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预防

牛奶营养丰富、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蛋白等,所含的20多种氨基酸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奶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它的消化率高达98%。乳脂肪是高质量的脂肪,品质最好,它的消化率在95%以上,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奶中的乳糖是半乳糖和乳糖,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糖类。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状态,而且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比例,特别是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很容易消化吸收。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会导致牛奶中残留一定的抗生素,抗生素残留不仅影响牛奶的品质,还给饮用牛奶的人们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预防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在乳生产中显得非常重要。
1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
1.1滥用、超量使用抗生素
一般认为,对奶牛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是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奶牛饲养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容易引起奶牛的乳房炎。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的乳房炎,常常注射大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抗生素会从奶牛体内移行到乳腺并进入牛奶中。试验表明,用抗生素治疗后的奶牛,其挤出的牛奶5天内都有抗生素残留。尤其是使用乳房灌注法治疗乳腺炎时,易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休药期的长短是根据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与消除过程的快慢而制定的。即使同一种药物用法不同休药期长短也不相同,休药期的长短还与用药剂量有很大关系。饲养者使用标有休药期的抗生素药物及含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或是使用含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就将产品出售,这是造成抗生素药物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饲料添加剂中增加了高残留的抗生素含量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牛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已十分广泛,其中含量有一定比例的抗生素,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牛奶抗生素残留重要原因。首先畜禽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在畜禽机体内发挥了抑菌和杀菌作用,有效地阻止了肠道有害菌的增殖,使畜禽机体得以保持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了发病率。其次,添加的抗生素能使畜禽肠道变薄,增加肠黏膜通透性,有利于畜禽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起到促生长作用。但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地使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抗生素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2.1过敏反应
牛奶中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均可使部分使用者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2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正常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残留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人与动物易发感染性疾病,如四环素类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
2.3细菌耐药性增强
由于牛奶中抗菌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集体长期与低剂量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增加。不管在动物体内还是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目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任何动物之间互相传递,目前研制一种新抗菌药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这都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这就促使临诊兽医在治疗过程中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造成恶性循环。
3预防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措施
3.1加强对饲料的检测,防止饲料中出现抗生素药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兽药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加以完善,目前一些兽药厂、饲料厂、养殖场等为追求经济利益,饲料中滥加药物,以及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的现象必须得到遏制,只有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抗生素的残留,同时对饲养奶牛的饲料经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大力提倡并合理地饲喂无公害的饲料和添加剂。
3.2控制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
乳腺炎不仅影响泌乳功能,而且降低产奶量,影响奶的品质,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干奶期进行乳腺炎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
3.3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适当的休药期可避免抗生素残留超标,因此用抗生素治疗之后72~96h之内的乳不能食用。
3.4加强饲养管理
将患病奶牛单独隔离饲喂,要及时淘汰部分奶牛,做到科学选药,正确用药,其挤奶器具不得混用,做到安全挤奶,及时做好鲜奶的卫生处理。
3.5加强法规体系建设
加强乳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兽药管理,建立兽药残留监测体系,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推进无公害产地认证,在畜牧养殖业全面推行HACCP系统。

相关推荐

蛋鸡常用抗生素 鸡常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霉形体病无效。生产实践证明,同时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耐药性产生的概率。但是,如果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就容易出现毒副作用不当,甚至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常用抗生素鸡常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1.蛋鸡常用的抗生素
青霉素钠、钾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只能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通常情况下,肌肉注射量每公斤体重为1万~2万单位,注射2~3次。
氨苄西林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或者小结晶,溶于水,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都能产生很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绿脓杆菌无效。如果用于治疗蛋鸡肠炎、肺炎和子宫炎,与链霉素同时使用会产生协调作用。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硫酸链霉素对蛋鸡结核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抑杀作用,用于治疗蛋鸡泌尿道炎症、副伤寒、肠炎、结核病和败血症等。服用方式为口服。每只蛋鸡每天的用量是0.5~1.0克,早晚各服1次。也可以肌肉注射,注射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早晚各注射1次。硫酸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会严重损害蛋鸡的听神经,还会对鸡的肾脏产生轻微损害。
硫酸卡那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会产生很强的抑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和萎缩性鼻炎。口服和肌肉注射均可,前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服用6~12毫克,后者则是10~20毫克,早晚各1次。
红霉素与青霉素的作用原理相似,但是红霉素还可以治疗一些耐青霉素药性的菌株,包括因葡萄糖导致的肺炎、呼吸道感染或者败血症等,都可以选用红霉素治疗。口服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6.6~6.8毫克,分3~4次给药。如果选用肌肉注射则先用水稀释,不能选用生理盐水。之后再用葡萄糖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毫克。
2.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注意事项
首先,不能滥用药物,也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药物配伍。当前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养蛋鸡时经常出现滥用药物以及随机配药的现象,而且情况非常严重。还有部分农户在饲料中和蛋鸡饮水中定期拌一些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除此之外,有些无良商家也会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激素。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公害及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其次,养殖户应该了解和掌握药物自身所拥有的物理性质和药理性质,在进行药物配伍时要防止出现沉淀、变色以及结块等现象。因为一旦出现这些现象,药物基本上都处于失效状态,甚至有些药物还会产生很强的毒性。因此不能自己随意进行药物配伍,一定要严格按照兽医的意见进行药物的搭配。避免药物之间发生分离或者融化现象,进而导致其药效降低。比如一些磺胺类药物很容易与抗生素类药物相互作用,出现产气或者液化现象,而且很容易产生毒素类物质,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养殖户应提前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搭配,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科学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时要搅拌均匀,并做到快配、快用。为达到效果,防止畜禽肠道内有害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养殖场要在饲料中经常更换或交替使用各种抗生素;不要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混合添加,以免出现配伍禁忌,产生拮抗,影响使用效果。
最后,给蛋鸡用药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也就是清楚蛋鸡患的是哪种病,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治疗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科学选药。与此同时,药物的用量一定要适当,在病情比较轻微时,最好不选用高档药物,否则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一、蛋鸡常用抗生素
(一)青霉素钠、钾
这两种抗生素药物都可以治疗革兰氏阴性菌,但是其使用方式只有肌肉注射一种,蛋鸡每重一千克可注射1~2万单位的青霉素钠、钾,注射次数为2~3次。
(二)氨苄青霉素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亦可与链霉素同用协助治疗蛋鸡肠炎、肺炎和子宫炎,但并不能用于治疗绿脓杆菌。由于氨苄青霉素是一种白色的可溶于水的粉末或小结晶,因此其使用方式多是溶于水后在注射使用,具体使用方式多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两种。
(三)硫酸链霉素
硫酸链霉素在抑杀蛋鸡结核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时具有奇效,此外治疗蛋鸡泌尿道炎症、副伤寒、肠炎、结核病以及败血症等多种病症。硫酸链霉素的使用方式为口服,每只蛋鸡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用量为0.5~1.0g。同时硫酸链霉素也可以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每日早晚各注射一次,每次用量为蛋鸡每重一千克注射十毫克硫酸链霉素。但是养殖户在使用硫酸链霉素的时候应当注意,如果长期对蛋鸡使用该药,将会对蛋鸡的听神经和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四)硫酸卡那霉素
硫酸卡那霉素无论是抑杀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奇效。但是当前蛋鸡养殖户多用其治疗支原体肺炎和萎缩性鼻炎。其使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口服,蛋鸡每重一千克每天服用六到十二毫克,早晚各服一次。二是肌肉注射,早晚各给每重一千克的蛋鸡注射5~10mg。
(五)红霉素
红霉素不仅可以治疗青霉素能治疗的大多数疾病,同时还对葡萄糖引起的肺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青霉素的耐药性菌株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使用方式多为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前者每重一千克的蛋鸡每次使用6.6~6.8mg的红霉素,且不能一次性进行服用,需分3~4次徐徐服用。由于红霉素是松软的无色粉末,因此在肌肉注射时,需要将其溶于水进行稀释,然后在使用葡萄糖进行肌肉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红霉素进行稀释时,不能选用生理盐水,只能用水。其用量为每重一千克的蛋鸡每次注射2~6mg红霉素。

二、蛋鸡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一、细胞内感染病原菌的疾病如鸡的李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使用抗菌素治疗一般无效,因为抗菌素药液不容易渗入到细胞内。
二、鸡患呼吸道疾病时,应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结合使用病毒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鸡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抗菌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三、要对症下药。不按剂量、疗程盲目用药可以造成鸡患软骨症,也可引起药物中毒或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四、不可使用四环素治疗鸡的肝、肾疾病。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肝的损伤甚至引起肝脏急性中毒造成鸡的死亡。四环素还可以引起肾小管损伤、尿酸盐沉积造成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
五、雏鸡和蛋鸡不宜用氯霉素,因雏鸡肝内酶系统发育不全,影响了肝脏对氯霉素的解毒作用,使血中游离氯素浓度升高;加之雏鸡肾脏排泄功能低下造成氯霉素在体内滞留,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中毒死亡。蛋鸡使用氯霉素会破坏卵细胞,使产蛋量明显下降。
六、出现神经症状的禽病不宜使用抗菌素治疗。因内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多为脑部受损后的表现,大多数抗菌素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治疗作用。
七、长期口服四环素和金霉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增强,影响营养吸收,造成呕吐、流涎、腹泻等症状。
八、肌注链霉素易造成鸡休克,甚至死亡。体腔注射链霉素易引发呼吸困难致窒息死亡。
九、用磺胺注射液稀释青霉素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后,后者会失效;青霉素或四环素和氢化可的松合用可使青霉素失效,四环素药效降低,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均不宜合用。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不仅能预防畜禽疾病,而且能改善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但长期大量持续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并在畜禽产品中残留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已遭到无抗品的抵制。因此,目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更应讲究添加的数量、方式和方法,将抗生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配伍禁忌

市场上销售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配伍禁忌,不但起不到预防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畜禽中毒死亡。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磺胺类药、氯霉素有配伍禁忌。

添加种类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还要注意选用动物专用抗生素,少用或不用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并且随环境条件的改变相应地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随时注意环境卫生与消毒,以进一步提高抗生素的功效。

添加数量和均匀程度

如土霉素用作治疗畜禽疾病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1%,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每吨饲料只需添加10~15克。有的养殖户为保证疗效,往往加大添加数量,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病原菌的耐药性,而且污染了环境,降低了效益。使用抗生素时应先制成预混剂,然后再均拌入饲料中,这样一般能够拌匀。严禁将抗生素纯品直接拌入饲料,这样做往往会因搅拌不均而发生畜禽中毒。

用药时间

一种抗生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会抑制肠道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可有效地限制药物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量。如土霉素钙盐在用作猪饲料添加剂时,就应在屠宰前7天停药。

区别各类

不同畜禽种类、同一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抗生素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猪在配种及产仔前后适量饲喂抗生素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和断奶窝重,而仔猪在8~10周龄时使用抗生素效果就会下降。同样,土霉素用于成年的反刍动物后,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动,而对幼龄牲畜的效果则较好。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防控方法


鸡蛋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质优价廉的营养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蛋鸡集中化饲养过程中,兽药不仅能够用于防治疾病,部分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促使机体生长或者产蛋率提高,但同时又容易在机体或者鸡蛋中残留,即使经过加热也依旧具有活性,从而间接导致耐药性传递及过敏、中毒、致癌或者致畸等。现介绍鸡蛋中兽药残留规律、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1、兽药残留种类

合成抗菌药物残留。磺胺类药物,是一类药物的总称,主要特征是具有氨基苯磺酰胺结构,因其具有价格便宜、效果良好而在畜牧业中普遍应用。尽管有关规定要求产蛋鸡不能够使用磺胺类药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非常严重的误用和滥用现象,从而使其在鸡蛋中残留。在我国,要求磺胺类药物的总残留量控制在每千克含有100μg以下,同时还要求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量控制在每千克含有25μg以下。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使用的有恩诺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但要求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禁止使用。在我国,农业部还明确规定鸡蛋中噢啉酸的残留量要控制在50μg以下,且休药期应控制在6天。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是作为驱虫药使用,通常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形式给药,从而使其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国际上规定,所有食品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硝唑眯唑类药物的残留量要求达到O,也就是说使用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的定量限规定每千克含有1μg。

抗生素类药物残留。四环素类,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是由链菌霉生成,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四环素、多西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相对来说鸡蛋中较少残留该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及治疗药物使用,能够加速畜禽生长,促使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作为治疗性兽药使用于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中,但如果用药不规范就会导致残留现象的发生。目前,主要使用的有泰乐菌素和红霉素,要求残留量分别控制在每千克含有100μg和150μg以下,休药期要控制在7天。

2、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该法是指在有机化学中对容易挥发却无法发生分解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技术,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离效能高等,目前已经在许多权威分析机构作为检测鸡蛋药物残留的常用方法。

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该法是使分离效能较高的气相色谱分离技术与可供给大量的结构信息以及专属性定量结果的质谱技术相结合,已经在对容易挥发或者经衍生化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分析中广泛应用。目前,在药物研究、临床监测、生产已成为重要技术手段。

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该法使应用范围广、分离能力强的液相色谱仪分离技术同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质谱技术结合起来,变成一种用途更广、更强有力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干扰的基质有效除去,使信噪比明显提高,检出限有效下降等,是国内外目前一种比较先进且积极推广应用的检测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该法是在石英毛细管中添加操作缓冲液,从一端引入待测鸡蛋样品,接着将毛细管两端插在添加有操作缓冲液的电极槽中,由于鸡蛋样品中各个成分具有不同的淌度,使其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速度逐渐迁移到极性相反的方向,最终使不同组分先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该法的优点是样品用量较少、消耗试剂少、选择性强、分离模式多、分离效率高等。

免疫分析技术。该分析技术的原理是根据抗体同抗原间发生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可分成多种理性,主要是胶体金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以及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等。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快捷、灵敏,目前在检测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微生物抑制分析法。该法是根据药物能够抑制特异微生物的特点来对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前处理,重现性好,成本低等,目前已经广泛作为一种初筛兽药残留的有效快速方法应用。

3、防控措施

根据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蛋鸡的生理特点、症状等,合理使用药物,尽可能减少残留。在安全使用药物的范围内,必须按照说明书严格确定用量,尤其是注意抑菌类药物和抗生素首次或者第1天要加倍使用,之后供给正常用量。维生素类药物要求现用现配,健胃消化药要求在饲喂前投服,驱除肠道寄生虫的药物一般在60日龄和120日龄使用,上午都投服1次,微生态制剂适宜在使用抑菌类药物和抗生素后供给,抑菌类药物和天然发酵的抗生素禁止长时间混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每种药物都具有自己的使用疗程,急性病的1个疗程通常在3~5天,慢性病通常在5~7天。使用1次药物后即使发挥作用也禁止停药,要求连续使用1~2个疗程。如果使用1种药物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则不允许使用2种或者超过2种的药物。蛋鸡在开产前5周和产蛋期感染疾病,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从开始用药到休药期结束后一段时间内产出的鸡蛋禁止销售。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原料奶的质量,奶牛养殖场的核心问题从产奶量转变为牛奶的质量。奶质量的评定指标主要为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品种、年龄、胎次、泌乳阶段、饲料及饲养管理水平。在实际中常出现重视产奶量而忽略牛奶品质的误区,从而使牛奶的质量不佳,会影响销售的价格,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
1、奶牛的品种

不同的奶牛品种有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因此所产牛奶的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一个奶牛的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奶牛养殖为了提高产奶量以及提高牛奶的质量,通过科学的技术对奶牛进行选育,可获得优良的奶牛品种,以达到稳产、高产,并保持质量的目的。另外,同一奶牛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由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因此,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奶牛的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2、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

奶牛所产牛奶的质量会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胎次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有所下降。一般第一胎奶牛的乳成分最高,以后随着胎次的增长而下降。在同一泌乳周期的不同泌乳阶段不但奶牛的产奶量有所不同,牛奶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泌乳的前23个月内,牛奶中的乳蛋白和脂的浓度会下降,然后会呈上升的状态,即在泌乳前期的产奶量增加,而乳脂率和无固形率减少,在泌乳后期的产奶量减少,但是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率增加。其中泌乳阶段对蛋白质的影响要小于对脂肪产量的影响。

3、饲料因素

奶牛日粮的组成。奶牛日粮中不同的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产物不同,会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而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则影响着牛奶的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存在养殖者为了追求产奶量而给奶牛饲喂大量的精料,而导致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不足,使瘤胃中乙酸的浓度下降,而导致乳脂率降低。乙酸来自于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尤其是干草,当日粮中的干草饲喂量较低时,牛奶中乳脂率会降低,因此,要保证奶牛日粮中适宜的干草供应量。另外,如果用秸秆来代替部分干草,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都会大幅度的下降,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牛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饲喂奶牛的日粮质量要好,并且种类不可过于单一,要饲喂两种以上粗饲料,饲喂干草时,可以搭配喂一些青贮料和青绿饲料,精料的种类要在三种以上,如玉米、豆粕、高梁等。否则会影响奶牛食欲,使采食量下降,另外,单一种类的饲料的营养也不够全面,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均造成影响,还要注意饲料的品质。

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为奶牛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精料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喂适量的精料可有效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但是,如果饲喂过量会改变瘤胃的消化过程,增加丙酸的生成量,降低乙酸的含量,而丙酸不能合成乳脂,因此会使乳脂率降低;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来源对牛奶的产量和组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来源会对牛奶中的乳脂率和脂蛋白率产生影响。如日粮添加未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而含豆粕的日粮则对乳脂率不产生影响;日粮中脂肪对乳脂有着双向的作用,一方面可直接合成脂肪酸形成乳脂,另一方面则是不饱和的脂肪酸会使丙酸增多,使乳脂率下降。因此,在添加脂肪时要注意添加量;日粮中的粗纤维可在瘤胃中发酵产生乙酸,从而提高乳脂率,所以要保证奶牛采食充足的粗饲料,但是添加时要注意粗纤维的长度,不可粉碎,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饲养管理因素

奶牛的饲养管理环境对牛奶的质量存在重要的影响,当奶牛舍内相对湿度过大,大于90%时,乳脂率就会下降。而环境温度过高,如夏季高温下,会严重影响奶牛的食欲,而使采食量下降,奶牛采食不足,体力下降,乳腺的机能也会受到影响,其后果就是会导致牛奶质量下降。保证奶牛适当的运动量,对于提高乳脂率也有很大的作用。当奶牛生活环境不良,卫生条件差时,奶牛易患乳房炎,会影响牛奶中的成分,造成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物下降。奶牛饲喂不当,导致日粮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理所需,而使奶牛的体况不良,或者饲喂变质的饲料,都会导致牛奶的质量变差。另外,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饲养程序受到破坏、饲养人员以及挤奶人员的更换、疾病等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不良的挤奶准备工作,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操作,不仅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会影响乳脂率。正确的方法和次数可以保证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无论是手工挤奶还是机器挤奶,都要在挤奶前用温水擦洗奶牛的乳房,并做好准备工作,安排好时间,如果准备时间过长会使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另外,在挤奶的过程中,乳脂的含量也发生着变化,一般先挤出的奶的乳脂含量高。并且挤奶的间隔时间长,乳脂的含量也会下降,但间隔时间过长,超过15h后。则乳的分泌量下降,乳脂含量提高。

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1、科学选种

优质的牛奶是在无污染的饲养环境下,采食无公害饲料的健康母牛产出的,各项批标,包括感官要求、卫生和微生物的检测等都符合农业部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的牛奶。奶牛的品种对牛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的基础。我国目前奶年养殖的误区是在奶牛的选育工作中,常常忽略了牛奶中乳蛋白质的含量,而重点关注产奶量和乳脂率。从而导致牛奶的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实际上,奶牛的产奶量可以通过育种、饲养管理等措施很快的提升,但是乳脂率和乳蛋白质的含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需要经过长期的选育过程,进行严格的品种和个体的选择才可实现。因此,在奶牛品种的选择时要注意该品种的特性,要求所选择的品种要符合我国奶业的发展需求。通常我国选择品质优良的荷斯坦牛,如美国和加拿大的荷斯坦牛,并利用其冻精来改善目前我国现有奶牛的品种,可以提高牛奶的质量。

2、合理饲喂

在饲喂方面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并要求饲草饲料以饲料原料未受到污染,不发生霉变,不含有农药、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中不应含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一些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的选择要注意保持多样,避免饲喂单一饲料。目前很多奶牛场为了追求高产奶量,而过多的饲喂精料,从而导致粗饲料的饲喂不足,导致奶牛瘤胃中乙酸的生成量下降,使乳脂率下降。乙酸的主要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因此要注意奶牛日粮中的粗饲料的饲喂量,粗饲料的种类对牛奶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奶牛以饲喂秸秆类饲料为主时,产奶量和乳脂率均会显著下降,而选择饲喂优质粗饲料,如牧草、青饲料等,则可明显的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所以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牛奶的质量非常重要。另外,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也对牛奶的质量影响较大,当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低于40%时,牛奶的乳脂率下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饲料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防止机体发生代谢紊乱,要争取保持饲料的供应相对的稳定,即使冬季和夏季饲料的种类有所变化,也要注意不可过于悬殊。饲喂时要注意不可饲喂发生霉变、受到污染、冰冻的饲料,并且要清除饲料中的杂物,防止奶牛发生中毒、受伤而出现患病。

对奶牛进行合理的饲喂,每天以饲喂3次为宜,每次间隔8h,让奶牛吃饱吃好,使奶牛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反刍,对于保持瘤胃的健康有利。除了定时饲喂外,还要在运动场的料槽内加料,让奶牛自由采食,这样对提高产奶量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都很有帮助,还要保证奶牛有充足并且清洁的饮水。另外,要正确的使用饲料添加剂,例如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还可以预防高产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和酮病。

3、科学管理

做好奶牛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合理的分群,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年龄、体况、生产水平等进行分群饲养,便于饲养管理。在提供日粮时要根据奶牛实际的营养需求,如产奶量、生理阶段、体况等合理的供应,饲料的种类要多样,保持日粮中营养的平衡。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各种应激的发生。因奶牛发生应激反应后,会影响机体的各项功能,使内分泌紊乱、消化机能失调等,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下降。所以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要防止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使奶牛发生应激。因此,要保持牛舍温度稳定,避免奶牛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通风换气,避免噪音过大,不应突然换料等。保持奶牛每天都有适量的运动量,对于增强奶牛的体质,提高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每天都刷洗牛体,保持牛体的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奶牛挤奶要合理避免发生过度挤奶的现象。否则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有时还会造成奶牛的体质消耗过大,使乳房受损,影响到下一胎的产犊的泌乳。所以要科学挤奶,合理的安排每天的挤奶时间和次数,并使用正确的方法挤奶,挤奶时要做好清洗和消毒的工作,以免使牛奶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4、疾病预防

奶牛养殖要建立疾病的防治体系,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因健康的奶牛才可生产出优质的牛奶,而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重点是降低病原病生物的侵袭,因此除了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外,还要提高奶牛的抵抗力。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按照程序接种相关疫苗。

甲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及监控方法



甲鱼养殖从粗放性放养发展至现今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使鳖的生产速度增快,产量更高,但同时也使甲鱼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这是阻碍甲鱼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在甲鱼的养殖过程中,首要是要做好病害的防治与监控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从病害预防的角度来讲,应该根据甲鱼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生长季节以及养殖过程中特定的管理方案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首先,根据甲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总结并分析甲鱼在各个阶段的易爆发疾病及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在稚鳖阶段,甲鱼易得的病害主要是白点病、白斑病、毛菌病、纤毛虫、腐皮病、爱德华氏菌病等;在幼、成鳖阶段,甲鱼易得的病害主要是疥疮、穿孔病、脱肛、肝坏死等。必须清楚这些病害的发病原因及其特点,例如白点病,就是由于幼小甲鱼对温度差的敏感性较强,如果温度差过大,引起甲鱼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疾病,因此在甲鱼前期养殖时应保持恒定的池塘水温。其次,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气温和水温的影响,会促进一些特定病原菌的滋生,所以,在不同的季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如,初夏季节易得水霉病、肠炎等疾病,因此初夏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对水质和饲料量的控制,适当添加一些增强体质及肠道功能的药物,帮助甲鱼健康的生长。最后,在养殖过程有着不用的管理方案和措施,要结合病害防治的要求,规范管理操作达到病害防治的效果。例如在投苗前的清塘环节,要对池塘进行暴晒,彻底消毒;空池进行石灰消毒时,应该做到操作规范、泼洒均匀、全面涉及;种苗在入池前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将甲鱼放入食盐或土霉素溶液中浸泡消毒。
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病害的监控方式,做到细化管理,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甲鱼的生长状态。病害监控可以细分为水质状态监控、甲鱼日常活动监控、甲鱼日常摄食监控、甲鱼体表状态监控。①水质状态监控。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健康水平。水质监控主要是对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的监控,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硫化氢、透明度、水温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水体漂浮物及水体表层状态。观察水体漂浮物是否会沉底及对甲鱼正常生活是否有影响。每天检查水体表层是否出现油层及观察池塘水色,如果发现水体出现油层应设法除去。②甲鱼日常活动监控。每天定时巡塘,一般选择甲鱼喂料前1个小时,观察甲鱼的活动是否敏捷,有无活动异常的个体及其数量,如发现活动异常的甲鱼,应细致观察并记录其特点,根据外表及解剖结果分析原因。③甲鱼日常摄食监控。根据不同的投料方式确定其正常摄食时间,甲鱼吃料结束及时巡塘看料,如出现剩料,应及时查找原因,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在下一餐喂料时应从根据上已餐的吃料情况控制投料量。④甲鱼的体表状态监控。利用喂料及巡塘的时机,仔细观察甲鱼体表是否存在异常,例如白斑、白点、腐皮、纤毛虫、脱肛等特征。
总之,对甲鱼的病害防治与监控,多想多看多观察,是成功的关键。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运用病害预防及监控的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养殖成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