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病防治中怎么使用抗生素药物?

自20世纪应用抗生素药物以来,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抗生素药物耐药性、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畜产品药物残留等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药物而造成的。为此,就当前农村养猪户使用抗生素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当前农村养猪户使用抗生素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药物

农村许多养猪户在猪病防治中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把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当成万能兽药,只要猪只有病就使用;有的常年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及四环素等抗生素药物,长期饲喂;有的治疗猪高热病时,先后用药4d更换6种抗生素药物,结果治疗无效,死亡率增高。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这些广谱抗生素药物,能抑制机体内多处的敏感细菌,使机体正常菌群和真菌即乘机大量繁殖,导致诱发形成二重感染,使猪群出现腹泻、肠胀气、发热及肺炎等症状,并造成死亡。由此可见,滥用抗生素;不仅能诱发二重感染,而且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其后果非常严重。

1.2任意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

不少养猪户认为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效果就越好,因而用药时盲目加大用药剂量。不完全了解抗生素药物都有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等不良反应,缺乏用药的安全意识,随意性很大。比如有的养猪户常年使用青霉素,给保育仔猪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发热时,一次肌注青霉素G剂量每头为640万IU(每瓶1g为160万IU),每日2次。由于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引发猪只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表现出意识障碍、呕吐、昏迷、呼吸困难、肌肉痉挛、抽搐等发作,造成不良后果。也有一些养猪户常年大剂量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由于这类抗生素药物能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造成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引起猪只呼吸麻痹而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用药疗程不确实,导致疫病反复

许多养猪户为了节省药费,治疗时见病猪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结果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兽医临床上治疗的一般疗程为3~5d,当病情基本控制后,还应继续用药2~3d,以巩固疗效,再停止用药。有的疫病的疗程由于动物感染的疾病和机体的状态不同,疗程亦有差异。比如猪传染病性胸膜肺炎、气喘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疗程较长,可达2~5周,如过早的停止用药,1周后疫病又可复发,不仅不能节省药费,而且会增大死亡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4药物配伍不合理

科学配伍使用抗生素药物,可起到增强药物疗效,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作用。如兽药配伍使用不合理,将会导致饲养成本加大,引发药物中毒和过敏反应等,造成严重后果。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联用等可增强药物的抗菌作用。如果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则会降低青霉素的治疗效果。磺胺类药物与维生素C联用,则会产生沉淀。许多养猪户,为了治疗方便、省事,实施治疗时常将多种抗生素不合理的混合注射,造成药物配伍禁忌。在兽医临床上,防治猪病时一般多限于2种抗生素药物联用(/),最多不宜超过3种,并不是抗生素药物联用种类越多,疗效就越高。据有关体外试验报告:2种抗生素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约60%~70%为无关作用,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不要长期固定几种联合用药的方式,而要根据疫病发生的不同病情,随时调整联合用药方案,并尽可能缩短联合用药的治疗时间,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

1.5盲目使用新兽药与进口兽药

少数厂家研发出一种新兽药上市后,销售时往往夸大新兽药的功效,将其说成能治百病,一针见效等等,误导养猪户使用。当一种新兽药上市后,要认真阅读其使用说明书,特别是要将其药物有效成份同过去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不要盲目使用,切不可为新的药名所误导。

进口兽药有的疗效很好,有的效果一般,不要听其宣传,要看事实,其价格昂贵,不一定就比同类国产兽药好,切不可为进口二字所惑。

1.6对病猪未作出正确诊断,乱用药物治疗非常普遍

农村养猪户平时不重视药物预防,防疫观念淡薄,怕多花钱。一旦发生疫病,加上缺少诊断方法,在未作出正确诊断时就乱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往往造成治疗失败。比如一牧业小区有4户新买进的保育仔猪发生高热综合征,未作出正确诊断,就大量肌注降温、退热药和地塞米松加青霉素,第1天用药后病猪体温下降,停止用药后体温又上升,返复二次后,第3天开始死亡,在前后6d的时间内,更换8种不同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均无效,结果病情加重,死亡增多,死亡率高达42%。当猪群发生疫病时,首先要立即诊断,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再对症用药,标本兼治,才有可能避免因为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当而造成疫病治疗失败。

2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

2.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农村养猪户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忽视管理;对传染病方面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是十分有害的。在疫病防控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科学管理,重视生物安全,有计划的实施疫苗免疫预防与药物预防,才能真正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2要选购优质的抗生素药物用于防治

要想防治好猪只的疫病,首先就要选购好药品,这是关键性的一步。因此,选购抗生素药物时,一定要从国家批准生产的厂家购买,并认准其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书、质量标准、适应症、生产日期与保存期等。严禁购买假劣的无批准文号、无生产许可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抗生素,以免贻误疫病的防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对症下药

对疫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是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的前提。有条件的猪场,最好是先分离病菌做药敏试验,然后结合病原和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用于防治。做到对症下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这样不仅可防止滥用抗生素的发生,还可减少药物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2.4控制好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yangzhujishu/)

各种抗生素药物都规定有治疗剂量、预防剂量和中毒剂量。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时,一定要按照药物规定的剂量实施,严禁随意改变用药剂量。抗生素药物用量过大,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大成本支出,而且会引起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造成猪只的死亡。比如加大青霉素的用量,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动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瘫痪症状。长期大量的使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可在体内蓄积,引起动物中毒。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超量使用可引起肾脏毒性。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且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当前耐药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为多。许多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耐菌率在不断增高,而且常诱发二重感染,应引起重视。针对细菌的耐药性,在临床上要做到: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药物,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2d无效立即更换药品,正确诊断疫病,确保药物的使用剂量和足够的疗程,饲料与饮水中不要长期添加抗生素,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等。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就可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5掌握合理的疗程

用于治疗猪病的抗生素药物都有规定的疗程,治疗时一定要按药物规定的疗程实施。药物治疗的疗程不够,致使药物不能维持有效的抗菌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为疗程过短,有的病原体只能暂时被抑制,并没有被杀灭;一旦停止用药,受到抑制的病原体会重新生长、繁殖,再一次出现病症,造成疫病复发,最终使药物治疗失败。比如磺胺类药物,首次治疗要用加倍剂量,然后在3~4d的疗程中要坚持使用维持剂量,否则,治疗效果不理想。疗程也不能过长,因为用药时间长,可能浪费药物,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兽医临床上一般感染性疾病疗程为3~5d,临床症状消失后,还可考虑用药2~3d,以巩固疗效,防止疫病复发。慢性疾病疗程为10~15d,药物预防一般为7~14d。

2.6实施正确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效果不一样。一般来说,全身感染以注射给药为好,肠道感染以口服给药为好,呼吸道感染以饮水给药为好,皮肤感染以涂抹给药为好。猪只以肌肉注射给药为好,饮水给药比拌料给药要好。但有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和两性霉素等必须静脉注射给药,可减轻肌注刺激和口服吸收少的缺点。

2.7要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兽医临床上根据抗生素的特性与药理作用,针对疫病的特征与病原体的特点,在养猪科学合理的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可扩大抗菌谱,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以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当临床上出现严重感染(如急性炎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等)和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与出现耐药菌株感染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减少用药剂量、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发挥多种抗生素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例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与增效剂等联合用药,对多数阳性菌和阴性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红霉素与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青霉索与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头孢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或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广谱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环丙沙星等;磺胺甲噁唑(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等联合使用,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多粘菌素B或E与四环素类药物或庆大霉素;青霉素或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药物;卡那霉素与环丙沙星等药物联合使用,对绿脓杆菌的杀灭作用加强。

如果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不科学、不合理,则不仅不能提高防治效果,反而会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延误患病动物的病情,引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二重感染。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替米考星、罗红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联合使用,会降低其疗效。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及螺旋霉素等)与林可霉素、链霉素联合使用,会降低其疗效;与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氨茶碱联合使用,则会使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喹诺酮类与四环素类、呋喃类、罗红霉素联合使用,会使疗效降低;磺胺类药物与头孢类药物联合使用,会使疗效降低;与氟苯尼考、罗红霉素联合使用,则使毒性增强。

2.8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兽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

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等,规定了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目的是防止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残留,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以免影响公共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在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对人体有危害作用。如青霉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皮疹。药物残留,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呋喃类药物、御制剂、四环素类、卡那霉素、苯丙咪唑及磺胺二甲嘧啶等有致癌作用;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链霉素等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食用含有过多的苯丙咪唑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可引起胎儿畸形,出生脚短和兔唇等。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猪病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肉,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主要的有:青霉素类药物猪的休药期为6~28d;氨基糖苷类药物为7~40d,四环素类药物为28d;氯霉素类药物为30d;大环丙酯类药物为7~14d,林可胺类药物为7d;喹诺酮类药物为10~25d,多肽类抗生素为7d;磺胺类药物为7~28d;抗寄生虫药物为14~28d。

精选阅读

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重大疫病的防治问题凸显,如病原的多重感染、旧病流行不断,新病逐渐增多,疫病呈非典型化、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日益增大等新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是阻碍生猪疾病防治技术普及的主要原因。高效、低毒、无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疾病防治技术是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介绍的的是: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一起来了解一下!

1、引言

兽药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资金,还使生猪养殖遭受打击,更令人担心的是耐药性几乎达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严重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构成潜在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和环境隐患。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工作实践经验,查阅大量资料,旨在倡导“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希望对基层兽医同行在猪病诊疗过程中有所帮助。

2、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2..1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

一旦发生疾病,必须对病因、病原、病理过程、临床、剖检及结合实验室检验等进行深入了解后,正确、合理用药,以免延误病情、丧失救治最佳机会等。

2..2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临床详尽检查来诊断,结合尸体解剖、病理变化、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就可预测和初步诊断属于普通病(内、外科,寄生虫)还是传染病、属于哪个系统。如果怀疑传染病还要结合实验室进一步确诊属于细菌还是病毒病,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3用药要对症

要按照药物的适应症选药,做到对症下药,选用高效、安全、方便、廉价的药物制剂,切勿超范围、超剂量、无停药期、不注意配伍禁忌和滥用抗生素。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利用药物协同作用。

2..4根据抗菌活性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上把抗菌药物分为杀菌药、抑菌药两大类。

杀菌药是指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等;抑菌药是指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等。对危机病例宜选用杀菌药物,而不选用抑菌药物。

2..5根据抗菌谱和适应症选用抗菌药物

在病原菌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或抗菌药。如病因不明、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可选择广谱抗菌药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前做药敏试验。

2..6根据药物动力学选药

防治消化道感染时选用肠道不易吸收或难吸收的抗菌药,使药物在消化道有较高的浓度,如庆大霉素、吡哌酸(PPA)等采用口服给药;泌尿系统感染时,应选用原形从尿液排出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等,采用肌注方式;呼吸道感染宜选用肺组织有选择性分布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等。

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途径决定药物吸收速度、血药浓度和疗效。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来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

药效发挥速度是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对于危机病例宜静注,肠道感染或寄生虫宜口服,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败血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混饲混水饮水给药注意浓度和均匀度;皮肤给药防治疥螨与体外寄生虫;黏膜给药、直肠给药更应注意药物浓度。

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

4.1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指一次给药的数量,是决定药效的关键因素。临床上使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是产生明显疗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量。一般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最大治疗量称为极量,加大剂量引起中毒叫中毒量,超过极量可致死称为致死量。首次用量加倍是突击量,以后按照常规治疗量。

一般用药剂量:假如口服剂量为1,则肌注、皮下注射为1/2,静注为1/3。15kg犬与人剂量相同,50kg猪与2倍成人剂量相同,25-30kg猪与一个成人用药剂量相当。

4.2药物剂量的换算

如药物剂量标明千克用药量则按照体重认真计算,如仅标明猪用量,则是指50kg标准体重用量,用前除以50,可换算出每千克体重用量。

4.3剂量必须准确

用药剂量准确,是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用药剂量分为法定剂量和临床经验剂量。

法定剂量时根据官方《兽药使用指南》中记载,临床兽医常用的剂量为经验剂量,后者一般要以前者为依据灵活掌握,虽可临床发挥,但要以安全有效为“度”。

临床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范围,用药量应准确。对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小、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痢菌净、激素类、三氮脒、疫苗与血清,尤其是毒药(阿托品,亚硒酸钠)、剧毒药(安钠咖、肾上腺素)严格按照法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用前要按照体重认真计算。

4.4去伪存真,查看药物有效成分

目前药物的商品名繁杂众多,用时一定要看清有效成分,避免超量中毒发生。

4.5严格用药时间间隔和给药次数

每天给药2-3次,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清除速率,尤其是抗菌药物要求血液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抗菌药物有时间依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浓度依赖(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两大类。

对于时间依赖药物,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是维持药效的关键因素。如青霉素注射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8h,因此必须每天注射2-3次;对于时间依赖型药物,使血药浓度/最小抑菌浓度维持8-10倍,可达到最大杀菌效率,可采取每日注射一次的方法。

5、按疗程给药

有些疾病经单次、短期给药便可恢复、治愈,但多数疾病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称为疗程。一般解热镇痛、利尿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再对因治疗。对于细菌性传染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直至症状消失后1-2天,否则会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一般感染性疾病,杀菌药3-4天为1个疗程,最短2-3天。磺胺类抑菌药5-6天1个疗程,最短3-5天,最长不超7天。

连续3天正规用药无效方可换药,这是换药原则。

对于急性感染如果连续5天临床疗效欠佳,可考虑适当加大剂量或换药。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用药最短疗程5-7天。对危及生命的感染,疗程1-2周或5-7天,休药1-2天后继续治疗。

6、正确处理对因、对症治疗

遵循中医理论:“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6.1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指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治疗,即治本,当选择使用消除病因的药物。如常见的喘气病,病因是支原体感染,故选用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林肯霉素等敏感药物,达到杀灭病原的目的。

对因治疗,用药量要足,首次加倍,疗程要够(3-5天),疗程不足易引起复发、诱发耐药性。

6.2对症治疗

针对高热、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脱水、休克、惊厥等症状进行治疗,中医称“治标”,则首选解热镇痛、强心利尿、解痉平喘、止血、镇静、止泻、防止酸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维持生命机能的药物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一旦症状缓解,则转向对因治疗。

6.3标本兼治

有些情况下,要对因、对症治疗相结合进行。如急性肺炎、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41.5℃)会影响动物的抵抗力,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则应对症、对因相结合治疗。

7、掌握好妊娠母猪禁用的药物

禁用直接收缩、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如缩宫素、硫酸镁)、抑胆碱药(氨甲酰胆碱)、敌百虫等剧毒药、氟苯尼考胎毒性药物、可引起流产中毒死亡(病毒唑、血虫净)药物、行气破滞(桃仁、红花、鸟头);云南白药也应慎用;伊维菌素不能超大剂量使用。

猪缺乏维生素A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


我们在养猪过程中,除了要提供干净充足的饲料之外,也要合理搭配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少养殖场的仔猪和育肥猪都曾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此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繁殖机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那么猪缺乏维生素A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发病特点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猪舍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猪只缺乏运动及患胃肠病等可促使发病。

二、临床症状

仔猪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头颈向一侧歪斜,步样瞒珊,共济失调,不久即倒地并发出尖叫声。目光凝视,瞬膜外露,继发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呈游泳状。有的表现皮脂溢出,周身表皮分泌褐色渗出物,可见夜自症。视神经萎缩及继发性肺炎。育成猪后躯麻痹,步态瞒珊。后躯摇晃,后期不能站立,针刺反应减退或丧失。母猪发情异常、流产、死产、胎儿畸形,如无眼、独眼、小眼、愕裂等。公猪皋丸退化缩小,精液质量差。

三、诊断

根据饲养管理状况、病史、临诊症状、维生素A治疗效果,可做出初诊,确诊须进行血液、肝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等。

四、治疗

1.内服鱼肝油,仔猪5-10毫升,育成猪20-50毫升,每天1次,连用数天。

2.尚未吃食的猪,可灌服鱼肝油2-5毫升,每天2次,其拌人料中,任其自食。肌内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2-5毫升,隔天1次。

五、预防

主要是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A原或维生素A,日粮中应有足量的青绿饲料、优质干草、胡萝卜、块根类等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妊娠母猪需在分娩前40-50天注射维生素A或内服鱼肝油、维生素A浓油剂,可有效地预防初生仔猪的维生素A缺乏。

以上就是猪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同时加强猪舍通风,适当的要猪只运动,增强光照。饲养人员也要多注意观察猪只状态,一旦有病情出现要及时治疗。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缩宫素对于母猪来讲可以使用吗


缩宫素对于猪场来讲,特别是对于母猪来讲,是根本不应该使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目前规模猪场普遍使用缩宫素来助产;母猪不发情普遍用催情药物-激素来催情,以及一些其他的办法,使用激素-像律胎素来分娩等等。作为激素来讲是机体本身正常分泌的一种高度生活性物质,如果说你人为从外界环境去注射激素的话,它会干扰本身的激素分泌,人为造成内分泌紊乱,并且激素都存在一个负反馈调节。

因为缩宫素主要适用于单胎动物,所以人、马和牛是可以使用的。那么,对于猪来讲,每一个猪至少有两个胎儿,所以所有的母猪都是多产动物,是严禁使用激素的。那么使用激素以后,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危害之一就是产出的胎儿是白仔、是死胎。很多母猪分娩产胎儿以后,它的脐带在子宫里面就发生了断裂,所以弱仔也明显增加。

并且我们在临床上面发现,如果说你过多的使用激素的话,很有可能还造成难产。这个时候仔产不出来,我们用手去掏小猪的时候,发现手伸不进去了,所以它可以引起难产。

1、因为缩宫素使用以后,它一次性的把所有羊膜挤破,把羊水一次挤出来,所以在使用缩宫素的时候有一个特点,使用以后,它立即会加快产仔的过程,加快羊水的排出。先产得快,后产得慢。最后造成的结果,有一部分胎儿和胎衣有可能留在子宫里面,造成子宫内环境更加恶化。2、另外我们在使用缩宫素的过程中间,可能很多养殖户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用了缩宫素以后,母猪全身发抖。为什么会抖呢?其实用了缩宫素以后,另外一种危害是它显著的增加了母猪的疼痛。母猪分娩以后不容易恢复。3、感染风险加大,很有可能母猪分娩以后,恶露、胎衣和死胎留在母猪子宫里面。所以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有些母猪第2天还分娩产出一个胎儿,甚至个别的母猪第7天、最长的14天仍然能够产下胎儿这种现象。这都是缩宫素造成的!4、初乳的丢失。初乳对于仔猪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营养物质。新生仔猪它是没有免疫力的,它必须要吃够初乳才有抵抗力。所以初乳丢失以后,我们有一部分仔猪根本吃不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4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