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螃蟹塘管理注意事项


今年全国范围内的连续降雨,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伤害,随着台风“尼伯特”的生成,吹开乌云见天明,大晴天应该指日可待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天晴之后,蟹塘的管理事项了。
1.恢复水位。很多蟹塘,在连续降雨时,无法及时排水,水位很高,水草浮力增加,随时有断根浮草的可能,应先将水位降到合理范围。
2.净化水质。几轮降雨过后,塘水普遍出现浑浊,此时盲目加肥培藻,难度很大,因为藻类也属绿色植物,其生长繁殖需要光照条件,浑泥水导致光照无法进入,自然培藻不易。建议先使用“水清爽”净化水体,提高水质透明度。
3.杀虫抑菌。阴雨天气,紫外线照射不足,会导致寄生虫和细菌滋生。纤毛虫会导致蜕壳不遂,分辨率不高,严重的甚至会感染鳃部,引起呼吸疾病。可先用“速净”解决纤毛虫,再用“赛点”抑制细菌,从而保护螃蟹健康。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户忽略了螃蟹体内,尤其胃肠道细菌感染的防控,因为体内的感染,靠外泼消毒药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内服,比如“虾蟹噬菌净”这类产品,而且防大于治,千万不要等感染严重,蟹不吃食时才想起来,那就晚了。
4.壮根护草。连续阴雨,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水草发黄发枯,烂根断茎,有的开始粘附泥垢,失去活力。此时应该重视水草的养护,干撒“抑苔壮根宝”,促进根系生长,再用“水草保护肽”+“科必清”的组合,强力帮助水草吸收营养,激活水草,恢复自净能力。
5.分解有机质。由于水位升高,底层普遍缺氧,加上光照不足,蟹塘代谢循环受阻,导致塘中大量有机质累积。天晴之后,应辅助分解多余有机质,有增氧机的勤开增氧机,或者挂水泵打循环水,促进水体流动暴气,减少池塘氧债。并可使用“增氧除臭底净”或“底佳氧”促进底部氧的循环,快速恢复水体活力。
6.培藻培菌。此时,塘中菌相藻相多以失衡,应及时补充菌藻。其中以硅藻和小球藻为宜,尽量选用“氨基酸钙肽肥”或者“菌藻旺”这类速效肥料为主,不建议使用生物发酵肥料,因为蟹塘不是鱼塘,水质不宜过肥,还要防止轮虫等水体虫再度来袭。补菌方面,建议以“科必清”和“乳酸菌原粉”为好,因为“科必清”里的产酶芽孢可以维持水质清爽透亮,分解有机质,促进新陈代谢,“乳酸菌原粉”则可以稳定水体PH值,抑制蓝藻及病菌的滋生。
7.体质调控。我们认为螃蟹自身体质好坏对养殖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应该被放到与水质底质调控同等的位置。尤其近几年水瘪子病的蔓延,更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连续阴雨天气,螃蟹肝脏负担增加,转化排毒能力下降,病毒、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此时应该增强肝脏的保护,建议采用“强肝露”连续投喂,或者选用“快大壮”来快速补充蟹体营养,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8.调整投喂。连续阴雨期间,螃蟹普遍摄食减弱,出现瘦弱掉膘。天晴后,摄食量会有提升,此时切莫盲目大幅增加投喂量,因为把握不准容易投喂过剩,造成浪费还会败坏水质。应该先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或者改投冰鲜鱼,再尽量增加投喂次数,从而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推荐

后期河蟹塘管理注意事项



20xx河蟹养殖活动基本告一段落,河蟹5壳蜕壳的跨度大,而且今年中秋节较往年提前了大概10天螃蟹上市时间提前。从8月底开始很多养殖户陆续取河蟹上市卖,这里面会出现一些如软壳蟹死亡,蜕壳不遂的情况增加,毕竟河蟹上笼受伤的影响。以后河蟹就只长重而不再有形体上的变化,河蟹的规格基本就在这一时期定型,所以这个时期是我们能提升规格以及品质的最后机会。河蟹规格的提升于价格有密切关系。河蟹塘每年后期发病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塘口经验,我们总结得出以下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一、底改
有些养殖户以为养殖后期就不用改底了,其实这是个误区。随着后期河蟹的育肥,很多冰鱼,高蛋白的育肥料,导致底部恶化的现象很常见因为这段时间在塘口转了一下今年螃蟹黑底板花底板较多导致卖相不好(尤其是挑膏蟹)。针对部分塘口有黑底板现象,建议先大量套底层水,然后用强效底净或是全效底改,2-3次,改善河蟹黑底板现象也能起到底部杀菌作用防止后期出现较大伤亡。
二、饲料的投喂
在这个阶段螃蟹退壳基本结束但螃蟹仍需大量的蛋白质及其他的营养元素来支撑日常消耗,由于今年螃蟹行情不太如人意,不建议使用高成本的小黄鱼或者高蛋白的育肥料加重成本投入,后期建议使用冰鲜鱼加玉米或者隔2天投喂冰鲜鱼加饲料适当控制养殖成本。
三、疾病的预防
通过近期蟹塘走访发现大多塘口出现死亡尤其是大规格公蟹,这个跟日常取蟹损伤,天气变化,塘口溶氧及河蟹自身体质有很大关系,建议适当底改杀灭底部细菌可以适当泼洒葡萄糖增强河蟹自身抗病能力。损蟹较多的建议用复合碘全池泼洒。
四、后期水位控制
后期水位的控制相信大多老板都知道,但就这段时间养殖户反应的情况来看当然只针对部分塘口,因为现在部分老板取不到蟹而田面水位还有40公分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水降至环沟(排除草厚)但也得根据市场行情走,行情差不建议取太多的蟹。

甲鱼冬眠过后开塘的四个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甲鱼逐步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并有爬行和觅食的现象。经过一个冬季的冬眠,甲鱼体质变弱,身体的各项机能变差,再加上养殖水体经过一个冬季的放置后也已经恶化,此时如果稍微管理不当,刚苏醒的甲鱼极易被病原菌所侵染,从而引发各种病害,如肠胃发炎、腐皮、疖疮、烂爪、呼吸道感染等。那么,外塘甲鱼开塘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养殖水体的处理
可使用碘制剂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不要选用对甲鱼刺激性大的含氯制剂或生石灰消毒。如水体已恶化严重,在天气晴朗时可分次缓慢灌入10-30厘米左右新水,排放部分老水,淡化水体中的毒性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并可泼洒些“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
2、外塘甲鱼的开食
外塘甲鱼开食为5月中旬左右,有些地区可能更迟。如果气温能达到25度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如7天左右)还是可以喂养,如果天气条件不允许的,那暂时不要喂养。
开始喂料时要多加注意,刚苏醒的甲鱼肠胃消化能力较弱,投喂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投喂优质的甲鱼饲料产品,投喂量不宜过大,投喂次数也不宜过多,待气温基本稳定和甲鱼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按正常的喂养方式和投喂量进行喂养。
3、甲鱼体质的护理
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外塘甲鱼开食后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肠胃护理类产品,如“产酶益生素”、“复合酶”等以及“电解多维”、“维生素C”、“葡萄糖(或低聚糖)”、“保肝灵”等保健类产品,恢复并增强甲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4、做好养殖场环境调控
避免与其他养殖场在水源上的污染,养殖场做好环境卫生,发现死甲鱼应及时捞起,尽量减少人为惊扰。

螃蟹暂养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施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一般亩养河蟹2000~2500只或200~250公斤。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饵料应新鲜,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山芋、南瓜等。暂养期间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厘米,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痢特灵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暂养期间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鳝鱼秋冬管理注意事项



鳝鱼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当气温低于15℃时,鳝鱼便不吃不动,靠微量呼吸进入冬眠。因此,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鳝鱼的觅食和活动也逐步减弱,这时,需加强秋冬管理,其主要措施是:

一、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

这样可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时鱼体消耗。脂肪含量高的饲料有蚕蛹、蚯蚓、蝇蛆等,要尽量多喂。

二、合理捕捉上市

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为此,对于成鳝,应在入冬前合理捕捉上市。捕捉时,应先将池水排干,并清除表层泥浆,再用双手翻池底淤泥捕捉。要避免使用铁锹、铁铲等硬质锐器深挖,以防铲断或碰伤鳝鱼。同时,要注意捕大留小,以便来年产卵繁殖。

三、加强越冬防护

水源条件比较好的鳝池,可以采用深水越冬法,即在池中保持50厘米-70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水面上放些水草、浮萍等,冬季结冰时,敲开冰层透气。这样,既能保持池底温度,又能保持池水含氧量。鳝鱼开始冬眠时,放干池水越冬。但是要注意池土要保持湿润,不可过于干燥,池土上要加盖塑料网,防止猫、狗等动物捕食鳝鱼。在遇严寒冰冻时,池面应加盖一层稻草或其他秆杆,保温防冻。当来年开春气温升至15℃以上时,要及时投喂饵料,促进鳝鱼生长。


黄鳝秋冬管理注意事项



鳝鱼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当气温低于15℃时,鳝鱼便不吃不动,靠微量呼吸进入冬眠。因此,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鳝鱼的觅食和活动也逐步减弱,这时,需加强秋冬管理,其主要措施是:

一、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
这样可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时鱼体消耗。脂肪含量高的饲料有蚕蛹、蚯蚓、蝇蛆等,要尽量多喂。

二、合理捕捉上市
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为此,对于成鳝,应在入冬前合理捕捉上市。捕捉时,应先将池水排干,并清除表层泥浆,再用双手翻池底淤泥捕捉。要避免使用铁锹、铁铲等硬质锐器深挖,以防铲断或碰伤鳝鱼。同时,要注意捕大留小,以便来年产卵繁殖。

三、加强越冬防护
水源条件比较好的鳝池,可以采用深水越冬法,即在池中保持50厘米-70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水面上放些水草、浮萍等,冬季结冰时,敲开冰层透气。这样,既能保持池底温度,又能保持池水含氧量。鳝鱼开始冬眠时,放干池水越冬。但是要注意池土要保持湿润,不可过于干燥,池土上要加盖塑料网,防止猫、狗等动物捕食鳝鱼。在遇严寒冰冻时,池面应加盖一层稻草或其他秆杆,保温防冻。当来年开春气温升至15℃以上时,要及时投喂饵料,促进鳝鱼生长。


夏至过后河蟹塘管理方法



夏至气候特点:
1.对流气流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2.暴雨天气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
3.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4.高温天气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后要加强蟹塘底质维护
俗话说:养水先养底,底质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水质的优劣,更是河蟹赖以生存的场所,直接关系到河蟹的蜕壳生长。在高密度精养模式的环境下,最先出问题的往往是底质,特别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摄入的含氮物(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不断增多,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腐败变质,导致池底酸化、发热、淤泥蓄积,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硫化氢等),底质的恶化还滋生大量有害菌,诱发多种疾病(烂鳃、肠炎、锈底板、水肿等),因此,要保证河蟹安全度过高温期,建议首先从底质方面加强预防,定期改善底部环境,抑制有害菌和毒素,控制池底有机物浓度,不要等出现水质恶化(变浓、发红发黑、倒藻、油膜水等)后再去急救,费时费力,而且见效甚微。
底质恶化的元凶——有机污染物
池底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残饵粪便、浮游生物尸体、腐烂水草等,这些大分子的有机物往往需要大量的微生物去分解,分解时间也较长,消耗底部溶氧,如果遇上缺氧、水温高、PH值变化等情况,会阻碍整个分解过程,未被分解的有机物则会腐烂变质,败坏底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勤改底,多用菌——减轻底部污染物蓄积
预防底质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改底配合生物菌的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分解消耗池底有机污染物,减轻底质负担。针对养殖中后期不同池塘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底质。
1.老塘口、淤泥较深塘口
此类塘口底泥较厚,底部蓄积的有机物过多,中后期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建议使用强氧化性底改,快速氧化底部有机污染物,同时提高底部氧化水平,增加溶氧,预防亚溶氧状态。推荐产品:卫底+FS活力菌(分开使用)
2.新塘口,水质清瘦塘口
新塘口一般底泥较浅、较疏松,前期低温水中藻类较少,可使用生物型改底,分解有机物,分解后的产物正好被藻类吸收利用,促进藻类生长繁殖,建议配合肥水产品,辅助肥水。推荐产品:FS底改菌+AA绿源
3.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的塘口
水混的塘口由于其水体悬浮杂质较多,因此要求底改产品要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同时建议搭配生物菌使用,分解水中有机碎屑,特别是水草上有轻微挂脏时,可在水草集中处重点泼洒,能起到净水清污效果。推荐产品:底福康+靓水
4.经常使用消毒杀虫剂的塘口
药残过重会导致河蟹慢性中毒,损伤其肝脏及鳃,经常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尤其是经常使用杀青苔、杀虫药物的塘口,中后期温度的上升,其毒性也越强,因此这类塘口建议使用解毒类底改,降解底质毒素,防止河蟹慢性中毒。推荐产品:底居速解安
5.泥皮较多的塘口
泥皮大部分是倒藻后或者底栖藻类死亡,大量尸体沉积在底部产生的,通常在雨后天晴气温升高的时候会出现泥皮上浮,耗氧的同时产生有毒物质,处理方法:下风口先捞出部分泥皮,然后第一天晴天上午使用全能(3亩/袋)+靓水(3亩/瓶)化水泼洒(与泥皮集中处多泼),第二天使用整底(2亩/袋)全池干撒,分解底部藻类尸体。
小贴士:
中后期的底质管理除了使用药物外,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控料,尤其是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饵料浪费,特别是一些高蛋白饲料,大量积累导致底质恶化。底质的管理还是以防控为主,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水质恶化和疾病的暴发,如遇水质发浓、水草腐败时,建议先换掉部分水再改底用菌。

梅雨季节过后河蟹池塘管理的八个注意事项



最近已进入梅雨季节,今年雨量较大,水位近期大幅度提高,水草易浮易烂,气候温差明显,尤其是雨后通常会出现短暂的闷热高温现象,应激反应严重,对螃蟹和水草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梅雨过后出现病害和伤亡。
梅雨后河蟹塘管理的八个注意事项:
1.雨后天晴,温差较大,水草易烂,因此要提前做好抗应激准备,可在天好后外泼解毒应激精华液,同时内服金维安,内外结合抗应激。
2.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对流和曝气,保持水中溶氧,缓解河蟹应激和提高食欲,防止形成懒蟹。
3.有条件的可投喂适量螺蛳,防止雨后螃蟹夹草,以鲜嫩小螺蛳为主,不宜投放过大过硬的老螺蛳。
4.水质恶化(浑浊、浓稠等),水位过高的塘口可放掉部分水,同时补充有益菌(靓水、FS活力菌),保持水质清爽,减少有机污染物蓄积。
5.水草大量上浮的塘口,建议先放掉部分水,然后及时捞去上浮水草,防止腐烂坏水,同时辅以众草乐+AA绿源,补充水草营养,防止继续上浮。
6.梅雨过后应提高饲料蛋白含量,选以优质商品料配合新鲜小鱼投喂,同时添加适量诱食剂(金维安、CB活力素等),促进河蟹体质恢复,增强活力。
7.发现池塘边上或者草丛中有部分壳子,要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防止应激性蜕壳伤亡。
8.梅雨过后往往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期间河蟹体质较弱,极易感染,因此建议第一时间消毒,防止细菌性疾病暴发。建议使用优碘或蛭菌110等无刺激的消毒剂,切勿过量使用卤素类、重金属类消毒剂,以免水质加剧浑浊,刺激河蟹。

梅雨季节河蟹塘养殖管理注意事项



梅雨季节即将来临,此时正值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如果养殖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生产,因此蟹塘梅雨季节养殖管理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提前做好消毒工作
因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因此在入梅前利用晴好天气进行全池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氯制剂和碘制剂,水草不好的塘口可选择生石灰消毒。
二、要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促进河蟹的生长,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增氧剂、分解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三、要做好水草管理工作
要及时施肥壮根固草,大田上大水后,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沟里伊乐藻不能出水,如有出水要及时割除,使其在水下500px左右,并及时清除池面的水草和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
四、要做好饵料投喂工作
根据河蟹吃食、天气等情况,及时增减投饵量,同时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Vc、大蒜素等调节生理机能。
五、要做好防逃工作
梅雨季节气温高,时常伴有台风暴雨,蟹池水位原本较高,很容易溢塘,因此要加固各种防逃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春季河蟹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



目前水温、气温逐渐回升,河蟹已经开始摄食,着力做好春季河蟹养殖管理工作是全年河蟹取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1、控制水位:为了促使河蟹早摄食、早生长,天气晴朗的时候应将池水控制在40-60厘米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升高较快以利于河蟹摄食。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要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止池中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河蟹产生不利的影响。
2、适时投饵:水温达到10℃时河蟹开始摄食可适当投饵,投饵量一般控制在蟹体重的1%左右。饵料以精料为主,辅以15%的粗饲料。霉变的饲料一律不得投喂。
3、及时清除青苔:春季水温较低、水质清瘦,适应青苔生长,如果青苔大量繁殖将对河蟹极其不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清除:
①青苔少量出现时,可人工捞除或增加水深并用生物营养肥施用,降低水体透明度,达到抑制青苔生长的效果。
②如果青苔大量出现建议使用青苔净等药物杀灭,但要避开河蟹的脱壳期。杀灭后可用“三联解毒素或蟹乐爽”以减少毒素及药物残留对河蟹的负面影响。
4.、补充营养元素:
从4月初至4月底河蟹第一次脱壳结束,此时河蟹体质较弱,建议使用“钙能90”或“氨基酸钙磷C”直接泼洒水体。水体中的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对河蟹的生长至关重要,如若不足,会导致河蟹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脱壳不遂,严重情况更会造成河蟹死亡。
5、投放螺蛳:可在清明前后进行第一次投放,投放量一般在300—350公斤/亩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