术规程,做到思想过硬,认识清晰,业务精细,牢记动物防疫的重要职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防疫过程中,防疫人员应对生猪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细致观察,并询问畜主相关情况,确保生猪健康后,方可进行注射。疫苗注射后,也必须现场观察5~10min,一切正常后方可离开,若发现异常,马上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注重消毒,坚持一畜一针头,来往场(户)之间防疫人员自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防疫过程中,防疫人员为加快免疫进度,有时会贪黑或“省时”进行免疫接种,而贪黑或“省时”工作对生猪健康状况鉴定,免疫剂量的准确度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无特殊情况禁止贪黑或“省时”免疫接种。

强化疫苗管理。疫苗管理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从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发放、使用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监管,让管理严格化、规范化,对养殖场(户)进行有效防疫监督,避免差错。同时村防疫员在免疫注射后,要及时填写免疫档案,以备事后查对,追踪朔源。

建立责任制。县畜牧局要与村防疫员签订年度工作责任制,明确其工作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聘用,报酬补贴挂钩,并计入个人档案。

美蛙人工养殖技术


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也是一种优良水产品种。具有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特点。由于其具有多种优点现已被人们大量养殖。应用前景广阔。2012年,笔者参与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联系户美蛙养殖的实际效益显著,1 333.33 m2 蛙池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成蛙3 t,规格达到250--400 只;美蛙销售收入6.0万元;蝌蚪收入1-5万元;幼蛙收入2.3万元:合计收入9.8万元。种蛙成本0.2万元,饲料成本2.5万元.电费、药物等费用0-2万元,劳力0.8万元,蛙池建设折旧0-3万元,其他0.5万元,合计费用4.5万元,养殖利润5.3万元,平均产量22.5 t/hm .平均利润39万元/hm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美蛙人工养殖技术非常适合农户养殖,且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当地推广。现将美蛙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场地条件及蛙池建设

要求养殖场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围无工业、农业废水污染,无传染病源,进排水方便。

蛙池开挖成长方形,南北宽2 m,东西长10 m,四周有宽1 m的池堤,总面积1 333.33 m2,建养殖池20口,池塘淤泥厚10~20cm。每个养殖池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深保持在3050 cm。池塘的溶解氧在4 mg/L以上,化学耗氧量为2 mg/L以下,pH值为6.8~7.5。每个养殖池四周用尼龙网做高1 m的墙,下端埋入土中20 em,顶部遮盖遮阳网,既可用于遮挡阳光又可防止鸟类叼吃或啄伤美蛙,以保护美蛙不受敌害和防止其逃跑。亲蛙池:面积l0~25 m ,水深30~ 50 gm,亲蛙雌雄放养比例为1:1,1 m 放养2~3对。孵化池:面积3-6 m ,水深40~60 cm,1 m2放养2个卯团。蝌蚪池:面积1O~20 m ,水深5070 cm。成蛙池:面积20~40 m ,水深为 40~60 cm。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面积自行而定。养殖前用生石灰消毒,在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水面的1/3.池堤上种植黄豆、豌豆等农作物,既可供美蛙栖息,又可招来昆虫为美蛙提供更多动物性蛋白。各池均应具备独立的排灌系统,配备专门的工具,要勤消毒,避免因养殖用水或工具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进出水口用沙网封好。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蛙池。

2 蛙种选择与饲养

在蛙种选择上要求非常仔细,一定要挑选具有美蛙典型特征的蛙种,同时要具备健康、发育良好、无病害、无损伤、食欲旺盛、性成熟等条件,蛙种的单只体重应大于300 g,宜选择1~3龄的青壮年蛙。雄蛙应选择咽喉处黄斑明显、呜叫声大的个体;雌蛙应选择腹部膨大的、有卯粒滚动的个体 。

建造专门的养殖池来进行种蛙的精养。种蛙的饲料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蛋氨酸含量高的饵料,一般动物性成分占饵料的60%以上。每年的秋季要适当加大给种蛙的饵料投喂量,可以使种蛙积累大量的脂肪,以保证其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天繁殖。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的投饵数量和质量也应及时调整.以保证种蛙的快速生长。在雌蛙产卵前,应在其日常的饵料中加入一些营养成分,如5%的肉骨粉、4%的蛋氨酸、2%的牛皋丸粉等,以增加雌蛙的产卵量。

3 幼蛙繁殖

美蛙的繁殖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9月.其中产卵量最大的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美蛙在每年的春、秋2 季均产卵.产卯时间一般在4:006:00,此时养殖户应经常巡池。在亲蛙产卵后40 rain内应捞起所产卵团至孵化池内进行孵化.3~4 d即可孵化成蝌蚪,但此时不能直接将蝌蚪放养,一定要等到蝌蚪的卯黄囊消失、能够主动摄食后才可以捞起蝌蚪至蝌蚪池中放养。蝌蚪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因此应选择营养成分丰富的饵料来饲养蝌蚪,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宜,同时还应加人多种微量元素。当蝌蚪慢慢长大时,应逐渐降低其饲养密度,以使蝌蚪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蝌蚪孵化成幼蛙需75 d左右。

4 幼蛙饲养与管理

幼蛙经过变态后,放养密度应改为80~100只,m ,饵料也要进行改变,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按照100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g标准确定。当幼蛙长至50 g,即可继续降低饲养密度,降低为60只,m2,全部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保证美蛙将全价饲料当作活饵料来食用,可制作一个水深20 em的饲料台,在其中放入美蛙、活鱼、死饵等,靠美蛙、活鱼的活动带动死饵,使死饵看起来像活饵,吸引美蛙进食,以此培训美蛙吞食死饵,一般驯化时间为1个月左右。当美蛙的规格达到150 g以上时,饲养密度应降低至30-40只/m2,同时喂食含粗蛋自、精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饵料,每天16:00-17:00投喂1次,此外,还应在每天18:0023:00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补充美蛙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当美蛙的规格达到300~500 gH,-j-即可进行捕捞销售。

5 越冬管理

当秋季水温降低至10 度时,美蛙就开始停止摄食,水温降低至5-6 cC时即进入冬眠。为了保证美蛙能够安全越冬,在其进入冬眠前15 d,应适时降低养殖池的水位,促进美蛙进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越冬水位以0.5~1.0 m较适宜.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设备与场地

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

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

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

1.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为宜。

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

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

2.亲参的选择

最好选择池养刺参,因为它发育较同步,比较肥满。首先皮肤无损伤,未排脏,其次个体大小在250~350克之间,性腺占体重15%以上,体壁占体重50%以上。每1000立方米育苗水体需400~500头,每头雌参怀卵量大约在300万~500万粒。

亲参刚捕上时放在长盆里,一般短时间内呈椭圆型或鞋底型,则雌性占大多数,如呈长型,雄性占大多数。多选择椭圆型或鞋底型,这样较符合育苗要求。

3.亲参的运输

一般采用湿法运输较好,在早上4点钟左右气温低、水温低、交通通畅时运回。具体方法:用塑料大桶每只50~70升,取原养殖池海水装满,每桶放入事先准备奸的冰冻矿泉水一瓶,每桶装25~35只亲参加盖盖严,湿法运输10~12小时内很少有亲参排脏个体。

4.蓄养与管理:刺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产的卵。

5.人工促熟培育:通过人工升温促熟培育可使亲参提早产卵20天~30天。这样,一方面可在当年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一方面由于可提早采卵,不仅可以应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还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桡足类、海蟑螂幼体)的危害。

亲参升温促熟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当温度升至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因为这是亲参摄食最旺盛的时候,刺参又有夏眠的习性,所以温度不宜升得过高。在产卵前7天左右才可将温度升至16℃~18℃。在整个促熟过程中,可投喂配合饵料8406。

三、获卵与授精

1.充分成熟的亲参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此期间室内如蓄养亲参500头左右,可自然产卵20批~30批之多,总产卵量高达四五亿粒,完全可满足育苗的需要。

有时为了集中采卵,也需进行人工诱导刺激,其方法是:将经挑选的亲参阴干30分钟至1小时,然后再用流水缓慢冲流40分钟~50分钟。经刺激的亲参放入事先升温3℃~5℃的海水中。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多在傍晚5时左右进行,经刺激的亲参,多于晚8时~10时开始非常活跃,并爬于近水面的池壁。产卵、排精前,其头部多左右摇摆。通常,雄性个体先排精,这也是对雌性个体的一种刺激,接着雌性个体排卵。精、卵均从其头前背部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呈橘红色细线。精、卵排出后渐渐在水中逸散开。有时,经刺激的亲参当日不产卵排精,而在刺激后的第二、三天夜间产卵排精,应密切注意。



由于亲参在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在其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因此要将排精过多的雄性个体及时拣出放于它池。

精、卵产出后即在水中受精。试验证明,过多的精子并不影响卵的正常受精及发育,只是在高温时,如不及时洗卵,过多的精子会败坏水质,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此外,在水池育苗时,卵的收容密度应控制在10个/毫升以下,以免受精卵过分沉积于池底而造成缺氧。

2.产卵后处置措施

(1)用水要求。培育用水经一级沉淀池、砂滤池过滤,再经过管道经1000目过滤袋入池。浑浊度应在50~100毫克/升,刚EDTA钠盐3克/立方米络合重金属,盐度27~32,水温一般17~20℃。投入抗菌药2克/立方米,如土霉素、青链霉素合剂等。

(2)亲参产卵前反应活跃,一般在晚上8~9点。雄参先排精,约0.5~1小时后雌参受精液刺激开始产卵。此时将雄参挑出,放入另外一池待售。产卵池一般水深在0.7米左右,待产完后,将全部亲参移到另一池培育,将有卵池水加至1.4米,此时应微量充气增氧和人工打耙,打耙每半小时一次。打耙的作用是使受精卵均匀分布,防上亡局部缺氧,造成受精卵死亡和孵出的幼体质量差,使受精卵发育时溶解氧充足。

(3)第二天早上对受精卵进行定量,孵化密度宜小不宜大,一般在8~10个/毫升为宜。若密度过大,需要分池,方法是用虹吸管将池水吸入周边池,此时应将水体上下充分搅动,使卵分池均匀。

刺参经历几个幼体发育期之后,才能发育至稚参,大约需经历11~13天,及时定时镜检,每池每天至少一次,了解摄食发育生长情况,小耳体长450~600微米,中耳600~800微米,大耳800~1000微米,每天平均增长50微米都属正常。

蜂王人工授精技术


蜂王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借助器械给蜂王进行人工配种的技术,运用此项技术不但可以准确无误地使处女王和选定的雄蜂交配,而且还可进行在自然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交配行为,如母子回交、父女回交、单雄授精等。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广泛用于原种保纯繁育,培育近交系,杂交制种以及品种的提纯复壮等方面。

一、雄蜂和处女王的选择

雄蜂的质量关系着授精后蜂王的质量,与发育充分,体质健壮,无病害等优质雄蜂受精后,蜂王不但开产的时间早,而且产卵旺盛,维持正常产卵的时间也长。捕捉雄蜂的时间最好在中午12时之后至15时之前,在蜂群的巢门口选参加婚飞归巢的雄蜂。性成熟的雄蜂行动敏捷,进巢迅速,因此,须在巢门口设置隔雄栅等障碍,才易于捕捉,凡腹部坚实又较小的,多数是性成熟雄蜂。腹部松软的,较大的,多未成熟。婚飞归巢的雄蜂兴奋度较高,捕捉时若指力过大或受到压挤,其体内阳茎则立即外翻并射精,所以要注意轻拿轻放。

授精前要对处女王进行选择,一般是以个体大,腹部硕长,行动稳健活泼的处女王为佳。适宜处女王授精最佳时期为10~13日龄,也就是说处女王出房后10~13日。如果授精过早,由于处女王未到性成熟期,虽然已经授精,但精子转移到蜂王贮精囊的速度较慢,精液在蜂王输卵管内滞留时间较长,授精蜂王迟迟不能产卵,有的精液在蜂王输卵管内变质导致蜂王死亡。若授精过晚,处女王在核群及框式王笼内时间过长,影响核群及框式王笼的使用效率。

二、仪器设备及消毒灭菌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有实验台、药品柜、蒸馏水器、体视显微镜(工作距离100毫米左右)、生物显微镜(1600)、蜂王人工授精仪、微量注射器、高压灭菌锅、雄蜂笼、酒精灯、电炉、二氧化碳钢瓶、胶管、常用玻璃器皿、注射器及日常用品。

实验室地面用5%来苏儿喷洒消毒;实验室空间则用紫外线灯灭菌15分钟。实验台面用75%酒精擦拭。耐高温的授精器械和附件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5~20分钟,不耐高温的器械用75%的酒精擦拭或灌洗灭菌。塑料注射针头等用酒精消毒灭菌后,再用无菌蒸馏水加压冲洗5~6遍。

三、采集雄蜂精液及注意事项

采集雄蜂精液前先强迫排精。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在飞翔笼中捉出飞翔有力,腹部较坚实的雄蜂,通过手向腹部尾端施加压力,使腹腔的血淋巴挤压内阳茎,迫使阳茎渐次外翻。当阳茎球末端冒出淡黄褐色精液时,停止挤压。在加压时用力要稳妥,切勿操之过急,如用力过大,容易导致精液飞溅或阳茎球破裂。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外翻的阳茎球及精液接触到雄蜂体表面及操作者的手指,以及造成污染。随即用微量采精器采集球面上的精液。首先将采精器吸入一小段空气,使稀释液与精液有气泡相隔,以免精液混入大量稀释液。但吸入的气泡不能太大,如果吸入空气较大,在采集精液或以后授精过程中受到阻力时;空气会膨胀和压缩变形,给采集精液或授精带来不便,采集精液时,针尖要贴紧精液的表面,但又不能过深,以免将黏液吸入。

采集完第一只后,再采集下一只雄蜂精液时,将前一只雄蜂精液推出针尖外一少部分,使其与准备采集的精液面相接触,这样既可防止吸入空气,又可减少吸入黏液的机会。一旦发现吸入黏液要尽快排出,哪怕是稀黏液也不可以混入精液吸入针头内。因为黏液不仅会堵塞针头,如注射到蜂王侧输卵管后会凝固而堵塞输卵管,这样不仅影响精子进入贮精囊,而且还会造成蜂王死亡。采集精液结束时,针头内仍然要吸入一段空气,再用稀释液封口,以免针口因精液凝固而堵塞。

四、授精及操作要求

授精要求进针角度合适,部位准确。生殖道无损伤,操作过程无污染,授精量足,操作速度快。

首先把装有处女王的麻醉室固定在授精仪的麻醉室固定夹上,并调节工作距离,同时移动授精仪(或显微镜)使处女王的腹部呈现在视野中央,调节至清晰为止。待处女王通过麻醉进入昏迷状态时,移动授精仪的背、腹钩操纵杆,打开交配腔。这时,将背钩伸到蜂王螫针鞘基部,并让它嵌入基部的三角缝内。背钩嵌入后,再一次调整背、腹钩,把背腹板的距离拉开。此时即可看到交配腔中央靠近螫针鞘基部有一皱褶开口,该开口就是荫道口,移动注射器,排去针头前端的保护液及气泡,继而施动纵向导轨使针尖接近荫道口,将荫道探针插入荫道//致富经//,压住荫道瓣突,使荫道口扩张。再调节纵向导轨使针尖沿着探针的背部徐徐进入荫道,直至中输卵管,取出探针。当进针深度达1.8毫米时,略感到受到阻力后停止进针,然后将针头稍退出一点,开始注射精液。一次性授精通常注射8微升;二次性授精每次各注射4~5微升精液。第一次与第二次授精间隔时间为24~48小时。注精完毕,稍待10~15秒后退出针头,卸下麻醉室,小心退出蜂王,给蜂王作上标记,待苏醒后送回原核群。

五、授精蜂王的管理

授精蜂王的管理,是指授精后至开始产卵这段时间的管理。蜂王人工授精是人工操纵器械完成的,蜂王没有经过婚飞,虽然进行了授精,但是人工授精后的蜂王仍然会飞出巢外进行自然交尾活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蜂王再次自然交尾。目前控制人工授精蜂王出巢再交尾,多数是采取在小核群的巢门口安装隔王珊或脱粉片的方法,控制蜂王飞出巢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7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