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甲鱼温棚越冬养殖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时下已是晚秋时节,虽然华南地区白天气温依旧较高,但早晚温差比较大。秋冬交替的季节对于刚下塘不久,而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稚甲鱼来说是一个难关,这样的气温很容易引起稚甲鱼发生应激反应,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如何让稚甲鱼顺利渡过冬季,是甲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珠三角地区,养殖户通过搭建保温大棚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珠三角的大部分甲鱼养殖户就开始着手搭建越冬温棚,让稚甲鱼能顺利进入越冬阶段的养殖。搭建好越冬大棚后,越冬期间的养殖管理工作也得重视,否则甲鱼亦会因温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水质恶化等问题而发病,甚至死亡,这样搭建大棚的工作就会功亏一溃。在此,笔者总结各养殖场的经验,向广大养殖户介绍稚甲鱼越冬温棚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1、温度调控
甲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8~32℃,水温的日变化最好控制在1~2℃内,剧烈的水温变化会使稚鳖难以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身体代谢过程易发生紊乱,也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感冒”等。因此,温棚内温度的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甲鱼苗温棚养殖前期,华南区白天温度仍然较高,如果是天气晴好的日子,在上午十点钟左右要揭开越冬棚的两边薄膜以降温,同时可保持棚内外空气流通,让有害气体排出。伦教永丰某甲鱼养殖场的管理员提到,如果没有及时揭开温棚两边的薄膜,到了中午时分棚内的温度可能会高达40℃,倘若那时再打开薄膜,棚里的温度变化比较大,极易引起甲鱼发生应激反应。
而在越冬中期,可能会遇到寒潮等天气,如果温棚出现缺口导致冷空气渗入将会使温棚内温度降低,不利于甲鱼生长。因此在日常巡塘时要仔细检查大棚的接洽口是否紧密,薄膜有无破损,如果发现此类情况,要及时做好修护工作。如果气温过低,可以适当加温,如采取加盖薄膜等措施。
到了养殖后期,也就是四月份准备揭棚的时候,气温已经逐渐回暖,晚上一般可以不管温棚的卷帘门了,对于温棚的漏洞也可以不太在意。但是不宜在短时间内将大棚薄膜全部揭开,而应该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逐步揭开温棚的薄膜,令甲鱼在这个揭棚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避免应激。
2、投喂管理
有了温棚的保温效应,除了特别寒冷的天气,其他时候甲鱼依旧可以正常吃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分别是早上7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到了农历大小寒那段时间气温比较低,可以酌情减少投喂量或者不投喂。过了春节后,甲鱼又会逐渐恢复正常吃食,生长速度又会有所加快。在开塘前每吨甲鱼饲料中可添加500公斤左右的鱼粉,并根据甲鱼体质适时调整饲料中的鱼粉含量。
顺德区有专业生产甲鱼饲料的企业,当地多数甲鱼养殖场以投喂这类饲料为主,配合投喂一些冰鲜,日投饲量占甲鱼体重的5%左右,下午的投喂量占六成。在温棚里越冬,甲鱼苗不断长大,要定期捞出一定数量的甲鱼苗,以30~50只为宜,称量它们的体重,做好记录,并根据这些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此外,越冬期间可根据甲鱼苗健康情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或副作用较小的中草药喂食甲鱼,以提高它们的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3、病害防治
在冬季,甲鱼的病害相对少一些,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引起相关病害的发生。温棚越冬期甲鱼苗的常见病害有“感冒”病、烂爪病、烂颈病、腐皮病等。甲鱼苗的“感冒”病多由水温的急剧变化引起,常出现在温棚搭建前期(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和越冬后期(开春后)。搭建前期因为白天温度高,要做好前面提到的降温工作,而越冬后期气温不稳定,不能太早揭棚。
烂爪、烂颈病和腐皮病等多由水质不良引起。甲鱼越冬温棚里面的水质氨氮含量容易超标,可以泼洒一些降解氨氮的药物,如亚硝酸盐降解灵等,将氨氮指标控制在0.3毫克/升以下。在晴天中午,可开增氧机增氧1~2小时,促使底层水体的二氧化碳排出。另外每月可用生石灰、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越冬期间一般不换注新水。
经过5个月左右的温棚生活,到次年4月中下旬可揭棚进行分塘养殖,此时甲鱼已经长成2两以上的规格,更有生长优势较好的甲鱼长成了1斤左右的规格。甲鱼越冬温棚的搭建,能大大缩短甲鱼的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收益,同时也是一种应对寒潮、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好办法,值得各地的养殖户借鉴。

相关推荐

甲鱼越冬后的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夏初春末,水温稳定在18℃以上,甲鱼逐渐苏醒,开食时应以原投饵量的30%进行投喂。适当添加鱼油、食母生、益生素等助消化及高营养的保健物质,逐步提高甲鱼的摄食水平。
开始试投喂时,应选择甲鱼爬坡数量较多时,一般为一天的中午时段。随着气温逐渐上升,甲鱼投饵时间按照逐渐扩散的方式调整至正常时段。甲鱼投饵该时段正常时段为早上八点半,下午四点。
越冬后,气候多变,甲鱼体质较弱,该时段应注意甲鱼的体质保健与生存环境的维护。甲鱼投喂正常后,喂食一个阶段的助消化、高营养的添加物;第二阶段应注意甲鱼的抗病力提高,饲料适量添加免疫多糖、多维及多矿等免疫增强物质;第三阶段,必要时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甲鱼本身体质较弱,且处于温暖潮湿的春末阶段,开展必要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塘后将水位回落至投料台的正常位置利于甲鱼摄食,尽早提升池塘水体的水温。通过泼洒碘制剂、二氧化氯片、苯扎溴氨等低刺激性外消药物,控制池塘水体的微生物含量,隔3天后根据水体透明度泼洒微生物菌剂及肥料制剂(具有活性有机物的氨基酸肥)。

稚鳖培育的越冬管理技术



由于稚鳖出壳的时间先后不一,个体差异较大(3~10克),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少,在漫长的冬眠中,因需要消耗体内贮存的物质,出壳不久的稚鳖又非常娇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稚鳖经过一个冬季体质衰弱易患疾病,如越冬管理不善,稚鳖越冬期的成活率就很低,有时仅有20%~30%,甚至死亡率更高。所以,越冬管理是稚鳖饲养管理的重要关键之一。因此,越冬前要加强对稚鳖的饲养,以优质的饵料,让稚鳖吃好吃饱,有利于越冬。越冬前将室内越冬池水排干,加30~40厘米厚的细沙,再加水5~10厘米深,以备越冬用。当气温降至15℃左右时,稚鳖停食,即可集中起来转入室内越冬池准备越冬。当水温降至10℃时,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此时可将池水灌满,池上放竹帘或大小相当的苇箔,上面再铺一层20~30厘米厚稻草或干草保温。翌年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可将池水放干再注新水,越冬后的稚鳖便会自己爬出沙层。如在室外越冬,就要移入深水池,水位1.2~1.5米,越冬池水温最好是3~4℃。越冬期间每0.5~1个月换新水1次。根据稚鳖越冬有钻入沙内不食不动的习性,越冬池要增铺15厘米左右的细沙,同时要做好保温防冻的工作,使稚鳖能安全越冬。

甲鱼的越冬管理技术



鳖的越冬管理非常重要。特别对于稚、幼鳖和亲鳖。鳖一般在11月份之后水温降至12℃以下时,就潜伏于池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不动,一直到翌年4月。水温15℃以上时开始复苏。在长达半年的冬眠期间,稍有不慎,会造成严重损失。

鳖的越冬管理技术有:

1、越冬前强化培育
即在越冬前的一至二个月除了按正常要求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外,还要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活鲜饲料。如动物血、内脏及螺蚬、蚌肉、鱼、虾等。若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添加3%-5%的植物油,使其体内积累贮存一定量的脂肪和营养物质,满足越冬期能量消耗,增强抗寒能力。

2、选择条件好的越冬池
越冬池应选在阳光充足、避风、温暖、安静的地方。池底用10-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并曝晒2-4天;然后铺上20-30厘米厚的软泥或黄沙供越冬潜伏。

亲鳖池进入冬眠之前应更换一次池水,越冬期内水位保持在1.5米,北方寒冷地区应在2-2.5米。1-2个月换出1/4-1/5的池水,以防止池水污染。

春天亲鳖复苏后,池水深度降至0.8米左右,提高水温,促进性腺发育,使之提提产卵。

3、注重越冬池的保温
稚鳖在无保温措施时,室外自然越冬,死亡率高达70%-90%。因此,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露天池加盖棚,密度为100只/平方米。室内越冬也应将池水灌满,并在池顶放上竹帘,其上铺一层柴草保温,或采取别的措施,防止池水冰冻。室内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

越冬适宜水温4℃-8℃,15℃以上,稚鳖因代谢旺盛,但不摄食,消耗体内储存营养过多,而致死亡。还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

4、调节池水水位
成鳖或幼鳖自然越冬时,要把水位提高至1.5米以上,并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安静。

5、补养对于水质过分清瘦的越冬池,可在池塘边堆施一些有机肥料,即可肥水,又可发酵提高水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1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