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土鸡是一种密实性强、抗病能力强的地方鸡资源,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食品的风味和自然,这种情况下土鸡、土鸡蛋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文章以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为主旨,合理规划并着力推进土鸡生态养殖业发展,最终实现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看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土鸡又叫草鸡、本地鸡,是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长期在当地饲养的地方品种,多数情况下土鸡都是肉蛋兼用的。阿坝州土鸡主要分布在半农半牧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土鸡具有密实性强、香味浓郁、抗病力强等特征,对外界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肉蛋的需求逐渐以自然为时尚,当前土鸡、土鸡蛋市场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1、阿坝州土鸡生态养殖业发展的优势

1.1生态资源条件优越

阿坝州地处半农半牧地区,当地高山峡谷众多,各小区域之间拥有很多自然天成的屏障,加上空气清新、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水源清洁、充足,对于畜禽疫病消毒防疫工作非常有利,成为小家禽家畜规模养殖的理想之地。同时,当地的高半山地区农户居多,各住户居住分散,四周还有非常宽敞的林地资源等,土鸡不仅可以在当地采吃草籽,还能采食昆虫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减少了对鸡饲料的用量。

1.2土鸡品种资源优良

阿坝州藏羌族人民养鸡是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习惯,养殖过程中注重优良基因的培养,当地土鸡均为肉蛋兼用的品种,这些土鸡的生长性能虽然不如优良肉鸡,但是该地的土鸡性野敏捷,喜欢在高处栖息,外貌特征非常独特,同时具有较强的觅食性,其香味浓郁、肉质鲜嫩,土鸡品种不仅抗病能力较强,同时还耐粗放管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可以很好的适应。

1.3养鸡习惯良好

当地广大农牧民群众都有养鸡的习惯,每家每户都有一定数量的土鸡,但是由于受到交通运输的影响,多数土鸡都不能走人城市,当地养殖的土鸡及土鸡蛋多数成为乡邻餐桌上的佳肴。随着近年来当地养鸡大户的快速增加,为土鸡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为当地土鸡养殖奠定了基础。

2、有关阿坝州土鸡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设想

2..1加强土鸡品种选育

阿坝州各地都有土鸡养殖的习惯,但是现在当地多年来家庭养殖,土鸡近亲繁殖泛滥,品种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土鸡品种非常差,个体大小也不均匀,产蛋率非常低。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严选先进的家禽育种技术,从中选择优良品种,这样才能使原有土鸡肉质品质好、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得到保持,在生态养殖中应用严选的土鸡,才能达到专业技术要求,使土鸡养殖效益最大化目标得到实现。

2..2积极展开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切实掌握养殖土鸡的专业技术,不仅要达到鸡肉、鸡蛋产量提升的目标,同时还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通过培训还可以深入了解土鸡生态养殖的重要意义,满足场地、圈舍及劳动力等方面要求,与土鸡市场需求情况相符合,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土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推动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3创建土鸡特色品牌

必须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使土鸡生态养殖产业获得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土鸡,并着力将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首先,联合基地和养殖户,落实“基地十养殖户十龙头”的模式,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到土鸡生态养殖中来,对土鸡生态养殖产业进行发展;其次,发展土鸡加工业,在当地形成产业链以后促进土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土地产品知名度的提升;第三,将产品营销及品牌策划工作做好,建立起新型的营销机制,将超市化销售、配送中心、批发中心等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阿坝州地处于高山峡谷之中,当地各小区域之间自然形成了多处屏障,加上当地空气清新、环境良好、水源充足,对于畜禽疫病消毒及自然隔离非常有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土地生态养殖发展。总之,土鸡生态养殖业发展在加大的共同努力之下必然会形成新型的养殖产业,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周云珂,刘凯.四川省林下经济产业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研究.四川林业科技,2013(01):8993,75.

陈勇,牟桑,马莉.阿坝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05):7-8.

林宏贵,黄强,周庆,等,林下养殖与乡村旅游互动提升发展模式研究.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199.

李武斌.“阿坝经济现象”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14-18.24.

作者简介:马志群(1976-),女,四川松潘人,本科,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相关知识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景宁县发展肉鹅养殖的有利条件及主要设想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共辖283个行政村,人口17万,属浙江省欠发达山区县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农户素有零星养鹅的习惯,但没有规模养鹅场。笔者认为,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肉鹅生产,是加快该县畜牧生产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短平快项目。

1 发展养鹅的有利条件

1.1 劳力资源丰富 据调查,景宁县现有妇女及其他辅助劳力3.54.0万余人。另外,该县大部分农民,除短时间农忙耕种外无其他副业,发展养鹅则非常适合妇女及闲置人员,如能开发利用这部分劳力资源,则可创造出一笔可观的社会财富。

1.2 牧草资源优质 自2008年来,该县由于滩坑水库建设,不少土地被抛荒闲置,特别是英川、沙湾、滩坑库区,有近1/3农耕地处于空闲或抛荒状态,还有大面积的果园、林地、竹园等,牧草资源丰富,为发展养鹅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草质资源。

1.3 自然条件适宜长期来,该县农户素有零星养鹅习惯。鹅抗病力强,食性广,属草食家禽,且觅食力强,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农田中的遗谷、昆虫等变废为宝。发展养鹅,不失为一举多得的短、平、快养殖项目。

1.4 市场前景广阔 鹅肉属无公害食品,该县距丽水、温州很近,据有关调查,这两地鹅肉相当紧缺,尤其是温州人特别喜欢吃鹅肉,每年缺口达90万羽左右。因此,发展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肉鹅的主要特点

2.1 食草性、耐粗饲鹅属草食家禽,日粮的65%一70%可用青草、野菜及农副产品下脚料代替。鹅有很强的觅食力,还可整群放牧,是一种节粮型的环保、利民养殖项目。

2.2 体型大、生长快肉鹅生长发育很快,一般6O ~ 70日龄体重可达3kg以上,即可屠宰销售;农村散养6~7个月体重可达15kg左右。

2.3 适应性广、抗病力强 鹅具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平时只要加强环境消毒,做好小鹅瘟疫苗的免疫,规模适度,养殖得法,一般不易染病,不需用药,成活率高。

2.4 肉质好,营养丰富 鹅属草食家禽,肉质好。据测定,鹅肉中脂肪含量为11%左右,远低于猪、羊肉;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7% ,远高于其他畜禽肉类,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鹅肉与仔鸡肉相比,赖氨酸和丙氨酸含量高30%、组氨酸高70%,是人们最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2.5 周转快、效益高 肉鹅的饲养期一般为7O~ 80d即可上市,养鹅效益远高于养鸡及其他家禽。据调查,饲养70~80d左右的肉鹅,每羽利润可达 15~20元,一年饲养2批,这对一个贫困地区的农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3 发展养鹅业的几点设想

3.1 精心组织、合理布局建议在该县已有一定养殖基础的滩坑库区、沙湾、英川、鸬鸱、澄照、大际、东坑、鹤溪等地规划为养鹅示范区。选择养殖积极性高、有一定养殖条件(包括资金、劳力、场地、技术) 和有带动作用的农户为养鹅科技示范场(户),通过示范作用来带动当地养鹅业的发展。

3.2 抓重点、搞示范建议在每个示范区,第1年,选择1020户为养鹅科技示范场(户),每场(户) 饲养规模在300羽以上,年养23批,加上其他农户,要求年饲养量达到8~10万羽。第2年,每个示范区选择153O户为养鹅科技示范场(户),每户规模饲养400羽,年养23批,加上其他农户,估计年饲养量达20万羽左右。第3年,要求全县饲养量超25万羽。工作的重点是抓好科技示范场(户)建设,搞好科技示范推动作用。

3.3 抓技术培训,推广科学养鹅农业部门要和科技部门紧密结合,及时为养鹅户提供信息,抓好养殖技术培训,推广科学养鹅。要转变养殖理念;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优势,搞好技术跟踪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4 组建养鹅合作社,解决养鹅后顾之忧针对养鹅业的发展,利用养鹅合作社的专长,提供产销信息,重点扶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农户的信息不灵、引种困难、销售困难等后顾之忧问题。

笔者认为,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健康农业养殖技术,转变养殖观念,推行适度规模养殖,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链,是一种为民增收的不错选择。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只要狠抓3年,定能抓出成效。

我国发展鹅肥肝产业的历程


我国的现代鹅肥肝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79年国家派陈燿蠢赴法国进修.他考察了法国的鹅肥肝生产并带回了有关的技术资料;1980年上海引进了法国罗捷肥肝公司的填饲机及朗德鹅种蛋.法国专家认为中国鹅的头颈细长不适于填饲生产肥肝,改用北京鸭填饲试产鸭肥肝获得成功,同年在全国第一次水禽科研生产协作座谈会上,把肥肝实验列入了主要选题。1981年法国戴尔培拉公司向中国推荐鹅肥肝的生产技术,绷宪纲和启纪朝也发表了《国外鹅鸭肥肝生产和科研动向》。当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开始了鹅肥肝试曲,该所陈育新在《人民日报》发表有关文章.引起了农业部朱荣副部长的重视.井作了批示.而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亦立项开展这项实验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无锡市农科所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在江苏无锡首次鹅肥肝实验成功.试产的鹅肥肝在国外试样受到欢迎。此后,国家科委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在石家庄召开发展我国鹅肥肝生产座谈会。

1982年农业部也在上海召开了肥肝生产座谈会加强了领导。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亦相继开展了鹅鸭肥肝的试验研究工作,当年北京农大艾文森用大型的狮头鹅、湖南农学院毛战生用中型的溆浦鹅、浙江农科院陈烈用浙东白妈、山东宋庄朱锡章、傅吉堂用小型的昌邑鹅填鹅肥肝都获得成功,并从圣涎节起向首都的一些外资饭店供应鹅肥肝。在鸭肥肝方面:北京农业大学用骡鸭、福建农学院用番鸭试产鸭肥肝获得成功.而上海青浦徐泾肥肝厂在191983年也出口了鸭肥肝吨。在鹅肥肝方面:从1983年起山东昌邑亦成吨的对法国试梢。当年在首都召开的(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无锡市农科所展出的优质鹅肥肝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荣誉证书和奖励; 1984年农业部何康部长、李易方局长访问法国、匈牙利归来,加强了对我国的肥肝生产的领导.当年我国出口试销的鹅肥肝增加到4吨。

1985年浙江永康德广用当地的小型灰鹅实验,平均肥肝重达480克,他们用中国鹅生产的肥肝开始对日本试销。1986年初国家科委派笔者率团考察匈牙利的鹅肥肝产业.山东也组团赴法国考察,并于当年率先在国内引进了法国朗德。1988年浙江永康率先对日本出口鹅肥肝3吨.首开了我国鹅肥肝出口先河。1991年法国鹅肥肝考察团访笔者作为农业部特邀鹅肥肝生产专家全程陪同考察了山东和江苏的鹅肥肝生产.并洽谈了合作开发我国鹅肥肝产业的意向。接着我们又接待了日本鹅肥肝商考察团.帮助山东昌邑和日商合作成立昌丰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优质鹅肥肝直销日本。当年国家科委在浙江永康召开的鹅肥肝产业发展研上会指出:从80年代初我国鹅肥肝首次实验成功以来,到90年代初.我们经历了十年的艰苦探索.已在肥肝生产、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使我国的鹅肥肝生产逐步走上正规.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鹅肥肝生产大国。

当前肉牛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提高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可以探索建立新希望六和的“聚落式”养殖模式。

肉牛产业形势分析

1.国内牛源不足导致产业萎缩。2008年以来,牛肉价格的飞速上涨使肉牛主产区为扩大销售量,采取以“弑母杀青”为特征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蚕食着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基础。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中国母牛存栏量从3300万头减至2300万头,四年间大幅减少1000万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大幅下滑带来了2008年至今国内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6000万头的后果,“物以稀为贵”,去骨牛肉价格在2012年11月突破50元/千克的大关后,仍保持了上升态势,目前去骨牛肉价格已经在64元/千克。虽然牛肉价格始终保持高位,但国内整个肉牛养殖业却在慢慢萎缩,我国肉牛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的上升,相对于养鸡养猪或是外出打工,养牛的比较效益不高,导致弃养肉牛现象较为普遍。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居民购买能力的局限又使得下游的加工企业屠宰量和屠宰利润不断下降,肉牛屠宰企业收购加工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关门转行,整个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2.进口牛肉冲击国内市场。长期也来,中国牛肉价格长期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亚非拉地区,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国内需求急剧增加、肉牛存栏量下降,我国每年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约有240万吨的缺口,导致国产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2010年中国牛肉价格已经达到3046.9美元/吨,远远高于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牛肉价格400-1000美元/吨,但国产牛肉品质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价格和品质的巨大差距,供需之间的缺口使我国开始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大量进口牛肉。从2012年,我国成为了牛肉净进口国,净进口量达4.9万吨,这一规模到2013年进一步扩大。仅2013年1-6月中国牛肉累计净进口量已经达到12.3万吨,相当于2012年全年净进口量的2倍多。据调查,2014年,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冻牛肉在中国的批发价只有30-36元/千克,远低于国产牛肉批发价58-62元/千克,促使国内加工企业、酒店、普通居民等消费群体逐渐青睐低价高品质的进口牛肉,国产牛肉市场份额减少,国内肉牛产业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

3.肉牛养殖业面临结构转型。肉牛养殖建场成本低,疫病少,死亡率低,价格高,使得肉牛产业在2008年以后发展较快。牛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怀孕、分娩、再到小牛、成牛时间超过两年,企业如果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从而占用大量的场地和资金,如果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资金周转。近年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肉牛大省的肉牛场和屠宰企业不远万里到内蒙古、东三省、新疆等地区的农户手中购进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出栏,获利颇丰。随着能繁母牛和小牛不断被宰杀,架子牛资源稀缺,市价高涨,加之饲料、运输、人力成本一路上扬,进口牛肉的冲击,导致国产牛肉价格虽然保持高位,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却在不断缩减,肉牛企业亏损严重。据平原县一家养牛场场长介绍,目前600千克育肥牛出栏价格在25-26元/千克左右,在牛源不足、生产成本上涨、市场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肉牛出栏价格在28-30元/千克之间才能保本,卖一头牛赔2000元左右。内蒙、东北等地300千克左右的架子牛价格要在1-1.3万元,且牛源稀缺,有价无市,“自繁自育不如到外地买牛”的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举步维艰,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河北石家庄、衡水、廊坊等地,350千克的架子牛价格在34.4元/千克,600千克的育肥牛价格约为25.6元/千克,每千克差价达8.6元,呈明显的“倒挂”状态。因此,当地许多育肥专业场户提高能繁母牛存栏量,逐步转为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当地肉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标志。

4.发展趋势。牛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牛源短缺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国产牛肉价格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牛肉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提高,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预计2015年,全国牛肉总需求量将达到750吨,供需矛盾依然会非常突出。

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在市场现状的倒逼下,肉牛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农区肉牛产业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基本退出,肉牛散养户组成合作组织开展自繁自育和屠宰加工,并与大型超市、酒店饭馆直接对接的新模式将会在农区逐渐兴起。随着牛肉价格的不断升高,肉牛资源的缺乏,牧区的草场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消费群体较为稳定的优势将使牧区肉牛产业进一步壮大。南方的丰富的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及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牛品种资源,使“北牧南移”成为了现实,发展南方草地养牛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北牧南移”将成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进口牛肉“低价效应”难以持久。通过进口的低价牛肉来扩大国内牛肉消费群体,解决国内牛源紧张,居民吃不起高价国产牛肉的问题,是破解当前国内牛肉消费市场供需矛盾的理性选择。但进口廉价冻牛肉并不能彻底解决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5年国际上牛肉进出口数量平均每年约为900万吨,除中国进口牛肉外,韩国、日本等国牛肉进口需求也很大,进口牛肉价格也会随需求量增加而不断上升,其价格优势会随之消失,进口牛肉的“低价效应”难以持久。因此,解决中国肉牛产业的问题不能光靠“进口低价牛肉”这一剂止痛针,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国外牛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使国内的肉牛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高档牛肉市场发展趋势。高档牛肉,主要是指通过选育优良肉牛品种,同时辅以绿色无污染的饲养手段和标准化屠宰程序,所获取的高品质绿色牛肉,具有品质突出、营养丰富、质量全程可控等优点,价格在180-220元/千克,部分顶级肉品甚至可达3000元/千克。由于我国肉牛养殖依然以粗放型养殖为主,牛肉品质还未达到高档级别,国内高档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只有大连雪龙、山东布莱凯特、内蒙古科尔沁、陕西秦宝等少数几家,其产能约占全国牛肉产量的0.2%左右,远未达到国内消费的需求,大部分高档牛肉需要进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我国的高档牛肉市场需求逐年加大,预计2015年需求量可达到7.4万吨。高档牛肉价格高、利润丰厚,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产能不足的现状决定了今后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依托现有资源,培育高档肉牛品种,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牛肉品质和加工工艺,并实现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多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天津地区渔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从养殖规模占比、渔业经济效益产出、渔民增收途径等方面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天津市南美白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hm2,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是除大宗淡水鱼以外的养殖优势品种。但由于近些年受到种质退化、养殖病害频发、产出率降低的影响,我市乃至全国对虾产业都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和挑战。

1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体情况

目前,天津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涉及除蓟县以外的9个行政区域。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万hm2,年产量超过5万t,产值达十几亿元。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单品种精养和鱼虾混养,其中60%以上为鱼虾混养。

养虾区域及规模产量占比情况比较,年养殖产量超千吨的既包括津南、西青、宁河等传统产业大县,也包括以开展鱼虾混养模式为主的宝坻、武清等区县。2012-2014年,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分别为25580hm2、22633hm2和21280hm2;养殖产量分别为6.72万t、5.81万t、5.01万t,规模及产量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排除规模减少因素外,平均单产下降了275.1kg/hm2。

从养殖技术层面分析,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经过渔业管理和科技推广部门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从品种引进到技术示范推广,从技术集成到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养殖技术成熟度处于较高水平,且在技术及产业规划层面也保持着比较好的发展优势,成为我市渔业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农渔民养殖收益的关键。一些较为先进的养殖技术,如鱼虾混养、鱼虾菜生态养殖、底层微孔增氧、生物制剂水质调控、中草药病害防控等,经过试验、示范与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然而,近两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形势日益严峻,由病害等原因导致养殖不成功、减产绝收的区域和案例越来越多。病害发生规模、发病率均呈现扩大和上升趋势。再加上环境条件、对虾种质、人为管理等其他叠加因素,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养殖用水问题

天津是缺水城市,因此有限的水资源会优先保证城乡居民使用以及农田水利灌溉。调查显示,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水源水主要为流经我市的河流水系,如永定新河、潮白河、黄沙河、龙凤新河、独流减河、子牙河等;部分地区采用河水+井水或盐汪子水+井水;也有使用排污水的。养殖前期池塘蓄水后,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池塘不具备换水或补水的条件。总体上渔业养殖水源水供给都比较紧张,再加之部分水源的理化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超标现象,均不利于养殖生产。

另外,从养殖用水管理方面,养殖池塘进水通常就近取水,有条件的利用周围沟渠进行沉淀过滤,多数没有条件的就直接引水入池,在养殖池中进行简单沉淀自净。养殖中如遇到病害、水质不良等问题,主要采取人为干预措施,增加渔药、水质改良剂、菌制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有的则采取直接与外部水系进行交换的方式,养殖用水安全难以保障,调控难度也明显增大。

2.2病害情况

从官方监测的数据看,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病率、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涉及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红腿病、弧菌病、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等。另外,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除了官方检测通报的疫病外,近两年在我市部分区县南美白对虾新发病害接连检出,主要包括虾肝肠孢虫、偷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呈现多地区蔓延、急性发病、难控制、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全市对虾养殖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3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来源复杂,质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生产投放的南美白对虾苗种渠道来源多样,主要分为:本市养殖场(苗种场)引进南方亲虾进行本地繁育的虾苗、引进南美白对虾良种场繁育的仔虾进行本地培育(淡化)的苗种、直接购买外地苗种场的苗种。这其中既包括国家审定的南美白对虾良种:如SPF虾苗、科海1号、中兴1号、桂海1号,也包括非良种的土苗。总体上,南美白对虾苗种来源多而杂,部分农渔民选购苗种对生产企业的资质并不十分重视,往往多考虑价格因素。另外,有些良种在引进、试验养殖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地区化差异或年份差异,使得南美白对虾良种在全市不同养殖区域的关注及认可程度表现不一。优质苗种的来源和覆盖均得不到保证。

尤其2014-2015年,虾苗问题更为突出。调查显示,很多地区出现了养殖前期南美白对虾生长良好但中后期生长缓慢的现象,收获时虽然虾还存活但规格明显小于往年。另外,不少地方同一池塘同批苗种出现了对虾生长大小差异显著分化的现象,有专家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南美白对虾苗种退化、对养殖环境适应性降低造成。

2.4投入品来源与使用不够规范

渔用饲料方面,通过调查以及近些年对本市养殖场(户)所用饲料产品抽样检测情况显示,渔用饲料整体质量可以保障。由于饲料品质与对虾生长息息相关,而且从生长效果就能相对直观地进行判别,虽然涉及不同厂家、品牌,但总体上生产者对正规饲料企业的品牌产品认可度较高。

渔药方面,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盲目选择渔药、不规范使用的问题。由于市场上渔药生产厂家多、种类繁杂,养殖者在购买使用上选择面大但随意性也大,购买渠道主要是渔场、池塘周边的兽药经销店。大多数情况没有固定的购买品牌,有部分会倾向选择正规大厂家生产的渔药。随着近年来鱼虾病害呈现多发、防治难的特点,渔药的实际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2.5池塘承包机制问题

从与广大养殖户接触了解以及区县有关部门反映的信息来看,目前本市区县乡镇、村所属的养殖池塘多采取短期承包制方式,有的地方承包期为2~3年,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承包,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这种承包机制下,养殖农户普遍不愿意对短期承包的池塘进行投入改造,养殖生产所需的一些设备有时也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池塘本底条件长期处于负债的不良情况,使得养殖环境脆弱、生产存在着极大的潜在风险。3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3.1解决养殖水源问题

从政府管理层面,有关部门需加强对水系、河道的监管,明确责任主体,依法保护现有的水资源环境,并进行统筹供给、实现合理利用。从养殖生产角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进行池塘改造,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场)建蓄水净化池,合理配置构建生态群落,提高养殖用水的自净化能力,实现循环使用。推动并利用好渔业设施改造提升,发展节水渔业、循环水养殖,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带来的困境。

3.2针对苗种质量问题

规划南美白对虾良种体系建设,和有关单位(企业)联合进行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家系选育,促进南美白对虾种业健康发展。做好本市现有苗种生产企业的筛选、评估及预推荐。利用有关部门业务管理及信息渠道,从我市南美白对虾苗种场中遴选几家生产规模较大、质量可靠、近几年供应稳定的企业,作为区域性虾苗供应储备单位,推荐给养殖户。同时,有计划地培植市级南美白对虾良种苗种繁育场,由政府部门向有意愿的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的扶持,并由科研推广部门给予技术服务支持,批量培育适应当地水质条件的良种虾苗,逐步提高本地优质虾苗的投放量。

3.3开展重点项目攻关,解决实际生产突出问题

未来几年,有计划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诊疗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南美白对虾良种家系选育、温棚设施化养虾技术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病害风险预警、评估与综合防治,病原本地环境下的耐药性分析等方面,力求完成多项技术成果的产出、应用与熟化,力求突破对虾产业发展瓶颈。

3.4加强日常苗种检疫和重大疫病及病害的检测力度

继续强化南美白对虾虾苗检疫的源头防控。除疫病检测外,还要重点关注近两年南美白对虾的新发病害,将虾肝肠孢虫、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也纳入检测监控范围。市、区县两级技术推广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联合开展苗种质量检疫、检测,提高针对外来病原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产地及流通领域苗种实行严格检疫,尤其要加强对疫区苗种的检疫,减少外来病原的入侵,从源头上为养殖生产提供保障。

3.5探索延长池塘承包期的运行机制或途径

尝试利用土地流转等形式,使养殖户在养殖规模和养殖周期上有保障,让养殖户有意愿对池塘进行投入改造、设备配置,不断地改善养殖条件、提升管理水平,为养殖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6运用好国家和社会推广机构的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并利用好社会化推广服务力量,共同为对虾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针对目前渔药使用不规范的普遍情况,探寻与渔药经销服务站点的联系互通机制,尝试借助这个平台把技术服务范围和内容延伸到更广泛的层面,提高渔病、渔情信息反馈的时效性,促进规范用药指导的常态化。另外,开展针对虾病本地养殖条件下的药敏实验,这是科学用药、规范用药的基础,在这方面需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收稿日期:2015-12-10)

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安徽省鹅肥肝产业的发展显著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研究、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完善肥肝鹅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和加强自主品种的选育

规范引进鹅种朗德鹅的繁育体系,同时加强自主鹅肥肝品种的选育是当前鹅肝专用种源供应的基础。一方面,要做好引进朗德鹅的良种繁育;另一方面,在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地方品种,开展本地品种选育,建立专门化品系;同时采用开放式育种理论,充分利用我国地方鹅种繁殖力高的优势对其进行改良,在保证其产肝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解决其繁殖力低的问题,选育出我国自己的产肝性能好、抗病力强的肥肝鹅品种(系),并进一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我国的肥肝生产提供品种保障。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不少产肝性能较好的品种,例如广东狮头鹅用于填饲所产肥肝平均肝重600 g,最大肥肝可达1400g,广西合浦鹅所产肥肝重523 g,最大可达1240g,只是尚未经过肥肝性能的专项选育,产肝性能不稳定[12]。在肥肝鹅的选育过程中,胸宽、盆骨宽、体重等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肥肝性状早期选育的主要参考指标。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基因、鹅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基因、肝X 受体(LXRa)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 (SCD-1)基因、脂肪酸长链延伸因子6(ELOVL6)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 基因等与鹅肥肝形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作为鹅肥肝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有幸的是,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历经多年支持培育的朗德鹅青农灰系已经能够可靠繁育,生产性能优于朗德鹅本身,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方地区开始应用。

青农灰鹅配套系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达92%以上,健雏率达94%以上。青农灰鹅商品代肝用型010周平均成活率为96.11%,填饲平均肝重高达1075.1克,而料肝比为22.85:1。

研究反季节繁殖技术并大力推广

肥肝鹅产蛋量较低且具有季节性繁殖的特点,是制约肥肝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因素。采用反季节繁殖技术是保障全年均衡生产的有效方法。通过人为的措施调整种鹅的产蛋季节,使种鹅在正常的非繁殖季节(每年6-8月)繁殖产蛋,并为市场提供商品鹅,称为反季节繁殖技术。

安徽省中安畜禽有限公司隶属安徽省中安集团,位于奇石之乡灵璧,占地面积500亩,主要从事法国朗德鹅的选育、养殖及深加工,主要产品有鹅肉、鹅松肉、鹅肉制品、鹅肝、鹅肝酱等鹅系列食品,是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安徽省 861重点项目承担单位、中国鹅食品研发基地、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安徽农业大学培训基地。公司下辖四个标准化基地:育种基地、孵化育雏基地、商品鹅繁育基地、深加工基地。育种基地建成4栋6000平方米反季节鹅舍,现存栏朗德鹅青农灰系父母代种鹅8000套,年孵化商品鹅40万只。

中安畜禽有限公司在鹅的反季节繁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适时选留雏鹅开展秋季产蛋

鹅的性成熟一般在7-8月龄,但这仅发生在适龄鹅接受的光照对繁殖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非抑制性的夏季长光照。因此,春季3、4月孵化的雏鹅到秋季11月一般就可开产,1月孵化的雏鹅到9月就可以开产。但更早如12月孵出的雏鹅,到来年8月还是不能开产,因为此时的长光照抑制其繁殖活动。因此,我们把雏鹅的补栏时间调整到1-3月份,这样经过7-8个月在秋季达到性成熟,以便其快速开始产蛋。

这种早期补栏的方法,虽然不能使种鹅在夏季开产,但是结合光照控制,可以选留秋季孵出的雏鹅,使之在次年春夏季进入繁殖状态,并在夏季通过缩短光照,达到春夏季非繁殖季节产蛋。

(2) 强制换羽和人工光照调控繁殖季节

由于鹅的季节性繁殖活动主要受到日照变化的调节,因此,光照是调控鹅繁殖产蛋季节性最为有效的途径。采用强制换羽、人工控制光照和调整饲料的方法,缩短换毛休产期,使在6月份换毛停产的种鹅,提前到10月份再次开始产蛋,并和第2个产蛋期相衔接,诱导种鹅在两年中产3期蛋。这种方法不仅使每只母鹅多产15-30枚种蛋,实现增产1/3,同时也有利于全年的均衡生产。

(3)反季节饲养管理措施

任何动物的天然生理活动,都是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都是成本最低的生理活动。对动物天然活动模式的任何改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动物的生理成本,造成一定的应激,从降低生产性能到健康并有可能造成死亡,这是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鹅反季节生产操作中要给鹅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鹅舍空旷通风,同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缓解热应激的营养物质,做好环境控制和营养保证,在鹅换羽的2个月时间,让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使其尽快恢复体能,进入下一个产蛋期。

铁朝用生态土鸡养殖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鲁甸县桃源回族乡按照鲁甸县委、政府发展林下土鸡,打造百万土鸡工程的安排部署,积极引导科技能人流转土地,拓展种植、养殖立体发展空间、规模化发展林下生态土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铁朝用是鲁甸县桃源回族乡科技站的一名职工,2013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下,他投资20多万元在桃源乡铁家湾村第二村民小组流转了大樱桃林地30亩,今年5月铁朝用牵头带领其他8户农户成立了鲁甸县建辉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大樱桃树下发展樱桃土鸡养殖。

从今年5月份开始,合作社共引进1000只土鸡,500只麻鸡优质鸡苗进行科学饲养,由于土鸡白天在樱桃树下啄食、嬉戏,晚上在樱桃林中畅饮雨露栖息,喂养的土鸡得到了健康成长,现在1500只土鸡麻鸡已经全部出栏。由于樱桃林里长出来的樱桃鸡卖相、品质、口感较好,樱桃鸡一出栏上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现在出栏樱桃鸡已销往昭通、昆明等地,且每市斤活鸡卖到了13元的价格,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在结束采访时,桃源回族乡科技站站长铁朝用满怀信心的对笔者介绍说:再过两年左右,合作社的30亩樱桃树将大量挂果,现在已经有8户农户自愿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扩大樱桃鸡养殖规模,一次能喂到六至八千只,带领更多的农户有效利用樱桃林地发展樱桃土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地上有经济林木,树下有土鸡,同时不断拓展生态立体空间,因势利导优化种植、养殖结构,逐步形成立体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合作社群众的收入,共同实现养殖樱桃土鸡致富。

巴州牦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巴州牦牛中心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和硕县的高山地带,以和静的巴音布鲁克、巴伦台地区为集中产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巴州牦牛产区位于北纬36o11~43o20、东经83o~93o56,地处新疆东南部,天山屏障以北,阿尔金山绵亘在南,塔里木盆地的东半部袒露于两大山脉之间,草原辽阔,占全州总面积的1/5,约8.6万hm2。境内高山终年积雪,水源充沛。盆地平均海拔2500m,四周高山环抱。年平均气温-4.5℃,1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48.1℃,7月平均气温10.4℃,高于0℃活动积温1252℃,冷季长达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279mm,积雪期长达150~180天。草原主要由针茅、狐茅和蒿等高寒草种构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巴州牦牛是从西藏引进的,最初在和静县繁育,后逐步扩散到其他各县。据报道,约在1920年,居住在和静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第27世汗王(名满楚克加布)的叔父森勒活佛到西藏拜佛,返回时从西藏购买牦牛206头(其中公牦牛6头),在长途驱赶中损失30头,其他的在和静县巴音部落(今巴音布鲁克区)饲牧繁育,经过90多年的选育,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来源、体型外貌较为一致、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良好、适应性强的牦牛类群。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巴州牦牛1989年存栏6万余头,到1993年底存栏量达7.3万头。2000年存栏数为6.8万头,占当年全疆牦牛总数的30%。至2007年底巴州牦牛存栏9.4万头。

巴州牦牛来源于西藏,因近亲繁殖使得品种退化严重,又因布鲁氏菌病等疾病广泛流行,导致流产、空怀率升高,成活率降低,产肉、产乳量随之减少。20世纪末,新疆成立牦牛生产领导小组和牦牛科研协作组,开展牦牛资源调查、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试验和牦牛各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调查等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大力发展牦牛业,积极引进野牦牛冷冻精液和种牛,进行巴州牦牛品种改良,已经初现成效。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巴州牦牛体格大,偏肉用型,被毛以黑色、褐色、灰色为主,黑白花色少见,偶可见白色。头较粗,额宽短,眼圆大、稍突出。额毛密长而卷曲,但不遮住双眼。鼻孔大,唇薄。分无角和有角两种类型,以有角者居多,角细长,向外、向上前方或后方张开,角轮明显。耳小、稍垂。体躯呈长方形,髫甲高耸,前躯发育良好。胸深,腹大,背稍凹,后躯发育中等,尻略斜。尾短、毛密长,呈扫帚状。四肢粗短、有力,关节圆大,蹄小而圆、质地坚实。全身被长毛,腹毛下垂呈裙状,不及地。

2.体重和体尺巴州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巴州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巴州牦牛体型偏向肉用型,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成年牛的屠宰性能见表2。

表2巴州牦牛屠宰性能

巴州牦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75.30%,粗蛋白21.19%,粗脂肪2.04%,粗灰分1.07%。

2.产奶性能巴州牦牛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全年放牧条件下,6~9月份挤奶,一般挤奶期120天,每天早晚各挤一次,平均日挤奶量2.6kg(不包括犊牛自然哺食量),年挤奶量约300kg,其主要成分为乳脂率5.6%,乳蛋白率5.36%,乳糖率4.62%,干物质17.35%。

3.产毛(绒)性能巴州牦牛每年5~6月份剪毛和抓绒,年平均产毛1.5kg、产绒0.5kg。颈、鬈甲、肩部粗毛毛股平均长18.7cm,尾毛长51.2cm。

4.繁殖性能巴州牦牛一般3岁开始配种,6~10月份为发情季节。上年空怀母牛发情较早,当年产犊的母牛发情推迟或不发情,膘情好的母牛多在产犊后3~4个月发情。发情持续期32h,妊娠期257天左右。公牦牛4~6岁配种能力最强,8岁后逐渐减弱,3~4岁的公牦牛一个配种季可自然交配15N20头母牦牛。巴州牦牛的繁殖成活率为57%,初生重公犊15.4kg,母犊为14.4kg;1岁平均体重公牦牛68.8kg,母牦牛71.6kg。日增重公牦牛146g,母牦牛156g。

5.役用性能巴州牦牛是牧区驮运和骑乘用畜,一般驮载70~80kg可日行30~40km,短途驮盐,健壮阉牦牛可驮载200kg日行25km。阉牦牛双套每天可耕地2000~2600m2。

四、饲养管理

由于受自然环境、生产水平和牧民饲养观念等条件的制约,巴州牦牛还保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模式,管理粗放。夏秋季节草场牧草量多质优,牦牛肥硕健壮;冬春季牧草量少质劣,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求,导致牦牛乏弱,个别牦牛在春季死亡。近年来开展冬季补饲后情况有所好转。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巴州牦牛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近亲繁殖严重,造成巴州牦牛品种退化。

六、品种评价

巴州牦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选育,已形成体格大、体质结实、能很好适应当地环境的牦牛类群,为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应集中力量,在巴州牦牛中心产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有计划地进行本品种选育,加大科研力度,以牦牛科研为先导,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适时引入外地良种牦牛或冷冻精液,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巴州牦牛的遗传改良和提纯复壮,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

优质肉鸭生态养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


我国养鸭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养鸭业迅速发展,近年来,鸭肉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内养鸭业得到快速发展,FA0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鸭存栏7.71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 65.73%。出栏20.2l亿只,占世界出栏量的76.64%,生产鸭肉265.81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9.12%.

1 鸭生态养殖的意义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带来的畜牧业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加剧,生态与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在全社会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我国有关专家于1995年提出生态养殖的概念。所谓畜禽生态养殖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

生态养鸭作为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可以延长食物链,增加营养层次,促进生态系统中资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解决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其目标一是能通过生物链再生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能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危害,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规定的要求。

发展鸭生态养殖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福建省优质肉鸭生态养殖的发展模式

福建省在养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域、地理资源等优势,是我国鸭业生产大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福建省鸭存栏量达4491.73万只,出栏量达10792.72万只阎。福建省是优质肉鸭一番鸭、半番鸭的主产区,半番鸭(骡鸭)生产是福建省肉鸭生产强项,约占全省肉鸭生产量的一半,年出栏约5000万只。供苗量达到l亿只以上销往全国各地,半番鸭是属间远缘杂交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瘦肉率高不油腻,而且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性情安静等特点,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世界养鸭业中将继北京鸭、番鸭成为世界第三大类型肉鸭,也是水禽肥肝生产的理想素材。福建省农科院从20世纪90 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白羽半番鸭的选育和研究,已培育出大、中、小型白羽半番鸭母本专门化品系,提供各种产业化生产需求,白羽半番鸭屠体洁白美观,克服了传统黑麻羽半番鸭屠宰后胴体留下的黑羽根,深受市场欢迎,为肉鸭生产走上高效优质的可持续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优质种源基础。

但是福建省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区,山地丘陵占了全省土地面积8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32hm2,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饲料粮食多从省外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随着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发展生态养殖,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改善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是实行福建省养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鸭生态养殖的模式很多,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2.1种养结合模式

如稻田养鸭(稻鸭共育)、果园养鸭、林下养鸭等。主要通过稻田、林果园的作物种植与养鸭结合.让鸭寻食杂草和虫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饲料,并利用鸭粪便还地,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稻田、林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此种传统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上不可能规模化。

2.2鱼鸭混养模式

鱼鸭混养一般以池塘水面养鸭,水体养鱼为主。鱼池为鸭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饲料。并提供活动场所,利于增强鸭的体质,鸭粪可为鱼类提供上等饵料,或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鸭在水中活动有增氧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鸭的觅食可吃掉鱼的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有防治鱼病的作用:另一方面鸭粪和残饵为池塘提供肥源,塘泥还田又为鱼、鸭青饲料的生长提供肥源。但鱼鸭混养模式同样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3生物发酵床养鸭模式

发酵床养殖技术起源于日本和巴西的自然养猪法,主要是将锯末、稻壳等材料接种生物菌种后堆积发酵后用做垫料,使粪污分解产生的臭味物质转化为菌体固定下来。达到降低养殖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目的[61。发酵床养鸭技术是在养猪、养鸡使用发酵床以后衍生的一种产品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菌种发酵效果难以控制、易受环境影响以及垫料维护用工成本大等问题。

2.4旱养模式结合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

网上饲养是近年来逐步探索成功的肉鸭饲养新技术.与放牧和地面平养相比,肉鸭网养具有省工、易管理、不受季节限制、肉鸭生长快、发病少、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虽然网上平养建造成本比传统的地面平养高,但通过减少疾病发生和提高生产性能所获得的收益能够很好地支付这一附加的成本,在广大农村极具推广价值。但仅为网床平养、笼养等旱养模式,还不能算是生态养殖,必须结合其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才能归人生态养殖的范畴。

沼气工程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粪便等有机物通过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再生资源,利用其沼液、沼渣有的用于养殖鱼、蚯蚓、用蚯蚓作动物饲料,沼液、沼渣还用于种植果、草等,建立畜禽养殖与种植资源综合利用生态链。

福建省规模化养鸭企业迄今创立的肉鸭生态养殖模式主要以网上平养结合干清粪技术,清理出的粪渣进行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或以沼气为纽带的网床平养旱养模式.通过建立沼气池,回收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可用于种植农作物,以达到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

3肉鸭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
3.1环境友好型系列饲料的研究

从肉鸭营养等角度,研究环保型饲料,减少粪尿的排放量,减少排泄物中氮、磷的排出量的营养调控技术。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蛋白日粮以降低氮排泄量,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使磷的排放减少20~50%。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它能在肠道中繁殖,改善肠胃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质的生成,降低H2S、NH,和粪臭素等物质的排放量。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维护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肉鸭的健康生长。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可解决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饲料添加剂所造成的污染环境、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使用沸石和膨润土、海泡石、硅藻土等硅酸盐添加到饲料中或作为载体用于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或撒于粪便及畜舍地面上,可起到降低舍内氨浓度的作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盐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相应减少排出量,减少环境污染。

3.2旱养方式饲养新技术的研究

为防止鸭粪便对环境、水质造成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建立网上平养、笼养等旱养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鸭能够与粪便脱离接触,从而使鸭免除病原菌及毒素等的危害,保持鸭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能解决垫料紧缺的一种针对性措施。研究表明,网床养鸭可以提高肉鸭增重率、出栏重和饲料转化率,还可以改善养鸭环境卫生,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也有显著的增加。

采用分段分区、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并根据肉鸭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及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适宜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营养水平、光照、通风等符合肉鸭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实行干清粪技术,粪便干湿分离,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污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通过采用综合防疫及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减少药物使用,降低药物在肉鸭体内的残留,提倡健康养殖,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3.3沼气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沼气化处理技术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肉鸭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通过厌氧发酵和连续池式发酵。使养殖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经过除臭、腐熟、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成沼气和活性生物有机肥,使之无害化、资源化。

3.4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采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研究污水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模式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粪尿、污水,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生化处理模式,从采用的工艺技术来看,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等。生化处理具有占地少,适应性广,但投资大、能耗高、运转费用高。

3.5新型环境保护型禽舍的研究

研究采用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禽舍,集约化养鸭场采用湿帘降温技术,使用风机纵向通风并结合湿帘方式,通过供水系统将水送到湿帘顶部,从而将湿帘表面湿润,当空气通过潮湿的湿帘时,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空气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环境安全型禽舍能有效隔离和控制疫病,为易于防疫,环境安全型禽舍必须实施笼养或网床养殖,其核心是封闭型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技术,进、排气微生物精净化系统。禽舍改进工艺,禽舍合理的保温、光照、通风系统、地面的结构、雨污分流等。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对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

3.6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

利用粪便、垫草等养殖业的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再以蚯蚓饲养畜禽,这一科学的生态平衡系统的实施,既能降低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能产生高效的有机肥,还能生产优良的动物蛋白。同时蚯蚓本身也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传统中药材.因此其在整个畜牧业生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蝇蛆和蚯蚓等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天然氨基酸和生长激素。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早就运用人工养殖蝇蛆和蚯蚓处理养殖场的粪便和城市垃圾,再以蝇蛆和蚯蚓代替精饲料,利用蝇蛆和蚯蚓天然的生长激素、抗生素等来饲养经济动物。

藻类能将畜禽粪便中的氨转化为蛋白质,利用经济藻类对鸭粪厌氧废液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去除废液中残留的氨、氮、磷等污染物质,避免废液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特别是应用固定藻膜净化处理废液,具有处理成本低、能耗少、处理效果稳定良好,生产出的经济藻类易于回收利用.不会造成新的污染等优点。

4生态养殖技术在肉鸭产业化推广中应用

福建省养鸭曾经一度以小规模家庭饲养为主,饲养条件粗犷.但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逐渐由过去的以放牧为主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过渡到以规模化企业、适度规模专业化和农户分散饲养等并举的方式。近几年来在福建省优质肉鸭种业创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下,构建了从优质肉鸭种苗繁育一环境友好型饲料一网床旱养健康养殖屠宰加工循环利用一生态保护的生态养殖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华龙饲料集团、养鸭龙头企业牵动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特点,实行公司+基地+养殖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如: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是省内集樱桃谷种鸭繁育、鸭苗孵化、社会养殖、肉鸭屠宰、冷冻储藏、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是集种鸭繁育孵化、饲料生产、商品鸭养殖、鸭苗销售、成鸭屠宰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等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企业;福建省建瓯市盛洲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绿藻饲料研发与生产,开展绿藻鸭生态养殖:以华龙饲料集团公司生产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系列配合饲料:由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的优质肉鸭生态养殖推广平台一龙海鑫昌农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优质肉鸭养殖全过程实施了旱养技术、干清粪技术、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技术、粪污厌氧消化技术及沼气利用技术等,并利用生物技术对鸭粪便进行除臭灭菌、生化发酵、降解转化物料中的有害污染物,加工成生物有机肥。

通过在福建省推广优质肉鸭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生态养殖方法.打造优质肉鸭的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配套环境友好型专用系列饲料生产基地、肉鸭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规模化屠宰加工基地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开展优质肉鸭现代化产业化工程建设,打造优质肉鸭品牌,保障食品安全,为社会提供优质畜产品。不仅可以实现畜牧业生产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同时也使养殖从业者感受到生态养殖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鸭鹅场的经营设想


首先应确定鸭鹅场的经营方向,即办什么类型的鸭鹅场这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并兼顾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而确定.总之.经济效益是个根本问题,怎么做经济效益高就怎么做,同时还要考虑生产土的可行性,最后做出选择。例如市场上鸭蛋紧俏,价格较高,经营商品蛋鸭经济效益高,同时又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饲养商品蛋鸭。

经营方向包括专业化饲养和综合性饲养两大经营类型.如养鸭,专业化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一个类刑即养肉鸭还是蛋鸭;综合性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儿个类型或与其他物种一起饲养如肉用种鸭场兼养肉用仔鸭和养鱼、养猪相结合等。

专业户养鸭鹅一般应进行专业化饲养,少用综合性饲养.这是因为综合性饲养的经营范围广、规模大、投资大、饲养条件和技术力量要求较高.同时在苗禽来源和产品销售上难度也较大,虽然综合性饲养的经济效益较高,但一般的专业户难以办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3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