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
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相关知识

为什么成蟹必须暂养后销售?如何暂养成蟹?



10月份捕捞的河蟹,肥满度差,其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含水量高,体重轻,价格便宜。而且此时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大。因此必须将捕出的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再行出售。此时,河蟹经1~2个月的强化培育,蟹体饱满,蟹肉壮实,体重增加,含水量低,含脂最高,价格较昂贵,是出售上市的最适季节。
暂养池一般均为土池,面积2~4亩,池深1.5米,池底坡度1:3,用铝皮、网片或塑料薄膜作防逃墙(如用水泥板作防逃墙,暂养蟹的趾尖容易磨破,极易感染细菌而大批死亡)。河蟹暂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工作,清除淤泥,彻底清塘,然后种植(培育)水生植物。一般每亩可暂养河蟹500公斤。暂养前,河蟹必须严格挑选,把那些肢体不全,步足趾尖破损,爬行缓慢的伤蟹、病蟹挑出,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谷类和菜类等食品。投喂时要沿池边均匀洒放。由于河蟹暂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温高时,一般每隔l~2天就应换水,如能采用微流水暂养,则更为理想。

为什么会形成懒蟹?



所谓懒蟹就是幼蟹养到年底,有些河蟹个体极小,其头胸甲宽仅1~1.5厘米,体重1克左右。它们往往栖居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称为懒蟹,又称僵蟹石蟹。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是:
(1)池中缺少附着物(水葫芦、水花生、聚草等)。
如水中溶氧经常不足或水质污染,河蟹就离水在岸边挖洞栖息,时间一长就适应沿岸洞穴生活,懒得下水觅食,故个体生长很慢。
(2)水位变动大,有些水体像潮水河,水位忽高忽低,河蟹就容易在潮间带挖洞穴居,懒于出来活动,形成懒蟹。
(3)投饵不均匀。
一部分河蟹因投饵不匀而吃不到足够的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
由此可见,产生懒蟹的技术关键是尽量减少幼蟹穴居的数量,使幼蟹在池内过隐居生活。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
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
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
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
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如何区分仔蟹和幼蟹



什么叫仔蟹,仔蟹有何特点?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已可判别,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图5)。仔蟹依靠步足爬行和游泳。尽管仔蟹外形与河蟹相似,但此时其头胸甲长度大于宽度,过隐居生活,而且仍喜欢在咸淡水(盐度3‰~5‰)中生活。以后每隔5~7大蜕一次壳,经二次蜕壳后,到Ⅲ期仔蟹时(一般每公斤1.6万~2.4万只),其头脑甲长度才小于宽度,外形与成蟹相似,并开始挖洞穴居,而且它只有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中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我们把大眼幼体蜕壳3次,列为仔蟹阶段,包括I期、Ⅱ期和Ⅲ期仔蟹。这一阶段在自然情况下是由河口上溯到淡水,即由咸淡水转为淡水的过渡阶段;其生活习性也由浮游转为隐居再开始挖洞穴居;其盐度也由咸淡水逐步过渡到淡水;其食性由食浮游动物逐步转化为以水生植物及有机碎屑为食。仔蟹阶段按生产季节、养殖的特点和性质来看,它与鱼苗养成夏花相似。生产上又将这一阶段称为扣蟹(像衬衫纽扣一样大小)养殖。
什么叫幼蟹?幼蟹有何特点?
幼蟹即由Ⅲ期仔蟹饲养到年底或翌年春天的蟹种,一般的出池规格每公斤50~200只。
幼蟹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幼蟹,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

两年养成商品蟹技术


河蟹的一生只有14-15个月,在自然水温下,要长成商品蟹规格,需10一12个月,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适合河蟹生 长的时间只有5一7个月。因此,在无人工增温措施的条件下需 两年分阶段养殖。

1.扣蟹培育蟹苗长成如5分硬币或扣子大小的幼蟹,即扣蟹。池塘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装、水草移植等都同上所述,面积以2001-3 335m 为宜。大眼幼体的放养密度每 667m可放40万只左右,以后逐渐调整,至幼蟹第一期时,可每667m放4万只左右。因此,培育扣蟹放养时间为每年5-6 月份。

在扣蟹培育阶段,容易出现性早熟而抑制生长,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早繁幼苗。

(2)水温不要高于25度,最好保持水温在18~23度具体方法有:使用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水库中下层水。夏季高温时要勤注水,最好每天上午10时下午3时向池中换水,使池水形成微流,并要在池塘边水草搭棚遮荫。

(3)饵料投喂。幼苗刚下塘时,主要投喂以蛋黄、鱼糜、蛋羹等人工调配的饵料,占人工投饵的60%,植物性饵料和瓜菜占40%,投喂要做到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但最好幼苗下塘前增殖轮虫。看准轮虫.高峰期下塘,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随着幼苗的长大,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比率,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直至完全投喂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也要不断减少,有意造成蟹苗的半饥半饱。变成n期幼蟹后,基本停喂,任其自然生长,以延长其生长期,控制个体规格和性腺发育。

(4)增大放养密度。幼蟹培育阶段,苗放得密则生长慢,放得稀则生长快。刚下塘时每667m40万只,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调整到4万只。这样以密度控制其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5)保证水质。水源要清洁、无污染,池水深度要保持在 1.5 m左右,透明度40 cm以上,pH值7.5-8.5,溶氧高于 4 mg/L.

(6)越冬管理。第一年培育的扣蟹要经过一个冬天才能继续放养。这里只介绍较实用的两种方法。

蟹笼越冬:适合寒冷地区。将蟹种捕出,装蟹笼,沉人大水面的冰下,此法要注意:蟹种人笼前要加强投喂,使蟹种能积累 足够的能量越过漫长寒冬;蟹种放养密度以平铺于笼中不相互挤 压为宜。蟹笼人水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初为宜,入笼后水温若 在10℃以上,要适当投饵,直至水温低于10℃。冰封后要经常 观察蟹种情况,必要时凿冰充氧,扫雪透光。

土池越冬:越冬池选择保水深能在1-1.2 m以上的池塘 清整、消毒。建立防逃设施后,蓄水至1 m以上,然后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1/3左右。

选择越冬蟹,要求个体整齐、无伤损体色淡绿或黄绿色。 越冬期间,注意控制水位,掌握水质。池水浓时,要及时换水, 换水量一般为池水的1/5。为防止冬季结冰,影响光照,在越冬 池北面用草帘搭建防风墙,高1.5 m左右。发现水面结冰,要及 时破冰或注水,晴暖天气,河蟹仍活动摄食,可适当投饵。每月每667m水面用20-25 kg生石灰化水泼洒,既防蟹病又改善水 质。春季气温回升时,要及时投喂。

2.成蟹养殖将扣蟹养成巧0g左右的商品蟹称为成蟹养殖。

成蟹养殖池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置、水草的移植等同上所述,扣蟹的放养密度为每667 m2 6000只左右。在水温回升至5-6℃时即可放养,待水温至10℃以上时即可投喂。幼蟹应选择头胸甲背部呈淡绿色或黄绿色,规格为5-15g的个体。成蟹培育期的饲养管理一年养殖技术第二阶段的饲养管理.

蟹种池建设蟹岛的害处及解决办法分析



一、主要害处
1、蟹池设蟹岛缩小了养殖面积,减少了放养量,降低了单位面积产量。
2、有蟹岛的池水,往往有风不易起浪,池水含氧量低,使蟹苗不能适应恶劣天气。
3、有了蟹岛后,河蟹苗易打洞,都习惯生活在在洞内,时间长了以后,因活动减少,就成了懒蟹、老头蟹。洞内温度低,影响河蟹正常生长,不利于正常脱壳,起捕规格小,产量低。
4、蟹苗绝大部分进入蟹岛内生活,使起捕难度增大,花工多。在挖洞起捕时易伤蟹体,影响售价,更主要的是影响及时出售。
5、蟹岛上容易栖息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
二、解决方法
总的来讲,蟹池面积以2亩左右为宜,最好是四方形,整个池子像盘子式,池坡不宜陡,坡比以1:4为宜,池中间水不超过1.5米。这种池塘模式有以下几个好处:
1、不但水体面积大,而且利用率高,池水含氧量也高。
2、蟹苗不易打洞。
3、苗体生长快、整齐、懒蟹少。
4、能避免蛙、蛇、鼠、鸟等敌害,蟹苗损失少,产量高。
5、好起捕。起捕时在池塘四周投放一定的水花生,另加捆扎好的棉花秆,起捕方便且效果好。
这种模式的蟹种起捕花1-2个人工就足够了,与设蟹岛的池塘相比,起捕费每亩要节约250元。对此,建议有蟹岛的养殖户最好将蟹岛改造成无岛蟹池。

扁蟹和梭子蟹的区别


扁蟹一般指拥剑梭子蟹,又叫毛蟹。全身呈橘红色,额部大螯及泳肢有白斑,另泳肢末端有一紫红色斑,甲宽是甲长的1.8位。而梭子蟹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头胸甲呈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

一、拥剑梭子蟹的介绍

拥剑梭子蟹(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苏门答腊、新西兰、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印度沿海、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生活于10-100米的泥沙质海底。

二、梭子蟹的介绍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分布于日本、朝鲜、马来群岛、红海以及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沿海。

梭子蟹交配季节在黄、渤海自4~5月到初冬,在福建沿海自3~4月至11~12月,除两性成熟的个体交配外,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雌体有时也可接受交配。每年4~5月,雌蟹洄游,聚集于近岸浅海港湾或河口附近繁殖,产出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只雌蟹繁殖季节能产2~3次卵,总数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刚产出的卵为黄色,约2周后变为黑褐色。孵化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共5期,第5期蜕皮后进入大眼幼体期,再经1次蜕皮即成为幼蟹,由小至大约经过20多次蜕壳。一般寿命约3年。三疣梭子蟹成长很快,最大体重可达0.5千克。

如何区别黄蟹和绿蟹



什么叫黄蟹?什么叫绿蟹?两者如何区别?
第二年未达到成熟蜕壳前的蟹种,因其背壳呈土黄或灰黄色,通常称其为黄蟹。黄蟹的性腺尚处在初级阶段,性腺小而肝脏大,肝脏部分的重量比性腺重20xx8~9月,二龄河蟹先后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又称成熟蜕壳),即进入成蟹阶段。其头胸甲长度和宽度不再增长,仅作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充实和增重。其背壳呈青绿色,通常称为绿蟹。河蟹进入绿蟹阶段后,性腺发育迅速,性腺明显增大。如雌蟹进入生殖洄游时,其卵巢已逐渐接近肝脏重量,当进入交配产卵阶段,卵巢重量则明显超过肝脏。黄蟹和绿蟹详细的区别见表2。
表2黄蟹、绿蟹外形判别
生长阶段
判据黄蟹绿蟹
背甲颜色土黄色青绿色或墨绿色
雌蟹腹脐形状未长足,呈三角形,不能覆盖头胸甲腹面长足,椭圆形,可覆盖头脑甲腹面
雌蟹腹脐周边及附肢刚毛短而稀长而密
雄蟹螯足绒毛及步足刚毛均短而稀疏绒毛稠密,刚毛粗长
雄蟹交接器软管状,未骨化坚硬,为骨质化管状体
打开头胸甲看性腺发育肝脏明显,呈桔黄色看不到性腺雌蟹卵巢为两条紫色长条物,雄蟹精巢为两条白色块状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驴怎么育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