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质量鉴别方法


捕捉、收购和购买的亲鳖、成鳖或鳖种,要经过质量鉴别后才能决定是将其放养,留种,还是买卖,才能决定其商品价格。
一、外观检查
主要根据个人经验,凭眼观、手捏、翻倒身体等方法,对体型、体重、活动能力、体色以及特殊特征进行评价。
先通过肉眼观察,看其体型是否正常,体色与正常相比有无差异,体表有无损伤、病灶等症状,其眼部有无浑浊、失明、眼瘤等症状,生殖器是否有外露现象等等,然后采用以下方法,检查其活动能力:
1.用手抓住鳖的后裙边,若其神态生猛活泼,四肢挣扎有力,头伸出很长且弯曲回转自如,总想回头咬人,用木棍逗引它,就会咬住不放,那是质量好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2.将鳖翻转,腹甲和四肢朝天,如果其能将脖子伸出很长,抵住地,迅速翻转,就是健康鳖;反之,翻转很慢或翻不过身来的,就是质量差的鳖。
二、探测与检疫
如果是收集野生鳖,特别应注意是用钩、卡、叉、踩的方法捕捉的,常有不同程度的内伤,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受伤轻者虽然暂时不死,但也很难进食,最终也将死亡。对体内有金属物的检查有三种方法:
1.凭经验看,金属钓钩往往卡在咽喉处,使鳖颈很难伸缩自如,严重者其颈难以缩入背甲中。
2.通过手捏法进行判断。一般地,用一块布引诱鳖咬住后拉出其颈,而用手捏鳖的颈部四周,若手感到有尖硬的东西存在,可能就是针钩。一旦发现野生鳖体内有异物或受伤,应剔除掉。
3.用灵敏度较高的金属探测器测定,或者用X线透视机判定。
如果是从其它养殖场(户)购进鳖,事先需对该场进行病史检查,抽样剖检与检疫,若该场鳖无病毒性或细菌性传染病史,或检疫无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可引进。否则,不要引进。
对引进的种苗要抽样剖检,对内部各组织器官首先进行镜检,再进行分离培养、人工回感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等检疫手段。彻底杜绝病毒和细菌性病原体的传播。目前,国际、国内研究出了许多水产动物传染病的快速检测方法,如选择性培养基、荧光抗体技术、酶标记免疫诊断、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等。这些方法技术成熟,检疫率高,准确快速,在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现代化管理的养鳖场可以选择推广使用,对提高鳖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阅读

螃蟹种的质量鉴别


绿蟹,包括经过一个冬季的性早熟蟹和经过2个冬季的小个体绿蟹。它的副性征(肉眼可见的性状)与成熟的商品蟹完全相同。正常情况下,河蟹的性腺在第二年的秋末冬初达到成熟,于第三年春季繁殖后死亡,其寿命一般为24个月。如果错将性早熟蟹种作为正常蟹种引进养殖就会导致极大的损失。性早熟蟹种在南方一般于3月底4月初开始死亡,在北方则从4月底5月初开始死亡。死亡率为60%~90%左右,死亡个体大多在每只15克~20克,损失极为惨重,危害极大。
(2)雄性成熟个体外部形态特征
螯足绒毛的密度和颜色是区分蟹种成熟与否的主要依据。正常蟹种螯足掌节部没有绒毛或有疏而短的绒毛,绒毛的颜色多为浅黄色。性成熟蟹种螯足的绒毛密而长,绒毛在靠近不动指基节部和可动指基部以及掌节内外侧面分布为连续性。步足的刚毛在正常蟹种上的表现为短而细,而性早熟蟹种步足的刚毛粗而长。体表颜色正常蟹种为浅黄色或黄色,而性成熟蟹种多为墨绿色。正常蟹种的步足上可看到一些明显的斑点,而性早熟蟹种则没有。
河蟹雄性个体有两对交接器,着生于第1腹节~第2腹节上。正常蟹种交接器的颜色为暗白色,而性早熟蟹种的则为瓷白色。交接器的硬度也是区别成熟阶段的主要依据。正常蟹种交接器硬度较小,均未骨质化,用手捏时犹如塑料管,弯折时易弯不易断,而性早熟蟹种交接器硬度较大,已经骨质化,用力弯折时易断不易弯。两对交接器情况相同。
(3)雌性成熟个体的形态特征
雌蟹的成熟个体和未成熟个体的颜色与雄蟹相同,即成熟个体为墨绿色,未成熟个体为浅黄色。腹脐的形状及腹缘绒毛是区别雌蟹成熟与否的主要依据,河蟹的腹脐(腹部)扁平呈片状,紧贴胸部的腹面。个体较小的蟹种,不论雌雄,腹脐都为狭长,略呈三角形,随着生长,雄蟹的腹脐仍保持三角形,亦称尖脐。但雌性个体随着生长发育,腹部逐渐变大变圆,亦称团脐。团脐可将胸甲完全覆盖,腹脐边缘在个体成熟时着生浓密而黑的绒毛,同时腹的第1节~第4节也着生浓密绒毛;而未成熟个体的腹部近似三角形,其胸部腹甲没有腹脐完全覆盖,腹甲的边缘露出一部分,胸部腹甲的边缘,以及腹肢只有稀少的软毛分布。
解剖结果也可以看出正常蟹种和早熟蟹种的明显区别。掀开背甲,成熟蟹种在胃的两边及下方明显可见紫褐色或豆沙色卵巢,整个卵巢在蟹体内几乎呈型分布。而正常蟹种则没有明显的肉眼易见的紫褐色卵巢,较大个体的正常蟹种卵巢透明,乳白色,体积较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二、不同水系河蟹蟹种的形态区别
我国目前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于长江、瓯江和辽河三大水系,由于三大水系所处的地域条件不同,造成长江蟹、瓯江蟹和辽河蟹在形态上差异较大。长江水系天然蟹种背甲青绿色,体椭圆形,壳缘有四个尖锐侧齿,其中第四侧齿明显,额齿中间凹陷明显,第二、第三步足等长、无刚毛;辽河水系蟹种身体为不规则椭圆形,背甲青黑色,腹部灰黄色,步足较短,不透明,背疣状突出的下方2个凸起不明显;瓯江蟹步足与长江蟹比较,前节较短,青色,刚毛稀少,体呈正方形,蟹体有明显的腥味。
除形态上的区别以外,三大水系河蟹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也有一定差异。长江蟹养殖生长快,商品规格大,品质好;辽河蟹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商品个体较小,生殖洄游8月份开始,比长江蟹早一个多月,没有捕捞高峰,成熟个体为50克~125克,生产中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瓯江蟹生长较慢,商品个体较小,性成熟早,一般多当年成熟。

羽绒制品质量的鉴别


鉴别羽绒制品质量的好坏,要一闻、二拍、三摸、四压、五掂。由于在羽绒生产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水洗除臭、除尘工序,因此,选购羽绒制品时要闻有无臭味,质量好的羽绒制品应该是无臭味的。用手轻轻拍打羽绒制品,优质羽绒制品拍打后无尘土飞扬或羽绒服面料上不出现尘污痕迹;若有尘土飞扬或羽绒服面料上有尘污,并有绒毛钻出来,则清洁度差,其质量低劣。用手摸、揉羽绒制品,若羽绒制品摸后感到其内容物柔和,无块状物为优质产品; 若摸其内容物含小羽毛等杂毛片,感到有明显的毛梗等物质或硬块的,为低劣产品。在摸的同时,按压产品,看其回弹力是否强。回弹力强的羽绒制品一般说明含羽绒量高,若用力卷缩时愈小愈好,反之则质量低劣。最后,用手掂羽绒制品鉴别其质量,若羽绒制品掂在手里有轻吸砚感觉,说明其产品含绒羽量高,保暖性能强;若为沉重感,可能填充物用的是粉碎绒或其他物质,其制品质量低劣。

羽绒制品除通过以土几个方面的检查外,还要检查其制品做工质量的好坏,是否精制,绒缝是否牢固,有无跑线等现象。

鳖卵的收集及受精卵的鉴别方法



1.寻卵穴插标记:在亲鳖产卵季节,应由专人负责寻找卵穴。根据鳖的产卵习性,在黎明前后大都已产完卵离岸回到水中。所以,在日出前到产卵场和产卵沙盘及其周围寻找卵穴。亲鳖刚产卵埋过的卵穴,周围有新鲜沙土及放射状的爪印,卵穴上方经腹甲压实较平整,同时雌鳖自池中爬上爬下留下水湿的痕迹,由此即可确定卵穴的位置。上午8~9时经太阳照射后水湿痕迹就会消失,或者由于刮风下雨将雌鳖产卵的痕迹除掉,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寻找卵穴的时机。卵穴确定后要做好标记,以便集中采卵。
卵穴位置确定后不要急于挖卵,因刚产出的鳖卵,卵胚尚未固定,卵的动物极与植物极不易分清,过早的采卵震动影响胚胎发育。鳖卵产出后,应待8~30小时(视气温高低而定),鳖卵两极能够明显地辨别时再行移动。
2.采卵:采卵一般在当天下午5时以后开始。首先按标记将卵穴上层盖土扒去,将卵轻轻取出,再按动物极(卵顶有白点的一端)向上,植物极向下放入采卵箱,采卵箱(或盆)底铺2~5厘米厚的细沙或稻壳,用以固定鳖卵,在箱中排列整齐,注意动物极与植物极不要倒置,鳖卵之间要留空隙,不可堆叠,以免使卵受压,影响胚胎形成。当天的鳖卵采集完毕后。应随即将卵穴填平压实,清理平整后,再适量洒水,保持泥沙湿润。
采卵时注意不要把卵壳碰坏,如有卵壳碰坏的应即拣出。
3.受精卵的鉴别:卵绝大多数呈真球形;极少数呈椭圆形。刚产出的卵洁白,表面平滑,具有光泽。受精卵产出数小时后,卵壳顶上出现一圆形的白色亮斑,并不断扩大成白色的亮区。即是动物极,其胚胎正在发育,卵壳下部呈杏黄色。未受精的卵不出现亮斑,或仅出现亮斑但不再扩大,48小时后整个卵壳失去光泽,显得较粗糙,逐渐变成杏黄色。由于鳖卵是体内受精,只要卵子成熟较好,一般受精率达90%~100%。
由于亲鳖个体大小不同,性成熟的年龄和体质强弱不同,以及环境条件、饲养条件的不同影响,即使同一母体产出的一窝卵,受精率也有差别。所以,一定要注意反复观察每一个卵,是否受精,是未受精或受精发育不良的卵,应予拣出。否则未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会发生腐败,而影响受精卵的孵化。另外,应及时标记取卵时间,以便按时间分批孵化。

怎样鉴别蜂王浆的质量


一看 看包装是否清洁卫生,在外盖和内盖之间有无绿色的霉菌(特别是夏季最容易发生);看颜色是否正常,春浆一般为乳白色,夏、秋浆略呈黄色,掺假浆颜色淡,无光泽;看蜂王浆的形状呈朵状(纽扣形),搅拌过的浆无朵状,如在室温下放的时间长,朵状也消失;看黏稠情况,特别稀的含水量过高,特别稠的浆质过老,都不合标准;看光泽,新鲜的蜂王浆有悦目的光泽,亮如玉;看有无气泡,新鲜优质王浆无气泡,如有特别多的小气泡,有的甚至从瓶盖上溢出来,系发酵所产生的,为不合格蜂王浆。

二尝 优质鲜王浆味感应是酸涩、辛辣,最后略有一点甜味。尝试用舌尖,细细品味,蜂王浆的味感较慢,倘若一进口就立即有酸涩味或其他味,说明蜂王浆质量有问题。

三闻 优质鲜王浆具有特有的清香味,越新鲜越浓。伪劣蜂王浆有发酵酸味或腐败味,受热或在常温下保存时间过长的常有霉味。

四捻 优质鲜王浆用拇指和食指细细捻磨,手感细腻,稍有黏性,有光滑感,挤压时无粗糙、杂质或坚硬感。蜂王浆由于必须冷冻保藏,特别是在2~4℃时蜂王浆中的王浆酸会结晶,手捻可感到呈颗粒状。因此,冷冻贮藏后的王浆有明显颗粒属正常现象。

牦牛高致死率疾病的鉴别方法及防控措施


牦牛是青海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主要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近些年,青海牦牛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提升养殖户效益的同时,牦牛疫病已呈现多发趋势,很多高致死率的牦牛疫病在牛群中不断发生,常常因为发病急,防治难度大而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本文主要是简单论述这几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问题,并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牦牛高致死率疾病的鉴别方法及防控措施。

一、气肿疽
1.病症分析
气肿疽是牦牛高致死率疾病中的一种,主要的病症为发热、震颤、肌肉丰满处出现浮肿等。在肿胀的部位,会有少量的红褐色恶臭气体逸出,严重影响牦牛的正常生活,若是不及时处理,其病症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牦牛死亡。
2.防控措施
针对该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牦牛成长期要定期注射疫苗,如甲醛菌苗、气肿疽明矾菌苗等。免疫注射,一般情况下为春季、秋季各一次,这样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3.治疗措施
在牦牛养殖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该病,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注射疫苗,每次注射15~20毫升。在注射时,也应当与其他的药物进行相互配合,如与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配合,这样治疗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二、恶性水肿
1.病症分析
恶性水肿是牦牛高致死率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病症为大面积皮下浮肿、跛行、创伤部位暗红肿胀、有大面积肌肉坏死。也可因为伤口感染而导致病的发生,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引发牦牛死亡。
2.防控措施
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主要是对局部的肿胀部位,进行全面切开治疗,对其病变组织进行全面的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对创面进行全面的清洗,并且在伤口处撒上青霉素粉末。
(2)全身治疗。全身治疗是染病初期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全面的治疗,这些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也相对较为明显。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该病变化的程度,选择相应补液、注射强心剂等,这样可以使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三、猝死症
1.病症分析
牦牛猝死症发病的速度相对较快,死亡率也较高。该疾病主要是以腹泻、腹胀、排便血、口鼻流出大量带泡沫的红色水样物为主要病症。同时,在牦牛患病时,会出现沉闷或狂躁的症状。该病常单个发病,传染性较差。
2.防控措施
在该病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病牛进行全面的检查。由于该病发病相对较快,经常等不到兽医抵达现场,牦牛就已经病死了。因此,针对该病要进行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病概率。另外,也应当对该病所引发的后果,进行大力宣传,避免饲喂受污染的饲料。同时,也要定期向牦牛注射疫苗,以此提升牦牛的免疫力,尽量避免该病的发生。

甲鱼的质量鉴定标准



一、稚、幼鳖的质量标准
引进和鉴定幼、稚鳖的质量,首先要考虑其有无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史,还要进行抽样检疫,看鳖个体是否含有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其次,选择时,要从外观上鉴定,看个体是否肥壮,外形完整,裙边宽阔而肥厚,体色为背甲茶褐色,腹甲棕黄色,且亮而有光泽,翻转时反应灵敏,用手将其撮堆后,能迅速散开,具有这些特征者是最佳苗种。反之,如果苗种个体消瘦,裙边萎缩,身有残疾,体有病灶,体色发黑而无光泽,皮肤多皱,有时腹甲有充血点或损伤,活动能力差,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劣质苗种的体征,不能引进。
另外,还要注意鳖种是否被注了水。注了水的稚、幼鳖往往四肢活动、伸缩迟钝,体表肿胀。若注水多时,用手挤压肿胀处,感觉压力较大,有水状涌动,像按在一个水囊上,并且可见体表有水渗出,这是尚未愈合的针孔出水。一般稚、幼鳖体内注水后3小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二、成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成鳖一般多作为商品出售,不作为苗种引进。因此,质量上多以体型、体色、活动能力等作为鉴定标准。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标准:
1.特级品:腹甲带金属色并有光泽,体色金黄,色泽鲜明油润。四肢基部带黄铜色,裙边宽厚,肌肉丰满。
2.上等品:甲壳表面平滑并有光泽,花纹似梨的表面,背甲呈青绿色或茶褐色,人工养殖的呈淡黑色,体圆形,四肢基部周围带黄色,裙边宽厚带青绿色,脂肪呈奶油色。
3.中等品:裙边茶褐色,四肢基部带赤色,脂肪带白色或略带灰色。
4.下等品:裙边狭而薄,呈暗黑色,背甲皮肤薄而皱,比较消瘦且使背腹甲骨形显露,腹甲呈青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损伤、红斑,脂肪呈土黄色并发臭。
另外,除这些特征外,还要通过翻转、挑逗等看个体是否活动有力,反应灵敏,作为辅助鉴定条件。
三、亲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引进或选留亲鳖时,首先要选择自然环境下长成的鳖,其次选择池塘粗放养殖育成的鳖,最后才选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因为中华鳖只有经过冬眠,其产卵质量和产卵率才有保证,而且性成熟年龄越长,其产卵效果越好。而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不但产卵质量差,而且退化较早。
再者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场育成的雌雄亲鳖,不让同一亲鳖生产的下一代、下几代相互交配,要重视远距离选种、配种和保存优良品种,避免近亲繁殖,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雄鳖,在另一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雌鳖,亲鳖每3~5年淘汰更新1次。
另外,作为引进亲鳖还应进行检疫,禁止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进入养殖场。除此以外,亲鳖的质量鉴别还要从年龄、体型、体重与活动能力上考虑:一般地,较好的亲鳖,要求年龄在8~10龄(自然环境下育成),体重1.2千克以上;在体型上,雌的呈圆形,雄的呈椭圆形,其背甲平坦,背肋明显,背腹身体较厚,裙边宽厚;体色为青绿色,皮肤较厚而且光亮,爬行迅猛,反应灵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