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土鸡蛋鸡的营养需求

(一)自由采食

1育雏期(0-6周龄):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期(7-12周龄):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3.育成期(13-18周龄):蛋白质12%、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其中,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分别占饲粮蛋白质的4.3%~4.7%及0.93%。

(二)限饲

1.育雏期(0-6周龄):由于土鸡的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在育雏期不适合采用限饲。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一育成期(7-18周龄):在此期间采用对照限饲。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70%进行限饲,或者蛋白质13%、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85%进行限饲,可以减轻生长期体重及其腹脂含量,并延迟性成熟日龄。

(三)产蛋期营养需要量

蛋白质14.5%、代谢能11.34兆焦/公斤、钙3.6%、有效磷0.39%、含硫氨基酸0.45%、赖氨酸0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相关阅读

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发展养猪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生猪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要。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只有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种猪才能繁殖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1、配种母猪

青年母猪达到性成熟时,即出现第1次发情。母猪初情期的时间与品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本地母猪在3~4月龄、培育品种母猪在4~5月龄、引入品种母猪在5~6月龄时,即达到初情期。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若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正常,初情期也较早。若生长发育受阻,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会推迟初情期。初情期越早,开配使用的年龄也越早,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母猪初情期时,即可立即配种,因为母猪第1次发情时的排卵数很少,若在这时配种受孕则窝产仔数也少,而且过早配种使用的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青年母猪的排卵数是随着年龄和发情次数的增长而增加的。

在母猪配种期间,应喂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平衡的优质饲粮,以促进排卵。从临配种前21天起为体况较差的母猪加料,增加这类猪的内分泌活动及生殖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加排卵数和产仔数。在母猪生长后期,要避免母猪过肥现象发生,过肥易造成产仔数少、难产等。

母猪的配种方式,按配种的次数来分有单次配种、双重配种和重复配种。单次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只用1头公猪配1次。双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2头公猪先后相隔10分钟左右各配1次。重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1头或几头公猪,相隔12或24小时先后配种2~3次,此配种方式最佳。

2、妊娠母猪

母猪配种受胎后,即进入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母体,对妊娠母猪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使母猪在妊娠期间体重适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良好,最大限度减少胚胎死亡,增加活产仔数,仔猪初生体重大、生活力强。保证母猪产后有健康的体况和最佳的泌乳性能,从而提高整体养猪生产水平。

妊娠前期由于胚胎小,所需营养物质较少,母猪本身体重的增加比较大;妊娠后期胎儿增重快,需要的营养物质多,母猪本身增重减少,如果从饲料中所得营养物质满足不了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猪将动用自身营养物质的储存。如果妊娠期营养水平过高,母猪增重过多,体内会有大量脂肪沉积,使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造成难产、产后食欲不振、仔猪体弱、泌乳量减少等不良后果。

一般妊娠期增加能量摄入,主要促进母猪增重,仔猪初生重只有小幅度增加,但高能量水平,特别是妊娠初期高能量水平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妊娠初期降低能量水平有利于胚胎成活。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还必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供应,蛋白质是组成胎儿的主要成分,越到妊娠后期需要量越大。对青年妊娠母猪,为了使蛋白质沉积到最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供应宜相对稳定。饲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会导致产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畸型胎以及弱仔数的增加。

3、泌乳母猪

泌乳期间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猪泌乳量和其他繁殖性能,最终影响全群生产力。营养不足对断奶后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长断奶后发情的间隔,降低胚胎存活数及下一窝窝产仔数等。泌乳期间采食量低,会导致断奶后母猪发情推迟,体重降低,机体组织中蛋白和脂肪损失。母猪对日粮养分变化的反应是通过血液代谢物、激素或者是通过代谢物和激素二者来引起繁殖性能变化的,而与体脂或蛋白的贮存没有关系。对于1头体重为140千克的哺乳母猪,产仔数为10头,每天维持需要消化粗蛋白质为92克。因此,要保证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对于初产母猪乳腺的发育与奶猪的吸吮有关,一定要注意让所有乳头都能得到均匀利用,否则就会出现乳房大小不均,出现发育好的乳房泌乳多、发育差的乳房泌乳少的状况。当初产母猪产仔过少时,应采取并窝办法,如无并窝条件,则应让1头奶猪吃几个乳头,尤其是要奶猪吮吸后部的乳头,防止未被吮吸的乳头萎缩,影响下一胎泌乳能力。

4、后备母猪

从母猪断奶到配种这一生长阶段所饲喂日粮的组成,对后备母猪成年后的受胎、妊娠和哺乳性具有重大影响,应特别注意在日粮中添加足量、优质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生产卵子的主要物质。除精心挑选后备母猪外,保证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饲粮平衡,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才能确保多产仔。

不同时期的母猪饲养饲料的选择和控制


要保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及繁殖性能,母猪各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饲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4个阶段。这4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而各有不同。

常见的四种错误饲养母猪的方式:

营养不合理

1.能量偏低一些农户对母猪的营养需要量不清楚,仍用传统养猪法,泔水加米糠加青料去饲养,或给一点单一精料,造成母猪过瘦,影响母猪繁殖力和生产水平。2.能量偏高有些养猪户把母猪当肥猪来养,饲喂肥猪料,使母猪过肥,造成母猪不发情。3.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不足一些养猪户忽视了配合饲料中矿物质元素钙、磷、硅等和维生素A、D、E等,致使部分母猪产生死、畸胎和弱仔,严重的出现产后瘫痪。

管理不当

一些养猪户不用料槽喂猪,直接把饲料洒在水泥地上让猪自由采食。表面看简单方便,有足够的采食空间,其实这样做很不科学。因为猪在吃料时,蹄趾会踏到饲料,带来一些脏物及微生物,进入猪的胃肠后,轻者会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重者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或传染病。有时春种秋收忙碌时,喂猪常常不及时,易造成长时间的断水断料现象,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还可能引起猪的不安静及异嗜癖。

膘情过瘦、过肥

1.后备母猪过瘦或者过肥瘦的迟迟达不到配种体重,过肥的不发情,或发情也不明显。容易错过了配种适宜时间,造成失配,延误1~2个情期,或配上了由于膘情过肥,卵巢周围被脂肪包围,限制了卵细胞发育,造成产仔少。因过肥,母rǔ中脂肪含量高,初rǔ过浓,仔猪吃了消化不了,排完胎便,便产生下痢。

2.种母猪过瘦或者过肥在喂rǔ过程中带仔多的、泌rǔ多的母猪,在断奶后,母体很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7~8.成膘。另一种现象是带仔少的母猪,由于不根据带仔多少投料,造成营养过剩,逐渐膘满体肥,仔猪断奶后,迟迟不发情,影响了适时配种。

不按季节、胎次饲养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同样的舍温,冬季散热量大,要适当的增加配合料的给量,增加饲料的能量。夏季运动场要有遮荫棚,多给点猪喜食的青草野菜,猪舍要保证通风良好。对胎次来讲,特别后备母猪配上种之后,虽然性成熟,但身体尚未成熟,自己的生长发育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需要营养,它同经产母猪不一样,肩负双重任务。所以对怀孕的后备母猪饲养水平应更高于经产母猪。那种不分胎次一律饲养,效果也不会太好。

对母猪要精心饲养,施行单栏饲养,根据膘情适当调节日喂量。母猪配种后随怀孕日龄胎儿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料量,保持适宜的7~8成膘。饲喂母猪要专用母猪的全价饲料,保证饲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不用发霉变质的玉米、鼓皮饲喂母猪。此外,饲养母猪要使用饲槽,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防止猪进入饲槽内带出饲料造成浪费。并定时饲喂,会使猪形成条件反射,这样长势才会好。

母猪正常饲养方法:

后备期

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饲料选择中,大猪料(最好1∶1配备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空怀料,(最好1∶1配备青饲料)。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子饼、菜子饼及霉变饲料。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断奶空怀期

空怀期指正常断奶到配种前这段时期。母猪断奶后一般一星期左右可发情配种,这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会影响猪的繁殖周期。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天~3天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rǔ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每日两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而引起上述病症。

饲料的选择亦不能突然改变,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大猪料或空怀料,断奶后3天内,将哺rǔ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适当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怀孕前期

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0天。此阶段料的控制对配种受胎、增加产子数起促进作用。空怀母猪经配种后继续限量饲喂,定时定餐,每日饲喂2千克~2.5千克为宜(视母猪肥瘦体况而定),适当增加青饲料。喂至20天后,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饲料的选择应是市面上销售的全价怀孕料。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刺激性的饲料,以防流产。

怀孕后期

是指怀孕80天后到胎儿分娩阶段。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子猪弱小多病。这阶段就是平时所说的攻胎。料的选择应是逐渐换成哺rǔ料,适当喂给骨头汤,若条件许可,可在每日的饲料中添加干脂肪或豆油,以提高子猪生重和存活率。

饲喂方式是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每日喂料2.5千克~2.8千克为宜(视母猪膘情而定)。另外要注意的是,怀孕母猪在产前7天增减料。对膘情上等的母猪,在原饲料的基础上减料,以免产后rǔ汁过多过浓,造成子猪吮吸不完而引起rǔ房炎;对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料,以满足产后泌rǔ的需要。

不同时期与季节蛋鸭的饲养-管理


近几年来商品蛋鸭的饲养得到迅速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从传统每家每户饲养,逐渐过渡到龙头企业+养鸭户或者大型养鸭企业集团。

1雏鸭

选择恰当的育雏期,对提高雏鸭成活率和产蛋性能都有利。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育成早春鸭,也可在6月养育晚春鸭,或在8月养育秋鸭。适时开食。雏鸭出壳后第2天,有1/3的雏鸭出现觅食状态,这时可以喂食。多用小米煮熟的硬饭, 10%葡萄糖溶液,再加10%青菜拌饭,进行饲喂。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常规做法。晴天、气温l315℃时,可直接将雏鸭放在冷水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果遇雨天或天气寒冷,在室内木盆内放水,l-2星期。每天放水在喂食后15分钟左右进行。

雏鸭饲养到3天后,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河虾、田螺、蚯蚓、小鱼等,或用5%淡鱼粉拌料投喂,促进雏鸭生长发育。从第3天开始,在饲料中加入10%一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自由采食青草,如青菜叶、家种植的苦荚草、蒲公英,水草、浮萍等。

2青年鸭

适当加强运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鸭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到舍外运动场做转圈运动,每次 5~10分钟,每天2~4次。饲养人员应经常与鸭群接触,增强雏鸭胆量,防止惊群与应激反应。舍内通宵点灯、弱光照明。青年鸭主要预防鸭瘟和禽霍乱的发生。60~70日龄注射禽霍乱菌苗1次,100日龄前后再注射禽霍乱菌苗1次。7o一80日龄注射鸭瘟弱毒苗 1次,利用2年以上的蛋鸭,隔年再注射鸭瘟疫苗1 次。

3开产前后

蛋鸭一般都在150-151龄开产,200日龄达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营养、饲喂次数、采食量,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每天平均光照不少于14小时,光照时间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每天1 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可从多个方面观察。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o日龄、产蛋率应达到 90%左右;蛋重的增加趋势,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饲料营养达标;体重维持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4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饲养管理不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要认真做好后期饲养管理工作。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饲喂料量,不可盲目增减饲料。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管理得当,多放养,促进运动。另外,蛋鸭在自然水渠中游泳,可捕获一些鱼、虾觅食。注意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软皮蛋)、蛋重减轻,应该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

5不同季节

秋冬管理重点是910月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克服气候变化影响,在冷空气到来前做好准备,尽量使舍内小气候变化的幅度不大。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鸭群进行挑选,把已停止产蛋的鸭分离出来,提前育肥淘汰或强制换羽。冬季饲养管理要点是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粗蛋白质为20%-22%0保证正常供给青饲料或多种维生素。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或塑料布围严,防止贼风侵袭。冬季期间,应该只添加垫料不换,有利于提高舍温。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用10% 百毒杀(癸甲溴铵溶液)带鸭消毒,对圈舍和用具每星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饲槽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后在用于喂鸭。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1次每次10分钟.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提高单位面积上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

奶牛生长不同时期乳房的护理工作和正确的挤奶程序


1、犊牛期奶牛乳房的护理

犊牛早期断角:为了防止牛群间打斗造成乳房受伤,一般在犊牛3月龄以上时进行断角处理,此时犊牛已适应了牛场的环境,身体的生长发育较好。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用电烙铁在角长出部位和周围进行烙烫,然后在中心部分反复烙烫,直到烧掉为止。

副乳头的修剪:奶牛在犊牛阶段有4个发育良好的乳头,除此以外多出的乳头即为副乳头,会影响奶牛的出售和挤乳。因此在犊牛阶段应将多余的副乳头切掉,以促进乳房发育,一般副乳头的修剪工作可以和犊牛断角一并进行。方法是将乳房、乳头洗净,用消过毒的尖嘴钳把副乳头剪掉即可,剪后喷雾消毒,消毒一定要彻底,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防止犊牛相互吮吸乳头:出生后的犊牛要进行单圈饲养,防止犊上相互吮吸乳头的现象发生,因为犊牛相互吮吸乳头会刺激乳房过早的发育,引起早期的乳房炎,最终导致奶牛成年后泌乳水平下降,影响了产奶量。

2、育成期乳房的护理

奶牛育成期的主要护理工作是对奶牛的乳房进行按摩,以促进乳房的进一步良好发育,并且工作人员在此阶段对奶牛进行乳房的按摩,可以增进奶牛与饲养员的感情,以便于在泌乳期能够顺利的挤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坚决避免在育成期挤奶或者检查出奶的情况,因为这种做法极易引发奶牛乳房炎,会对泌乳期的产奶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3、干奶期乳房的护理

在奶牛的干奶期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在到达干奶之日时,将乳房擦洗干净,认真按摩,彻底挤净乳房中的奶,然后用1%的碘伏浸泡乳头,再往每个乳头内分别注入干奶针。在奶牛干奶期要观察乳房的变化情况,一般在干奶后的前2~3d乳房会发生明显的充胀,干奶后的前3~5d后积奶渐渐被吸收,约7~10d乳房体积明显变小,乳房内部组织变松软。出现这种情况表示母牛已停止泌乳活动,停奶成功。如果在干奶过程中,发生奶牛乳房充胀,甚至出现轻微发炎和肿胀的现象,要注意此时极容易感染疾病,应特别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卫生。一旦出现乳房严重肿胀、乳房表面发红发亮、奶牛发烧、乳房发热等症状,奶牛即患乳房炎,如果再继续干奶,坚持不挤奶,就会将乳房胀坏。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停止干奶,将乳房中的乳汁挤空,对乳房进行消炎治疗和按摩,直到完全治愈后,再继续干奶。

4、泌乳期奶牛乳房的护理

奶牛在围产前期不能按摩乳房,如果乳房没有发生异常现象,只要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即可,在围产后期,母牛乳房内的血液循环、乳腺泡的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功能都还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极易发生肿胀的情况,内压高,此时不能将乳房内的奶全部挤净,否则会引起乳房内压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微血管渗漏现象加重,使血钙、血糖发生大量的流失,乳房的水肿现象会进一步的加剧,会引起奶牛产后瘫痪,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所在在产后的第一天挤奶的原则是挤3次奶,每次2kg,第二天挤泌乳量的1/3,第三天挤泌乳量的1/2,第四天后可挤净。如果母牛在产后乳房没有出现水肿的现象,则在产犊后的第一天就可以将奶全部挤净。

对于产后乳房水肿严重的奶牛,要加强乳房的护理工作,在每次挤完奶后要对乳房进行充分的按摩,并用温热的硫酸钠和硫酸镁混合溶液热敷5~10min,同时每天给母牛喂益母草红糖水1~2次,连用3d,可以起到促进奶牛产后恶露排出和子宫的复原的作用。

5、正确的挤奶程序

正确的挤奶程序可以有效提高牛奶的产量,还可以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在挤奶时要温和的对待奶牛,因为奶牛乳头部位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可促使脑垂体释放催产素,促使乳汁排出,挤奶时对牛行为粗暴或者大声喊叫,会便奶牛受到惊吓,从而抑制催产素的释放,影响产奶量。

挤奶时按摩乳房能有效提高泌奶量。每次按摩1min左右,当出现乳房膨胀、神经努张等排乳征兆时即可挤奶。在挤奶前擦洗乳房,可以起到刺激乳头,加速乳房的血液循环,加快乳汁的分泌过程,避免挤奶时污染牛奶的作用。具体方法是用45~50℃温水将毛巾浸湿,先洗乳头、乳孔,再洗乳房底部中沟、左乳区、右乳区和乳房后部,然后拧干毛巾,自上而下擦干整个乳房。动作要轻柔、快速。注意擦洗用的手巾和挤奶工具要专牛专用。

挤奶时要将前三把奶废弃,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会污染牛奶,注意不能将废弃牛奶挤在奶桶和牛床上,以避免造成污染。在挤奶前后要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在药浴前要先清洗后,再浸泡,特别是在挤奶后,要及时药浴,使消毒液附着在乳头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作者简介:孔凡民(196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生产管理与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工作。

孔凡民

黑凤鸡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黑凤鸡饲养的管理技术


黑凤鸡,又名黑羽药鸡,是目前我国特禽养殖业中较有前途的品种之一。黑凤鸡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黑凤鸡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黑凤鸡饲养的管理技术。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0~6周龄为育雏期)
1.育雏方式
黑凤鸡育雏方式有多种,育雏期饲养主要有厚垫料地面散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三种。
2.环境控制
(1)育雏温度。黑凤鸡个头比普通鸡小,羽毛稀,又是丝状羽,散热快,因此育雏所需温度比蛋鸡高。给温的大致要求是:第1周为33~35℃,第2周为31~32℃,以后每周降低2℃,育雏室温度从高到低慢慢调整,直至6周龄后维持在23~24℃。
(2)湿度。1周龄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第2周龄以后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为宜。春季室内湿度大,易诱发白痢、球虫病或关节病等,应勤换垫草和加强通风。
(3)饲养密度。育雏期的适宜密度:1~2周龄为每平方米80只,2周龄后适当疏散密度,30日龄为每平方米50只左右。随日龄增加适当疏散密度。
(4)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换气3~4次,有条件时可安装通风设备。1~2周龄以保温为主,3周龄以后应以通风为主。
(5)光照。采用弱光,弱光能使鸡群保持安静,有利增重。雏鸡出壳至3日龄给予稍强光照,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采用18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减少半小时光照,直至逐步接近自然光照时间。
3.合理饲养
(1)饮水。雏鸡进舍后,休息1~2小时就应先饮水,再喂料,全日供足清洁饮水。雏鸡1~2周龄内不要直接饮冷水,可把凉水放在鸡舍内预温后再饮,饮水一定要及时,切不可断水,发现水被粪便污染后要及时换水。
(2)开食。当雏鸡饮水后,发现有1/3的鸡有寻食行为便可开食,开食后最初3~5小时,可用全价干粉料拌水。水分含量掌握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将开食料撒在料盘或无毒的塑料布上,待雏鸡采食行为熟练后就可过渡到喂干粉料,雏鸡2~4周龄后改为饲槽喂料,采取少喂勤添、喂八成饱的方法。第1周每天喂6~7次,1周后每天饲喂5~6次,随光照时间缩短,逐渐减少喂料次数。15日龄后适当加喂青料。
(3)活动。平养育雏在15日龄后,天气暖和时把雏鸡放到舍外活动、晒太阳,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随雏鸡日龄增大可延长活动时间。
(4)全进全出。彻底消毒制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病原的根本措施。鸡出场后要彻底清除垫草粪便,彻底用水冲洗以后再消毒,密闭一周再进行下一批雏鸡养殖。消毒宜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溶液薰蒸。
(5)做好清洁卫生。笼养育雏注意更换垫布。每天清洁笼舍一次,每周用百毒杀消毒喷雾一次。每批鸡苗9~10日龄时用断喙器适时断喙,上喙切除从喙端至鼻孔的l/2,下喙切除前l/3。
二、制订科学的防病免疫程序
雏鸡2周龄内注意在饮水中或饲料中加入防治鸡白痢的药物;2周龄后随时注意鸡球虫病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其免疫程序如下(仅供参考):出雏24小时内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皮下注射0.2毫升;3~5日龄,第1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点眼或2倍量饮水,饮水时最好向水中加入0.1%脱脂奶粉;7~8日龄进行第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滴鼻点眼免疫或2倍量饮水;10~15日龄,第1次新城疫滴鼻、点眼免疫或3倍量饮水;18~20日龄,进行法氏囊第2次免疫;20~25日龄,进行第2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35~40日龄,进行传染性喉器官炎免疫;50~55日龄进行新城疫Ⅳ系第3次免疫;70~75日龄进行新城疫I系疫苗免疫;80~90日龄传染性喉器官炎免疫;120~140日龄进行减蛋综合征免疫;150日龄以后,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I系新城疫疫苗免疫。
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育雏脱温后至成鸡为育成阶段(7~25周龄)。
1.运动和密度
此期是鸡长骨骼、肌肉的重要时期,为此要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加强鸡的运动,使鸡获得健壮的体质。在平养条件下,9~13周龄、14~17周龄、18~25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5只、10只、7只。
2.严格控制光照
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以每天8~10小时为宜。
3.限制饲养,定期称重
黑凤鸡的体重对日后产蛋量有直接影响,此期应降低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水平,适当增加糠麸类和青绿饲料量,减少精料量。在限饲过程中,要求饲槽数量充足,撒料速度快,保证每只鸡吃好,同时定期进行称重。要求90日龄达750克,120日龄达900克,150日龄达1100克,180日龄达1250克。每两周抽查10%,如果体重平均低于标准值,应加大喂量或增加饲喂次数,反之则减少饲喂量或减少饲喂次数。
四、成年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温度
舍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6~21℃,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鸡产蛋性能下降,成本增大,温度过高还易引发抱窝。
2.光照
光照与产蛋量有密切关系。一般15~20平方米装一只40瓦灯泡,光照强度就足够了。黑凤鸡产蛋高峰期要求光照时间每天16小时。自然光照不足的则以人工光照来补充。
3.做好黑凤鸡的醒抱工作
黑凤鸡成年鸡具有就巢性强的特点,为提高产蛋量,在饲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刚抱窝的鸡要放在通风良好、光照强的环境中,使其尽快醒抱,或对刚抱窝的鸡立即注射丙酸睾丸酮,注射量为每公斤体重12.5毫克。
五、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150日龄开始由育成鸡转为种鸡。种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充足而全面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等。种鸡6月龄开产,在开产前两周按黑凤鸡特征严格选种,体重要求:公鸡1250克以上,母鸡1000克以上,公、母鸡比例为1︰(10~15)。165日龄以后即进入种鸡饲养阶段。种鸡利用期为1~2年,但最好每年在后代中选择优良个体组成后备鸡群,做好系谱记录,对留种后备鸡要按不同家系

一、黑凤鸡不同生长时段的划分
根据黑凤鸡的生物学和生长发育特点,可将黑凤鸡划分为雏鸡(0~6周龄)、育成鸡(7~25周龄)、成鸡(26周龄以上)三个不同的饲养管理阶段。
二、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舍的准备
育雏舍要彻底进行清扫,然后用2%~3%的火碱彻底消毒后,再用石灰水粉刷育雏舍的四壁;先用1%火碱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育雏舍地面垫料要求清洁、干净,接雏前2天育雏舍进行预温,进鸡后舍温保持32℃左右。
2.育雏方式
黑凤鸡育雏方式有多种,可笼育、网上育雏、地面平养及火炕育雏。
育雏温度:黑凤鸡个头比普通鸡小,羽毛稀,又是丝状羽,散热快,因此育雏所需温度均比蛋鸡高。给温的大致要求是:第1周为35~33℃,第2周为32~31℃,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6周龄后维持在24~23℃,但到底供给何种温度适宜,要依鸡的状态而定。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觉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群疏散,均匀俯卧。
湿度:1周龄室内相对湿度65%~70%;从第2周龄以后室内相对湿度以保持55%~60%为宜。
饲养密度:育雏期的适宜密度(只/平方米):1~2周龄为50只/平方米,3~5周龄为30只/平方米,6~8周龄为20只/平方米。
通风:一般要求舍内氨气的浓度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氢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在北方应注意解决通风换气与温度的矛盾,特别要注意不能让空气直接进入,通风标准以人在舍内不感觉气闷及刺鼻辣眼为宜。
光照:雏鸡出壳至3日龄,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采用18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减半小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饮水:雏鸡进舍后,休息1~2小时就应先饮水,再喂料,雏鸡1~2周内不要直接饮冷水,可把凉水放在鸡舍内预温后再饮。
开食:当雏鸡饮水后,发现有1/3的鸡有寻食行为便可开食,开食的最初3~5天,可将干粉料拌水(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撒在科盘或无毒的塑料布上,待其采食行为熟练后就可过渡到喂干粉料,2~4周龄后改为饲槽喂料,喂料采取少喂勤添,喂八成饱为原则,第1周每天喂6~7次,1周后改喂5~6次,随光照时间缩短,逐渐减少喂料次数。
3.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运动和密度:
此期是长骨骼、肌肉的重要时期,为此要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以加强鸡的运动,获得健壮的体质。在平养条件下,9~13周龄、14~17周龄、18~25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15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7只/平方米。
严格控制光照: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以在8~10小时为宜。
限制饲养,定期称重:黑凤鸡的体重对日后的产蛋量有直接影响,此期应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适当增加糠麸类和青绿饲料量,减少精料量。在限饲过程中,要求饲槽数量充足,撒料速度快,保证每只鸡吃好,同时定期进行称重,要求90日龄达750克,120日龄达900克,150日龄达1100克,180日龄达1250克,每2周抽查10%,如果体重平均低于标准值,应加大喂量或饲喂次数,反之减少喂量或饲喂次数。
4.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此期必须进行科学饲养,严格防疫,确保鸡群健康,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如果是种用黑凤鸡,饲料中应增加2%的进口鱼粉.以提高产蛋率。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环境卫生:产蛋黑凤鸡进舍前,应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转群:时间一般以22~24周龄转群为宜,转群前一次性完成接种疫苗工作。转群时要逐只挑选体重适宜、健康的,而且要轻抓轻放,避免机械性损伤及不必要的死亡;转群时要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比例,并加入一定量的抗菌素,以提高抗应激的能力。
温度:舍内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6~2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产蛋性能下降,成本增大,温度过高还易引发抱窝。
光照:光照对产蛋量有密切关系。一般15~20平方米的面积装40瓦灯泡的光照强度就足够了。黑凤鸡产蛋高峰期要求光照时间每日16小时。自然光照不足的时间则以人工光照来补充。
做好黑凤鸡的醒抱工作:成年鸡具有就巢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产蛋量,在饲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刚抱窝的鸡要放在通风良好、光照强的环境中,使其尽快醒抱,或对刚抱窝的鸡立即注射丙酸睾丸酮,注射量12.5毫克/公斤。

螃蟹的营养需求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河蟹等一切生物的基础物质,就河蟹对蛋白质需求量,国内学者均根据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成作为设计研究的主要依据。徐新章(1988)用20xx对个体0.1-10克重的蟹种的蛋白质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蟹种蛋白质适宜含量为41.7%。韩小莲(1991)研究大眼幼体至仔蟹期粗蛋白质量为5%时效果较好。陈立侨(1992)研究蟹种的蛋白质适宜需求量为35%-40%。并指出:河蟹的体重低于55克时,蛋白质消化率随体重增加而上升,18-30℃范围内,蛋白质消化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大,34℃时,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刘学军(1990)报道,河蟹成体养殖中,前期粗蛋白质量应为41%,中后期为3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88)通过2年生产性试验指出,河蟹在蛋白质含量为39.78%时生长发育最好。综合以上观点,河蟹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在35%-46%之间,幼体期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较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要高,前者为40%-46%,后者为35%-40%左右。
河蟹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河蟹的必需氨基酸种类,目前认为与对虾相似,有苏氨基酸等10种。陈立侨(1994)报道,蟹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赖氨酸1.897,异亮氨酸1.290,亮氨酸2.110,缬氨酸1.404,精氨酸2.400,组氨酸0.630,苏氨酸1.145,蛋氨酸0.680,苯丙氨酸1.860。
二、脂肪及脂肪酸
脂肪可为河蟹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介质。张丙群、刘学军等(1990)研究认为,河蟹饲料粗脂肪的适宜含量为5.2%,有人研究为8.7%,也有人认为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为6.8%时蟹种成活率最高。张丙群(1993)与李淡秋(1992)对天然河蟹蟹内与蟹黄的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得知1龄和2龄河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70%-80%,其中多烯脂肪酸又占较高比例。n-3多烯酸高达21%-28%。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很多。幼蟹时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成蟹而单稀脂肪酸的含量又显然低于成蟹,幼蟹的二十二碳四烯酸比成蟹含量高出2倍多。陈立侨指出,河蟹对脂肪的消化率随饲料含脂量下降而变小。
三、矿物质
矿物质是河蟹营养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和磷对于河蟹蜕壳生长、营养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蟹与鱼虾一样都是通过鳃吸收水中的钙、磷物质。陈立侨(1994)报道,在水体和配合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当水中钙硬度调至50毫克/升,饲料中的钙为0.15%,钙磷比例为1:1.9时,河蟹能获得最大生长率和较高蛋白质利用率。徐新章(1992)研究蟹种对矿物质的需要为12.6%。总之,对于河蟹的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研究才刚刚开始,其中有些方面研究较多一些,很多方面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欧洲鳗鲡营养需求


一、对能量的需

欧洲鳗鲡配合饲料总能量与各营养素之间的最适量的科学搭配,是优化配方的前提。尤其饲料中的总能量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之比(C/P)更为重要。

(一)饲料在鳗体内的能量分配与流程

鳗鲡摄食饲料总能量的收支情况可用下列方程模式表示:

I=M+E+G

式中I 摄入总能量;
M维持生命活动代谢过程消耗的能量;
E未被吸收,从粪、尿和鳃排泄出去的能量;
G被消化吸收积蓄在体内的能量,即用于增加体重部分的能量。

所摄取的饲料总能量假定是100(卡),在消化过程中,约有80%为可消化能(DE),20%从粪便中被排出。在可消化能量占总能量80%中,其中占总能量的73%为代谢能(ME),占总能量的7%以尿排出。在占总能量的73%的代谢能量(ME)中,有占总能量的14%作为增加热量随着消化、呼吸被消耗掉,而真正被当作能量利用的净能(NE)只占总能量的59%。在净值能量(NE)占总能量的59%中,用作生长的部分为0%~45%,平均为29%,而在占总能量59%的净值能量(NE)中,用于代谢以热能损失的部分为7%~59%,平均为30%,其中7%作为基础代谢,23%作为活动代谢。
上述能量流程还受到很多因素的支配和影响,如I供应少,M比例增加,则G将减少;如饲料蛋白质质量低劣,E将增加,则G将减少。此外,由于水温、溶氧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G部分也要受到影响。
(二)能量与蛋白比

欧洲鳗鲡饲料的总能量是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来能量的总和。适当提高非蛋白质能量,可能起到节约蛋白质需要量的效果。所以,研究欧洲鳗鲡饲料应认真探讨其最合适的能量和蛋白质之比(缩写为C/P)。C/P的概念,即为饲料中每克蛋白质相应的总能量。经粗略计算,欧洲国家市售欧洲鳗须配合饲料的C/P比值,其中:欧洲鳗鲡种苗饲料蛋白约为41.6~43.2千焦/克,欧洲鳗鲡养成饲料蛋白约为42.0~46.0千焦/克。
(三)影响欧洲鳗鲡能量需求量的因素

1.水温 直接关系欧洲鳗鲡的代谢速率,影响肌体能量的消耗和积累。

2.水流 水流过急直接增加欧洲鳗鲡体能消耗,不利于体能积蓄。

3.个体大小 鳗鲡个体的大小不同,需要能量多少也不同。

4.溶解氧 是饲养欧洲鳗鲡第一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摄食活动和食物养分被吸收利用程度和能量产生与消耗水平。

5.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等也是影响的因素。

今后,应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采用经验计算,或计算机模拟,探讨欧洲鳗鲡能量消耗和再生利用的能量平衡数据。

二、对蛋白质的需求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欧洲鳗鲡维持自身机体代谢、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替代的主要营养素。与其他鱼类相比,欧洲鳗鲡对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高的要求。据Dela Higuera和Garea Ga11ego等(1989)的试验报告,对50尾野生、个体初始重40克的欧洲鳗鲡,试验网箱容积350升,恒定水温25℃,换水量为每分钟1升,充气供氧,先经适应环境喂养30天,尔后试验喂养60天。试验饲料分别选用鳕鱼粉和鲱鱼粉作蛋白源,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40%、45%、50%、和55%,共分5个档次。以三氧化二铬作指示物质,测定表观消化率。供试验饲料的可消化能水平均等,为每千克含14.61106焦耳。脂肪含量为10%~12%。比较5组试验结果的日体重增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利用率和表观消化率,用回归分析证明:

(1)鳕鱼粉蛋白源优于鲱鱼粉。

(2)蛋白质的最适日给饲量为欧洲鳗鲡体重的1.4%。也就是说,为达到最高的日增重率,欧洲鳗鲡日粮的蛋白质需求量应为其体重的1.4%。欧洲鳗鲡体重的日增长率与饲料蛋白质日吸收值的关系,以及鳕、鲱两种鱼粉蛋白源对欧洲鳗鲡体重日增长率的影响。

确定欧洲鳗鲡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对生产应用极为重要。所谓最适需要量,指的是欧洲鳗鲡维持最大生长速度并达到最大的体重增长值时,所需要的最低蛋白质数量。或者说,维持最高生长速率的同时,饲养每千克商品欧洲鳗鲡所耗费饲料蛋白质的最小值。欧洲鳗鲡饲 料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欧洲鳗鲡个体大小不同的生长阶段,以及水环境 条件和饲养技术等因素之外,还与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有密切关系。吸收值、不同蛋白源的关系。

蛋鸡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摘要:蛋壳质量是评定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鸡蛋的经济价值。目前蛋壳质量下降是蛋鸡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表现为产软壳蛋、薄壳蛋、颜色异常、破损率较高。导致蛋壳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营养因素的影响较大,现介绍了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蛋壳质量评定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蛋鸡饲养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决定了鸡蛋的经济价值。目前,随着蛋鸡养殖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蛋鸡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摄入不够全面,就会导致蛋壳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蛋壳软、薄、颜色异常等。

1蛋壳的结构与形成

结构。蛋壳的结构有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蛋壳内膜、蛋壳外膜、乳头锥状层、海绵层和蛋壳层。其中蛋壳外膜是蛋壳形成的基础,而蛋壳的硬度和厚度则由海绵层决定。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磷酸酸钙和磷酸镁,还有1%左右的有机质。

形成。鸡蛋在输卵管峡部形成蛋壳的内、外膜后,再进入输卵管管状蛋壳腺部形成蛋壳乳突核心,最后在子宫蛋壳腺部形成蛋壳。蛋壳的物质成分是由蛋壳液沉积而成的,蛋壳液中含有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可溶的蛋白质基质前体。其中碳酸氢根离子主要来自血液和蛋壳腺中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形成重碳酸根离子,再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最后沉积在蛋壳膜的表面,形成蛋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其中60%~75%来自饲料,25%~40%来自骨髓。钙在血液中形成钙结合蛋白,再进入蛋壳腺。因此,在蛋壳形成时,血钙下降,形成后,血钙再上升。

2.评定蛋壳质量的指标

厚度:蛋壳的厚度标准为0.3~0.4mm,蛋壳的厚度对鸡蛋的破损率有很大的影响,厚度即使发生很微小的变化,蛋壳的破损程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当蛋壳的厚度变为0.3~0.32mm时,破损率会提高到10%。但是蛋壳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如果蛋壳过厚,会影响鸡蛋的孵化率,使孵化率降低。强度:良好的蛋壳强度为每平方厘米3.5kg,蛋壳强度是蛋壳的抗坏损力,和蛋壳的厚度一样,对蛋壳的破损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变形值:变形值用来衡量蛋壳的弹性,通常蛋壳越硬,变形值越小。正常蛋壳的变形值为15~16mm,变形值不宜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0mm。

蛋比重:蛋比重与蛋壳的厚度呈正相关,比重越高,蛋壳越厚,蛋壳的质量也就越好。蛋比重一般要求在每立方米1.08~1.1g。

3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营养因素对蛋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蛋鸡营养的调控可以有效的提高蛋壳的质量,使鸡蛋的破损率降低,还不影响鸡蛋的孵化率。

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决定了蛋壳的脆性,是蛋鸡营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粮中钙的水平对蛋壳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蛋鸡每产一枚蛋需钙量为3~4.4g,这就要求饲料中的含钙量为3.2%~3.5%。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蛋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钙量,一般产蛋率越高的蛋鸡对钙的需求量越大;蛋鸡的体型越大,钙的需求量越大;在产蛋后期,蛋重较大,从而导致蛋壳变薄,此时为了降低破损率,应提高饲料中钙的浓度。

磷是形成蛋壳的另一重要的元素,决定了蛋壳的韧性和弹性。一枚蛋中含磷量约为160mg,其中蛋壳中含20mg。蛋鸡每天的需磷量为400mg。提供给蛋机的有效磷含量不宜过高,当超过生理需要量的0.55%时,就会干扰钙的吸收,而使蛋壳的质量下降。而过低的有效磷会使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对健康不利,因此,在配制蛋鸡的日粮时,要考虑钙磷比,较适宜的钙磷比为8~10∶1。

维生素D3对蛋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提高钙结合蛋白质形成,促进钙、磷的吸收,并且可以提高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如果蛋机体内缺乏维生素D3,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使产蛋量下降,并且会增加产软壳蛋、破壳蛋的数量。日粮中添加适宜的维生素D3,可以显著降低鸡蛋的破损率,但是如果维生素D3的添加过量会对蛋鸡产生负面的影响。

维生素C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维生素D3来实现的。另外,当蛋鸡处在热应激下,所产鸡蛋的蛋壳质量会有所下降,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缓解热应激,同时可促进钙从骨骼中分泌出来,使血钙含量增加,从而降低软壳蛋、异形蛋和薄壳蛋的数量。

植酸酶。磷在植物中主要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很难被蛋鸡有效的利用,当不被消化吸收的那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可以在饲料添加植酸酶,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提高蛋鸡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从而改善鸡蛋的品质。

另外,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和牛磺酸可以改善蛋壳的质量,其中添加适量的二氢吡啶可以降低破损率,提高蛋壳厚度;牛磺酸的作用是提高甲状腺的功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从而刺激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蛋的破损率,另外,牛磺酸还可促进锌的吸收,提高了以锌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酐酶的活性,而碳酸酐酶在蛋壳钙化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及相应阶段的饲料配制技术


饲料的营养水平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有着重的影响作用。饲料的营养水平过高或者过低对母猪都不利,而不同生理阶段的母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有必要了解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生理需求,科学的配制饲料,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高产的养殖目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及相应阶段的饲料配制技术。

1、后备母猪

营养需求。后备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但要满足维持所需,还要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后备母猪利用能量先维持生命所需,然后再满足生殖系统的需求,因此在配种前对后备母猪进行优饲可提高卵子的质量和数量;后备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或不平衡会使初情期延迟。另外,蛋白质的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后备母猪在饲养前期的蛋白质需求量控制在18%左右,后期控制在16%左右,并且要保证蛋白质饲料的质量;如果矿物质缺乏会影响到骨骼的生长,还易患有蹄病、腿部、软骨病等。另外,还会影响到性器官的发育。因此要保证后备母猪充足且配比均衡的矿物质。一般饲料中钙的含量为0.9%、有效磷为0.4%、食盐为0.4%;一些维生素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E可防止卵巢萎缩,提高胎儿的活力。维生素A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的发情排卵。因此在饲料中要注意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纤维素的作用主要是调控后备母猪的采食量,从而控制后备母猪的体况,通常后备母猪日粮中的纤维素水平保持在7%~10%为宜。

饲料的配制。在配制后备母猪饲料时要根据其营养的需求特点来科学配制。后备母猪前期体重在20~60kg,饲喂目的是为了促进骨骼、卵巢的发育,每千克的饲料中应含有15MJ的消化能,6%的粗蛋白,0.8%的赖氨酸,0.75%的钙和0.65%的磷;在后期则是为了促进发情排卵,提高配种受胎率,但是要注意避免体况过肥,日粮中的钙磷水平要有所提高,可进行适当的限饲来控制体况。后备母猪可选择正规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专用料,并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以及一些含纤维素较高粗饲料,如麦麸等。有条件的猪场可以使用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

2、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整个妊娠期还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不同,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不同,应根据妊娠期母猪的生理特点,提供相应营养水平的日粮。通常母猪在配种期进行短期优饲可提高配种效果,但是在配种后如果继续保持日粮较高的营养水平则会对胎儿不利。在妊娠初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此时对营养的需求主要为维持所需。在配种后的35天内饲喂高能饲料或者饲喂过量,会导致孕酮的水平低而易导致胚胎死亡。在胚胎的形成期妊娠母猪对维生素表现的较为敏感,如果缺乏易形成畸形。因此,在妊娠前期饲料中的消化能应控制在12MJ/kg,粗蛋白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在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此时母猪不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还要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以及为产后泌乳贮备营养,此时饲料中的消化能控制在13.5~13.9MJ/kg,粗蛋白16%,赖氨酸1%、钙0.9%、磷0.7%。妊娠母猪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可以提高产仔数,还可以避免母猪发生便秘,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饲料配制。在配制妊娠母猪饲料时可以选购妊娠母猪的浓缩料,然后按照说明配制全价料,以满足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注意蛋白质饲料不可以使用带有毒性的棉籽饼,可以添加一些粗饲料,防止发生便秘,注意不可使用发生霉变的饲料,还可以使用妊娠母猪的预混料,然后再配制符合妊娠母猪营养要求的全价料。在配制时可加入食盐、钙、磷等。在配制饲料的同时可以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提供一些青饲料,以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

3、哺乳母猪

哺乳期提供营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母猪泌乳,加快体质以及生殖系统的恢复,使母猪在断奶后能够正常的发情排卵。这一阶段的母猪对能量的需求主要用于维持生命、泌乳和生长。如果能量的供应不足,母猪会动用体脂,从而使母猪在哺乳期损失严重而影响断奶后的发情和配种。因此哺乳母猪日粮的消化能应保持在13~14MJ/kg,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可以通过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能量;哺乳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应为16.5%~18%,同时要保证蛋白质饲料的品质。还要注意日粮赖氨酸的量,不可过量或者不足;维生素充足可以有效的避免母猪患有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如果缺乏会影响到哺乳母猪所哺育的仔猪的健康与成活率,还易导致自身患有蹄裂部等疾病。

饲料的配制。目前饲料厂家生产的哺乳母猪专用料可为母猪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在选择好浓缩料后,再加入其他饲料配制成哺乳母猪全价料,例如,用含38%蛋白质的浓缩料,在配制时按照25%的比例使用,剩下的75%应为玉米、麦麸等,在配制时要注意粗纤维和脂肪的含量不宜过高。不宜使用棉粕、花生粕等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的杂粕,也不能使用菜籽粕,以免影响母猪的泌乳性能。

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
是否按照适合的营养水平饲喂母猪严重影响母猪的产仔率和成活率,本文按照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介绍其营养需求。

配种期母猪
80-90kg的后备母猪每天的日采食量不超过2kg配合饲料,后备母猪的日粮应含消化能3.1兆卡/千克,粗蛋白15%,赖氨酸0.7%,钙0.82%和磷0.73%,而且要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供应。

妊娠期母猪
怀孕母猪的营养特点是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后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kg,体重120-150kg,日采食为1.9kg,150kg体重以上为2kg。妊娠后期(产前一个月)体重在90-120kg、120-150kg、150kg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2.2kg、2.4kg、2.5kg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2.8-3.0兆卡/千克,赖氨酸为0.4%-0.5%,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天起开始增加采食量,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体况为止。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怀孕前期给低营养水平,后期增加采食量(按饲养标准)。对于青年母猪,由于本身发育和胎儿的需要,在整个妊娠期内,应采取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方式。不论哪一类型的母猪,妊娠后期(90天至产前3天)都需要短期优饲,方法是每天每头增喂1kg的配合饲料。

分娩母猪
临产前5-7天应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并在日粮中增加小麦麸,可增至原饲料的一半,可防止便秘。分娩前10-12小时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分娩当日可喂0.9-1.4kg日粮,然后逐渐加量,5-7天后达到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和喂量。母猪分娩前7-10天内最好喂一定剂量抗生素,可防仔猪和母猪出现的各种疾病。

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的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应为14%-15%,消化能2.9-3.1兆卡/千克,食盐0.4%-0.5%,赖氨酸0.5%-0.6%,钙0.65%,磷0.5%,注意充足供应微量元素和多维素。泌乳母猪饲养要点要掌握日喂量和次数。产后不要喂太多,经3-5天逐渐增加日喂量,7天后转为正常。产后10-20天,日喂量应达到4.5-5kg配合饲料,20-30天达到5.5-6kg,30-35天逐渐降至5kg左右。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6时、10时、14时和22时为宜。泌乳母猪最好喂生湿料,料、水比为1:0.5-0.7。

山鸡不同养殖时期的饲养管理


山鸡各时期的饲养管理

地产山鸡一般4月初发情交尾,4月下旬开始产蛋;美国七彩山鸡一般3月中旬开始发情交配,4月初开始产蛋。

为提高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在繁殖期内,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应提高到22%左右,并注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随着气候的逐渐升温,到6月份炎热季节,饲喂时间宜早晨6-7点、下午5-6点,以提高食欲。

繁殖期除加强营养外,还应给种难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打扰惊吓山群。对场舍的污染物要定时清扫,随时保持沙垫的于净,产蛋要及时拣收,防止污染和啄吃。

6.换羽期的饲养管理

雌雄山鸡在繁殖期内体能消耗较大,特别是雌山鸡一般会减少体重100-200克,产蛋期结束后,应保持一段时间的日粮营养水平不变,但钙、磷量要减少,以尽快恢复体质。待10-15天后可降低粗蛋白质的比例。为了加快换羽,促进新羽长出,饲料中可加人1%的生石膏粉。

此期还应及时将病难、弱难及产蛋性能下降和超过使用年限的种雄鸡淘汰,改为商品山鸡处理。对留下的雌雄山也应分开饲养。

7.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越冬期正是气候变化无常、风雪交加、寒风刺骨的季节,为保证山鸡安全过冬,主要做好两点;一是日粮中应增加高能量饲料比例,以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二是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寒流来临、降温很大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暖,以免山鸡受冻感冒生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3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