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出血性败血症的建议防治方案


一、病因
该病原较复杂,包括细菌性病原与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有嗜水性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Esherichiacoli)、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p.)、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等,病毒病原分类地位尚不明了。初步认为,病毒病原为原发性感染,细菌性病原为继发性感染。投喂不新鲜的饲料、饲料营养成分单一、养殖环境恶劣或发生剧烈变化,或从外地引入带病的亲、幼甲鱼,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二、症状
病甲鱼体完好无损伤,底板大部分呈乳白色,偶尔个别布满血丝;有些雄性生殖器外露。内部器官表现出两种类型:①充血型。胃、肠充血,呈深红色或暗紫色,肠内充满血液或血凝块,肠道无食、糜烂、坏死;脾深红色、肿大;肝灰黑色或青灰色,有的点状充血,糜烂,胆囊肿大;生殖器官严重充血,卵巢呈暗紫色出血状。②失血型。大部分内脏器官均失血,发白,偶尔在肝、心、肺之间可见一个暗紫色的血凝块。病甲鱼在濒死前主要有两种表现:①浮于水面,不下沉水底,显得焦躁不安;②夜晚静伏于食台或岸边,极易捕捉,捕捉后给予刺激,表现出很强的活动力,病甲鱼一般在4~8小时内即死亡。
三、流行及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成甲鱼、亲甲鱼和100~200克的幼甲鱼,发病率为43.2%,死亡率为44.5%,严重时可导致全池覆灭。流行季节是5~7月,6月为发病高峰月份,25℃~30℃是发病高峰期,气温与水温的波动可加速该病的进程。
四、诊断方法
目前仅能通过症状并结合流行季节与外界条件进行判断,提前服药消毒。
五、预防方案
1)严格检疫:如幼苗是外购的,需注意入池前的消毒及水质的管理,应使用病毒阻断消毒剂,如新威特或养净安进行防范。
2)饲料:从幼甲阶段,就需使用强化肝机能的保肝宁及增进免疫的免疫王等产品,并注意饵料的鲜活度及多维、矿物质的均匀。
六、治疗方案
发病池使用病毒阻断消毒剂新威特,并彻底检查病死甲鱼,忌大量换水,措施如下:
1)每当发病季节来临(高温期)前于饲料中加入福必富,每千克饲料5克,每半个月一次,每次2~3天。
2)上述服药同时使用新威特每周2次。
3)死亡率上升时,内服清可利每千克饲料10克,欧来诺每千克饲料添加10克,福必富每千克饲料5克,连续服用5天,并使用新威特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5天。
注:以上方式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相关推荐

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疾病名称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为害对象 牛蛙蝌蚪
疾病概述 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

病原 目前尚不清楚,初步认为是细菌,但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症状 患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严重者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膨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发病规律 发病时间为5-9月,流行水温为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在1周内可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呈暴发性流行,病程短,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要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放养前,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5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遍洒,进行彻底清池。

(2)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

(3)合理密养,定期换水,保持蝌蚪池水质和饵料卫生,每月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遍洒消毒1-2次。

(4)定期用适量的先锋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拌入蝌蚪饵料中投喂,有预防效果。

(5)发病后,捞起蝌蚪,按1万尾蝌蚪用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和5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加入10千克水中制成混合液浸泡蝌蚪30分钟;或用2-3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和冰乙酸混合剂全池遍洒;或用0.5毫克/升的优氯净全池遍洒。

甲鱼养殖技术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方法



鳖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温气单胞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野生型、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鳖全身充血、出血,各器官组织都发生严重病变的败血症。由于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故又称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稚鳖至亲鳖均受害,因此很多单位都在进行研究,病名也就较多,有甲鱼红脖子病、鳖嗜水气单胞菌病、鳖赤斑病、甲鱼出血性败血症、幼鳖爱德华氏菌败血症、中华鳖红底板病、中华鳖溶血性腹水病等。
(一)病原
主要是嗜温气单胞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
林禹等(1995)报道,幼鳖的败血症由迟缓爱德华氏菌野生型引起,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生鞭毛;氧化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不发酵甘露醇、乳糖;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生硫化氢;在DHL琼脂上菌落透明,中央有黑心,直径0.5-1毫米。
蔡完其等(1997)报道,引起鳖败血症的病原是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动力,无芽孢,有荚膜,产生淡黄色脂溶性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在0/F葡萄糖培养基上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但不产酸;阿拉伯糖、纤维二糖、海藻糖、乳糖、蔗糖及水杨苷不产酸;麦芽糖产酸;水解七叶苷,不水解淀粉;液化明胶;乙醇阴性。
叶巧真等(2000)报道,从患白底板病鳖分离到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温和气单胞菌,及从患红底板病鳖分离到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弧菌分别腹腔注射、或灌胃,或肌肉注射,均出现以败血症为主的红底板,而无白底板症状。
(二)流行情况
带菌的水、动物、饲料和工具是主要的传染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株可引起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等多种动物的全身性败血症或局部感染,常致动物大量死亡。对鳖来说,自刚出壳的幼鳖直至成鳖都可感染而患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是越冬后天气转暖及热天,常引起病鳖大批死亡。
(三)症状
疾病早期,鳖的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腹甲轻度充血。疾病后期,鳖完全停止进食,常爬上岸,钻入泥沙中,见人也不逃避;颈部充血、肿胀;腹甲及四肢均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烂;口腔、舌尖、鼻腔充血,严重时口鼻流血水;有的眼睛失明,全身肿胀。解剖可见,食管、胃、肠的黏膜明显充血、出血、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充血、出血以及坏死病灶;后期鳖贫血,肝色变淡呈花斑状。有的在腹腔内积有腹水。病鳖的症状表现为多样性,有些超急性感染的病鳖,在濒临死亡时,肉眼仍看不出体表有明显症状。这是由于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鳖体的抵抗力差等原因引起。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如果是由嗜温气单胞菌(也称运动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可以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建立的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他们运用选择培养基(TSA或RS培养基)、生化反应及免疫学方法,直接将分离菌株鉴定到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因嗜温气单胞菌的菌株很多,其中有不少菌株是不致病的,因此,如仅作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还不等于已找到病原菌。
(五)预防措施
l.养鳖场地、水体、工具、食台都要进行清扫、消毒。池底需先清除过多淤泥。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培育优良、健壮的鳖种。
4.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多福可乐、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将鳖养得健壮。
5.注射灭活菌苗及基因工程疫苗进行预防。
(l)杨臣(1990)报道,每只甲鱼肌肉注射1毫升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含湿菌86毫克),14天后产生免疫力,用20倍半致死菌量攻毒,100%得到保护(对照组全部发病死亡),免疫期9个月,灭活菌苗在4℃保存,至少3个月效力不减。现场使用,保护率达98%。
(2)沈锦王等(2000)报道,将从患肠道出血性败血症、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斑病及腐皮病的鳖上分离到的4株温和气单胞菌,在3.5%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全部灭活,每分钟6000转离心30分钟,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氢氧化铝胶,制成总含菌量为6×109/毫升的四价菌苗,每只体重100-150克的鳖,于鳖后肢肌肉注射0.5毫升疫苗,1个月后,再分别用4株菌以5倍半致死量(9×l06个菌/毫升)攻击,免疫保护率为100%,对4株菌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开展鳖生产性免疫预防试验,饲养4个多月、7个月、8个月三组试验,鳖成活率有较大提高,免疫池鳖发病死亡率平均下降50%。
(3)李春枝等(2000)报道,针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自行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体重300-400克的鳖,每只鳖在后肢基腋肌肉注射疫苗0.3毫升,隔60天、150天后,每只鳖肌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5.08×109进行攻毒试验,保护率均为100%。体重135克的鳖每只注射0.2毫升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饲养190天和216天,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葛12.1%和19.2%。但基因工程疫苗对已发病的鳖没有治疗作用。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饲料中加治鳖灵l号6-10拌匀,后投喂,连喂5天,或在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粉碎的新鲜动物的肝脏,以提高诱食效果;如能再添加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
(3)病情较重的鳖往往食欲很差,甚至拒食,对于这样的鳖应采取强迫用药的办法治疗。做法是在病鳖的后腿基部肌肉活腹腔注射治鳖灵2号针剂。注射量是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在体表溃烂和充血、出血处,可以用治鳖灵1号涂抹。经过注射和涂药的病鳖可在已消过毒的地方进行暂时隔离饲养,以便随时观察和再次用药。
(4)疾病治愈后2天,应全池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多福可乐和玉垒菌,同时继续做好防病工作。

肉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


1病原

该病的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呈球杆状或者短杆状,长0.6~2.5pm,宽0.25~().6ym。病菌往往呈单个存在,少数成对排列或者呈短链状,无法形成芽孢,不能够自行运动,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该菌是一种需氧以及兼性厌氧菌,不能够产生外毒素,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置于干燥空气中通常只能够生存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者分泌物中能够生成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能够生存1~6个月。另外,病菌在强光下照射经过几分钟就会被死亡,在60℃温度下经过20min就会被杀死,遇高温会立即被杀死,大多数消毒液能够将其杀死。此外,该菌对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

2.流行特点

该病通常是由于内源性感染而导致,病牛发病时会排出病菌而导致其他肉牛被感染。另外,该病也可通过外源性感染,主要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还可能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造成传播。病牛以及带菌肉牛的分泌液、排泄物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家禽以及人类都能够感染该病,且野生动物也能够感染。该病既可呈散发,也可能呈地方性流行,通常在同种动物之间能够快速传播,而不同动物之间基本不会传播。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在气候容易发生变化、冷热交替以及多雨潮湿的时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明显升高,有时甚至能够达到42℃。接着流出大量白色泡沫状的口涎,鼻孔有清涕流出。上下颌部不断发生肿胀,严重时会扩散至前胸。肿胀部位开始时存在热、痛感,质地柔软,之后热、痛逐渐消失,质地变硬,如同土块。加之喉头水肿的发生、发展与机体肿胀程度成正相关,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并会发出“呼噜”的阻塞呼吸音。病牛表现出烦躁不安,痛感明显,且由于吞咽非常困难而被迫停止采食和饮水,最终由于严重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牛症状严重且呈急性经过时,只会从口腔流出大量的清涎.,呈线状从下唇周边流出,鼻孔也有清涕流出。精神极度萎靡,食欲、饮欲废绝,往往夜间突然出现发病而无法及时抢救,会在凌晨在栏内死亡。

对病死肉牛进行解剖,发现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出现败血症病变。内脏和黏膜表面大面积存在点状出血点,胸腹腔内存在过多的渗出液,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胸腔内存在大量蛋花液样的纤维素性浆液性渗出液,肺脏与心包、胸膜发生轻度粘连,肺脏发生肝变,切面呈灰黄色或红色,存在小坏死灶,小叶间质略有增宽。胃肠黏膜发生比较严重的出血。

4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取病死牛的心脏、肝脏和肺脏等组织进行触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能够看到存在大量的红色的短杆菌,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经过瑞氏染色能够看到大量的蓝色的短杆菌,两极浓染,两端钝圆。

分离培养。在无菌体交下取病料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18~l4h培养,接着进行纯化培养。发现血琼脂培养基平板发现存在轻度混浊,并生长有较小的黏稠菌落,呈灰白色露珠样,且不会发生溶血。

5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立即对其他牛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来说,对于没有出现发病的牛要紧急接种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每头注射4~6mL。此时牛只最好停止放牧,采取一段时间的圈养,可割草饲喂,防止发生感染。需要注意的是,牛出血性败血病疫苗不能够同其他疫苗一起注射,通常最好间隔至少3星期,也不能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其他抗菌素,防止降低疫苗免疫效果。

无害化处理。病死牛没有采取有效处理也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遵守动物无害化处理原则,对病死牛进行严格处理,必须采取深埋,禁止销售和食用,同时还要对病牛污染的环境、牛舍以及整个疫区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疫情蔓延和流行。

对症治疗。病牛呈急性发病时,可使用大剂量的四环素,即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0~lOOmg,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0.5%的溶液,采取静脉注射,每天2次,治疗效果较好。病牛也可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如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5.Omg环丙沙星,或者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mg,每天2次。如过能够同时配合注射1次抗出败多价血清,犊牛30~50mL,成年牛60~lOOmL,治疗效果更好。另外,还可使用中药治疗,取3000g土碱、lOOOg广木香、250g诃子、2000g大黄、5g麝香、250g干姜、2500g寒水石,全部研成细末,根据病牛的体重以及体质强弱,按每10千克体重使用6~21g,添加适量水灌服,每天2次。

甲鱼养殖之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



[病原]鳖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甲鱼红脖子病、鳖赤斑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初期,甲鱼喜欢爬上靠近水面的岸边,人走进即遁;其腹甲出现点状或线状红晕。中期,病灶处扩大成红斑,流黄水。晚期,鳖反应迟钝,浮在水面或岸边不肯下水;脖子充血、肿胀、发炎,不能正常伸缩,腹甲出现红斑,且逐渐溃烂,舌尖、口、鼻出血,双眼失明。剖解可见,死鳖口腔、食管、胃、肠黏膜有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状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土黄色或灰黄色,胆囊内充满脓汁,脾肿大。
[流行情况]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各养鳖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雌性成鳖及亲鳖,死亡率一般在20%~30%,雄性成鳖也有发生,幼鳖则很少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冬眠苏醒时。
[防治方法]预防
1.放鳖前,每立方米水体泼洒3千克生石灰;或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0.15毫克/千克,彻底清塘。
2.鳖种下池前用浓度为1%~3%的盐水,或5~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精,或10~3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3.活饵料洗净后用5%盐水浸洗5分钟,或用浓度为20毫克/千克的痢特灵浸泡15分钟。食场定期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
4.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4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并内服下列治疗药“治鳖灵1号”或“治鳖灵2号”3天,药量减半。
治疗
1.每隔1~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3~0.5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共洒1~3次。
2.每100千克鳖用15克“治鳖灵1号”,或20克土霉素,或20克青霉素拌饵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
3.按每千克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肌注链霉素后,放入浓度为0.75%的土霉素水溶液中浸洗30分钟;或腹腔注射同样剂量后,放入浓度为0.003%的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洗40分钟,治愈率达96%~100%。
4.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在体表病灶处涂“治鳖灵1号”,同时后退肌肉或腹腔注射“治鳖灵2号”。

甲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鳖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甲鱼红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耳下腺炎、鳖赤斑病。病原是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发生的外界条件是饲养环境差、水质恶化。该病治疗困难,对生长不利,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雌性成鳖及亲鳖,死亡率一般在20%~30%,雄性成鳖也有发生,幼鳖则很少发生。
1、症状
患病初期,甲鱼喜欢爬上靠近水面的岸边,人走进即遁;其腹甲出现点状或线状红晕。到了发病中后期,病鳖往往漂浮于水面作缓游运动或钻入沙中静卧不动。而无力钻沙和病情严重者一般都是脖颈平垂,在晒背台上呆滞不动,不久即死亡。
主要症状是脖颈粗大、发红,有周身水肿,同时还伴有红班、腐皮等,有的口、鼻出血,眼睛混浊发白、失明,肝脏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出血点或坏死病灶,肠道充血发炎。
2、预防
(1)成鳖和亲鳖在放养前,要将池塘底池和沙子翻耕一遍,然后暴晒几天,再每公顷用3000千克生石灰喷洒消毒,为成鳖和亲鳖的入池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2)放鳖前,每立方米水体泼洒3千克生石灰;或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0.15毫克/千克,彻底清塘。
(3)鳖种下池前用浓度为1%~3%的盐水,或5~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精,或10~3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4)活饵料洗净后用5%盐水浸洗5分钟,食场定期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
(5)食物要适口,营养丰富,供应充足,可采摘新鲜马齿苋粉碎后,拌入饵料,或煮水浸泡病鳖。
(6)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4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并内服治疗药“治鳖灵1号”或“治鳖灵2号”3天后,药量减半。
(7)在日常饲养中,应经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和管理,保持水体清洁,经常换水。在发病初期可每天加注5厘米的新水,使病情减轻和缓解。
(8)平常收集病鳖的肝、肾、脾等组织,做成土法疫苗。注射后放池,以增强鳖的自身免疫力。
3、治疗
(1)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发现病鳖,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
(2)每隔1~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3~0.5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共洒1~3次。
(3)每100千克鳖用15克“治鳖灵1号”,或20克土霉素,或20克青霉素拌饵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或者100公斤鳖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1500万~2000万,混入饲料中一次投喂。
(4)硫酸铜8~10克溶于l立方米水中,浸洗病鳖10~20分钟,或链霉素50毫克/升浸洗3小时,每天1次。
(5)单个爬上晒台、沙中和在水面独游的病鳖,每千克鳖可腹腔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10~20万单位一次,不连续注射,重病者可间隔3~4天再注射一次。
(6)按每千克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肌注链霉素后,放入浓度为0.75%的土霉素水溶液中浸洗30分钟。
(7)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在体表病灶处涂“治鳖灵1号”,同时后退肌肉或腹腔注射“治鳖灵2号”。
(8)用病鳖肝、脾制成土制疫苗,每公斤鳖重治疗量1~2毫升,预防剂量减半。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分析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牛产后败血症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感染某些病原菌,且其侵入血液,或者由于饲养管理存在明显缺陷,或者发生某种强烈应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快速发展成症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母牛只要发生该病,大部分都容易被动淘汰,给饲养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分析母牛产后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母牛发生难产后助产或者剥离胎衣时没有严格消毒,主要是外阴部、产科器械以及术者手臂等没有彻底消毒,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到生殖器官;助产时操作过于粗暴而使产道或者子宫颈发生损伤,或者发生胎衣不下,促使病原微生物通过胎衣引起全身感染,还可能是由于过早或者过晚剥离胎衣;产后子宫过于松弛,但子宫口过早收缩,导致子宫内由于蓄积腐败的胎衣碎块而形成恶露,或者胎衣剥离后使用过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导致子宫内膜大面积发生烧伤;难产发生时间过久,导致胎儿发生死亡,甚至在子宫内发生腐败分解;患有严重的产后肠炎、脓性坏死性乳房炎以及真胃炎等,都能够导致母牛产后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牛产后突然出现高热,一般产后经过2~3天或者更长时间发生,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1℃,呈现典型的稽留热,但角根、两耳、四肢末端处冰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往往会在2~4天内发生死亡。病牛在高热的过程中,还伴有精神严重萎靡,往往俯卧在地,头颈朝向一侧弯曲,发出呻吟,反应淡漠,陷入昏睡。停止采食、反刍,空嚼磨牙,饮欲增强,产奶量急剧下降,基本上无乳挤出。眼黏膜发生充血,略带黄色,后期黏膜发绀,甚至存在小点出血。当肺部发生感染时,会导致呼吸加深,经常咳嗽,并有黏稠脓鼻涕从鼻腔流出。在肺部听诊可听到哕音,肺泡呼吸音明显增强,并伴有哼声。脉搏快且微弱,达到90~120次/min。腹壁有所紧缩,甚至发生腹泻,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眼球发生凹陷,明显脱水,严重衰竭。通常病牛的阴道里会有少量褐色或者污红色的恶露流出,里面混杂组织碎片,并发出恶臭味。阴道明显肿胀、疼痛,存在创伤时会变成污红色,并有一层灰黄色的分泌物覆盖在上面。对子宫壁厚进行直检,发现弛缓、肿胀。病程持续较长时,会影响机体生育能力和健康状况。症状严重时,病牛后期体温降低,之后很快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该病是由于局部炎症感染不断蔓延而继发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呈急性经过,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首先要对病灶进行彻底处理,对于生殖道内存在的病灶,可按照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或者处理,但不允许对子宫进行冲洗,并尽可能避免刺激子宫和阴道,防止炎症蔓延而使病情加重。为加速排出子宫内积聚的渗出物,可使用前列腺素和催产素等。为使病牛体内的病原菌被消灭,要及时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抗生素采取全身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还要使用抗菌素避免其他感染。抗生素的剂量要比正常剂量略有增大,且确保持续使用,直到病牛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的2~3天后才能够停止用药。一般来说,临床上经常选择使用鱼腥草注射液、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先锋霉素、磺胺嘧啶等。然后病牛要采取强心补液,促使机体抵抗力提高,即静脉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以使血液内存在的有毒物质尽快排出,并调成电解质平衡,避免组织发生脱水;同时在溶液中添加维生素C及5%碳酸氢钠溶液,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另外,要根据病牛实际病情使用适量的子宫收缩剂、强心剂等。根据以上治疗原则,病牛可静脉注射由400mL10%葡萄糖、250mL25%葡萄糖、1000N1500mL葡萄糖氯化钠、20mL10%安钠咖、250mL10%磺胺嘧啶、30~50mL30%安乃近、100mL10%维生素C、500~700mL5%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药液,直到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第一次静脉注射的同时,要配合肌肉注射50万IU缩宫素,经过4h再用1次。或静脉注射2500mL由400mL10%葡萄糖、0.9%生理盐水、1200万IU青霉素钠、1000~1500mL葡萄糖氢化钠、500~700mL5%碳酸氢钠、100mLio%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直到症状基本消失。以上溶液中的钙剂会强烈刺激心脏,因此必须控制注射速度缓慢,不然会导致休克或作业心跳突然停止而发生死亡。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且心脏过于衰竭,则不允许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要坚持采取自繁自养,确保牛舍清洁卫生,使饲养环境以及空气质量良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合饲养。牛排出的尿液和粪便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饲养模式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必须引种时要求经过严格检疫。确保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使牛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定期对饲料内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行评估,以确保满足牛任何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避免发生感染。霉菌毒素容易导致牛发生免疫抑制,为此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霉菌吸附剂,避免机体摄人霉菌毒素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出现发病。

奶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产后败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此病在奶牛生产尤其是散养户养殖中经常发生.发病主要原因由奶牛难产时助产不当引起。

1、发病原因及病原体

1.1病因。奶牛产后败血症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某些疾病感染引起。如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阴道阴门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等。

1.2病原体。本病的病原菌,通过对发病奶牛的监测.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而且在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

1.3发病机制。由于奶牛分娩时发生的创伤及生殖道黏膜淋巴管的破裂.同时分娩后母牛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易侵入机体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临床上奶牛发生产后败血症病。

2、临床症状

奶牛产后败血症多呈亚急性病例,发病后如能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急性病例如果延误治疗,病牛可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发病初期.奶牛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触诊四肢末端及两耳有冷感;病牛精神极度沉郁,常卧下,呻吟,头颈弯于一侧,呈半昏迷状态;反射迟钝,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但喜欢饮水;同时产奶量骤减,2~3天后完全停止泌乳;眼结膜充血,且微带黄色,病的后期结膜发绀,有时可见小出血点;脉搏微弱,每分钟可达90120次;呼吸加快;临近死亡时,体温急剧下降,且常发生痉挛。整个病程中出现稽留热为败血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同时,患病牛往往有腹膜炎的症状.腹壁收缩,触诊敏感。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牛常出现腹泻,粪中带血,且有腥臭味,N0.72007有时则发生便秘;由于脱水,眼球凹陷,表现高度衰弱。另外,病牛阴道内还有少量带有恶臭的污红色或褐色液体流出,内含组织碎片。阴道检查时,母牛表现疼痛不安,黏膜干燥肿胀,呈污红色。如果见有创伤.其表面多覆盖一层灰黄色分泌物或薄膜。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延迟.子宫壁厚而弛缓。

3、治疗原则和措施

产后败血症是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程发展急剧,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彻底。

3.1彻底处理病灶。对生殖道的病灶,可按子宫内膜炎治疗或处理.但绝对禁止冲洗子宫,并尽量减少对子宫和阴道的刺激.以免炎症扩散,加剧病情。为促进子宫内聚集的渗出物的迅速排出,可使用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等。

3.2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为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有条件的可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用量要比常规剂量稍大一些,并连续使用,直至体温降至正常2~3天后为止。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选择先锋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鱼腥草注射液等。

3.3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促进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组织脱水.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补液时添加5%碳酸氢钠溶液及维生素C.同时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另外,可根据病情酌情应用强心剂、子宫收缩剂等。

3.4静脉注射钙制剂。钙剂对改善血液渗透性,促进微循环.增进心脏活动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150~20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800毫升。由于钙剂对心脏作用强烈,注射必须尽量缓慢,否则可引起休克或心跳骤然停止而死亡。对病情严重、心脏极度衰歇的病牛应避免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