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1、坚持巡塘:鳖鱼混养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鳖的活动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鳖的人为干扰,最好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观察。每天至少查看4次,特别中午和夜晚观察极为重要,因为鳖中午和夜晚活动较为频繁;如遇恶劣天气时,要注意水质管理。注意勤加、勤换清水,一般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换水深10厘米左右。由于鳖在其摄食活动中经常从池底浮上水面呼吸,以及鳖的代谢产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鳖鱼混养池中的水质相对较为稳定。但当气候反常,气温、气压发生急剧变化(尤其天气闷热)时,由于鳖鱼混养池中放养密度较大,加之水质肥浊,池水上下对流、底层浊水上翻,致使鳖感觉不适而活动量减少,造成池水溶氧量下降,这时要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溶氧量,以改善水质,防止发生事故。
2、适当增加饵料和肥料的投放量:鳖鱼混养的池塘中,在满足鳖所需饵料的同时,应根据混养鱼类的品种、数量及水质的肥瘦情况,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量和肥料的投放量,以保证鱼类获得充足的饵料。
混养池的施肥,首先考虑既要充分利用池塘本身废弃有机物所造成的浮游生物资源优势,又要防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造成的水质过肥或污染,因此应在保证鲢、鳙鱼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食物充足的原则下进行。施肥方法应在混养前或清塘后施足基肥,为饲养前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可根据水质肥度,再少量多次追施化肥或有机肥料,以维持水体的适宜肥度。
3、定期冲水和消毒:鱼鳖混养池的冲水和一般消毒同鱼池一样,但当消毒的主体是鳖时,要兼顾鱼的耐受性,因鳖的用药安全浓度往往要高于鱼类。
4、分级放养:幼鳖放养时要按大小分级放养,每池规格尽量一致,有病症的幼鳖要挑出单独放养。

相关阅读

夏季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鳖鱼混养是利用现有池塘经过改造后采用以养鳖为主再套养鱼的一种混养模式,要求养殖环境和水源等养殖条件须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多变,容易造成鳖的病害发生和死亡,因此,在夏天养殖期间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饵料投喂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看情况适当投些饲料,鱼类主要靠池中的天然饲料,而鳖则可投喂成鳖饲料,初次投喂数量不可多,如全吃光就加倍投喂。以后看饲料被吃掉的数量适当增减。这样反复几天后,鳖就会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也基本摸清了鳖的吃食量,等正常后即可有用精养的方法以5%的幅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增减,切勿按放养重量去推算投饲率的定量。6~9月份的旺食生长期每天上午9时、下午5时、晚10时投喂3次,保证饵料的供给,必要时可增放小鱼、虾和螺蛳。投喂量要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饵料种类及当天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投料后3~4小时内吃完,下次可适当增加饵料量,如投喂后当天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量。有些地方把一些死猪死禽和动物内脏直接投到池里喂鳖,这是不可取的。因鳖在人工饲哺的情况下是不会吃这些死动物的。相反倒会败坏水质,即使要喂也应加工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做成颗粒饲料投喂。
2、水质调节
由于混养池中鱼类的放养量并不多,加之投饲较少,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水质问题。夏季高温季节的连续阴雨天,应注意经常换水。混养池巡塘时要特别注意防逃墙底部有否洞穴,进出水口栏栅有否损坏,如发现应及时修复。
3、病害防治
夏季高温,天气变化很大,有时连续阴雨天,容易造成鳖病害发生,因此在这期间要经常换水,多巡塘,发现鳖鱼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平时可以洒些生石灰来消毒,防治病害发生。

甲鱼淡水鱼稻田养殖技术介绍



1.鳖、鱼的放养
每亩稻田放养100克以上的幼鳖250~300只,同时放养6厘米以上的草鱼3000尾,其中搭配4~7厘米的鲢、鳙、鲤、鳊等鱼种20%。
2.投饵施肥
鳖、鱼的投饵必须坚持“四定三看”的原则。在养鳖方面,在小池内设一个斜置食台,以投喂幼鳖配合饲料,5月份、10月份每天上午投喂1次,投饵量为幼鳖体重的4%~5%,从6~9月份每天投喂2次,投饵量为幼鳖体重的5%~6%。培育鱼种适当投喂粗料,每天下午投喂1次,投饵量为鱼体的5%~10%,同时在稻田中分隔栏养殖绿萍(每亩稻田放种100~150千克),一方面作为草鱼的直接饵料,另一方面可为鳖、鱼遮荫。在施肥上,基肥一次施足,采取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的全层施肥法,即在耕田前每亩施腐熟的猪牛粪1000千克左右,在耙田前施碳酸氢铵15~20千克或尿素5~6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追肥以无机肥为主,追肥要量少、次多,采取分块隔天追肥法或叶面追肥法,具体方法是在栽插后7~10天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5~7.5千克;20天左右对叶面转淡的禾苗补施尿素2.5千克或施腐熟的人尿粪200~250千克;幼穗分化期,对转黄的禾苗加施尿素2.0~2.5千克;孕穗至抽穗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每亩用量0.15千克左右,兑水60~75千克叶面喷施;晚稻抽穗后用3%过磷酸钙浸出液和1%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这样既能保证水稻所需的养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又能为鳖、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疾病防治
鳖、鱼下田前1周,小池和鱼沟用生石灰或强氯精消毒,用量为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强氯精75~150克;鱼种下田时用30~50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幼鳖用10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在疾病流行季节(5~10月份),在小池和鱼沟中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进行泼洒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施生石灰40克、强氯精0.3~0.4克,同时鳖、鱼内服抗菌消炎药物如鱼血康、鱼宝康等。

淡水鱼甲鱼混养的优越性分析



1.充分综合利用水体
鳖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中,但也常潜居水底泥中,或上岸晒甲、活动,使水体常处于空闲状态,与鱼类混养时,鳖和鱼不会发生生态中的共栖矛盾,既养鳖又养鱼可以大大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有人试验证明,鳖鱼混养池的经济效益比单养鱼类对照池提高1倍以上。
2.鳖对水体的培肥和净化作用
在单独饲养鳖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残存饲料及鳖粪沉入水底,积累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不仅大量消耗氧气,使有机物耗氧负债增大,还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鳖的正常生存。而当鳖鱼混养时,养鳖的残留饵料与鳖粪不仅可供鱼类摄食,而且鳖的排泄物中氮、磷、钾等含量较高,对池中水质起到培肥作用,致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含量大大提高,使鲢鱼的最佳饵料——隐藻等藻类得以大量繁殖,且经久不衰,同时底栖生物也大量繁殖,为鲢、鳙鱼和杂食性鲤、鲫、罗非鱼等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的鱼粪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繁殖,又给鳖的饵料生物螺、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鳖鱼混养的食物链和相互促进的新的生态平衡,也是鳖鱼混养能够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7~10月间鳖鱼混养池的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分别为对照单养鱼池的2.43倍和5.5~9倍。在鳖鱼混养池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鳖及混养鱼类提供了一定的生物饵料资源,节约了饵料。
鳖鱼混养,不仅充分利用池塘本身的废弃物,减轻有机物耗氧所造成的负债,而且防止了池内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所引起的水质污染。因此还起到改善和稳定池塘水质的作用,保持了池塘适当的肥度和透明度,为鳖和混养鱼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鳖有在水底爬行拱泥觅食的习性,可不断吃掉池底螺、蚌等底栖生物,以减少池内氧气和营养物的消耗,同时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池水变肥,故有利于食浮游生物性鱼类生长,从而也起到降低有机物耗氧和缓解水质变化的作用。
3.鳖对水质起到调节作用
鳖是用肺呼吸的两栖爬行动物,其摄食、运动均在水中进行,同时又必须经常浮到水面呼吸,以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而鱼则是在水中呼吸,鳖鱼混养不会争氧。同时由于鳖不停地从水底到水面又从水面到水底往返运动,从而使池中表层水和深层水的溶氧得到交流,致上下层水体溶氧量得以均衡,既防止了浮游植物旺盛的光合作用在水表层所产生的过饱和氧向空气中逸走,而且又弥补了深水层的“氧债”,这样既有利于鱼的代谢,又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
试验表明:鳖鱼混养池可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在7~8月间平均溶氧量可高于养鱼池34.75%。即使鳖鱼混养达到每平方米水面有鱼875克、鳖545克的高密度时,在不设任何增氧设备的情况下,鳖鱼仍能正常生长。同时,由于鳖经常在池底活动,能促使沉淀在池底的有机物分解还原,降低有机物的耗氧量。因此,即使遇到池水缺氧,也可减轻或避免“泛池”的危险。
4.鳖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
鳖的游泳能力不及鱼类,一般鳖只能吃到因生病而行动缓慢的鱼和死鱼,或5~10厘米以下的小鱼,对健康的、活动敏捷迅速的成鱼,鳖也无法加以伤害,所以不必担心鳖捕食鱼类。鳖鱼混养,由于鳖清除了病鱼和死鱼,起到防止病原体扩散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同时,又为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可预防鳖病的发生。试验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鳖鱼混养池中鱼的成活率比单纯养鱼池中鱼的成活率高。
此外,鳖也可以捕食池塘内的蚌、螺蛳等底栖动物,减少池塘内的无效消耗。

河蟹淡水鱼混养技术:养鱼为主养蟹为辅



蟹鱼混养是池塘养蟹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以养鱼为主,养蟹为辅,在不影响鱼类产量的前提下,进行鱼蟹混养。
1.池塘要求:一般和精养鱼塘相同,池坡1:(2.5~3),面积0.4~0.66公顷,最大不超过1~1.33公顷,水深以2米左右为宜。
2.防逃设施:鱼蟹混养目前常用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①挖沟防逃:此法适合连片鱼塘,在鱼池堤上挖30厘米左右深、15厘米左右宽的小沟,沟内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要铺得平整。挖沟时要挖成椭圆形,不要挖成方形或长方形,四角呈弧形,这样河蟹不易爬出,只能在沟内沿着圆形边爬,如果四角呈直角,河蟹就会堆积在角上,容易逃跑。挖沟防逃可采用单池防逃和多池防逃两种,此法成本低,防逃效果良好,适合在几十公顷至上百公顷的连片池塘推广。
②设防逃墙防逃:防逃墙可采用钙塑板、水泥板、玻璃板和玻璃钢板等材料,其中玻璃钢板防逃效果较好,且使用时间长。防逃墙60厘米高为妥。
3.饲养管理
①水质:池水要清新,即使是肥水,也要肥而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一般白天因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池水不会有缺氧现象,但在夏季闷热天气的晚上常常会出现缺氧。所以,鱼蟹混养池从防逃墙到池边应留有适当旱地作为河蟹晚上活动场所,防止因缺氧而死亡。河蟹蜕壳或高温时,每隔1周左右要适当换水或注入新水,使水质保持活而爽。
②饵料:以鱼饵料为主,在河蟹蜕壳阶段,也可适当投喂一些河蟹喜食的精料,如小鱼、小虾、蚌和螺等。平时要适当喂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水浮莲等,也可投喂蒸熟的块状配合饵料。
③防止敌害:野鱼、老鼠、鸥鸟、蛇等均是河蟹的敌害,应予捕捉或杀死。
④巡塘:要加强日常巡塘,检查防盗设施有无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一旦发现河蟹活动反常,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不足之处。

淡水鱼甲鱼防寒实用措施



1.渔塘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的深水(2米以上)渔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总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
2.设置挡风墙、避寒洞
在渔塘的北面可用稻草或泥土筑成2米高的挡风屏障,东西两面筑成向南斜的土墙,成畚箕形,减少北风袭击,寒潮侵袭时,水温不致明显下降。渔塘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池外积水流入池内而降低池水温度。北面挡风墙墙壁离池底40厘米处可挖1~2个深2米、直径0.8米的避寒洞,洞壁可用砖砌或埋陶瓷管,在寒潮侵袭时鱼可入避寒洞。
3.搭建塑料薄膜防寒大棚
在设置挡风墙的基础上,在渔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用竹或木沿塘边搭一“人”字形顶棚,从地面到棚顶的距离约为2.5米,上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罩,周围可用泥将薄膜密封。罗非鱼越冬池一般面积40~1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水泥池、土池均可,放养密度可随水温、水质和水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15~25尾,或10厘米以下鱼种300尾。条件较好的池子,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30~40尾,鱼种400~500尾。流水池可参考流水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量,能使池水溶氧维持在2毫克/升为宜。稚鳖室外越冬,在没有保温措施的条件下其死亡率可达70~80%。因此,如有条件,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在露天池加盖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若管理好,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利用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时,晚上或阴雨天可用厚草帘等覆盖以保持棚内温度;而在晴天则应掀开草帘等物,利用太阳能增温。气温、水温过高时,应通风换气,加注部分新水。遇有寒流侵袭,水温降低时,可采取下列加温措施:(1)蒸汽加热法:在越冬池旁边增设火炉,用铁锅把水煮沸,使蒸汽从锅盖上特制的竹筒通过连接的胶管进入越冬池内,提高池水温度。(2)红外线灯加温法:在上述盖有密封塑料薄膜大棚的越冬池内,每35平方米水面装置250瓦红外线灯泡1个,离水面30厘米,并在灯泡上方约60厘米距离,固定一块易干吸水的厚纸皮或其它吸水材料,防止水蒸汽在薄膜上凝聚成的水滴落在灯泡上,而使灯泡炸裂或失火。当水温升到20℃时,关灯。利用红外线加温好处:红外线灯热量大,增温快,用电少,安装简单,还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鱼发生霉病。
4.定时、定量、定质投放精料
鱼类在越冬期间虽然代谢水平较低,但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在越冬过程,投饵仍是一项不可少的工作。越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鱼体增重,而是防止鱼体冻伤、死亡,并保持鱼体体质健康。为防止越冬鱼类体质下降,增强鱼类自身抗逆能力,要在饲料的选配上下功夫。配制饲料应注意营养的搭配全面合理,不应片面追求过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过快的生长速度,而更应注意氨基酸的平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如罗非鱼越冬期用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以低些,在20%左右,但所含能量应较高,应以细糠、麸皮、豆饼、麦芽等为主投喂,并经常搭配投喂一些绿萍、鲜嫩菜叶。为保证鳖安全越冬,尤其应通过强化培育,提高其自身的抗逆能力。鳖越冬前后需要补充营养,首先应加强能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可将脂肪的含量再提高3~5%,并尽可能地多投喂一些鲜活饲料,然后还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和钙、磷等。冬季阳光不足易缺钙,为增加卵黄沉积需要更多的磷。鳖在越冬期间对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以及胆碱等的需要量大于正常饲养期,所以应适量增加这些物质,有利于提高鳖的抗寒能力,增强其抗病力,防止脂肪代谢不良。
5.改善水质
若水温突降,应立即采取加温措施寒潮的侵袭往往会引起连续低温阴雨,从而极易导致渔塘水质变劣,塘鱼发病,有的“老水”池塘鲢、鳙鱼易患锚头鳋病等,除注意换水,勤开增氧机,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外,还要及时施放杀虫药等进行有效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等蔓延扩展。

淡水鱼感冒


疾病概述 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

症状 感冒是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当水温突然变化时,更易发生。热带鱼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当水温突然降低时,鱼就会受寒而感冒。患有感冒的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病情严重时,鱼常失去活动能力,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换水时要注意平衡水温。在急于换水时,可先用加热器或温水调节水温。对于已经患了感冒的鱼,可降低水位,增加光照,保持水温在28-30℃左右;或用0.1%的食盐水或小苏打水浸洗,然后置于绿水中静养,待其恢复。

淡水鱼烂尾病


疾病名称烂尾病

疾病概述 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

病原 有待研究,可能是鱼体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鱼尾柄处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病灶上有淡黄色粘液。病鱼行动迟缓,独游,不久即沉底死亡。鱼体受伤后容易引起此病,能和烂鳃、水霉、蛀鳍等并发引起急性死亡。

发病规律 水温20℃以上病情发展较快。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和冻伤。

(2)越冬池水温控制在25℃以上,越冬池盐度控制在0.5%左右。

(3)用每克含25万国际单位的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毫克/升浓度,每天1次,连用2天。

(4)池塘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0.3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第二天用漂白粉1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

(5)网箱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1.5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按网箱体积计算用药量),第二天用漂白粉2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在泼药时注意水流动方向,应从流入网箱端泼药,能延长药物在网箱中停留的时间。

淡水鱼泛池


疾病名称泛池

疾病概述 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

病原 为水中缺氧

症状 病鱼头朝上成群在水面缓游,嘴不停地在水面呼吸。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严重时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发病规律 阴雨天或而转晴后天气闷热,池塘水质过肥,加上鱼苗放养密度大,亲鱼池套养其他成鱼过多,导致水中溶氧显著降低(低于2毫克/升)。

防治方法
(1)闷热天气少喂或停止投喂。

(2)高温季节勤换水,并适度增氧。

(3)放养密度应适宜。

(4)严重浮头时,应大量加注新水,并施撒鱼浮灵(中科院水生所研制)进行急救。鱼浮灵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水的肥度和池中鱼量,按每100千克鱼用鱼浮灵0.7-1千克,将药与适量的干泥土粉拌匀后撒入池塘中局部(一般每千克鱼浮灵施放50平方米水面)。

淡水鱼水霉病


水产类型 淡水鱼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鱼卵、鱼苗和成鱼阶段
疾病概述 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鱼卵感染霉菌后,菌丝象根状物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轻时,不影响鱼卵孵化,严重时,会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又未及时进行消毒,以至霉菌侵入伤口所引起。病鱼的体表和背鳍硬刺顶端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1)鱼卵孵化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孵化用水需用60目网片过滤,防止杂物混入。对鱼卵水霉病可用0.2%食盐和0.2%小苏打混合液泼洒,停水3-5分钟;或先用25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8小时后再用10毫克/升的敌敌畏泼洒,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预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病,首先应注意拉网和转运操作过程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患病鱼可用2%-3%食盐浸洗5-10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疗效。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一、水质调节
池塘养鳖一定要注意水质变化,成鳖池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鳖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如水质过于清瘦,可施放一定数量发酵腐熟的有机物,如鸡、鸭、猪、牛等动物粪,每亩施50~100千克,使水中绿藻得以繁殖,使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并保持30厘米的透明度;水质过肥时,适当加换新水,每15天左右对池塘遍洒5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液,每3天左右用1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液对饵料台和晒背台进行消毒。水质太肥或有过多的藻类时,可用0.7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液进行泼洒以杀害有毒藻类。要使水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
二、饲养管理
1.饵料:成鳖的主要饵料是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并搭配一定量的植物性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其蛋白质的含量一般要求在45%左右。从目前养殖水平看,人工配合饵料可以满足鳖的全面营养要求。一般饵料系数约为2.0,而鲜活饵料如鱼、虾以及动物内脏等容易造成变性脂肪酸在鳖体内的积累,造成代谢机能失调,逐渐酿成疾病。
如是放养台湾鳖,可以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或搭配20%的动物饵料。具体做法是将买回的鲜鱼肉和带壳螺蛳一同放入绞肉机搅拌粉碎,然后与配合饲料一起搅拌成湿料,揉成团一起投喂。
2.投饵:饵料台可以放在水中,也可以放在水上,鳖在水中摄食,喜食程度好,摄食量较大,摄食时不太容易引起伤害,但极容易破坏水质,并且饵料散失大,饵料效率低。在水上摄食虽可弥补水下摄食的不足,但喜食程度较差,摄食量较小,外界因素对摄食影响大。总之,不同的摄食方式,各有利弊,需养殖者因地制宜地去掌握。一般讲,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水面,应设置2平方米左右的饵料台1个。无论是木制还是水泥预制板等饲料台都要求固定,如果经常更换饵料台或移动位置,会导致鳖摄食减弱或几天停止摄食,这会影响鳖体的生长速度和群体产量。
投饵时间以上、下午各1次为好。应注意根据鳖的体重以及天气的阴晴状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三、疾病防制
成鳖养殖的全部过程中都要注意疾病防制。疾病防制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温度调控:春末秋初,气温波动较大,要随时对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及时调节,特别是成鳖与稚幼鳖相比较,其摄食的水温范围更狭窄,水温忽高忽低,会引起鳖代谢紊乱而造成疾病或死亡;盛夏季节,温度过高,这时候要注水提高水位,并视天气好坏而增减。
2.水质管理:粗放式养鳖也要注意水质的调节,好的水质,鳖的疾病就少。鳖池水中容易产生有毒气体(氨,硫化氢),可以及时换水增氧,加速有害气体的逸出。池水溶氧大致保持在4~5毫克/升,氨浓度在30毫克/升以下的范围内。
3.鳖病防治:每次换水后,可撒抗生素类药物,以防在换水过程中由于鳖的堆积、咬斗、碰撞所引起的伤口感染。发现病情严重的鳖,应及时捕出隔离治疗,除外用药物浸泡。还可根据病情注射相应的抗生素和内服药物综合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1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