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甲鱼上岸死亡


池养甲鱼,当水温在10℃~15℃,就会停止吃食,潜入池底越冬,进入冬眠状态。但也有少数甲鱼,在冬季和早春气温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却从池底的淤泥中爬上岸,有的在岸边挖洞,将全身埋入土中;有的无力挖洞,只好蛘缩在防逃墙边一动不动。这些冬眠期间上岸的甲鱼,往往全身疮伤,穿孔、疖疮、腐皮、烂头等都有,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会在冬季死亡,剩下的也难以活到来年的3月~5月。
造成冬眠甲鱼上岸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引起,如穿孔病、腐皮病等。当生了这些病的甲鱼还未治愈就进入越冬期后,身体上的病灶仍在不断扩大,致使它们无法在池底淤泥中安全越冬,只好爬上岸以挖土深埋,来减少病痛。
预防冬眠甲鱼上岸死亡,应当在当地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水温在18℃,甲鱼还在吃食时)对准备留下越冬的甲鱼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已经生病的甲鱼,最好全部淘汰,不要留下越冬。如果要留下越冬,可内服3天~5天克血灵肠炎灵甲鱼复合添加剂,外用2天高效菌毒清速效菌毒清及二溴海因,力争在甲鱼冬眠前将病治好。
对于越冬期间已爬上岸的甲鱼,可用庆大霉素或卡拉霉素注射,用碘制剂浸浴,用红霉素药膏涂抹伤口,等病治愈以后,再放回池中越冬。

相关推荐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甲鱼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一、原因
1、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2、管理不当。亲鳖的生殖旺季是6、7、8月份,此时也是摄食的旺季,但养殖者往往忙于稚鳖的孵化、养殖,追求多孵化、多出苗,而忽视了对亲鳖的培育。
3、雌鳖产后虚弱。体内营养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在8、9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和虚弱,接踵而来的气温下降,使雌鳖的摄食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体质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复就进入冬眠,容易得病死亡。
4、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
5、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
6、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7、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越冬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尽量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尤其要加喂动物肝脏等,补充营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添加甲鱼多维以增强鳖的体质。越冬前水温30℃左右时进行强化投饲。因为这段时间饲料利用率仍比较高,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养殖,延长鳖的生长期。9月底10月初,水温下降到25℃以下,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温到30℃,保温养殖一个月,使鳖(特别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和产卵后的雌鳖)能够积累营养供冬眠消耗,避免体重下降过多。
3、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
4、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5、水温持续高于12℃时,应提早结束越冬,尽早进食。

如何预防亲鳖春醒后群体死亡


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所以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应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2、防治疾病:对新购亲鳖,下塘前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泼洒,亲鳖用10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液或25克/升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药浴消毒后再入池。对发病鳖可用鳖泰Ⅱ号或土霉素或氯霉素或磺胺类药,适量搭配维生素E拌在饵料中喂给,6天1疗程,每100公斤鳖第1天用药200克,第2-6天减半。
3、调节水质。鳖池应选择放养少量鲢、鳙等肥水性鱼类,钻泥性鱼类莫放。水温达15-18℃或水质明显不佳时,要换水,平时每周换水1次。气温到25℃时,每月用生石灰20-30克/立方米对鳖池泼洒1次。

草鱼苗秋季死亡(白露瘟)如何预防?


草鱼鱼苗每年在“白露”开始出现死亡,有养殖户称之为“白露瘟”。今年白露与去年一样,是9月8日。鱼苗死亡危险期一般结束于“重阳”。白露9月8日-秋分9月22日-寒露10月8日,10月10日重阳。

死亡严重的时候早上起床“一片白”,这个时间段一般又是棉花采摘的季节,有湖北渔民形容“池塘炸棉花”。

当年草鱼种秋季出现大量的死亡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与环境并发的一个“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环境:

1、夏、秋季节转变,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日温差较大,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2、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残渣剩饵、粪便、死亡的浮游生物等有机质的蓄积,长时间的累积就出现了环境恶化。水质变粘稠、浑浊,底质发黑、发臭等。

3、鱼苗池的增氧设备配备不足,池塘经常出现低氧、缺氧。放养鱼苗的数量比较大,随着鱼苗的长大,池塘养殖密度大大增加。

机体:

1、养殖过程中饲料蛋白含量选择不当且投、饵量过大。鱼肝脏长期超负荷代谢,导致内脏器官损伤、病变(肪肝、绿肝、花肝、肝萎缩;脾脏萎缩、肿大等)。从而使鱼体质变弱。

2、迅速生长的鱼苗免疫系统发育也出现滞后,从而导致对病害抵抗力偏弱。

3、养殖过程中乱用药物(杀虫剂、消毒剂、抗菌药),导致鱼体的体质差、抗病能力低下。

病原:

这期间水温下降到病菌、寄生虫适宜繁殖温度。细菌、病毒、寄生虫大量爆发。被体外寄生虫与体内寄生虫的寄生;鱼种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病毒也进入最适合爆发水温。

以上三个方面(环境、机体、病原)同时出现大量的问题,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鱼苗在秋季出现大量死亡。

危险周期为1个多月,从白露开始。一般过了寒露、重阳才能算脱离危险期,请各位养殖户保持重视。

预防方案:

1、营养保健;白露前20~30天开始连续不间断内服营养保健、护肝解毒、促进消化的药物。如“赛维多宝”(多种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氨基酸等)+“本草肝宝”(护肝解毒、调理消化)+“水产诱食酵母”(优质酵母多,种营养元素)+“益利佳”(优质有益菌、促进消化、降低饲料毒素)

2、逐渐控料,饲料投喂量不超过2.0%,危险期内建议投喂量1~1.5%,同时保持内服营养保健品。如没出现死亡,不要提前用治疗性药物进行预防工作,如内服抗菌药。

3、检查鱼苗鳃部、肠道内寄生虫,有虫则杀虫;注意鳃霉的发生。并注意池塘消毒工作。

4、保持水体稳定。视情况泼洒“水精灵”调水、稳水;5~7天使用一次“底安康”“底居乐”或“底得乐”改良底质。水质浑浊、粘稠可用“纳米氧”爽水。

5、坚持开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后半夜增氧机1~3点开到第二天早上。遇到阴雨天则视情况增加开放时间。

开春后河蟹游塘上岸如何解决?



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九,离中秋节还有192天。今天天气小雨转多云,明天天气多云转晴,后天天气晴转多云
今年开春时间比往年早,河蟹下塘也比往年早,今年河蟹下塘表现活动量大,河蟹上岸的现象较多,部分塘口出现水混的现象
1.今年放苗比较早,昼夜温差大,放苗三天以内,河蟹活动量比较大,出现水混,上班现象的属于应激反应。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葡萄糖和维生素外泼,减少应激,增强河蟹抗应激能力。
2.遇到晴天情况,河蟹池塘底部清塘药物挥发到池塘中,上岸的河蟹表现部分肝胰脏发白,河蟹有撑爪现象。这种情况下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有机酸等专门解毒产品解毒。
3.部分塘口河蟹活动量,晚上河蟹游塘严重,导致水体混浊,下风口泥皮较多。各位养殖朋友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或者投喂冰鲜鱼,配合氧化型底改,促进底部有机物分解。
4.前期河蟹游塘或者上岸的现象严重的池塘,表现水混,或者水质清澈见底的情况。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肥水产品,促进藻类生长。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冬季甲鱼养殖防止冬眠死亡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甲鱼,在冬眠期间,有时会发生死亡。
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甲鱼开始冬眠时,水温太低,遭受冷害;
二是池底有机质太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三是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
四是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
现就预防甲鱼冬眠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
⑴甲鱼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料,并适当增加投喂量。⑵冬眠前的池水应加深,一般水深需达到1.5米左右。⑶在冬眠期间,人畜不要在池边经常走动,以免甲鱼受到外来的惊吓,影响到正常的冬眠。⑷如池底腐败的有机质太多,在甲鱼冬眠前,应进行清塘换水。⑸对受伤的甲鱼,应及时出售,不要留下过冬。⑹对在冬季运输的甲鱼,因有一部分已失去入水能力,应选择向阳暖和处先让其晒太阳,待恢复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池中;对个别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钻入泥中的,可人工轻轻地将其按入泥沙中。

六招防甲鱼冬眠死亡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甲鱼,在冬眠期间,有时会发生死亡。
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甲鱼开始冬眠时,水温太低,遭受冷害;
二是池底有机质太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三是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
四是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
现就预防甲鱼冬眠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
⑴甲鱼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料,并适当增加投喂量。⑵冬眠前的池水应加深,一般水深需达到1.5米左右。⑶在冬眠期间,人畜不要在池边经常走动,以免甲鱼受到外来的惊吓,影响到正常的冬眠。⑷如池底腐败的有机质太多,在甲鱼冬眠前,应进行清塘换水。⑸对受伤的甲鱼,应及时出售,不要留下过冬。⑹对在冬季运输的甲鱼,因有一部分已失去入水能力,应选择向阳暖和处先让其晒太阳,待恢复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池中;对个别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钻入泥中的,可人工轻轻地将其按入泥沙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1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