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鹅肥肝产业的历程

我国的现代鹅肥肝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79年国家派陈燿蠢赴法国进修.他考察了法国的鹅肥肝生产并带回了有关的技术资料;1980年上海引进了法国罗捷肥肝公司的填饲机及朗德鹅种蛋.法国专家认为中国鹅的头颈细长不适于填饲生产肥肝,改用北京鸭填饲试产鸭肥肝获得成功,同年在全国第一次水禽科研生产协作座谈会上,把肥肝实验列入了主要选题。1981年法国戴尔培拉公司向中国推荐鹅肥肝的生产技术,绷宪纲和启纪朝也发表了《国外鹅鸭肥肝生产和科研动向》。当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开始了鹅肥肝试曲,该所陈育新在《人民日报》发表有关文章.引起了农业部朱荣副部长的重视.井作了批示.而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亦立项开展这项实验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无锡市农科所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在江苏无锡首次鹅肥肝实验成功.试产的鹅肥肝在国外试样受到欢迎。此后,国家科委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在石家庄召开发展我国鹅肥肝生产座谈会。

1982年农业部也在上海召开了肥肝生产座谈会加强了领导。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亦相继开展了鹅鸭肥肝的试验研究工作,当年北京农大艾文森用大型的狮头鹅、湖南农学院毛战生用中型的溆浦鹅、浙江农科院陈烈用浙东白妈、山东宋庄朱锡章、傅吉堂用小型的昌邑鹅填鹅肥肝都获得成功,并从圣涎节起向首都的一些外资饭店供应鹅肥肝。在鸭肥肝方面:北京农业大学用骡鸭、福建农学院用番鸭试产鸭肥肝获得成功.而上海青浦徐泾肥肝厂在191983年也出口了鸭肥肝吨。在鹅肥肝方面:从1983年起山东昌邑亦成吨的对法国试梢。当年在首都召开的(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无锡市农科所展出的优质鹅肥肝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荣誉证书和奖励; 1984年农业部何康部长、李易方局长访问法国、匈牙利归来,加强了对我国的肥肝生产的领导.当年我国出口试销的鹅肥肝增加到4吨。

1985年浙江永康德广用当地的小型灰鹅实验,平均肥肝重达480克,他们用中国鹅生产的肥肝开始对日本试销。1986年初国家科委派笔者率团考察匈牙利的鹅肥肝产业.山东也组团赴法国考察,并于当年率先在国内引进了法国朗德。1988年浙江永康率先对日本出口鹅肥肝3吨.首开了我国鹅肥肝出口先河。1991年法国鹅肥肝考察团访笔者作为农业部特邀鹅肥肝生产专家全程陪同考察了山东和江苏的鹅肥肝生产.并洽谈了合作开发我国鹅肥肝产业的意向。接着我们又接待了日本鹅肥肝商考察团.帮助山东昌邑和日商合作成立昌丰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优质鹅肥肝直销日本。当年国家科委在浙江永康召开的鹅肥肝产业发展研上会指出:从80年代初我国鹅肥肝首次实验成功以来,到90年代初.我们经历了十年的艰苦探索.已在肥肝生产、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使我国的鹅肥肝生产逐步走上正规.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鹅肥肝生产大国。

相关阅读

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鹅肥肝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产业链诸多环节呈现一些问题和隐患。

鹅肝专用品种选育滞后

优良的肥肝鹅品种是生产优质肥肝的基础。目前,我省用于生产肥肝的鹅品种主要是朗德鹅,一方面直接用于填饲生产肥肝,一方面作为父本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以提高后代生长速度。但是这些品种都没有经过肥肝性能的专项选育,因此填饲的难度较大,所产肥肝等级不高且料肝比低,经济效益差。另外,大多数肥肝生产单位都不注重品种选育,种用鹅和商品鹅不分,引进的朗德鹅大多数是商品代鹅,商品代留作种用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多年来引进较少,自繁自养现象较普遍,近交现象严重,导致繁殖力和产肝性能下降,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是无法与真正的朗德鹅配套系相提并论的,严重制约了我省乃至中国鹅肥肝产业化的发展。

品种是影响肥肝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鹅的品种肥肝性能差异很大,大型鹅产肝性能差异很大,大型鹅产肝性能好,繁殖力较低。繁殖力高的,体型较小,产肝性能欠佳。

种鹅繁殖力较低与季节性制约了产业全年均衡发展

鹅的肥肝性能与繁殖性能呈负相关,肥肝性能好的鹅繁殖性能差,大多数肥肝鹅年产蛋只有几十个,孵化供种量有限。一只种鹅一年只能为市场提供20多只鹅苗。目前,我省鹅肥肝生产中所利用的品种大多是朗德鹅、狮头鹅或其与地方品种的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繁殖力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鹅肥肝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其次,自然条件下,鹅的产蛋具有季节性,当环境温度达到30度以上时,鹅将停产换羽。朗德鹅属长日照繁殖类型,一般每年的10-11月份进入繁殖产蛋期,至次年的4-6月份进入休产期,导致7-10月份雏鹅市场严重短缺。另外,冬季1-2月份雏鹅上市高峰期与中国传统的农村春节休闲时节重叠,农户养鹅积极性下降使雏鹅供过于求造成价格大跌。同时,冬季育雏成活率低,大大增加了冬季养鹅的成本。这种季节性繁殖现象造成了雏鹅生产的季节性非常明显,难以满足规模化养殖的均衡生产。

肥肝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不足

肥肝生产的标准与鸡、猪、牛羊相比明显不足,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我省鹅肥肝生产企业填料的调制方法基本是将玉米用水煮熟沥干后加1%食盐、1-2%油脂和0.5%禽用多维素拌匀,散热后备用。所用玉米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国产小粒种陈年黄玉米,生产出的鹅肥肝色泽呈黄色;另一种是白玉米,生产出的鹅肥肝色泽呈粉红色。肥肝鹅的代谢负担重,其日粮配制技术和标准与正常饲养方式存在很大区别,而肥肝生产技术发达的国家又对其日粮配方施行严格的保密措施,国内外有关品种推荐的标准差异也很大;日粮结构和填饲方案等技术缺乏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肥肝鹅的填饲过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饲养过程,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填饲技术和填饲工人技能的高低对肥肝生产影响很大。我省鹅肥肝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国产(上海产仿法式、无锡产9DJ-82-A型,北农大9TFL-100型)填饲机。填饲者将充分撑开的鹅嘴朝向填饲管口,缓慢向上套至食道膨大部,脚踩开关填入玉米,边填边退至距咽喉4-5厘米处,用手指将食道上端的玉米往下反复捋2-3次,轻轻将鹅放回。刚填时填饲量宜少,第3天起增加,以后尽可能多填,填足。每天填饲4-5次,平均填饲量小型鹅500-650克,大中型鹅750-1000克,全期用料平均每羽20-30公斤,填饲期约3-4 周。在品种、鹅龄、日粮和机器相同条件下,不同填饲员之间的平均肥肝重量差可达到170g。目前,我省缺乏专业的填饲人员,填饲人员流动大,专业知识匮乏或技术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我省鹅肥肝的规模化生产。

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

安徽省肥肝鹅饲养方式主要采用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种鹅主要采用半开放式圈养的方式。现有的鹅肥肝企业年产量达到50吨的不超过5家,产量在10-50吨的不过80家,大多数为产量在10吨以下的小作坊式工厂,既缺乏必要的设施,也没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有一些企业甚至在废弃的猪圈或塑料大棚里填饲、屠宰,在露天的污水池中预冷,还有的企业用化工原料漂白,至于进行鹅肥肝深加工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以上因素导致我省生产的鹅肥肝及其深加工产品达标率低,认证难度大,在国际市场没有立足之地。

再加上近年来亚洲禽流感不断发生,更是严重制约了安徽省禽类产品的出口。若安徽省生产的鹅肥肝出口受限,而国内肥肝市场有限,就会导致贵族食品贱卖。肥肝购买者对肝的大小、质量要求愈来愈高,最后转嫁到生产企业身上,降低经济效益,提高鹅肥肝行业风险。

另外,肥肝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粪污、散落玉米,特别是宰杀过程的污染问题,循环经济开发不足,都严重影响安徽省肥鹅肝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品质迫在眉睫。

产品深加工比例小,产业链短

在国外,肥肝的深加工比例约为60%,产品有数十种,花样繁多。但我国只有百分之十,我省更低只有1%,现在的肥肝销售产品仅为冻肝和保鲜肝,个别企业刚刚涉足肥肝的深加工,但因产品质量、风味缺乏创新和特色等原因还未能打开市场。产品附加值低。

养鹅业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家鹅较早的国家之一。197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小电村西北,发现了殷王武丁配偶墓,该墓葬出土文物中有3件玉鹅。其中一块玉鹅的造型与今日的鹅相仿。殷王武丁生卒于公元前1324-1266年。由此推断。中国驯养家鹅的时间距今至少有3300多年历史了。

我国很多古书上都有关于鹅的记载。《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牧业技术专著。在这本著作中,对鹅的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和孵化等技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说明我国的养鹅技术当时已有较高水平。

中国种鹅质量优良,早就被国外引种。据日本古籍记城,在日本雄略天皇时代(距今约1500年)就从中国引进唐鹅。美国在公元1788年即芙国成立初期,就引进中国鹅(1874年承认其为标准品种)。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派》(1859)一书中,记有欧洲人利用中国鹅与本地鹅杂交,以及印度各地大量繁殖和成群佣养这种杂交鹅的情况。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养鹅、爱鹅和食鹅的习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根据对鹅的利用目的和选择方法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遗传性和生产性能的地方品种。我国人民有食用消费鹅肉的习惯,南方民间曾有 无鹅不成席,之说。鹅肉、鹅肥肝等风味鲜美、氨基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人体、易消化。市场上比较若名的鹅产品如南京烤鹅、盐水鹅和扒鹅等,都是餐桌上的关味佳肴。另外,鹅肉还可加工罐头、香肠和鹅火腿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在国内外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养鹅生产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鹅肥肝分级


我国目前肥肝收购评定分为两级,即300g以上的为一个等级,200-300g的为一个等级。但实际上。鹅肥肝的等级不能单独用重量来评定,还应从肥肝大小、结构、色泽、气味等方面考虑评定。国际上根据其重里、颜色和肝质的坚实程度将肥肝分成5级。特级肥肝大而坚实。重600g以上,质地柔软,结构良好,无血斑、破痕,呈浅黄色或粉红色,为优质肥肝。一级肥肝大而坚实,重 350-600g,结构良好,无内外斑痕.呈浅黄色或粉红色,为良质肥肝。二级肥肝大而质软,重250-350g,肝色呈灰白色,允许略有斑痕,有脂肪感,柔软而结构清晰,为合格肥肝。三级肥肝小而质软,重150-250g肝色白色。允许略有斑痕,颜色较深。四级肥肝质软.多为病变肝,呈白色,重150g以下,为等外级。

另外,肥肝的颜色与玉米颜色有关,据试验观察,用白玉米填成的肥肝颜色较浅,而用黄玉米、红玉米填成的肥肝颜色较深,呈米.黄色选用哪种颐色的玉米,主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决定,但用填饲机填饲时,由于填饲机的铜管直径为18-22mm,所以选用小粒玉米比较合适。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鹅肥肝的生产与加工


鹅肥肝是鹅经过短期人工强制填饲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能饲料后,经过一定的生化反应在肝脏大量贮积脂肪而形成的。人工填制而成的鹅肥肝与正常鹅肝有本质的区别:肥肝呈黄白色,重量比正常肝大5-10倍,其中卵磷脂含量多4倍,酶活性增加了3 倍,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含量多1倍;且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吃起来质地细嫩、脂香醇厚、回味无穷,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营养食品之一,与松茸蘑、鲜鱼籽苦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据相关文献分析,正常的鹅肝中含脂肪2.3%、蛋白质7%、糖分8%,而强制填饲结束后,取得的重盘达7 50g的鹅肥肝中,脂肪含量差不多接近60%、蛋白质4%、据分含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对鹅肥肝和正常鹅肝分析的结果表明:正常鹅肝含水分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而鹅肥肝则脂肪含量大大提高,水分相对减少。

国外对鹅肥肝需求量很大。法国是最大的鹅肥肝需求国,其市场上鹅肥肝的年贸易量为7000l吨,其中本国生产约5400吨,进口需1600吨。欧洲为了保证圣诞节鹅肥肝普的供应,通常在圣诞节前1个月就停止销售鹅肥肝酱。近几年来,随着消费群体的快速增加,对鹅肥肝的需求更为强劲。尤其当报道法国人由于经常食用鹅肥肝,国内肥胖的人与患心血管病的人较少的这个事实后,在日本又迅速掀起了消费鹅肥肝热。据预鹅,日本将成为世界鹅肥肝消费的第二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都已加人了这个消费行列。可见,鹅肥肝的市场需求盆是巨大的。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鹅肥肝至今,先后有山东、浙江、上海、安徽、河南、福建、河北等十几个省市的40家企业进行了鹅肥肝的试点生产。但只有山东临驹、昌邑和浙江永康等少数企业实现了规模生产和出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①填饲技术落后。国内采取半熟玉米粒人工填饲,每次只能填饲l100-120 只、而国外采用先进的填伺机械填饲生玉米粉,每天每台机械可填 1000-1500只。②缺少专门化的肥肝生产品种。我国目前生产肥肝的鹅品种基本上是法国的朗德鹅。引种费用高,且引人后近亲繁殖,肥肝性能多已退化。③我国玉米加工质量差。多采用自然晾干,含水t高,易发生黄曲霉。在填饲时损失较大。④国内市场小,而出口又很难达到卫生要求。本章就针对影响鹅肥肝生产的品种、填饲技术、鹅龄及饲料等因素进行解说,旨在促进我国养鹅市场与国际接轨,加速我国鹅肥肝的生产与出口工作。

肥肝鹅填饲技术


填饲设备

填饲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填饲设备的改进,它们是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每次真饲设备的改进,都会带来填饲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使用的填饲机有三种:从比较简单的支撑式螺旋推进填饲机、悬吊式螺旋推进填饲机到最先进的液压式自动填饲机,三种机械同时并存,各领风骚。虽然前两种比较简单的填饲机生产效率不高,在法国等劳动力昂贵的发达国家已经淘汰,但是对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至少在现阶段还是一种适于国情的选择。大型液压式自动填饲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填饲机,由法国设计制成。本世纪初中法合作文本鸿雁公司率先自法国引进了DUSSAUCT-1121型填饲机,并一直使用至今,效果显著。这种填饲机单人操作可填鹅500只,使填鹅的工效比上述两种传统的填饲机提高5倍。因此吉林的德莱鹅业和昆明的清源.古尔蒙禽业也相继进口了这种大型的填饲机,但因价格昂贵,每台售价约合人民币22万元,因此国内仅进口了10来台。目前国内已有一家企业在改进和仿造,每台造价只及进口价的1/10,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在国内逐渐普及这种先进的填饲机。

饲养管理

做好填饲鹅的饲养管理工作是获得优质鹅肝的重要前提。填饲日龄一般掌握在体成熟后,即肌肉组织停止生长时填饲比较适宜,这时骨胳、肌肉和血液循环器官较为完善,消化吸收机能较为成熟,消化系统和体躯有一定容积,因此填喂效果较好。由于不同品种鹅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正式填喂日期有很大差异,如有的鹅种在70日龄左右便开填,而有的鹅种正式填喂日龄达120-170 d。在填饲开始前应有2-3周的预饲期。温度最好控制在10-15℃,不宜超过25℃ 。通过预饲锻炼鹅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大鹅的采食量,使消化道膨大、柔软,以便能在强制填料时承受大量饲料。为预防超饲期应激过大,在预饲阶段加喂抗应激剂,提高抗应激能力,还要对鹅群进行普遍的驱虫[7]。总之,要做好预饲期到超饲期的过渡。填饲时必须轻提、细填、轻放,一般日填饲3-5次,进饲3次,每次100 g;第6-23天,日填饲5次,每次填饲量120 g左右,平均填饲量达12.5kg/羽[7]。填喂次数和时间间隔还需依鹅的大小、食道的粗细、消化能力等而定,经验丰富的填饲工人可通过感知和触觉确定填饲量。平时要注意观察鹅群的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等方面情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若发现食欲减退、积食或消化不良的鹅,应立即停填,及时屠宰。

填饲方法是将鹅固定在支架上,先取数滴食油润滑填喂管外面,然后用左手抓住鹅头,右手帮助将口打开,两只手协作将鹅口移向填喂管,颈部拉直,小心将填喂管插入食道直至膨大部。操作者右手轻轻握住鹅嘴,接着开动填料机,饲料由管道进入食道,当左手感觉到有饲料进入时,很快地将饲料往下捋,同时使鹅头慢慢沿填喂管退出,直到饲料喂到比喉头低1-2 cm处时即可关机。然后,右手握住鹅颈部(饲料的上方和喉头之间),快速将填喂管从鹅嘴取出。操作者应迅速用手闭住鹅嘴,并将颈部垂直地向上提,再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将饲料往下捋3-4次。填喂时操作部位和流量要掌握好,饲料不能过分结实地堵塞食道某处,否则易使食道破裂。

填饲饲料

应选择能量高和胆碱含量低的饲料。因为肥肝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主要由具有高能量的饲料转化而来;饲料中胆碱缺乏是诱导鹅肥肝形成的重要原因[9],故饲料中胆碱含量高,必然会影响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影响填饲效果。但Su等[10]研究显示,在填饲日粮中添加甜菜碱(1 g/(d只))的朗德鹅和对照组相比体增重不明显,而肝重增加显著,且肝中脂肪滴较小,细胞凋亡少,液泡变化减弱,腹部外周脂肪增加减少。这似乎与罗锦标[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胆碱需氧化生成甜菜碱才能提供活性甲基供体,促进机体脂肪代谢,而添加甜菜碱可进行反馈调节使得胆碱的氧化减少,进而脂肪合成增加。富含淀粉的饲料如玉米、小麦、大麦、燕麦、大米、稻谷、土豆等均可用来填饲育肥。其中玉米是最好的一种填料,其所含的胆碱、磷含量,均低于小麦、大麦、燕麦、大米等其他高能量饲料[11]。使用玉米作肥肝填饲饲料,肥肝平均重比用其他种类高能量饲料提高20%-45%。玉米以整粒黄色为佳,用整粒玉米填饲比用玉米粉填饲产肝效果好16%[12];黄玉米生产的肥肝呈纯黄色,外观较好[13],比较受消费者欢迎。所以,在鹅肥肝生产中使用国产的小粒优质无霉黄玉米效果较好。

生产鹅肥肝的饲料配方与调制技术直接影响鹅肥肝的填饲效果。填饲饲粮为高能饲粮,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油脂,既能提高能量水平,又能与营养物质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家禽对饲料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适口性和产肝性能,一般添加 2-5%,可使用动物油或植物油。有报道称,添加植物油脂产肝性能优于动物油脂,肥肝平均多重45 g;而在植物油脂中豆油产肝性能最佳,腹脂沉积最少,因此可考虑将豆油作为油脂来源。目前尚未见到关于钙、磷及其它微量元素的添加对产肝性能影响的报道。有资料显示,维生素A等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随着饲料中添加量的增大而在肝中不断沉积,并且会影响到鹅肥肝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对人体有益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而使鹅肥肝更适合现代人们对营养的需要。酶制剂和益生素均能提高朗德鹅的产肝性能,且以益生素的效果最好。

屠宰与宰后处理

由于鹅个体问的差异,不能确定统一的屠宰日期,应根据鹅的表现分别对待。一般情况下,鹅填饲3-4周后即可屠宰。当鹅体饱满,步态踌珊,眼睛无神,并有呼吸急促、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即可屠宰取肝。有经验的填饲工人也可通过轻触鹅体腹部感知肥肝的大小以判定屠宰取肝时间。屠宰前停食12 h,但需供应足够的饮水;填饲后期鹅体很弱,肥肝脆嫩极易破裂,整个屠宰过程的所有动作都要敏捷轻谨,以免鹅体和肥肝受损。宰杀时,放血需充分,以防血淤积肝中而影响质量。放血充分后立即用65-75℃温开水烫羽毛,时间3-5 min。浸烫时注意不能使胴体挤压,以免损伤肥肝。脱毛后将鹅倒挂于0-5℃冷藏室或冷库里存放18-24 h预冷,使肥肝变硬,再剖腹取肝。因为预冷后腹内脂肪以及肥肝变硬又不冻结,否则由于脂肪熔点为32-38℃ ,很容易使脂肪流失,也容易抓碎。要小心取肝,不能划破肥肝和胆囊,保持肥肝完整,肥肝取出后要进行修整[18]。取出后放在新鲜的稀盐水中浸泡10 min后捞出,然后再用干净的纱布吸干水分即可出售,如放于-18℃冷库保存,则可保鲜半年左右。

鹅肥肝包装与运输


肥肝如果不是立即出售.则需要做好包装与保鲜工作。包装可采用无毒的塑料袋,包装前先将鲜鹅肝洗净、分级,放在4%- 6%浓度的盐水中浸泡,采取真空包装的还可注入氮、二氧化碳等气体以提高保鲜质量。包装之后平放在铁盘上,再放入-28℃的冷库中速冻24h,然后取出再按级别分别放人特制的纸盒中,纸盒有大有小,可根据不同的销售要求放入数目不等的小包装肥肝。盒上印有品名、等级、重量等,并可注明生产日期,加工方法等。包装后存放在2-4℃的冷藏箱中,可保存72h;长期保存可把肥肝放入-18--20℃的冷库里,一般可保存半年左右,但冻肝销售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于鲜肝。

至于肥肝的运铃要视路途远近、用货时间等采用汽车、火车、船或飞机托运。不论采用哪种运拾方法,鹅肥肝从冷库取出前要根据数量将肥肝装入塑料保温箱中,然后出库运走。如果运输鲜肥肝可进行真空包装,还可注入氮、二氧化碳等气体以提高保鲜质全。但鲜肥肝运翰从包装、运输直到消费者手中时何要越短越好,最长也不能超过1周。

综上所述,要生产鹅肥肝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生产鹅肥肝的专用品种;(2)具备生产鹅肥肝的设备和技术力t;(3)具备相应的冷库设备;(4)有销售渠道。为此.广大养鹅饲养户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懊重考虑鹅肥肝生产,没有条件不能盲从,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国际鹅肥肝生产的现状


20世纪的前期,全世界生产的几乎全部是鹅肥肝.但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全球的鹅肥肝生产还一直维持在相当有限的数量和规模。据统汁二在1961-1967年间全世界共生产鹅肥肝785 吨(其中法国生产523吨,进口262吨),以后随着中欧和以色列鹅肥肝产业的兴起,特别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的鸭肥肝产量迅速增加,促进了肥肝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到1975年仅法国就生产肥肝1 756吨(其中鸭肥肝达1 141吨占65%,鹅肥肝615吨,占35%)。1978年全球肥肝年产量发展到2 300吨;到1984年仅法国的肥肝产量就达到了2400吨,超过了1978年全球肥肝产量的总和.使全世界的肥肝总产量达到4000吨。到1985年法国生产肥肝3224吨(其中鸭肥肝占79%),全球总产t接近5000吨。到19911年全世界肥肝总产量达9850吨(其中鸭肥肝7150吨,占 73%;鹅肥肝2 700吨,占27%).比1985年翻了一番。据报道, 2001年全球共生产鹅肥肝2850吨,进口鸭 鹅肥肝8 190吨,出口肥肝6448吨.进出口贸易总量为14638吨。根据我们最近在法国的了解和有关资料的推算:2003年全球肥肝生产总,约在 20000吨左右(其中鸭肥肝约17000吨,鹅肥肝约3 001吨),比 1990年再翻了一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着出肥肝产量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鸭肥肝的高速增长.十余年来鹅肥肝产量一直徘徊在3000吨以下,而如今鸭肥肝却又增长了近10000吨。

法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肥肝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世界80%的肥肝生产和消费在法国;法国也是国际肥肝贸易和加工的中心。该国目前年肥肝的产量 17 000吨左右.其中生产的鸭肥肝约 16400吨(占全球肥肝总量的 83%和鸭肥肝总产的 96%).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