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


每年的这个季节,尽管养殖模式有些不同,全国各地的甲鱼养殖基本处理这几种情况:1、进稚鳖放进温室,开始新一轮的温室养殖;2、进大小不等的冷水苗放进外塘;3、将温室甲鱼转池至外塘养殖。正值夏季,气温也逐渐升高,天气持续高温天晴为主,甲鱼的摄食量也可以慢慢增加,生长状况也趋于正常,对于在养殖情况稳定的幼鳖在高温下摄食量更是猛增。由于摄食量的增加,残饵也就有增加,甲鱼长大后养殖密度相对提高,消毒频率加大等诸多因素也同时易引发一些疾病,而所犯病中,以以下几种病症较为集中,多发。
一、温室进新稚鳖前两个月内,极易犯白点病和无名死亡,也称爱德华氏菌病(北方称为蹬腿病),这两种病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对症不及时,其死亡率相当高的。稚鳖的白点病,在入池前做好消毒和预处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发病率,比如浸浴,除了抗应激作用的药物浸浴外,更主要的是预防白点病,有的习惯用盐土浸浴,有的用应激灵浸浴,虽然这两种药物也有其效果,但个人认为并没有用“白点腐皮疖疮消”或“甲鱼白点灵”的效果好。除了入池前的预处理外,入池之后也要用及时用“疖疮康”全池泼洒。
做好池塘的清塘和消毒,培水工作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爱德华氏菌病的发生,如果发现有爱德华氏菌病,及时用“红宝一号”拌料内服,定期用“红宝一号”拌料内服,每个月用5-7天也可以更好的预防爱德华氏菌病。治疗爱德华氏菌病,除了用“红宝一号”内服外,同时有戊二醛溶液或出血一泼灵兑水全池泼洒,效果更为理想。
二、疖疮病,气温升高,养殖环境改变,很容易得疖疮病,有时也会同腐皮病并发,温室甲鱼得了疖疮病就用“白点腐皮疖疮消”拌料,更要用“疖疮康”泼洒,疖疮康是中西药成份结合的,没有药物刺激气味,很适合密封的养殖环境使用。外塘养殖的甲鱼得了疖疮病,即可用“疖疮杀星”全池泼洒,病情不严重的,用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的,连续用两次,一天一次,用药后三天左右即可明显控制病发和死亡。
三、在高温,摄食量增加等因素,甲鱼生长比较快,特别幼鳖和成鳖如果平时不注意是比较得白底板病的,其特点是暴发性,死亡极高。个人主张以预防为主,平时做好保肝保健及用药预防工作,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病发可能性。至于甲鱼白底板的病理和病发原因可关注本人的博客中关于白底板的专题文章。每个月定期用“甲鱼白底康”拌料内服5-7天,并进行10天左右的保肝工作,保肝产品尽可能选用品质好的,价格贵的,一分价一分货。在高温季节尽可能不用或过量使用漂白粉、强氯精、石灰等氯制剂消毒,因为其残留物也会加激白底板病发。而治疗方案除了之前提到的,现今探索出另外一种理想的方案:前三天饲料量减少1/3,用“甲鱼白底康”拌料内服,1KG料加10克,从第四天开始,用药量逐渐减小,内服用药10左右,在内服甲鱼白底康同时添加“肝肽乐”效果更佳,对于不开口吃食和吃食极少的甲鱼,则用“神农百草”和“保肝利胆解毒液”1:1兑水全池泼洒,1亩水面(1米水深)各用2瓶。这样用药在前三天可以基本控制死亡情况。

相关阅读

甲鱼大脖子病粗脖子病红脖子病的防治方法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细菌感染引起。经常会由于高温季节不正当使用漂白粉,石灰,强氯精消毒产生的新物质而影响甲鱼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性疾病。
症状:病鳖颈部红肿,充血,伸缩困难。腹甲有红斑或溃烂。部分体腔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或灰黄色,并有针尖状坏灶;脾肿大,色深。口控、咽、食管粘膜充血、出血,病鳖反应迟钝,多在晒背时死亡。该病流行地区较广,3-9月份为发病季节同,以3-6月份为甚,死亡率可达20%以上。
治疗:1、内服“红宝一号”连用5天,每包100克,每包可拌饲料20KG;2、同时使用“出血一泼灵”外用,每瓶500ML,每次打半瓶(以温室100平方计),连用两次,外塘每亩水面用1瓶(以1米水深计)。使用药物前最好能把水体的PH值和氨氮,同时进行水体消毒。
再说“红宝一号”和“出血一泼灵”
尽管这两种药如今可以在淘宝网上购买,但仍有很多不了解的朋友,在此再作介绍:
红宝一号:属于可溶性原粉,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甲鱼吃食子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爱德华氏菌病,甲鱼无名死亡,红脖子,肠炎等病有超强的防治效果。服用此药期间无需服用其他抗生素类的药,尽量不使用漂白粉,石灰,强氯精消毒,一般服用5至7天即可见明显好转。目前是治疗甲鱼大脖子,粗脖子,红脖子病的首先药物。
出血一泼灵:中西药合成制得而成,残留少,无刺激性气味,对甲鱼摄食没有影响。主要是针对甲鱼败血出血性疾病而研制的。对细菌性出血病,出血性肠性,甲鱼红底板病,红脖子等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防治甲鱼白底板病要抓三点



甲鱼白底板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感染该病的甲鱼身体外观较厚,腹甲呈白色,活动能力减弱,常爬到岸边或浮在水面上。造血功能坏死,肝肿大,呈深紫色花斑状;心脏肿大发黑;口腔充血、出血或糜烂;体腔有腹水;胃、肠壁充血或失血,致使腹甲变白。
该病在水温27℃以上爆发,6—10月份是盛发期。发病初期,甲鱼出现无预兆的大量死亡,颈肉被食光,只剩下骨骼。根据惠州甲鱼养殖者的经验,防治白底板病,要抓好以下几项综合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水质要求肥、嫩、爽。水色呈油绿或深绿色,透明度25—30厘米,要达到一定的化学指标,经常进行水质监测,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换水。2、改善饲料投喂。做到新鲜、全面、平衡、充足,并加一些蔬菜类打浆拌饲料(蔬菜占饲料的1%—2%),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抓好药物治疗。选用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用量为每公斤甲鱼每天0·2克,2—6天后药量减半,拌料喂7天。

甲鱼养殖谨防白底板病



甲鱼白底板病,又名白板病,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疑难病。该病是目前对甲鱼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种新的病害,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幼鳖和成鳖,传染性强,死亡率一般在30%~50%。如果不及时治疗,最高死亡率达100%。

白底板病是经病毒感染后,细菌继发感染,致病微生物共同作用,破坏甲鱼的内脏器官,造成内出血,引起严重贫血死亡。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内脏器官出血,肠内有凝血团。全身性水肿,当甲鱼快要死亡的时候脖子伸长。其主要特征为:暴发性,一旦发病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批死亡;顽固性,反复发病;毁灭性。

治疗方法:白底板病与维生素缺乏有关,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添加多量的维生素后治疗效果特别明显。而仅用抗病毒、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有两种方法:①使用前30分钟,将二氧化氯和柠檬酸分别溶于水后混合,按每公斤水用二氧化氯和柠檬酸各0.25~5毫克全池泼洒,每4天1次。②每100公斤甲鱼每天用病毒灵6克,氯霉素7.5克(或庆大霉素2000万单位),维生素k3300毫克,维生素c12克,维生素e5克拌料投喂,连续20天。这两种方法可使患病甲鱼7天内死亡率下降,10天后死亡现象停止,15~20天症状消失。

甲鱼养殖技术常见病疖疮病的防治方法



鳖疖疮病又称鳖穿孔病、洞穴病,是由嗜温气单胞菌、产菌、普通变形菌、勒氏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摩氏摩根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
(一)病原
肖克宇等(1991)报道,疖疮病的病原为嗜温气单胞菌(叫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为化能异养菌,有呼吸和发酵两种代谢;细胞色素氧化酶、过化氢接触酶、精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尿素酶、赖氨酸脱羧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产酸产气;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
原丽(1993)、孙佩芳等(1996)、毛宁等(1998)、王高学等(1998)报道,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齐彩霞等(1995)、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为产碱菌,革兰氏阴性球杆状或球状,单或双排列,个别3-6个细胞相连成短链状;以数根衰退的周毛运动;严格好氧,41℃弱生长,分解鳖甲能力弱,牛乳产碱,在pH4.5中不生长。
孙佩芳等(1996)、王高学等(1998)报道,病原为普通变形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生鞭毛,于28℃培养24小时营养琼脂平板表面有泳动现象,不发光,不产生色素;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气,发酵蔗糖、麦芽糖;不发酵纤维二糖、阿拉伯糖及乳糖;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阴性;液化明胶。
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还有勒氏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勒氏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此菌能分泌黏液形成分枝状的菌胶体,菌被包在其中,形成假鞘状菌群;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严格好氧,41℃生长好,51℃不生长;pH4.5-9.0生长;在肉汤中整个稚鳖背甲被分解成薄膜状,散发出角蛋白的烧焦味;硝酸盐还原、水解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均为阴性。枯草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鞭毛侧生;孢子中生,椭圆形或柱状;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毫米,灰白色,表面起皱;在液体培养基轻度混浊或不混浊,有瓣膜状沉淀,表面形成较厚、皱褶、完整的膜;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好氧,分解鳖甲能力中等,51℃生长,pH4.5不生长;明胶水解、葡萄糖产酸、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阳性。
马有智等(2000)报道,病原为摩氏摩根氏菌,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动力;葡萄糖发酵型产酸微量产气,氧化酶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乳糖、麦芽糖、蔗糖、乙酰甲基甲醇试验、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甘露醇、木糖、吲哚、产生硫化氢、液化阴胶、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阳性。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部有发生,在大棚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传染性强,流行时间长,发病率从20%-90%,各生长期都受害,尤以稚鳖为严重,死亡率高。
(三)症状
病鳖首先在颈部、背部、腹部、四肢长有1个或数个芝麻大小以至黄豆大小的淡黄色或白色疖疮,接着逐渐扩大并向上突起,四周红肿,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四周可压出带有臭味的黄白色颗粒或脓汁状的内含物,有的黄白色颗料易被压碎,或放入水中即自行分散为粉状物;随病情发展,内含物会自行脱落,留下1个空洞,故又叫穿孔病、洞穴病,但一般未到此时,病鳖已大多数死亡,尤其是幼小的鳖。病鳖似乎全身不适,不进食,活动减弱或静伏于池四周岸上或食台上,并逐渐消瘦,最后四肢和头不能缩回,衰竭而死,有的病鳖因病原菌侵入血液,迅速扩散全身,呈急性死亡。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由嗜温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可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建立的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
(3)由其他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要进行确诊,则必须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
(五)预防措施
(1)养鳖场地、水体、工具、食台都要进行清扫、消毒。池底需先清除过多淤泥。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培育优良、健壮的鳖种。
(4)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养殖保、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鳖抵抗力。
(5)注射灭活菌苗进行预防。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共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饲料加治鳖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或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在饲料中加些粉碎的新鲜动物肝脏,以提高诱食性;如能再添加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
(3)病情严重的鳖已不吃食,应将病鳖捕起,将病灶处洗干净,再涂上治鳖灵1号;同时注射治鳖灵2号,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放在已消毒过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再注射1次。
(4)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养殖保、玉垒菌,同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草鱼怎么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