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养殖甲鱼之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鳖池温室的温度控制包括水温的控制和气温的控制两大部分。
1.调温池水温的控制
养鳖池的水温要求稳定在30℃±1℃~2℃散热范围内,而无论何种热源,引入养殖池之前的水温均远高于养殖池所需的水温。因此,不能把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内,同时考虑水质处理要求,必须实行中间池与养殖池两级调节:一是将中间池的水温控制在某一温度值,当养殖水温低于30℃±1℃~2℃的温度值时,即将中间调节池的水注入养殖池中,虽然中间调节池的水温与鳖生长所要求的温度比较起来仍高一些,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输送以及养殖池面积较大,有时养殖池热水入口附近局部水温暂时偏高,但不会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
中间调节池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量。无论使用何种热源,热水溶氧不足是普遍现象。通过充气增氧可以增加水中部分溶氧量,但空气中含氧量仅占空气总量的1/5左右,一次增氧难以完全满足需要。通过中间调节,进一步增加了空气与水的接触,延长了水与空气的混合时间,从而加大了水的溶氧量。
二是热水调节和蓄水作用。由于锅炉或其他热源输出的热水温度过高,需加冷水混合后使用。采用中间池预混合,可起缓冲作用避免将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伤害进水口附近的鳖类。采用中间调节水池,通过水池蓄水,可以确保停电或机组出现故障时短期内继续向养殖池供水,特别是严冬季节其蓄水作用尤为重要。
中间池的容量根据加温池规模和养殖池换水次数确定。一般在出故障后能确保养殖池稳定6h~8h为宜。
中间调节池的水温控制通常根据外界气温及热负荷等情况确定。当外界气温在0℃以下时,中间池水温控制在40℃为宜,外界温度在0℃以上时,中间池水温35℃为好。
2.养殖池水温控制
养殖水体温度均匀与否对鳖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制约鳖的生长的因素之一。根据观察,若水温空变±5℃时,鳖自身将难以调节,生理出现紊乱,导致鳖的死亡。尤其是稚鳖本身适应调节能力较差,体质较弱,危害更大。
养殖水体的水温均匀性包括,一是横向均匀性,根据池壁的散热情况,一般水温由池中心向边缘依次降低;二是纵向均匀性,根据水体热循环特性,一般由表及底温度依次降低。因此,在控制水体水温均匀性时,必须考虑到水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
为了较好地解决养殖池水温均匀性,同时结合循环换水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一是采用底部排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沉入池底的排泄物和残饵排出池外,防止水质恶化,减少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的疾病,另一方面可将底层较冷的水排出,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二是采用交叉多点近底层加水,进水管共有多个排出点,保证横向水温均匀性。尤其要保证近池壁的进水孔有足够的温水加入,以补充池壁的耗热。进水孔离池底一般为10cm~20cm,既保证近底层的水温,又进一步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3.温室气温和湿度的控制
加温养鳖温室室内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并不是制约鳖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鳖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因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它的影响不像水温对其生长的影响那么大。但是,空气温度的高低对水温和相对湿度有间接的影响。如果气温低,一是水与气温温差大,水向空气中散热、散湿量增加,水温难以维持;二是含湿量大,阳光透过率下降对鳖晒背有影响,而在正常情况下,鳖每天需晒背2h~3h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湿度大,塑料大棚的采光增温效果亦会下降。温室空气加温采用散热器,而减少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增设通风热气装置——排风机。该风机由人工控制,强制排气。尤其在早晨和晴天的中午,强制排风大有益处,早晨棚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高;晴天阳光较强烈,适当排风减少空气湿度,有利于阳光透射。

相关知识

猪舍控温要求 猪舍产房的温度控制要求


母猪产房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适宜的环境才可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产房和保育来说,温度的重要性是人所周知;但现在的猪场员工,文化素质大多是偏低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也不想听;但怎么才能把温度控制好呢?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舍控温要求猪舍产房的温度控制要求。

猪舍控温要求
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的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所需的温度是关键。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适合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增加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飼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做好档案记录存档。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猪群生长环境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关键。
提倡畜舍干清粪,尽量少用水或不用水,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群的应激。观察猪群的具体情况,如睡姿和采食情况等。做好通风、升温工作,防止冬季贼风和避免夏季酷热带来影响。
温度计虽然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工具,但是也不能过多地依赖,要视猪的具体状况而定。如产房的温度可能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这就要求饲养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和健康等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佳感受状态。
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而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温度,以保证仔猪处于最佳状态。
适宜的猪舍温度是猪只健康发育的基础,猪舍的温度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

猪舍产房的温度控制要求
一个猪场的办法是值得借鉴的。在保育和产房情况不理想后,猪场召开了职工大会,讨论如何把产房和保育猪养好的问题,在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把温度控制好是首要因素。但当时的条件是很差的,升温只能靠蜂窝煤炉采暖,降温只能靠开窗通风;把温度控制好的难度很大,员工们提出了自己的困难。
如果这样讨论下去,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最后老板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蜂窝煤炉能不能提高温度,另一个是开窗户能不能降低温度,大家只能说能;老板又说,既然能,那从明天开始,保育舍的温度控制在23-25℃,产房温度控制在20-22℃,做不到的罚款,办法自己去想。
看似老板不讲道理的做法,却产生了不错的效果;第二天不论是保育舍还是产房,温度都保持得很好;以后产房和保育舍的成绩也相应地上去了。
启示:脑力活,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体力活,看似复杂,其实却简单。把温度控制好,动脑的时候少,动身体的时候多,所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温室养殖甲鱼冬季增温妙法



冬季温室养鳖,能够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幼鳖成活率。据试验,如果不让鳖冬眠,由稚鳖养成600-800克规格的商品鳖只需12-15个月的时间,可显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其中温度是鳖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在20-30℃的环境下鳖摄食活动能力最强,生长速度也最快。因为冬季温室养鳖对水温要求较高,而目前一般养殖户的温室不温,使鳖的生长速度不能达到应有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温室增温,使水温达到最佳状态。
一、双层塑料薄膜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往往只用单层塑料薄膜,虽有一定保温效果,但因为室内外温差大,仍易发生散热。从11月开始,最好就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温度下降时间只为原来的1/5。方法是先在养鳖池四周支起约2米高的柱子,搭成弓形,盖上两层塑料薄膜。两层之间间隔30厘米左右,在间隔层中放入隔热材料(如切成1-2厘米长的稻草、麦秆、旧棉絮、旧海棉、聚乙烯泡沫块等)。白天,当阳光直射大棚时,即可使温室增温;到了夜晚,隔热材料就能有效地防止热量散失。
二、导管输入热水增温法
在白天水温低于20℃时,可从水池引出金属水管,接入灶膛或煤球炉,利用做饭时的余热,使水经加热后注入水池。也可以进行专门加热,并使水循环流动,但须注意观察水温变化。
三、电子设备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用电炉来加热,效果较差。电炉只能对空气加热,而使水升温所需时间太长,热效率太低。如能利用控温器控温,则效果较好。使用时,先将调温器置于30℃,然后将感温探头插入水中,调温器即会自动调节,使水温保持在适合鳖生长的温度范围里,较为方便。
四、太阳能增温法
利用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或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能使养鳖池的水温在冬季保持在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0~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7个月的养殖,每只鳖可重130克左右,然后将饲养密度降至每平方米6只,再经10~15个月,每只鳖可重0.5千克以上,最重的可达1千克。
五、温泉水或火电厂废热水增温法
温泉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水经过掺对,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有利于鳖快速增重。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利用火电厂的废热水增温。
此外,还可利用太阳灶来增温,尽量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和利用工厂排出的热水(经检测无毒)等。采用煤球炉加热时,应防止煤气中毒。

控温养鳖温室的布局



温室的布局应根据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热源和生产规模,以及交通和电力供应等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如果有数间温室,则温室前后之间的距离应在5m以上,双层面或圆拱形温室左右两间可以相连,也可以独立。
温室的保温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光照。光照与温室的方位有直接关系。当阳光照在温室上空时,室内光照强度主要取决于直射光,而与散射光关系不大。入射角度越小,室内光照强度越大,而直射光的入射角除了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还受温室布局的影响。
南北向温室多数为双屋面温室或圆拱形温室,这种温室的东部和西部,上、下午的日平均受光基本相等,而且室内不产生“阴影”。东西向温室,南北部受光不均,骨架易产生“阴影”。因此,建造温室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位。特别是在北方较冷的地区无论是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为了充分利用下午的光照,建造时选择一定的偏角:南北走向的温室偏东约5°,东西走向的温室偏西5°~10°为好。
温室形体较大,骨架材料相对较轻,易受风、雪袭击而损坏,特别是塑料棚温室,为确保其整体安全和保温,除了光照之外,是否避风,迎风面有无屏障,为选择温室地点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温室的附近应有水量丰富、水质符合养鳖要求的水源,而且温室必须具备排灌条件。

控温养鳖温室的热源与供暖方式



(一)热源
进行控温养鳖的热源,主要有地热水加温,锅炉加温或工厂水加温等方式。目前,国内进行控温养鳖的单位绝大部分都是采用锅炉加温作为热源。尤其是北方产煤区或产煤区附近更是十分有利可图。当然,能够利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作为控温养鳖的热源更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温室供暖方式
控温养鳖的供暖系统由热源、供热管及散热设备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首先,要使加温养鳖室的供暖系统有足够的供热能力,在当地正常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池水稳定在30℃左右,尤其是鳖池表面蒸发引起热量的散失,故必须采用措施使室内的气温高于水温2℃~5℃。其次,一次投资和正常运行费用要经济合理。再者,操作使用方便,符合鳖的生理生态要求。
1.直接供热
当水质符合标准,将热水通过调温池调至适宜的温度后直接送入鳖池。
2.间接加热
当水质水宜直接用于养鳖时(一般为有污染的工厂余热水或含杂质的热水),可在池内敷设蛇形管或盘管热交换器,利用热水直接将池水加热。间接加热方式热水温度必须较高,否则难以使池水达到30℃的要求。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有其不利因素,因为加热管的表面温度一般较高,而加温池内鳖的放养密度较大,鳖的活动也较频繁,故鳖很容易被加热管烫伤而生病甚至影响其生长。
3.散热设备供暖
散热设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室温高于水温,以减少池水的蒸发,从而保持温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防止室内形成蒸汽团,降低温室的透明度,影响透光性和鳖的生长。温室的加温和保温主要靠散热器。散热器供暖必须采用汽供暖方式,否则难以使室温维持在33℃以上。

温室甲鱼养殖大棚里的水质控制要点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温室养殖甲鱼,水温长期稳定在29℃~32℃区间,甲鱼处于最佳生长温度阶段,摄食旺盛,排泄物多,加上甲鱼养殖水体偏小,水质条件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治理水质恶化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频繁大量地换水,这种做法既影响甲鱼正常生长,使甲鱼产生应激反应,又浪费人力财力。本文根据甲鱼对生长水质的五要求:水源无污染;pH7.2~8.0;亚硝酸<0.15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溶解氧1~5毫克/升,逐条展开表述,以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一、pH:也即酸碱度,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因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2~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
1、pH过高:水体碱性过高,一般是水体增氧不够,饲料投喂过多或饲料消化不完全,因水位不够导致的水体偏小等原因。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是增氧适当加大;二是观察甲鱼摄食情况,减少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三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可以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和水产复合B粉来解决,用量控制在各添加3~5克/公斤饲料。
2、pH过低:水体酸性过强,一般是水质老化,池中污染物过多,长期不换水不排污、增氧过大、甲鱼摄食不旺等原因。建议适当减少增氧,内服甲鱼整肠素5克/公斤饲料加大黄苏打粉5克/公斤饲料,连用10~15天;或者通过泼洒生石灰,采取多次少量的方式,以免水体pH值调节过度。
二、亚硝酸:亚硝酸偏高多是因为投喂过多、甲鱼肠胃不好导致的饲料消化不全、水体溶解氧偏低等原因。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即控制投喂量,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调节甲鱼胃肠道,加大增氧,做好基础工作。在处理方法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通过向水体泼洒强氧化剂,使有毒的亚硝酸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可供选择的有双氧水、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使用这些产品既能起到快速降低亚硝酸,又能达到消毒杀菌的功能,可谓一举双得。二是可以泼洒能够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降硝解毒宝,每方水泼洒10克,每个池子集中投放一处。
三、氨氮:氨氮过高的原因和水体中的pH过高的原因相同,即水体增氧不够,饲料营养未能完全消化吸收并被排到水体中。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促销化的甲鱼整肠素,及在水体中泼洒黑旋风10克/方水,并加大增氧。在甲鱼已经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更换部分水体,并在水体中泼洒甲鱼强壮素,减少甲鱼应激、降低水体毒性。
在水质处理方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各位从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灵活把握,只要水体中的实际指标不要偏离建议指标值太大,甲鱼能够正常摄食,都是可以承受的。

甲鱼开春把“四关”调水控温补营养



开春期间,抓好甲鱼养殖的“水质关、温差关、营养关、防病关”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质关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
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0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
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温差关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以及这些越冬池的换水排污,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
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应该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营养关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温棚池的甲鱼除适当增加投饵外,也应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免疫剂、保肝利胆健胃的中草药等。
防病关
开春期间,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征、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
1、环境消毒养殖池内外、水体、池底要定期消毒和改底,消毒药物如漂白粉,生石灰,碘制剂、溴制剂;改底药物如底净、福地安等。
2、鱼体消毒分级过塘的鱼体应充分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新养池,使用药物如高锰酸钾、碘制剂、食盐等。
3、合理放养甲鱼分塘,放养密度合理,不要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只有合理密度才有效益。
放养密度过大,甲鱼相互厮咬、打斗的现象就会增加,疾病的易感机率就会加大,一旦发病,将会得不偿失。
4、“五定”投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人对甲鱼行投料,投喂量以八成饱,一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5、调控水质水体消毒与水质调节相结合,使水色适宜,藻相平衡,水体稳定。
6、药物防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轻病重治、重病轻治”、“外消内服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无病不管,有病乱治”的现象。
7、生态预防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