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鱼苗和泥鳅怎么套养?

鱼苗和泥鳅一起套养,在鱼苗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品种的选择,从泥鳅的养殖特性上看,鲢鱼、鳙鱼跟泥鳅一起套养效果更好,具体的小编为您介绍如下:

1、鱼苗各类选择

从泥鳅特性和鱼苗培育的特点来看,主养鲢、鳙鱼苗的池塘套养泥鳅效果是比较好的。

2、池塘选择

鱼苗池塘水深保持1.2米以内,水质稍肥,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最好有浅坡、浅滩,坡比1:(1.5-2)。在投放苗种前池塘要经过严格消毒,使池中既没有敌害生物,也没有肉食性鱼类(如鳜鱼、鲶鱼、乌鳢等)。

3、放养前准备

泥鳅苗种投放养前一周,池塘要进行严格消毒,2天后施肥并注水。为防泥鳅逃逸,塘口四周要埋设密网。

4、泥鳅放养

池塘经过药物消毒,1周后当轮虫大量出现时即可同时投放花白鲢夏花和泥鳅水花。或在主养品种投放前先培育泥鳅水花,选择晴天上午在上风口浅水处投放,每亩投放5-10万尾。鳅种以生长快、抗逆性好的优质黄鳅苗种为宜。

此外,牛蛙池混养泥鳅,效益翻番哦!

据养殖一点通调查养殖户统计,牛蛙和泥鳅混养,效益比单纯养殖牛蛙可提高70%-100%。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牛蛙中套养泥鳅后,无需添加专门饵料,而且还有利于净化牛蛙池中的水质。通过小面积的试养殖来看,泥鳅长势良好,无发病现象。平均每亩可产成品泥鳅1000斤,增加效益3000元以上,比单纯养殖牛蛙每亩效益可增加一倍,并明显地改善了牛蛙养殖环境。

小编推荐

成鱼塘怎么套养鱼苗


成鱼塘怎么套养鱼苗?成鱼塘套养夏花育苗既可以提高水体环境利用率,还可以为下次成鱼养殖提供大规格的优质育苗,不过成鱼塘套养育苗有许多注意事项,做好了才能套养成功。

一、成鱼鱼种(苗)放养时要为下步套养鱼苗留有余地

需要利用成鱼塘套养夏花鱼种(苗)的,在前期投放成鱼鱼种(苗)放养时要注意未来载鱼量不能达到极限,要为套养鱼种(苗)留有载鱼量的余地,不然会影响鱼苗的生长,并且池塘载鱼量过大也很危险。

二、套养夏花鱼苗力求规格均匀

为了使成鱼塘套养鱼种(苗)达到需求规格,可以适度提早投放,并且所投放的夏花鱼苗规格整齐、均匀。这样鱼苗生长期长,育成规格大,规格和体格均可一致且健壮。

三、准确把握套养鱼苗的放养量

套养鱼苗出塘规格大小与放养时间、鱼苗质量、饲养管理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放养密度关系更大。在放养时间、鱼苗规格确定的条件下,育成规格大小就取决于放养密度。因此应根据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亩混养寸苗(3厘米以上)视品种不同300-500尾。

四、加强饲养管理

池鱼个体有大有小,因此套养时应注意搞好成鱼、鱼苗的饲养管理工作。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饵量,看水施肥培养鱼苗适口天然饵料,同时注意巡塘、水质管理、防病等。

五、注意品种搭配

在成鱼塘内套养夏花鱼种(苗)等,相同或相似食性的鱼苗尽量不同池放养。套养鲢、鳙鱼苗时搭配比例为4-5:1,鲤鱼塘内最好不放或少放鲫鱼苗。放养鱼苗的品种结构和数量不能完全按照成鱼养殖需要的结构和数量生搬硬套。

六、成鱼及时捕捞出塘

成鱼塘内套养鱼苗,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塘载鱼量会逐渐增大,高温季节天气突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事故。8月份以后成鱼相继达到商品规格,这样就应及时把成鱼捕捞上市,既可以缓解池塘载鱼量大的矛盾避免事故发生;又可为鱼苗生长赢得时间和空间提高鱼种(苗)质量。

成鱼塘套养鱼苗并不难,只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节省资金,给水产养殖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黄鳝和泥鳅的区别


黄鳝别称鳝鱼、蛇鱼、血鳝、常鱼等,为合鳃鱼目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泥鳅别称鱼鳅、泥鳅鱼等,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那么,黄鳝和泥鳅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黄鳝和泥鳅的区别

一、科属区别

1、黄鳝:黄鳝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亚科、黄鳝属鱼类。

2、泥鳅:泥鳅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鱼类。

二、形态区别

1、黄鳝:黄鳝体长约20.70公分,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

2、泥鳅:泥鳅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三、分布区别

1、黄鳝: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也产。

2、泥鳅:泥鳅在中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在中国的西部(由东往西流向,全国就只有两条这样的河流)的伊犁河里的种群也在不断的扩大。

四、习性区别

1、黄鳝: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2、泥鳅: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五、营养区别

1、黄鳝: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据分析每百克黄鳝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95毫克、尼克酸3.1毫克等,正因为如此,民间流传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2、泥鳅: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

黄鳝和泥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二者在科属、形态、分布、习性、营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朋友们,如果你们想要区别这两者水产海鲜的话,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区别。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鲶鱼和泥鳅能共养吗


鲶鱼和泥鳅不能一起养,不是因为水域的问题,而是因为泥鳅体积小,鲶鱼体积大,而鲶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泥鳅是属于草食鱼类,如果鲶鱼和泥鳅一起共养,泥鳅很容易就会被鲶鱼吃掉。

鲶鱼体积大,属于肉食性动物,泥鳅体积小,草食性鱼类,因此鲶鱼和泥鳅不要一起养,鲶鱼会把泥鳅池掉。

鲶鱼的养殖技术

1、放苗

鱼苗抵抗力弱,大小不一,如果直接把鱼苗放入池塘饲养,鱼苗因为活动范围变大,体力消耗的多,对投入进去的饵料很难吃到,会造成鱼苗的死亡,并且还会污染水质。所以养殖者应该分2次来对鱼苗进行养殖,首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再放入大塘饲养。

这样做既方便管理,又可以减少鱼苗的损失,使鱼苗更好的适应环境,鱼苗在小塘内更容易吃到充足的食物,可以快速的生长。

当小塘内的鱼苗培育到15厘米左右是,就可以在里面筛选个头大的鱼苗,放入大塘来饲养,个头小的鱼苗依然放在小塘内培育,当鱼苗生长平衡,规格一致时,再放入大塘饲养,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鱼吃小鱼,有效的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鱼产量的提高。

2、合理投喂饵料

鲶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比较贪食,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投喂方法,投料根据鱼的多少而定,不要盲目投饵。投喂要分散,撒饵要均匀,做到少量多餐,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

在鱼苗培育初期,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体越长越大的时候,要逐步转投植物性饲料,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根据鱼体重的5~8%来控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每周或者是半个月调整一次投喂量,是头而来更合理,让鱼得到更好的生长。

3、实行轮捕分养

鲶鱼属于凶猛性鱼类,在投喂时,大鱼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这样鱼体大小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因此鲶鱼在饲养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轮捕分养,将大鱼和小鱼分开,这也即可以提高鱼的产量,又可以使鱼生长的速度达到平衡。

4、提倡鲶鱼越冬

当鱼养到上市规格时,在捕鱼出售时,可以将少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这样既可以解决旺季鲶鱼销售价格低,又可以延长鲶鱼的供应时间,并且在鲶鱼稀少的情况下,鱼价可以成倍提高,对养殖者带来很好的经济利润。

鱼苗怎么养


养殖鱼苗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个养殖项目,但是鱼苗脆弱不易养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鱼苗怎么养。

1.投喂饵料

刚孵出的鱼苗,体长0.2~0.3厘米,靠吸收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生活。孵出后2~3天,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殆尽,鱼的消化系统已初步发育完全,鱼鳔中充满气体,鱼苗开始向各方向游动、觅食。对这些刚开食的鱼苗,应酌量投喂轮虫、纤毛虫类的浮游动物,即洄水。若无洄水,可投喂熟蛋黄,方法是用1~2层纱布将蛋黄包住,挤碎,然后将纱包置于水面上轻拍,边拍边移动,使蛋黄均匀悬浮于水中,供鱼食用。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这样喂养7~10天后,鱼苗渐大,可停止喂蛋黄,改喂活水蚤。鱼苗长到1厘米以上时,可投喂各类轮虫。

2.换水

鱼苗孵化后,每日吃剩的食料积存水中,日久腐败则会影响鱼苗生活,因此需要换水。换水要采用脱水的方法,即换水时,将鱼和比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第1次脱水约在孵化后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以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经过3次脱水的鱼苗,全长已达2厘米左右,应进行换水。由于鱼的抵抗力较弱,换水温差以保持在4℃内为宜。

3.选鱼与分池

在鱼苗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的特点,不断地择优去劣,以保证培育出优良品种。一般1尾留种亲鱼,大约要经过4~5次选择,才可达到要求。选择的标准与方式如下:第1次选鱼,孵化10天至半个月,鱼苗体长1.5厘米左右,即可开始选择,主要淘汰单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选鱼后,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50尾的密度,进行分池放养。第2次选鱼,当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时,尾鳍已形成。凡不具3尾、4尾的鱼一律淘汰。第3次选鱼,淘汰背鳍发育不全的鱼。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20尾的密度,分池放养。第4、5次选鱼,鱼苗已长成幼鱼,可结合品种特征,以形态为主,进行选择。如龙睛,左右眼球应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左右对称等等。

黄鳝和泥鳅的区别有哪些


黄鳝和泥鳅是我们经常食用的水产品,而且它们外形也很相似,并且味道都十分鲜美,营养丰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鳝和泥鳅的区别有哪些?哪个营养高?

一、黄鳝和泥鳅的区别

1、品种科属区别

黄鳝又叫做鱔魚、田鱔、田鰻、长魚、血魚、罗魚、无鱗公子,属于合鳃鱼目、合鳃鱼科。

泥鳅又叫做鱼鳅、泥鳅鱼,属于鲤亚目、鳅科,可食用、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

2、形态特征

黄鳝身形细长呈蛇形且圆润,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

泥鳅身形较短且扁平,只有三、四寸,尾部侧扁,头部较尖,口小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眼小。

3、生活习性

黄鳝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其实想要辨别黄鳝和泥鳅的简单的方法就是:嘴尖有胡子的就是泥鳅,头大没有胡子的就是黄鳝,尾巴尖的是黄鳝,宽扁的就是泥鳅。

二、黄鳝和泥鳅哪个营养高?

其实黄鳝和泥鳅这两种食物都差不多,营养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两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黄鳝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能补气血,强筋骨,除风湿;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元素;另外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肝、肾经,补益脾肾,利水解毒;而且同样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较高。

以上就是关于黄鳝和泥鳅区别的介绍了,其实它们之间还是很好区分的,不会辨别的不妨自己买两条对比观察一下吧!

黄鳝和泥鳅有什么区别


黄鳝和泥鳅都是生活在稻田中的淡水鱼类,且皆可食用味道也都十分鲜美,由于长相相似,都是浑身滑溜溜的,很多人极易将二者混淆,那么黄鳝和泥鳅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养殖呢?

一、黄鳝和泥鳅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科属不同

首先黄鳝和泥鳅的科属不同,黄鳝属于动物界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亚科、黄鳝属鱼类,而泥鳅为动物界鲤形目、鲤亚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鱼类。

区别二:形态不同

黄鳝和泥鳅形态不一样,黄鳝体长偏大,头长而圆,外形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部明显比身体略粗,且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而泥鳅形体小细长,外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泥鳅嘴尖有胡子尾巴宽,黄鳝头大没有胡子尾巴尖。

区别三:分布不同

黄鳝和泥鳅的分布不同,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主要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为主,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而泥鳅在中国分布更广泛,除青藏高原和西藏林芝地区外,全国各地水田、池塘、湖泊和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几乎均有分布,主要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为主。

区别四:习性不同

黄鳝和泥鳅的习性也不同,黄鳝属于热带及暖温带鱼类且适应能力强,白天喜欢在多腐植质的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主要以小动物为食,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泥鳅则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环境适应力强,常在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等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出没,最适合的水温为25-27℃,一般在晚上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类,不仅可以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

区别五:营养不同

黄鳝和泥鳅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不同,黄鳝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泥鳅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但脂肪较低,即能作为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具有降脂降压功效,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价廉物美。

二、黄鳝和泥鳅哪个更好养殖?

一般来说,泥鳅比黄鳝更好养殖而且投资少,泥鳅是淡水鱼类中的底栖鱼类,食性杂,在养殖中可以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搭配喂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简单,能够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尽管养殖黄鳝效益比泥鳅高,但相养殖黄鳝风险性相对于泥鳅来说更高一些,不仅需要投入资金大,且黄鳝比泥鳅更易引发疾病而且疾病的传染能力也非常强,对于养殖技术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因此泥鳅要更好养殖。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黄鳝和泥鳅的区别及哪个更好养殖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水产养殖:泥鳅的生活习性


如果想要更好的养好泥鳅的话,养殖户就应该要清楚的了解到泥鳅的生长习性,下面就由第一农经小编为你介绍泥鳅有哪些生长习性。

1、栖息: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

2、繁殖: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3、呼吸: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以上就是泥鳅的生长习性,如果想要更好的养殖泥鳅的话单单了解生长习性还是不够的,还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一步一步的完善泥鳅的养殖方法,才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黄鳝和泥鳅混养:黄鳝泥鳅在藕田混养的方式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水产养殖业达到一个高峰的行状态,如今养殖户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多种的养殖方式,接下来第一弄接向你介绍一种黄鳝在藕田的高效混养模式。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使得农田充分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1.藕田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田块,单田面积以1.5~2亩为宜。田块四周开挖宽1~2米,深0.4~0.5米的围沟,围沟四周或四角设4个坑池,每个坑池面积8~10平方米为宜,坑深0.8米,坑底铺肥田泥0.3米;田中开挖数条纵横沟,沟宽0.5米,深0.4米,呈井字形并与围沟与坑池相通,沟坑面积可占藕田面积的15%~20%;沟坑内设若干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黄鳝、泥鳅隐蔽栖息的鱼巢,田块四周应用砖石砌壁,防止鳝、鳅逃逸。

莲藕发芽前,每亩用新鲜生石灰70千克清田消毒,按常规进行莲藕栽培。鳝种、鳅种放养前10天左右,沟、坑内每亩施腐熟禽畜粪250~300千克,注水30厘米,以繁殖浮游生物供鳝、鳅种摄食。

2.鳝鳅放养

放养鳝种规格以每尾30~40克为宜,于5月中下旬、水温高于15℃时,选择晴天放入藕田坑池中,每平方米放养0.2~0.3千克,投放前用4%食盐水浸洗消毒。泥鳅规格以60~80尾/千克,投放量为鳝种的40%左右。

3.饲料投喂

藕田坑边设置食台,投喂饵料应在傍晚进行。气温、气压较低时适当少投,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多投,一般以第2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宜。饵料主要以自培蚯蚓为主,投饲量占黄鳝体重的4%~6%。投喂时先将蚯蚓在燃烧的稻草上轻微过火,以提高黄鳝食欲。蚯蚓短缺时可投喂蝌蚪、蝇蛆、螺蛳肉、小杂鱼虾等,辅以米饭、面条、瓜果皮等植物性饲料。510月,可在沟坑上方挂几盏3~8瓦的节能黑光灯,晚间开灯诱集昆虫,供作黄鳝饵料。泥鳅主要摄食黄鳝残留饲料、粪便及藕田中的天然饵料。

4.日常管理

一是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观察鳝、鳅和莲藕的生长情况。二是水位调节则偏重于莲藕生长需要,雨天及时排水,严防水蛇、田鼠、家禽等进入藕田。三是应及时摘除过多的莲藕浮叶和衰老早生叶,保持藕田通风透光。四是在整个种养过程中最好保持微流水状态,流速太大容易造成黄鳝逆水游泳,消耗体力。五是夏季应每10~15天换水1次,一般选择晴天下午换水,进水水温和藕田水温相差不宜超过2℃。六是夏季可在围沟和坑池中放养适量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水草放入前可用10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消毒。

甲鱼苗怎么养


【常见问题】甲鱼苗怎么养?甲鱼苗的饲养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如果是养殖场,那么甲鱼苗的饲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百姓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黄色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如果是个人或家庭养殖,那么就不用这么专业了,但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因为甲鱼是肉食性的,所以可以喂它吃些小鱼小虾,当然是用剪刀剪随后喂它的,其他的小虫什么的也可以的,比如花鸟市场里买的面包虫,如果只有一只或几只,那也不必买了,因为小甲鱼食量很小的,你买了多也是浪费,还要喂面包虫呢,另外,比如米虫什么的都可以的,反正只要它吃,就可以喂。

【小编结语】要注意的是,由于甲鱼是冷血动物,冬天一般会冬眠,几乎不会活动,也不进食的,个人养殖可以弄个小盆,放一点淘米水,然后放在阴暗的地方让它过冬即可,其他季节的甲鱼苗饲养方法,上文第一农经小编已为了做了具体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怎么养泥鳅


泥鳅的蛋白质丰富,富含许多微量元素,在市场上也也很畅销,在养殖泥鳅也是有技巧的,应该怎么养殖泥鳅呢?接下来就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怎么样高效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热带鱼苗怎么养 鱼苗怎么养会长的更快


养鱼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事情,不管是作为观赏性的鱼,还是作为食用性的鱼,在养殖的时候都是有很多技巧的,如果方法用的不当,就有可能会引起很多问题,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鱼苗的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鱼苗的养殖技巧。

热带鱼苗怎么养

1、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一般在20~30℃为宜。热带鱼的照明设备以日光灯为主,此外还有卤素灯、水银灯等。单一水族箱的照明,有时也可采用水下彩光灯,它是一种玻璃质全封闭小型灯管,可直接放在水下吸附在玻璃缸壁上,其灯管可发出不同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绿色、白色灯,造景效果较好。

2、热带鱼的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纤虫、黄粉虫、小活鱼、颗粒饲料等。热带鱼品种繁多,大小悬殊,因此不同品种热带鱼的饵料选择也不同。热带鱼多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小型品种也可驯化为以颗粒饲料为主,而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鱼类很少。

鱼苗怎么养会长的更快

1、分期注水。为了满足不同阶段鱼苗对活动空间、水质、营养等条件的要求进行分期注水,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有效措施。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浅水下塘,即鱼花下塘时水深为0.6米左右,以后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每隔4~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20厘米,水深最后稳定在1.2~1.5米。

2、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细心观察水质、鱼苗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马上检查,若确诊鱼苗患病,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另外检查堤埂有无漏洞,排水口是否完好,注意防逃。

3、及时分塘。经25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到2.5~3.0厘米时,应有计划地进行拉网筛选分塘稀养,否则会造成鱼苗培育成活率低。

不同阶段的鱼苗怎么喂食

1、第一阶段:鱼花下塘第1~7天,全长0.7~1.2厘米,采用新鲜的猪血喂养,每天每万尾用猪血500克,加水沿池边泼洒,分3次投喂(9时、14时和18时各1次)。

2、第二阶段:鱼花下塘第8~14天,全长1.2~2.0厘米。投喂粉碎的花生麸(40~60目颗粒),花生麸味香诱鱼,营养价值高,又可肥水,每天每万尾用量500克,全塘干撒,分2次投喂(10时和17时各1次)。

3、第三阶段:鱼花下塘第15~50天,全长2.0~5.0厘米。将蛋白质含量32%以上配合饲料粉碎成10~20目的颗粒,每天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8%左右,分2次投喂(10时和17时各1次)。投喂坚持四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喂量。

导致热带鱼生病、死亡的几个原因

1、水温激烈变化。适合热带鱼存活的最佳温度为25℃,但是不同种类的温度要求还有差别,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爱20℃。因此全体平均起来,25℃是普遍可接受的温度。此外,还要避免水温的急剧变化,一般允许变化的温度范围为2度.

2、放养密度太大。很多人看见水族馆能把很多可爱的鱼放在一个鱼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鱼缸内饲养很多鱼,这种饲养方法,不论是哪一种鱼都会死去。如果在饲养多种不同种类的鱼时,必须考虑每种鱼适存的空间,减少鱼的数目。不管什么种类,缸小鱼多,决不是好事。饲养热带鱼的原理与饲养金鱼很相似,要求饲养水面比较宽阔,并且要与饲养的数目保持正常的比例,以保证热带鱼具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3、疾病。热带鱼生病原因很多,包括由买来的病鱼传染,因温度太低引发的白点病及水质因残食腐败或鱼粪污物分解变坏所致等。

热带鱼苗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的调节,还需要适时的进行光照,喂食方面以小鱼、水蚯蚓都行。鱼苗在养殖的时候还需要时刻观察它的健康问题,发现病情需要及时的进行防治。

孔雀鱼苗怎么养


孔雀鱼学名为孔雀花鳉,也称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养鱼爱好者最喜欢养的一类之一。其体色绚丽,活泼好动,深受大众喜爱。所以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怎么去养好孔雀鱼苗,养出好的孔雀鱼。

孔雀鱼苗怎么养?

1.鱼缸准备

在投放孔雀鱼苗前,一定要做好清洁和消毒。一般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且环保。消毒完成后要养水,也就是将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并建立好硝化系统。

2.放入鱼苗

在放鱼苗时一定要温柔小心,不要让孔雀鱼苗受到惊吓。养殖的密度不要太大,要考虑成鱼的个体大小。

3.控制温度

鱼缸的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另外在买回孔雀鱼苗时不要急着打开包装袋,先要把包装袋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把包装袋放入缸中,约20到30分钟,使袋中的水与缸里的水,温度达到一致。

4.饲料喂养

孔雀鱼苗可以喂草履虫、丰年虾、水蚯蚓,同时搭配熟蛋黄,或者是直接投喂水族馆购买的现成饲料也是可以的。通常鱼苗前期每天要喂食4-6次,量少而多次,后期则每日饲喂2-3次即可。

5.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理粪便和残料,以免水质恶化而引起孔雀鱼疾病。同时,要注意白点病、白点病、松球病和口腐病等病症的发生。

孔雀鱼性情温和、活泼,但能够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大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搭配饲养。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水产养殖:鱼苗和泥鳅怎么套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龙虾和泥鳅养殖”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