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鳖培育的池水要求及放养密度


刚出壳的稚鳖背部带土黄色,腹部为橙红色,体呈扁圆形,状似铜钱,故又称铜钱鳖。刚出壳的稚鳖在浅水盆中暂养3~4天后,待其卵黄完全吸收并开始摄食时,即可转入稚鳖池饲养。稚鳖一般体长2.8厘米左右,体重2~4克。由于稚鳖出壳时间先后不一,放养前应根据规格大小分池饲养,特别是早出壳的稚鳖和晚出壳的稚鳖,更不能同池饲养;以免大稚鳖咬伤小稚鳖,影响成活率。
1.池水要求
稚鳖池池水深度要求保持20~30厘米。生长发育最适水温为25~30℃,这样稚鳖行动活跃、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稚鳖出壳不久,气温即很快下降,接近越冬阶段,由于稚鳖娇嫩,抵抗力很差,所以成活率较低。因此,如何采取保温措施,延长当年的生长期,是提高稚鳖成活率的关键。
良好的水质也是提高稚鳖成活率的关键之一。但是由于稚鳖池面积小、水位低、饲养密度大、投料多,水质极易变坏。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管理,故需做到:①及时清除残存饵料;②要保持水质清新,可视情况每隔3~5天定时换水1次,但池中应保持有适量的浮游生物;③应保持较恒定的水温,高温季节注意池水降温,尤其室外池要搭架遮荫,适当提高水位;④pH值要稳定在7.2~8之间,当pH值低于7.2时,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15克,制浆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2.放养密度
稚鳖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水面30~50只。由于出壳不久的稚鳖有相互撕咬的恶习,加之其皮肤细嫩,在放养密度过高时极易咬伤感染。当年稚鳖死亡率较高,是饲养管理的困难阶段,所以放养密度不宜太大。
稚鳖越冬阶段的放养密度,可为一般放养密度的5倍,以每平方米水面200只为宜。
稚鳖在放养前,要以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

相关推荐

幼鳖培育的池塘清整与稚鳖放养



1.幼鳖池消毒:根据水源条件,建立了三级提水系统,首先将外源水、地下水引入储水池。泼洒生石灰100毫克/升,初步消毒并使水质从弱酸性转为弱碱性(pH7~7.5),1周后抽入调节池,用5~10毫克/升漂白粉进一步消毒杀菌,再过3~5天,方可抽水进入鳖池使用。鳖池下苗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平时根据水质状况,每3~5天换水1/5~1/4,同时泼洒漂白粉5毫克/升或鱼康1毫克/升。7~8天施生石灰25~30毫克/升,15~20天全部换水一遍,使幼鳖池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2.分类放养
稚鳖养成幼鳖由于①稚鳖起点体重不同;②鳖的生长特性决定即使同源同重个体,其生长速率仍然相差较大,所以养成的幼鳖规格出现大、中、小的分化。同时,由于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和伤害及病菌的侵入等,形成幼鳖的体质有较明显的差异。为了针对性地管理,提高总体成活率,除了进行大、中、小分类放养,避免大小混养造成相互残食或摄食不均外,还必须进行体质鉴定,优劣分养,有利于采取不同措施分别进行培育。
3.放养密度
幼鳖饲养是紧接着鳖苗培育阶段进行的,稚鳖从孵出到培育至平均30克左右时,鳖体重已增长了10倍左右,原池培育密度已比较高,而且鳖体重的分化也非常严重,大的可能已50克,小的可能还只有10克以内,原池培育将不利于弱小鳖苗的生长。此时应及时分池,按体重大小分类饲养。
鳖同鱼类一样,在一定范围内,其放养密度和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密度过大,产量和个体增重将受到抑制,尤其幼鳖养殖阶段,正处于气候较恶劣的冬季和早春时期。因此,放养密度要兼顾产量、成活率、生长速率、管理方便和管理水平等,特别是水质调控能力。越冬后,体重不足10克的个体每平方米放养10~15只为宜,体重10克以上的幼鳖,每平方米放养5~10只为宜,随着个体的增大要及时进行分池、分级管理,对小规格者进行强化培育。幼鳖的分池次数不可过多,避免中间捕捉损伤对鳖的生长造成影响。

鲶鱼放养密度与效益的关系


鲶鱼适应能力强、肉质细嫩鲜美,有滋阴养血、补中益阳、开胃利尿的作用。但随着鲶鱼放养密度加大,产量不断增加,对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造成很大危害。由于水体有限,养殖产量不断增加,鱼病越来越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或无效,使药物用量越来越大,防治次数越来越频繁,所用药物越来越高档,长此以往,一方面可能对水产品造成伤害并可能引起某些疾病无法治疗。另一方面,某些药物由于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在水产品中蓄积,人们食用水产品后也会蓄积而导致体内各器官的功能紊乱或病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并诱导某些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延误正常治疗过程或导致用药治疗某些疾病失败。

高产不一定出现高效益,低产不一定不出高效益。2014年灯塔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灯塔市洪利淡水鱼养殖场池塘,进行鲶鱼合理放养试验对比,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

1号池塘:面积0.4hm2,养殖用水为地下井水。2015年6月1日用推土机清塘,费用1200元;3日用3袋(40kg/袋)漂白粉杀菌消毒,费用120元;5日注水,水深平均1m,费用480元;9日用鱼用肥水素肥水,费用50元。合计使用资金1850元。2号池塘:面积0.47hm2,养殖用水为地下井水。2015年6月2日用推土机清塘,费用1400元;4日用3袋(40kg/袋)漂白粉杀菌消毒,费用120元;7日注水,水深平均1m,费用560元;10日用鱼用肥水素肥水,费用50元。合计使用资金2130元

2苗种放养

6月15日两口池塘同时放苗,鲶鱼苗种规格为6g/尾,价格为0.1元/尾;鲢鱼苗种规格为100g/尾的春片,价格为3元/kg;鳙鱼苗种规格为150g/尾的春片,价格为7元/kg。1号池放鲶鱼85000尾,草鱼2100尾,鳙鱼150尾;2号池放鲶鱼49000尾,鲢鱼2500尾,鳙鱼180尾。详细情况见表1。

3养殖管理

3.1水质调节

3.1.1使用增氧机增氧增氧机开机使用方法如下:一般情况晴天中午开机2h左右,阴雨天根据鱼池溶氧状况适时开机。在生长高峰期,全天24h开增氧机。鱼种入池前开增氧机。1号池配备3台增氧机(3kW/台),2号池配备2台增氧机(3kW/台)。全年开增氧机情况是:1号池用电17800kW时,0.8元/kW时,使用资金14240元;2号池用电12000kW时,0.8元/kW时,使用资金9600元。

3.1.2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造成养殖水质恶化,因此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降低池塘中的亚硝态氮、铵态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达到改良池塘水质的目的。详细情况是:1号池由于产量高水质变化大,所使用的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多,一共用7次,平均240元/次,使用资金1680元。2号使用2次,平均260元/次,使用资金520元。

3.1.3定期注水换水排除污水,加注新水能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灵活,有利于水生动物生长。每月注水3~5次,每次注水10~20cm,特殊需要时每月换水2~3次,1号池7月、8月因水质差,每月换水两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三分之一左右。详细情况是:1号池用电6400kW·h,0.8元/kW·h,使用资金5120元。2号池用电2500kW·h,0.8元/kW·h,使用资金2000元。

3.2鱼病防控

药物使用采取外用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和施用量,根据无公害鱼药使用标准用药,对鱼药实行处方制,没有使用国家禁止的鱼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避免盲目用药、超量用药和滥用药。详细情况是:1号池产量高、病害多,特别是内服药使用次数多,一共用药12次,平均200元/次,使用资金2400元;2号池用7次,平均220元/次,使用资金1540元。

3.3饲料投入

倡导应用绿色适口饵料,并进行科学投喂,以提高效益,投喂中严格执行“四定”原则(定位、定时、定量、定质),对饲料等生产中的投入品要严格控制质量与数量,防止出现腐败饲料。鲶鱼饲料是冻鲜的海杂鱼和鸡下货。详细情况是1号池投喂79500kg,2.5元/kg,使用资金198750元;2号池投喂51800kg饲料,2.5元/kg,使用资金129500元。

4结果与讨论

由于2号池商品鱼相对1号池产量低,但质量好,个体均匀,饵料系数低(2号为2.8,1号为3.0),每kg多售出0.4元。在养殖过程中其他费用包括承包费、人工费等1号池20000元,2号池20000元。1号池合计总支出为253230元,总产值为290260元,平均利润92575元/hm2。2号池合计总支出为171130元,总产值为216140元,平均利润96450元/hm2。详细情况见附表。由于2号池设计合理,虽然产量不高,但商品鱼质量好规格均匀,售出的价格高。所以高产并不一定出现高效益,要合理设计养殖产量,科学规划养殖布局是目前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一个保证。

灯塔市有鱼塘2000hm2,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鲶鱼生产基地,其中,2010年灯塔市柳条寨镇被辽宁省评为“鲶怀”特产之乡。主要养殖品种有鲶鱼、六须鲶鱼、鲶怀杂交鱼、德国镜鲤鱼、草鱼、黄颡鱼等10多个品种。其中鲶鱼、六须鲶鱼、鲶怀杂交鱼都属于鲶鱼品种,占本地区养殖80%以上。养殖单产和效益在全国领先,平均单产45000kg/hm2,最高单产达75000kg/hm2,但随着单产和效益的不断增加,水产品质量也越来越不好,影响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的水产养殖容量,养殖容量是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设计好养殖容量是充分利用水中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氧化分解,使水质能够自身净化,符合养殖要求,达到保护环境和为淡水鱼市场提供更多的健康的无公害的水产品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5-10-30)

稚鳖的收集与放养技术



要养好鳖,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稚鳖的收集与放养工作:
一、稚鳖收集
当孵化房中第1只稚鳖破壳而出跌落水中时,即己拉开稚鳖收集的序幕。此时,千万不要将少量稚鳖立即捉出。一是因为刚刚孵化出的稚鳖,其羊膜尚未脱落,脐孔还未完全封闭,体质太弱,立即捕捉则易伤易病;二是因为大批量稚鳖的孵出还需1天-2天的时间,而鳖卵人工孵化的生产实践表明,大批量稚鳖孵化出的日期出现在首只稚鳖孵出日后的第3天-第4天,若孵化出1只就捕捉1只,既劳命伤财,又不利于饲养。
稚鳖收集的标准是:

①羊膜脱落。
②脐孔封闭。
③孵化出的稚鳖数量至少能满足1口鳖池的放养。
为此,一般是将孵化出的稚鳖在孵化房内关1天后再捕捉。捕捉稚鳖时,首先切断孵化房内的电源,停止红外灯等加热器加热。打开孵化房的门、窗,利用12小时左右的时间将孵化房内的温度、湿度调整到与外界基本相同,其次是准备好内壁光滑的容器,如塑料盆等,清洗干净后待用,以盛放稚鳖。由于开门和开窗,受降温和通风的影响,此时孵化房内的稚鳖会大批破壳孵出,与前一天孵化出的稚鳖混杂在一起,因此,收集稚鳖时切不可见鳖就捉,一定要经过挑选,将羊膜已脱落,脐孔已封闭的稚鳖捉进塑料盆中。孵化高峰期,稚鳖在孵化房内的浅水中游动,密度很高,捕捉者的脚不可乱踏稚鳖,而捕捉时最好将两手掌合拢,轻轻插入鳖群下面,然后慢慢地将稚鳖捧出水面,再放进盛有1/3水量的塑料盆中。一般地,1个塑料盆盛放稚鳖500只左右,即可送出孵化房进行稚鳖消毒,千万不可将稚鳖盛放在无水的干塑料盆中,也不可一次盛鳖过多,以免造成稚鳖的受伤和死亡。
二、稚鳖消毒
从孵化房内捕出的稚鳖一定要先行消毒。消毒一般在内壁光滑的椭圆形浴盆中进行,常用消毒药物为8ppm-1Oppm高锰酸钾,消毒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
消毒前,先将浴盆洗刷干净,然后按要求配制好消毒药液,并分装到各个消毒浴盆中,每盆盛放消毒药液10kg-15kg;接着,将从孵化房内捕捉出来的稚鳖计数后放入消毒浴盆中,记录开始消毒的时间,鳖体消毒密度以盆内稚鳖能自由游动、互不叠加为宜,一般每盆放稚鳖500只左右。
消毒时间以天气情况等灵活掌握,若天气晴好,气温达25℃以上,消毒时间15分钟即可;若天气阴雨,气温低,则消毒时间可延长至20分钟。由于高锰酸钾遇光会降低药性,因此,消毒应避免阳光照射。
三、稚鳖开口摄食
稚鳖消毒后即可开口摄食,开口饵料应是今后投喂的同一品牌的稚鳖料。开口摄食时,首先要制作好饲料浆水,一般以1份稚鳖料加50份水制成,并先掺少量水于稚鳖饲料中调和均匀,然后边掺水边用手搓揉饲料,使饲料充分溶于水中,特别是要将粘团和结块的饲料进行反复搓揉,使之成为均匀的饲料浆水。将调好的饲料浆水分别装进各个浴盆中,每个浴盆盛放饲料浆水8cm-1Ocm深,再向每个盛有饲料浆水的浴盆中放进500只稚鳖进行开口摄食。
每次稚鳖摄食的时间为0.5小时-1.0小时。稚鳖放入饲料浆水中,闻到饲料香味即会开口摄食。用此法投喂的好处有:一是增加稚鳖的营养,增强稚鳖的体质;二是驯化稚鳖识别饲料气味的功能,有利于稚鳖尽快摄食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促进其生长。
四、稚鳖放养
1、放养前的准备

①清池消毒无论是新池、老池,在稚鳖放养入池前7天-10天均应进行生石灰干法清池消毒,用量为1OOkg/亩-120kg/亩,若为池底淤泥较多的老池,则生石灰用量可增至150kg/亩-200kg/亩。

②肥水生产实践表明,放养稚鳖时若池水过瘦,放养入池的稚鳖往往生长缓慢,且易患白点病等疾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池水中轮虫等天然基础饵料生物不足和稚鳖间互相嘶咬所致,为此,鳖池清塘消毒后,于稚鳖放养入池前5天-7天即应施肥肥水。常用的方法是在鳖池底部先施入经过发酵腐熟的有机堆肥400kg/亩-500kg/亩,然后注水40cm-50cm深,培养轮虫,至稚鳖放养时,使池水透明度达到30cm左右,水色呈嫩绿色或红褐色。

③栽种水草鳖池栽种水草的目的是增加鳖体栖息空间和隐蔽场所,减少个体间互相嘶咬的机会,减少鳖病发生。栽种的水草主要是水浮莲、水葫芦和水花生,种草面积一般为鳖池水面的1/4-1/3左右,可在鳖池的四角栽种,或在鳖池的中央圈栽,也可在鳖池四周先布好草绳再进行扦插围栽。

④设置好饲料台饲料台可用水泥瓦楞板搭设,水泥瓦楞板长150cm,宽60cm,每隔4m-5m放置1块,横放于鳖池堤埂的斜坡水线处,使之1/3淹没在水下,2/3露于水上。投喂时,将颗粒饲料投放于贴近水线的瓦楞槽中,以供鳖体摄食。
2、稚鳖放养 
经过驯食后的稚鳖即可放养入池,放养密度以放养稚鳖2只/㎡-3只/㎡为佳,经过2年养殖,成鳖个体90%以上能达到商品鳖规格,个体体重在400g/只以上,亩产可达550kg-750kg。稚鳖放养的注意事项有:

①注意温差放养稚鳖时,孵化房内的水温与鳖池的水温要基本一致,最大温差不可超过3℃,常用的调节方法是将孵化房内捕出的稚鳖经消毒、驯食后不急于放养入池,而是先暂养在浴盆等大容器中,慢慢地添加鳖池池水,2h-3h后将暂养水温调至与鳖池水温温差少于3℃,再放养入池。

②注意时间稚鳖放养入池,最好选择在一天中气温、水温都比较高的中午进行,此时稚鳖活动能力强,应激反应少,适应能力强。

③注意天气稚鳖放养应选择在天气晴好、阳光普照、气温和水温相对较高的一天内进行,稚鳖放养入池后会很快摄食饲料,补充营养,促进自身机体生长。若选择在阴雨天气放养,则稚鳖大多躲避在饲料台板下或堤边淤泥中,不动不吃,既消耗体力又削弱体质,影响生长和成活。为此,可采用的办法是适当降低孵化沙温,适当延长孵化时间,以避开阴雨天和冷空气。

④注意方法稚鳖放养入池,最好将稚鳖散放在各个饲料台板上,让其自行从饲料台板上爬入鳖池水中。放养结束时,可将驯食用过的饲料浆水泼洒在各个饲料台板上,以增强稚鳖识别人工配合饲料气味的能力,使其尽快上台摄食。

中华鳖稚鳖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投喂初期,每日按稚鳖体重的10%喂水蚤、丝蚯蚓和其他浮游动物,接着可以投喂蛋黄、粉碎的鱼、螺肉和新鲜的下脚料,按照体重的15%~20%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按稚鳖体重5%的饲料量1天2次投给。投喂稚鳖饲料时要做到精、细、软、嫩,容易消化。第五天后,可掺入鳗鱼的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左右。投喂要求做到“四定”,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将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槽内。投喂人工混合饲料主要原料应是鱼粉等,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3月龄前,稚鱼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差,体质幼嫩,是生长的敏感期,稚鳖期由于活动力不强,养殖的重点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要加强管理工作,一定要保持池水清洁。这个阶段稚鱼池密度大,池水浅,加上残饵及稚鱼的粪便,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水体必须每3~5天更换1次,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并清除摄食余下的残渣,保持水质清新。夏天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5℃以上,应加深水位,并在水面放养凤眼莲、浮萍等以遮阴。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设遮盖太阳的棚架,起到在炎热季节遮阳的作用。
因亲鳖的繁殖期长,前后期孵化时间有时会相差几个月,孵出的稚鳖大小不齐,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为了加长养殖期,也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时间的方法,这样养殖期长就使大部分稚鳖在当年可以长到10克以上。
当外界气温降到15℃以下,早期孵出的稚鳖其体重也不过10~20克,而晚期孵出的仅3~5克,对不良环境适应力较差。再经数月的室外越冬,往往会造成损伤,稚鳖常温越冬要小心管理,因为常温养殖生长期太短,密度不宜过大。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稚鳖常温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50~100克。为了使鳖避开不良环境,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不采用常温越冬,同时在越冬期间继续快速生长,可以将稚鳖移入室内饲养,用提温的办法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

箱养鳙的放养密度和日常管理


鳙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水域中的浮游动物为饵料,不用再投喂商品饵料。在一般营养型水域,每立方米放养13-15 cm规格鱼种20尾左右。

日常管理

(1)防逃逃鱼是造成重大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等,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加固。

(2)网箱迁移由于其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为使鳙获得充足而优质的饵料,要根据水域中饵料生物在不同区域变动的情况,及时将网箱移到饵料丰富的区域,以保证鳙的快速生长。在移箱过程中,要慢慢拖行,防止拉破网箱,造成逃鱼带来损失。

(3)投饵及施肥由于其为被动性摄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效果较差,一般不用投喂。在静水水域或交换量不大的水域内,可通过施肥肥水,繁殖水中生物,用天然饵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施肥方法:将化肥先在容器中用水溶化开,在网箱周围均匀泼洒。每次每亩3-5 kg,水温在20-25度时,每10^-15天施1次;水温在25-30度时,每7-10天施1次。要注意掌握水质氮磷的比例,一般为6:7.1。

(4)网箱的清洗为保证网箱水体的充分交换,为其提供充足的饵料和溶氧水平,防止杂藻堵塞网眼,影响水体交换,故要经常清洗网衣。

清洗网衣有3种方法:一是在水中用刷子刷洗;二是在船上将网箱一面吊起,用高压水枪冲洗;三是定期更换箱体。

草鱼苗的生长、放养密度和出塘


1.生长

在良好的育苗池中,草鱼苗生长十分迅速,放养后第4天生长的最快,经过18天的培育,草鱼苗增重65. 7倍。

2.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要根据鱼池的条件和培育的方法确定。在采 用单养方式培育草鱼苗时,每亩放养15^16万尾较为合适。

3.出塘

鱼苗长到2-3 cm后,食量明显的增大,原塘的活动空间变小,饵料更显不足。如继续饲养下去,会抑制鱼苗的生长,所以,在饲养20天后,鱼体达到3 cm左右时要及时分塘饲养,转入下阶段的鱼种养殖。

在分塘过程中,为了减少鱼苗的伤亡,在分塘前,要进行鱼体的锻炼,以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出塘和运输的成活率。草鱼一般经过一次拉网锻炼即可分塘。

拉网需要注意的是:

①拉网前要清除池水中的水草和青苔,以免妨碍拉网或损伤鱼体。

②在鱼浮头、患病期间、天气闷热、刚喂过食等情况下都不易拉网。

③动作要缓慢,操作要细心

④污泥多,水浅的池塘,拉网前要注新水。如草鱼苗需要远运时,除要经过两次拉网锻炼外,还得把待运的鱼苗箱放在水质清新的池塘过一夜后方可起运。

稚山瑞鳖的培育技术介绍



一、稚鳖的暂养
经过80天左右,稚山瑞鳖便可孵出。刚孵出的稚山瑞鳖重6~7克,卵黄尚未吸收完毕。这时不宜捉动,以免损伤稚山瑞鳖,让其在孵化器内自由爬动,无需喂食。2天后移到另一木盆或胶盆中暂养,盆底铺3~4厘米厚的沙,注水2厘米深,使稚鳖能将头露出水面呼吸。直径40厘米的盆可放稚鳖20只左右。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为红虫、切碎的蚯蚓、鱼肉、禽畜肝脏等。投喂量为山瑞鳖群体总重的10%左右,也可投喂甲鱼配合饲料。
暂养阶段,因为盆小水少,易受气温影响,温差变化较大,宜放在室内饲养。注意保温。每天应换水1~2次,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5℃。稚山瑞鳖经20天左右暂养就可转入稚鳖池培育。
二、稚鳖池的建造
稚鳖池一般为水泥池结构,面积不需很大,5~10平方米即可,池深50~60厘米,水深30厘米,池上方需拉遮阳布降温。池的一边设休息台,面积约为池的1/5~1/4。休息台以25度斜面与水面相接,方便稚鳖上岸休息。池底铺沙5厘米。
三、稚鳖的培育
1.稚鳖放养密度
稚山瑞鳖经暂养后转入稚鳖池培育。入池前,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初始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只为宜。稚鳖池最好放养些水浮莲,一则降低水温,净化水质,再则还能充当附着物。随着稚鳖的生长,根据生长规格,养殖密度要及时调整。当生长到40~60克,每平方米水池放养30~40只;生长到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0~30只。通常每隔2~3个月分疏一次。
2.饲养管理
在饵料投喂上应坚持定时、定位、定量、定质,使稚鳖养成定点定时摄食的习惯。高温季节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秋后投喂一次。饵料放食台上。食台用木板或水泥板架在水下2厘米处。根据稚鳖数量架设多个食台。投饵量以投喂后2小时吃完为准。在水温25~30℃下,日投饵量占稚鳖总体重的10%~20%。每天清扫食台,防止污染水质。
因稚鳖池较小,水也浅,蓄水深度仅20~30厘米。高密度养殖时,水质极易变坏,应每2~3天换水一次。饲养稚鳖的水以绿色为好,便于稚鳖的隐蔽,减轻相互咬伤,提高成活率。
在广州,稚山瑞鳖经140天饲养,平均体重可达50克,这种规格可以安全越冬。

川西林地养鸡放养密度筛选报告


川西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来林下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产出的鸡品质、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可促进林木生长。但在实际生产中,林下养鸡放养密度较难把握,有的密度过大严重破坏植被,甚至土壤无法消纳粪污导致环境污染;有的密度过小浪费林地资源,单位养殖效益较低。本试验选取川西林地中比例较大的竹林地进行鸡放养密度筛选,通过测定放养期育成情况、生长情况以及观察放养后场地植被恢复情况,综合判断较为适宜的放养密度,供林下养鸡场(户)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在川西山地典型区域的雅安市行政辖区内选择4块竹林地(林地的海拔、水源、林下植被、通风、光照等自然条件相近,坡度均为15左右)。
2.试验时间
2010~2011年,每年两批次进行鸡放养工作,放养时间均为3个月,第一批次鸡从4月放养到7月结束;第二批次鸡从8月放养到11月结束。每块竹林地分为6个轮牧小区,每个轮牧小区放养15天。
3.放养鸡种与群体数量
选择草科鸡(雅安地方优良鸡品种)作为放养鸡种,每个试验鸡群数量控制在500只左右(公、母各占50%),每块林地按放养密度20~25只/亩、50~55只/亩、80~85只/亩设置3个处理组。
4.饲养管理
试验鸡先行育雏,25~30日龄脱温,转入放养鸡舍进行适应性饲养15~20天,45日龄开始进行林下放养,并进行必要的放养调教、补水、补料等饲养管理工作。育雏期和放养期采用的配合饲料均为同一厂家生产。
5.观察和测定指标
①鸡生产性能的测定。记录试验鸡群林下放养期间死亡只数,计算育成率;测定试验鸡只放养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计算放养期间的体增重;记录放养期间补料的数量,结合鸡体增重计算料重比。
②植被恢复情况。轮牧小区放养后30天,对地面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面积进行测定,评估生态修复情况。
二、试验结果
鸡放养密度对育成率的影响见表1,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分别达到98.76%和98.54%,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降低到97.46%,与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相比显著降低了1.30%(P0.05)和1.08%(P0.05)。
鸡群放养密度对放养期间鸡体增重和料重比影响见表2,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50~55只/亩和80~85只/亩的鸡群放养初始体重、放养结束体重以及放养期间鸡体增重差异都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鸡群料重比相比分别显著降低3.23%(P0.05)和3.56%(P0.05),表明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能在林下采食到更多的草料、昆虫等,相应料重比降低。
由表3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的轮牧小区草地覆盖率放养后30天有所提高,鸡粪作为优质有机肥对植被生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整体植被恢复情况良好。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轮牧小区植被高度上限和草地覆盖率在放养后30天略有降低,整体植被基本恢复。()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轮牧小区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在放养后30天下降幅度较大,表明植被尚未完全恢复,轻度破坏。
三、讨论和小结
罗艺等(2012)选用重庆本地杂交土鸡在果园放养结合种草(苇状羊茅、白三叶),采取轮牧放养方式,轮牧15~20天转入另一个小区,通过测定放养前后轮牧区域植被产草量、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得出10只/亩对植被轻微破坏,但是未测定轮空时间植被生态恢复情况。章学东等(2009)在冬闲田种植牧草、放养优质鸡,放养期73天,与舍饲饲养模式相比,放养模式随着鸡放养密度的增加和时间推移,放养鸡的耗草范围扩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在放养密度为50只/亩、100只/亩、150只/亩、200只/亩的放养组中,150只/亩组的只均耗草量最高,只均增重最低,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最高;200只/亩组的只均耗草量最低;100只/亩组的只均增重最高,料肉比表现最好,鸡胸肉剪切力值最低,肌苷酸含量最高,由此可知冬闲田种草养鸡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饲料成本,改善肉质,增加经济效益,以放养密度为100只/亩的综合表现较好,但是该试验主要从提高鸡生产性能等指标考察,未能考察对放养场所植被影响的相关指标。本试验通过考察轮牧区域放养后30天植被恢复情况,放养育成率、增重和料重比等指标,表明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鸡能表现较好生长性能并对轮空30天放养区植被修复基本无影响。杨玉等(2014)考察蛋鸡放养密度和补饲量对生产性能和植被影响,表明补饲量70%下,放养密度为100只/亩对牧草的破坏性小于250只/亩和400只/亩,结合产蛋性能、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草地保护,以70%补饲量+100只/亩组养殖模式效果较佳,但该试验考察的放养密度相对都较大,在试验中最小放养密度(100只/亩)为相对适宜密度。黄碧能等(2014)在梨园中建植人工混播草地放养绿壳蛋鸡,试验结果表明,与40只/亩、80只/亩和100只/亩组相比,放养密度为60只/亩组生产指标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显著,为最适放养密度,与本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乔海云等(2013)在冀南林地放养鸡得出最适放养密度也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本试验在川西竹林地放养当地品种鸡,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育成率98.54%、料重比2.98都显著优于80~85只/亩的,与20~25只/亩的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放养后30天场地的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基本恢复,综合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可知,最佳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

斑点叉尾鮰鱼苗(夏花)放养密度及主要事项



1、鱼苗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鱼苗培育阶段,放养密度为2.5万~3万尾/亩左右为宜(在美国养成同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1.5万~2万尾/亩左右,远低于中国的放养密度);而且要单养,不宜搭养其他鱼类。密度过大,鱼苗摄食不均匀,天然饵料供应不足,生长缓慢;密度过小,会因集群性差,寻找配合饲料困难,同样对生长不利,而且产量较低。在这一点上与“四大家鱼”完全不同。所以,鱼苗培育时不宜采用“稀养速成法”。

2、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1)鱼苗必须经过暂养,也就是在卵黄囊消失、主动摄食外界营养之后入培育池,下塘规格应为10日龄以上,全长1.7~1.8毫米。过早下塘,鱼苗活动能力弱,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而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暂养池天然饵料不足,会因缺乏营养而体质瘦弱,成活率低。

(2)同一口池最好放养同一批孵化出来的鱼苗;如个体参差不齐,大小之间会相互影响

(3)鱼苗下塘时,如池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特别是绿藻过多时,易使鱼苗产生气泡病,应加注新水后再下塘。

(4)鱼苗下塘前,还要检查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先取池水试养鱼苗,经过几小时试水后,鱼苗生活正常,证明毒性已完全消失方可下塘。

(5)鱼苗放养应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运鱼苗用水应含氧丰富,搬运鱼苗动作要轻柔。鱼苗运至池塘边,可向运鱼容器内缓缓加入少量池水,使水温逐渐一致。池塘水温与鱼苗原生活水温相差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3℃。

(6)鱼苗下塘时,应在池塘上风头,将运鱼苗容器打开,使池水慢慢进入,鱼苗自动游入池内,切忌将鱼苗一下子倾倒水中。

(7)下塘前两天如发现池水表面昆虫较多,可用柴油加机油24:1的混合物按4升/亩的用量进行杀灭。

(8)放养前还应用密网将清塘后繁殖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清除干净。


中华鳖稚鳖培育的日常管理技术



日常管理要注意巡塘,在高温、高湿季节的7、8月份,要特别注意保持水质新鲜,以防池底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沼气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池边进行检查,了解水质是否正常和稚鳖的摄食情况等。特别注意稚鳖时有相互咬伤或发生水霉病的情况,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利用日光温室或普通温室养殖中华鳖,水温最好保持在28~30℃,池水透明度为25~30厘米,溶氧量为3~5毫克/升或以上,其他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日投喂配合饲料为鳖体重的5%左右,日常管理应注意调控水温和水质,同时掌握室内或塑料栅架内的气体交换。
稚鳖如果进行池塘常温越冬,越冬前应投足量营养丰富的饲料,使鳖体储积脂肪,用于越冬的消耗,做好防风防冻的准备,池底再添加5~30厘米厚的细沙,上面覆盖一层杂草,完善塘顶棚架,稚鳖的抗寒能力较弱,室外养殖时,当气温在10℃左右时,应将稚鱼转入室内培育。将稚鳖转入室内后要集中放在填有30厘米厚度细沙箱槽或池中,让其自动钻入沙中,上面覆盖一层杂草,室温要保持在10~15℃,并严防鼠害,为稚鳖越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