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除稚鳖外,幼鳖、商品用鳖和亲鳖均可采取鱼、鳖混养的方式,能与鲢鱼、鳙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为主体的食用鱼同池混养。
鳖从出壳到体重50克左右,是养殖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稚鳖越冬管理,达到提高成活率和加速鳖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的目的。
冬季提温养殖是加速鳖生长的有效方法。当10月中下旬水温下降时,将中华鳖从室外转入室内加温养殖,可以用塑料大棚,也可以用房屋,养殖用水一般是在池中直接加入温水,但水温较高的热水源,应先与凉水混合调节适宜再加,尽可能使池水稳定在30℃左右。越冬提温养殖池处于封闭状态,鳖放养量大,吃食也多,池水极易恶化,所以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夜间气温低,要做好夜间调温管理,加水的次数和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和池中水温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一定要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冬季改良水质时主要是和调温结合进行更换池水,是池中养殖凤眼莲等来净化水质。定期用10~2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起到防病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冬季室内提高水温养殖,个体生长大小有别,为了避免相互损伤,要对加温池饲养的鳖挑选后分级放养,要求同一个养殖池放养规格基本一致,放养密度按照体重情况而定。
夏、秋季水温比较稳定,自然水体水温很适合鳖生长,是生长最快的阶段。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成鳖养殖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使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池塘周围要保证安静的环境,使成鳖正常进食和“晒背”,促进生长和防止疾病。夏季预防疾病,一般用10~2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1~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洒泼,对于寄生虫病用0.5毫克/升的敌百虫全池洒泼。
日常管理巡塘要注意塘里水生植物情况,观察塘里的水位和水色,决定是否需要进、排水。检查塘埂和防逃设施是否完好,记载巡塘情况及处理情况。

相关知识

中华鳖成鳖养殖技术介绍



成鳖养殖阶段场地选择一般应建在城郊,肉类加工厂附近最为适宜。要求有固定水源、环境安静、保水性良好的黏土或黏壤土地区。
由于中华鳖的养殖必须按规格分池饲养,所以养殖场必须有大小不等的各类池塘。成鳖养殖池塘以1~10亩的土池为宜,因为普通的壤土底质池塘,便于成鳖潜伏休息和越冬,池深达到1.5~2米,经过幼鳖阶段饲养的鳖,转入食用成鳖饲养,要求规格整齐,生长期基本相同,体重相差悬殊的幼鳖,不得同池进行食用鳖的饲养。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3只为宜。
由于鳖类对声音很敏感,环境安静有利于摄食和生长。除了清塘消毒、培养水质和移植凤眼莲等工作外,池四周要留有一定面积的休息场,供鳖晒背和进食,还要在塘中心设置供成鳖生活中活动的平台,并对防逃墙内的塘坡进行除草平整,以防划伤鳖体引起感染。池堤可以是土堤,也可以是水泥结构,要有完备的灌排水系统。鳖善于攀援,养殖池四周要建筑牢固的防逃墙。一般在池的四周砌高50厘米的墙即可防逃,防逃墙上部要出平檐以达到更好的防逃效果。
养殖池的排水口和进水口也应注意装好防逃设施,在排水口上可在排水时加上防逃网。
若是亲鱼池,还要靠水边的岸上建产卵场。产卵场可以是沙坪或产卵房,都要铺好细沙供产卵用,适宜厚度为30~35厘米。产卵场的渗水和排水性能要好,达到雨天不积水,附近要成排种植高架植物用作遮阳设施,如葡萄、向日葵、蓖麻等。产卵场的位置设计要使亲鳖可方便的爬入产卵场产卵,可以在产卵场上方设置瓜藤植物棚架,以防止阳光直射和沙盘水分过快蒸发。
因为凤跟莲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生长扩大覆盖面,要适度控制凤眼莲的数量和面积,以不超过总水面的1/3为好,避免影响成鳖摄食。
同一池中鳖规格要求基本一致,免得大鳖攻击小鳖。放养的原则是水体环境条件好时多放,水体环境一般时少放,面积大的池塘同等单位面积放养的相对数量少,面积小的池塘同等单位面积放养的相对数量多。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因地制宜解决饲料。除了商品鳖、鳗鱼饲料外,为了在大规模养殖时降低成本,螺、蚌,粉碎的鱼、虾和新鲜的动物下脚料,蛋白含量高的饼粕类食物和蔬菜瓜果等都可以合理搭配投喂。
也可自配人工配合饲料。可用配方为:鱼粉等动物蛋白30%,豆类30%,次粉25%,α淀粉8%,面粉5%,另加植物油1%、骨粉1%,多种维生素0.1%。春季保持50~80厘米浅水层,有利于水温上升,使成鳖早开食促进生长,夏季可提高水位,加到1.5~2米,可以降温防暑。秋、冬季也要保持高水位,因为成鳖越冬一般可在室外进行。入秋后,水温降低很快,成鳖会自行钻入土中冬眠。高水位可以减缓水温下降的速度和利于越冬时保温。
成鳖越冬前为提高水温,池塘可施一些有机肥,越冬池水位要尽量高些,保持足够水体溶氧。为了使体内积累脂肪,顺利越冬,要强化培养一个阶段,多喂新鲜动物内脏等高蛋白的饲料。中华鳖适合在30℃左右的水体中生长,可以利用地热水或其他热水快速养殖鳖,打破冬眠,缩短养殖周期,加速成鳖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中华鳖的繁殖技术介绍



当水温上升到20℃时,适龄亲鳖的性腺开始成熟,条件适宜的时候可进行交配产卵。鳖交配多数在晚上,偶尔也有白天进行的。进行体内受精,交配时间约为5分钟,交配后各自离开。
产卵在交配后半个月左右进行,在一年的生殖季节中,中华鳖产卵和孵化时间为5~8个月,每只较好的雌亲鳖1年内可以产卵3~5批,雌鳖产卵一般在晚上10时或凌晨6时,特别是在下半夜会更多一些。产卵时雌鳖缓缓地爬上岸,找到潮湿、松软的土地用后肢挖土掘洞,10~20分钟后洞穴挖成,便先将尾巴伸入洞内,而后雌鳖身体有节奏地伸缩,紧缩一次产卵一粒,卵粒先落在尾柄上,后尾巴下垂,让卵缓缓地落在洞内,一次产卵10分钟左右,产卵量在10~12个。产后,雌鳖再用后肢挖土将洞穴填平,并用腹甲将洞穴压平,使表面无痕迹后,再爬回池中。在成鳖产卵场所,一定要在池四周埋设沙质土以建成适宜的产卵场所。
雌鳖1年产卵3~4次。鳖是一次受精多次产卵的,精子可以在雌鱼输卵管内生活半年上,所以养殖培育亲鳖时,可适当减少雄鱼数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自然条件下生长,4~5龄才能性成熟。水温在20℃以上才能发情交配。水温为28~32℃,气温为25~32℃时,是最适产卵温度。每只成熟雌鳖1年之内在生殖季节产卵3~5批,每批少则4~5个多则二十几个。光照可影响鳖生殖腺的发育,光照时间延长,可促进鳖产卵提前和产卵期延长,要使亲鳖产卵量增加,可以采用光电处理亲鳖饲养过程,用荧光灯使水面照度增加若达到3000勒克斯,就会达到增加产卵量的目的。在产卵季节如遇恶劣气候条件,导致天气过于干燥,雌鳖作穴困难,可引起连续几天停止产卵。所以人工建造产卵场地和进行管理时,一般采用喷水壶洒水的办法,不断喷洒少量水,使产卵沙盘湿润至7%~8%的含水量,水量以撒后手捏沙成团,手松沙团散开为宜。
产卵季节育苗工作中,每天早晨管理人员应巡视池边产卵场所,仔细寻找有雌鳖爪迹印或洞口泥土松落光滑的卵窝,收集鳖卵。卵产出8~30小时,当卵上的小白点动物极明显时才可收卵。收卵时间要选择在早上。收集鳖卵后,同一组的收卵,要编号记住时间,轻放于底部垫有松软底物的容器内,进行孵化管理。在正常情况下,鳖卵经过1.5~2个月的孵化,鳖就会出壳。

中华鳖的亲鳖选择和培育技术介绍



中华鳖育种首先要选好亲鳖。从外表看,鳖雌、雄个体的体形、颜色差异不大,一般同龄雄鳖略长于雌鳖,雄鳖尾柄露出裙边外。一般4龄时性腺可以发育成熟。
选择亲鳖雌雄比例为3:1或4:1。亲鳖应注意选择鳖体健康、体壮无伤的。要求雌性体重在1千克或以上,雄性为1.5千克或以上。能用野生的最好。识别鳖的健康状况可以将鳖腹部朝上,背部朝下放置,数秒钟内立即翻正,视为体质健壮,否则体质软弱,或者用手拉鳖的后腿,有力回缩的视为体质健壮,否则视为体质软弱。
在放亲鳖之前,必须先对亲鳖池进行检查,保证围墙没有破损,产卵场的细沙松软。用生石灰对亲鳖池全池彻底消毒,放养量一般为1亩放300~400只。最适宜水温为15~17℃之间。为了使鳖的产卵期提前,可采用使水增温的各种方法提高水温。
使鳖的产卵期提前,还要进行强化培育和加强管理,采用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以利于鳖的性腺很快地发育,同时注意水质的管理,增强亲鳖的体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鳖的产卵率。

中华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介绍



鳖的生命力强,对于一般损伤自愈能力极强,一般较少得病,但在高密度人工养殖情况下,如果水质不良,投饵不当也会发病,一旦得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造成大量死亡。所以,鳖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对传染病,一旦发病损失往往很大。所以在中华鳖病的养殖中,必须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预防中严格执行鱼病防治中的”三消毒”及投饵“四定”措施。
做好常规的水体消毒是疾病预防工作环节的基础。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30克/平方米,漂白粉2克/平方米,最好交替使用。鳖放养前后也要做同样消毒,其消毒频率为5月份和10月份隔25天左右消毒1次,6月和9月份15天1次,7、8月份高温季节7天左右1次。容易发生鳖病时,可适当加快消毒频率。
病害防治中也要注意防鼠害和鸟害。稚鱼阶段,要严防鼠、蚊、蟹、鳗等敌害,为防止敌害入侵,要加固池堤,堵塞漏洞,同时要经常清理池塘石缝、石穴,使敌害无处藏身。
病害防治要在养殖的全过程始终加强水质管理,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添加一些鲜活饵料,保持全面的营养,增强鳖的体质,杜绝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温室速养成的鳖易发病,这是因为温室鳖密度大,水质环境条件差,鳖比较娇嫩,抗病力较差的缘故。应注意科学准确的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改善水质环境,提高鳖的抗病能力。
防治鳖病有时可以采取药液浸泡的办法对鳖体消毒。如果在饲料中添加对症的中草药,用药时最好将中草药煎成煎剂再加入料内。一般可用2%~4%的添加量。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增强鳖自身机体免疫力。杀菌防病可以在饲料内添加大蒜素,用量为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左右,连用15天。
对敌害也要注意防范。特别是刚孵出的稚鱼,体小力单,会被蚂蚁围攻,因此要及时清除产卵场和孵化场内的蚁穴,并洒药消灭蚂蚁。成鳖常受鹰类、黄鼠狼、猫等的攻击,可加金属网、围墙加以保护和捕捉有害动物的办法加以防范。有鼠害的池塘放鼠药灭鼠。
捕成鳖时要防止使鳖受伤,将池水降至30厘米,用脚在水池中趟捕,感觉踩到鳖时,使用事先准备的网袋,采用1袋装1鳖,抓捕装入网袋之中,互相隔离,以防鳖间抓伤、咬伤。

中华鳖稚鳖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投喂初期,每日按稚鳖体重的10%喂水蚤、丝蚯蚓和其他浮游动物,接着可以投喂蛋黄、粉碎的鱼、螺肉和新鲜的下脚料,按照体重的15%~20%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按稚鳖体重5%的饲料量1天2次投给。投喂稚鳖饲料时要做到精、细、软、嫩,容易消化。第五天后,可掺入鳗鱼的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左右。投喂要求做到“四定”,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将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槽内。投喂人工混合饲料主要原料应是鱼粉等,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3月龄前,稚鱼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差,体质幼嫩,是生长的敏感期,稚鳖期由于活动力不强,养殖的重点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要加强管理工作,一定要保持池水清洁。这个阶段稚鱼池密度大,池水浅,加上残饵及稚鱼的粪便,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水体必须每3~5天更换1次,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并清除摄食余下的残渣,保持水质清新。夏天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5℃以上,应加深水位,并在水面放养凤眼莲、浮萍等以遮阴。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设遮盖太阳的棚架,起到在炎热季节遮阳的作用。
因亲鳖的繁殖期长,前后期孵化时间有时会相差几个月,孵出的稚鳖大小不齐,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为了加长养殖期,也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时间的方法,这样养殖期长就使大部分稚鳖在当年可以长到10克以上。
当外界气温降到15℃以下,早期孵出的稚鳖其体重也不过10~20克,而晚期孵出的仅3~5克,对不良环境适应力较差。再经数月的室外越冬,往往会造成损伤,稚鳖常温越冬要小心管理,因为常温养殖生长期太短,密度不宜过大。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稚鳖常温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50~100克。为了使鳖避开不良环境,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不采用常温越冬,同时在越冬期间继续快速生长,可以将稚鳖移入室内饲养,用提温的办法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5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