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痢疾的病因及症状如何

鹅痢疾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而传染的。气候剧变,吃了腐败变质饲料,管理失调易导致该病发生。

表现症状为:病鹅嘴周围常有粘液,粪便稀薄如水,饮水量增加,不愿吃食,几天后鹅体衰弱,垂头闭目,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废绝,羽毛逆立,无光泽,两翅下垂,有的清晨发病到下午即死亡。

怎样防治鹅痢疾

(1)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在清洁的草地上放牧,及时隔离病鹅,做好场地和用具消毒。
(2)病鹅初期可用蓖麻油2-3匙灌服,防止肠道发酵,清理胃肠污物,再用磺胺眯,每只鹅每次每千克体重喂服0.1-0.2g,每隔12-24小时服1次,2天一个疗程。

相关阅读

羔羊痢疾的病因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羔羊痢疾发生于7月龄左右的初生羔羊,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引起,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羔羊痢疾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其高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1、症状

除了一般下痢症状外,还有一些急性昏迷的病例,常见于1-2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不振,停止吃奶,四肢发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鼻、眼黏膜发绀,口流白沫,多数表现腹胀而无下痢,少数排出带血的粪便,体温往往降到常温以下,最后出现昏迷、角弓反张,甚至死亡。病程一般为2-3天。呈急性昏迷状的病程很短,发病后常在数小时到十多个小时内死亡。

病羊如只排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则预后良好;排血便或呈现急性昏迷症状的,预后不良。检查血相,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羔羊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护理情况等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别。地产羔羊的发病率为10%-30%,致死率在20%左右;纯种羔羊和杂交羔羊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50%-80%,发病盛期可达90%以上,致死率在30%-50%。

2、病理变化

肠壁呈卡他性肠炎:肠黏膜表面附有黏液,上皮细胞变性,颜色变淡,胞核浓缩或溶解。有时上皮连同绒毛一起脱落,与黏液混合。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时还伴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这种变化又见于黏膜下层,同时可见充血、水肿。有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呈出血性肠炎变化。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在卡他性肠炎的基础上,伴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病灶。病灶可局限于黏膜表面,又可透过黏膜肌层,而深达黏膜下层以下,外围有一细胞浸润和充血、出血带。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微细结构,轻的保持原来的轮廓,重的表层脱落,形成溃疡。在坏死溃疡灶内可见革兰氏阳性菌。

皱胃黏膜上皮细胞常见脱落、变性,与渗出物混合。有的腺体上皮脱落,腺体之间可见大量红细胞浸润,杂有炎性细胞,呈卡他性出血性胃炎变化。间或胃黏膜上皮还形成细小的坏死溃疡灶。显微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时,包膜充血、水肿,淋巴输入管及囊下窦显著扩张,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浆液或纤维蛋白。有些病例淋巴细胞表现增生,反应中心明显。淋巴细胞增多,少数病例淋巴结皮质部出现坏死,这时组织正常结构模糊不清,残留一些破碎的细胞和颗粒。脾脏变化大体上与淋巴结相似,另外中央动脉内皮细胞肿胀。肝细胞有轻重不同的混浊肿胀,间或伴有脂肪变性,或呈渐进性坏死。

3、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的主要特征是:病羊多排血便,内有气泡,腹痛;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症状或伴有溃疡,D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排血便很少,下痢也不严重,有的不见下痢即死亡。死前流淌带泡沫的唾液,肠道大多没有显著变化或仅有充血,部分病例有出血性炎症,但无特征性溃疡。比较常见的是,大部分死亡病例心包腔内具有较多的淡黄色液体(约10mL),暴露于空气中时,不久即自行凝固。

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该病,有卡他性肠炎和出血性肠炎,有时伴发不规则溃疡。组织学检查,肝有肉芽肿结节及坏死性病灶,并有非化脓性脑膜炎等变化。由死亡羔羊的心血、肝、脾和脑内都可分离出本菌。如从粪内取材,则先培养于肉汤使细菌繁殖,再接种于沙门氏杆菌琼脂平板上,挑取灰色菌落进行生化实验,用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加以鉴定。

4、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敌菌净与磺胺类药物以1:5的比例混合,按体重25mg/kg口服,每天1次,首次加倍,连服至痊愈为止,用于防治羔羊下痢,具有用量小,疗效高,收效快和价格低的优点。另外,还可采用黄连酊进行治疗,黄连酊即黄连粉按20%-25%的比例,放入60度的酒精中,泡制3-4天过滤制成,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5mL。

急性昏迷病例的常用对症方法:对口流白沫并有兴奋症状的病羔,灌服水化氯醛0.1-0.2g,用后兴奋症状不止的,隔4h可重复1次,同时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溶液o.5-1.omL(用后th,口留唾液不止的可重复1次)。对体弱的羔羊用上法治疗后o.5h再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液15-20mL。如效果不明显,则可输给母羊血15mL,也可皮下注射25%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5%的樟脑磺酸钠0.5-1.omL,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IU,每隔4小时1次。

对口流白沫并有腹痛症状的病羔,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o.2-o.3mL及50%的安乃近0.5mL,并灌服6%的硫酸镁(内含o.5%的福尔马林)50-70mL(便秘使用大剂量,下痢时用小剂量)。对发生胃食滞的,可用胃导管导出胃内容物,再以温肥皂水灌服,并静脉注射葡钙咖液(20%葡萄糖220mL,5%氯化钙30mL,25%苯甲酸钠咖啡因20mL,10%苯甲酸钠25mL配制而成)。

一、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致病菌源为B型魏氏梭菌,或由C型、D型等魏氏梭菌感染所致。目前,汇总致感病例,羔羊7日龄内多发,尤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随日龄增加,发病病例日趋减少,与抗体水平增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致病菌源广泛存在土壤、羊舍及周边环境,待羔羊出生后,母羊乳头一旦接触地面,被致病菌感染,而羔羊吮吸被污染的乳头,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此病致病菌多数经口腔传播进入消化道,当羔羊受外界不良应激的作用,羔羊抗病能力降低,进入消化道内的细菌将借机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此病的发生,与外界不良条件应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母羊营养不良、外界气候寒冷、羔羊哺乳不当、饲养条件较差、母羊体质较差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几率。
二、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刚出生的羔羊发生下痢后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症状可分为两种:
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二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视物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状,呆头低头,前期粪便属正常,后变棕色稀液水样,带血液并有腥臭味。病羔黏膜发绀,呼吸急促困难,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数小时后窒息死亡。
2.亚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程最长可达2~3日,病羔精神萎顿,懒于走动,卧地不起,背弓腰弯,伴有腹痛感觉,前便秘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液体粥状,后带黏膜颜色,肛门周围及尾根粘满水样粪便,有恶腥臭味。患羔欲食废绝,全身衰竭无力,若不加强及时治疗,最后昏迷而导致死亡。
羔羊痢疾的患病羔羊病初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甚至出现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常在一两天内死亡。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下降,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三、病变
病死羔羊尸体严重脱水,尾部后躯被稀粪污染,主要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4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黏膜上常见到大小不等的溃疡,中间有针尖大小的黄色小点。溃疡面逐渐扩大,周围有出血带环绕,一般直径为2~6mm。有少数肠内容物带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心内外膜充血。
四、诊断
羔羊排便带血,内含凝乳片。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后期发展到溃疡。实验室镜检,病畜排粪便染色涂片,能发现大量的魏氏梭菌,可确诊此病。取小肠内容物,混5~10倍生理盐水,待混合充分后,经离心沉淀,用赛氏滤器过滤,取滤液0.1~0.5ml。或,取上清液,用离心沉淀的方法,制备注射液接种家兔。家兔在10小时内死亡,则证明羔羊肠内容物中有魏氏梭菌存在。进一步确定梭菌型号,可借助魏氏梭菌定型血清鉴定。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重视怀孕母羊管理,饲喂用全价日粮,确保母羊好的膘情。如此,生产羔羊强体质,强抗病能力。冬季草料匮乏,储备足量料草,产后母羊有足量营养补给,确保羔羊能吃到足够的初乳。
(2)搞好环境卫生。每年产羔季节,应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圈舍、围栏等,严格清扫,彻底消毒。生产前后,更应该重视对圈舍的清洁卫生。尤其,母畜的乳房、用具等等,务必清洁彻底。此外,注意保暖,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3)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母羊的产前和产后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4)每年秋季可接种羊厌气菌病五联菌,一般在产前2~3周接种母羊。也可用羊六联菌苗(羊厌气菌五联苗加大肠杆菌)进行预防接种。防治要估算母羊预产期,在产前20~30天之间和10~20天之间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3毫升在母羊双后腿内侧进行皮下注射,这样羔羊出生前可获得免疫力;在接生时注意不要将羔羊脐带弄伤;严格控制羔羊食量,均匀喂食。
2.治疗
(1)羔羊发生痢疾时,立即给患羊灌服抗生素加0.3克胃蛋白酶,每天灌服2次;一次性灌服0.5克磺胺脒、0.2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每天服用3次;脱水的患羊每天需补液1~2次。
(2)用中药芦根10克,鱼腥草15克,茯苓6克,炒山药10克,马齿苋10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日灌服一剂,以愈为度。黄连6克、白头翁5克、陈皮10克、神曲12克、黄柏6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稍凉后喂服,每次40克,每天两次,连喂服3天。
(3)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仔细护理,积极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①土霉素02~0.3克,可加等量胃蛋白酶,加水灌服,每日两次;②磺胺胍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碳酸氢钠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③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含0.5%福尔马林10~20毫升;④病初可用较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IU)注射;⑤有利用价值的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进行治疗,肌注0.5~1毫升;

羔羊痢疾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的治疗


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俗名红肠子病,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由于小肠有急性发炎变化,有些放牧员称之为红肠子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将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病因分析羔羊痢疾的治疗。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以2~3日龄羊发病最多。病羊及带菌母羊为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羔羊吮乳、羊粪和饲养人员手指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病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该病的诱因有孕羊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脐带消毒不严、急剧降温、羊舍潮湿、哺乳不当和饥饱不均等。羊群一旦发病,可导致羔羊大批死亡,尤其是草质差或气候寒冷多变的年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2天,有的只有几个小时。病羊表现为体温、心跳和呼吸无显著变化,病初羔羊精神沉郁,头垂背弓,停止吮乳,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呈黄绿、黄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粪便带血成为血便。病羔虚弱,卧地不起,常于1~2天内死亡。个别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终昏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多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死亡。

3.病例剖解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尤其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经常可见直径1~2毫米的溃疡灶,周围有充血和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可见出血点;肺脏常有充血区或瘀斑。
4.防治措施
(1)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春保膘工作,尤其是母羊怀孕后期的6周,羔羊发育迅速,要注意营养平衡,供给优质日粮,保证羔羊健壮,乳汁充足,增强羔羊的抗病能力;合理安排产羔期,避开最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防止羔羊受冻,保持地面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产羔前和接产过程中注意卫生,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保证母羊的体表、乳房、产地及用具卫生清洁;对羔羊脐带严格消毒,让羔羊及早吃到初乳,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
(2)抓好疫苗免疫工作。春、秋两季定期接种“羊三联四防疫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或“羊多联梭菌疫苗”,也可接种羔羊痢疾灭活疫苗。孕羊分娩前2~3周再注射1次,可使羔羊获得被动免疫力。疫苗使用可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包装破损或过期疫苗不得使用。
(3)抓好治疗护理工作。对发病羔羊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认真护理,积极治疗。药物预防可在羔羊出生后12小时每天灌服一次土霉素0.15~0.2克,连用3~5天。对发病较慢、排稀粪的羔羊,可灌服1%镁乳10~20毫升,6~8小时后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毫升,必要时再服灌高锰酸钾溶液2~3次;肌肉注射牛羊快康(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2次,连用2~3天;肌肉注射牛羊精典(乳酸环丙沙星)每天每公斤体重0.1~0.15毫升,连用2~3天;肌肉注射复合型毒痢杀星(乙酰甲喹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5~0.1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以上方法可任选其一。综合防治可口服百龙散(白头翁末2份、龙胆末1份,混合研细)每天1次,每次3克。或将大蒜捣烂取汁与醋混合灌服15~20毫升/只,每日两次,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国际单位,每日3次。对症施治需结合病情,采取强心补液、解痉镇静、调理胃肠功能和保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羔羊痢疾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4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羔羊痢疾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变化很大,时间为2~3日,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二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视物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状,呆头低头,前期粪便属正常,后变棕色稀液水样,带血液并有腥臭味。病羔粘膜发绀,呼吸急促困难,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数小时后窒息死亡。
(2)亚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程最长可达2~3日,病羔精神萎顿,懒于走动,卧地不起,背弓腰弯,伴有腹痛感觉,前便秘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液体粥状,后带粘膜颜色,肛门周围及尾根沾满水样粪便,有恶腥臭味。患羔欲食废绝,全身衰竭无力,若不加强及时治疗,最后昏迷而导致死亡。
羔羊痢疾诊断:
以流行病学及症状分析,刚出生的羔羊会发生下痢,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本病还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致病。
羔羊痢疾预防:
1.加强对怀孕的母羊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2.搞好羊舍卫生,定期有5-10%漂白粉溶液或10-20%石灰乳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保持羊舍干燥、温暖,做好接羔工作,保证适时哺乳。
3.给羔羊注射羔羊疫苗(羊速清),可以有效的预防,每年秋季注射羔羊痢疾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
羔羊痢疾治疗:
发病后应把病羔隔离,精心治疗,加强护理,帮助羔羊恢复健康,尽量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用胃蛋白酶0.3~0.5克,土霉素0.3~0.4克,加冷开水100克,全部混合均匀喂服,每天早晚各喂服1次。
2.用羊速清(英国凯诺)肌肉注射:每套用于200斤体重治疗,一日一次,连用2-3天,重症加倍。
3.黄连6克,白头翁5克,陈皮10克,神曲12克,黄柏6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稍凉后喂服,每次40克,每天2次,连喂服3天。
4.碳酸氢钠5克,磺胺胍8克,加冷开水200克混合匀,每只羔灌服10克,每天2次,连喂服2天。
5.芦根10克,鱼腥草15克,茯苓6克,炒山药10克,马齿苋10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日灌服1剂,以愈为度。

羔羊痢疾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法


羔羊痢疾也叫做为羔羊梭菌性痢疾,通常是7日龄的羔羊容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2~5日龄羔羊,往往呈慢性或者亚急性感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羊群只要发生该病,会在之后的几年持续导致小于3周龄的羔羊患病,是一种对羔羊成活率产生影响的常见疾病,现总结该病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1、发病原因

营养因素。对于体质虚弱的羔羊,或者母羊具有较差母性,会导致羔羊无法及时吮食初乳或者吮食过少,但初乳中所含的溶菌酶有利于羔羊消化代谢,所含的免疫球蛋白能够给羔羊提供免疫抗体用于抵抗疾病,如果缺少以上物质就会导致机体代谢缓慢和抗病力减弱,延迟胎粪排出,从而使机体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出现发病。

饲喂不当。羔羊饲喂时,吮吸温度过低的乳汁,导致机体胃肠道受到刺激,从而发生腹泻;或者由于饲喂量以及饲喂次数、时间不合理,导致机体处于过饱伤食或者饥饱不均的状态,会促使胃肠道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而出现发病。

卫生条件较差。母羊饲养环境卫生过差,会污染乳房,且羔羊吮乳前没有对其进行擦洗,会直接经由吮乳而感染病原微生物,并进入到消化道,导致胃肠消化道发生感染。部分养羊户使用奶盆哺乳羔羊,没有及时进行清洗保持干净,使用后也没有及时从圈舍拿出,使其污染粪便,从而导致乳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促使消化道感染而出现发病。另外,圈舍多余阴暗潮湿、温度过低、缺乏充足光照、垫草过薄、侵入贼风等,都能够促使羔羊发生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胃肠道功能而容易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l~2天的潜伏期,部分可能只有几小时。患病羔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低头弓背,停止吮乳;之后很快发生腹泻,排出粥状或者水样的灰白色、黄绿色或者黄白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但体温、呼吸频率、心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肛门失禁,卧地不起,眼窝下陷;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部分患病羔羊在早期会表现出口流白沫,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发绀,腹胀时不出现下痢或者只能够排出少量稀粪,最终出现痉挛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羔羊的小肠内容物、肝脏及脾脏组织进行涂片,接着按照常规染色方法进行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然后使用油镜观察,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粗短,两端钝圆,具有荚膜,个别形成芽孢,往往单个或者成对排列。

琼脂平板试验。取病料在M.M.琼脂及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可见M.M.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的细小菌落,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露珠状的无色透明菌落,且存在β型溶血。挑取单个菌落在胃酶厌氧肉肝汤中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6h培养,发现培养液变得浑浊,并形成大量的气泡,经过24h会形成沉淀。然后取适量肉肝汤培养物在葡萄糖血清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条件下进行24h厌氧培养,能够长出圆形的凸起菌落,表面光滑,边缘不整。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为确保初乳中所含免疫抗体水平较高,必须加强预防母羊发生该病,即每年秋季适时免疫接种疫苗。一般来说,妊娠母羊在产前14~20天可选择接种五联苗(羔羊痢疾、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每只皮下或者肌肉注射5mL,或者妊娠母羊分别在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免疫接种2mL羔羊痢疾疫苗,从而使后代羔羊通过吸吮母羊乳汁而达到良好的保护力。另外,新生羔羊也可在l~3天内肌肉注射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mL/只。

加强饲养管理。妊娠母羊适当抓膘保膘,促使胎儿良好发育、出生健壮,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产羔期要加强对圈舍的卫生消毒,并对羔羊采取精心护理。哺乳母羊要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母乳品质优良,尤其是确保新生羔羊要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母羊产后15天内,尽可能进行圈养,适时让其在羊舍周围活动,使其能够及时哺乳羔羊。

药物预防。母羊分娩后的当天,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20%的长效土霉素;羔羊在3日龄,可每只肌肉注射1.5mL20%的长效土霉素;在7、21日龄,每只肌肉注射2mL20%的长效土霉素。另外,羔羊产出后的12h内还可内服0.15~0.2g土霉素片,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该病也可使用中药养脏汤来预防,即取10g黄芪、15g当归、15g党参、15g柴胡、15g白术、10g炙甘草、15g诃子(煨)、10g肉豆蔻(煨)、10g肉桂、15g米壳(蜜炙)、15g升麻、15g白芍、10g木香,加水煎煮后弃去药渣,待温度适宜后给羔羊服用,每只用量5mL,每间隔3~5天使用l剂。

药物治疗。病羊可灌服由0.2~0.3g土霉素、0.2—0.3g胃蛋白酶以及适量水组成的药液,每天2次。病羊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进行对症治疗,如镇静、补液、强心。例如,当病羊食欲不振,可灌服10mL人工胃液(即由10g胃蛋白酶、5mL浓盐酸、1000mL水组成)或者0.5mL番木别酊,每天1次。

羔羊痢疾的病原
本病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羔羊在生后数日内,魏氏梭菌可以通过羔羊吮乳、饲养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而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如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羊受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匀,羔羊抵抗力减弱时,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羔羊痢疾的发生和流行,就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规律性。
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的很少患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也可能通过脐带或创伤。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d,病初精神委顿,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d内死亡。
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病症病变
尸体脱水现象严重。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往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血点。肺常有充血区域或瘀斑。
临床诊断
在常发地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也可引起初生羔羊下痢,应注意区别。
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加强妊娠母羊饲养管理,使母壮羔肥,从而增强羔羊抗病能力。
2.搞好卫生工作。产羔前,对栏舍进行严格消毒,并要做好母体、乳房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并注意保暖防寒。
3.做好预防接种。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或厌气菌五联菌苗,产前2周~3周,再给母羊注射1次,可预防本病发生。
治疗
板蓝根5克~15克,煎汤内服,或用板蓝根冲剂1包~2包(人医用药),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3次,连用2天~3天。
若有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者,可用地塞米松2毫升~3毫升,庆大霉素4万单位~6万单位,维生素C2毫升~4毫升,1次分别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天。
验方疗法:酸奶水50毫升、红糖25克,加温至40℃左右,候温内服,每只每次30毫升,日服3次,也有良好效果。
口服补液盐疗法(ORS):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给病羔饮服口服补液盐代替静脉输液疗法。配方: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小苏打2.5克、葡萄糖20克,温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每日2次~3次,连用2天~3天,改用常水。
高免血清治疗:英国意康的羊疫康与粉针1:1稀释后,治疗量:200—300斤/瓶,一次/天,连用两天。预防量减半或遵医嘱。肌肉注射,可治疗羔羊痢疾,效果显著。

仔猪白痢的病因、预防及痢疾冶疗方法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3周龄的仔猪非败血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黄痢相比一是发病时间晚1~2周,二是粪便颜色为白色或灰色。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腹泻,7天后粪便变白、灰白、或rǔ白色,而且恶臭,病初仔猪体温、精神、食欲均接近正常,而后腹泻,食欲消失,脱水,眼凹陷,最后虚脱而死亡。

发病特点:

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主要症状:

突然腹泻,无呕吐,粪便呈rǔ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可见卡他性肠炎病变,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预防方法:

1、母猪临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注意栏圈、用具、食料及母猪奶头的卫生,搞好接产消毒,让子猪能吃上卫生初rǔ,给仔猪提早补料,以锻炼其肠道消化机能。

2、可用庆大霉素+阿托品肌注;痢菌净或氟哌酸+VB2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让其内服活性炭(木炭也可),效果更好,一般用药3~5天即可痊愈。

3、给初生仔猪注射铁剂,经产母猪加喂抗贫血药物,如硫酸亚铁250毫克、硫酸铜10毫克、亚砷酸钠1毫米每天1次,从产前1个月开始到断奶停止。此外,预防接种遗传工程苗,在2~4日龄给rǔ猪注射或以母猪的1/2用苗量稀释于20毫升冷开水中,滴入rǔ猪的口腔内。这些措施皆可预防和治疗仔猪的黄白痢疾病。

冶疗方法:

发现仔猪白痢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口服药有:土霉素、黄连素、环丙沙星等;肌肉注射药有:肠炎速克、止痢先锋、痢菌净等。另外,为防止脱水应口服补液盐:

(1)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一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2)磺胺眯15克、次硝酸秘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可供15头小猪用,上下午各一次,抹在小猪口中。

(3)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啼陡,按1:5配合,混合后按每千克体重60毫克,首次量加倍,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4)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10万单位),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5)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

另外,子猪发生白痢,也可用紫皮大蒜500克(去皮),甘草120克,加入白酒500毫升,浸泡2-3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也可用甘草根茎按每头子猪3-15克的用量加入大蒜0.5公斤,切碎后加入白酒0.5公斤,浸泡2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如果用生甘草15克,荷叶60克,煎汁喂母猪,也可预防子猪下痢。

犊牛腹泻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1病因分析

母牛饲养管理不当:母牛由于缺乏营养,尤其是妊娠期,导致产后泌乳减少或者乳品质较差,无法确保和满足犊牛所需的初乳和母乳,导致体内缺乏母源免疫球蛋白,使其无法形成足够的抗体,从而使抗病能力减弱,或者突然从哺乳过渡到喂料,也能够诱使该病发生。另外,妊娠母牛自身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都会导致营养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胚胎无法正常发育以及犊牛发育不良、抵抗力减弱和体质虚弱。例如,当犊牛吮食的母乳中只含有较少的维生素A时,就会导致犊牛消化道黏膜发生角质化;缺乏维生素B时,会影响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C时,也会导致机体胃肠道分泌消化液能力明显减弱.都能够引发该病。

犊牛饲养管理不当:犊牛如果吮食初乳过晚,会由于过度饥饿而舔食其他污物,抑制肠道内乳酸菌活动,无法产生足够的乳酸,而促使肠内腐败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无法正常消化乳汁。犊牛采取人工哺乳时,如果没有定量、定时以及乳温过低或者过高,都非常容易导致其发生腹泻。尤其是初乳温度过低,会导致犊牛胃肠机能出现异常,发生腹泻;如果温度过高,会引发胃肠炎、口腔炎,影响消化腺机能的正常活动,兴奋或者抑制胃肠蠕动和分泌机能。犊牛吮食营养成分不全面或者成分不均衡的代乳品也都能够导致腹泻。另外,犊牛口渴时没有及时得到饮水,而供水充足时又饮用大量饮水发生水中毒,也会引起腹泻。舍内过于闷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环境不清洁、饲养密度过大或者温度过低等,都能够导致犊牛发生腹泻。

外界环境较差以及应激因素: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如气候突然发生改变、阴雨潮湿、过于寒冷、污染病菌、水源以及水质较差等,都能够导致犊牛抵抗力减弱;经过长途运输、噪音过大、受到惊吓、饲喂过饱等,也都是诱发该病的因素。例如,没有防风、防雨、防暑、防寒设施,导致犊牛容易突然受热或者受冷刺激,会使其发生热泻或者寒泻;饲喂过饱、噪音过大,容易使犊牛消化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发生腹泻。

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病毒性因素、细菌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其中常见的主要是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及隐孢子虫等,其中造成最大危害的是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2.主要临床症状

病牛的主要症状是发生腹泻,一般在发病初期排出水样便或者呈黄色或者绿色的黏稠粪便。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控制病情,病牛排便次数会明显增加,有时还可能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伴有腹痛不安,且会出现精神状态较差、食欲减退等现象。随着犊牛腹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机体出现脱水情况,如皮肤弹性变差、渐进性消瘦等。如果脱水继续加重,就会导致病牛出现食欲废绝,陷入昏迷,全身发凉,无法起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使其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加强母牛营养:合理搭配饲料,确保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禁止饲喂过饱或者饥饿,保证母牛营养状况良好,使其产后能够分泌足够的乳汁,从而满足新生犊牛所需。另外,母牛分娩前要确保经过60天的干奶期,使其尽快恢复体力,乳腺得到足够的休息,并充分再生,从而满足胎儿发育所需。母牛在干奶期要控制能量饲料和青贮饲料的饲喂量,精料的饲喂量要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且确保精料合理搭配营养。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一般来说,养殖场要定期在牛群中抽取一定的血清进行检查,从而能够及时掌握牛群中微生物和病原体的存在情况。如果犊牛血清检查结果呈阳性,则需要对患病犊牛立即采取隔离治疗,以抑制疾病的扩散。

适时免疫预防:为减少犊牛出生后发生腹泻的机率,要在其出生后适时进行免疫预防。养殖场通常在母牛的妊娠晚期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增强后代犊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效避免犊牛发生腹泻。另外,养殖场还需要对妊娠期母牛定期进行驱虫,避免母牛体内存在的寄生虫转移到犊牛身上。

中西医治疗:取lOg当归,15g柴胡,lOg白芍,15g栀子,lOg木香,lOg黄连,15g枳壳,78g黄芩,lOg葛根,每剂煎煮2次,给病牛灌服1次。或者取4片胃蛋白酶,10片酵母片,5片土霉素片,给病牛灌服1次。病牛也可静脉注射500mL10%葡萄糖,50~lOOmL碳酸氢钠,300mL复方氯化钠,lOmL维生素C,lOmL安钠咖,如果需要每天可静脉点滴2次。病牛也可使用加减郁金散治疗,取15g车前子,25g秦皮,40g黄芩,40g栀子,25g连翘,40g黄柏,25g白头翁,40g黄连,30g金银花,40g郁金,15g木香。添加适量后煎煮,分成3次灌服。同时,服用15片氟哌酸(250g/片),1包重量为0.420g的痢菌净粉,每天2次。如果病牛脱水严重,可口服适量的补液盐,由lOOOmL饮水、20g葡萄糖、3.S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组成,每天3次。

母牛阴道脱出的病因、症状及综合疗法


母牛阴道脱出是养殖母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母牛阴道脱出是指阴道壁的一部分或者整个都脱出到阴门外面,其中前者称为不完全脱出,后者叫做完全脱出。母牛通常是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如果病牛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由于阴道黏膜发生炎症而引起坏死,并能够继发全身感染,导致其长时间不孕,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牛阴道脱出的病因母牛阴道脱出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妊娠母牛年龄过大,胎次较多,体质瘦弱,缺乏营养,饲喂单一饲料,摄取钙、磷不足或者比例不合理,缺乏维生素D以及运动,往往会导致机体全身组织紧张性下降;妊娠后期胎盘分泌较多的雌激素,或者采食含有较多雌激素的牧草,会导致外阴部肌肉以及骨盆内用于固定阴道的组织过于松弛。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出现导致腹压不断增大的情况,如胎水过多、胎儿体型过大、腹泻、便秘、瘤胃鼓胀、产前截瘫以及患有严重的软骨病而只能够卧地不起,或者长时间在前高后低的圈舍内饲养,以及产后过度用力努责等,导致松弛的阴道壁受到压迫,都会造成其部分或者全部都突出到阴门外面。另外,母牛饲喂含有较少纤维的饲料,导致肝脏和消化器官机能失调,促使肌肉变得松弛,也能够引起阴道脱出。妊娠后期,母牛在卧地时会由于胎儿和脏器向后移动,加之腹压升高,导致阴道后移而发生脱出。

2、发病症状

病牛症状较轻时,卧地时能够在阴门内或者阴门外看到一红色的球状物,而在其起立后又会自然回缩到体内。病牛症状严重时,会引起阴道全部脱出,有时甚至在其末端能够看到子宫颈口。阴道黏膜脱出后,初期呈粉红色,表面湿润、光滑。如果已经脱出较长时间,就会导致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并逐渐变成暗红色或者紫红色。长时间之后,黏膜表面会变得干燥,甚至发生干裂,并流出混杂血液的液体,此时阴道已经不能够自行缩回。病牛通常会由于疼痛而用力努责。如果母牛在妊娠期间发生阴道脱,可隔着脱出的阴道壁触摸到子宫和胎儿的前置部分。有时还可导致膀胱通过尿道外翻而脱出,呈苍白色球状。少数病牛还能够继发引起直肠脱出。病牛全身震颤,时起时卧,经常努责,体温降低,心跳、呼吸较快,但其他基本正常。

3、防治措施

部分阴道脱出。发病初期,病牛发生阴道部分脱出,且其没有发生水肿或者存在轻度水肿,并能够自动缩回,可使用温热的1%-2%明矾溶液或者O.l%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如果发生严重水肿,要在水中先使用经过消毒的针头刺破肿胀处,接着撒布适量的明矾粉进行揉擦,将水肿液完全挤出。病牛也可使用中药防风汤,即取薄荷、黄柏、荆芥、防风、苦参各12g,3g花椒,加水煎煮后清洗;或者使用枯矾散,即取苍术、防风、枯矾、荆芥各25g,20g川椒,加水煎煮后外洗。如果黏膜已经发生坏死、龟裂,可将其剪除并缝合,然后涂碘适量的甘油,再使用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灭菌纱布托起脱出的阴道壁,从基部开始,使阴道壁逐渐还纳到阴道,并将其展平、复位,温敷。对于妊娠期间发生该病的母牛,可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即取20g升麻、30g益母草、60g党参、20g柴胡、30g当归、60g炒白术,20g陈皮、75g炙黄芪、30g生姜、30g炙甘草、50g大枣,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如果气虚重者,要减去当归,并添加焦艾叶、阿胶;如果腹痛或者腹胀,且粪便粗糙混杂较多的水,可添加苍术、木香;如果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可添加三仙;如果存在瘀血,可添加醋元胡、炒蒲黄。另外,还要抑制努责,并避免发生感染,可在交巢穴注射320万IU青霉素、20mL0.5%盐酸普鲁卡因。如果由于分泌较多雌激素而引起的阴道脱,可肌肉注射50-100mg黄体酮,每天1次,连续使用数天。

阴道完全脱出。要立即进行整复,并采取固定。病牛要拴系在前低后高的地方,如果无法站立要垫高其后躯,并在后海穴注入小于6mL的3%奴夫卡因用于麻醉,缓解努责。阴道要使用防腐消毒液进行充分清洗,如0.1%雷夫奴尔、0.05%-O.l%新洁尔灭或者O.l%高锰酸钾等,干净后还要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如果黏膜发生水肿,可使用浸有2%明矾溶液的毛巾进行冷敷,经过15-30min压迫促使其收缩。然后术者将脱出的阴道用经过消毒的纱布或者手托起,在病牛停止努责的间隙,将其推回到原位。最后,将适量的消毒液灌入到阴道腔或者在阴门两旁注射适量的抗生素,或者向阴道注射10-20mL奴夫卡因或者对阴门进行热敷,用于抑制努责。母牛整复后为避免出现复发,可对阴门两侧采取双内翻缝合法。阴门下1/3不进行缝合,用于排尿。母牛手术后要采取单独饲养,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后对机体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如果一切正常,可饲喂品质优良的饲草和容易消化的含有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饲料。为避免术后发生感染,可每天注射1次抗生素。另外,母牛术后由于采食量减少,且胃肠蠕动缓慢,比较容易发生酸中毒,为此间隔1天可静脉注射适量的25%葡萄糖溶液和10%碳酸氢钠溶液。术后1周,要对母牛的恢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如有需要可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经过数天,在母牛停止努责时进行拆线,或者采取临时拆线。

肉牛食道阻塞的病因、症状及综合治疗方法


l病因分析

发生食管阻塞的病因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食管阻塞,主要是由于牛过度饥饿,或者严重抢食,快速食入萝卜、甘薯、马铃薯、甘蓝等块根饲料;由于食人大块花生饼、豆饼、玉米棒以及青干草、干稻草、谷草,或者没有充分混合均匀的饲料等,没有经过充分咀嚼而过快吞咽导致。继发性食管阻塞,主要是由于食管过于狭窄、扩张、麻痹以及患有食管炎而继发该病。另外,奶牛也会由于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导致食管痉挛,从而在采食过程中发生食管阻塞。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停止采食,严重惊恐、不安,体温保持在38℃左右,且伸直头颈,不停摇头,张口伸舌,流涎,呼吸加速,咳嗽,频繁作吞咽动作,并从口角流出大量的泡沫状唾液,还会发出嘶哑的叫声。病牛鼻左颈部食道下1/3处会发生明显隆起,且隆起处呈块状,触感较硬,进行触诊会伴有疼痛感。病牛左侧腹围显著增大,在左肷部进行触诊能够感觉弹性大,且比较空虚。探诊食道,会发现胃管插到食道隆起处就无法继续插入,即使强制进行灌水,会发现水从牛的鼻孔和口腔逆出。

3综合疗法

口取法。当病牛咽、喉头附近的食道存在阻塞物而引起的阻塞,可选择此方法治疗。操作时,必须先使用开口器打开病牛口腔,并固定其头部和开口器,然后一人从牛颈外部两侧将阻塞物推送到咽喉头部进行固定,另一人将手伸入到咽喉部位食道内将阻塞物取出,或者在阻塞物上用双折圆头铁丝进行圈套,也能够取出。

推送法。病牛食道内先灌服200mL植物油和20mL普鲁卡因,用于润滑和麻醉食道,同时配合肌肉注射5mL阿托品,促使食道平滑肌松弛,接着使用套管针进行瘤胃穿刺术,促使积聚在瘤胃内的大量气体被缓慢排出,助手可将阻塞物推动到咽部,适时采取铁丝套取的方式取出阻塞物。

扩张法。通常深部胸部食道发生阻塞或者贲门附近食道发生阻塞时采取该方法治疗,主要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大量的酸气,从而对阻塞物进行冲击,使其进入到胃内。一般是用胃管将适量的小苏打溶液送人到阻塞物处,接着立即注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并捏住胃管,同时用手在颈部食道进行按压,当有大量气体产生后,顺势将胃管向下推动,便于咽下阻塞物。

打水法。将胃管一端送人到食道,使其顶住阻塞物,然后在另外一端与灌肠器的接头连接,接着将灌肠器插入到温水中,并开始持续向食道内注水,在0.3~0.8个大气压下就能够促使异物开始向下滑动,此时即可顺势推动胃管促使阻塞物进入到胃内。

打气法。先进行保定,使用开口器打开口腔,略微使其头部放低,然后向食道内插入胃管,对阻塞部位进行试探,同时注入2000mL温水,一端时间后倒出温水,再灌入lOOmL润滑剂,如植物油或者石蜡。此时,一人用手将咽头下面的食道和胃管按住,防止打入的空气逆反而出,另一人在胃管的另一端连接打气筒,快速打气2~3下,在其挣扎时阻塞物就会随着食道的扩张被推到胃内。之后通过胃管注入适量的温水,以检测食道畅通与否。这种治疗食道阻塞的方法既简单,操作安全,且见效快,经济实惠,不会出现继发病。

手术治疗。当病牛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可采取手术方法,即将食道切开,取出阻塞物。手术前,先使病牛呈右侧位进行保定,此时注意依旧进行瘤胃放气。根据阻塞部位确定术部,剪去术部被毛,并进行消毒,铺上创布,注射适量的0.25%普鲁卡因进行直线麻醉。在皮肤上沿着颈静脉平行的方向切1个比阻塞物略大的切口,对创内组织进行剥离,接着用创钩将创口扩大,促使术部充分暴露,然后进行止血。根据阻塞物寻找食道,接着将其取出置于创口外面,并放置在消毒纱布上,将阻塞物用大号针头扎住进行固定,然后在固定针头旁边lcm左右处在食道上切1个纵行切口,大小与阻塞物接近,用手指取出阻塞物,同时将固定用的针头拔掉,之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并用消毒的纱布拭干,接着采取常规缝合,即先依次缝合食道黏膜、肌层,外层采取内翻结节缝合。缝合后要先进行清洗,擦拭干净后将食道隔离创布取下,将食道送回到原处,然后依次缝合肌膜及肌肉,同时撒布适量的磺胺或者青霉素粉,再将创口隔离创布取下,对皮肤采取结节缝合,立即涂抹适量的碘酊,并包扎绷带,最后解除保定。术后要根据病牛的状况采取补液,并使用适合的抗菌素,如可静脉注射由2000~3000mL葡萄糖盐水和300~500mL5%碳酸氢钠液组成的混合溶液,并肌肉注射由800万~1600万IU青霉素和300万~500万IU链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连续使用3~5天。注意手术当天病牛停止采食和饮水,术后第二天可适当饮水,经过2天才能够饲喂少量的流食或者柔软的草料,经过7天即可将皮肤缝合线拆除,并涂抹适量的碘酊。

鹅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1、鹅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有球虫的野鹅能够通过迁移和定居而导致家鹅发生感染,这也是引起鹅球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鹅或者带虫的青年鹅、成年鹅。病鹅以及带虫鹅排出的粪便中带有球虫卵囊,可能导致饲养场地、禽舍、水源、饲料、用具等被其污染。加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部分甚至能够耐过气候寒冷的冬季。因此,只要鹅场有鹅只感染虫体,则很难彻底将环境中存在的球虫卵囊清除。例如,冬季的池水温度非常低,但球虫卵囊在里面经过2个月后依旧具有感染能力。健康的雏鹅和仔鹅如果直接采食或者接触到的饮水、饲料等污染有孢子化球虫卵囊,就会立即导致该病发生。另外,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雏鹅、仔鹅饲喂品质低劣且含有较少营养成分的饲料,或者饲喂过多精料且缺乏青料,或者摄取矿物质、维生素不足,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会进一步促使该病暴发流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任何品种和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幼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3周龄到3月龄之间的幼鹅容易感染截形艾美耳球虫,且往往呈急性发病,病程持续2~3天,死亡率能够达到87%左右;任何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肠球虫,甚至6日龄的全部雏鹅都会出现发病,死亡率能够达到82%左右;在300日龄左右鹅也能够出现发病,但具有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且温度和雨量会影响流行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8月份容易流行,但有时鹅群也可在10~12月份出现发病。

2、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接着彻底废绝,但增加饮水,且饮后不停甩头,羽毛蓬乱,缩颈,双翅下垂,往往离开鹅群独自呆立,头部来回左右摆动或者不停摇头,口腔存在积液,并流出白沫或者发生流涎,甚至只能够卧地,无法起立,呈闭目垂头状。病鹅初期排出粪便逐渐从干变稀,接着发生下痢,排出的粪便呈水样,且混杂红色或者酱红色没有凝固的血液或者凝固的血块和黏液,并有脱落的黏膜夹杂在其中,类似红豆腐乳。病鹅肛门明显松弛,且有棕色或者红色的排泄物沾污周围的羽毛,发生脱水,体质快速消瘦。当病鹅呈急性经过,通常经过1~2天就会由于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鹅呈慢性经过,病程持续时间稍长,可视黏膜发生贫血,体质严重消瘦,有些能够耐过,并自行逐渐痊愈,但只能够缓慢生长。

3、鹅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病鹅肠壁发生肿胀,肠黏膜明显增厚,并存在出血,且有糠麸样的假膜覆盖在直肠中段和回盲段的肠黏膜上,同时黏膜存在球虫结节和针尖大小的溢血点,肠腔发生肿胀,外观明显扩张,且里面含有褐色或者红色的稠状内容物,呈血样胶胨状,从而无法形成肠芯。有些病鹅的肾脏明显增大,且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病灶存在于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白色,且肾小球存在严重损害,并且能够在管内看到大量的球虫卵囊。

4、鹅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鹅球虫病可选择多种药物用于防治,但为避免形成抗药性,至少需要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供给病鹅自由采食,连续使用4~5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0mg氯苯胍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10天。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50~200mg氨丙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或者在每升饮水中添加80~120mg,完全溶解后连续饮用7天。在病鹅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先连续使用3天,接着停药2天,再连续使用3天。在饲料中添加0.05%~0.2%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3~5天。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025%的球痢灵(二硝托胺),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饲喂3~5天。

另外,病鹅还可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用于治疗,取30g苦参、50g黄柏、60g常山、50g黄芪、60g黄连、80g白头翁,添加2000mL清水,浸泡大约30min,之后使用文火煎煮30min左右,过滤后取药液,每只每次饮用10mL,用完的药渣再添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取药汁供整个鹅群饮用,通常使用1剂即可痊愈,症状严重的可再使用1剂。另外,如果鹅只在塑料大棚内饲养,要注意在上面覆盖一层遮荫干草,并确保通风透气性良好。

作者简介:高巍(1982-),男,黑龙江杜蒙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动物卫生防疫、检疫等方面工作。

高巍

母猪乳房炎的病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摘要:母猪乳房炎是其在哺乳期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在发病过程中,母猪乳腺会发生明显的病变,并存在红肿,导致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同时导致乳房出现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会导致母猪腹部过于松垂,逐渐减少分泌乳汁。现主要概述该病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依据。

1病因分析

日常管理不当:舍内地面凹凸不平,过于粗糙,导致母猪乳房容易发生磨损,引起乳房感染而发生乳房炎,尤其是经产母猪由于腹部明显松弛,往往会导致乳房严重下垂而贴到地面。另外,母猪分娩过程中过于疲劳,特别是夏天发生难产,圈舍面积过小,通风较差,都会阻碍血流循环,导致腹腔内压增大,造成乳房容易发生水肿,再加上管理水平较差,容易导致乳腺患病。

营养调控不合理:母猪哺乳期补饲营养的过程中,如果过早进行补饲或者方式不正确,如在分娩结束后立即进行补饲,且补饲大量品质优良的饲料,导致机体泌乳量急剧增加,从而发生乳房炎。据报道,母猪日粮中维生素E的含量,会影响该病的发病率以及发病严重程度。

病原微生物感染:母猪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在临床上,通常将病原微生物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接触性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主要在乳腺内定植;第二类是环境性病原菌,如化脓性棒状杆菌、假单孢菌、大肠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是因能够产生内毒素而引起乳房炎;第三类是真菌,如酵母菌、毛孢子菌以及病毒等。

继发因素:母猪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炎,会由于不断产生细菌毒素,且子宫内存在过多的炎性分泌物,导致周围血液流通不畅,阻碍经络,并会蔓延至乳房,从而引起该病。另外,该病还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阴道炎、产后热等。

2.临床症状

局限性乳房炎:该类型比较常见,是指局限在1~3个乳区出现炎症反应。母猪发病时,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尤其是食欲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只是发病乳区发生肿大,且发热、潮红,伴有疼痛感,拒绝哺乳后代仔猪,大部分采取适当治疗后就能够痊愈。

扩散性乳房炎:通常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出现发病,且在1~2天内就会导致整个乳区发生急剧肿胀,基本上停止分泌乳汁,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其他部位也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或者是分娩时间过长、出现难产或者助产时导致产道黏膜发生损伤,从而容易侵入化脓性细菌。病猪整个乳区出现发炎后,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超过40℃,甚至达到41℃,分泌黏稠水样的脓汁乳,呈黄色,往往会导致仔猪发生腹泻。长时间之后,乳房肿胀部位就会出现化脓、溃烂,甚至有脓汁流出,并散发腥臭味。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前后要采取正确的饲喂方法,通常从产前5天开始逐渐减少喂量,直到生产当天停止喂料,产后第2天可饲喂0.5kg饲料,之后逐渐增加,直到第5~7天可饲喂2.5kg。第8~14天能够达到哺乳母猪的饲喂标准,也就是每天饲喂2.5kg基础料,并按照每头仔猪再增加饲喂0.3~0.5kg。母猪每头饲喂3次,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减少或者防止母猪分娩结束后大量泌乳而导致乳房炎。母猪在断乳前3天开始逐渐减少喂量,直到断乳当天停止饲喂,并从断乳第2天开始少量饲喂,经过3天进行短期优饲,确保饲喂充足,促使机体能够正常发情、排卵,从而使其繁殖率提高,并避免断乳前后出现乳房炎。母猪产房或者高床设备必须确保光滑,还可在舍内地面上铺垫适当厚度的稻草,避免乳房皮肤发生磨损而感染细菌感染引起乳房炎。母猪乳房要经常进行按摩,加速血液循环,确保正常泌乳。

乳房注入药物:病猪乳汁挤净后,取85mL25%的盐酸普鲁卡因对150万IU青霉素进行稀释,然后使用专门的注射器注入到乳叶内,每天2次,还可以使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如果母猪患有慢性乳房炎,可注入60mL0.05%洗必泰混悬液,经过3h将其全部挤出。如果病猪患有急性乳房炎,在发病初期通常使用适量的普鲁卡因对青霉素进行稀释,并在乳房基部注射。

乳房冲洗:病猪乳液全部挤出后,向乳房内注入100mL1%磺胺液,30min后挤出药液。然后取200mL健康母猪的乳汁,对其进行加热,确保温度稳定在大约55℃,再添加150万IU青霉素,然后注入到乳房内,每天对乳房进行1次冲洗。这种治疗方法对化脓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药治疗:病猪使用中药治疗时,主要原则是消炎止痛、通经活络、活血散瘀,一般可使用两种方剂进行治疗,可取玄参、甘草、柴胡各8g,蒲公英18g,川穹12g,双花20g,瓜萎10g,当归15g,添加适量清水煎煮后给病猪内服;也可取芙蓉花、穿山甲、通草各12g,丝瓜络、连翘各15g,金银花、蒲公英各20g,添加开水冲调,给病猪灌服1次。

药物预防:从母猪妊娠112天开始,按每150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g磺胺噻唑、1g磺胺二甲基嘧啶以及0.4g三甲氧苄啶,混合均匀后给其单独饲喂,每天2次,连续用4天,能够使发病率从30%降低到12%。

母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症状及治疗


1、病因分析

母猪分娩结束后,胎衣通常经过10~60min能够自行排出,如果经过2~3h还没有全部排出,或者只有一部分排出,则称为胎衣不下。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猪属于多胎的哺乳动物之一,如果在生产时产出胎儿数量较少,且仔猪平均体型较大,从而会导致其子宫严重舒张,使其产后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即子宫收缩力明显减弱,产后出现子宫肌乏力的现象,甚至使其在今后的生产中都容易由于子宫肌无力收缩而导致无法顺利生产,从而发生流产、早产以及难产等现象。

胎盘感染病菌而发生炎症反应:母猪妊娠期间由于运动减少,使其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如果猪舍以及活动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就容易使其感染胎儿弧菌、布氏杆菌、霉菌、沙门氏菌、弓形体等而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最终发生子宫内膜炎。由于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则造成体内的胎盘也被病菌感染,导致胎儿与胎盘发生黏连而无法进行脱离,最后引发该病。

饲料营养水平不合理:母猪妊娠期间所需的营养水平提高,如果此时无法及时增加营养改善饲养条件,而依旧饲喂的单一饲料,非常容易造成机体摄取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完全胎衣不下:母猪分娩结束后,在阴门外只悬挂很少部分的胎衣,检查产道能够在阴道及子宫内触到大部分的胎衣,通过进一步检查能够发现子宫内膜子叶与胎衣发生黏连。如果产后经过12h胎衣还没有排出时,发现胎衣开始逐渐发生腐败,且开始散发恶臭味,触摸子宫及产道发现温度较高高,且有恶臭的胎水和炎性产物蓄积在里面,一些甚至呈果胨状。病猪频繁弓腰举尾,呈努责排尿状,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超过39.5℃。产后经过1天胎衣还没有排出时,病猪体温升高超过40℃,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尿路系统发生感染,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部分胎衣不下:母猪分泌结束后,在阴门外悬挂大部分的胎衣,且食欲基本正常,体温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有时出现努责现象。检查产道能够触到只有少部分胎衣与母体胎盘子叶紧扣,或者只有孕角顶端非常小的部分与子宫母体胎盘发生黏连,初期阴门外垂挂的胎衣为浅灰红色,之后逐渐变成浅灰色、紫黑色,接着快速扩散到子宫里面的胎衣,且有褐色分泌物持续从阴道内流出,并散发恶臭味。少数母猪由于胎衣发生腐败,且无法顺利排出恶露,而使其在子宫内长时间滞留,造成生长繁殖大量的细菌,吸收较多的毒素,发生自体中毒,引起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明显降低或者完全废绝,甚至能够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

3、治疗

单纯性胎衣不下:病猪大多数使用催产素进行治疗,每次在颈部采取静脉推注或者肌肉注射10~50U,通常只使用1剂,同时在颈部另外一侧使用抗生素针采取基础治疗,用于防止继发感染,如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L复方氧氟沙星或者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或者可肌肉注射由5g头孢噻呋钠、10mL柴胡、10mL鱼腥草、10mL黄芪多糖组成的混合药液,最好采取交叉使用,治疗效果更好。病猪还可静脉注射20mL10%氯化钙,同时颈部另一侧依旧进行基础治疗,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母猪出现肠绞痛、痉挛症状,且伴有痛苦嘶鸣适合使用该方法治疗。病猪还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mL氯化胆碱,同时颈部另一侧依旧进行基础方治疗,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母猪出现粪便燥结症状,即发生便秘时适合使用该方法治疗。

死胎残留型胎衣不下: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术者先对指甲进行修剪,并打磨平整,之后双手先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再在手及手臂上涂抹适量的植物油,将一只手伸入到子宫内对胎衣进行剥离,并胎衣、死胎取出,接着对子宫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将洗涤液导出后经过1~2h,用500mL且配有经过消毒的猪用橡胶软管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0~200mL添加2~5g四环素粉或者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的蒸馏水,沿着产道插入到子宫内,将全部药液缓慢推注到内部。手术结束后,病猪还需要采取基础方进行3~5天的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如果母猪胎衣不下比较难于剥离,可先肌肉注射1~2mL催产素或者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另外,病猪还可使用中药治疗,取9g香附、16g以芡实叶、9g翟麦、9g红花、31g洒大黄、9g川芎、9g炮姜、9g急性子、9g归尾、6g甘草作为药引子,加水煎煮后内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云南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