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二次蜕壳期出现青苔怎么办?


在河蟹的第二次蜕壳期,如出现大面积的青苔,对河蟹养殖是很不利的。下面就防治青苔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全池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半月要放干池水,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一般亩用生石灰65~70千克左右,溶水后全池泼洒。
2.加注新水。要经常观察池水,勤换新水,控制池水中有机质含量,但一定切忌用农田含氮较高的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
3.巧用生石灰。在藻体聚集处巧撒生石灰,每平方米掌握150克左右,连续3次,每次间隔3~4天,通过突然改变局部水体的pH值杀灭藻类。养蟹塘口不建议用硫酸铜和专杀药,以防伤害种植的水草。
4.撒施草木灰。在池塘上风处撒施草木灰,以阻断藻体光合作用,在实践中,一般养殖户选用稻草灰,因其重量轻,灰片大而不易下沉,从而延长遮光时间,效果很好。
5.合理施肥。看水质合理施肥,为培养丰富的天然饵料,以避免青苔的再生,保持水质肥而爽,促进水产品正常生长。

相关知识

近期河蟹蜕二壳,死亡加重怎么办?



河蟹一生要经过18到20次蜕壳。蜕壳影响着河蟹的体型重量以及躯体的受损。如果在蜕壳期间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严重时还能引起死亡。最近正当脱二壳时期,好多塘开始出现死亡情况。为了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我对河蟹蜕壳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同时对蜕壳容易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死亡原因分析
1、河蟹的体质差,遇到应激。
2、清塘解毒不彻底,加大水位滩面毒素进入塘中。
3、缺乏微量元素(如钙)。
4、肝胆负担过重。
5、黑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脱壳困难。
6、寄生虫寄生。
7、天敌鸟类等捕食
二、预防与处理
1、高稳维西+黄金多糖,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活力促进生长。
2、解毒灵+水博士,解毒调水稳水三效合一。
3、应激硬壳灵+补钙素,纯离子钙,维生素D促进河蟹更易吸收。
4、生命元+肝肠舒,消除自由基,活化肝胆细胞机能,降解毒素保护肝胆。
5、弧菌天敌,晴雨两用,维持菌相平衡。蜕壳时可用,对河蟹无刺激与毒副作用。

梅雨季是河蟹生长旺季,你需要这份第二次蜕壳、养殖管理、投喂攻略



梅雨季节,长期连续阴雨天气、光照差、气压低,水体常呈现暗缺氧“状态,河蟹便会出现易缺氧吃料不好等现象,许多养殖户朋友便会停料或喂很少饲料,而这对河蟹生长很是不利。梅雨季节时期的水温较为适宜河蟹生长,只要解决缺氧问题和水体环境改良优化工作,就能够正常投喂。
1.梅雨季节时查pH值,若偏低则可以使用碱性底改产品或使用腐殖酸钠颗粒,若pH值偏高则应小剂量多次使用多元有机酸解毒养水保草,并在下雨间隙天气好转时适量使用EM菌、益生乳酸菌类产品,优化改良水体环境。
2.梅雨季节期间应坚持每隔3~5天少量多次交替使用化学分解底改和过氧化底改产品,并配合使用底加氧、颗粒氧等改善池塘底质环境,减少污染等耗氧产生氧债。
3.坚持加大力度开启使用增氧设备,增氧机、管道充气增氧和循环冲水流水的小水泵相结合使用,辐助增氧产品包括过氧化物增氧颗粒、疏水解毒的底加氧颗粒、阳离子活性剂的水剂增氧产品以及弱氧化剂的降解有机耗氧的粉剂产品化水泼浇等多种方式同时配合进行。
4.在下雨间隙或天气转晴时小剂量补充有机碳源和一些厌氧或兼气性的益生菌产品调水养水保草,促进水草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起到增加水草产氧和增加水体有效溶氧的作用。
5.在投喂营养全面优质颗粒饲料的同时,适量添加一些促进消化、抗低氧的产品,包括Vc和复合多种维生素及少量的必须离子营养盐。当然能坚持长期搭配使用经有益发酵的多功能多肽营养发酵料将是不错的举措。
6.在梅雨季节期间,尽量少用或不用杀虫剂、杀藻剂、杀菌消毒剂和一些毒性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也不要使用残渣多、污染耗氧大的肥水产品。
根据本地气候,今年河蟹大致在5月20日前后第二壳的后期脱壳高峰将应时完成,为保障第二壳成功,达到提高成活率和提高其脱壳生长增长幅度,期间我们应该加强做好环境改良和增氧及补充营养成分等工作。
1.河蟹脱壳时,对水体溶氧要求更高,一定要注意加强增氧和辅助增氧工作,以利河蟹顺利脱壳完成和呼吸吸水膨大及快速硬壳。
2.河蟹脱壳,吸水膨大同时也会大量吸入水体不良因子,容易受毒素侵害,我们可以用多元有机酸泼浇平衡pH值、解毒稳水保草。
3.加强底改工作,小剂量重复多次使用改底产品,降解混浊污染和毒素、净化水质,防止底部有机质、腐殖质和残饵、排泄物、代谢废物及动植物老化尸体腐屑等在池塘底部积聚、腐败、酸化、发酵,大量耗氧形成氧债并产生毒素和臭底臭水及引起烂草的发生。
4.做好补钙,补充钙、镁、磷、锌、铁、铜等复合离子盐和复合多种维生素及低聚糖等营养因子,促进软壳蟹的营养吸收和利用所需,以利于脱壳消耗和硬壳吸收。
5.至5月25日前后重复加强多项工作一个程序,以保证脱壳这第二次高峰有足够的保障。同时,脱壳高峰期期间尽量不用杀虫剂、杀藻剂、消毒杀菌剂和抗生素等药物,以免毒性和刺激影响河蟹脱壳生长。期间也尽量不要过于大量地换水、冲水、加水,以及过多的、不适当的割草捞草等操作的干扰。

养殖户如何正确应对河蟹的第二次脱壳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下正值长江流域养殖区的河蟹第二次蜕壳。河蟹蜕壳是其生长阶段必需的生理过程,与蜕壳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较高的水温与较长的光照时数有利于蜕壳激素的分泌。反之,较多的阴雨天气则对河蟹蜕壳不利。五月份恰是天气多变的春夏交季气候,因而如何根据天气调整应对不利因素是第一壳管理的重点。
首先,做好蟹池肥水。有水色的水体保温效果好,水温可高于清瘦水体0.5~2.0℃。另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螺蛳投放可于第二次蜕壳结束后进行,螺蛳出色的净水能力使得池水透明度增加,亦是青苔滋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注意河蟹蜕壳期间的巡塘工作。河蟹在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通过对河蟹旧壳的收集、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河蟹旧壳的厚重与否(河蟹新壳完成前会从老壳的内表皮层吸收钙离子,旧壳较重则预示新壳会发生软壳)、河蟹还可以蜕几壳(第Ⅵ腹节宽度与第4、5节轮间的宽度比例是具有数字经验)以及蜕壳完整度。另外,巡塘者也可以观察具有蜕壳异象的河蟹,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细菌感染。
第三,加强河蟹的饵料管理。河蟹觅食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化感器—感觉毛接受化学刺激,尤其是第一触角外鞭上的接触化感器—管状感觉毛数量多而密集,在觅食过程中活动明显。幼蟹在傍晚至20:00时摄食量最大,0:00~4:00时几乎停食,下午16:00时摄食量又逐渐升高。16:00~17:00时投喂一次即可,一日投喂量在饱食量85%~100%时河蟹生长最好。以喜食饲料为例料为食,4月份幼蟹的投饵率5%~7%为宜。可利用河蟹的争食习性,堆撒更有利于早春的摄食(便于查料,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每堆粒数,以50粒/堆为宜)。
第四,使用加工精良的膨化饲料拌饲(多维、化药)河蟹,吸收效果较好。淀粉糊化度大大提高的膨化料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药粉可最大程度地浸入饲料内部,提高了河蟹对拌饲药物的吸收。

河蟹二壳伤亡比例远超一壳,三壳期养殖户怎么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年螃蟹养殖形势您怎么看呢?
根据近期市场的大量走访,整体反应螃蟹蜕壳翻倍率较往年大,但二壳伤亡比例远超一壳,尤其是苏南区域,主要体现在顶壳、拉脚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二壳伤亡比例超两成左右。总结发病群体症状:发病个体通常体现在红爪、黄底板、空肠无食线,螃蟹体弱无力等。
螃蟹蜕壳时拉脚(左)、顶壳(右)现象
发病个体主要体现在红爪、黄底板、空肠无食线
分析原因如下:
1.温度:天气晴好、温度骤升,螃蟹在前期营养积累不够体质虚弱,积温达到后很快蜕壳所致,体质虚弱的螃蟹,在这种条件未成熟时蜕壳,就会出现异常、蜕壳伤亡;
2.池塘环境:池塘亚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尤其是苏南区域,放苗早,池塘准备不充分,未经过干塘、晒塘、消毒处理,池塘致病因子多,存留隐患容易爆发;
3.病害: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菌的大量爆发,红爪、黄底板、黑鳃等比例远超往年,且病情提前爆发,苏南红爪、黄底板等症状,最早出现在2月下旬,同等症状出现在去年6月份,高温期开始大量伤亡,今年发病早,伤亡早,二壳开始出现伤亡,需要引起广大养殖朋友的重视;
二壳伤亡比例远超一壳,主要原因还是前期温度低,致病因子致死条件不够,待二壳时,温度快速回升,病害爆发致死,尤其是体弱的个体,在大量致病菌及恶劣环境条件下抵抗不住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气温逐步升高,病害愈发严重,,去年水瘪子症一度爆发成养殖热点,今年至今尚未出现,因此三壳期非常关键,这种问题可能会再次爆发,加重损失,需要引起广大养殖户朋友们的重视,那么,如何防控呢?
根据前一阶段公司推出的膨化蟹安康1#料使用效果,蟹黄橘红发亮、饱满健康,食线清晰粗壮,螃蟹健康活力强,病害发生比例大大降低,对肝脏、肠道的修复效果极好,可有效降低螃蟹发病比例。
使用蟹安康后,螃蟹食线清晰、粗壮,蟹黄橘红发亮、饱满健康
首先,加强营养,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膨化蟹安康1#建议持续投喂至水温30℃,增强螃蟹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其次,加强环境管理,给螃蟹提供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定期改底消毒处理:“爽水宝”改底、“碘宝”消毒,对池塘进行立体式充分消毒,首次“爽水宝”2亩/瓶,隔十天一次4亩/瓶;调水补菌:“护水宝”4亩/瓶解毒调水,“加酶利生宝”4亩/包或“生物净水宝”5亩/瓶补菌。

池塘里有青苔蓝藻怎么办?


1、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苔)。多在天气转暖后,在渔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扎在池底,直立水中。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易被缠绕而死。大量藻丝漂浮水中,还会影响浮游生物生长,使池水变瘦,不利于鱼类生长。

2、多甲藻、裸甲藻(俗称红水)。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中,它们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时,就会大量死亡,产生甲藻毒素,使鱼中毒死亡,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

3、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俗称铜锈水)。这两种微囊藻是常见的藻类,大量繁殖时则会造成危害。当大量藻体沉淀死亡时,微囊藻一方面会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另一方面还能分解耗氧而导致池水中严重缺氧。

4、水网藻。多发生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于网带,鱼苗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处理方法:

1、人工捞除法。对于池塘表面大量蓄积的藻类,可以使用人工方法捞除。

2、增氧法。安装使用增氧机,对藻类有一定的抑制平衡作用。

3、生物法。适当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合理投饵施肥,使用细菌类水质改良剂

4、药物法。

(1)放鱼前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水绵发生后,可每亩每米水深使用除草剂扑草净150-200克;也可用草木灰、生石灰撒向青苔泥上,或雨天后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公斤制成溶液泼洒。

(3)红水发生后,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公斤制成溶液全池泼洒,以提高池水的pH值,使这些藻类死亡,然后换进新水。

(4)使用每立方米水体0.5-0.7克硫酸铜遍洒杀灭藻类,2天后再换进1/3的新水。

(5)须注意的是,药物杀死藻类后,大量死亡的藻类腐烂易造成池塘水质变坏,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需要使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大量新水。密切注意鱼群和水质变化,以便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等措施。药物本身毒性很大,这种方法应谨慎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0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