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从五个方面严格管理甲鱼养殖效益高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水质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养殖水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及时地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控制甲鱼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0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水色直接反映着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种群和状态,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5.肥水培藻: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二、温度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以及这些越冬池的换水排污,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要注意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三、营养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四、防病
开春期间,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症、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五、培育
培育亲鳖是要供给质优量足的饲料。鳖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蝇蛆、螺蚌肉、鼠肉为食,也摄食一些瓜菜、麦粒等植物性食物。投饲量一般为亲鳖重量的15%~20%。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并便于掌握鳖的摄食情况,在池边搭建稍低于水面的带边框饲料台或将饲料串在铁丝上挂入水中。为了解决天然饲料的不足,各地都研制出一些鳖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基本配方与鳗鱼饲料相似,主要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一般为60%左右),以利于鳖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特别是在春季产卵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鳖的体质,提高产卵率。亲鳖培育中要加强管理,捞除残渣,注意水质。如发现病鳖、死鳖,应及时捞出处理掉。

相关知识

从五个方面掌握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其常栖居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水域中,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一般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每年的6――9月份为河蟹活动摄食的盛期。大水面养殖河蟹具有水活流畅,受风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因而利用大水面养殖河蟹,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结合我镇多年养殖经验,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1水域的选择
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最好是沉水植物中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挺水植物中的芦苇、蒲草),螺蚬较多的水域(螺蚬不足可以进行人工放养)。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水草不多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种植部分水草的方法予以弥补。
1.2防逃设施的建立
采用网片和树桩(竹桩)将养殖水域圈围起来。拦网宜采用聚乙稀网片,网目大小以不逃蟹为宜,最好采用双层围网。拦网的高度应在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米以上。网脚以石笼作沉子沉入底泥中,并用倒刺桩将网片插入泥土中,在内层网衣上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成倒檐,以防河蟹从网上翻出外逃。每隔一定距离用树(竹)桩插入泥土中0.5――1.0米,以加固拦网,防止风浪冲击。
1.3清野
幼蟹放养前,应预先采用各种方法清除水域的野杂鱼类,减少河蟹的天敌,为河蟹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2蟹种放养
2.1严把蟹种质量关
养殖效益的好坏,苗种至关重要,选购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选购的幼蟹(蟹种)应当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2.1.2在江淮地区及长江流域,长江蟹是优先选购蟹种,其生长速度及回捕率要优于其它蟹种。在同等条件下,辽河蟹性成熟比长江蟹早,个体的平均规格自然要小得多。
2.1.3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要优于沿海地区培宜的蟹种。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培育用水有一定的盐度,培育出来的蟹苗不适应内陆水域,易早熟,生长速度不很理想,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培育幼蟹。
2.1.4从多年养殖结果看,生态式土池育苗比工厂化水泥池育苗来得好,前者培育的苗种更加适应自然放养,特别是大水面放养。
2.2适时确立放养时间
大水面放养应以冬放和春放为主,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份为最佳的放养季节,寒冷的冬季和结冰时一般不宜放养,以免冻伤蟹种,影响成活率。
2.3确定合理放养量
放养量的确定应根据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400――600只/667平方米的密度放养。面积大、饵料足、水质好,资金有保障的也可适当地增加投放量,但不能超过该水域的自然供饵能力。
2.4采用科学的放养方法
放养前,将蟹种装在船上,尽可能地放均匀一些,范围放大一些。如果是外地采购的蟹种,因历经长途运输,脱水时间较长,则不宜直接投放,而应先将幼蟹进行缓苗处理,即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按上述方法放养。
3饲养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水域中水草一般较丰富,在前期一般无需投喂,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期,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山芋丝等,以更好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3.2水质管理
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另外,每隔15天用生石灰按25――30千克/667平方米化水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
3.3日常管理
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
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4病害防治
4.1水域清塘消毒应尽可能进行。
4.2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4.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C等。
5成蟹捕捞
大水面养殖河蟹不同于池塘养蟹,应适时进行捕捞。9月中旬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河蟹企图向网围外攀逃,因而适时确定捕捞时间,对提高回捕率,减少河蟹逃逸很重要。所以大水面拦网养蟹,必须提前开捕,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力量组织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蟹簖(迷魂阵)进行定置张捕,捕捞效果较好。

春季低温时节养殖黄鳝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准备工作。

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二、保持水温。

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三、水质管理。

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四、适时投饵。

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五、病害防治。

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5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