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池塘一年两茬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目前受鳜鱼苗种产业分布和饵料鱼供应的影响,鳜鱼养殖形成了以依赖广东苗种和属暖水性的鲮鱼为饵料鱼的一年一茬养殖模式,该模式养成鳜鱼存在出鱼密集、鱼价波动大、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等不足。鳜鱼成鱼养殖需约3倍的饵料鱼养殖面积进行配套,存在饵料配套鱼塘有一定闲置期、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鳜鱼一年两茬高效养殖技术试验,具体如下:

1.池塘条件
鳜鱼主养池塘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厚度要少于15厘米。沙底塘和新挖塘养殖鳜鱼效果更佳。池塘面积多以3~5亩为宜,由于鳜鱼喜欢清新且溶氧高的水质,故主养池塘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正常蓄水水深不能小于1.5米。
2.池塘清整消毒
清塘消毒最宜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再曝晒池底,直至开花培育“适口饵料鱼”前两天左右才注水入塘。通过消毒,可杀死池塘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及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为鳜鱼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苗种放养
第一茬,4月中旬从广东购进鳜鱼苗,经半个月培育,育成规格为5厘米左右(220尾/500克),每亩放养1500尾,套养100克/尾的鲢、鳙鱼(2∶1)120尾。9月份在第一茬鳜鱼大规格商品鱼开始销售后,留下小规格鳜鱼并塘,并塘面积占总养殖面积30%左右,并塘后9月中下旬进行第二茬放养,鳜鱼种规格13~20尾/公斤,亩放养1200尾,套养150克/尾的鲢、鳙鱼(2∶1)100尾。
4.饵料鱼培育及投喂
第一茬鳜鱼放养衔接饵料鱼为自繁鲫鱼苗。在鳜鱼苗放养前,采用晒背冲水刺激使鲫鱼形成批量产卵,再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转移至事先已肥水的鳜鱼养殖池孵化出鱼苗,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100万尾。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第二茬鳜鱼放养用广东产鲮鱼鱼苗接口,采用常规肥水方法进行鱼苗培育,可直接在鳜鱼养殖池培育,也可专塘培育后再供应给鳜鱼池。
鳜鱼养殖过程中,用专塘培育鲮鱼,为正常生产季节的鳜鱼养殖不断提供饵料鱼。专塘培育池每亩放养鲮鱼苗100万尾,一次性放足。为保证饵料鱼的适口大小配套,用控制投喂饲料的方式控制饵料鱼生长速度。饵料鱼投喂前用适当规格的鱼筛进行过筛,鳜鱼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饵料鱼应体质健壮、无疾病,规格整齐,全长约为鳜鱼全长的1/3~2/5,饵料鱼在投喂前,须经过严格消毒杀虫处理。在正常生产季节投喂量以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掌握在1∶5左右,3~5天投放一次;9月以后,5~7天投喂一次;冬春季节改为15天投喂一次。低温季节以小鲫鱼为饲料鱼。
5.水质管理
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的6月至9月,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视外河水质,平时少打外河水,最好换鱼种塘水。
饵料鱼鲮鱼池与鳜鱼养殖池进行水体交换以培育水质,在生长旺季,每次换水时,先将鳜鱼池的水抽入鲮鱼池,使鲮鱼池水位提高20~25厘米,再从鲮鱼池将水抽回至鳜鱼池,使基本相同的水量互换。
6.病害防治
一是做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定期全池泼洒高效低毒杀虫剂。二是饵料鱼消毒,在细菌性疾病高发季节,饵料鱼通常用三氯或二溴海因等浸浴10分钟;寄生虫病高发季节,饵料鱼用甲醛浸洗3~5分钟。
7.收获上市要求
根据鳜鱼生长情况,第一茬9月开始逐步捕捞,捕大留小,小规格进行并塘养殖。第二茬为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上市,5月底干塘。

一、大规格鳜鱼种的培育:
1.池塘条件: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选择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人,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1)在4月5日用生石灰清塘,4月10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在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Om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2)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4月15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人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人,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
(3)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控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厘米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厘米左右。
3.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1)鳜鱼苗放人前一天,加水10厘米(如水质浓可换去1/3)。
(2)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3)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4)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5)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二、鳜鱼成鱼养殖:
1.鱼池条件: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人,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1)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厘米,且每亩水面施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3)饲料鱼的培育:①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②饲料鱼苗放人前一天,加清水10厘米,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人后不用立即投饵,但需天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添,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cm的鳜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cm左右。③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人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鳜鱼的优质饵料。④鳜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
3.鳜鱼种的放养:
(1)放养鳜鱼种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稍为清瘦,以后水深逐步加到1.5米以上。
(2)放养密度:亩放800尾左右。

4.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①饲料鱼可选择鲮鱼、鲢鱼、鲫鱼、草鱼等。②投饲技术:a.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b.池中饲料鱼数量的判断:池中饲料鱼充足时,鳜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饲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饲料鱼不足时,鳜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则说明池叫:,饲料鱼已基本吃完。c.饲料鱼的适口性:适口饲料鱼的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3)水质管理:①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喱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②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可用明矾每亩1公斤或生石灰5--7.5kg化水后全池泼洒。③安装增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④备一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3—5毫升。增氧灵使用见说明。
5.鱼病防治:
(1)纤毛虫病:主要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鳃部,寄生虫类主要为车轮虫、斜管虫。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灰白色点状物,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防治方法:早醛20ppm兑水全池泼洒。硫酸铜对斜管虫的作用不理想,对车轮虫有一定疗效。上海产鱼虫克星对斜管虫疗效显著。
(2)锚头鳋病:鱼体被铁锚虫头部钻人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发炎红肿,继而组织坏死。防治方法:①每亩每米水深用“强效灭虫精”(北京鑫洋)或“敌鱼虫”(山西鱼虾安集团)化水全池均匀泼洒(鳜鱼对敌百虫敏感,防治鱼病时禁用晶体敌百虫)。②饵料鱼的鱼体上寄生有锚头鳋可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然后投喂。
(3)鱼虱:鱼体表有虱样虫体附着,鳜鱼吃食量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停顿。防治方法:同锚头鳋。(4)指环虫:指环虫寄生在鱼类的鳃部、病鱼体质消瘦,体色发黑,在夏花及成鱼阶段均有发生,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用无锡产“杀虫王”或北京产“鱼虫煞星Ⅱ”,使用见说明。
(5)细菌性烂鳃:每亩每米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7—10天。
(6)出血病:在成鱼养殖阶段,常由饲料鱼将病原体带人,患细菌性疾病的饲料鱼被鳜鱼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及肾脏带菌、腹水等症状。
治疗方法:
①用“强氯精”0.4ppm(或用“漂粉精”、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化水全池泼洒,间隔一天重复一次。如长期用药而未换水的池,要先换水再用药,以防药害。

②鳜鱼专用的“鳜血宁”,每袋可加饲料12.5公斤。药饵制作方法如下:a.用麦粉50%、菜饼50%,拌匀;b.药饵配制法:按饲料量的65%称取一定量的水,再按饲料量加入药物,待药物溶解成药水后拌人饲料中,用手搓或用脚踩成块,一小时后投喂给鳜鱼池中的饲料鱼吃(一般要求在下午四时左右投喂,因鳜鱼在傍晚捕食最凶,饲料鱼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鱼吞食)。c.药饵投喂天数视鳜鱼病情,一般为5—10天。d.注意事项:换水后用灭菌类药物消毒一次。同时,投药饵前需将饵料鱼放足,并按饵料鱼体重的6%左右投喂药饵。

相关知识

洪湖河蟹苗种一年两季淡水培育技术要点



为适应洪湖河蟹养殖模式需求,更好的服务河蟹产业发展,高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我们利用大棚,对河蟹苗种进行了一年两季纯淡水培育的试验。
(一)大棚建设
1、池塘建造:长54米、宽9.5米、深1米,池埂面宽1.5米,坡比1∶1,池底向一头倾斜有利排干池水,底泥在5厘米(1寸左右),将池埂夯实确保不渗漏,池塘周边用胶膜护坡,在池塘正中用水泥预制板搭建一条操作通道,保证水深0.7米,建池50个。
2、温棚搭建:用25#的不锈钢管压成弧形直接插入池埂周边,间距0.8米,高度以中间通道上2米为准,上用无滴膜封闭好,温棚与温棚之间整好排水沟,保证雨水能顺畅排出去。
3、增氧设施:主管布于操作通道,每2米错位分两边布一个纳米微孔增氧盘。
4、进排水分开:一头进、一头排,采用井深水加温与河水换新冲注。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池塘消毒:每亩用漂白粉20xx的一龄扣苗养殖,只能购进四期黑仔苗)。
5、饲养与管理:①6月20xx就有此现象)。
2、水花生草的培植:提前并保证一定的量(达3/5以上)第二季育苗应密植水花生和伊乐藻,这样能减少性成熟的比例和提高苗种的质量。
3、一定要注意植草时将红浮萍带入池内,大量生长后容易造成封池对苗种生长造成危害。
4、特别是时间一定要保证在3月前投放规格一致的四期幼苗,才能保证后续早期扣苗在5月初能出池,同时也不会耽误5月10日投放常规大眼幼苗的季节。
(八)问题探讨
我们认为河蟹苗种本地化的进程太慢,因为当地的养殖户大多用原来的鱼苗池培苗,待第二年五月才将苗转入大塘养殖。针对本地特点,在6月中旬在外地购进四期幼苗来养殖大规格本地扣苗,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时间正对点,适合我们本地养殖,让转空的小塘充分利用;②比直接养大眼苗风险小;③可根据养殖户自身的条件和要求投放,出池苗的规格可控;④如果本地的苗种企业5月10日将大眼苗运回养到四期后(6月15日左右)再供给本地养殖户养一龄扣苗,可大大的缩短了苗种本地化的进程。
(九)效益分析
1、此模式每个池投入(温棚建设共18000元)+租金600元+苗种开支(第一季4万只幼苗600元+饵料300元+水电费开支150元,固定投入折旧2000元+人员工资3000元+第二季苗种1200元+饲料开支400元+电费等基本开支300元),共计8550元。
2、收入:第一期扣苗5520(92斤×60元/斤)+第二季7200(180斤×40元/斤)=12720元。
3、因为温棚第一季早期豆苗培育属初次试验,没有把握好温度、开口饵料等指标,导致试验效果不佳,不然蟹池效益还会更好一些。

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那么,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呢?

一、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

这个要看鲤鱼苗大小,很小的鲤鱼苗一年长不了多大,如果是3-5龄的鲤鱼苗一年可以长2公斤左右。鲤鱼一年能长多大具体还要看喂得是什么饲料。鲤鱼投喂量视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大致为鱼体重的2%--10%,以在20-10分钟之内吃完为宜。

二、鲤鱼怎么养才能高产?

1、一般二龄性成熟,有些个体一龄亦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2、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鲤鱼,其怀卵量和卵的品质均较差,故不宜作亲鱼。

3、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4、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近年来,有些厂家开发有亲鱼饲料,该料富含ve及其它维生素,可促进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大棚养虾用地暖,一年6茬亩产万斤养殖效益高


大棚养虾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虾棚常年供地暖,每年养成虾6茬,单茬亩产过万斤,年总收益近百万,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的大田池塘养殖可称得上是一种颠覆。

传统的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年只能养一茬,养殖周期只有在五一之后、十一之前,而用供暖大棚养,每年至少出5-6茬虾,全年都能养。大家洼街道榆园村对虾养殖户张凤友向农村大众报记者介绍,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8℃,要想保证虾的正常生长,大棚内及虾池水温需保持常年恒定温度27-28℃,这就需要给虾池供暖。

大家洼街道榆园村地处潍坊滨海新区西城东郊,这里地下蕴藏丰富的卤水资源,非常适合海产养殖。而这里的另一重要区位优势,就是紧邻山东海化集团热电厂,热电厂的蒸汽为对虾供上了地暖。

因为有这样的资源优势,我们才最早摸索出了这种供暖式高密度大棚养殖,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纯育苗+纯养成理论,高产、高效。滨海红星育苗场场长孙明潭告诉记者(/),以前大棚虾池只是用来育苗,每年3-6月份育苗结束后,大棚和虾池就闲置起来,后来考虑到一年四季都有便利的热源资源,就在所有池子底部铺上供暖管道,开始探索育苗池高密度养成虾。最开始不敢投高密度,最多投200-300尾/m2,现在尝试的最高投苗密度是600-700尾/m2。孙明潭说。

传统露天池塘养殖,投苗密度一般是5-10万尾/亩,由于受外在气候、天气、水污染等因素影响较大,产量在500-3000斤不等。育苗池养成虾,虾苗受生长空间因素制约较大。养殖密度越高,病害风险越高。并且,由于水体较小,投料量大,对虾代谢废物积累较快。因此,虾池需要高频率大量换水,并且需要24小时不间断增氧。这就使得养殖成本增加。一般情况下,养成一斤虾最少要15-16元,有时候甚至要20元。张凤友告诉记者。

但这种工厂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可控性比较强。放多少苗种,投喂多少饵料,温度、溶氧,排污,换水等,基本都能做到精确计算和控制。而且,室内养殖不受气候和天气条件影响。这些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量和养成率,从而保证收益。张凤友说。

孙明潭向记者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养成过程和收益回报。小虾苗从海南空运过来,体长大约是每尾4-5mm规格,先放到育苗池中育苗,大约24-25天左右,虾苗能长到2-3cm规格,这个时候就分转到养成池中喂养,再养约60天,虾就能长到大约40头/斤的规格,就可以上市出售了。

现在40头/斤规格南美白对虾的塘头价大约是45-48元/斤。如果没有病害,一般每平方池面最少产出13-14斤,最多的时候能出22-23斤。全年来看,平均每平方出15-16斤,每亩池面(约667m2)每茬的产虾量能达到一万斤左右。若按全年平均价格30元/斤计算,每年养成5茬,每亩大棚虾池的年产值就在150万元以上。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用育苗的思维来养成虾,随时放苗,随时出虾,从而能够抓住传统养殖模式所无法实现的反季节高价优势,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收益。孙明潭说。

鲻鱼池塘养殖技术


放养前的准备。要求池塘面积0.3~0.7公顷,水深1.5~2.5米。池塘要做好出入水闸,严防鲻鱼苗逃逸和其他野杂鱼随水进入池塘。放养前,每公顷水面用茶饼225~300千克或鱼滕精7.5~15千克进行消毒,清除敌害。待毒性消失后施放磷肥、粪杂肥等培肥水质,然后才可放养鱼苗。
放养规格和密度。单养时,池塘水深1.5~2.5米条件下,每公顷放养从海区捕捞的鲻鱼苗(全长10~15毫米)60000尾,或全长7厘米的鱼种22500尾。混养时,根据池塘肥瘦决定放养量,一般每公顷投放数千至15000尾不等。
饲养管理。施肥。一般每公顷施放磷酸盐200千克和硫酸铵225千克,每两星期1次。此外,每次应另施适量的有机肥。在肥水条件下,经过120~170天的生长,鲻鱼能长到500克。投饵。通常投喂的饲料有花生饼、米糠、麦麸、酒糟、海苔等。防泛池。在天气闷热的夏、秋季节,常易发生泛池,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巡塘,发现浮头,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泰国笋壳鱼池塘养殖方法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以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鱼体表黏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冰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10天左右再投放1000万~2000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二、常见病害
1体表性疾病。由于笋壳鱼的,鳞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这是在运输、转塘和分养过程中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2水霉病。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亚甲基蓝含量达0.2克/立方米。隔2天再泼洒1次。
3寄生虫病。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可使用浓度1~1.5克/立方米。
三、注意事项
1捕捞操作。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不细致,造成笋壳鱼损伤,都会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
2认真注意种苗质量。笋壳鱼养殖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是种苗问题。以前养殖的种苗都是进口苗,大小悬殊,种苗损伤严重,造成大吃小,或放塘即死亡,成活率低,最后养殖失败。因此养殖笋壳鱼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能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的机会。另外,笋壳鱼种类多,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三种笋壳鱼由于习性有差异,卖相和肉质也不同,市场价差别很大,农户购买时必须把好种苗关。
3注意分塘分规格养殖措施的落实。由于笋壳鱼生长有大小参差的现象,当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在每年的10~11月),应进行一次大、小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大小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
4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
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惠

草鱼池塘人工养殖技术


草鱼为常规养殖鱼种之一,优质、大规格的草鱼,市场畅销、售价较高。养殖草鱼具有增重快、产量高、养殖效益好等优点,养殖前景看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5~20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宜宽不渗漏,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

选用的池塘宜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2.清塘消毒

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池埂、池坡种植黑麦草等青饲料。

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深1米时,每亩施发酵腐熟有机肥15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

3.苗种放养

(1)质量要求苗种要求纯正,以自育为主,或到有资质的原种场购买。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无损伤,无寄生虫。

(2)消毒入池放养苗种要严格消毒入池,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一般用3%食盐水和4毫克/千克敌百虫混合液消毒6~10分钟,有条件者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3)合理混养苗种一般在2月底放养结束,每亩放养尾重200~600克的草鱼种300~350尾,搭配鲢、鳙、鲤、鲫、鲂鱼等,其中草鱼占总放养量的80%。

4.科学投饵

主养草鱼的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青料为辅。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的4%~6%,每日投饵2~4次。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若使用颗料饲料,要事先驯化,让鱼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摄食习惯。

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

青饲料要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5.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牛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千克。天气炎热、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加速草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尽可能换掉底层水,换水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9时前结束。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须增加巡塘次数。对鱼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

(3)捕捞上市养殖至中后期,可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合理调节池塘载鱼量,提高池塘净产量。

6.鱼病防治

草鱼主要病害有肠炎、赤皮、烂鳃及草鱼出血病。一旦发病,很难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第一,鱼种入池前,要严格消毒;第二,高温季节,用氟呱酸、多维、保肝灵等药,拌饵投喂,6天为一疗程,每月1次;第三,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既杀菌,又改良水质;第四,可用0.7毫克/千克硫酸铜+0.5毫克/千克硫酸亚铁+0.5毫克/千克敌百虫,混合均匀全池泼洒,防治草鱼综合病;第五,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处理,并迅速查明死因,作出应对措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1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