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式养殖甲鱼的夏季管理技术


夏季气候受南方暖气团控制,特点表现为湿热。初夏多雨,随后气温持续上升,至立秋前后达到酷暑高温。
1.春末夏初是鳖生长的好季节,但同时也是各种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所以鳖病的防治应放在较重要位置。
2.在雨季来临前要检修好鳖池的排灌系统,为供、排水和高温天气的换水做好准备。
3.产卵场的沙子不要让雨淋得过湿,或曝晒得太硬,保持湿度在80%左右为佳。转移鳖卵时也需注意温度和湿度的管理。清晨取卵后,每晚4~5时对产卵场进行清扫和整平,好让亲鳖产卵和方便取卵。
4.夏季初、中期是鳖最活跃、摄食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投饵量应逐渐增加到其体重的3%~3.5%,饵料尽量用富含营养的鲜活材料,以均衡营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当夏末水温高达30℃以上时,鳖难耐高温,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如增高水位、引入凉水或搭盖荫棚等。喂食亦应趁凉,用量以不剩余为度。
5.夏末有部分稚鳖孵出,静水饲养时要防止水温过高,以免影响生长,饵料最好喂水蚤。
6.掌握好投饲量。室外池养殖受天气影响较大,南方地区夏季经常有雷雨和狂风,因而会干扰鳖的摄食。若投饲过多,不论水上投饲还是水下投饲,都会因残余饲料而污染水质。在雷雨天气,投饲量应较平常少些,投饲时应尽量避开雷雨;在晴好天气,由于甲鱼在烈日下较少吃食,所以上午投饲应少些约占日投饲量的40%,下午4~5时投饲应多些,约占60%。
7.管理好水面漂浮植物。在夏季,为降低阳光对水的直射和降低水面温度,池内通常放一些漂浮植物,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及一些有毒物质,如氨气、氮、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以净化水质,并可为甲鱼提供隐蔽场所。
漂浮植物必须离开池四周一些距离(离饲料台一边应远些)用竹框加以固定,以减少鳖的踩踏对植物的毁坏而造成水质污染。漂浮植物的覆盖面占池面积的1/3~1/2。过少,达不到降温效果;过多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面与空气的接触。当漂浮植物繁殖后较拥挤时,可适当捞除多余的植株,以保持框内植株簇拥而不挤。
漂浮植物放养在池内供鳖隐蔽,栖息,常常遭受破坏。膨大的叶柄非常松脆,极易为鳖爪弄破或折断,受损后的植物组织即开始腐烂,从而会导致水质的败坏。竹框内缘受到破坏的植株和组织一般会漂出框外因此一定要经常捞除受损的组织和残株。
8.调节好水体环境。水体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由于残留甲鱼粪便的积累,水环境逐渐向不利于养殖方面转化,如氨氮值增高,pH值降低,溶氧减少等,因此,必须经过人工调节达到最佳养殖环境。
在露天养殖池调节水质通常采用换水和泼洒生石灰。由于池内放养了漂浮植物,具有净水能力,一般不需要经常换水。为了增加水中溶氧和防止水质老化,通常排出底层污水,补充新鲜水,换水量为20%~30%,以免引起水环境的较大变动。当池水恶化变黑发臭时,应全部换水冲洗,重新培育水质。粪便和残饵的分解使水质酸化,通过泼洒石灰水保持池水呈弱碱性。定期泼洒石灰水或含氯消毒剂,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总之,要充分发挥夏季露天养殖的自然优势,通过适当的人为措施,培育肥、活爽的水质,达到成鳖养殖的最佳环境。

相关知识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一、水质调节
池塘养鳖一定要注意水质变化,成鳖池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鳖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如水质过于清瘦,可施放一定数量发酵腐熟的有机物,如鸡、鸭、猪、牛等动物粪,每亩施50~100千克,使水中绿藻得以繁殖,使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并保持30厘米的透明度;水质过肥时,适当加换新水,每15天左右对池塘遍洒5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液,每3天左右用1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液对饵料台和晒背台进行消毒。水质太肥或有过多的藻类时,可用0.7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液进行泼洒以杀害有毒藻类。要使水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
二、饲养管理
1.饵料:成鳖的主要饵料是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并搭配一定量的植物性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其蛋白质的含量一般要求在45%左右。从目前养殖水平看,人工配合饵料可以满足鳖的全面营养要求。一般饵料系数约为2.0,而鲜活饵料如鱼、虾以及动物内脏等容易造成变性脂肪酸在鳖体内的积累,造成代谢机能失调,逐渐酿成疾病。
如是放养台湾鳖,可以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或搭配20%的动物饵料。具体做法是将买回的鲜鱼肉和带壳螺蛳一同放入绞肉机搅拌粉碎,然后与配合饲料一起搅拌成湿料,揉成团一起投喂。
2.投饵:饵料台可以放在水中,也可以放在水上,鳖在水中摄食,喜食程度好,摄食量较大,摄食时不太容易引起伤害,但极容易破坏水质,并且饵料散失大,饵料效率低。在水上摄食虽可弥补水下摄食的不足,但喜食程度较差,摄食量较小,外界因素对摄食影响大。总之,不同的摄食方式,各有利弊,需养殖者因地制宜地去掌握。一般讲,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水面,应设置2平方米左右的饵料台1个。无论是木制还是水泥预制板等饲料台都要求固定,如果经常更换饵料台或移动位置,会导致鳖摄食减弱或几天停止摄食,这会影响鳖体的生长速度和群体产量。
投饵时间以上、下午各1次为好。应注意根据鳖的体重以及天气的阴晴状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三、疾病防制
成鳖养殖的全部过程中都要注意疾病防制。疾病防制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温度调控:春末秋初,气温波动较大,要随时对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及时调节,特别是成鳖与稚幼鳖相比较,其摄食的水温范围更狭窄,水温忽高忽低,会引起鳖代谢紊乱而造成疾病或死亡;盛夏季节,温度过高,这时候要注水提高水位,并视天气好坏而增减。
2.水质管理:粗放式养鳖也要注意水质的调节,好的水质,鳖的疾病就少。鳖池水中容易产生有毒气体(氨,硫化氢),可以及时换水增氧,加速有害气体的逸出。池水溶氧大致保持在4~5毫克/升,氨浓度在30毫克/升以下的范围内。
3.鳖病防治:每次换水后,可撒抗生素类药物,以防在换水过程中由于鳖的堆积、咬斗、碰撞所引起的伤口感染。发现病情严重的鳖,应及时捕出隔离治疗,除外用药物浸泡。还可根据病情注射相应的抗生素和内服药物综合治疗。

粗放式养殖甲鱼种的春季放养技术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前除了池子清整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甲鱼粗放式养殖亲鳖池的水池建造



水池是亲鳖主要的栖息场所,所以按照鳖的生活习性要建好水池。如为土池,池深1.5米左右,鳖鱼混养池,池深可为1.5~2.5米、池周四壁与陆地呈1:2的坡度相接,或水池的东、南、西三面池壁与池底垂直,不留边坡,只在池北面以相同的坡度与产卵场陆地相接,以利亲鳖上岸产卵。
亲鳖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最好是中间深、向四周逐渐变浅,也可一端深、逐渐向另一端浅构成斜面,致成池水深浅不一,最浅处0.6米,最深处可达1.2~2米。池底深处铺25厘米厚的泥沙。或黏性不大的自然土,以供鳖冬眠和休息,浅处多铺细沙,供亲鳖夏天潜水休息或摄食。这种构造的池底,增加了池水水位,尤其鳖鱼混养池对鳖的越冬和鱼的高产关系重大。如水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央设置小岛,小岛周围以一定坡度与池水相接。岛上铺些壤土可种植绿色植物。池中岛环境僻静、安全,可供做亲鳖产卵和休息场所。
水池进水口应设置在东、南、西三面任何一方。可用明渠进水,明渠口径20厘米左右见方为宜,在防逃墙内侧明渠上加防逃铁丝网。在进水口对侧下方设出水口,出水口外接出水沟,出水口也要加防逃铁丝网,出水口与出水沟底部应低于池底,以便池水排干。如养殖规模不大,可不设排水沟,干池时可用抽水机抽水排干。
另外,还需在池水正常水位稍上方的一侧池壁上加溢水管,以保证亲鳖池内常年保持所需的一定水位。溢水管口要加设防逃网。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鳖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之前除了池子清整以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成鳖的越冬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2只。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甲鱼粗放式养殖稚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是指刚孵化出壳至当年越冬期的仔鳖,用以饲养稚鳖的养殖池,即为稚鳖池。
稚鳖娇嫩体弱,对周围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很易受病害和敌害侵袭。因此,稚鳖对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成活率很低。所以,要特别注意稚鳖池的建设。稚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
1.室内稚鳖池
室内稚鳖池要求向阳、光线明亮,易于控温。为砖石水泥结构。采用地上地下均可,面积以2~10平方米为宜,池高(或深)0.5米,水深30厘米。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
池内设休息台,休息台有两种:一种是在向阳的一侧(或角)水平面处,以木板或水泥板搭成的休息台;另一种是在建池时于池内向阳侧,修建30度的斜坡,坡顶留30~40厘米宽的平面作休息台。休息台可兼作饲料台,其面积占全池的20%左右即可。在池底一角留一小出水孔,以便更换池水。
2.室外稚鳖池
室外稚鳖池应选择向阳背风、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建。其结构可为土质池,也可为砖石水泥池。每池面积较室内的可稍大些。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上罩以铁丝网,防止鼠、鸟、蛇及其它敌害的侵袭。其它构造与室内池相同。

甲鱼粗放式养殖幼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越冬后即为幼鳖。饲养幼鳖的养殖池,称幼鳖池。幼鳖对周围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较稚鳖强。因此,幼鳖池的面积可相应扩大,但也不宜过大,以50~120平方米为宜。池壁可用砖石水泥结构,壁面用水泥抹光,池底也可用水泥质,但要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或软泥。池壁高80~100厘米,池水深保持40厘米左右(在池中央最好有一深水区),水面与池壁顶部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离,以防幼鳖逃失。
如为土质池,池壁与池陆地以30度为倾斜坡相连,以便幼鳖上陆、下水。池底以硬质黏土为佳。池中建小岛,以供幼鳖活动、休息。池周要建20~30厘米矮墙,以防幼鳖逃失。
休息台可设于池周斜坡和空地上,或用木板或水泥板在池周搭设,也可设在池中水面上,供幼鳖休息或陆地活动。休息台面积约占幼鳖池总面积的10%。
饵料台可设于距池壁1~2米的水中,面积1平方米左右,台面置水面以下10厘米,以利幼鳖在水中摄食。也可以休息台兼作饵料台。

甲鱼粗放式养殖成鳖池防逃设施和水池的建造



幼鳖越冬后即为成鳖,用以饲养成鳖的养殖池,为成鳖池。成鳖池可新建,也可在原有池塘及鱼塘的基础上改建。成鳖池面积土池以500~1200平方米为宜,池深1.5~2.5米,水深1.0~1.2米;水泥池以50~120平方米为宜,池深1.2~1.5米,水深0.7~1.0米。
1.防逃设施:在距成鳖池(包括水池和产卵场)四周1.5米处建筑防逃墙。墙体可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5~1米,墙顶向池内出檐10~15厘米,成“Г”形(也称防逃边),墙壁要以水泥抹光,墙基入土30~50厘米,以防成鳖爬墙或挖洞逃逸,同时也可防御敌害侵袭。
防逃墙以内的池周空地,要铺20厘米以上厚的细沙壤土,可植树或种植作物,但以不影响水池光照为原则。因此,最好种植在池塘的北面与西面,致成荫凉环境,这样有利于成鳖晒背休息。
2.水池:水池是成鳖主要的栖息场所,所以按照鳖的生活习性要建好水池。如为土池,池深1.5米左右,池周四壁与陆地呈1:2的坡度相接,或水池的东、南、西三面池壁与池底垂直,不留边坡。
成鳖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最好是中间深、向四周逐渐变浅,也可一端深、逐渐向另一端浅构成斜面,致成池水深浅不一,最浅处0.6米,最深处可达1.2~2米。池底深处铺25厘米厚的泥沙。或黏性不大的自然土,以供鳖冬眠和休息,浅处多铺细沙,供成鳖夏天潜水休息或摄食。这种构造的池底,增加了池水水位,尤其鳖鱼混养池对鳖的越冬和鱼的高产关系重大。如水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央设置小岛,小岛周围以一定坡度与池水相接。岛上铺些壤土可种植绿色植物。池中岛环境僻静、安全。
水池进水口应设置在东、南、西三面任何一方。可用明渠进水,明渠口径20厘米左右见方为宜,在防逃墙内侧明渠上加防逃铁丝网。在进水口对侧下方设出水口,出水口外接出水沟,出水口也要加防逃铁丝网,出水口与出水沟底部应低于池底,以便池水排干。如养殖规模不大,可不设排水沟,干池时可用抽水机抽水排干。
另外,还需在池水正常水位稍上方的一侧池壁上加溢水管,以保证成鳖池内常年保持所需的一定水位。溢水管口要加设防逃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