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养殖甲鱼中的溶解氧作用


七月初开始,今年温室甲鱼养殖开始放苗。至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几家欢喜几家忧。
今年温室甲鱼养殖呈多元化发展,高手成活率九成多,吃料快,生长迅速;也有人全池报废,重新放苗的。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爱的差异呢?
温室甲鱼养殖密度高,换水条件差,水质监控困难,病理研究缺乏实验支持。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依据往年养殖经验来判断和调整养殖方式,很多预防和处理方法不对症,往往造成很大损失。
前段时间测试一批甲鱼温室,发现温室甲鱼养殖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有别,吃料好坏、生长速度和活力不与溶解氧成正比,在甲鱼苗转色前还与溶解氧成反比。高溶氧反而会造成费呛水(大多数养殖户以为的肺炎)和亚硝酸盐中毒。随着水体中投喂饲料的增多,甲鱼苗达到30克以上后,溶解氧与吃料量、活力和生长速度呈正比。之后的水体溶解氧只要保持在0、2以上,温室甲鱼苗吃料和活力都比较正常,水色不会轻易转黑。

相关阅读

温室甲鱼养殖大棚里的水质控制要点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温室养殖甲鱼,水温长期稳定在29℃~32℃区间,甲鱼处于最佳生长温度阶段,摄食旺盛,排泄物多,加上甲鱼养殖水体偏小,水质条件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治理水质恶化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频繁大量地换水,这种做法既影响甲鱼正常生长,使甲鱼产生应激反应,又浪费人力财力。本文根据甲鱼对生长水质的五要求:水源无污染;pH7.2~8.0;亚硝酸<0.15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溶解氧1~5毫克/升,逐条展开表述,以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一、pH:也即酸碱度,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因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2~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
1、pH过高:水体碱性过高,一般是水体增氧不够,饲料投喂过多或饲料消化不完全,因水位不够导致的水体偏小等原因。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是增氧适当加大;二是观察甲鱼摄食情况,减少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三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可以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和水产复合B粉来解决,用量控制在各添加3~5克/公斤饲料。
2、pH过低:水体酸性过强,一般是水质老化,池中污染物过多,长期不换水不排污、增氧过大、甲鱼摄食不旺等原因。建议适当减少增氧,内服甲鱼整肠素5克/公斤饲料加大黄苏打粉5克/公斤饲料,连用10~15天;或者通过泼洒生石灰,采取多次少量的方式,以免水体pH值调节过度。
二、亚硝酸:亚硝酸偏高多是因为投喂过多、甲鱼肠胃不好导致的饲料消化不全、水体溶解氧偏低等原因。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即控制投喂量,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调节甲鱼胃肠道,加大增氧,做好基础工作。在处理方法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通过向水体泼洒强氧化剂,使有毒的亚硝酸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可供选择的有双氧水、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使用这些产品既能起到快速降低亚硝酸,又能达到消毒杀菌的功能,可谓一举双得。二是可以泼洒能够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降硝解毒宝,每方水泼洒10克,每个池子集中投放一处。
三、氨氮:氨氮过高的原因和水体中的pH过高的原因相同,即水体增氧不够,饲料营养未能完全消化吸收并被排到水体中。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促销化的甲鱼整肠素,及在水体中泼洒黑旋风10克/方水,并加大增氧。在甲鱼已经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更换部分水体,并在水体中泼洒甲鱼强壮素,减少甲鱼应激、降低水体毒性。
在水质处理方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各位从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灵活把握,只要水体中的实际指标不要偏离建议指标值太大,甲鱼能够正常摄食,都是可以承受的。

温室养殖甲鱼大棚里四种水质调控方式



温室养殖甲鱼,调水至关重要,构建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甲鱼健康成长。温室养殖过程处于温室大棚之中,光线阴暗,养殖密度大,投料量大,养殖水体的水质管理难度大,极易发生水质变化。养殖水体出现水体恶化,滋生病菌,容易引起甲鱼摄食量下降,发生病害从而出现甲鱼死亡。温室水体代谢废物主要依赖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及适当排污,正常的温室养殖的水质呈现为土黄色、泥浆水色或暗红色等。水体恶化的情况较多,本文仅以水体发白、发黑、变清及红虫等情况加以分析探讨。
1、池水发黑发臭
池水水色发暗,池水发臭,具有明显的氨氮刺鼻味道,同时伴随着甲鱼摄食量下降,严重时甲鱼出现大规模的死亡。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氨氮中毒,甲鱼漂浮水面,四肢撑开且在水面缓慢的游动,死亡后四肢发软。若检测水体氨氮值,多为5mg/l以上。该种情况多出现在甲鱼养殖前期投料量过大,增氧量不足,出现剩余的饲料腐败变质而引起。
出现该种情况时,应该及时增加打氧时间,但注意不能大幅增加增氧时间,谨防亚硝酸氮的升高。降低甲鱼氨氮中毒对甲鱼体质的影响,同时内服维生素C及葡萄糖。若情况较为严重,可视情况更换水体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更换新水体后最好使用嗜乳酸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水体调控。禁止使用生石灰等碱性消毒剂直接对发黑发臭的池水泼洒,容易强化甲鱼氨氮中毒症状。
2、池水发白
池水发白,主要是因投饵量过大,剩料过大,增氧不足,使水体中有机物剩余较多来不及转化引起。但饲料中添加黄粉虫、蚯蚓等天然鲜活饵料,养殖池塘也经常出现池水发白的现象。但该种情况水质稳定,水质理化指标正常。池水发白时,注意监测水质理化指标,根据水色变化原因,采取对症方法。若因前者而出现水池水色发白,可从减少水质有机物入手,更换四分之一的水体,增加增氧时间,泼洒水质改良剂。
3、池水变清
池水更换水体,调高池水水位,在甲鱼养殖管理中时常出现,但若一次性加水较多,容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加剧池底亚硝酸氮、氨氮等有害物质的扩散。加入清水过大,破坏水体还本的表面张力,导致水层中的活性污泥发生沉降,从而水体变清,亚硝酸含量进一步升高,出现清水的现象。
适当降低增氧时间或者调低增氧强度,保持微增氧的情况,同时泼洒亚硝速灵,隔天再泼洒一次。第三天可使用氨基酸肥及硝化菌、EM菌或芽孢杆菌对水体进行复壮的强化。日常管理时,注意水体更换、水体提升及增氧调控幅度,不可大幅度更改或微幅提升。
4、池水发红
池水发红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温室池塘边角出现大量红虫而引起水体发红;第二种,引用机打井井水,地下水中的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后漂浮在水体表面,呈现为红褐色的浮膜;第三种,使用EM菌剂过后的一周内,水体呈现清亮的红色,后续根据水色可以通过补充菌种,延续水体生态环境平衡。
如果是红虫大量出现,促使养殖水体呈现为红色的,表示水体较肥。红虫日常通过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得以延续,水体变清。随着红虫数量的剧增,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池水变清而后引起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在红虫剧增前,可以通过100目捞网在池边控制池塘中红虫数量,也可以通过90%的敌百虫(0.2ppm)杀灭水体中的红虫。

温室大棚养殖甲鱼如何做好培水工作



简单来说,培水就是使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有益菌、小型浮游动物、浮游藻类等)繁殖起来,这些微生物对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养殖水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培水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进水;
2、使用消毒剂(一般选用降解速度快的,如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
3、增氧,刚开始时氧不需要开的太大;
4、调节水体的pH值,要求在7.2~8.2之间;
5、起码过24小时以上的时间,等水体中原先下的消毒剂降解得差不多后,再泼洒接种EM菌;
6、接着往水体中泼洒点维生素C、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如果是刚下的苗,这个时候甲鱼的吃食量少,也就意味着水中甲鱼的粪便和残饵就少,这样微生物繁殖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不足,因此还应加泼些其他的营养物质,如豆浆、饲料浸出液等;而大一点的甲鱼,本身投食量就大,自然而然残饵量就多,微生物繁殖需要的营养素是够的,再者,刚接种的微生物数量也不是非常多,需要的营养素也是有限的,因此就不需要再加泼其他的营养物质了;
7、后续注意调节好增氧量(注意:这个时候是需要增氧,但不宜增氧过大),正常情况下48~72小时后,水体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8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