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甲鱼腮腺炎新技术


在养殖甲鱼的过程中,如发现甲鱼全身浮肿,颈部肿大,腹甲有红斑;口鼻出血,眼浑浊而失明;行动迟缓,甲壳变黑,死亡时伸颈较明显;解剖内脏有充血、腹水等,这些都是甲鱼腮腺炎的主要症状。这种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目前认为这种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综合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灾害性疾病,一旦造成大暴发,死亡率100%。

一、预防措施。
1、把好苗种质量关。
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最好是自繁自育的甲鱼鱼种,这样可以杜绝疫病传染源。
2、放养规格和密度要合理。
一般池塘放养规格以50克/只为好,放养密度以2只/平方米为宜。鱼鳖混养时要严格控制鳖种数量,甲鱼可以和鲢鱼、鳙鱼、黄颡鱼、螺蛳等水产品混养,这样可以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但要控制其数量。
3、做好甲鱼池的水质调控,保持一定的池水肥度。
一般要求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PH值为7.6~8,溶解氧4毫克/升为宜,水色以黄褐色为好,常用水质调节方法有:每10~15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一次,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0%~20%;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来调节水质;安装增氧机。
4、投喂新鲜饲料,最好用全价的配合饲料,防止霉变饵料投喂甲鱼。
投喂要坚持少量多次原则,不同时间投喂量不同,一般早晨7时投喂30%,中午10%,傍晚40%,夜里23点投20%;掌握适宜的投喂量,以8~9成饱为好,过饱易生病,过少不利于生长;根据天气情况投喂,天气好多喂,阴雨、天气闷热或寒流来袭时少喂或不喂。

二、控制措施。
1、首先采用三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药物对甲鱼池进行水体消毒。
2、投喂饲料时在饲料中添加福乐兴、草本鳖宝、病毒星等中草药,疗程7~10天,病情严重时再喂一个疗程。
3、病情稳定后要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饲喂10~20天,同时注意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相关推荐

关于甲鱼腮腺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关于甲鱼腮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甲鱼腮腺炎又名鳖腮腺炎、鳖出血性败血症、鳖出血病,病原是一种无膜的球状病毒,甲鱼腮腺炎病症表现为甲鱼全身浮肿,颈部肿胀严重,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出血,口鼻处流出血沫,腮腺灰白溃烂,腹腔和胸腔有血块或腮腺呈红色,小肠内有的有水样充血、有的没有。发病甲鱼起先表现为不安反应迟缓,头向后仰起,口鼻喷水,在水面上直立拍水行走。

该病主要流行于5~10月份,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温度是25~30摄氏度。主要危害温室养殖的稚鳖、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容易发病。所以甲鱼养殖户需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预防措施:漂白粉,1次量,10毫克/升,定期对鳖池泥沙、池壁和工具彻底消毒。或用恩诺沙星粉和三黄散,1次量,每1千克体重,0.2克和0.25克,疾病流行季节,拌饲投喂,1天1~2次,每15天1次。

治疗方法:漂白粉,1次量,2~3毫克/升,全池遍洒,3天1次,连用2~3次。或用氟苯尼考,一次量,每1千克体重,50毫克,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腮腺炎病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引起。
病症:病鳖有的颈部肿大,脏器出血;有的腹甲上有出血斑,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口、鼻出血。该病有两个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临死时,脖颈均长长伸出。
防治:
1)由于病因未明,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为主。经常投喂“农福3型”,连用1-2天,每月1-2次;
2)塘水定期用“鱼用博灭”、“灭毒灵”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饵料中定期添加“强克103”,每500斤鱼每次用药一包连用3-7天,能增强免疫力;
3)发现病鳖及时捞出隔离,同时对病池用“鱼用博灭”、“灭毒灵”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4)未发病池也用福尔马林100ppm浸泡鳖种、鳖池后换水,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鳖必康”或“强克99”,连用3-5天,每月2-3次。

中华鳖养殖常见病腮腺炎的防治技术



1.症状病鳖全身浮肿,口腔两侧的腮腺发炎糜烂;口腔、食道、肠道出血;肝脏呈土黄色,质脆易碎。有时同一个塘的病鳖会出现两种症状:腮腺充血鲜红、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肠道发炎充血,底板、四肢、尾部充血;腮腺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肠管有淤血段,底板纸白色,肌肉淡白无血色。其实是患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腮腺炎,即出血型腮腺炎和失血型腮腺炎。
2.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强氯精(或三氯异氰尿酸)使池水中药物的质量分数(即浓度,下同)成0.3mg/L,第2、3d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中药物的质量分数成0.7mg/L。
(2)用质量分数为40mg/L的板蓝根+质量分数为20mg/L的大青叶合剂煎汁全池泼洒。病重的用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2ml/kg鳖重。
(3)用病毒克星(根莲解毒散)拌饲投喂,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2%,连喂5d。
(4)发现此病要及时隔离,用质量分数为100mg/L的福尔马林浸泡鳖池和稚、幼鳖,换水后再泼洒1次漂白粉,并连续投喂广谱抗菌药药饵数天。

甲鱼养殖常见病腮腺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甲鱼腮腺炎又名鳖腮腺炎、鳖出血性败血症、鳖出血病,病原是一种无膜的球状病毒,甲鱼腮腺炎病症表现为甲鱼全身浮肿,颈部肿胀严重,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出血,口鼻处流出血沫,腮腺灰白溃烂,腹腔和胸腔有血块或腮腺呈红色,小肠内有的有水样充血、有的没有。发病甲鱼起先表现为不安反应迟缓,头向后仰起,口鼻喷水,在水面上直立拍水行走。
该病主要流行于5~10月份,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温度是25~30摄氏度。主要危害温室养殖的稚鳖、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容易发病。所以甲鱼养殖户需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预防措施:漂白粉,1次量,10毫克/升,定期对鳖池泥沙、池壁和工具彻底消毒。或用恩诺沙星粉和三黄散,1次量,每1千克体重,0.2克和0.25克,疾病流行季节,拌饲投喂,1天1~2次,每15天1次。
治疗方法:漂白粉,1次量,2~3毫克/升,全池遍洒,3天1次,连用2~3次。或用氟苯尼考,一次量,每1千克体重,50毫克,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

用庆大霉素先锋霉素能否有效预防甲鱼腮腺炎的发生



浙江兰溪甲鱼养殖户杨老板:刚投入的外塘甲鱼,用庆大霉素、先锋霉素这两种药物,是否可以有效预防腮腺炎的发生呢?
答复:在业内,对“腮腺炎”病症和病名存在不同的解读。一般甲鱼受细菌性感染都会伴随有腮腺发炎的症状,但这并不是“正统”意义上的“腮腺炎”病。目前这一病症的定性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通常(“正统”)所说的“腮腺炎”病有发病急,死亡速度快,死亡率高(甚至有可能短时间内整个养殖场的甲鱼全都覆灭),传染性强,内脏多个器官表现病变失血等特征。死亡的甲鱼底板发白无血色或血丝,腮部呈糜烂症状。根据这些特征,为病毒所致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预防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甲鱼体质、调控好池塘的水环境、选用优质的饲料进行饲养、避免与其他养殖池在水源上的交叉污染、做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尽可能避免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参观等。另外,在高温季节,注意给甲鱼添加清凉解毒的中药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如板蓝根、茵陈、柴胡、五倍子、车前草组方或三黄加青黛组方等)。如果确认为“腮腺炎”这一病症,现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根据我司所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养殖户所说的“腮腺炎”一般不是上述病症,而是因其他病因或病症引起的并发性腮腺发炎,也就是说,其根源不在“腮腺”。一般病症特征是腮部有红肿、呈充血,解剖能发现腮部分泌物较多。其与上述所提到的“腮腺炎”最直观的区别是:病鱼腮部上并没有出现米状白色颗粒及糜烂症状,且分泌物无明显的腥臭味。
至于杨老板所提到的这两种药物中,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先锋霉素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两者可以联合使用,抗菌谱性广,药效显著。

甲鱼养殖过程中白底板病红脖子病疖疮病腮腺炎的防治方法



甲鱼养殖必须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确保和促进甲鱼键康生长。
一、白底板病的症状与治疗
病因较复杂,疑为继发性细菌感染,或为原发性病毒感染。饲料原料含变质成分或营养不平衡、滥用药物和添加剂也可导致本病发生。病鳖底板大部分呈乳白色,偶有血丝,血色素极低,大部分内脏脏器官均失血、发白。病程发展较快的部分鳖体,其肠道或心、肝、肺有血凝块、部分病鳖胃、肠溃疡、穿孔。肝灰黑色或青灰色。脾部分或全部变黑、肿大。病程发展较慢的鳖,其体腔、肢体腹水,倒提两分钟中,头颈、前肢自然下垂无力缩回,病鳖在分池、出售等受到强烈惊吓后,数小时内死亡。该病主要危害200克以上的成鳖、亲鳖。发病流行季节主要在夏季。
治疗:目前尚无良方,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达到减少损失,简单速效的做法如下:1、内服“甲鱼白底康”连用5-7天,每包“甲鱼白底康”为100克,可以拌料20KG至30KG饲料;2、服药期间需减小给饲料量1/4,内服“肝胆康”或外用“保肝利胆解毒液”,以减小药物对甲鱼内脏的损害。(注意:在使用“甲鱼白底康”的同时不需使用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按以上办法,对于轻度感染白底板和没有受感染的甲鱼可以完全控制病情发展。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更换食用饲料。
二、红脖子病的症状与治疗
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细菌感染引起。病鳖颈部红肿,充血,伸缩困难。腹甲有红斑或溃烂。部分体腔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或灰黄色,并有针尖状坏灶;脾肿大,色深。口控、咽、食管粘膜充血、出血,病鳖反应迟钝,多在晒背时死亡。该病流行地区较广,3-9月份为发病季节同,尢以3-6月份为甚,死亡率可达20%以上。
治疗:1、内服“红宝一号”连用5天,每包100克,每包可拌饲料20KG;2、同时使用“出血一泼灵”外用,每瓶500ML,每次打半瓶(以温室100平方计),连用两次,外塘每亩水面用1瓶(以1米水深计)。使用药物前最好能把水体的PH值和氨氮,同时进行水体消毒。
三、白点腐皮疖疮病的症状与治疗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病鳖体表皮肤糜烂、坏死、溃疡。重者组织缺损,骨胳外露,趾、爪脱落。该病从稚鳖到成鳖都会感染。5-9月份为流行季节。
治疗:1、口服“白点腐皮疖疮消”,每包100克,每包拌20KG至30KG饲料;2、使用“疖疮杀星”和“硫醚沙星”组合,全池泼晒。如果病情很严重,不管是在温室还是外塘都可以用“白点腐皮疖疮消”全池泼晒,一亩水面用20克(以1米水深计)。
四、腮腺炎的症状与治疗
病鳖颈部异常肿胀,全身浮肿,后肢窝隆起,眼呈白浊,少数失明。鳃样组织出血坏死,有的呈白色糜烂,体腔腹水,肠道出血,部分有血凝块。病鳖反应迟钝,常解卧晒台,伸颈死亡。死亡时大多数前肢弯曲,后肢伸直。该病主要危害稚鳖、幼鳖,常年均可发生,以7-10月份较流行。
治疗:1、外用“鳖病康”1-2毫克/升进行水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用2次。2、内服“甲鱼白底康”连用5-7天,每包“甲鱼白底康”为100克,可以拌料20KG至30KG饲料;3、内服“肝胆康”或外用“保肝利胆解毒液”,以减小药物对甲鱼内脏的损害。
以上治疗方案是根据湖南地区实际成功案例为依据编著,希望对广大养殖户能有所帮助。

甲鱼养殖常见病鳃腺炎防治技术



一种与红脖子病极易混淆的传染性疾病。
一、病原
目前对该病的病原尚无定论。川崎义一(1983)、张幼敏(1993)在描述该病时,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李伟(1996)也从患病鳖中分离到此菌。台湾的余廷基(1985)认为它是由一种霉菌所引起。大陆的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鳃腺炎病毒所致。
二、流行情况
鳃腺炎在甲鱼病害中,是危害最大、传染最猛烈、死亡最快的一种传染病。一旦染病,可导致全军覆没。该病主要危害生长期的稚、幼鳖,这与红脖子病不同。从近几年的发病情况看,对“台湾鳖”危害最大,在同时养有“台湾鳖”和中华鳖的情况下,如果“台湾鳖”暴发该病,会很快殃及中华鳖。该病的流行季节为5~10月份,水温25~30℃时发病最严重。
三、症状
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鳖有的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但体表光滑。有的则是腹甲上有出血斑。早期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钝,常浮出水面沿池壁缓游,有时静卧于食台或晒背台上不动,不摄食。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口鼻流血。解剖可见两种症状:第一种是鳃腺灰白糜烂,胃部和肠道有大块暗红色瘀血。另一种是鳃腺糜烂程度较轻,呈红色,胃部和肠道呈纯白的贫血状态,腹腔则积有大量的血水。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与红脖子病相区别)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
四、防治措施
此病主要危害稚、幼鳖,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鳖就不吃食,很难治疗。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以预防为主。
1.预防方法:①外地购进的稚、幼鳖要严格检疫和消毒,有发病史的地区的鳖种不要购买。②对有发病史的鳖池要彻底消毒处理,孵化工具、饵料台、晒背台和饵料、温室、温房及周边环境,要严格按规定消毒,绝不遗漏。③在养殖期间,每隔10天要用消毒药物消毒池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换水1/4~1/3。④一旦发现病鳖,要及时隔离治疗。对病鳖挑出销毁,不要乱丢。池中的其它鳖最好倒入远离养殖区的其它塘中治疗喂养。对未发病的池塘作1次外用内服相结合的防治处理:即按每立方米水体3.7克的大黄粉碎后,用20倍大黄量的0.3%氨水浸泡12小时,全池遍洒;同时,按每100千克鳖用10克的量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连喂6天为一疗程。
2.治疗方法:一旦发现鳖池有这样的病鳖,先将病鳖捞出,远离养殖区深埋或焚烧处理掉。其它鳖倒入水温相同的其它池中,然后在饵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用量为每100千克鳖体重为10克,连喂6天;同时用大黄全池泼洒一遍,用量同预防量,6天后,按每立方米水体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溶化在木桶或塑料桶中,全池泼洒一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