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肉鹅10种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离群、嗜睡、抽搐、下痢等。应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万一染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二、寄生虫
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1次驱虫。在晚上投喂硫双二氯酚,按鹅体重每千克喂150~200毫克,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三、软脚病
软脚病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治疗方法是每只鹅每次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2次,连服3~5次。
四、鹅白痢
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炒熟放凉后喂给,连喂2天可治愈。
五、鹅流感
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以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六、风湿症
此病又称风脚病。()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七、副伤寒
7~10日龄的雏鹅苗最易感染副伤寒。表现为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水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伴入粉料中连续喂3~8天。
八、中毒症
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往往引起中毒,若不立即抢救,会造成死亡。可用手把鹅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然后喂水,到河里放牧,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的鹅便慢慢恢复正常。
九、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十、禽霍乱
此病系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本病。

相关阅读

10种适合养殖的肉狗品种


1.猪肉犬

原产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渊九民族山寨,尤其以湖南道侗族自治县较多,故又称侗族家狗。成年犬体重仅15公斤左右,是一种微型肉犬。猪肉犬肉质似猪肉,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售价较高。其体型小,饲养方便,耗料少,出栏快,各地均可饲养。

2.沙皮犬

原产于广东省南海市的大沥镇,所以又称大沥狗,又因其被毛多为黄色而又称广东黄狗。目前,沙皮犬主要分布于广东全省各地,其中以产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品质较好。沙皮犬具有良好的肉用体型,成年犬体重20~25公斤,身高45~50厘米,生长发育快。屠宰率63%左右,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为狗肉中的上品。

3.下司犬

下司犬产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因中心产区在下司镇,故称为下司犬。下司犬具有皮薄、骨细、产肉性能较高和肉质良好等特性,平均屠宰率为75%,净肉率为65.5%,骨肉比1︰6.5。

4.太行犬

太行犬原产于中原太行区,其体格大、出肉率高、肉质好,且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饲。屠宰率在65%以上,腿臀重占胴体重的16%左右,骨肉比1︰5左右。

5.威狮犬

威狮犬是湖北省荆门市采用优良狗种下司犬、松狮犬与日本狼青交配杂交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其性情温顺,增重快、产肉多、肉质好,适应能力强,耐粗饲,生长迅速。成年犬身高45~55厘米,体重25~30公斤,最重达40公斤,是优良肉狗品种之一。

6.沛县肉犬

沛县肉犬是以江苏省沛县地方良种狗作母本,引进外来品种如德国牧羊犬、笃宾犬、日本狼青等作父本,经杂交选育、横交固定的肉狗良种。该犬具有典型的肉用狗体貌特征。体躯粗长(www.nczfj.Com/),背部宽平,四肢粗壮,肌肉丰满,胸部宽深,臀部宽而肌肉丰厚,成年犬体重35~40公斤。它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繁殖力强,肉味鲜美,是理想的肉狗品种之一。

7.松狮犬

松狮犬是由西藏的古犬和萨摩耶特犬杂交所生的犬种。其体高50~55厘米,体重25~30公斤,胸部宽而深,腰部短而强健,皮毛质佳,肉味上乘。

8.鞑子犬

鞑子犬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是在气候恶劣的沙漠地区培育出的狗种,故其适应性和抗病力都相当强。鞑子犬体型较大,体重25~30公斤,重者可达45公斤。此犬能忍饥受饿,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耐寒冷,是肉用和护卫兼用犬,适于中原地区和北方饲养。

9.大丹犬

大丹犬又称德国獒犬,体型高大灵活,体毛短、密、光滑,富有光泽。大丹犬属于巨型犬,身高70厘米以上,体重45公斤左右。

10.阿富汗猎犬

阿富汗猎犬原产于阿富汗,其身高65~70厘米,体重25~35公斤,躯体长而强壮,适应于崎岖的山地,跑得快,既是猎狗也是目前饲养肉狗的优良品种之一。

(山东省农科肉狗养殖场汤海军邮编:272400)

肉鹅养殖的育肥方法


1.草浆养鹅。将采集到的各种青饲料,如红薯藤、水葫芦、水浮莲、槐叶、杂草等混合打浆,再用配合粉料搅拌,每天饲喂6餐,最后一餐在晚上10时。选用的青饲料要避免有毒植物,如高粱苗、夹竹桃叶、苦楝树叶等。

2.干拌配合粉料饲喂法。将萝卜缨、胡萝卜、南瓜、南瓜藤蔓等饲料剁碎,拌上配合粉料,1天饲喂6次。

3.颗粒饲料与青饲料饲喂法。将颗粒饲料置于料桶中,让肉鹅自由采食,再将青饲料置于木架、板台、盆子或水面上,让鹅自由采食。一般每只鹅每天饲喂2~4公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大量适口青饲料的养殖户。

4.草粉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法。将草粉(苜蓿、松针、刺槐叶、花生藤等晒干或烘干,制成青绿色粉末)和豆饼、玉米等配制成全价颗粒饲料。可用料盘1天分4餐饲喂,也可用自动料槽或料桶终日饲喂,另外要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5.灵活放牧。如果附近有草地,有收割后的田野或水中有大量水草,可以就近放牧。

在育成鹅阶段的饲养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可大量应用生物兽药饲料,如促菌生、益生素、酵母菌、乳酸菌等,使鹅的肠道消化良好,还对多种病原引起的腹泻、肠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另外,应用一些既是饲料又是中草药的植物,如马齿苋、大蒜、番桃叶、生姜等,也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北京魏来)

奶牛易患的几种疾病 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奶牛产业逐渐在畜牧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其产值比重的逐渐增多,奶牛饲养问题也愈加得到重视.现如今,奶牛养殖仍面临着常见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这无疑阻碍了当前奶牛产业的高速发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易患的几种疾病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方法。

1、乳房炎

调查显示,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乳房炎疾病最为常见。一般来说,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会导致产奶量迅速下降,并且此期间患病奶牛所产牛奶不可食用。而一旦出现隐形乳房炎,不仅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产奶质量会急剧下滑,而且患病奶牛甚至还有可能逐渐无法泌乳。相关数据统计,乳房炎所造成的奶牛产业损失比重极高,因此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调查显示,奶牛乳房炎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这方面的预防管理也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牛身、牛舍的清洁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养殖区及时的通风换气、垫草常更换以及粪便及时清理等;其次,在日常挤奶工作上,机器挤乳和手工挤奶都必须做好乳房擦洗清洁工作,并且设备的清洁与维护都要同步落实到位;最后,日粮的配置必须保证营养均衡及饲喂标准,并尽量避免牛群打斗时造成乳房划伤,同时及时隔离患乳房炎的病牛,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传染。目前有很多的牛场都给奶牛进行药浴,定期浸泡奶牛的乳头,每次10~30秒,可有效防止细菌进入乳管内。

2、肢蹄病

在奶牛易出现的几种疾病中,肢蹄病也是影响较大的。据报道,夏秋季节肢蹄病发病率较高,由于奶牛营养不均或饲养环境不当均易导致此病。而且当饲养人员在奶牛肢蹄保健方面出现疏忽时,肢蹄病也容易趁虚而入。发病时,奶牛的行走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若不加以治疗,疾病恶化还将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下肢瘫痪,进而逐渐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肢蹄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从环境管理着手。一方面,牛床露头钉的检查必须详尽彻底,以防止牛在日常饲养中出现肢蹄划伤,同时奶牛出行通道的铺设也应做好防滑措施。另一方面,牛场的清理与清洁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必须彻底。其次,在冬季进行采精时,应注意缰绳拉牛的方式,必须采取后拉法来防止肢蹄掰伤。最后,在奶牛肢蹄的护理方面,病情高发期必须定期进行修蹄,必要时还应对蹄部进行一定程度的药浴。饲养员要定期清理奶牛肢蹄趾缝间的脏物,并每隔一段时间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以保证肢蹄生长营养均衡。

3、不孕症

奶牛的不孕症在我国奶牛产业中则更为常见,其在治愈方面难度相对较大。目前看来,不孕症对于奶牛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发病率基本在25%以上。从病症上来说,不孕症常以牛卵巢疾病、牛子宫疾病为主,其中牛子宫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也是近年来奶牛不孕症防治的重点及难点。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工作要注意4个方面。首先,在即将进入发情阶段时,饲养员必须做好严密的发情期观察,要及时发现发情牛并确定其发情期时段。其次,在奶牛分娩阶段,落实产房护理也能有效防止不孕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大多数临产期奶牛来说,自然分娩应是首选,而且人工助产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最后,在饲养管理方面,饲料喂养与环境控制更是不可疏忽大意,要在确保饲料全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保证奶牛进行足量的运动。

4、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疾病外,奶牛的常见疾病还有犊牛腹泻、皱胃位移以及胎衣不下等,尽管这些疾病相对其他几种较为普遍,但其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而且,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的影响可能还会增长,进而给工作带来麻烦。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显然离不开药物治疗。随着各类疾病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愈加恶劣,对应的疾病防治疫苗也应运而生。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对奶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同时,在牛体出现炎症时,除了对饲养管理作出调整外,必要的药物注射与药物配合也必须合理运用。并且,通过在奶牛饲料中加入相应的药物来防治疾病也是可行可取的,不仅保证机体的营养均衡,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防治的工作。

一、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
奶牛的耐热性差,适宜环境温度范围为5~25℃,当温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表现明显的热应激,发病率升高,出现张口吐舌、呼吸加快的现象,正常的产奶量和繁殖力也会有明显降低。夏季奶牛的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应激。牛舍温度高于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散热,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出现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等热应激反应。因此,高温季节应加强牛舍通风,减少牛群密度。可采取风扇、水帘或直接向牛体表喷雾等降温措施。同时可采取提高饲料能量浓度,添加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多喂优质青绿饲草,调整喂料时间,早、晚喂料,并保证饮水,及时清洁牛舍等预防热应激措施。
2、产褥热。产褥热是奶牛分娩后受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难产和助产不当,或因饲养管理严重缺陷、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热应激也是个重要诱因,主要症状有发病急、体温高、心跳急促、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和子宫胎衣不下、褐色恶臭分泌物等。此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治疗,可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两种方法。局部治疗:子宫内有胎衣或恶露时,使用子宫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等和抗感染药如新霉素、土霉素等制剂进行子宫注入。全身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药静脉滴注。产褥热可通过加强孕期饲养管理和严格遵守生产过程的兽医卫生规则进行预防。
3、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主要因不卫生或违反挤奶操作规程损伤乳腺粘膜,使病原微生物进入而感染。主要表现患病乳房区炎症,严重时表现全身症状。局部乳区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150~200毫升(2000/4000单位/毫升),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向上轻轻冲压,或新霉素等抗生素乳房区注入,或中药膏剂外敷。严重者用抗生素全身治疗。每头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和链霉素6~8克,每天2次,连用数天。经抗生素治疗的牛乳在停药期内不得食用。预防本病最关键的是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挤乳卫生、严格挤乳操作规程加强隐性型乳腺炎防治等措施。
4、流行热。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气温多变之际,主要症状为体温高、呼吸困难、行走艰难、泌乳量明显下降等。流行热一般可采用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接种流行热疫苗预防。
5、风湿病。夏季高温多湿,奶牛在这种环境下,食欲下降,免疫机能减弱,饲养管理不善,极易发生“风湿”。“湿”是环境湿度大,多见于潮湿季节。对于奶牛防暑问题,人们历来都很重视,采取了诸如安装风扇、建遮阳棚、使用水帘、冲洗牛体、调整饲料等多种措施,以改善圈舍环境,降低牛体温度,增加奶牛采食量。夏季本就多雨,加上人们常给奶牛喷水、淋水降温,造成牛舍内潮湿、牛棚内泥泞。若奶牛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湿邪就会侵入牛体,使奶牛出现四肢沉重、关节肿痛、肌肉麻木、腹下浮肿、皮肤湿疹、腹泻下痢等症状,湿邪若随风邪、寒邪共同作用,则病情更加严重。
6、红眼病。奶牛红眼病,即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眼病。大多在夏季发病,2岁以内的犊牛和青年牛多发,传染快,发病率高。该病病原为牛摩拉克氏杆菌,蝇和某些飞蛾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一是在患部使用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软膏或眼膏治疗,每天用药1~2次。或在患部用阿托品软膏,每天1~2次。二是结膜炎明显时,在结膜下注射5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或青霉素G3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三是全身用药,按奶牛每公斤体重肌注四环素20毫克,3天注射1次。四是治疗后,如留下角膜云翳,可用中药拨云散外用消除云翳。此外,奶牛夏日红眼病一旦发生,多呈地方性流行,用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做好消毒。
7、酒精阳性乳。在生产中,随着气温的升高,阳性乳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特别是7~8月份高温季节,发生率达到最高。这是由于乳牛对热非常敏感,高温对乳牛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子。在高温这种应激因子的作用下奶牛分泌ACTH增多,导致PTH的升高,后者直接提高血钙的浓度,从而引起奶钙含量的提高,并引起牛奶稳定性的降低,出现酒精阳性乳。因此,阳性率在高温季节明显升高。预防: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特别要降低奶牛热应激。夏季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运动场架设凉棚,注意及时排涝,给奶牛饮用洁净清凉的饮水。挤乳和挤乳设备要卫生。治疗:一是用5%碳酸氢钠500毫升、10%葡萄糖5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维生素C3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二是用益生菌素50克,每天1次内服,连用7天。三是对隐性乳房炎引起的酒精阳性乳,可按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肌注复合维生素B,补充B族维生素B参与机体的糖与脂肪的代谢。

二、夏季肉羊生产管理措施要点:
随着养殖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论是羊肉还是羊奶大家都知道它的好处了,大家现在都充分的发现了商机大家可能需要更多的养羊的技术资料,所以农业一站通给大家整理的许多养羊的技术资料,专门开设了养羊技术栏目,方便大家查阅资料,以下就是农业一站通为您提供的资料。
1、注意放牧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羊爱聚堆,吃不饱。上午放牧应早出早归,一般待露水刚干即可出牧。中午11时到下午3时让羊在圈内休息吃草料,下午可在晚7时收牧。晴爽天气,应选择干燥的地方放牧;热天要选择林荫地放牧,以防中暑。
2、注意散热晾羊
夏季羊很容易上火发病,因此,为保证羊体健康,每天晾羊十分重要。中午放牧羊群不要急于赶入羊圈,可直接让羊在树荫下风凉休息、饮水。晚上放牧后,可待羊晾一段时间后再入圈舍。每次出牧和收牧时,不要急于赶羊,应让羊缓慢行走活动,晾体散热
3、注意防风雨袭击
夏季雷阵雨较多,羊群一旦遭到袭击很容易伤风、感冒、掉膘,因此,夏天放牧应尽量避开风雨。多雷多雨天气,放牧时可自带能遮盖住羊群的大块纤维布,可让羊临时避雨。另外,切忌电闪雷鸣时在陡坡放牧,以防羊受惊摔伤。
4、注意给盐给水
在每天补喂1-2次混合饲料(麦麸、玉米面、豆饼等加稻糠、草糠配制)的同时,每天放牧羊要饮用4-6次淡盐水,食盐的添加量每只羊可按8-10克计算。
不可让羊群吃露水草,羊吃了露水草易腹泻。切忌让羊饮用死塘水、排灌水、洼沟水或让羊在潮湿泥泞的地方吃草、休息,以免引起风湿病,或感染寄生虫病。
5、注意环境卫生
夏季高温多湿,羊放牧归来后,活动范围变小,容易造成圈舍的潮湿和环境不良,往往会引起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羊舍的环境卫生、通风和防潮,保持羊舍清洁干爽,做好羊疥癣等寄生虫的防治。日常喂给的饲料、饮水必须保持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饲喂用具经常保持干净。羊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6、注意驱虫药浴
成羊或产后母羊,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可用阿福丁(虫克星)驱除体内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一般每50公斤体重用阿福丁1小袋(5克),拌入饲料中饲喂。隔7-10天后重复给药一次,两次驱虫后可不进行药浴。春季出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驱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7、注意防病治病
放牧时要随时注意羊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特别注意羔羊的疾病防治。当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及时请兽医进行观察治疗,对病死羊的尸体要妥善处理,深埋或焚烧,做到切断病源,控制流行,及时扑灭。
8、注意羊舍改建
应选择无遮挡的高爽地带建舍,保持舍内通风、凉爽、干燥,便于清理粪便。羊舍高度应保持在2米左右,达到防水、通风、隔热的目的。门口要有一定坡度,但要平整,以便羊进出时脚底平实。舍内地面要勤垫干细土,切忌将羊舍封闭过严。
9、加强孕羊和羔羊的护理
放牧出入圈防拥挤,放牧时不跳沟坎,不爬陡坡,要多喂新鲜豆浆,怀孕母羊应单栏喂养,防拥挤流产。羔羊应补饲精料。

夏季草鱼三大疾病的防治


夏季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增加,水质变化快,再加上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大,草鱼疾病就愈来愈多,且难控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1.草鱼发病菌源及症状。①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②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③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①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②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大量添加激素,导致肝脏病变。
③水质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④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过重用药。
3.治疗措施。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克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采取内服外用、中西结合综合防治,投喂口服药要按鱼体重喂足药饵,前重后轻集中治疗。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病毒克星,每100千克鱼体重5克,每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进行全塘泼洒消毒,连用2次。
4.预防措施。①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规格要大,成鱼一般放养500600尾每亩左右:鱼苗一般每亩放养800010000尾。
②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③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至关重要。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150千克每亩带水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克每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分钟。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或体内注射,可防病害发生。
④精青结合。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⑤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天消毒1次,发病季节7天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二氧化氯、阿维菌素等。
胡文月

10种蝎子死亡的常见原因


1.交配后的雄蝎约有1%死亡。这是留强汰弱自然规律,养殖户不必担心。

2.高温死亡。气温达41℃以上,对生长不利,43℃很快死亡。如达40℃时,立即开窗通气,洒水降温等措施,如室外饲养,蝎池要遮阳洒水,即可避免高温致死现象。

3.互相残杀死亡。当饲养期缺食物、缺水、干燥、密度过大时,会产生互相残杀现象。应注意投足食料,保持适当水分,气候干燥时注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密度过大时分群饲养,就可以避免互相残杀现象的发生。

4.强烈气胨刺激死亡。蝎子惧怕强烈的气味刺激,如油漆、汽油、沥青、农药,化肥、生石灰及化学药品等。应避免有强烈气味的物品接近蝎室(池)附近。

5.母蛔残食仔蛔死亡。其原因:一是生下来爬不上母蝎背的弱仔蝎/,会被母蝎吃掉;二是产后饥饿的母蝎有时会吃仔蝎。只要投足料,并在仔蝎下母背后,及时捉走母蝎,即可防止。

6.雌蝎交配过多会病倒死亡。这种现象是个别的,不是传染病,可不必介意。

7.敌害死亡。蝎有很多敌害,如:鼠、蚊、蛇、鸡等,注童预防即可。

8.发病死亡。环境恶劣或管理不好,蝎子会发病死亡。蝎子的病害有真苗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发病原因多属管理不当引起。只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一般可预防病害发生。

9.冬眠后春寒死亡。此种现象多勾弱蝎,主要是冬眠前贮存营养不足,或是雄蝎交配后体力未恢复就进冬眠者。冬眠前投足饲料,春寒时加强管理就可避免。

后备种鹅和育肥鹅的饲养方法


高凤霞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畜牧站136100)

摘要:鹅肉口感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鹅类养殖也得到快速发展,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专业知识应用落后,给养鹅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雏鹅的选择、后备种鹅的挑选和饲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后备种鹅;育肥鹅;选择;饲养

作者简介:高凤霞(1971-),女,大专,兽医师,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随着我国家禽的养殖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将目光转向鹅类养殖。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并不大,所以很多养殖户在鹅的养殖方面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和饲养管理方面的漏洞。现笔者就怎样饲养后备种鹅和育肥鹅进行简要分析。

1雏鹅的选择

种鹅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商品鹅的生产,所以要想获得最好的效益,就需要做好种鹅以及育肥鹅的管理。首先对雏鹅不是一味的盲目选择,也不是任何的雏鹅都值得养殖户去投入和饲养,雏鹅的初选是进行养殖的第一步。

选择雏鹅首先看形态,刚刚出壳的雏鹅需要选留体质强壮,外观发育完好,羽毛光滑柔顺,腹部没有硬脐,柔软。之后是精神状况,作为后备种鹅以及育雏鹅的挑选,精神状况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需要选择精神状况良好,不萎靡的雏鹅。只有做好雏鹅的选择,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之后的工作。

2.后备种鹅与育肥鹅的选择与饲养

经挑选留作种用的鹅,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发育完好,体质健壮。只有发育完好,体质健壮的鹅以及育肥鹅,才有资格与潜力成为利润的创造者。凡是存在杂毛、疾病、跛脚、瞎眼的存在问题的鹅,必须进行相关的淘汰处置。

在饲养的早期,对于经过选择的种鹅以及育肥鹅,在进行合笼阶段要进行调教管理。如果不进行早期的调教,很有可能出现不合群、争斗等情况,这样将大大影响种鹅进一步的生长发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饲养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养殖的中期一直到100日龄结束,在这期间的两个月,对于公鹅以及母鹅来讲,就需要分开养殖。因为公鹅以及母鹅的体质以及未来的用途不同,分开管理一方面能够让公鹅以及母鹅更好的生长,以适应养殖户对于鹅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的管理,更加便捷的进行管理饲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公鹅以及母鹅盲目交配,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阶段,不管是种鹅还是育肥鹅,这一段时间进行限制饲养是必须的。从100~120日龄开始,一直到进行生产的前两个月,营养的供给应该是逐渐增加的,这是为了维持种鹅大量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为了满足种鹅以及育肥鹅的营养需求。对于后期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加,种鹅以及育肥鹅的饲养量应该逐渐减少,粗蛋白的供给应该在一般水平上相对下降10%左右。在饲料的使用上,谷物类占50%,糠麸占25%左右,剩下的用统糠补充。这段时间,尽量增加放牧的次数以及时间,对于牧草的投喂要适当增加,并且逐渐减少精饲料的用量。后备种鹅在这段时期可以维持体重或者体重稍微减轻,但是消化以及食欲不要受到影响。

3预防接种

进行家禽的养殖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及时接种疫苗。比如在从150日龄左右到开产,在这一个月中,要十分留意注射小鹅瘟疫苗。对于种鹅来讲,一定要在产蛋前进行注射,若是在产蛋时进行注射,就会或大或小影响种鹅的生产,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效益。

4总结

对于广大的养殖户来讲,做好后备种鹅以及育肥鹅的饲养管理是实现经济效益收入最大化的根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往往由于广大养殖户在专业知识上的缺乏,使得种鹅以及育肥鹅的养殖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成为养殖户致富的阻碍。因此笔者通过上述从育雏到饲养管理整个过程的简要分析,点明饲养管理要点,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怎样饲养后备种鹅.现代农业,2005(06):11-12.

关星达.怎样饲养后备种鹅.农村养殖技术,2005(01):90-91.

常月明,谭茂安,王海玲.怎样养好后备种鹅.水禽世界,2012(05):56-57.

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的优点是耐精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目前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鹅的繁殖性能是发展肉鹅养殖的关键,而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光照、饲养管理等.在饲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1、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品种。不同品种的鹅的繁殖性能不同,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繁殖性能也存在差异。因此要严格选择鹅的品种,其中种公鹅的品种对于后代的影响较大。

营养水平。营养水平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者配比不合理时会导致种公鹅的体况下降,性欲低下,精液的质量不佳,使配种效果不理想。而对种母鹅的影响则表现为产蛋量减少,甚至会停产。而营养水平过高时,种鹅的体况过肥,公鹅精液的品质会变差,体态笨拙,不利于配种,母鹅过肥则会导致脂肪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大量积存,影响排卵和受精。另外,饲料的质量不佳,如饲料发生霉变,当饲喂种鹅时会引起中毒,影响种鹅的繁殖性能,使配种、产蛋以及孵化等环节出现问题。

环境因素。光照与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光照的长短可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与停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成,从而影响了卵泡生成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种鹅的最适宜温度为10~2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当温度超过30℃后,种鹅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停食,从而使营养的摄入不足,而温度过低也会使繁殖性能下降;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饲养密度不适宜,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导致的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应激。各种应激都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而鹅对应激的反应又较为敏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噪音、通风不良、受冷热刺激、用药不当、免疫、停水和电、断料等都会使种鹅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产蛋量降低。

健康水平。种鹅的健康状态影响着种鹅的繁殖性能,对于体质较差,健康状态不佳的种鹅,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维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了,当种鹅患病时,尤其是患一些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时会对其繁殖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公鹅的精液质量下降,母鹅的排卵出现异常,受精率低,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等。

2、种鹅繁殖性能的提高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品种因素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要从根本上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就要注意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选择时要注意选择那些适合当地的饲养条件、气候条件的品种,目前多利用杂交优势的特点,利用繁殖力较高的品种杂交来改良鹅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在确定好品种后要做好鹅群的留种与淘汰工作,所选择的种鹅要符合该品种的特征,选择种母鹅时要选择第二性征明显、体质强壮、配种能力强、受精率高、产蛋量以及蛋的质量好的后代,种公鹅则要选择体格健壮、性器官发达、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留为种用。

优化鹅群结构,加强种鹅的选择和后备鹅的培育。要做好种鹅群结构的优化工作,及时将老龄种鹅、繁殖能力较差的种鹅进行淘汰,并及时的更新种鹅,一般公鹅的使用年限为4年,母鹅的使用年限为3年,鹅群最适宜的结构为1岁鹅为45%,2~3岁为50%,4岁为5%。70日龄到开产前的仔鹅为后备鹅,要加强后备鹅的培育工作,为了提高后备鹅的质量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公母鹅要分群饲养,防止出现公鹅过早配种而导致发育不良,配种能力降低。

提供合理的营养。营养对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要做好营养的供应工作,其中能量是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开产配种前要注意添加产蛋饲料,以保证种鹅获得充足的营养。除此以外,还要注重饲料中其他类营养物质,如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应激的发生,要保持鹅舍环境的安静,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断水、断电、突然换料等,用药和免疫时要方法得当,可以在种鹅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加强环境的控制。做好光照的管理工作,以可使用人工光照来控制种鹅的繁殖性能,可在保证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加人工光照,并且要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一般以3~5W/m?为最佳;加强鹅舍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都要打扫圈舍,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可定期对鹅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舍内的工具和饮水喂料装置也要定期的刷洗和消毒。

保证鹅群的健康。加强日常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外,还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本地区和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可以使用药物来对疾病加以预防,以提高鹅群的健康度。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繁殖性能低主要原因是:鹅性成熟迟;母鹅季节性繁殖、就巢性强、易受环境影响;公鹅不育率高、配种能力差、恋伴情结强;公鹅生殖器官感染且易受伤、母鹅生殖道疾病影响。

提高鹅繁殖性能的方法主要有:
1.遗传改良。鹅繁殖性能的遗传改良需要综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包括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寻找和应用、抗病育种(降低繁殖期死淘率)等。
2.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减少公鹅的饲养量,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受精率,解决公鹅不育率高和恋伴性强的难题。但人工授精存在鹅精液量少,精液体外保存时间短,鹅精液冷冻保存难、运输受限、输精时间难以把握等问题。
3.调控母鹅季节性繁殖规律。调控鹅季节性繁殖规律手段主要是调整光照措施。首先利用长光照(18小时/天)产生光松弛效应,促使鹅休产;其次利用短光照(8小时/天)结束光松弛效应,使对光敏感;再用相对长光照(12小时/天)刺激产蛋,延迟光松弛效应以延长产蛋期。
4.调节生殖内分泌。鹅的繁殖活动(卵泡发育、排卵、就巢、休产)与其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其中孕酮(P4)、抑制素、垂体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的分泌尤为关键。
5.分子生殖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能借助这些技术提高鹅繁殖性能。

肉鹅的脂肪


脂肪是肉鹅体的重要组分之一,是供给肉鹅休能量和贮备能量的最好形式。其产热最为同一重量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它在肉鹅体内有重要的作用:(1)它是构成肉鹅体组织。如各组织的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和脂肪按一定比例构成:(2)肉鹅体内能量的来源,当能量不能满足需要时,体内脂肪分解产生能量,以满足需要:(3)它是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溶剂,它们只有溶于脂肪中才能进行运输。缺乏脂肪时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4)它贮存于肉鹅皮下、肌肉、肠系膜、肾脏周围.起到保护内脏器官、防止肉鹅体热散发的作用;(5)肉鹅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植物性油脂中含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叫亚油酸。肉鹅体内不能合成,而生长发育中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应提供植物性油脂。饲料中1克指肪含能量为39.29千焦。在肉鹅日粮中适当添加油脂有以下好处:(1)提高肉鹅的生长速度;(2)改普饲料的利用率和适口性;(3)可减少饲料加工中的粉尘。但油脂价格较高,在肉鹅饲料中添加要量力而行。

“巨型鹅种”狮头鹅养殖方法介绍!


狮头鹅因其头似狮而得名,是家禽中最巨型的鹅种,由于其肉质鲜嫩厚实且营养价值高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另外其市场价值高、养殖前景好使得很多养殖户也想养殖,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狮头鹅的养殖方法吧:

一、育雏准备

首先根据养殖数量来确定养殖密度与鹅舍面积程度,一般年龄在三周左右的鹅苗一平方最多养殖22只,另外鹅舍中还需包括食槽水槽等基本用具,密度太大会影响鹅舍的通透性不利于鹅的正常生长发育,将鹅舍内配备好一定的保温设施后可用箩筐或稻草编制成鹅窝在里面放入一定干草或者是被褥,虽然这样对鹅的保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耗费时间与人力,因此也可使用些机器设备例如煤炉和电热管等,不过比较耗费财力可酌情选择。

二、用具设置

鹅舍基本用具都需经过严格检查才能给鹅使用,但也要考虑其放置密度,每3-5平方只能放置3个饮水用具和2个饮食用具,且要将鹅苗分开使用,放置前要将所有给鹅使用的用具全面消毒并且还要将鹅舍清扫干净进行消毒,当鹅苗长到一定大小的程度后便可以将鹅苗全部放入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了,可以选择在室外的池塘内不过池塘需要比鹅舍大两倍左右。

三、幼苗管理

刚破壳出生的鹅苗是最脆弱的时候,对温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个阶段的鹅苗应该使用网格饲养的方法将鹅苗适量的全部分开饲养减少由于数量过多引起互相踩踏,差不多一周后当幼苗长得比较健壮时就可将所有鹅苗全部放在一起饲养,两周后将鹅舍温度适当降低让鹅苗慢慢适应外界环境来为以后放养做准备。

四、温度湿度

鹅苗对温度要求非常高,其实在狮头鹅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在幼苗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长大到两周时要随着鹅的年龄逐渐降低温度,鹅是种喜水动物因此对鹅舍湿度也有一定要求,湿度需要根据鹅苗的嘴脚判断,如果发现嘴角光滑且脚面有轻微的裂痕时就要开始增加湿度,但湿度不宜过大,过大对鹅的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养殖时要多观察注意鹅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鹅有尖叫烦躁不安的现象大多是由于温度过高所引起的,这时应该及时调整鹅舍内的温度。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养殖狮头鹅的相关介绍了,养殖户们在养殖时可参考以上养殖方法来进行养殖,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种鹅的选择


1.后备种鹅的选购 后备种鹅选购一般在70-80日龄之间进行.要选择生长发育优良、符合本品种特征、体重一致的个体留种.后备种公鹅要选择体质结实、脚深而宽、腿粗壮有力的个体。后备种母鹅要选择硕部细长、两眼有神、前躯浅而窄、后躯宽而深的个体。

2.成年种鹅的选购 成年种鹅的选购一般在180-200 日龄之间进行。此时的种鹅群已发育完全,公母鹅第二性征明显。选购时首先要求种鹅的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此时对种公鹅和种母鹅选购的要求如下:

种公鹅:头大硕粗,休格健壮,硕大,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双翅紧贴,额部肉瘤明显(指有肉瘤的鹅种),眼大有神,脚深背宽,身长。胫粗长,间距宽,行走稳健,鸣声洪亮,雄性特征显著等。

种母鹅:头部清秀,颈细长,眼大而明亮,脚饱满,腹深,体型长而圆,臀部宽且丰满,肛门大而圆润,两耻骨间距宽,末端柔软且较薄,耻骨与脚骨末端的间距宽阔。两脚结实,两脚间距宽,蹼大而厚。羽毛紧密,两翼贴身。皮肤有弹性,胫、蹼和喙的色泽鲜明。行动灵活而敏捷,觅食力强,肥度适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