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甲鱼养殖谨防腐皮病的发生


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多是由于鳖相互搏斗咬伤后,细菌继发性感染所致,主要病原目前已从患腐皮病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其中以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此病全国养鳖地区均有发生,是鳖最常见的病之一,危害各个年龄段的鳖,尤以采取保温、控温模式养鳖的春节前后暴长期最为严重。
1、症状
该病的病灶可发生在体表的各个不同部位,并可出现不同的症状。鳖受损伤后,四肢、颈部、尾部及周边皮肤糜烂、组织变白、发黄、坏死,严重时骨骼外露,爪脱落。另外,甲鱼也可出现细菌感染的疖疮穿孔等症状。
2、防治方法
(1)饲养期间保持水质清洁:坚持每隔7~10天用3~5毫克/升的光合细菌全池泼洒。选用高品质、营养均衡的鳖饲料(特别注意添加强肝利胆、促消化类添加剂)。
(2)将鳖池水放干。鳖全部捞出,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曝晒一天后再将水灌满。
(3)病鳖先用20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入池,再放到湿润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然后移至阴凉处。每天2~3次,连续处理2天,放回原池。
(4)用鳖速康20~4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2~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5)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或单链季胺盐碘,每立方水用0.5毫升。
(6)五倍子85克、大黄素20克、地锦150克加水50千克浸泡,全池泼洒。
(7)病重的鳖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连续2天,第2天减半。
(8)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投喂,投喂方法是每公斤鳖重第一天用药0.2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续2~3个疗程。

相关推荐

甲鱼冬眠期谨防患水肿病


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是甲鱼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当,往往会使甲鱼患水肿病。甲鱼患病后,不仅影响冬春季生长,而且在加重本身病情的情况下,极易患其它疾病,并迅速蔓延甚至死亡。因此,冬春季节饲养甲鱼要重视做好水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症状:患病甲鱼全身水肿,像注过水一样。解剖后可以看到肾脏、心脏都水肿,肌肉疏松,含水分明显,血液稀薄,凝固慢,腹腔、胸腔都充水。
二、病因:冬天养殖池水中的养分逐渐减少,水中浮游植物逐渐死亡,如不施肥,则水变得清澈。晴天冬眠在池底且体质稍差的甲鱼,在受到直射到池底的阳光刺激后,常爬出沙层,伏于池底或贴底慢爬,一到晚上,又钻入沙里。由于体能的消耗,甲鱼需要摄入的溶氧也增多。由于需氧增加,甲鱼吸水频率和吸水量都增加,而进入体内的水一时排泄不掉,便渗透进身体组织,从而引起水肿。
三、防治:冬春低温季节不能放松管理。1.加强水质管理,水过清时,每667平方米水面施尿素1.5千克,保持池水透明度40厘米~50厘米。同时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丰富,特别注意不要使底层水缺氧。2.勤于管理,勤查水位,保持水位稳定,及时补充渗漏和蒸发掉的水。3.在发现甲鱼患水肿病后,要及时将其放入室内,稍微提高一些温度,让甲死四处爬走,即可将体内的水分慢慢渗出和排泄掉。

高温季节慎防甲鱼常见病腐皮穿孔病的发生



时下气温较高,雷阵雨也比较多,甲鱼容易患腐皮穿孔病等,养殖户应加强预防并积极实施治疗。
在饲养过程中将大小不同的甲鱼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攻击受伤。每7~1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3~5克加水全池泼洒1次,甲鱼起捕运输时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对出现抓伤、擦伤情况的甲鱼,可用收敛性强、药性快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达到抑菌收敛伤口的作用。
治疗方法
(1)用先锋霉素软膏涂抹患处,或用10毫克/升的金霉素、链霉素溶液进行药浴;
(2)用“鳖必康”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3)每公斤甲鱼用中草药鱼腥草、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等60克拌饲料投喂;
(4)增设晒台,给甲鱼创造良好的晒背环境,甲鱼通过晒背即可加快生长速度,还可加快腐皮穿孔病的恢复。

冬眠期间甲鱼养殖户谨防水肿病的发生



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是甲鱼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当,往往会使甲鱼患水肿病。甲鱼患病后,不仅影响冬春季生长,而且在加重本身病情的情况下,极易患其它疾病,并迅速蔓延甚至死亡。因此,冬春季节饲养甲鱼要重视做好水肿病的预防和治疗。
1、症状
患病甲鱼全身水肿,像注过水一样。解剖后可以看到肾脏、心脏都水肿,肌肉疏松,含水分明显,血液稀薄,凝固慢,腹腔、胸腔都充水。
2、病因
冬天养殖池水中的养分逐渐减少,水中浮游植物逐渐死亡,如不施肥,则水变得清澈。晴天冬眠在池底且体质稍差的甲鱼,在受到直射到池底的阳光刺激后,常爬出沙层,伏于池底或贴底慢爬,一到晚上,又钻入沙里。由于体能的消耗,甲鱼需要摄入的溶氧也增多。由于需氧增加,甲鱼吸水频率和吸水量都增加,而进入体内的水一时排泄不掉,便渗透进身体组织,从而引起水肿。
3、防治
冬春低温季节不能放松管理。
(1)加强水质管理,水过清时,每亩水面施尿素1.5千克,保持池水透明度40~50厘米。同时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丰富,特别注意不要使底层水缺氧。
(2)勤于管理,勤查水位,保持水位稳定,及时补充渗漏和蒸发掉的水。
(3)在发现甲鱼患水肿病后,要及时将其放入室内,稍微提高一些温度,让甲死四处爬走,即可将体内的水分慢慢渗出和排泄掉。

甲鱼养殖谨防白底板病



甲鱼白底板病,又名白板病,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疑难病。该病是目前对甲鱼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种新的病害,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幼鳖和成鳖,传染性强,死亡率一般在30%~50%。如果不及时治疗,最高死亡率达100%。

白底板病是经病毒感染后,细菌继发感染,致病微生物共同作用,破坏甲鱼的内脏器官,造成内出血,引起严重贫血死亡。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内脏器官出血,肠内有凝血团。全身性水肿,当甲鱼快要死亡的时候脖子伸长。其主要特征为:暴发性,一旦发病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批死亡;顽固性,反复发病;毁灭性。

治疗方法:白底板病与维生素缺乏有关,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添加多量的维生素后治疗效果特别明显。而仅用抗病毒、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有两种方法:①使用前30分钟,将二氧化氯和柠檬酸分别溶于水后混合,按每公斤水用二氧化氯和柠檬酸各0.25~5毫克全池泼洒,每4天1次。②每100公斤甲鱼每天用病毒灵6克,氯霉素7.5克(或庆大霉素2000万单位),维生素k3300毫克,维生素c12克,维生素e5克拌料投喂,连续20天。这两种方法可使患病甲鱼7天内死亡率下降,10天后死亡现象停止,15~20天症状消失。

甲鱼腐皮病洞穴病的防治


发病原因及其诊状
该并发是由于环境的突变,鳖相互撕咬以及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由多种细菌诱发感染所致。临床症状:鳖爬上晒台后对惊忧反应迟钝,有甲鱼浮于水面死亡。病甲鱼体表糜烂,主要是背壳,硬部两侧的裙边。有的脚爪经手一抹就脱落。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米黄色),呈疮痂状。经解剖:肝呈灰褐色、肺成深褐色,脾肿大变紫。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是先将病甲鱼浸洗,其次注射药物,再次涂抹药物,最后转入新池饲养。
一、浸洗。即将病甲鱼捞上后进行药物浸浴,以杀灭体表的致病细菌。
二、注射。注射时要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消毒。
三、涂抹。注射后再用1%的甲紫溶液对病甲体表进行涂抹。
四、转池。经过涂抹,待甲紫溶液晾干后,将病甲鱼放养到专门的甲鱼池中。隔两天后再用药一次,经上述治疗后,不会有病甲鱼死亡。
腐皮病和洞穴病并发症多发生在每年的六至七月间。该病本病迅速,死亡率较高。但只要诊断准确、综合治疗,是完全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的。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防治技术



腐皮病又称烂皮病、皮肤溃烂病,是危害甲鱼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发病季节多在4~10月,5~9月为发病盛期,发病率高达20~30%,常可引起甲鱼大量死亡。体表糜烂和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病灶部位可发生在四肢、颈部、背甲、裙边以及尾部。发病过程:首先体表某处皮肤发炎、肿胀,发炎处皮肤组织逐渐坏死,变成白色或黄色,接着患部崩溃形成溃疡。随着病灶的扩大,溃疡的增多与增大,肌肉与骨骼裸露。严重者,颈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爪脱落。该病病程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甲鱼能长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颈部感染者和病程严重者,短期内都会死亡。
1、预防
(1)保证健康甲鱼下池。对于放养的甲鱼,尽量做到板甲平面肥厚,背甲呈黄褐色,腹甲呈乳白色或带浅红色,体健灵活,无病无伤,规格均匀。
(2)控制甲鱼的饲养密度,注意大小规格,要将大小不同者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
(3)入池前用每立方水用20克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入池。避免甲鱼相互撕咬受伤。
(4)注意改良水质,定期对池水消毒,一般每月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地泼洒,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或坚持每隔7~10天用3~5毫克/升的光合细菌全池泼洒。
(5)选用高品质、营养均衡的甲鱼饲料(特别注意添加强肝利胆、促消化类添加剂)。
(6)饲喂时做到定点、定时、定量,精粗饲料搭配,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2、治疗
(1)将甲鱼池水放干,甲鱼全部捞出,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曝晒一天后再将水灌满。病甲鱼先每立方水用20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入池,再放到湿润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然后移至阴凉处。每天2~3次,连续处理2天,放回原池。
(2)将病甲鱼捞起后放在装有浓度为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盆里浸泡1~2小时,然后将药液稀释到3毫克/升的浓度继续浸洗,次日重复上述作法,根据病情轻重,一般处理3~5次就可以移到隔离池去治疗。
(3)病甲鱼根据大小不同进行隔离饲养,每隔5~6天用3~4毫克/升漂白粉遍洒一次,反复3~4次,约一个月后放回原池。
(4)将池水放到25~3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水40克用量的土霉素泼洒,保持2~3天药液浓度。或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投喂,投喂方法是每公斤体重第一天用药0.2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续2~3个疗程。
(5)病重的甲鱼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连续2天,第2天减半。
(6)或链霉素液浸洗病甲鱼48小时,然后放隔离池暂养,浸洗3~5次,直到痊愈后再放回地塘。发病较严重的甲鱼,可采用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注射部位在背甲和后腿交界之处。
(7)用鳖速康20~4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2~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诊断方法



又称皮肤溃烂病、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鳖病,往往与疖疮病并发。
一、病原
目前从患腐皮病的病鳖鳖体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以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二、流行情况
腐皮病多因捕捉与运输时操作不当或鳖相互厮咬受伤后,细菌侵入感染,细菌毒素使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所致,也有饲料营养不全面和水质败坏引起严重污染所致。最近还发现一些寄生虫对腐皮病起诱发作用,如水蛭、螺蛳和钟形虫附在鳖的体表上,脱落后形成表皮破损感染致病。病鳖如果不并发其它病,多数能长期生存而逐渐自愈。但有些溃烂灶生在要害部位,如不及时治疗,可烂至骨骼,造成死亡,尤其是颈部腐烂。
此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常与疖疮并发,是鳖最常见的病之一。危害各个年龄段的鳖,尤以生长处于最快阶段、体重200克以上的鳖感染最重。流行季节涵盖整个生长期,尤以温室里的春节前后暴长期和室外精养池的7~8月份高温生长期最为严重,只要平时注意操作,防止鳖体受伤,保持水质良好,此病不难控制。但在管理不善的池塘,该病死亡率也较高。
三、病症
腐皮病的典型病症就是表皮腐烂。该病可出现多种症状,常与疖疮病、烂甲病相混淆。在鳖的体表的多处部位,如四肢、裙边、颈部、背腹甲等处的皮肤发生溃烂。严重时出现溃疡,溃疡处有血水渗出,组织坏死,病灶边缘肿胀,溃疡面积扩大,引起死亡。由于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腐皮病的病症与病程也不同。
1.被撕咬成重伤处的皮肤发炎、肿胀,继而在患部形成溃疡,随着溃疡的增大和增多,使肌肉与骨骼裸露。
2.由于四肢经常与地面摩擦或越冬时四肢在掘土过程中碰到较硬的底质也可引起受伤,继而发生感染,引起爪的糜烂,严重时四肢烂掉,爪脱落。
3.在患白斑病和疖疮病的病灶部位,由于病灶密集,随着患处炎症的扩展和溃疡面的增大,相邻创口连成一片,形成腐烂块。
4.有的鳖由于受到环境过大压力或其它不明原因,其表皮容易起层和脱落,最后发生腐烂。
5.有的鳖整个体表呈疙瘩状,形似蟾蜍,背部和颈部的溃疡和痂皮形小量多,连成一片,有的则后肢和尾部腐烂。

高温季节养殖慎防甲鱼腐皮穿孔病



时下气温较高,雷阵雨也比较多,甲鱼容易患腐皮穿孔病等,养殖户应加强预防并积极实施治疗。
在饲养过程中将大小不同的甲鱼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攻击受伤。每7~1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3~5克加水全池泼洒1次,甲鱼起捕运输时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对出现抓伤、擦伤情况的甲鱼,可用收敛性强、药性快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达到抑菌收敛伤口的作用。
治疗方法
(1)用先锋霉素软膏涂抹患处,或用10毫克/升的金霉素、链霉素溶液进行药浴;
(2)用“鳖必康”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3)每公斤甲鱼用中草药鱼腥草、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等60克拌饲料投喂;
(4)增设晒台,给甲鱼创造良好的晒背环境,甲鱼通过晒背即可加快生长速度,还可加快腐皮穿孔病的恢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