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甲鱼的春季管理技术介绍

<yZ023.COmbr>塑料大棚养殖甲鱼春季管理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春季既是气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季节,又是甲鱼新的养殖周期开端。概括地讲,春季管理技术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塑料大棚的检修
春季温度不稳定,必须经常检查塑料大棚,对破损处要及时修补,对结合部位要注意铰合的稳固性。
 
二、幼鳖的培育
在2-3月份要适时挑选稚、幼鳖,按大、中、小规格分池饲养,以避免相互间撕咬。同时结合稚、幼鳖的分池,彻底更换池水,清除池底污物。

三、成鳖饲养
4月份要对成鳖池底土质进行清理,添加新沙或软泥,然后进行消毒。消毒应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将池水留至5-10厘米深。亩生石灰用量60-7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泼洒时最好使用泥耙边泼边耙,待7天左右药性消失后再放养幼甲鱼。
放养前应对幼鳖进行药物浸洗消毒,采用浓度为2.5%的食盐溶液,在水温10-32℃浸洗10-20分钟,可杀灭体表寄生的钟形虫、累枝虫、水蛭等。放养水温要求稳定在20℃以上,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放养密度以6-8只幼鳖/平方米为好,这样可减少中间分养环节,使成鳖生长尽量少受干扰。
刚放养的鳖约在一周时间内食欲不佳,所以最初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按体重的0.5-1%(以干物质汁,不同),以后随着鳖紧张感的消除,投饵量可增至为体重的2%,每天在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按照定总投喂方式进行。或鳖的饲养管理工作较多,但最主要的是水质管理,除了保持水温25--35℃,还应看水色与透明度,水色以油绿或深绿色为好,透明度在20-30厘米最为理想。

四、亲鳖的管理
当气温和水温都上升至20℃左右时,要对冬眠复苏的亲鳖开始投饵,尽量选用易消化喜食的新鲜鱼肉、去壳螺蚌投饲。
在新鳖冬眠复苏之后,每10-15天撒施生石灰一次(每立方水用量10-15克),可以起到增加水中钙质、消毒、防病和控制水质的作用,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在气候温暖的条件下,亲鳖将于5月下旬开始产卵。因此在晚春应及早铲除产卵场的杂草,修整和疏松产卵场的沙盘,添放新河沙及对周围综合环境条件的检查与维修。

相关知识

春季甲鱼养殖技术


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水质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养殖水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及时地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控制甲鱼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水色直接反映着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种群和状态。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5,肥水培藻。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二、温度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要注意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三、营养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四、防病
春季,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症、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五、培育
培育亲鳖是要供给质优量足的饲料。鳖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蝇蛆、螺蚌肉、鼠肉为食,也摄食一些瓜菜、麦粒等植物性食物。投饲量一般为亲鳖重量的15%~20%。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并便于掌握鳖的摄食情况,在池边搭建稍低于水面的带边框饲料台或将饲料串在铁丝上挂入水中。为了解决天然饲料的不足,各地都研制出一些鳖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基本配方与鳗鱼饲料相似,主要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一般为60%左右),以利于鳖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特别是在春季产卵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鳖的体质,提高产卵率。亲鳖培育中要加强管理,捞除残渣,注意水质。如发现病鳖、死鳖,应及时捞出处理掉。

庭院养殖甲鱼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1.池水要求及放养密度
放养前对养殖池、池周陆地等养殖环境及所用养殖器具彻底消毒。池水深度可视养殖规格而定,如养殖稚鳖可保持20~30厘米,养殖幼鳖可保持40~50厘米、成鳖和亲鳖保持1米左右,并适量施放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为30~40厘米。
放养前对由外地购进的鳖严格检查,一定要健康活泼,无伤无病,而且在进池前要以3%~4%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严格把好防病关。
放养密度根据规格不同,要合理的高密度养殖,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合理的分养。
2.投料饲养
饵料是鳖快速生长发育的物质保障,所以应因地制宜、力所能及的为不同规格的鳖提供适口性良好、营养丰富的全价饵料。饵料投喂也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
3.科学管理
养殖水体是鳖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所以要经常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换注新水,并定期施放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要注意鳖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要根据气温、水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在炎热天气,池中种些水草或在池边种爬蔓的植物搭架遮荫,但要有一定的光照空间,让鳖晒背;在寒冷时节,鳖池上以塑料大棚保温,为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不冷不热的季节,强化投饲促进生长。
庭院养鳖规模虽小,但对家庭养殖来说,如果饲养管理搞得好,也可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家庭养殖业。

春季甲鱼养殖的营养、温度、水质、防病管理技术



春季来临,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抓好甲鱼养殖的“营养关、温差关、水质关、防病关”是甲鱼春季管理得的关键。
一、营养关
春季气温升高,甲鱼的生活力也随之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随之增大。春季甲鱼的营养投喂管理,应以恢复、增强甲鱼体质,调理、改善甲鱼内脏机能为重点。所以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温棚池的甲鱼除适当增加投饵外,也要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免疫剂、保肝利胆健胃的中草药等。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二、温差关
在春季甲鱼的分级过塘时,也应该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春无三日晴”,春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以及这些越冬池的换水排污,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
三、水质关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水体消毒。养殖水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及时地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控制甲鱼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春季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2、控制水色。水色直接反映着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种群和状态,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3、调节水质
(1)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0之间,但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2)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3)、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
4、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推行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四、防病关
春季是甲鱼疾病多发的季节,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症、真菌病、出血病等,所以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重、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并举的原则。
1、环境消毒。养殖池内外、水体、池底要定期消毒和改底,消毒药物如漂白粉,生石灰,碘制剂、溴制剂;改底药物如底净、福地安等。
2、鱼体消毒。春季甲鱼分级过塘时应充分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新养池。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碘制剂、食盐等。
3、调控水质。要水体消毒与水质调节相结合,使水色适宜,藻相平衡,水体稳定。
4、放养合理。甲鱼分塘,放养密度要合理,不要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只有合理密度才有效益。放养密度过大,甲鱼相互撕咬、打斗的现象就会增加,疾病的易感机率就会加大,一旦发病,将会得不偿失。
5、“五定”投料。“五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人。甲鱼的投料量应准确,一般以八成饱,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投料过多,不但浪费饲料,而且因摄食时间过长饲料变质诱发疾病,同时还会增加甲鱼的内脏负荷,不但甲鱼长不快,反而会引发甲鱼疾病的发生。
6、药物防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轻病重治、重病轻治”、“外消内服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无病不管,有病乱治”的现象。
7、生态预防。应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此法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绿色养殖要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