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鱼虾混养模式

天津市武清区2009年池塘养殖普遍采取了鱼虾混养模式,此模式比传统的负类混养平均亩增收1000元左石。比南美白对虾精养投入少,风险小,适合我县池塘老化、面积大、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现将该模式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所养池塘均为多年养鱼池,面积在100亩左右,池底有机质含量丰富,进排水方便,电力设施齐备,道路通畅。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清塘消毒,每亩150千克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或用三氯异氰脲酸1.5千克/亩全池泼洒,注意切不可二者合用。水体消毒后即可肥水,由于池塘有机质含量丰富,应尽量少施用有机肥,以含菌类的生态肥为主,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制剂分解池塘自身的有机质提供给浮游生物所需养分。

三、苗种的放养

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陆续放鱼苗,放鱼密度鲤鱼100克/尾、亩放300尾,鲫鱼50克/尾、亩放200尾,花白鲢200克/尾、亩放50尾。5月中下旬即可放1厘米左右虾苗、亩放2万尾,放虾苗应选在天气好、水肥、水温15℃以上时,虾苗运到池边,将整袋虾苗放入池中,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打开塑料袋,把袋中虾苗倒进入盆,然后把盆中虾苗慢慢放入池中。

四、投喂管理

养殖前期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投喂量为4%,饲料为蛋白含量在28%~32%的全价鱼饲料,7月中旬根据虾的成活率开始对虾进行投喂,在开投饵机的同时周边投喂虾料,视实际情况增加下午和傍晚的投喂量,虾料蛋白含量也为28%~32%。

五、水质调控

1.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要内容,尤其是虾苗下塘时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一般鱼苗下塘至5月上旬,此时水温还不算高,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这时要施用含有光合细菌、EM菌等的微生态制剂生态肥,可保证肥得快,肥效持久。

2.养殖中期随着水温的提高、投喂量的增大,水体的肥度不断增加,如果出现水体过肥的情况应及时使用微生物调水剂,帮助分解过多的有机废物,维护水体的藻相和水体中理化指标的稳定。如果水体过肥同时原生动物、轮虫大量繁殖,应首选中草药杀虫剂控制其数量后再进行水质调节,否则极易发生水体转水,造成溶解氧极低、大面积死鱼事件。

3.底质调控。养殖后期池塘中有机物非氧化分解沉积在底部,水体下层长期缺氧,要采取泼洒生石灰、底质改良剂或添加分解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剂及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改善底质。Yz023.com

4.中后期雨季前后视具体情况每月加注一次新水。其他时间均以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六、产量和效益

后杨村周边池塘及杨成庄乡鱼池一万亩水面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10月中旬之前80%池塘收虾完成,10月底其余池塘虾出净,平均亩产55千克,平均规格80尾/千克。12月中旬成鱼全部出塘,平均亩产530千克。平均亩增收1000元。

七、分析与讨论

1.此模式混养中各种养殖品种的量的确定有待进一步试验,今年养殖生产过程中有的池塘鱼密度较大,投喂量较大,虾的长势良好,虽然出现了几次浮头现象,但也没有影响产量。个别池塘鱼虾投放量都小,但产量并不高,虾个体小。分析原因为虾苗下塘时水瘦造成前期虾生长缓慢,投喂量大的池塘,水质一直处于较肥的状况,虾长势好,体质好。

2.养殖中后期少数池塘仍出现了原生动物、轮虫泛滥的现象,9月5日后杨村100亩池塘因原生动物、轮虫多没用杀虫剂,加之当晚停电,天气不好造成缺氧死鱼1万千克。9月15日杨成庄乡一鱼池因虫害造成5000千克白鲢全部死净。由此我们应在养殖结构上多增加以原生动物、轮虫为食的养殖品种。

3.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套养虾密度低,虾发病机会少,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也抑制了有害菌的繁殖,80%的池塘没发生病害,发病池病虾即被鱼吃掉,传播得不快,如及时投喂免疫多糖、Vc、氟苯尼考药饵,病情基本控制得住,损失不大。

4.饵料上我们一律选用蛋白含量在30%左右的全价饵料,只有一户池塘因营养缺乏虾发生白浊病,经我们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多维后治愈,其余池塘并未影响虾的生长,分析原因为鱼虾混养中,虾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人工配合饵料为辅,对蛋白的要求可低一些。

相关推荐

草鱼混养池塘养殖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宿迁市泗阳县三庄渔场得以推广应用。其中,在池塘主养草鱼方面,技术更新尤为突出,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更新草鱼混养的搭配比例

2007年以来,我们改进以往高密度(1000~1300尾/亩)放养一龄鱼种(10~30尾/千克)养成鱼传统生产模式,指导水产养殖户进行科学合理化草鱼生产。更新模式为:每亩池塘放二龄草鱼150~200尾、白鲢100尾、花鲢20尾、银鲫500尾,其中吃食鱼与肥水鱼比例约为80∶20,符合颗粒饲料喂养成鱼生产要求。这样养殖到年底,成鱼上市规格可达:草鱼2.5~4.0千克/尾、白鲢1.5~2.0千克/尾、花鲢2.0~2.5千克/尾、银鲫0.4~0.5千克/尾,亩单产各为:草鱼700千克、白鲢160千克、花鲢40千克、银鲫200千克,亩总产达1100千克,可实现亩产吨鱼生产标准。

以上养殖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养大规格草鱼斤两负种,另外合理搭配放养白鲢。理由是:①大规格负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对宿迁市多年来的小规格、高密度放养草鱼的生产实践跟踪考察验证,凡是放养14~16尾/千克规格的小鱼种、密度在800尾/亩以上的塘口,其发病率皆高,年终草鱼上市规格只在1千克/尾上下,产量相应在400千克/亩上下浮动,综合投入成本很大。多年统训~数据证明,按传统生产模式放养的获利率为6.5%,大部分养殖户即使在好的市场价格的年景下也是赔本。②搭配放养花白鲢,目的是调控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保持水质嫩、爽,使其有充足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以满足吃食鱼的生长需氧要求,促其增产,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如果白鲢放养不合理,势必影响水体中的藻类分布,无法保持池水中水生动物与藻类、有机质等动态生态平衡,不利于优势藻类繁殖,如此将导致水质恶化,引诱鱼病发生、溶氧合成减弱等,影响吃食鱼摄食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率,饵料系数变大,相应增大了投入成本,降低产出比。

二、更新生石灰、过磷酸钙的施用理念

随着水产颗粒饲料的应用,相应减轻了养殖生产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惯养出养殖户的惰性,其中传统的生石灰等施用理念逐渐被其淡忘,这是错误的。建议:从3月中旬开始,每隔半个月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5~25千克,化浆趁热满塘泼洒。在使用生石灰7天后,再使用磷肥,每亩5千克,使用前,磷肥要溶水浸泡24小时,让其充分溶于水中后泼洒,这样才有效。只要按此法施用,一般来说,池水不会发生变质。生石灰使用不能超量,因为超量必然会杀死藻类,影响溶氧的生成。这样施用3~5天后,池塘优势藻类将出现生长高峰,总生物量增加,水中氨氮下降,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为鱼类生长提供适宜生态环境。注意两点:①磷肥不能与生石灰等强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两者的施用要间隔7天以上,因为混合施就会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使肥效降低。②磷肥宜于晴天上午9~10时泼洒。

三、更新加注水理念

加注新水作川有四:

①池水加深,龟类活动空间增加,相对降低单位水休养殖密度。水深也可稳定水质。

②池水透明度增大。注水能冲淡水色,增加光线入水深度,增大浮游植物在水中光合作用的制氧水层,结果提高整个池塘溶解氧。

③冲淡老水中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等)分泌素的相对浓度,促进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质向活、嫩、爽方向发展。

④加注新水能使池水形成微水流,调配水体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氧气分布,减少养殖鱼类浮头,增强鱼类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

所以,我们倡导:入夏后要常注新水,每次加8~10厘米深,隔一天加水一次,待到水位超过常规水位线时,将池水排去20~30厘米,然后继续按照隔天加水操作方法,这样,就可达到池水的活、爽要求,给吃食鱼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注意两点:

①夏季高温,加注新水不能大排大换,应严格按上述方法加水,做到少量多次,以防鱼类应激。在鱼类生病期间更应谨慎加注水,加水操作规范。

②高温期,加注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下午1~3时进行。正常情况下太阳落山后严禁加注水,防止池塘上下水层夜间过早对流,加速有机物耗氧,引起色浮头。一个提醒:即使配备增氧机的池塘,也要常注新水,确保水质适宜鱼类生长。

四、更新增氧机使用的理念

在泗阳县三庄乡混养草鱼的渔场,许多养殖户形成了只到鱼浮头才开增氧机的习惯,认为平时鱼不浮头开机是一种浪费,把增氧机当作了救命机用,这是严重错误的认识。增氧机的作用有增氧、搅水、曝气三大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其成为增产机。建议从4月初只要是晴天中午都要开机1~2小时,搅动池水,将水里的有害物质进行曝气散放到空气中,减少有害物质对色的危害。

五、更新饲料投喂理念

颗粒饲料的投喂,要严格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龟类吃食情况;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另外,投饵还坚持匀、好、足原则,匀,就是要定好全程投饲计划,合理分配全程饲料量;好,即饲料质量必须要过关,不得使用营养不全面的劣质料;足,就是投量适当,在投饵机设定时间内位能将料,吃完,不能让负吃得过饱或过饥。特别提醒:在草鱼长到0.5千克之前(这里指那些放养一龄小规格草鱼种池塘),一定要控料,此间投饵量要控制在负,吃食四成饱,不能喂得太猛,喂得猛,草鱼发病率就高。等到草鱼长到0.5千克以上,鱼可喂到七成饱,以后就一直以七成饱投喂下去,直到长成成鱼。另外提倡常投青草等饲料,做到荤素搭配,减少因投精料过度或不合理而引起一些营养性病害的发生。

蝎子和土元混养模式


土元是常用药材,单独养殖效益并不很高。利用养蝎房,将土元和蝎子进行混养,土元所产生的效益可以保证养殖蝎子的加温、食料和人工费用,蝎子为纯增利润。在混养的情况下,孵出的土元幼虫可以作为蝎子的食物,幼蝎蜕下的皮和吃剩下的黄粉虫枯体又被土元吃掉,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土元与蝎子混养的方式如下:

先在饲养池内均匀铺上5厘米厚的饲养土,上放蝎子栖息用的瓦。栖息瓦内的湿度是蝎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湿度过低幼蝎蜕不下皮,而湿度过大,会导致蝎子囊肺积水、呼吸不畅而窒息死亡。目前,蝎子栖息窝穴的形式一种为养殖池内用砖瓦石块垒成窝供蝎子栖息,上面用海绵供湿或隔日喷水供湿,虽然表面看似潮湿,但蝎子栖息的窝穴湿度根本无法达到要求;一种为巢格式(或蜂巢式),内装泥土加水供湿,但供湿不匀,蝎子囊肺积水死亡现象相当严重,蝎房定期消毒除螨也无法进行;另一种为地池式,即在平地挖坑建设多个独立的小池。虽地表面的渗湿基本达到要求,但池与地面连接,地表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而起伏,很难使蝎子达到速牛的目的。所以我们建议,选用长度高于窝穴5厘米、直径5厘米的塑料管,管壁钻有直径2~3毫米的孔,内装沙子或海绵(供加水用),管与普通瓦块的间隙装有2~3厘米厚的渗湿土层,效果较为理想。如有条件,使用养蝎盘格状栖息瓦,内设自动渗湿器,效果就更为理想。

在饲养池内投放2龄蝎。按每平方米养殖面积1000只实行一次性投放。在投放2龄蝎的同时,筛取2龄期的土元若虫也投放在饲养土上,数量为每平方米50克。蝎子栖息在瓦垛间隙的饲养土上,可放食盒或食盘,内撒与蝎子龄期相同的黄粉虫供蝎子主食。食盒长50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食盘可采用浅碟。每隔3~5日,将炒香的麦麸、花生饼等混合饲料加拌青菜,撒入食盒或食盘内,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存。其他饲养土表面上也要少撒,供土元取食,宁欠不余,做到土元将食料2天内吃光为度。这样不但可避免剩余饲料霉烂污染饲养土,而且土元在得不到充足食物时,会将幼蝎蜕下的皮和吃剩下的黄粉虫枯体吃掉,发挥了清洁环境的作用。

待蝎子进入5龄期,可清池换窝消毒一次。饲养池中的饲养土,用8目的筛网将士元筛出,用网筛分拣出5龄期以上的土元放进另一饲养池中集中饲养,待长为成虫后,可作为种源也可作为商品加工出售。筛出的饲养土在太阳下暴晒后添加新鲜饲养土,再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拌和使用:分拣出的小土元如密度过小时,可增加2~3龄期的弱虫再投入蝎池内继续混养。

河蟹塘多品种混养高产模式


周惠良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的一位从事水产养殖二十多年的水产养殖户,他深知除了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外,养殖模式与品种的搭配同样十分重要,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他承包了邻近长江江堤的40亩水面(共5口塘),全部实行鱼虾蟹混养模式,其中2口塘计20亩以鱼为主,另外3口塘则偏重于虾蟹。2013年,以鱼为主的塘口平均亩产量达450千克,其中长春鳊、细鳞斜颌鲴、赤眼鳟、翘嘴红鲌等小品种特种鱼占75%,鲢鱼、鳙鱼和鲫鱼等常规鱼占25%。上述小品种特种鱼类在市场上较为畅销,价格也比常规鱼要高出一倍以上。以虾蟹为主的3口塘,春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0千克,秋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千克,河蟹亩产量在75~80千克,平均规格为150克/只左右。无论是以鱼为主,还是以虾蟹为主,亩产值均在1.4万元左右,亩净利润在0.7万元以上,且养殖效益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一、多品种混养的好处
周惠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多品种混养有以下优点:一是产量较为稳定,降低了养殖风险;二是池塘中套养小品种特种鱼后蟹病也大为减少;三是混养后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水体产出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四是产量、价格与效益可观,近几年小品种特种鱼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售价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二、混养品种的确定
1.以鱼为主的混养(见表1)
2.以虾蟹为主的混养(见表2)
对比以上两种混养模式,前者鱼类平均亩产量为650千克,而后者平均亩产量只有391.6千克。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河蟹亩产量46.2千克,商品规格为140克/只,成活率为71.4%,总体表现为亩产量低、规格小;后者河蟹亩产量为60千克,商品规格为175克/只,成活率为42.9%,总体表现为亩产量高、()规格大。
三、日常管理的重点
1.水质调控
在冬季晒塘约15天,整修堤坝,以鱼为主的混养塘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20千克。漂白粉消毒相对于用生石灰清塘稍省力,但消毒效果稍差。以虾蟹为主的混养塘宜用碳酸氢铵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千克。碳酸氢铵清塘具有肥水较快、进水后浮游生物生长快的优点,有利于虾蟹的生长。清塘后3天就可进水50厘米深,等药性消失后就可放养。生产中,清塘在农历春节过后再进行,清明节后第一次加水,在气温22℃以上时,排掉塘中5厘米深的老水,再加同样多的新鲜水,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到6月上旬时再逐渐加水,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深,7月上中旬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7月下旬高温时达到最大水位1.2米,并且每天换水5厘米深,换水时间持续5~6个小时,保持微流水状态。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春季一般为20~30厘米,5~6月为30~40厘米,7~8月保持为40厘米,9月以后再保持30厘米的肥水状态,以促进鲢、鳙鱼的生长。只有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产出的鱼虾蟹质量才能有保障。
2.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一般在清塘后种植伊乐藻等水草,但周惠良认为最好在清明节后再种植水草,因为过早种植水草易造成水体清瘦,青苔随之大量繁殖,治理起来麻烦,另外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水温也相对较低。
春季时,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50千克/亩,过多易导致水体肥不起来。高温季节不投螺蛳,防止缺氧的发生,等高温过后,再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千克/亩,此时河蟹规格已大,摄食螺蛳后有助于提高鲜美度。投放螺蛳时应避免同一点大量集中投放,应多点分散。
3.饵料投喂
在早春时,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基本不用投喂。清明节过后开始投喂,以小鱼为主,投喂量以当夜刚好吃完为宜,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在没有小鱼的情况下,从节省成本出发,可到菜市场鱼摊上购买废弃的鱼肠,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每3天投1次。5月后再增投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投喂量要灵活掌握,天气好、气温高时多投,反之少投,配合饲料以虾蟹体重的3%计算,每天8时、12时和17时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相等。6月青虾出售后就停止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专投废弃鱼肠,每3天投喂1次。鱼饲料按鱼体重进行投喂。
4.疾病防控
一般在清明节后用1次硫酸铜和强氯精,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0.7毫克/升,与强氯精混合后全池泼洒(强氯精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用芽孢杆菌调水,水质较瘦时少用点,水质较肥时可适当多用些。在水质较瘦的情况下,池水中藻类少,也可交替使用EM菌和光合细菌。在白露前后,先用1次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再用溴氯海因消毒杀菌。总的来说,一年中外用化学药物2次,其他时间全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平时防病主要用内服药,这样对水质影响较小,内服药主要有雷丸槟榔散、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每20天轮流拌料内服1次,3~5天为一疗程,用量参照说明书。在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防病效果较好。采取上述防病措施后,基本能确保池塘中鱼虾蟹不发病。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邮编:215600)

河蟹高效养殖的“湖北模式”:池塘“3+5”生态养殖模式



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xx湖北省在仙桃、洪湖、汉南、汉川等地进行了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仙桃市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xx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1月15日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5月10-20日在小池塘下地笼捕捞大规格蟹种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累计投放规格40只/千克左右的大规格蟹种450千克,密度为900只/亩。小池塘在5月底清塘消毒后进行常规鱼种养殖(小池塘在此模式中的作用为充分利用空闲期,其后期生产情况不纳入本次统计分析)。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饲料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70%。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3)水质调节:池塘前期通过施肥保持一定的肥度防止青苔大量滋生。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半月换水一次。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天换水一次。蟹种入池后,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微生态制剂,间隔期为15~20天,7、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天。
(4)水草管理:大池塘在放苗之前,水位不能超过50厘米,以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待水草生长较快时,在6月初把草的上部割去,使水草重新长出新芽,防止高温季节水草浮起来后大量死亡。水草过密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要及时进行补栽。水草浮起或腐烂要及时捞起。发现水草的顶部露出水面就立即割除以防止水草底部发黄并减少水草的虫害。
(5)底质调控:在正常生产季节,间隔10~15天全池泼洒改良底质的微生态制剂一次。养殖后期池底积淤较多、水体透明度低时,用生石灰10~15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5~7天,期间停用微生态制剂。
二、示范结果
1.收获情况
捕捞从9月30日到11月上旬结束,共收获河蟹2521.6千克,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鳜鱼、鲢鱼、鳙鱼总产量1260千克,亩产63千克。
2.效益分析
累计投入8.01万元,其中河蟹苗种0.91万元(扣蟹175千克,单价52元/千克),鱼种0.18万元,饲料费用合计4.44万元(颗粒饲料6000千克,均价6元/千克。螺蛳7000千克,单价1.2元/千克),塘租费0.8万元(400元/亩),草籽0.12万元,生物制剂及药物费用0.56万元,捕捞及其他费用1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表1。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示范将成蟹养殖过程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养殖阶段,相比常规池塘养殖方式,“3+5”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蟹种通过集中强化培育,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放养后的成活率。二是蟹种在5月中旬投放到大池塘(商品蟹养殖池塘),错开了传统的投苗时间,确保在蟹种未转入大池塘养殖之前,大池塘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水草,为河蟹中后期蜕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准确掌握5月份蟹种放养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饲料投喂的盲目性。
2.本次示范过程中,水草在6-9月不同程度受到了虫害的破坏。根据观察,破坏水草的水生昆虫至少有两种:目前已经确定在6月份危害水草的昆虫为二叉摇蚊属的thanatogratus(种名,目前无中文翻译),其他昆虫种类尚待进一步确定。本次示范中我们尝试了多种药物防控水草的虫害,实践证明1%的阿维菌素效果相对较好。
3.本次示范的池塘除了常规清塘消毒外,还专门使用“龙虾恨”消灭小龙虾,有效避免了小龙虾对河蟹以及水草的危害。本次养殖过程中水草始终较好,河蟹养殖成活率高达87.6%,由此可见消灭小龙虾对于保护水草、提高河蟹成活率效果显著。
4.本次示范在池塘未安装微孔增氧设施的情况下,取得了河蟹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以及亩效益9275元的较好结果。如果安装了微孔增氧设施,相信亩产突破150千克、亩效益突破1万元是完全可能的。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汤亚斌马达文易翀

中华绒螯蟹混养模式的试验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大闸蟹、毛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水产品,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ca)、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中华绒螯蟹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其自然分布,另外在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的分布。中华绒螯蟹因其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近些年来市场需求快速上升,河蟹养殖业已成为中国水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之一,其高效养殖无论对于内需的拉动还是外汇的创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0.01)。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的河蟹回捕率分别为74.33%、78.54%、75.86%,3个池塘的平均回捕率为76.24%,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的河蟹回捕率分别为77.39%、77.01%、72.03%,3个池塘的平均回捕率为75.57%,两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回捕率差异不显著。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河蟹的平均产量为32.99kg,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河蟹的平均产量为30.59kg,前一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产量高于后一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产量且差异显著(P0.05)。在青虾的收获量方面,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青虾的平均产量为26.81kg,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青虾的平均产量为23.46kg,前一种混养模式下的青虾产量高于后一种混养模式下的青虾产量且差异显著(P0.05)。0.05),青虾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②蟹-虾-鲢鱼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显著高于蟹-虾-鳙鱼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前一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比后一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高8.84g,两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③两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回捕率无显著性差异。④蟹-虾-鲢鱼混养模式的经济收益略高于蟹-虾-鳙鱼混养模式。

暴雨过后,鱼虾蟹和贝类养殖的池塘应及时换水


夏秋池塘养鱼常常遭遇暴雨危害,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1.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对鱼、虾、蟹和贝类养殖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池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因已能适应淡水养殖,暴雨后不要立即排去大量淡水,加注海水,应使池水有一个逐渐咸化的过程。可每天排去塘水20~30厘米,再加满海水。

2.全面消毒

换水后,应对养殖池水、进排水沟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处理。消毒药物可选用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剂、碘制剂等。5~7天后即可投放水质、底质改良剂,如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投放沸石粉25~50千克,生石灰8~1.5千克,或底质改良剂(如底净宝等)。

3.防止应激

防止鱼类应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开动增氧机,有效增加水体溶氧,迅速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应激反应严重的池塘,应以换水后开机增氧及时消除应激反应为主。然后,水深1米,每亩池塘泼洒活性黑土1千克+益生爽水宝(有益微生物)500克+Vc250克;夜间11时后每亩泼洒葡萄糖500克+粒粒氧200克。待消除应激反应后再如上法消毒池水即可。

4.适用药物

集约化养殖应适当补充有益微生物制剂。饵料中可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等,连投3~5天。梭子蟹养殖池宜投喂蟹病康1~3次,以预防细菌性疾病。

相关知识:

暴雨后猪场应防两种病

①猪流行性感冒:并非H1N1流感,而是由猪A型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生该病,应对病猪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被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和食槽等用强力消杀灵、灭毒威等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猪群拥挤,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②流行性腹泻:从母猪抓起,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提高母乳品质和仔猪特异性免疫力。提高舍内温度,加强通风。断奶前后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林下养鸡技术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