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冬眠过后开塘的四个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甲鱼逐步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并有爬行和觅食的现象。经过一个冬季的冬眠,甲鱼体质变弱,身体的各项机能变差,再加上养殖水体经过一个冬季的放置后也已经恶化,此时如果稍微管理不当,刚苏醒的甲鱼极易被病原菌所侵染,从而引发各种病害,如肠胃发炎、腐皮、疖疮、烂爪、呼吸道感染等。那么,外塘甲鱼开塘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养殖水体的处理
可使用碘制剂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不要选用对甲鱼刺激性大的含氯制剂或生石灰消毒。如水体已恶化严重,在天气晴朗时可分次缓慢灌入10-30厘米左右新水,排放部分老水,淡化水体中的毒性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并可泼洒些“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
2、外塘甲鱼的开食
外塘甲鱼开食为5月中旬左右,有些地区可能更迟。如果气温能达到25度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如7天左右)还是可以喂养,如果天气条件不允许的,那暂时不要喂养。
开始喂料时要多加注意,刚苏醒的甲鱼肠胃消化能力较弱,投喂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投喂优质的甲鱼饲料产品,投喂量不宜过大,投喂次数也不宜过多,待气温基本稳定和甲鱼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按正常的喂养方式和投喂量进行喂养。
3、甲鱼体质的护理
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外塘甲鱼开食后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肠胃护理类产品,如“产酶益生素”、“复合酶”等以及“电解多维”、“维生素C”、“葡萄糖(或低聚糖)”、“保肝灵”等保健类产品,恢复并增强甲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4、做好养殖场环境调控
避免与其他养殖场在水源上的污染,养殖场做好环境卫生,发现死甲鱼应及时捞起,尽量减少人为惊扰。

相关推荐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的四个注意事项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表示着又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而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此阶段涉及的注意事项繁杂,如没有提前系统预防性地提醒,可能会令我们遗漏一二,从而造成始料不及的后果。因此,本期我们就来探讨下温室甲鱼投苗阶段应注意的几大事项。
一、温室设备检修与消毒
甲鱼投苗前,应对温室设备进行整理,将残损或缺少的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新。按照不同功能,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温室保温设施的检修。如温室保温棚的保温能力检测、是否有破损或残破等;
2、温室增氧设施的检修。如增氧机的工作是否正常、增氧管道是否顺畅、曝气砂头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等;
3、温室食台、挂网、进排水系统是否完整,应按照投苗数量及池塘面积设置好池子的挂网数量、设定最佳的挂网量。
4、温室的整体消毒。由于长期封闭且处于高温、高湿又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温室的内部容易滋生各类病菌,投苗前应对温室进行整体消毒。可使用甲醛,剂量为4~5克/立方米,注意进行熏蒸时宜封闭温室20个小时。
二、投苗前培水与消毒
1、新池:可先使用醋酸喷洒池壁及池底,然后加水浸泡3~6天。投苗前7天左右,换水并使用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过后5天左右,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水体进行接种,并进一步确定池塘PH值,最好保持在7.2~8.0。
2、老池:一般使用生石灰水或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使用剂量为100~200ppm,冲洗干净后注水即可。注水时注意控制好水位,一般投苗期水位控制在35厘米,食台离水面3~5厘米。投苗前7天,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一般头次使用剂量为12~18克/立方米水体。
三、种苗下池
1、种苗一般以3.5~4克/只为佳,最好为4~7年期母鳖产,体格健壮无外伤,活力较好的。种苗下池前,采取必要的药浴措施能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1%的盐水过洗后,使用3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药水药浴0.5~2个小时左右,可预防真菌类及细菌类病菌入侵甲鱼鱼体而致病。
2、投苗前,可大致测量下每个放养池的面积,估算每口池甲鱼的放养数量并列出清单,在投苗时依据该清单进行放养,同时还需统计其具体品种、数量、总重量等信息,为后期的养殖提供基本参数。一般情况下,日本鳖放养密度在30只/平方米,黄河鳖一般在40只/平方米左右。
3、种苗入池时,最好将苗种缓慢地倒在食台上,让小甲鱼自然游开,尽量减少放养过程中的应激与损伤。
四、放养初期的诱食与驯食
放养后的头两天不用急于投料,使甲鱼更易被诱食。第三天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鸡蛋以增加饲料的腥味、易于诱食,并将饲料加工成条状(厚不超过0.5厘米、宽不超过5厘米)进行投放。投放地点由池塘的整体逐渐向食台四周及食台本身转移,观察甲鱼上台情况。若甲鱼可上台摄食后,不可急于加料,摄食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为佳。驯食阶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开始投喂软颗粒饲料。

甲鱼蛋孵化的四个相关注意事项



甲鱼蛋人工孵化历经多年的实际操作,多数养殖户具有一定的心得。本文主要以温度、通气、湿度、管理四个方面对甲鱼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1、温度。甲鱼卵对孵化温度要求很严,其最佳孵化温度为30℃~32℃,若低于22℃或高于37℃就会引起胚胎死亡。因此,整个孵化过程要随时掌握温度变化,杜绝温度低于22℃或高于37℃。稚鳖出壳有两种方法:一是自然出壳;二是人工引发出壳。自然出壳时,根据积温计算,在预计出壳前的1—2天于孵化箱前置一大盆,盆中放水,刚出壳的稚鳖有趋水性,出壳后即爬行落水中。稚鳖出壳多在凌晨前。人工引发出壳;当积温达到33000~36000(度·小时),卵壳由红变黑,黑色再消失的卵,通过降温刺激(集中放到27℃~30℃的清水中,水淹没卵壳)约10~l5分钟,稚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能较集中地破壳而出。
2、通气。通气包括孵化室的通风透气和沙子间的通风透气。孵化室内高温、高湿、密封,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会影响甲鱼卵的孵化,夏天中午气温较高,孵化室内要通风降温,时间约为0.5~1小时,气温低时关好门窗保温。沙子间的通风透气由沙子的粗细、沙间质的湿度和覆盖沙子的厚度决定。沙子过粗,虽然通气性能好,但不能长期保持沙子适当的湿度;沙子过细又容易板结,造成卵闭气死亡。甲鱼卵上覆盖的沙子厚度只能5厘米左右,如果沙子过厚,那沙中的溶氧相对而言就少些,细胞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减慢,孵化时间长。
3、湿度。孵化时沙间质湿度是决定孵化率的重要因素。沙间质的湿度如何控制呢?刚开始选沙后沙子经过曝晒、消毒杀菌、洒水,可用“手握试验”鉴别其湿度,即用手紧握沙子,指缝不滴水,松开手后湿成团,将团轻轻丢下,落地即散,这样的沙间质湿度就行。卵铺排结束后,平时孵化期间沙间质的湿度主要靠人工喷雾或洒水来完成。只要沙的表面呈湿润状态就不要再洒水,如沙子的表面干燥甚至发白,就要喷雾或洒水,洒水时可以沿孵化箱四周轻轻翻动沙子(千万不要翻动甲鱼蛋),水要洁净,以免引起霉菌及其它各种病菌的生长。
4、其他管理注意事项
(1)防震。甲鱼卵产后30天内胚胎发育处于高度敏感期,不要随意翻动甲鱼卵,以免影响胚胎发育或出壳甲鱼不能顺利钻出。
(2)剔除坏蛋。方法是装箱孵化一段时间后,扒开沙子如发现甲鱼卵上面的白点不明显,内部混浊,外壳粘有沙子,有腥臭味,证明胚胎已经死亡,应及时剔除。
(3)消毒。在甲鱼产卵前期,可用30ppm的漂白粉对所用的孵化室喷雾消毒;把所用的孵化箱、孵化用砂(河砂、中砂)、毛巾、塑料盆、湿度计和其它所用工具都用30ppm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或用5%的食盐水消毒20分钟。
(4)孵化房窗户不宜过大并钉上纱窗,防止蚁虫进人。孵化介质通常用能通过l4号筛而不能通过30号筛,粒径约0.5毫米的河砂。

河蟹养殖放苗期的四个注意事项



河蟹近期正值河蟹养殖放苗高峰期,“平地起高楼”,蟹苗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年的养殖收获。就今年放苗期,给养殖户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解毒
去年用菊酯类药物清塘,范围广,用量大,所以今年放苗前一定要做好解毒的工作,石灰用量用到80斤/亩以上,上水后加大量地使用果酸、有机酸(解毒超爽、净水王)解毒,防止苗下塘后出现打洞、中毒死亡、应激上岸等现象。
二.肥水
随着外河水源的逐年恶化,有益藻类基本无法生存。进水入塘后给养殖户“水很肥”的假象。建议大家在有温度的天气情况下,选择品牌膏状肥(六抗培藻膏)肥水,定向培育有益藻相,使水色肥而不泽,清澈而不透明。这样既能控制青苔的生长,又能减少河蟹下苗后上岸、打洞现象。
三.选苗
去年养蟹的朋友都知道,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出现拉黄、水瘪子等严重现象,同样蟹苗也会出现此问题,所以在选苗时,首选要选择食线清晰的蟹苗,其次蟹苗大小要均匀,防止黑心苗场出售假苗,放置水杯中观察,甲壳上无白毛(纤毛虫)。
如何选择优质蟹苗:
1.看体表:体表无附着物、斑点,颜色以光亮淡黄色为好。
2.看附肢:爪子无断爪、磨爪、黑爪;爪尖较长为好。
3.看肝脏:肝脏以菊黄色为好,肝脏发白、糜烂为劣质苗。
4.看腸道、鳃部:肠道食线清晰饱满为好;鳃部洁净以白色较好。
5.看活力:以反应敏感迅速爬行,能连续翻身15次以上为好。
四.放苗
河蟹放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气温10℃以上投放为宜;
2.苗要分散投放,不要集中一点投放,使其自主爬入水中;
3.放苗前水体要保持一定的肥度,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可明显提高苗的成活率;
4.苗下水前进行泡苗:用金多维+新噬菌皇兑水后浸泡,可消除体表细菌增强体质,减少损耗;
5.苗下塘后,随即泼洒抗应激产品,如护苗露、应激宁、超C;
6.下塘2天后,每隔半个月使用蛭弧菌(新噬菌皇)进行生物消毒,既不破坏水平衡,又能呵护苗的健康成长。

寒潮到来,罗非鱼养殖的四个注意事项



罗非鱼具有杂食、粗生、快长、易大、成本低、病害少等特点,是我省主要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该鱼属热带、亚热带鱼类,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水温下降到10℃左右,就有冻死和冻伤的危险。天气渐冷,务必做好防寒工作,保护罗非鱼安全过冬。

1、选好鱼塘

最好是村边塘、门口塘、城镇郊区的鱼塘以及在甘蔗林、竹林、树木边的鱼塘。这些鱼塘一般在西、北两边有房屋、树木等作为挡风的天然屏障,以阻挡寒潮的袭击,水温变化较小,有利于越冬。鱼塘面积以2~3亩为好,受风面小。鱼塘选好后,先进行清塘消毒,消灭一切病菌敌害,为两种鱼安全过冬创造条件。

2、及时放水

增加水深以提高鱼塘的水温,这是保护养殖鱼安全过冬最基本工作。据笔者多年调查,凡水深在2.5米以上又有树木避风的地方,基本上达到保温的要求,因此务必及早贮足塘水,使水深达到2.5米以上。对排灌不便的水面,则可在鱼塘西、北边,挖一条“鱼床”,使之水深达到防寒过冬要求,在寒潮袭击时,塘内鱼类都集中在“鱼床”内御寒取暖。

3、搭盖防风防寒棚

对没有房屋、竹木挡风的鱼塘,更应搭好防风、防寒棚。这两种棚可用稻草或甘蔗叶,夹成每块为3米×4米的草苫,然后在鱼塘的西、北两边用竹架固定,把草苫扎好,以阻挡寒潮入侵,防风棚则要把草苫斜覆盖于鱼塘西、北水面上,前端离水面约67厘米,后端贴近塘边,在棚下还应投些稻草,当寒潮侵袭时,两种鱼类都群集棚下乱草丛中取暖御寒。

对罗非鱼亲鱼的保种塘,则用竹竿或细钢筋在塘边搭一个半圆形棚架,用薄膜覆盖在棚架上,做成一个防寒的温室,在晴天上午10时到下午3时,要把薄膜掀开,以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确保亲鱼安全过冬。

4、挖排水沟

在越冬鱼塘的四周,挖一条深0.5米、宽0.7米的排水沟,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寒潮连续南下时,往往造成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雨水比塘水温度低,挖排水沟后,可把雨水排出塘外,使塘内水温保持稳定。


雨水过后,螃蟹塘管理注意事项



今年全国范围内的连续降雨,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伤害,随着台风“尼伯特”的生成,吹开乌云见天明,大晴天应该指日可待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天晴之后,蟹塘的管理事项了。
1.恢复水位。很多蟹塘,在连续降雨时,无法及时排水,水位很高,水草浮力增加,随时有断根浮草的可能,应先将水位降到合理范围。
2.净化水质。几轮降雨过后,塘水普遍出现浑浊,此时盲目加肥培藻,难度很大,因为藻类也属绿色植物,其生长繁殖需要光照条件,浑泥水导致光照无法进入,自然培藻不易。建议先使用“水清爽”净化水体,提高水质透明度。
3.杀虫抑菌。阴雨天气,紫外线照射不足,会导致寄生虫和细菌滋生。纤毛虫会导致蜕壳不遂,分辨率不高,严重的甚至会感染鳃部,引起呼吸疾病。可先用“速净”解决纤毛虫,再用“赛点”抑制细菌,从而保护螃蟹健康。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户忽略了螃蟹体内,尤其胃肠道细菌感染的防控,因为体内的感染,靠外泼消毒药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内服,比如“虾蟹噬菌净”这类产品,而且防大于治,千万不要等感染严重,蟹不吃食时才想起来,那就晚了。
4.壮根护草。连续阴雨,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水草发黄发枯,烂根断茎,有的开始粘附泥垢,失去活力。此时应该重视水草的养护,干撒“抑苔壮根宝”,促进根系生长,再用“水草保护肽”+“科必清”的组合,强力帮助水草吸收营养,激活水草,恢复自净能力。
5.分解有机质。由于水位升高,底层普遍缺氧,加上光照不足,蟹塘代谢循环受阻,导致塘中大量有机质累积。天晴之后,应辅助分解多余有机质,有增氧机的勤开增氧机,或者挂水泵打循环水,促进水体流动暴气,减少池塘氧债。并可使用“增氧除臭底净”或“底佳氧”促进底部氧的循环,快速恢复水体活力。
6.培藻培菌。此时,塘中菌相藻相多以失衡,应及时补充菌藻。其中以硅藻和小球藻为宜,尽量选用“氨基酸钙肽肥”或者“菌藻旺”这类速效肥料为主,不建议使用生物发酵肥料,因为蟹塘不是鱼塘,水质不宜过肥,还要防止轮虫等水体虫再度来袭。补菌方面,建议以“科必清”和“乳酸菌原粉”为好,因为“科必清”里的产酶芽孢可以维持水质清爽透亮,分解有机质,促进新陈代谢,“乳酸菌原粉”则可以稳定水体PH值,抑制蓝藻及病菌的滋生。
7.体质调控。我们认为螃蟹自身体质好坏对养殖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应该被放到与水质底质调控同等的位置。尤其近几年水瘪子病的蔓延,更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连续阴雨天气,螃蟹肝脏负担增加,转化排毒能力下降,病毒、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此时应该增强肝脏的保护,建议采用“强肝露”连续投喂,或者选用“快大壮”来快速补充蟹体营养,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8.调整投喂。连续阴雨期间,螃蟹普遍摄食减弱,出现瘦弱掉膘。天晴后,摄食量会有提升,此时切莫盲目大幅增加投喂量,因为把握不准容易投喂过剩,造成浪费还会败坏水质。应该先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或者改投冰鲜鱼,再尽量增加投喂次数,从而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心中有数。

鲟鱼苗种打包运输的四个注意事项




鲟鱼苗种运输是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减少打包运输过程带来的不必要损失,特整理以下几点和广大养殖户一起分享:

1.做好运输前准备工作

(1)选择体质好,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停食24小时后进行运输。
(2)在打包运输前要根据目的地确定好路线。如果空运,要了解好航班信息及天气状况。如果陆运,要确定好行车路线及当日路况信息。
(3)车辆及人员准备就绪。
(4)打包运输工具准备齐全:包括水、氧、运输袋、泡沫箱、皮筋、胶带等。其中水要保持水质清新,最好用原养殖水源水,并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是否加冰块。

2.确定打包密度

打包密度一般根据运输距离、运输规格及水温确定,如果不确定,可以根据打包实验确定打包密度(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3.平稳运输

一是要准备好备用的氧气、水、运输袋、冰块等,以防突发状况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运输途中要做到平稳驾驶,避免剧烈震动。

4.放养注意事项

运输车到场后,先检查有无破损的货件,若有,先打开破损箱件,打开纸箱和泡沫箱,检查有无破包,有破损时将破损包倒入盆中,及时加入一半的养殖池水,然后将所有包装袋放入放养池水中浸泡30分钟。在浸泡过程中,要进行简易水质检测,使水温在17-21摄氏度,PH值7-8,溶氧不低于6毫克/升,氨氮不大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高于0.1毫克/升。指标不对应时,要迅速查找原因。指标稳合后,打开一包,测量袋内和池水水温,水温相差不大于1度时,可打开包装,将鱼苗放入鱼池的进水口处。

观察鱼池水流动情况,避免有鱼苗被冲到排水口处。待鱼苗活动稳定后,可用食盐对苗种进行消毒预防,减少因运输途中鱼体相互摩擦带来的损伤。

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的三个注意事项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碘王、超能活性碘、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甲鱼专用中药添加剂、高能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冬季黄鳝养殖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注意事项



其一.由于冬季气温下降后,水草开始老化和死亡,死亡的水草掉到网箱底部开始腐烂,严重影响黄鳝的生活环境。应对措施:建议每10~15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进行改底,分解网箱底部的杂物,创造良好的过冬环境。

其二.冬季持续的时间较长,很多养殖户在第二年分箱的时候都不怎么理想,黄鳝在整个冬季会掉膘得很厉害(减轻重量)。应对措施:建议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少量喂点食,第一是为来年训食打基础,第二是保膘。

其三.在冬季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每天都应坚持巡塘,看看水质的变化,定期用高稳C+金多维泼水(1+1用50个网箱),给黄鳝过冬穿上御寒的“棉袄”。

其四.做好防鼠防逃。因为冬季食物相对较少,网箱养殖的黄鳝是冬季水老鼠的天然粮仓,很多养殖户都反映,每年养殖多多少少都有几个网箱破了洞,以致黄鳝全部跑光。应对措施:沿鱼塘每20~30米放一点用毒药泡好的粮食,经常去检查,很快就会有效果。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离家禽。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湖北仙桃、洪湖片区技术专员张念,欢迎您的咨询!

室内甲鱼孵化的九个注意事项



将孵化用沙按要求堆积在室内进行甲鱼苗人工孵化,既可进行多达数万只苗的孵化,也可进行数十数百只苗的孵化,规模可大可小;同时不需固定设施投入,经济实用、便于管理、操作简单、孵化率高。据试验,这种方法孵化甲鱼出壳率达95%以上。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1、合理选用孵化用沙
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条件相目关联,如果沙子太粗(粒径1毫米以上),虽然与卵接触的沙环境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如果沙子太细(粒径小于0.1毫米),虽然保水性好,但通气差、易板结,造成卵内闭气死亡。实践证明,选用粒径0.5~0.6毫米的沙子最为理想。选沙时,如果沙大小不匀可用铁纱或尼龙网片做成的筛子过筛。
2、搞好沙的清洗和消毒
将选好的沙放入盆中,加清水搅拌,倒去泥水,如此反复多次,洗净沙中的泥土。把干净沙倒入20克/米3漂白粉液中浸泡2天杀菌消毒,再把沙滤出,用冷开水漂洗除去所含药物,晒干备用。但也可将所选沙清洗干净后,直接铺开在水泥地上曝晒2~3天再使用,这样较简便。
3、科学调配湿沙
用冷开水将备用的沙子调匀到适宜的含水量待用。甲鱼卵抗低湿度的能力较强,而抗高湿度的能力较差。沙子含水量以5%~15%为宜。检查含水量是否合理的最简单又是最保险的标准:手握调好的沙子成团,自然落地后沙团散开,甚至握沙成团,松手稍散,证明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否则必须重新调配。
4、沙畦的铺设方法
将调配好的湿沙平铺在地面上,堆成似菜地状的长方形,宽度60~70厘米,长度按房间的大小形状和孵化量决定,沙的深度20~25厘米,沙畦的四周用木板挡沙,沙面用木条刮平,并且要求四周木板沿高出沙面10厘米以上,以防出壳的小甲鱼逃跑。
5、精心选择受精卵
甲鱼卵产出后呈乳白色,不透明,球形,直径约为1.52厘米,重3~6克。从产卵沙床选卵时要检查是否受精。判断方法是将卵对着光强处,若卵的一端有白色圆圈(该端称动物极),说明已受精。如未受精,应保持原位重新放回沙床,24小时后再检查,或者将卵取出单独放置,如24小时后出现白色圆圈,再把它归入受精卵进行孵化,否则应剔除。
6、细心排放受精卵
将精心挑选好的受精卵动物极朝正上方,每个水平间隔一指宽左右轻轻放稳在刮平的沙平面上。排好卵后,再在卵上盖一层已调好装箱的沙子,厚度高出卵表面2~3厘米,再刮平。排卵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动物极一定要朝上,否则影响胚胎发育或出壳甲鱼不能顺利钻出死亡;第二,不同时间分批排的卵,要分别做好标记,以便观察和管理;第三,沿四周木板的沙易于干燥,排卵时不宜靠边太近。
7、保持沙畦合适的温度
孵化期的最佳沙温是30℃。为了保持最佳温度,夏季气温高的晴天,要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气温低时,关好门窗保温。江南一带,甲鱼6~8月产卵,7月份为高峰,这时室内气温一般不会高于35℃,也不低于24℃,很适宜卵在自然条件下人工孵化。如果到孵化后期气温低也可在室内安装大功率的电灯泡进行简易加温孵化。
8、保持沙畦适宜的湿度
即保持整个孵化沙层湿度在5%~15%。暑热晴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如沙面仍呈湿润状,可不洒水;如果靠近卵的沙子干燥甚至发白,可用手沾冷开水洒于沙面,几分钟后,拌动表层沙,使湿度均匀,又防板结影响通气。但洒水切不可多,检验标准和方法同前所述。拌动沙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振动下面的卵,以免影响胚胎发育。
9、孵化出苗管理
30℃左右,卵排放后5~8天,白圆圈扩大到中线稍下,10~12天时植物极(与动物极相对端)呈粉红色,此时稚甲鱼已形成,26~30天在植物极可见略有黑色胚胎,33天以后整个卵变为白色,分不清动植物极。所以从卵的外观基本上可以预测稚甲鱼出壳时间,当然为了稳当,一般孵化35天后,就将2个较大的平底容器埋于沙畦的两个对角的沙中,容器上口缘与沙面相平或稍低,而容器中也放2~3厘米厚的细沙,加水面又高出容器中细沙面约5厘米。稚甲鱼出壳后,因天生的向水性而爬入容器中休息。如果稚甲鱼出壳后找不到水,就会被干死。在出苗少的时候每天在容器中取苗一次,而出苗高峰期每天要取苗2~3次,以免容器中的苗太多太拥挤造成互相伤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