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肠炎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肠炎是指非传染病引起的肠黏膜及其下层组织的炎症。临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腹泻为特征。

【病因】本病是肠黏膜常见的炎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肠黏膜发炎,常常侵害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喂饲发霉变质、酸败的饲料;饲喂过量的青嫩的青菜、青草;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全;饲料里含有芒刺及有毒物质;吃了不干净的饲料、饮水;食物中毒或由于某些寄生虫和微生物的作用;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沙砾;因气候剧变,受寒或中暑等可促进肠炎的发生。

【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2~3周雏鹅。特别多见于低温、消化不良、冬天及早春育雏阶段。其主要的临诊症状:患鹅精神不振,垂头闭目,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常挤在一起。腹泻,排出白、黄、绿及棕黄色或混合色泽的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沾满粪便常见患鹅的泄殖腔频频急剧收缩。喜欢饮水,并经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病程长而耐过的鹅只,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成年鹅患病与雏鹅症状基本相似,但表现轻而缓慢,死亡率也较低。产蛋母鹅患病后产蛋明显减少或停蛋。

【病理变化】主要是肠管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防治】根据病因改善饲养管理,饲料合理搭配、严禁喂饲发霉和腐败的饲料,搞好鹅舍及运动场的卫生,供应清洁的饮水。治疗可采取下列方案:

(1)饲料中加入磺胺咪(SG):每千克体重0.07~0.14克,一日2次。混饲0.2%,连用3天。

(2)土霉素拌料,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克,连用2~3天。

(3)脱水较为严重的病例,可补充盐水补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凉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让其自由饮用)。最后喂给微生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

(4)可试用下列组方:

庆大霉素:混饮按每升水用20~40毫克,混饲按每千克料用50~200毫克。于第一天使用。

益生素微生态制剂:拌料,加入鞣酸蛋白及微量元素。于第二、三天使用。

相关阅读

鹅难产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难产是指母鹅在产蛋过程中,超过正常的产蛋时间而不能将蛋产出,又称蛋滞留或产蛋困难。在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羽毛逆立,起卧不安,频频努责作产蛋状。

【病因】

(1)蛋过大,或蛋的位置不正,或输卵管收缩无力。

(2)由于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分泌功能障碍,使黏膜干涩不够滑润,蛋不易通过。

(3)由于某些因素造成输卵管发炎或狭窄、扭曲,致使蛋难以在输卵管中移动。

(4)由于受到惊吓使神经调节机能障碍或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钙、磷比例不当致使蛋壳过于粗糙不平等。

另外,老龄母鹅腹腔内沉积有大量脂肪,使输卵管受压迫发生紧张,限制了蠕动收缩而发生难产。

【临诊症状】难产的母鹅较长时间就巢,并做产蛋的努责,但仍产不出蛋,接着则见其表现不安,不断起卧做产蛋动作,羽毛竖立,两脚叉开站立,尾部下坠,躯体前部稍仰起,一边频频做努责产蛋动作,一边则发出咯咯的痛苦呻吟,倘若努责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助产,则常引起死亡。当患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母鹅发生难产时,常引起肝破裂而大出血死亡。

【防治】本病一般少见群发性,多见于个别或少数母鹅发生。预防本病只能从加强饲养管理人手保证日料中有充足的蛋白质、钙及维生素A、D,同时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尽量避免经常受到惊扰等应激因素的影响。

本病的治疗主要靠人工助产。

(1)对一般性难产,可将石蜡油或凡士林或食用油注入肛门内起润滑作用,然后再用一手指轻轻地、细心地伸人母鹅的泄殖腔内,用另一只手压迫鹅的腹部,以帮其将蛋产出。对于蛋形过大,上述方法无法奏效时,则先将鹅的体位和蛋的位置拨正,使蛋的一端朝外,然后将蛋敲破,小心将破碎的蛋壳取出,使卵黄、卵白及破碎蛋壳流出,再小心地用镊子取出残余蛋壳,最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泄殖腔,然后注入抗菌药物或将抗菌药物的胶囊塞人泄殖腔。

(2)若输卵管收缩乏力,可肌内注射奎宁0.5毫升。效果较好。

若因输卵管狭窄或扭转造成习惯性难产的母鹅,无法治疗,建议及早淘汰。

鹅中暑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中暑是日射病与热射病的总称,又称为热衰竭症,是炎热的夏季常发生的疾病。鹅只可以大群发生,尤以雏鹅更常见。

【病因】中暑主要的原因是高温、闷热和高湿高热。鹅只在烈日下曝晒,使头部血管高度扩张而引起脑膜急性充血,从而致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鹅只缺乏汗腺,羽毛致密;长时间在灼热的地面上活动或停留,所谓上晒下煎,鹅只就容易发生日射病。在高温季节若饲养密度大,环境潮湿,饮水不足,湿度大而闷热,通风不良,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而引起热射病。我国南方在夏季常出现晴雨变化无常,鹅群(尤其是雏鹅)放牧时在烈日直射下曝晒,突然被雨淋湿后,又立即赶回鹅舍,在高度湿热的环境中,也容易引起中暑。

【临诊症状】日射病以神经症状为主,患鹅烦躁不安,颤抖,有些病鹅乱蹦乱跳,甚至在地上打滚。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红,痉挛,最后昏迷倒地而死。病理变化以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为主。

发生热射病时,则表现呼吸急促,张口伸颈呼吸,翅膀张开而垂下,口渴,体温升高,打颤,走路不稳,痉挛,昏迷倒地,常引起大批死亡。其病理变化以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全身静脉郁滞,血液凝固不良,尸冷缓慢为特征。

【防治】

1.预防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放牧,池塘边应搭盖凉棚遮阴。育雏时应降低饲养密度,鹅舍要通风,尤其应注意打开地脚窗,要有充足的冷水供其自由饮用。夏天放牧应早出晚归,尽量走阴凉牧道,选择凉爽的牧地,并有充足水源为宜。

2.治疗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进行急救。把全群鹅赶下水降温,或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先泼洒冷水降温(个别严重的病鹅可以放在冷水里浸一会),或给予维生素C、红糖水任其自由饮用,严重者可以喂服十滴水8~10滴。也可大群喂服酸梅汤加冬瓜水或红糖水解暑。

鹅的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球虫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球虫引起鹅只(尤其是幼鹅)的一种原虫病。幼鹅一旦爆发本病,可引起大批死亡。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3周至3月龄的雏鹅或幼鹅、中鹅容易感染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平均为6天,随着日龄的增长,潜伏期可以至11~17天。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于1~2天内即行死亡,慢性的也多在几天后死亡。

1.鹅肾球虫病是由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鹅患本病的病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雏活动缓慢,无力,食欲减少,精神不佳;第二阶段病雏消瘦,拉白色粪便;第三阶段患病雏鹅大部分蹲地,行走和站立极为困难,体温升高至41.5℃,食欲几乎废绝,强烈口渴,粪便呈稀糊状。翅下垂,目光迟钝,眼球凹陷。

2.鹅肠球虫病鹅肠内的致病球虫种类很多,其中鹅艾美耳球虫、科特兰艾美耳球虫、有毒艾美耳球虫和多斑美耳球虫具有明显致病性。病鹅食欲减少,精神委顿,羽毛松乱,下水后极易浸湿,翅下垂。垂头闭目或离群呆立。喜欢蹲下,头部不由自主地左右轻缓或微微摆动。口腔积液,流涎,食道膨大部充满液体。患鹅下痢,初为稀糊状,后为白色稀粪或水样稀粪。重症者排出红色血粪,粪中充满黏液。病程稍长者,病鹅排出长条状的腊肠样粪,其表面呈灰色或灰白色或淡黄色。经l~2天后便告死亡。耐过急性期的病鹅,可自然康复,但生长速度缓慢,歪颈,步态摇摆,甚至跌倒后两脚朝天。

二、病理变化鹅肾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在肾脏,其体积增大,肾表面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肾脏颜色常为银灰色,颜色变化的程度取决于肾表面病灶数量的多少。肾脏损害较轻时,肾脏稍为肿大,严重损害时,肾脏肿大2~3倍,甚至4~5倍以上。肾的切面可见轮廓不很明显的淡黄色斑点、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管状上皮广泛受到破坏。肾小管受到严重受损,管内充满球虫卵囊。心、肺、肝、脾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少数病例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

肠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小肠,呈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大多数病例见肠黏膜增厚、出血,肠腔内充满红褐色的黏稠物,小肠的中段和下段见黏膜上有白色结节或糠麸样的伪膜覆盖。严重病例还可见到肠黏膜脱落形成腊肠样肠芯,此时可见肠管膨大充实,切开肠管见表面灰白色,类似小鹅瘟腊肠粪栓子,掀起这种肠芯,见肠黏膜表面有淡红色的黏性分泌物。这种肠芯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直肠,有些并延伸到卵黄囊柄附近。其他器官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

三、流行特点鹅肾球虫病多发生于3周至3个月大的幼鹅,病程2~3天,死亡率可高达85%。具有季节性。在南方,每年5月份有少数鹅发生本病而死亡,7月下旬则有大批鹅只发病死亡,8月份逐渐减少,9月份停止死亡。鹅肠球虫病各种年龄的鹅只都可发生,但以幼鹅最易感,发病重,死亡率高。

患鹅排出带有卵囊的粪便污染了牧地、禽舍、贮水池、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当新一代的雏鹅接触这些地方或食进被孢子化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时,便能引起发病。

在低洼的牧地和死水池放牧,会加速鹅只肾球虫病的发生。每年的7~10月份,在死水贮水池天然沉淀的土壤标本中,可发现鹅肾球虫的卵囊,这种卵囊在冬季(11~12月)的塘水中,约经3个月,仍然具有生活力。

鹅只在患肾球虫病的过程中,如果同时继发其他疾病,这是造成大批雏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雏鹅同时受到蠕虫的侵袭以及发生慢性副伤寒时,也能造成大批雏鹅死亡。

由于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完善,特别是鹅只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时,能促使肠球虫病的爆发。柯氏艾美耳球虫和鹅艾美耳球虫韵致病力最强,鹅只一旦感染就能引起本病的爆发并造成大批鹅只死亡。

鹅球虫病在养鹅地区相当普遍,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有些地区鹅群的感染率可达80%~100%或60%~95%,死亡率达10%~20%。据调查和了解,广大养鹅户及基层动物医学工作者对本病认识及了解不足,常将其当作一般肾类及肠炎治疗,结果鹅群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制,这也是目前造成本病在某些地区流行的原因之一。

四、病原诊断据报导,鹅的球虫种类共有3个属16种,即艾美耳属、等孢属和泰泽属。

在16种球虫中,只有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肾球虫病。其余均寄生于鹅的小肠。

1.截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trunicata(RaillietandLucet1891)其卵囊的前端截平,卵囊的大小为14~27微米12~26微米。平均为18微米13微米。卵囊呈卵形,有细颈,无色,卵膜光滑,有卵膜孔,孢子形成的时间为5天,在成熟的卵囊及孢子囊中有游离体,在肾管的上皮中繁殖,经过输尿管及泄殖腔侵入机体。截形艾美耳球虫只对鹅致病,不感染雏鸡及鸭。

2.引起鹅肠球虫病的球虫共有15种,我国已报导的有下列几种。

(1)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主要寄生在鹅小肠后段,盲肠和直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为23.4~32.4微米18.0~21.6微米。平均大小为27.5微米20.7微米。卵囊近圆形,卵囊壁单层,光滑、无色。卵囊一端削平。孢子囊大小为11.8微米8.6微米。其形状不规则,常位于卵膜孔下方。

(2)柯氏艾美耳球虫E.kotlani(Gr?fnerandGraubmann1964)主要寄生于鹅小肠后段及直肠,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在盲肠管部,泄殖腔及延伸至小肠中段。卵囊大小为最大者32.8微米22.5微米,最小者27.5微米20微米,平均太小为29.27微米21.3微米。卵囊呈长椭圆形,淡黄色,顶部截平,内有一唇状结构。有两层卵囊壁,有卵膜孔,在其下方有一极粒。原生质团分裂成4个孢子囊,孢子发育完成的时间为48~50小时。

(3)多斑艾美耳球虫E.stigmosa(Klimes1963)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也见于后段、盲肠和大肠。卵囊大小最大的为25微米18.75微米,最小的为18.75微米16.25微米,平均大小为22.27微米17.76微米。卵囊呈宽卵圆形,黄褐色,顶端平,卵囊壁两层,囊壁表面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辐射状的条纹,显得粗糙。卵膜孔明显。孢子囊大小为10.58微米8.67微米。

(4)稍小泰泽球虫Tyzzeria.parvula(Klimes1963)主要寄生于小肠前段及中段,小肠后段、直肠及盲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最大的为16.25微米13.75微米,最小的为10微米10微米。平均大小为14.04微米11.99微米。孢子化的卵囊内含8条游离的香蕉形的子孢子。

确诊本病可以刮取肠黏膜涂片镜检找卵囊。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球虫的几代无性繁殖,大量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广泛地侵害肠黏膜上皮(但还未进行有性繁殖,还未形成卵囊),患鹅即死亡,此时检查其粪便,还未能发现球虫卵囊,故不能因此而排除球虫病的可能性,要结合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倘若只找到少数几个卵囊时,也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因为成年鹅带虫现象相当普遍。如镜检能见到大量圆球形的裂殖体、香蕉形的裂殖体和卵圆形的卵囊,即可确诊为球虫病。还应与小鹅瘟作鉴别诊断(详见小鹅瘟部分的鉴别诊断)。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鹅舍应保持干燥、清洁。鹅场应做好严格的消毒卫生工作。粪便应每天清除,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消毒,以杀灭粪中球虫卵囊。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鹅粪污染。

(2)应将雏鹅与曾患过球虫病的老鹅隔开饲养。栏圈、食槽、饮水器及用具等要经常清洗、消毒。运动场应勤垫换新土。

(3)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对防止球虫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克球多(可爱丹):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7天。

球痢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混料。连用3~5天。

复方甲基异嗯唑(复方新诺明):按0.02%配比混于饲料中。

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5天,屠宰前7天停药。

二、治疗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0.1克,将药物混于湿谷粒中喂给,每隔2~3天给药一次。喂完第三次后,延长间隔时间,每隔5~6天喂一次。共喂5次。通常在喂完第三次后,鹅粪中便找不到球虫卵囊,患鹅症状明显好转,基本停止死亡。

氨基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克,与湿谷粒拌和,

每隔3天一次,共用药5次,鹅对氨基阿的平的中毒量为每千克体重1克,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

青霉素:每只雏鹅用5000~10000国际单位,用水溶解后,拌入饲料中喂给或滴服,每天1次,三天为一疗程。

氯苯胍: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7~10天。屠宰前5~7天停止喂药。预防量减半。

氨丙林: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50~200毫克,或按每千克体重用250毫克拌料;或按每升饮水中加入80~120毫克饮服,连用7天。用药期间,应停止喂维生素B1。

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SMM)和TMP合剂:两者的比例为5:1,合剂的剂量为0.04%混入粉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再喂3天。

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5%混入饲料中饲喂;或以0.2%浓度饮水,连用3天,停用2天后,再连用3天。

球痢灵:按0.025%浓度均匀混料,连喂3~5天。

克球多:按每千克饲料中加25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

广虫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毫克,均匀混料,连用5~7天。

由于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经常换药,不可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防治球虫病。

鹅气囊破裂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由于各种原因,使气囊破裂,造成大量气体窜入皮下疏松组织间隙,并积于皮下,从而导致全身或局部皮下气肿隆起。多发生于颈部(俗称气囊或气脖子)、胸部或腹壁。

【病因】

(1)在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时,抓鹅放鹅用力过猛,动作粗鲁以致损伤气囊。

(2)鹅只互相啄斗造成体表损伤和气囊破裂。

(3)某些含气骨发生骨折,空气逸出蓄积于皮下。创鸡时也可能使气囊破裂。

(4)某些气管寄生虫(如气管吸虫、比翼线虫等)寄生于气管、支气管或气囊内,导致气囊破损以致空气窜入皮下,这种情况虽然是造成气囊破裂的原因之一,但较为少见。

(5)多种因素造成气囊壁较薄,受损后难以愈合,使吸人的空气外逸而积聚于皮下结缔组织内而形成气肿。

【临诊症状】患病鹅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行动迟缓,呼吸困难,独处一隅。

皮下气肿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当颈部气囊破裂时,可见颈部羽毛逆立,轻者仅见于颈的基部,.重症者可见延伸到整个前躯部;当胸、腹部气囊破裂时,皮下气肿则多发生于胸、腹一侧或两侧,胸、腹围膨大,按压有捻发音,叩诊似气球。或只发生于腿部或翅膀处,严重者甚至波及全身。所有气肿部位的皮肤肿胀、变薄而呈半透明。放牧游水时,患鹅不能潜水。若不及时处理,气肿可以继续增大,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如属寄生虫引起的气肿,还表现出伸颈张口、咳嗽、摇头及打喷嚏等症状。

【防治】本病一般较少发生,但要尽量避免,尤其在捕捉鹅只时应轻捉轻放,以免损伤气囊及骨骼。

一般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对症疗法:

(1)用注射器抽气或用注射针头穿刺放气。

(2)用烧红的铁丝在膨胀部位烙一破口,将气放出一部分。

采用以上方法,有时也可以治愈,但很多是放气后常常还会重新膨胀起来,必须坚持数日,每日放2~3次气,直到完全痊愈为止。倘若反复发生而时间过长的,可改用剪刀把气肿部皮肤剪一小口,以便使积气随时排出,注意术部消毒,以防感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