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 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感谢阅读《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 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养殖青蛙的病

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以发病急、病羊发热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绵羊最易感染,在冬春季节羊只体况比较弱的时候呈现地方性流行,剖检主要表现咽喉部肿胀,胆囊肿大和纤维素性肺炎。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且只会感染羊,绵羊相比于山羊更容易感染,主要是幼龄羊以及妊娠后期的母羊容易感染。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还能够经由损伤皮肤以及吸血昆虫(如苍蝇、蚊子等)进行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羊。该病的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气候寒冷冬春以及缺草、多风季节容易发生,也就是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由于此时气候过于寒冷,羊的抵抗力会有所降低,再加上饲养条件较差,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该病会对新疫区造成最严重的危害,往往呈现流行性。但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往往会呈现散发性。如果羊群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发生该病后会快速传播,产生较大危害,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羊初期表现出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往往会在清晨对圈舍检查时发现死亡。急性型,病羊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2℃,精神萎靡,弓背垂头,呆立不动;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发生充血,不停流泪,接着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鼻腔有浆液性脓性鼻液流出,且不停流涎;咽喉发生肿胀,咽背且颌下淋巴结都明显肿大,引起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的粪便。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导致阴门发生红肿,往往出现流产。最终因体质衰竭而倒地不起,大部分由于严重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2~3天。亚急性型,病羊体温有所升高,食欲不振;有透明的黏性鼻液流出,经常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拒绝走动,迫使其行走会呈现步态不稳,如同喝醉样.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脏、肾脏、肺脏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呈椭圆形或者球形的革兰氏阳性菌,不会形成芽胞,有些能够形成荚膜,往往单个或者呈双链状排列,有时呈短链状排列,大部分没有鞭毛,无法自行运动。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经过24小时培养,会长出露珠状的无色细小菌落,且菌落周围存在溶血现象。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镜检,会看到呈链状排列但长短不同的细菌。挑取将培养物制成涂片后进行染色镜检,能够发现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的长链球菌。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避免羊群发生链球菌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及时免疫注射链球菌氢化铝甲醛苗。该病主要在春季发生,羊群要选择在入冬之前接种链球菌疫苗,每头用量控制在3mL左右。对于小于3月龄和达到3月龄的羔羊,由于自身具有较差的免疫力,进行首免后经过14~21天还需要再注射1次,增强机体对该病的免疫力。该疫苗需要保存在2~15℃的冷暗处,避免菌苗发生冻结而使其免疫效果减弱或者完全失去作用,且要注意该菌苗有效期为18个月。

应急处理。为了防止该病在羊群中进一步扩散和恶化,需要及时隔离病羊与疑似病羊,防止其他羊只接触,且要严格对饲养场地、羊舍以及各种饲养用具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常选择使用3%的来苏儿和10%的石灰乳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按1:200或者1:300比例稀释的复合酚进行消毒。对于清出羊粪以及其他污物要采取堆积发酵,对于病死羊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

药物治疗。根据病羊的症状情况,主要进行镇痛,消炎、清热、扶正驱邪,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处方一,使用热毒金刚(30%长效)进行治疗,体重为25~40kg的中大羊每次肌肉注射10mL,症状较轻的每天用药1次,症状严重的每天用药2次,体重较小的羊用量要减半,连续使用2~3天,但要注意妊娠母羊慎用或者禁止使用。处方二,使用高热镇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和方法同上。处方三,使用热毒先锋注射液进行治疗,体重为20~30kg的中大羊每次用量为10mL,添加1支160万IU青霉素,混合均匀后肌肉注射,体重超过40kg的病羊用量要增加1倍,而体重较小的病羊用量要减半,症状较轻的每天用药1次,症状严重的每天用药2次,连续使用3天,且妊娠母羊可放心使用该药。处方四,病羊可取10mL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安痛定注射液,1支160万IU青霉素,混合均匀后进行肌肉注射,以上药量适合体重为25~30kg的病羊使用,体重超过50kg的病羊用量要增加1倍,而体重小于20kg的羔羊用量要减半,每天2次,连用2~3天,且妊娠母羊可使用该药。处方五,可使用炎热大败毒散、白龙散、清瘟败毒散、四味穿心莲等处方药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治疗,按0.5%~1%比例添加在饲草料中混饲,连续使用1~5天。如果病羊的口腔发生病变,可使用浓盐水、2%~3%高猛酸钾溶液等对口腔进行冲洗,然后涂抹适量的碘甘油,每天至少用药2次。

羊链球菌病的症状
羊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结膜充血,流泪,后流脓性分泌物;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口流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咽喉、舌肿胀,粪便松软,带粘液或血液;怀孕母羊流产;有的病羊眼睑、嘴唇、颊部、乳房肿胀,临死前呻吟、磨牙、抽搐。急性病例呼吸困难,24小时内死亡。一般情况下2~3天死亡。
病理变化
该病分为败血型和胸型两类。上述病死羊的视图变化是胸型链球菌病所致死亡。胸型的病程1-2周,主要见于小羊羔,病变特征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膜炎。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镜检本菌多呈双球形,呈链状或单个存在,周围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采取病死羊肝、肾、肺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呈双球形并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间或有4~6个短链,偶见个别单球菌。周围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将病料无菌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可见有露滴状细小、灰白色、有光泽、透明湿润、粘稠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明显的β型溶血区,将培养物再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部分长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用马丁肉汤24小时的培养物1毫升皮下或静脉注射于家兔,多于24~28小时死亡,可在其心血和各脏器中分离出细菌。
防治
1、改善放牧管理条件,保暖防风,防冻,防拥挤,防病源传入。
2、定期消灭羊体内外寄生虫。
3、做好羊圈及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羊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内羔羊14~21天后再免疫注射1次。
4、发病后,对病羊和可疑羊要分别隔离治疗,场地、器具等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严格消毒,羊粪及污物等堆积发酵,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5、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肌注10毫升10%的磺胺噻唑,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克灌服,每日2次,连用3天。
6、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或肌注10毫升10%的磺胺噻唑,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克灌服,每日2次,连用3天。
7、高热者每只用30%安乃近3毫升肌肉注射,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给予强心补液,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安钠咖5毫升,维生素C5毫升,地塞米松1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天。
8、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及保暖防风、防冻、防拥挤。定期消灭羊体内外寄生虫。做好羊圈及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应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羊只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内羔羊14~21天后再免疫注射1次。在流行地区给每只健康羊注射抗羊链球菌血清或青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的效果。

扩展阅读

羊黑疫的流行特点 羊黑疫的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羊黑疫也叫做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毒血症,是由于感染B型诺维氏梭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肝实质出现坏死性病灶.通常青年羊和成年羊容易发生该病,羔羊基本不会发生.该病通常在春夏季节发生,具有较大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损害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防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黑疫的流行特点羊黑疫的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诺维氏梭菌是引起羊黑疫的致病菌种,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无法产生硬膜,是一种厌氧菌,在羊体内非常容易繁殖且生成外毒素,从而引起发病。该病通常是2-4岁的绵羊容易发生,山羊和牛也能够感染,且一般是体质状况较好的羊容易发病。另外,该病的发生往往同感染肝片吸虫的紧密相关,即流行有羊肝片吸虫病的潮湿低洼地区,往往会同时流行该病。当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由于虫体在肝内不断移动而导致肝脏被损害,造成肝组织发生坏死,诱使处于隐伏状态的芽孢或者随着肝片吸虫同时侵入的细菌开始在坏死组织内快速繁殖,生成大量的毒素进入到血液循环,引起致命性的毒血症。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羊通常发生急性型,即突然出现发病,呈急性经,大多数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从而无法发现病羊,病程持续时间较短,有些能够持续1-2天。病羊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独自离群,行走不稳,后期四肢无力,只能够卧地不起,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5℃。部分结膜发生充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病羊出现腹痛,有少量泡沫从口角流出,呈俯卧陷入昏睡,临死前没有出现挣扎就发生死亡。部分病羊在晚上表现一切正常,但在第二天清晨在圈舍中僵死。病羊通常在出现发病2h后死亡,最长也只有24h,病死率能够达到100%。病羊较少发生慢性型,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体质瘦弱,腹部积聚大量腹水而明显膨大,明显黄疸,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大部分皮下静脉发生高度充血,胆囊发生肿大,里面含有大量的黑绿色浓稠胆汁,肝脏边缘钝圆,表面及深部存在界限清晰、大小不等的草黄色或者淡黄色坏死灶,直径一般在4-7cm,病灶周围发生充血而呈红色。胸腔、腹腔内积聚大量的淡红色浆液渗出物。心包明显扩大,里面存在草黄色液体。其他脏器没有发生明显病变。少数病羊的十二脂肠还会发生充血、出血,真胃黏膜存在出血,肾脏表面发生充血,且实质又软又脆。

3、鉴别诊断

炭疽病。任何年龄的羊都能够发生,病羊临床上明显发热,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发生出血,可视黏膜发绀,血凝不全。剖检后可发现脾脏明显肿大。通过细菌学检查,能够发现炭疽杆菌,且具有荚膜。

羊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往往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快速死亡。通过剖检发现病羊真胃发生出血及炎症,幽门部、胃底部黏膜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及坏死点,但其他实质器官都没有发生明显病变。

羊肠毒血症。通常呈散发,初期快速发病,连续发生死亡,接着在一段时间内停止,然后再次连续发生死亡,后期逐渐趋于缓和。一般是小于2岁的羊容易发生,尤其是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绵羊比较容易发病。病羊发生腹泻,排出水样粪便,呈血红色或者黄褐色,由浓稠胶胨状的黄色鼻液从鼻腔流出,死前表现出神经症状。通过剖检发现肾脏发生肿大,且质地较软,类似面团状,将其切开如同污泥样;小肠、胃内含有大量气体,肠道黏膜发生严重的充血、出血,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肠壁呈红色。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羊群可定期在每年8-9月份使用羊黑疫单联苗(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接种.按照瓶签规定的头份,使用时添加适量的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稀释,充分混匀,所有羊都接种1.omL,经过2星期能够形成免疫力,可持续保护1年。如果在接种疫苗经过1个月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定期驱虫。通过避免感染肝片吸虫和加强驱虫、灭螺等,能够有效预防该病。驱虫可选择使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体重皮下注射5-10mgjkg;或者内服阿苯达唑片,按体重使用10-15mgjkg;或者内服吡硅酮片,按体重使用10-35mgjkg。上述各药在第一次使用后经过20天再以相同剂量使用1次,具有更好的驱虫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为增强羊的抵抗力,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增加食盐的喂量,并对妊娠、哺乳母羊加强重视,不允许羊群饮用死水、污水,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及毒草,且气候寒冷时注意避免采食霜冻料草,并适当增加运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羊场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并在周围设置围墙及防护沟。如果外地出现发病,要加强消毒,并严格进行隔离,避免感染疫病。引进羊种必须在非疫区选购,且引入后必须进行隔离饲养,经过30天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将其混入羊群饲养。对于病死羊尸体禁止随意抛弃,要求采取焚烧或者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绵羊、山羊均可发生。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
1.发病特点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发生。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
2.症状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极其相似,症程短促。病程长的病例1-2天。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不振,放牧掉群,呼吸急促,体温41℃左右,昏睡俯卧而死。
3.防治方法病程稍缓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一日2次。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一次50-80毫升,连续用1-2次。
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发病时一般圈至高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 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绵羊最易感染。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下面具体了解一下: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炭疽杆菌是一种大型致病菌,菌体长度为3-8m,宽度为1-1.5m,无法运动,可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芽孢和繁殖体。在自然界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一般当炭疽杆菌在温度适宜(即12-42℃)范围内接触空气就会形成芽胞,且形成芽胞后使用消毒药品较难被杀灭,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活动,只有使用特殊药品才可将其杀死。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以繁殖体形式存在,即处于生长、繁殖状态。

发病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草食动物最容易感染,其中易感性最强的是绵羊、山羊、牛、马,较弱的是水牛、骆驼以及野生草食动物,而猪较少感染。另外,人也普遍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但通常是经常接触动物以及畜产品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发生菌血症时,病菌可经由唾液、尿液、粪便以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到体外,特别是形成芽胞后,可能长时间成为疫源地。羊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食入采食污染病菌的饮水、饲草和饲料。

2、临床症状

病羊都会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昏迷,无法稳定站立,全身痉挛。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临死时天然孔出血。病程稍长的病羊,初期会表现出暂时性的兴奋不安,接着萎靡不振,停止采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其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和尿液。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脾脏制成抹片,经过吉姆萨染色置于10×1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均匀分布且长短不同的炭疽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如同被剪断的铁丝,长的稍微呈弧形弯曲,短的弯曲程度较小或者没有弯曲,且繁殖体还会被染成蓝黑色。另外,病羊脾脏血液内也存在大量病菌,一般染色片的每个视野中都存在60余个杆菌,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繁殖菌体而使其变成暗褐色,往往呈煤焦油样,无法凝固。

分离培养。对于新鲜病料,可直接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中接种,然后进行培养;对于陈旧或者污染的病料,要先制成悬液,在70℃高温下经过30min加热,将非芽胞菌杀死,然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培养,最后对分离到的疑似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形成试验以及串珠试验。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疑似病菌的普通琼脂培养物,接种到每毫升含o.5万IU青霉素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进行24h培养。结果能够长出贫瘠、稀疏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膨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串珠状排列,且菌体中央存在芽胞。

动物接种试验。剖检病羊取2-3g淋巴结,脾脏、肝脏,先将其剪成小块,接着添加少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再添加5-10倍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过滤后取上清液给3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进行腹腔内接种,每只0.2mL,经过18-20h发生死亡,取腹腔渗出液制成涂片,经过染色、镜检,可见与病死羊病料中完全一致的杆菌。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要及时采取强化免疫注射,促使机体抗体水平提高。但要注意处于生产高峰期羊注射疫苗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可从之前每年春秋季节进行2次防疫逐渐改成常年进行防疫。对于疫区或者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易感羊每年都要进行预防免疫接种,一般选择使用无毒炭疽芽胞苗,机体接种14天后能够形成免疫力,可持续保护1年。防疫员必须严格按照防疫法的要求,及时全面的进行防疫免疫。另外,每年还要结合当地畜群炭疽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疫苗免疫期,对临产、新生以及体质瘦弱的羊同时采取每月补针的方式,保证机体的免疫水平都处于较高状态。

应急处理。发病的羊场或者养羊户要立即进行严格封锁,且对疑似病羊采取隔离观察,不允许其他畜禽进出疫区。另外,还要设立禁牧区,即病羊严重污染的草场,可在其四周安装隔离围栏,并定期进行消毒,6个月内不能够用于放牧。此外,病羊污染的畜舍、畜栏以及地面等要进行全面消毒,且规定停止使用2-3年,对于污染病菌的垫料、饲草要及时清理,并采取焚烧处理。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病羊可选择注射抗炭疸血清,首次用量为50mL,经过4h如果体温依旧没有变化时,可再次注射25-30mL。病羊呈亚急性型,可取100万IU青霉素,每天分成2次注射,连用3天。也可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链霉素等,都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混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或者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炭疽血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全群羊都要在饲料内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混饲,连续使用3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病。

羊炭疽病的简介
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
羊发生该病多为最急性或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粘膜蓝紫色。从眼、鼻、口腔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地暗红色或黑色血液,血凝不全。尸僵不全.
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可发现,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出血和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胀。由于对炭疽病尸体严禁剖检,因此特别注意外观症状地综合判断,以免误剖。
(1)羊发病初,可注射抗炭疽血清,第一次注射50毫升,注射后4小时体温不退时,可再注射25—30毫升。
(2)对亚急性病羊,可将青霉素100万单位,一天分为2次注射,连用三天。
(1)发病率高的地区,每年应坚持给肉羊注射五号炭疽芽孢菌苗,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可免疫1年。
(2)对疑似炭疽病的羊,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
(3)对羊尸体应深埋。对污染的垫草、粪便等要烧毁。对污染物可用10%的热碱液、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杀死芽孢。
预防
(1)预防接种。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羊,每年均应用羊2号炭疽芽胞苗皮下注射1ml。
(2)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10%烧碱水或2%漂白粉连续消毒3次,间隔1小时,羊群除去病羊后,全群用抗菌药3天。
治疗
(1)病羊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病程稍缓的病羊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病羊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30-60ml,必要时于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2)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每8小时肌肉注射1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9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